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34

风吹萧萧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经济热点论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好难瘦小姐

已采纳

谈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范围和深度都大大改变,规避汇率风险成为必然,央行加大汇率波动范围,增强其灵活性,打破单一盯住美元,而是选择一些货币组成货币一篮子,并根据市场需求赋予一定的权重,建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便在国际货币波动的时候能够做相应调整。汇改两年多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人民币升值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一系列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 汇率形成机制 进出口 需求弹性 马歇尔-勒纳条件 流动性陷阱 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允许市场汇率在一定范围内围绕基准汇率上下浮动。由此开始,人民币汇率生成逐渐走向市场化,1996年我国又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的要求提前3年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但对资本项目的外汇收支仍然实行严格管制。在此十年期间这种汇率制度对稳定我国外汇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以及吸引外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国际环境看,亚洲国家在金融危机后从盯住汇率制转向了浮动汇率制,东南亚国家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已经具备增大汇率灵活性的客观条件和国际环境。于是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汇改实施两年多以来,对进出口贸易、国际投资、国际产业分工以及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货币政策及其调控机制,甚至是居民消费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 我国是一个进出口贸易大国,进出口贸易占GDP的21%,汇率变化对中国的最大影响是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我国的主要出口行业有纺织、服装、化工、电子机械制造业等。由于出口价格弹性的不同,人民币升值给不同行业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差异。由于我国是产棉大国,同时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纺织品在国际上有着较强的竞争力,其出口价格弹性较低。由于服装类产品还会受到品牌、设计、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而我国产品在这些方面并不占优势,所以出口价格弹性高于纺织类产品。在化工行业方面,我国有着和纺织业相似的优势,因此,也有着较低的出口价格弹性。由于我国在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技术上不断进步,该行业竞争程度也较高,培养出了一批在国际上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同时,这类产品在技术上都比较成熟,因此,我国企业能够凭借低成本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出口价格弹性较低。可以看出,当人民币升值时,一方面,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提高,销售量减少,对于出口价格弹性低的商品,出口收入将会增加,但是,对于出口价格弹性高的商品,出口收入将会减少。另一方面,出口所获外汇收入需要转换成人民币,人民币的升值会带来出口收入的汇兑损失。出口价格弹性高的商品收入减少得较多,出口价格弹性低的商品收入减少得较少。不同行业的出口额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盈利也必然会因此而出现下降,这种不利影响对服装业和电子通讯制造业尤其显着。总的来看,由于我国的出口大部分是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中进口原材料所占的比例较高,所以虽然人民币升值使得最终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减弱,但是能购买到更多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这样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是有限的。 同出口一样,人民币升值对进口的影响也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直接的影响是,汇率升值后,进口商品的价格由以外币计价转化成以人民币计价后,将会发生相同幅度的下降。间接的影响是,人民币汇率变化也会通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进口量的调整。当进口价格发生变化时,根据需求价格规律,进口商品在我国市场上的需求量也必然随之调整。当需求弹性不同时,进口量增加的幅度也是不一样的。根据需求弹性理论,需求弹性越高的商品,进口价格变化引起进口量的调整就越大。总的来看,由于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品在国内都出现了可替代的产品,而且工艺、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同时,很多国外厂商开始把生产基地转移到国内,这也增加了国内产品与进口商品之间的竞争。这些都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在我国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所以,窗体底端汇率升值后我国进口商品价格的下跌不会引起进口量的大幅增加,对我国的进口影响不大。但由于价格弹性的行业差异,人民币升值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对于生产要素进口行业,升值将会使这些行业进口成本下降,进而改善其盈利状况。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纺织业等。