•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42

吃货和世界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参考文献表达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ingelababy今

已采纳

(1) 皮纹与运动智能研究方面《皮纹在体育运动选材中的研究动态与现状综述》——董树英; 季淑琴;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 Journal of Xi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1990 年 03 期摘要:当今世界,由于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体育运动水平迅速提高。各国运动训练的条件、方法、手段等差距日益缩小。运动水平提高的探索已从个体遗传的先天条件中进行研究和探索。经大量研究证明,人体包括手掌上的纹线持点,具有特异性、稳定性、遗传性。也就是说,婴儿时期皮纹特征就已经稳定下来了,而且与人的健康水平,智力和运动能力又有很大关系。(2)皮纹与智力关系方面《略论幼儿多元智能的测定与评估》——石吟;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Zhengzhou Municipal Committee,2007 年 02 期摘要:通过对指纹的测量和分析,能够准确地获悉孩子不同部位中脑细胞的含量,了解大脑功能结构中的顺序,从而对孩子的优势潜能有所了解。然而测试报告只是给了家长一个培养孩子方向的建议,让家长能有所侧重地作出最合理的教育投资,发挥孩子的特长,尽量让孩子朝其优势的方向发展。但在一个多元的社会里,家长尽管了解了孩子的智能分布情况,却绝不能仅仅从孩子的优势智能上下工夫,对于那些弱势智能也要给予关注。《应用皮纹进行智力选材的初步探讨》——赖荣兴; 冯绍桢; 李珍妮; 陆建峰; 朱斌; 郑玲芳; 体育科学 , China Sport Science,1992 年 02 期摘要:应用龚耀先氏修订的成人韦氏智力量表(WAIS-RC)为测试工具,在进行智商测定的基础上,拓取掌纹93份。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及多元逐步回归等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智力与皮纹指标atd角,a—b间纹嵴数等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atd角和a—b间纹嵴数有关,尤其与a—b间纹嵴数关系更为明显。并推导出全量表智商、语言智商、操作智商回归方程。《1654例汉族儿童指掌纹及其与智力关系的调查》——程立法; 郑兰芝; 杨文秀; 章思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1989 年 01 期摘要:对1654例汉族儿童的指掌纹进行了分析,发现指尖斗型纹男多于女占,尺箕女多于男占,桡箕占,弓型纹占,掌褶纹属通贯掌型的占角大部分在36°到45°之间,>50°者占。如指尖纹为桡箕,弓型,掌褶纹为通贯掌,atd角大于50°者智力低下者明显增多。《皮纹与智力测量的研究》——翟桂鋆; 梅建; 马缃锟;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irth Health & Heredity,2006 年 08 期摘要:皮纹和基因、脑结构有着精确的对应关系,且为多基因遗传,在多基因中有一主导基因在起决定作用。对皮纹与智力的关系进行了19年研究,测量取样40000多人。只要识译皮纹智力遗传密码,代入皮纹智力参数公式就可计算出智力高低、智力类型、艺术和体育天赋、性格特长和最佳学习方式等。智力的密码已在皮纹生物识别层面被破译。物理和生理性测量智力的方法已研究成功。并且已可初步进行智力遗传规律的分析。《皮纹与智力相关关系的多因素分析》——吴瑞琪; 朱丽华; 张丽敏; 黄素珍; 祁继宏; 王晓利; 承德医学院学报 , Journal of Chengde Medical College,1995 年 01 期摘要:本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智商分布于25~121之间的939人的24项指、掌纹性状,结合智商进行相关分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多无线性回归方程。该方程有较好地区分高、中、低智力组的区分率(96.49%),回代符合率也远高于理论值,达81.26%。通过该方程所测得皮纹智商与生理智商一致,二者无显著差异。该方程能较好地反映一个人在智力上的遗传素质。并具有简单、方便,易掌握,不受主客观条件影响、测试结果稳定等优点。是便于在广大基层普及推广的一种智力测试方法,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具有积极的实用意义。《智力与皮纹相关性的研究》——刘洪珍;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Qufu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01 年 01 期摘要:对8~13岁的767名中小学生同时进行智商和皮纹的测定,获取有效皮纹723份.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元逐步回归等相关分析法,来探索智力与有关皮纹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其结果表明,智商与atd角、a-b间纹嵴数和弓型纹间无明显的相关性,而与双箕斗(Wd)、桡箕(Lr)、通贯手(SC)、第3(I3)和第4(I4)指间花纹的关系较为密切(特别是后二者与智力的相关性从未见有报道),并由此推导出了智商与Lr、I3、I4的回归方程.《高智力人群的皮纹特征》——张丽敏; 杨战军; 陈海辉; 朱丽华; 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2007 年 01 期摘要:目的:探求高智力人群的体表特征。方法:汉族856人,其中IQ>110(高智组)的104人,IQ在90~109之间(中智组)的752人。观察了指纹(17项)、掌纹(7项)及智商共25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有10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经综合分析提出Wde、Wcz、Lsu、PTC4项参数可作为判定高智力人群的生物标记,并提供了各参数的正常值。结论:为早期发现高智力儿童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易于掌握的筛查手段。

