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03

changyin1116
首页 > 学术期刊 > 探地雷达毕业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ngelcat930

已采纳

探地雷达是一种高分辨率探测技术,可以对浅层地质问题进行详细填图,也可以对地下浅部埋藏的目的体进行无损检测。由于电子技术与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使探地雷达的分辨率与探测深度大大提高,探地雷达已在工程地质勘察、灾害地质调查、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检测、考古调查、管线探测、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等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下面介绍探地雷达在两个领域中的应用。

(一)探地雷达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大型工程建筑对地基质量要求很高,当地下工程地质条件横向变化较大时,常规的钻探工作由于只能获得点上的资料,无法满足基础工程施工对地质条件的要求,而探地雷达由于能对地下剖面进行连续扫描,因而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基岩面的探地雷达探测

高层建筑对地基的附加应力影响深、范围广,对地基土的承载力要求高。当场地的地基土层软弱,而在其下不太深处又有较密实的基岩持力层时,常常采用进入基岩的桩基础,在基岩面起伏剧烈地区,详细描述基岩面的起伏对桩基础设计有重要意义。

图3-53 灰岩与覆盖地层的探地雷达图像

广州同德花园位于广州西北郊同德乡广佛高速公路旁。第四系覆盖在基岩(灰岩)上,第四系为淤泥、粉质黏土与砂,比较松软;其下为灰岩,有较高的承载力。建筑物拟采用预制桩桩基础。在楼址范围 m× 内,基岩深度为18~ m,高差达,为此需要详细调查基岩面的起伏。由于灰岩与上覆地层之间电性差异大,探地雷达图像中灰岩极易识别,图3-53为该场地地层的探地雷达图像,图中灰岩反射波特征明显。

图3-54是由探地雷达测量结果绘制的基岩等深图。该场地西北角为基岩深凹陷,基岩面起伏最大之处,在10m水平距离内基岩面高差可达19m。显然,用钻探很难控制基岩面的剧烈起伏,上述结果表明,应用探地雷达探测基岩起伏效果明显。

图3-54 同德花园10栋基岩等深图(单位:m)

2.岩溶地区的探地雷达探测

岩溶(又称喀斯特)是指碳酸盐岩等可溶性岩层受水的化学和物理作用所产生的沟槽裂隙和空洞,以及由于空洞顶板塌落使地表产生陷穴、洼地等现象和作用的总称。

在岩溶地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是查明建筑场地范围内岩溶的分布、形状和规模。下面对各类岩溶的探地雷达图像特征加以描述。

(1)节理裂隙岩溶

水对灰岩的侵蚀一般从节理裂隙开始,岩溶本身往往就是裂隙溶蚀、扩大的结果,因此节理裂隙交叉处或密集带往往就是岩溶发育带。图3-55为湖北黄石某地裂隙溶蚀带的探地雷达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地下6m以上为覆盖层,其下为灰岩。灰岩致密无溶蚀特征时,基本上无雷达反射波存在;灰岩中存在溶蚀裂隙并充水时,由于电性差异大,形成强反射波。在探地雷达确定的裂隙岩溶处进行钻探,其结果表明该处没见明显空洞,但该处岩体裂隙发育,钻孔漏水严重。由此证实该雷达图像反映的是由地下水在裂隙发育带形成的裂隙岩溶。

图3-55 裂隙岩溶的探地雷达图像

图3-56 溶蚀沟的探地雷达图像

(2)溶蚀沟槽

灰岩长期出露地表时,其表面遭受风化后强度降低。灰岩表面地形变化剧烈的地方,会由于地表的大径流,使其表面受强烈侵蚀而形成溶沟、溶槽。图3-56为广州市某处溶蚀沟的探地雷达图像。由图可见,灰岩中反射波明显减弱,同相轴中断的区域为灰岩的溶蚀沟。由于沟壁陡直,在地表接收不到来自沟壁的反射波,而沟壁周界的灰岩会由于溶蚀作用形成强反射波,因此溶蚀沟圈定应以强反射波为周界。该处地下灰岩为石炭系灰岩,曾长期出露地表,在灰岩的斜坡面上会由于地表径流的侵蚀形成溶蚀沟。在地壳下降后,溶蚀沟逐渐为粉土充填。