对于进口替代性行业,人民币升值将会降低进口产品的价格,从而对国内的同类产品带来冲击,尤其是那些在技术含量、品牌以及质量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距离的产品,必将影响其价格和市场份额,从而导致盈利状况恶化,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 二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的影响也有效的调节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人民币升值后,进口的国际原材料的价格降低,有效的发展以扩大内需为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此同时,由于人民币的升值,降低了我国的以加工为主的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对主要依赖廉价力的劳动密集性经济无疑也是一种挑战,因此,如何发展资本密集性经济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进行技术改造来挖掘潜力,尽快掌握各种外汇避险工具和手段,增强自身适应汇率浮动和应对汇率变动的能力。人民币汇率升值后引起进出口价格变动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贸易状况发生变化,也加深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更多的石油进出口价格弹性决定,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贸易发展的定量分析显示,我国出口价格弹性约为1,既我国出口价格相对世界出口价格每上升1%,一般贸易出口增长率下降1%,进口价格弹性约为,即我国进口价格相对世界进口价格每下降1%,进口增长率提高.由于出口弹性和进口弹性之和的绝对值为,大于1,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人民币升值较为有效的减少我国的贸易顺差,改善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三 但是人民币升值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对此我们要加以正确的认识,并有效的消除因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人民币升值阻碍了我国对外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使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发生逆转。人民币持续升值会使我国长期国际竞争力受到重大损害,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会不断削弱,我国在机电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初步积累的竞争优势会受到重大损害。在我国目前出口主要依靠价格竞争力,而产业结构重大调整和非价格竞争力提高仍需假以时日的情况下,人民币持续升值的结果必然是出口严重受阻,国外产业转移的步伐大大减慢,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减缓,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重要基地的地位将会受到削弱。这将会大大延迟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加重就业压力,使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进一步突出。日元升值使日本出口从战后年均增长10%以上跌落为1990~1995年年均增长,就说明本币持续升值会对出口带来重大打击。当前,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使我国具备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中心的战略机遇。我们必须防止因为人民币持续升值而使这一进程发生逆转。 其次,人民币升值加重通货紧缩,使宏观调控面临种种陷阱。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作用下,世界工业制成品价格一直呈现持续走低的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来出现了全球性通货紧缩的态势。本来,世界性价格下降就会通过进出口渠道等对国内价格产生重大下行压力,而人民币持续升值更使国内物价雪上加霜。一是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出口产品成本走低,进而对国内价格产生一种比价效应,使关联产品价格下跌;二是人民币升值使进口成本下降,会形成输入性通货紧缩,助长使用进口投入品部门及相竞争部门的价格下跌;三是人民币汇率持续的升值预期,会对市场价格产生超前的和赶浪头式的下行压力,造成市场运行的扭曲和紊乱,使通缩压力加倍放大;四是持续强劲的本币升值压力和预期,还会通过金融和投资渠道对国内物价产生间接的、有时是非常强烈的紧缩冲击。 持续的本币升值和升值预期一旦固化,还会对消费、投资和其他经济行为带来一系列干扰,形成不良的心理预期,搞得不好会使宏观调控陷入困境。一是在我国面临有效社会需求不足这一突出矛盾情况下,使民间投资和消费更加疲软;二是使经济增长对积极财政政策的依赖日益加重,不仅政策效应会逐步降低,而且财政风险日益加大;三是伴随本币升值与通货紧缩的循环,货币政策面临陷入流动性陷阱的风险。这些都会使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空间日益缩小,调控的余地愈加有限。加上,本币持续升值还会带来人们收人的虚涨和资产的虚增,极易诱发泡沫经济,刺激虚拟经济的非理性膨胀,最终给宏观经济带来更大的冲击。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调节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改善国际收支平衡,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有重要意义,符合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要求,符合我国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余维彬:汇率稳定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 张静、汪寿阳:人民币均衡汇率与中国外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王海明:《21世纪北京圆桌》年度书系-北京共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4] 褚庆义、李悦,刘润石:中国经济金融热点问题聚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5] 陶冬:中国经济热点透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05 评论