172 评论

失踪的第九个梦

最近,一个棕色大熊猫被发现的新闻再次让网友们欣慰,大熊猫终于可以拍彩色照片了! 但是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发现棕色大熊猫。在此之前有明确记载的已经有五次发现棕色大熊猫了,这就是第五次。而没有明确记载的还有好多次。事实上,不但有棕色大熊猫,在陕西佛坪还发现除了眼圈和四肢是黑色,身体全是白色的白色大熊猫。可见大熊猫的颜色并不是唯一的。那大熊猫为什么出现其他颜色呢?其实科学家还没有仔细研究过。不过我可以从哺乳动物毛发上,对这件事先进行一下研究。 现在有人推测三种可能。一种是秦岭当地的水源气候土壤等条件影响了大熊猫黑色素合成。但是这样的话理论上应该是从白色到黑色过渡。而显然并没有。 也有人认为是基因突变。可是野生大熊猫数量稀少,至今却已经多次发现棕色大熊猫,这突变几率太大。也不太可能。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可能是一种特殊的隐性基因纯合造成的。我把这个假设推进了一点。 下面我就来一一分析。 首先我们知道,毛发颜色是一种遗传特征。虽然哺乳动物身上有很多颜色,但是其实只有一种色素,也就是黑色素。或者也可以说是两种,真黑色素和褐黑色素。前者表现为黑色或者褐色,后者表现为红色或者黄色。如果你问为什么没有绿色或者蓝色的哺乳动物呢?就是这个原因了。当然,蓝绿色的鸟类是有的。 是真黑色素和褐黑色素的比例,决定了动物具体的颜色。二者搭配就可以出现棕色、银灰色、黄褐色、红色等等几十种颜色。两种色素同样是由酪氨酸和苯丙氨酸转化而来。 图片中的英文单词都是一种基因的名字。而从酪氨酸到黑色素是图右侧的路径。相比较基因,合成路径已经很了解。关于合成,我们首先要了解黑色素细胞。 黑色素细胞来源于黑色素母细胞,起源于动物躯干中的神经嵴细胞。当黑色素母细胞迁移到表皮和真皮后,即开始向黑色素细胞分化。黑色素细胞再迁移入毛发中。 黑色素是在黑色素细胞里的黑色素小体中合成的。其中含有三种酶蛋白,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 1(TYRP 1)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 2(TYRP 2)。这三种酶都是合成黑色素所必需的。除了这三种酶,还有很多起调节作用的蛋白质。缺失任何一种,都可能导致合成异常。 首先,酪氨酸被TYR催化生成3,4-二羟基丙苯氨酸也就是多巴,然后进一步被TYR氧化成多巴醌,再经过聚合氧化等反应生成多巴色素。此时仍是无色。TYRP 2将多巴色素氧化成5,6-二羟基吲哚-2-羧酸,又在TYRP 1催化下生成5,6-吲哚醌羧酸。这时已经变成了一种褐色物质。之后再被TYR催化成5,6 吲哚醌,这就变成了一种黑色到深褐色的物质。5,6-吲哚醌和 5,6-吲哚醌羧酸都被称为真黑色素。 褐黑色素的合成前半段与真黑色素相同。在合成吲哚醌后,半胱氨酸(Cys)参与了合成,反应形成半胱氨酸多巴和半胱氨酸多巴醌,最后经脱羧反应变成苯丙氨酸-羟基-苯井噻嗪衍生物。然后还要经历一系列反应,才能生产褐黑色素。谷胱甘肽可以代替半胱氨酸形成谷胱甘肽多巴,在谷氨酞转肽酶作用下,转化为半胱氨酸多巴。 哺乳动物的颜色就由这两种色素控制。而鸟类的黑褐色也是来源于此。这两种色素的比例塑造了具体的颜色。而两种色素的比例,又由TYR的活性控制。活性高,产生的真黑色素就多。而活性低时,过量的谷胱甘肽会引导生产褐黑色素。 酪氨酸酶是一种蛋白质。它在糙面内质网合成后,转入高尔基体折叠,然后才能进入黑色素小体合成黑色素。在本质上,黑色素也是一种蛋白质。既然是蛋白质就一定要受到中心法则控制。于是基因才是这一切的根源。与黑色素有关的基因为数众多。如MC1R 基因,Agouti 基因,TYR 基因,Silv 基因,MITF 基因,KIT 基因等。具体的基因作用,由于本文并非分析基因的文章,故不再赘述。除此之外,由于黑色素分泌的影响因素众多,性别、年龄、光照、饮食等等各方面都会对黑色素产生影响,所以有影响的基因也非常多。 在论述过黑色素后,我想谈谈一下大熊猫变成棕色的可能原因。在开头已经列举了前人认为的几个因素。但是我还猜想出了另外一个引申的原因。 这个原因就是白化病。在动物界,白化病的发病率很高。