(3)溶洞与开口溶洞

溶洞是可溶岩中的空洞,对建筑基础影响最大的是可溶岩面附近的溶洞。当岩面覆盖着易被冲蚀的渗透地层,且岩溶与上覆地层存在水力联系时,这种水力联系会加速岩溶发育。当岩溶顶部变薄,不能支持上覆地层负荷时,就会发生塌落,形成开口溶洞。在开口溶洞上方土体中存在被冲蚀,以致土体密度降低的现象,我们称为土体扰动。图3-57为广州市某处的开口溶洞的探地雷达图像。该处覆盖层为细颗粒粉砂,有一定的渗透性,其下为灰岩。灰岩面附近岩溶发育,可见不规则强反射波。在强反射波所围绕的区域内有一组短周期细密反射波。该反射波组特征与上覆地层反射波特征类似,这表明灰岩中空洞已被上覆地层冲蚀的土体所充填。由于开口溶洞上方土体已遭冲蚀,其反射波形态与周围土层的反射波形态不同,表明上覆地层已遭扰动。扰动土层与充填溶洞构成了开口溶洞特征。这类岩溶使上覆地层承载力明显降低,极易引起坍塌,在岩溶地区勘察时这类开口溶洞应引起注意。

图3-57 开口溶洞的探地雷达图像

(二)探地雷达在地基基础施工中的应用

1.探地雷达在桩基础施工障碍成因调查中的应用

近年来,大型建筑物采用桩基础施工的数量越来越多。由于勘探程度不够或地下介质不均匀程度加剧,造成桩基础施工遇阻。实践表明,探地雷达在判断桩基础施工遇阻的原因方面有独到作用。

(1)桩位处地层断裂性质判别

武汉火炬大厦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在武珞路北拟建的33层高层建筑东北角51#挖孔桩遇到破碎地层。为评价桩位下地层破碎的成因及其对桩位的影响,围绕桩位进行了探地雷达测量。场区基坑已开挖,第四系填土已被挖除,地层系志留系泥岩。志留系原岩曾长期出露地表,经风化自上而下可分为全风化层、中风化层与微风化层。无破碎带存在时,反射波同相轴连续。当基岩因断裂而形成破碎带时,反射波同相轴明显错断。由于破碎带为地下水入侵提供了通道,造成风化程度加深,错动带内雷达反射波强度明显减弱。图3-58为基岩破碎带的探地雷达图像特征。为了了解桩位处断裂情况,围绕桩位布置了雷达测线。根据地质雷达图像,得到基岩破碎带的平面分布,如图3-59所示。由图可见,51#桩位于两条断裂之间,这两条断裂应为褶皱形成时的伴生断裂,断距小(<2m),断裂带宽度不大(左右),因此只要根据破碎带力学性质对桩的设计做些小改动,就可以继续进行挖孔桩施工。上述结论已为设计部门接受并为随后的挖孔桩施工所证实。

图3-58 基岩破碎带探地雷达图像

图3-59 雷达测线布置与破碎带分布平面图

(2)桩基础下异常性质判断

粤汉码头滩地改造一期工程住宅楼场址在进行沉管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有的桩位遇阻打不下去,有的桩位水泥超量使用。为查明桩基施工过程中问题的症结,围绕桩位用探地雷达进行了探测。在桩基础施工中主要出现的问题有两类:一是遇障碍物,桩很难打下去;二是桩非常容易打下去,但浇灌的混凝土大大超出桩的体积。探地雷达测量所发现的异常有三种类型:一是杂填土中硬物异常;二是杂填土中的不密实区;三是淤泥液化形成的空穴。本场地为紧靠长江的滩地,为防洪在地表下填充了大量杂填土。当杂填土中存在建筑垃圾等杂物时,便形成了与周围介质差异极大的强、宽反射波,这类异常没能在周围测线形成有规则的排列,故定为硬性杂物,如图3-60(a)所示。当杂填土堆积比较疏松,形成杂填土中的不密实区,这类填土可能是生活垃圾等细软物质,形成同相轴杂乱的反射波,如图3-60(b)所示。按场地地质勘测结果,粉砂层上有一层粉质黏土。当粉质黏土中淤泥质含量高且下伏的粉砂颗粒较粗时,淤泥质土受到桩基础施工扰动形成液状土,当其水分通过下伏透水性好的砂层渗漏时便会形成空穴。这种空穴形成有下列三个条件:一是下伏粉砂颗粒较粗,透水性好;二是粉土颗粒变细向淤泥质土靠近,含水率高;三是在这种土中进行桩基础施工造成扰动。当这三个条件都具备时,会在这类土中形成空穴,如图3-60(c)所示。