叶子飞扬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是环境问题之源等问题

157 评论

bingdaoyu16

9. 浅析权益的形成及其分类。8. 试论降低产品成本的意义与途径3.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中的合理应用。5. 论会计科目设置的必要性、严肃性9. 浅析权益的形成及其分类。4.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思考(数字是我的q,我来帮你 )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会计管理中的运用。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会计管理中的运用。4.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思考。

173 评论

黑眼圈砸死你

我国经济形势论文篇1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研究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得以成功应对,从而使金融市场逐渐回归平稳,但是经济金融增速明显放缓,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依旧仍然动荡不安,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而言是个巨大挑战,因此提高金融产业风险抵御能力势在必行。对此,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并就如何促进金融产业健康发展进行了探讨。关键词:经济金融形势 发展 策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金融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风险不但与日俱增,而且形式多样,无疑为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不可否认近几年的经济金融改革成绩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为保证我国经济金融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采取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一、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分析1.成效和机遇无论是金融危机期间,还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领导人都对我国经济金融形势作了正确判断,不仅推行了一系列有效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还倡导民间投资,刺激国内各种消费,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从而使金融市场回归平稳、内需有所扩大、进出口贸易日渐平衡,即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了我国经济增长,因此我国经济金融总体发展形势良好,而且国内生产要素相对充足,市场前景广阔,需要我们把握机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2.问题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范围广,时间长,危害大,加之我国经济结构尚不合理,金融市场有待完善,所以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通胀压力大最为突出,当下国际经济金融局势动荡不安,而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强劲,且面临着资源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这无疑加大了我国有效控制通胀、保持经济稳健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的难度。同时由于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与独立性,加大了投放货币的压力,而且金融市场资金配置不合理,流动性差,如居民存款缺乏积极性、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突出、城乡银行资金失衡等,导致经济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也意味着金融机构在调整信贷、经营转型、防范风险等方面任务艰巨。因此为改善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形势,保证其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强化宏观调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二、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发展问题的策略探讨1.强化金融经济宏观调控政府应基于资产价格、社会融资、金融市场等与金融稳定的关系合理调整货币目标,继续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如根据经济金融形势,支持信贷薄弱环节,确定信贷投放重点,针对企业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措施加大信贷支持,针对国家重点项目、符合相关政策的企业,如文化旅游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特别是小型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但是针对“两高一剩”类型的产业应严格控制其贷款,并鼓励和发展信贷中的直接消费业务、创新小额信贷模式等,以此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同时还应以市场供求为导向,坚持可控、主动、渐进等原则,完善浮动汇率体制,通过适当放宽外汇流动限制,加强管理资本进出平衡和对外债务债权,并主动寻求和拓展使用外汇储备的方式和渠道,以此动态、有效管理人民币汇率。此外还应进一步协调货币政策与产业、财政等政策的关系,注重其松紧搭配,长短结合,以此为金融宏观调控发挥效用提供保障。2.科学调整经济结构世界经济结构失衡是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所以调整经济结构是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一方面要调整产业结构,首先是妥善处理“三农”问题,通过继续推行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创新推广农业技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努力打造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同时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利用减税、贷款贴息等政策引导民间投资,创新“三农”服务手段和产品,扩大农业直接融资规模;其次是依靠科技力量走新型化工业道路,除了国家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外,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其发展和创新提供优质服务,以此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走向低耗、高效、环保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制造业、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最后是应大力发展面向生产和民生的服务业,以及咨询、审计等现代服务组织,以此缓解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应扩大内需,国家可以推行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如降低税率、放宽税基等,合理分配社会成员收入,并结合民众的多样化需求采取家电、农具购置补贴、扩建经济适用房等措施鼓励其消费,同时加大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资金投入,特别是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地区,以此使在无后顾之忧的基础上增加消费,进而扩大内需,提高市场资金的合理流动性,拉动经济增长。3.加快金融机构体制转变一方面国家应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要求和金融机构实际需要,加快金融机构体制改革,科学布局,合理分层,形成以国际性、政策性、股份制等大型银行为主体且小中大银行并存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组织体系,特别是应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着力促进地方性中小银行发展,并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金融服务体系。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强化内部改革,具体要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方法,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完善贷款定价机制,构建公开、透明、合理的收费制度,建立风险责任与薪酬挂钩的激励制度,以及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并基于市场需求和行业要求改进理财咨询、现金管理、风险评估等业务,严格控制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同时强化实体经济服务意识,合理发展中间业务,创新金融产品,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增加价值服务收入,特别是要加强与企业客户的沟通与合作,以期在促进其发展的过程中寻求长远的发展空间。此外还应积极拓展国际业务,使之朝着投资金融服务方向发展,形成利于国内企业走出去和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的对外服务体系,以此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更好的适应经济金融发展形势。4.加大金融监管力度新形势下,金融风险不但日益增多,而且隐蔽性较强,潜在危害大,因此必须加大金融监管力度,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金融机构应深刻、全面审视融资平台、集团客户、房地产、国际业务等领域的风险点,构建跨国境、跨市场、跨行业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发展战略、内控制度、业务模式等建设,提高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监测能力,如利率、汇率等风险,特别是加强控制信贷数量和规模,严防其脱离实体经济,以此规范金融行为,防止泡沫经济,维护金融稳定。结束语总之,当下我国经济金融总体发展形势良好,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必须强化经济金融宏观调控,科学调整经济结构,加快金融结构体制转变,加强金融监管力度,以此维护金融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72 评论

