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中之子
历史的角度就是当时在半殖民半封建的情况下什么样的政治群体能够救中国,回答是历史中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有史以来的2000多年历史中基本上都是中原王朝统治中国,外来民族被汉族同化,没有亡国灭种的情况发生。而在当时的情况就有可能发生,作为在耻辱中度过100多年的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们,随时注意着各种思潮是否适合中国的情况。而历史的偶然也是必然中,共产主义这种舶来品被很多精英知识分子慧眼识珠,这种理论更加适合国情,中国共产党就必然成为拯救中国的中坚力量。
羅潔愛爾
首先,中国共产党正确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使中国社会得以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枷锁。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为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和探索。从太平天国革命到义和团运动,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其中包括农民阶级的抗争、知识分子阶层的改革探索,以及新生资产阶级的革命,但都最终以失败告终。特别是孙中山以西方资本主义为蓝本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后,中国追求进步的人们陷入了迷茫。此刻,认识中国的先进分子在经过反复的比较、寻求后,接受马克思主义, 创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改变中国命运的成功之路。其次,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的彻底性,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押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政权。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在到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从未放弃追求实现真正的人民民主政治。当赶走的帝国主义侵略者实现了民族独立之后,中国共产党要求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是想真正的民主政治改革,而国民党断然拒绝并发动了内战。此时,共产党不畏强暴,领导工农大众进行了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第三,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领导站起来之后的中国实现了强起来、富起来,并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善于砸烂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工商业改造,迅速实现了战乱后的经济恢复,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过渡。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艰苦奋斗,是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迅速加强,国家实力大幅提高,国际地位不断上升。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共产党自觉纠正历史上的一些错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实现了民富国强。在今天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是中国社会正朝着全面小康大步迈进。通观170多年来的中国社会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我们不得不说,共产党是为国家、为人民的政党;中国能有今天的发展,是共产党与人民同甘共苦奋斗的结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蒋馨瑗SHELLEY
(一)、《实践论>写作的必要性1、从认识根源上清算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走过了一段传奇而又曲折的路程。它在实践中取得过巨大的成功,也经历了1924年和1934年两次惨痛的失败,这两次挫折虽然主要是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造成的,但外部反动势力对中国共产党的巨大打击是通过党内路线错误而得手的。其中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四年统治,更把党几乎引向毁灭的边缘。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但它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举行的,只能对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中央领导机构问题作了变动,其他问题还来不及解决。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在一次政治局会议谈到博古时说:“遵义会议纠正了他的错误,然而没有指出宗派主义、冒险主义,这个问题是路线上的错误。”可见,全党需要对党内存在的种种问题从根本路线上进行通盘的审视。2、中国革命形势的巨大变化需要全党在观念上进行一次大的转变1937年前后,中国的政治局势正处在重大的历史转折时刻,开始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面对着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国内外各种矛盾,客观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党内有统一的认识,对形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制订出正确的路线和策略。然而,党内的思想并不统一。关门主义(也就是宗派主义)、冒险主义以及作为它们共同思想基础的教条主义,仍然阻碍着党的正确路线、策略的制订和执行。这些问题如果不能从思想理论的高度上加以解决,中国革命就不能前进一步。(二)《实践论》写作的可能性1、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超越前人的经验和极其深刻的教训一方面,中国革命是在十月革命之后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义革命,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员人在思想理论战线上的工作,不是要独立地创造一个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而是首先学习已经有了的并且被俄国十月革命实践所证明了的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中国革命也积累了极其深刻的经验和教训。中国革命的国情特别复杂:毛泽东当年判定说:“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又经过了1924年至1927年的革命。”这一判定表明中国革“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严重的半封建经济同时存在,由此造成了极为复杂的阶级关系。二、命有以下特点:一、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同时入侵中国,它们之间不统一,由此造成了它们所支持的各派军阀的不统一。三、“中国是一个大国”,大有大的好处,大也有大的难处。四、“中国是经过了一次革命的国家”,准备了革命的力量,但阶级对抗也特别尖锐,在这样的环境下的进行革命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往往更深刻、更丰富、有更多特点,对这些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并上升到哲学高度,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哲学思想就可以反过来指导中国革命。2、 暂时的平静使毛泽东在延安有一段相对空闲的时间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特别是在1936年下半年和1937年上半年,国民党西北军吃了红军的几次败仗,剿共态度更不积极了,陕北局势相对稳定,国内翻译出版的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和文章已经能传送到这里。