图3-60 三种地下异常的探地雷达图像

(a)杂填硬物的地质雷达图像;(b)不密实区的地质雷达图像;(c)淤泥液化成空穴的地质雷达图像

2.探地雷达在地下顶管问题调查中的应用

在老城区改造进行地下水管道及煤气管道铺设时,为不影响地面交通,常采用地下顶管工艺铺设管道。在地下地质情况复杂区,顶管常会遇到问题,极需查明情况采取对策。实践表明,探地雷达在查明地下顶管问题过程中效果明显。

(1)顶管引起地下塌陷原因剖析

上海曲阜路地下煤气管道的地下顶管施工过程中,文安路口东头路面发生陷落,为决定煤气管是继续采用地下顶管施工,还是采用大开挖施工,必须查明陷落范围与成因,为此应用探地雷达进行探查。图3-61为该段探地雷达图像。在地表32~54m范围,深度~4m处可见到反射波特征明显不同于周围介质的区域。该处反射波强度明显加大,反射波同相轴明显不连续,呈现杂散充填物的反射波特征。该处紧挨吴淞江,地表有流入吴淞江的支流,因此在筑路时填充有杂填土。由图还可见到,在更大范围(地表2~54m)内有反射波强度变弱、周期变短的区域,具有均质淤泥反射波特征,故该处应为杂填土的沉积物范围。淤泥液化度高,在地下顶管过程中受到扰动,饱和孔隙水释放,淤泥塌陷,造成路基承载力下降,路面陷落。淤泥变形区的周界处可见到反射波同相轴的明显错断。

图3-61 上海曲阜路探地雷达图像

(2)地下顶管前方障碍物探查

根据市政建设需要,南京市下水管道需在水关桥公铁立交桥下通过。水关桥公铁立交桥采用沉箱工艺建筑,由于地下存在淤泥质软基地层,在沉箱下填有碎石加固基础。下水管过立交桥采用地下顶管工艺,为了顶管安全,要求应用探地雷达探测管线通过处有无地下障碍物存在。测量采用顶管前方超前预报的环形剖面与管线地表剖面探测相结合的方法。图3-62为1#管超前探测环形剖面雷达图像,可见有两道雷达波形在顶管前方10m以远,尤其在~范围内有孤立的人为障碍物存在。图3-63为1#管线地表剖面的雷达图像,表明该处箱体下软基发育,淤泥底界深约4m。在箱体下软基发育段,淤泥底界面上有一不连续窄反射波。这与顶管前方探测的异常是一致的,该异常应为箱体基础施工过程中加固物没入淤泥底所形成的。工作结果表明,在管线通过处前方无人为的大直径障碍物存在,而孤立的小块障碍物由于处在淤泥中,极易被顶管推动而移开,不会造成施工障碍,上述结论已为施工所证明。

图3-62 1#管超前预报环形剖面雷达图像

1#顶管面前方10~有孤立的接近的块石

图3-63 1#管线地表剖面雷达图像

本项目重点

本项目重点介绍了电磁感应法理论基础,并将频率测深,尤其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以及瞬变电磁法作为重点方法给予介绍。

思考题

1.方法名词理解:

电磁法;电磁测深法;电磁剖面法;瞬变电磁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探地雷达法。

2.阐述电磁法的基本原理。

3.阐述电磁测深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4.阐述电磁剖面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5.阐述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6.阐述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的基本原理。

7.阐述探地雷达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8.试对比时间域和频率域电磁法的优缺点。

9.试述对称四极装置直流电测深、大地电磁测深、频率测深和瞬变测深曲线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10.试论用电磁法评价异常源性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11.在电阻率为100Ω·m的均匀介质中传播1000 Hz的平面电磁波,试计算电磁系数m及趋肤深度δ(已知εr=36)。

12.比较f=1000 Hz的电磁波在空气中和电阻率为10Ω·m的导电介质中的波长。

13.在我国的某一工区开展大地电磁测深工作,所使用仪器的频率范围为320~,已知地下的平均电阻率为100Ω·m,求大地电测深在该区工作的最大穿透深度是多少?