彡鈖赱辷筝

给你点素材吧。当今中国经济热点:中美贸易摩擦,金融危机下的国内经济。

96 评论

好事都找我

下面是一篇会议论文,参考一下吧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改革问题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杨启先教授 今天,我讲两个问题:一是当前经济形势,二是当前改革情况。纯属个人的一些看法,供同志们研究参考。 一、当前经济形势与发展前景 中国经济,在连续三年实施积极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2000年以来,出现了不少新的可喜的变化,总的形势比较好。具体表现如下: 1.经济增速止跌回升。九十年代初,中国经济年最高增长率曾达14%以上。由于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从1993年下半年起开始实行宏观控制,速度随之下滑,每年差不多回落一个百分点,到1999年最低只有7.1%。2000年以来,已经扭转了这种减速运行的局面,前三季度比上年同期增长8.2%,比上年全年高一个多百分点。 2.国内需求全面回升。针对连续几年需求不足,市场疲软的情况,从1998年起政府采取了增发国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提高职工收入、增加假日天数。实行消费信贷。完善社会保障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国内需求的回升。2000年1一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历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增速加快了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达1.8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7%,增速加快了4.9个百分点。 3.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2000年以来,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快速增长,1一11月累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其中出口增长%,进口增长37.4%,分别比上年同期的增速高出20多个百分点。4. 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0年1一11月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3700多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盈利增长了1.4倍,亏损下降16.3%。 5.通货紧缩局面有了缓解,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增加。从1997年下半年起,中国开始出现通货紧缩,消费价格绝对水平下降,1998年为1.8%,1999年为1.6%。2000年已基本扭转了这种趋势,1一11月转为上升0.2%。按可比价格计算,2000年前三季比上年同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2.5%,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上述情况,不仅证明我们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速回升,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而且标志着我们已经成功地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出现了重要转机。不足之处是,目前的经济增速回升,受政策性。外部性的影响较大,有碍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需求不足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没有根本解决。为此,我们决定在第四季度增发500亿元国债,以继续扩大投资和内需,促进市场旺销;加之国际经济看好,出口仍将保持一定增长,以及去年第四季度增长基数较低等因素,将使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增长速度有可能达到8%,比上年上升一个百分点左右。到2000年底,第九个五年计划可以全面完成,达到五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8%,国内生产总值全年达到1万亿美元,每人平均超过800美元的既定目标。 对于下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和目标重点,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已经提出了一个轮廓的建议。现在,有关部门正在着手制定具体规划,准备在明年初举行的全国人代会上通过后实施。其主要的任务和发展趋势是: 1、坚持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要求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再翻一番,即每年平均增长达到7.2%左右,其中前五年可能略高一些,后五年可能略低一些。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在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居民收入,使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有较大提高。 2、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重点是: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实施西部大开发,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逐步解决城镇化水平长期过低问题,努力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有效提高农村居民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实现社会生产力既迅速而又持续的发展。 3.深化经济改革,搞好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这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关键。重点是:进一步放开市场,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进一步精简行政机构,转换政府职能,尽可能减少对经济事务的行政性审批,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种种体制性障碍。