西安事变(1936年月12月)又促成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毛泽东就挤出不少时间,不分昼夜,发奋研读了不少西方哲学著作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书籍,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并需要把这些心得体会整理出来。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前后的几个星期里,军队陆续开赴前线了,此时(延安)抗大正准备办一个青年干部培训班,这批青年学生经过3个月的短期训练,准备在今后几年做政治辅导工作,班上需要作关于哲学基础的讲演,在党中央的坚持要求下,毛泽东又腾出时间来收集材料,比较集中地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和理论概括,用几个星期时间写了一些简明而基本的讲义,《实践论》和《矛盾论》就这样完成了。“两论”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的日常实例结合起来,并具体地、灵活地、巧妙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在培训班上毛泽东用两个小时左右时间,来具体讲述《实践论》和《矛盾论》。讲解时毛泽东自己认为《实践论》比《矛盾论》更重要。《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论著,分别写于1937年7月和8月。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已经结束,开始了抗日战争时期。从当时共产党内的思想状况来看,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者长期拘泥于自身的片面狭隘的经验,不了解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的指导作用,因而轻视革命理论的重要性。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不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到处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只言片语,使中国革命力量遭受极为严重的损失,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为了总结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和教训,从思想上全面清算党内的“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对全党造成的恶劣影响,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而作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为了在国内全面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认识论;也为了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文化“围剿”,揭露张东荪等资产阶级哲学家和叶青等假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诋毁和篡改,毛泽东以极大的精力从事哲学研究,在延安的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和陕北公学等学校,以《辩证唯物论讲授提纲》为题,作哲学讲演。《实践论》、《矛盾论》便是其中的两节。如果说,《实践论》、《矛盾论》是从认识上来揭露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教导共产党员要把自己的思想纳入实事求是的轨道,那么,《矛盾论》则是从方法论上来揭露教条主义者形而上学的错误,教导共产党员要把自己的思想纳入唯物辩证法的轨道。从当时社会环境来看,《实践论》、《矛盾论》的写作有着诸多的有利条件。从国外社会环境分析,当时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苏联哲学界对德波林学派进行了有力的批判,消除了、割断了党内教条主义者思想理论的国外根源,这是一个十分有利的国际环境。从国内社会分析,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不仅给毛泽东同志写作“两论”提供了环境条件和可能性,而且提出了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上肃清“左”的影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和战斗力的必要性,这为“两论”的写作创造了前期难得的国内环境,从延安根据地具体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分析,陕甘宁边区革命化生活和干部、战士学文化、学哲学的热潮,为“两论”的写作创造了特殊环境。
颖颖emma
简论中共历史上三次带转折性会议一、八七会议会议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会议确定了以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为党新时期的总方针,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背景1927年春夏,暴风骤雨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群众运动席卷全国。遭到打击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内一切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共同镇压革命运动。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已经破裂,第一次大革命失败。 由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的后期,不得不把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送送给了国民党反动派,从而葬送了大革命。【1】毛泽东对八七会议的杰出贡献毛泽东的发言是在党领导革命的根本性问题上,不但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而且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指导方针,这个发言实际上成为八七会议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八七会议之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为后期的土地革命积蓄了力量,以及,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攻打长沙的暴动失败之后,他面对现实,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果断的抛"城市中心论",改变了作战计划,改变部队行动的方向,带领部队走上井冈山,把暴动后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去,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的正确的道路。二、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从此,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背景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仍按原定计划,继续向湘西前进。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的行动企图,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部署了重兵。在此危急关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根据当时军事态势,力主放弃原定北去湘西会合红2、红6军团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摆脱敌人,争取主动。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赞成毛泽东的主张,但李德等人拒不接受,坚持到湘西去。15日,中央红军占领贵州黎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经过激烈争论,会议接受毛泽东的意见,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在川黔边创建新的根据地。