在人类里也有。在我国,白化病的患病率大约是,这意味着十万人里只有五个人会得白化病。但是动物中暂时还没有这方面研究,我们也不知道动物的白化病发病率。总的来看还是比较高的。白化病通常是因为与酪氨酸酶有关的基因产生突变,真黑色素合成不良。在黑色素细胞发生到黑色素合成里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白化。 白化病是一种隐性基因造成的疾病。相对于正常毛色,白化病都是隐性基因。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棕色大熊猫的后代是黑色的。因为其后代理论上应该是杂合子。但是目前还没有观察到棕色大熊猫子三代的繁殖情况。所以还不能确定。 根据对白化高原鼠兔正交、反交、测交的研究,其白化基因位于常染色体。野生高原鼠兔的毛色为灰褐色,白化高原鼠兔的毛色为纯白色。白化高原鼠兔的产仔率略低于野生鼠兔,但是性情更温驯。白化高原鼠兔的眼睛为红色,野生为黑色。而且,对于鼠兔来说,眼睛虹膜颜色和毛色是连锁的。证明在同一个染色体上。而且白化高原鼠兔的体重和体长都比野生高原鼠兔略大。由于都是哺乳动物,大熊猫白化病患者的情况和鼠兔也类似。相关的隐性遗传基因肯定也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对白化小鼠的研究是最多的。其实小白鼠是白化病!!!小白兔也是!!!与白化病有关的基因有abcd四种基因。其中abc三种基因具有支配性,各自在不同的染色体上。当c基因为隐性纯合的cc时,可以遮盖任何其他基因的色素效果。A一B一C一D为野生色,A一bb一C一D为桂皮色,aa一B一C一D为黑色,aa一bb一C一D为棕色。野生色小鼠就是灰褐色的。 在鱼类中同样有白化病。对于鱼类来说,白化就意味着很多疾病和失去保护色,生存能力大大降低。而在哺乳动物中这一点并不明显。在人类中,白化病也不一定会引起其他疾病。鱼类有三种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银白色素细胞。鱼类不但可以因为遗传基因突变白化,还可以因为环境营养等因素而白化。不同的饵料,维生素的缺乏与过量,光照,水量和重金属都可能导致白化。而哺乳动物中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就比较轻。 白化鸟类较少,而白化植物有一些。白化珊瑚虫也很有名。这些大多数由于环境因素导致。 与小鼠同样,大熊猫也有一种白色的。白色大熊猫除了眼圈和四肢为黑色,从耳朵到肩胛骨,直到整个酮体,都是白色的。白色大熊猫的毛色还略带淡黄。白色,全棕色,棕白色三种毛色都可能是白化病的一种。棕色就意味着真黑色素分泌的减少甚至不分泌,而褐黑色素分泌增加。可以看到棕白色大熊猫的毛色是偏向棕红色的。由小鼠的突变可以证明,全棕色大熊猫应该也产生了两个或者以上的突变。而棕白色可能是一个突变。白色应该也是两个以上。 棕白色大熊猫看起来似乎比黑白色的还可爱。那张温驯的脸总是带着笑意。虽然它们可能是白化病患者,但是它们由于没有天敌,所以并没有受到什么伤害。你喜欢棕白色大熊猫吗? 参考文献: 1、 罗桐秀, 周琴, 彭忠禄,等. 湖南省白化病致病基因频率的调查研究[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18-18. 2、 叶润蓉, 贾敬肖. 高原鼠兔白化现象及其毛色遗传[J]. 兽类学报, 1992, 12(1):71-74. 3、 王鑫, 郭恩棉, 苏振渝,等. 鱼类白化现象病因浅析[J]. 海洋科学, 2003, 27:18-20. 4、 王兆绰, 张颖芳, 张云凤. 几种白化小鼠的毛色基因检查[J]. 实验动物科学, 1987. 5、 朱福令. 近交系和远交系白化小鼠毛色基因的测试[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1982. 6、 黄冰, 郭华荣, 张士璀. 鱼类白化病的研究进展[J]. 海洋科学, 2003, 27:11-14. 7、 李溯, 丁劲松. 黑色素生物合成与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 中南药学, 2013, 11. 