与此同时,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积极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研究,集中力量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天航空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不断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善外商投资环境。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面临引进更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要把吸收外资同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和西部大开发结合起来,有步骤地推进银行,保险、电信、外贸、内贸、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开放。逐步对外商投资实行国民待遇,大胆吸收借鉴一切符合社会化生产要求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抓紧清理、修订和完善有关经济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外商合法权益,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符合国际规范和我国国情的对外法律体系与对外经贸体制。 可以预见,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中,中国经济将一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以更大的规模向前发展。 二、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情况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从1957年就开始了,当时主要是在行政管理权限上放放收收,调整隶属关系,虽然经过二十年的探索,但由于方法不对头,没有取得大的成功。改革开放以后,经过总结经验,才认识到主要应解决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看清了计划经济的诸多弊端,提出来要以市场为取向进行改革,逐步扩大市场的比重,缩小计划的比重,这才使改革一步一步走向前进。但是,社会主义究竟能不能搞市场经济,或者商品经济,在理论上存在着很大的争论,改革也就不可能迈出很大的步子。直到九十年代初,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讲话以后,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在此以前,不少同志还是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但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来,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不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这样,1992年党的十四大会议上,才把这个理论问题最终突破,明确提出来,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是很不容易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究竟要干些什么?党的十四大规定得很明确,主要要进行四个方面的改革。从现在来看,这四个方面的改革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第一个方面的改革,是建立和发展一个真正的市场,作为整个经济运行的机制。搞市场经济就必须有市场,没有市场就不能成其为市场经济。而且这种市场不仅仅是一般的市场,必须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不仅仅是商品市场,而是包括各种生产要素在内的全面的市场。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在市场改革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也可以说是在经济改革中取得的最大的进展,商品市场现在已基本建立了。因为有没有市场,最主要的衡量标准是价格,即价格究竟是由国家规定,还是由市场根据供求关系来浮动。由国家来规定,就不是真正的市场,而是一个模拟市场,所以不能单纯以有没有东西卖来作为衡量市场的标准。过去较长时期甚至最困难时期也有东西卖,有的地方甚至摆得琳琅满目,但不是真正的市场,而是模拟市场,因为价格是国家规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变化是相当大的。如消费品价格,在改革开放以前,95%以上是国家计划规定的,现在95%以上已变为由市场决定。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采购价格,过去几乎百分之百由国家计划规定,现在大约80%(有说85%)以上由市场决定。这说明商品市场已经基本形成。当然,价格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全部放开,任何国家也没有百分之百放开,有少数价格如公用设施。能源价格等一般仍应由国家控制,但在管理方式上要作一些改变。 要素市场主要有两个,一是资金市场,一是劳动力市场,现在看来差距都还很大。资金市场衡量标准是看利率(包括汇率)是否放开,现在看还没有。劳动力市场衡量标准是就业和工资是否由市场决定,这方面目前有两种情况,非国有企业的劳动就业和工资基本上已经市场化了,国有企业的劳动力还没有走上市场。 第二个方面的改革是企业体制和机制的改革,这是非常根本的。有了市场,但市场是否能很好地运转,取决于市场运行的主体,即企业的体制和机制能不能与市场相适应。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基本上是两种情况:非国有企业的体制和机制与市场经济已基本上相适应,所以发展得很快,发展得很好,而且是当前经济的最主要的增长点;国有企业的体制和机制与市场经济至今还不相适应,尽管国家给了许多优惠政策,但困难还很大,已成为影响整个经济发展。影响整个改革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第三个方面的改革是宏观管理。基本上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宏观调控手段的改革,或者说是新的宏观调控手段的建立;另一部分是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新的宏观调控手段的改革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过去宏观调控手段主要是依靠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采取直接调控的办法。