106 评论

泡沫鱼头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313 评论

百度地图运营

摘要:超宽带UWB(Ultra-Wide Bandwidth)脉冲通信(Impulse Radio)技术与其它通信技术有很大不同,它具有信号功率谱密度低、不易检测、系统复杂度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室内等密集多径场所的高速无线接入和军事通信。介绍了UWB系统的信号表示形式,分析了其特点,并介绍了超宽带通信当前的研究及应用情况。 关键词:UWB 脉冲通信 信号 应用 UWB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技术。它通过对具有很陡上升和下降时间的冲激脉冲进行直接调制,使信号具有GHz量级的带宽。超宽带技术解决了困扰传统无线技术多年的有关传播方面的重大难题,它具有对信道衰落不敏感、发射信号功率谱密度低、低截获能力、系统复杂度低、能提供数厘米的定位精度等优点。 1 超宽带信号及其特点 美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规定: 部分带宽号称为UWB信号。其中,部分带宽为信号功率谱密度在-10dB处测量的值。图1为UWB信号与窄宽信号功率谱密度的比较;UWB信号格式如图2所示。 一种典型的脉位调制(PPM)方式的UWB信号形式[1],[2]为: Str(k)(t)表示第k个用户的发射信号,它是大量的具有不同时移的单周期脉冲之和。w(t)表示传输的单周期脉冲波形,可以为单周期高斯脉冲或其一阶、二阶微分脉冲,从该发射机时钟的零时刻(t(k)=0)开始。第j个脉冲的起始时间为。仔细分析每个时移分量: (1)相同时移的脉冲序列:形式的脉冲表示时间步长为Tf的单周期脉冲,其占空比极低,帧长或脉冲重复时间Tf(Frame Time)的典型值为单周期脉冲宽度的一百到一千倍。类似于ALOHA系统,这样的脉冲序列极容易导致随机碰撞。 (2)伪随机跳时:为减少多址接人时的冲突,给每个用户分配一个特定的伪随机序列,称之为跳时码,其周期为Np。跳时码的每个码元都是整数,且满足。这样跳时码给每个脉冲附加了时移,第j个单周期脉冲的附加时移为秒。 由于读出单周期脉冲相关器的输出要占用一定的时间,NhTc/Tf应严格小于1。然而如果NhTc太小,那么多个用户接入时发生冲突的概率仍然会很大。相反,如果NhTc足够大且跳时码设计合理,就可以将多用户干扰近似为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AdditiveWhite Gauss Noise)信号。 由于跳时码是周期为Np的周期序列,那也为Np周期序列,其周期为Tp=NpTf。跳时码的另外一个作用是使UWB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更为平坦。 (3)数据调制:第k个用户发送的数据序列{di(k)}为二进制数据流。每个码元传输Ns个单周期脉冲,这样增加了信号的处理增益。 在这种调制方式下,一个符号(或码元)的持续时间为Ts=NsTf。对于固定的脉冲重复时间Tf,二进制的符号速率Rs,为: 显然,采用上述信号的超宽带脉冲通信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信号持续时间极短,为纳秒、亚纳秒级脉冲,信号占空比极低(1%~0.1%),故有很好的多径免疫力;频谱相当宽,达GHz量级,且功率谱密度低,故UWB信号对其他系统干扰小、抗截获能力强;UWB系统处理增益很高,其总处理增益PC为: 例如,当某二进制UWB通信系统Tf=1μs,Tc=1ns,Ns=100,比特速率Rs=10kbps时,该系统UWB信号的处理增益为50dB。与其他通信系统相比,其处理增益非常高。 另外,UWB信号为极窄脉冲的序列,故有非常强的穿透能力,可以辨别出隐藏的物体或墙体后运动着的物体,能实现雷达、定位、通信三种功能的结合,适合军用战术通信。 2 超宽带信号发射机、接收机基本结构 2.1 发射机和相关接收机模型 与传统的无线收发信机结构相比,UWB收发信机的结构相对简单。