黎平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改变了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使红军避免了可能覆灭的危险。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分两路向黔北挺进,连克锦屏等7座县城,于12月底进抵乌江南岸的猴场。12月31日晚至次日凌晨,中共中央在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提出首先在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创建川黔边新的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会议还决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以加强政治局对军委的领导。这个决定,实际上剥夺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分别从回龙场江界河、茶山关渡过乌江,1月7日晨,红军先头部队进占黔北重镇遵义。截至此时,王明“左”倾错误统治全党已达4年之久,给党和红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还在中央苏区时,许多干部就对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产生怀疑和不满,一些军团指挥员在作战电报、报告中提出批评意见,有些同志甚至同李德发生激烈的争论。毛泽东等也多次提出自己的正确主张,但都没有被接受。长征开始后,随着红军作战迭次失利,特别是湘江战役的惨重损失,使这种不满情绪达到顶点。党和红军的许多领导人和广大干部战士,从革命战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战略转移中遭受的挫折,是排斥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的结果,强烈要求改换领导,改变军事路线。毛泽东在行军途中对王稼祥、张闻天及一些红军干部反复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向他们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开始以来中央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得到他们的支持。周恩来、朱德与博古、李德的分歧越来越大,也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这时,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在这种形势下,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的条件已经成熟。同时,中央红军攻占遵义,把敌人的几十万追兵抛在乌江以东、以南地区,取得了进行短期休整的机会,也为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提供了必要条件。【2】 遵义会议中毛泽东的贡献毛泽东最先提议"扩大会议",解决了"每次开会,都是三票对四票"的情况,为中国共产党高效率解决问题奠定基础;毛泽东的发言是遵义会议上的"主要报告",确定了会议的主旨和基调,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毛泽东最先透露遵义会议相关情况,让基层的指挥员了解遵义会议的情况,为中国共产党后期更好地落实遵义会议的思想做了准备;毛泽东最先简称遵义会议,使得"遵义会议"的字样深深地扎根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心中,越来越焕发出彪炳史册的光芒。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道路,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又一次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成为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时期的伟大转折。背景1978年,当时,国内的政治上:左倾错误依然在国内占有主要地位,受"左"倾错误长期影响和束缚,当时许多人的头脑仍然很顽固,拨乱反正的工作进行的十分艰难;国内的社会上: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期盼中国能迅速摆脱困境;国内的经济上:邓小平同志重新恢复工作,大力整顿,国民经济出现了徘徊中前进局面;人们的思想上:冲破两个"凡是",人们就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展开了大讨论,最后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国际上的环境: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开始明朗。邓小平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贡献复出后的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大气魄和远见卓识,以对时代发展脉搏的深切把握,果断领导党和国家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中深重灾难中走了出来,为中国共产党指名了前进的道路。第一,否定"两个凡是",邓小平同志抓住千头万绪中的决定性环节,从完整准确的理解毛泽东思想入手,领导恢复马克思主义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邓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历史高度,重新审视什么是社会主义,反复强调要注重发展生产力,领导全党实现工作重心的历史转移,即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战略决策。第三,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并推动全党工作重心转移的过程中,逐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新时期发展生产力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第四,邓小平同志为了确保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领导并推动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确立了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即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3】使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治久安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参考文献 1.《八七会议-中共重要会议》,百度百科; 2.《遵义会议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遵义会议的简介》,2018年10月2日,趣历史; 3.《邓小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2019年1月23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历时近3年,由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28位院士参与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于2008年年底结束,初步完成了对中国水土流失状况的
一篇内质不错的文章,字迹可憎,其分值往往不理想。为何?其一,字和卷面差,按评分要求要扣分,其二,试卷的“面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阅卷者打分的情绪。美观整洁的书写
会议参考文献格式应该这样来写: 参考文献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并在序号中加[]。 2.对于常见的各类参考文献标注方法如下: 1) 著作:作者姓名,题名[
“遵义会议会址”这个光辉的名字,时时在我脑海中闪现,可却苦苦没有机会前往参观。终于,在这个国庆节的第二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到了,这心怡已久的地方。 遵义会议会
1、全文 word2000或word2003排版。论文标题:小二号字、黑体、居中。 2、作者署名 小四号字、楷体、居中;两个以上作者时,名字之间空2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