搞市场经济就不能采取直接调控了,要运用经济手段进行间接调控。有一部分带强制性的,也只能采取法律手段,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以财政、税收、特别是金融手段为主的新的宏观调控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进展较慢。主要是政府本身的改革,精简机构。职能转换进展比较缓慢。 第四个方面是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特别是在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上,有了很大的突破。过去的分配,说是按劳分配,但实际上是平均主义的分配,铁饭碗,大锅饭,没有大多的差别现在在理论上已经明确:分配制度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但是又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效益对,有可能分配,没有效益就没有东西分配。同时还进一步明确提出,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但生产要素如资本、技术、管理等也要参加分配。这些方面目前正在推进。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这是能不能达到合理分配、公平分配、保障社会稳定、保持群众团结的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问题。这方面过去做得不够,现在正在推进。 从以上四个方面,说明改革已取得不小的成绩。正因为改革取得进展,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的经济面貌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各个领域的改革有的进展快,有的进展慢。比如市场这个环节,商品市场的建立进展后面貌改变不了,而且还影响其他方面的改革,如影响金融体制和劳动体制的改革等。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党的十五大已经明确就是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具体组织形式就是公司制和股份制。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条是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实质是一部分要转让和退出;一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组。有了这些指示精神,完全可以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从现在进展情况看,调整所有制结构快一些,真正按规范的公司制改组慢一些,因为对怎样搞好规范的公司制改组,包括:如何做到股权多元化,如何建立起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如何建立起有效的经营者激励和制衡机制等,还没有找到一种切实可行和比较成熟的经验,可能还有个探索过程。第三个方面是宏观调控体系要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财政制度、金融制度等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最为关键的是要加快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即政府机构精简和职能转换。现在,大家对机构精简都比较重视,但职能转换很不理想,往往是变了一种形式来控制企业,控制经济。比如过去搞计划经济,是用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计划来控制,现在这方面确实是少了,指令性计划已不多了。但不少地方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利益,想方设法制造了各种各样的审批项目,干什么都要经过他审批。这是绝对不行的。现在中央很重视这个问题,必须想办法解决。深圳对这个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大多数审批项目都已取消。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还是活不起来。而且审批经济比计划经济的透明度更差,可能带来的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问题会更多。所以,职能转换一定要彻底,绝不能改头换面,把原来的计划权变成审批权。第四个方面就是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当前最突出的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不快,已经影响和制约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因为国企改革必然要进行职工下岗分流,但又没有人“兜底”。当然,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难度也不小,如中央去年就公布了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退休养老制度改革方案,公费医疗制度改革方案等,这些方案都很好,但落实起来比较困难。最大的困难是长期积累下来的社会保障基金欠账无法解决。据说这笔欠账至少有3万亿元,要解决困难确实不小。但社会保障制度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是广大劳动者生活的基本保障。必须想办法抓紧解决这个问题。 总起来说,我们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快有的慢,落后的主要是要素市场、国有企业改革、政府职能转换、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必须下决心加快推进这些方面的改革,使其与其他方面的改革大体相衔接。因为体制就是一种制度,作为制度就应该是规范的和互相之间大体平衡的。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当前经济生活中的许多混乱现象就很难解决,不正之风、腐败现象也很难根除。而且,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还要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制,使各方面都依法办事,这是实行市场经济所绝对不可缺少的。所以,我们必须加快改革,争取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我国建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文是作者在中国粮食经济学会第四届会页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学术报告)