如图3所示,在发射端,数据直接对射频脉冲调制,再通过可编程延时器件对脉冲进一步时延控制,最后通过超宽带天线发射出去。在接收端,信号通过相关器与本地模板波形相乘,积分后通过抽样保持电路送到基带信号处理电路中,由捕获跟踪部分、时钟振荡器和(跳时)码产生器控制可编程延时器,根据相应的时延产生本地模板波形,与接收信号相乘。整个收发信机几乎全部由数字电路构成,便于降低成本和小型化。 2.2 Rake接收机模型 由于UWB信号需要用时域的方法进行分析,多用于户内密集多径(多径可达到30条)的条件下,而且每条路径的信号能量都很小,难以对每条信道做出估计,所以使UWB信号的Rake接收成为可能。Rake接收机使原来能量很小的多径信号经过能量合并后提高的信噪比提高系统性能。 3 UWB与其他几种无线个人局域网技术的比较 由于UWB技术的种种优点,使其成为无线个人局域网络WPAN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的主要技术之一。WPAN的目标是用无线电或红外线代替传统的有线电缆,以低价格和低功耗在10m范围内实现个人信息终端的智能化互联,组建个人化信息网络。其最普遍的应用是连接电脑、打印机、无绳电话、PDA以及信息家电等设备。目前实现WPAN的主要技术有:IEEE802.11b(Win)、Home RF、IrDA、蓝牙(Bluetooth)以及超宽带等五种。可以看出UWB技术的优势较为明显,主要不足是发射功率过小限制了其传输距离.也就是说,10m以内,UWB可以发挥出高达数百Mbps的传输性能,对于远距离应用IEEE802.11b或Home RF无线PAN的性能将强于UWB。UWB和同为热门的IEEE802.11b以及Home RF不会进行直接竞争,因为UWB更多地是应用于10m左右距离的室内。事实上,把UWB看作蓝牙技术的替代者可能更为适合,因后者传输速率远不及前者,另外蓝牙技术的协议也较为复杂。 4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情况 4.1 国外研究现状 军用方面:早在1965年,美国就确立了UWB的技术基础。在后来的二十年内,UWB技术主要用于美国的军事应用,其研究机构仅限于与军事相关联的企业以及研究机关、团体。目前,美国国防部正开发几十种UWB系统,包括战场防窃听网络等。 民用方面:由于超宽带技术的种种优点使其在无线通信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近几年来国外对UWB信号应用的研究比较热门,主要用于通信(如家庭和个人网络,公路信息服务系统和无线音频、数据和视频分发等)、雷达(如车辆及航空器碰撞/故障避免,入侵检测和探地雷达等)以及精确定位(如资产跟踪、人员定位等)。索尼、时域、摩托罗拉、英特尔、戴姆勒—克莱斯勒等高技术公司都已涉足UWB技术的开发,将各种消费类电子设备以很高的数据传输率相连,以满足消费者对短距离无线通信小型化、低成本、低功率、高速数据传输等要求。 国际学术界对超宽带无线通信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2002年5月20~23日,IEEE举办了一期会议,专门讨论UWB技术及其应用。2002年2月14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正式通过了将UWB技术应用于民用的议案,定义了三种UWB系统:成像系统、通信与测量系统、车载雷达系统,并对三种系统的EIRP(全向有效辐射功率)分别做了规定。但是,UWB技术的协议与标准尚未确定,目前,只有美国允许民用UWB器件的使用;而欧洲正在讨论UWB的进一步使用情况,并观望美国的UWB标准。 4.2 国内研究现状 2001年9月初发布的“十五”863计划通信技术主题研究项目中,把超宽带无线通信关键技术及其共存与兼容技术作为无线通信共性技术与创新技术的研究内容,鼓励国内学者加强这方面的研发工作。但是国内目前关于UWB技术的深入研究仅限于雷达方面,关于UWB通信系统的研究还没有形成规模。 参考文献:<无线超宽带(UWB)通信原理与应用——21世纪信息与通信技术教程> 王金龙、王呈贵、阚春荣、徐以涛 2005-11第1版