8、 李韶勇, 孙命, 曲娜,等. 黑色素的合成及其常见抑制剂的作用机理[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22:17-21.孟浩浩, 许瑞霞, 代蓉,等. 绵羊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4, 46(8):34-39. 9、 佟煜仁, 朴厚坤. 新色型突变棕色貉毛色遗传初探[J]. 经济动物学报, 2009, 13:80-82. 10、 王乐, 张斌, 郑文新,等. 动物毛色与黑色素皮质素受体1(MC1R)基因[J]. 草食家畜, 2009:10-12. 11、 段煦. 白熊为啥那样白?[J]. 生命世界, 2013. 12、 孙安林, 张明海. 东北棕熊毛色白化的初步观察[J]. 野生动物学报, 1992:36-36. 13、 崔雨新, 张伟, 王小明. 大熊猫,小熊猫,浣熊等五种动物毛的扫描电镜结构比较研究[J]. 动物学杂志, 1998:26-29. 14、 孟进军, 陈善明. 大熊猫毛角蛋白质的分离与分析[J]. 自然杂志, 1987. 15、 陈谦. 大熊猫毛发中六种微量元素的检测分析[J]. 中国兽医科技, 1995. 16、 梁齐慧, 汪铁军. 大熊猫为什么有棕色?[J]. 大自然, 1991:14-14. 17、 蒋辉, 古晓东, 黄雁楠,等. 四川与秦岭野生大熊猫在形态和生态习性上的差异[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3:12-18. 18、 李天培. 白色大熊猫种群在佛坪[J]. 科学之友, 2001. 19、 甘平. 大熊猫的毛色[J]. 科学中国人, 1997:57-57. 20、 白春雨, 高玉花, 庞全海. 影响动物毛色的基因[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08, 28:71-73. 21、 吴宇婷. 哺乳动物毛色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J]. 四川动物, 2011, 30:1003-1007. 22、 张俊珍, 董常生, 范瑞文,等. 哺乳动物毛色形成研究进展[J]. 动物医学进展, 2006, 27:65-68.

97 评论

相关问答

  • 动物遗传学杂志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美国ISSN:0749-3797,1984年创刊,全年8期,E

    百叶书店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命中率高的遗传学杂志

    法医学杂志,中国法医学杂志,刑事技术

    gengxiewei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参考文献表达

    (1) 皮纹与运动智能研究方面《皮纹在体育运动选材中的研究动态与现状综述》——董树英; 季淑琴;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 Journal of Xian Inst

    吃货和世界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国遗传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核心期刊 CA JST Pж(AJ) CSCD基本信息主办单位:中华医学

    萤火虫在哪里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母系遗传论文参考文献

    母系遗传(maternal inheritance):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不论正交或反交,子一代总是表现为母本性状的遗传现象。母系遗传属细胞质遗传。母系

    我是漂亮小小妞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