109 评论

可乐狗DOGS

一、现实的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的经济增长率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延续约20年的高速增长。1978-2000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这一增长速度,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高速增长时期的年均增长率大致相近,而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增长期大体也持续了20年左右。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期以后,都出现了减速的过程。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都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过程。中国经济发展在经历一定时期的高速增长之后,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减速的情况。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已经呈现出这种趋势。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经济的现实增长率已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约平均10%左右,过渡到1998-2001年的8-7%之间。这一趋势将左右本世纪最初十年的中国经济增长率。 今年我国经济形势好于预期,现实的经济增长速度将比去年加快。我们希望经济增速加快的势头能够持续下去。当然我们不能指望现实的增长速度回复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两位数的高峰。然而经过努力,现阶段的潜在增长速度是可以达到的。只要我们大力促进增加内需,把未充分利用的财力物力人力资源动员起来,这个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二、就业优先的增长模式和效率与就业并重 中国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是今后一、二十年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一件大事。但中国劳动力丰盛目前却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由于人口基数大,且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劳动参与率较高,当前10年20年又处于劳动力资源增加高峰期,每年新供劳力逾千万。加上失业下岗人员,农村待转业的剩余劳动力,今后每年需要增加千万个以上工作岗位。而目前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只约800万个。并且,随着科技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所能吸纳劳动力的弹性系数每况愈下。目前我国劳动力人数约亿,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劳动人口亿的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要安排这么多就业岗位。中国就业问题的出现又是经济转型过程中,为提高经济效率而付出的代价,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成本。中国大量人口的就业压力,源于极大的劳力供给与有限的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应采取就业优先的增长模式,而不能采取其他资源优先的增长模式。 三、 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要继续实施并要正名 1998年从过去“适度从紧”的政策开始实现宏观政策的转变时,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都是中国条件下“扩张性”政策或“松动性”政策的一种变换的提法。“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张性实质是无疑问的。货币政策只是因为考虑防范金融风险和稳定币值,才赋予“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复杂的内涵。它既包含反对通货紧缩的内容,又包含反对通货膨胀的内容(戴根有)。这样可以操作自如,但是人们的印象是缺乏方向感。 如前所述,我国目前现实的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社会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总需求不足的局面尚未过去,依然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格局。为对应此种问题,除在结构、体制方面采取措施,消除长期性障碍以外,还得运用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治理。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一般地说,可分三种情况:(1)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现实的经济增长率高于潜在的增长率,出现通货膨胀趋势时,需要采取紧缩性的政策;(2)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现实的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的增长率,出现通货紧缩趋势时,需要采取扩张性的政策;(3)当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相当,现实经济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差距不大,无明显通胀与通缩趋势的迹象时,就应采取中性的政策。这是经济学的,宏观经济政策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明显处于第(2)种情况。现期我国现实的经济增长速度略有回升,但与潜在增长率仍有距离,通货紧缩趋势是低度的,且有减缓迹象。在此情况下,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以继续实施适度从松的政策为宜。我以为,现在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就其扩张性实质而言)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就其松动的一面或防止通货紧缩的一面而言),实际上是一种“适度从松”的政策,因此,这两个政策目前还没有改弦更张的必要。今后一段时间还是要继续实施,但其内容需要适应形势变动加以调整。 检举 提问人的追问 2009-06-03 23:59 请问你这是从哪找来的?是09年的经济形势么? 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3 23:59 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对我国形成较大的周期性调整压力,我国企业还面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和节能减排等政策性导向所形成的结构性调整压力,2009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增多。1.次贷危机的恶化使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次贷危机继续向纵深发展,正在严重破坏国际金融体系的运行秩序。这场金融危机到底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和什么时候充满不确定性。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继续扩散,由于发达国家金融领域普遍出现信用和信心危机,企业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缩水,商业银行普遍的惜贷行为使工商业实体经济活动失去金融支持。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黯淡,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世界各国经济周期同步性将放大次贷危机对全世界实体经济的拖累。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大调整严重打击经济信心,使世界经济的复苏可能进一步推迟。世界经济复苏缺乏新的增长点,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和贸易增长率将低于2008年。