276 评论

晚点寿司

车载阵列雷达在道路塌陷灾害预警探测中的技术应用

(大连中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辽宁省大连市 116025)

The Applications of Vehicle-mounted Array Radar for

Early-warning Detection of Road Cave-in

Cui Haitao, Chen Jie, Li Min, Bai Xu

摘要:近年来,许多城市发生了道路塌陷灾害,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本论文针对城市道路塌陷灾害的预警探测需求,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载阵列雷达系统,可以对道路病害进行可视化探测与精确定位。该雷达系统已成功地应用于多个城市的道路塌陷灾害预警探测,并形成了一套探测道路塌陷灾害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道路病害;病害预警探测;车载阵列雷达

一、引言

近年来,全国范围的城市道路塌陷灾害频繁爆发,大范围、高频次、导致多人死伤的恶性塌陷事故接连发生,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直接威胁到城市公众安全,灾害治理已经刻不容缓。目前,城市道路塌陷灾害的发生已经遍及全国各个省市,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到哈尔滨、长春、大连、太原、西安、武汉、长沙、福州、厦门这样的二线城市,以及兰州、银川、乌鲁木齐这样的西部边远城市均有发生,甚至张家口、邯郸、宣城、荆州、湘潭、娄底、固原、库尔勒这样的中小城市也同样面临着不断发生塌陷灾害的严重威胁。

调查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城市道路塌陷与地下管线直接相关,是典型的地下管线次生灾害。统计显示,大多数的地下空洞塌陷发生在地表以下0~3m范围内[1]。各种诱因导致地下管线损坏或直接使管线周围土体松散,在各种流水因素作用下发生土体流失,在管线周围产生空洞,空洞逐步发展扩大并最终导致路面塌陷发生灾害。这些引起空洞塌陷灾害的诱因包括[2][3]:地下管线老化渗漏、管线施工回填不实、地表水下渗冲刷、地下水位下降、地铁施工扰动、地下人防等设施老化坍塌、湿陷性黄土垮塌、溶洞垮塌等。

科学研究和对塌陷灾害的调查分析表明,采用先进的高科技物探设备定期对城市道路进行普查探测,提前发现隐伏在地下的空洞,提前预警并采取排险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避免塌陷事故发生。

二、车载阵列雷达系统

在城市中开展道路下方隐伏空洞探测作业,由于道路交通繁忙,周边环境干扰大,常用的工程物探方法如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法、瞬变电磁法等,应用效果差,成本高,速度慢,难以在城市中大范围应用。探地雷达具有效率高、抗干扰、精度高、现场作业方便等特点,是城市道路塌陷灾害普查探测的首选技术。国内外的工程实践表明,探地雷达已成为探测道路下方隐伏病害唯一现实可行的技术手段,适用于脱空、空洞、土体疏松、富水等多种道路病害检测[4][5]。

由于我国城市众多,城市面积普遍较大、城市地下地质情况和地下构筑物比较复杂,常规的单(双)通道探地雷达和人工探测作业方式在灾害普查探测效率和探测成果可靠性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探测效率低、工作量大,不能满足城市大里程、大面积道路探测需要,亟需快速高效的车载多通道阵列雷达系统。

针对上述需求,我们研制了一套车载阵列雷达系统(如图1所示),该设备以多通道超宽带探地雷达技术和大型天线阵列技术为核心,专门针对大范围、大里程的公路和城市道路塌陷灾害普查探测进行了创新设计。

图1车载式道路病害灾害预警雷达系统

天线阵列中包括5个400MHz天线、2个200MHz天线和1个100MHz天线(如图2所示),兼顾了雷达的探测深度和分辨率。雷达系统的探测宽度为,探测深度范围为0~10m,行进速度为10~20km/h。探测精度可达厘米级,可以对城市道路进行地毯式、全覆盖普查探测。雷达系统对地下病害体进行多通道同步联合扫描和测量,最大限度地获取病害体的空间信息和病害特征,极大地提高了雷达探测和识别的质量与效率。同时,多通道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使得雷达图像的判读更加准确可靠。

图2天线阵列排列示意图

该车载雷达系统集成了8通道探地雷达天线阵列、3G天线、激光线扫描工业相机、RTK精确定位系统、控制中心、红外高清摄像系统、DMI测距仪等(如图3所示),将阵列雷达数据、经纬度坐标信息、现场视频场景和道路表面高清图像等多种数据同步采集,融合进入系统数据库,形成一个多信息综合采集平台,快速高效地对道路病害灾害进行可视化探测与精确定位,可广泛应用于各类道路病害灾害普查探测。得益于这一开创性的探测技术平台和全新的普查探测作业模式,物探工程师能够在一个集成统一的界面上,利用多通道雷达获取每一个地下空洞异常,确定其精确坐标位置,观察该处的现场环境和道路表面情况,通过多种信息综合分析和判断,迅速得出可靠结论。

图3车载雷达系统组成

自主研发的车载道路病害灾害预警雷达系统已经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产品技术与利和软件著作权[6][7],并形成完整的企业知识产权体系。2015年,该系统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科技成果评估。

三、技术方法

车载阵列雷达的道路塌陷病害探测技术方法分为普查探测、疑似点筛选、疑似点复核、管线会签和验证五个步骤。

(1)普查探测

车载雷达系统对指定作业区域进行普查探测,在DMI的触发下,同步采集并保存多种传感器数据。

(2)疑似点筛选

疑似点筛选时,平台软件读取数据库,将多通道雷达数据、影像数据和地图同步联动显示。多通道雷达数据处理的步骤通常包括零点调节、频域滤波、增益调整、背景去除等,根据病害的回波特征筛选出病害疑似点,并结合各通道雷达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出病害疑似点的规模。根据疑似点的经纬度坐标和周边的影像,确定疑似点在道路的具体位置。确定疑似点时还要参考影像排除干扰,如路面颠簸、钢板、地下人行通道、隧道、过街天桥等。

(3)疑似点复核

用常规的单通道探地雷达对筛选出的异常点进行复核。复核时,使用多种中心频率的天线对异常区域进行多条测线加密探测。并通过雷达图像和周边井盖,确定疑似点周围的管线分布,排除地下管沟、井室等造成的误判。对疑似点进行复核后,确定异常区域的位置、规模和埋深。

(4)管线会签

城市地下分布众多管线,分属不同的专业部门管理,涉及供水、排水、电力、燃气、供热、通信信息、广播电视、公安交通等管线权属单位。为了避免验证时破坏管线,在施工前做好会签手续。由市政部门组织各家管线权属单位对各个病害异常点进行管线会签,核实疑似点周边管线的分布。

(5)验证

通过钻孔或开挖方法进行验证。

四、案例

车载阵列雷达系统已在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南京、镇江、长春、石家庄等城市成功进行了工程应用。

厦门市思明区道路塌陷灾害普查探测

2015年5月-9月,厦门市思明区采用车载阵列雷达系统对辖区内的主要道路进行了塌陷灾害普查探测,完成测线里程约200公里,通过探测发现多处空洞灾害点,有效预警了道路塌陷灾害,经工程处治后避免了塌陷事故的发生。

图4是在厦门西堤路探测到的一处大型空洞,钻孔验证后进行了开挖回填处治,及时排出了险情。

图4 厦门西堤路空洞

广州市天河区道路塌陷灾害普查探测

2015年4月,车载阵列雷达系统在广州市天河区进行了道路塌陷灾害普查探测,发现了多处空洞灾害点。图5是天河区科韵路探测到一处大型空洞,灾害面积达30平方米,洞底深度米,洞顶距离表面仅米,随时会发生坍塌。通过钻孔、钎探和电子内窥镜等方式对病害点检查评估后,相关部门对该位置进行了注浆排险作业,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图5 广州科韵路空洞

长春市地铁沿线道路塌陷灾害普查探测

由于地铁施工造成地层扰动,长春地铁沿线发生过多起道路塌陷事故。2016年3月,车载阵列雷达系统对长春市在建的地铁1号线和2号线沿线(人民大街、吉林大路和解放大路)进行了道路塌陷灾害普查探测,在普查探测中发现了多处病害疑似点。长春市市政设施维护管理中心道路路灯部召集各管线权属单位对各个病害异常点进行管线会签,核实疑似点周边管线的分布(图6)。通过钻孔或开挖验证(图7),查明了多处空洞和疏松道路病害点,病害点的分布如图8所示。

图6 管线会签图

图7 钻孔现场

图8 长春道路病害点分布图

案例1:

该灾害点位于吉林大路与临河二条交汇处东侧东向外侧慢车道,雷达车普查探测发现该处雷达扫描图像存在显著空洞异常反应,经现场复核探测、钻探验证和钻孔内窥镜录像(图9),确认该处为典型地下隐伏空洞灾害,灾害部位南北向长米,东西向宽2米,空洞埋深米。经探查,该灾害点下方米处为一根混凝土排水管,管体接入灾害点旁边的排水井,开井盖检查发现,管体接入部位周围存在流土堆积现象,判断为附近路面集水井水体侵入灾害部位冲刷土体,经旁边排水井流失,形成空洞。相关部门立即对灾害部位空洞进行开挖回填处治,并整修了排水井。

图9 钻孔内窥镜录像截屏

案例2:

图10是该雷达系统在解放大路东侧起点处西向外侧慢车道发现的一处富水空洞。普查探测中发现该处雷达扫描图像存在显著空洞异常反应和水体反应,经现场复核探测、钻探验证和钻孔内窥镜录像,确认该处为严重水浸地下隐伏空洞灾害,灾害部位东西向长4米,南北向宽2米,空洞埋深米。经探查,该灾害点下方2米处为一根自来水管,管体严重漏水冲刷灾害部位土体后集中流入旁边路面集水井,水冲刷流失量大,水流清澈,钻探表明灾害部位土体已完全冲刷,仅余碎石,形成充水空洞。该处经泄露自来水较长时间冲刷,塌陷风险极大。相关部门立即对该灾害部位的自来水管进行抢修,并及时回填处置了该处空洞。

图10 长春解放大路空洞

五、结论

车载阵列雷达是预警探测城市道路塌陷灾害的首选技术装备,在工程实践当中,制定合理作业流程和作业方法,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和效率,可以准确可靠地探测发现地下隐伏空洞,及时预警,切实防范和减少道路塌陷灾害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彩侠.城市道路路面塌陷成因初探. 山西建筑,2013, 39(15):113-114.

[2]宋谷长,叶远春, 刘庆仁.北京市城市道路塌陷成因及对策分析.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 8:250-252.

[3]周正刚.城市道路塌陷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路桥工程,2015,5(11).

[4]Ryoji Hirata, AkioMatstyama. Anintroduction and a case study of the vehicle for exploring structures underroad using GPR, Near Surface Geophysics Asia Pacific Conference, July 17-19,2013, Beijing, China.

[5]薛建,曾昭发, 王者江,刘明辉. 探地雷达在城市地铁沿线空洞探测中的技术方法.物探与化探, 2010,34(5):617-621.

[6]崔海涛,王少华. 车载道路灾害、病害预警雷达系统(VGPR-20),专利公开号CN302973058S .公开日:2014-10-22.

[7]崔海涛,王少华. 一种车载道路灾害病害预警雷达系统,专利公开号­: CN203870250U. 公开日:2014-10-08.

128 评论

相关问答

  • 航空雷达毕业论文

    战争中,如何有效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是交战双方都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用隐身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在军用飞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世界

    好猫宝宝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雷达论文文献综述

    也许我能帮你

    duxingdejimi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地质雷达学位论文

    铁道工程学论文题目 你是不是在为写铁道工程学论文而烦恼呢,下面我为你分享一下铁道工程学论文题目吧,仅供参考! 1、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关节式分相过电压技术重点探析

    悠悠lvyin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雷达学报论文格式

    姓名:邢航;学号:22021110042;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的工作特点,作为一种有源雷达系

    我喜欢DHC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探地雷达毕业论文

    探地雷达是一种高分辨率探测技术,可以对浅层地质问题进行详细填图,也可以对地下浅部埋藏的目的体进行无损检测。由于电子技术与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使探地雷达的分辨率与

    changyin1116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