2008年8月份以来,全球经济降温使国际油价跌幅超过30%,带动其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同程度下降,近期各国通货膨胀率纷纷呈现见顶回落迹象,预计2009年随着世界经济进一步降温,通货膨胀压力较2008年减弱。2.国际经济低迷将进一步收缩我国外部需求2008年,美国经济陷入次贷危机后的低迷状态,美元对人民币大幅贬值,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速大幅放缓,1~8月份仅增长%。但由于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相对稳定,1~8月份对欧盟出口仍然增长。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已经从美国向欧洲、日本和新兴国家传导,欧盟和日本第二季度经济负增长;同时,8月份以后美元汇率反弹使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升值加快,2009年我国对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出口可能全面放缓,外贸顺差规模进一步缩小,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下拉影响可能比2008年更加严重,使我国2009年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3 23:59 3.房地产开发投资降温,带动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减速2008年1~8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但房地产成交量大幅萎缩,房价调整迹象明显,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紧张,市场可能由“量跌价滞”进一步发展为“量价齐跌”。初步预计,在2008年高基数的台阶上,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下滑到10%以下,房地产投资增量从6800亿元减少为3200亿元,这将导致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减速。由于房地产是产业链较长的支柱产业,也是这一轮经济扩张的龙头产业,它的周期性调整将拖累一连串行业景气度下降,钢铁、建材等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可能随之减速。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资金主要来自土地出让金收入,2008年以来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增幅明显下降将影响2009年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4.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下降,保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难度加大2008年支撑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柱是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但农民进一步增收面临许多制约因素,股市和房市调整使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缩水,扣除物价因素后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幅比前几年下降。“奥运景气”消失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可能逐步放缓。汽车、住房两大消费热点开始降温。1~7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增幅下降个百分点。上半年汽车销量增幅回落个百分点,8月份全国汽车销售环比下降,同比下降。房地产和汽车两大消费热点退潮后在短期内很难由其他消费热点替代,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都可能低于2008年。5.成本上升与产能过剩“两碰头”,企业效益不容乐观2008年不得已对成品油、电力、公用事业等价格实行行政管制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经济运行正常秩序受到较大影响。8月份火力发电仅增长%,从供给方面约束了工业生产正常增长,如不及时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工业急剧减速将会威胁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2009年我国能源资源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势在必行,但在产能过剩背景下企业将面临成本上升而销售价格难以提高的重压,企业效益将大幅滑坡,财政收入形势严峻。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4 00:00 1.以“保增长、促转型”为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当前,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但从国内农产品价格走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次贷危机后国际货币流动性变化趋势和美元汇率走势等因素看,我国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内外环境,控制物价的政策效果2009年将进一步显现。与此同时,次贷危机对世界各国实体经济的破坏作用不断加剧,国内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回落过快,经济过快下滑的风险在逐步增大。建议2009年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宏观调控首要政策目标。之所以要将“保增长”和“促转型”并列为首要政策目标,是因为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同样突出,解决当前经济困难不仅需要总量政策的适度放松,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才能重构中国经济增长新活力,重获中国经济新的国际竞争力。将“保增长”和“促转型”并列为首要政策目标有利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全国应对复杂形势的思想和行动,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发展积极性更好地引导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防止为保增长重走粗放型发展老路。2.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多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建议2009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同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所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这次不仅要扩大政府建设投资,由政府配置资源来集中力量办大事,更要强调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通过减税费降低企业成本和居民负担,增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积极性。加大对结构转型的财政支持力度,在全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以促进企业设备装备更新;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公益性科研机构和公益性行业科研的支持力度,支持国内重大装备制造业振兴和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开展企业创新风险投资试点,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议2009年中央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扩大到2000亿元,重点用于灾后重建、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和结构升级等产业发展项目,以及支持“三农”项目,采用银行配套贷款、吸收民间资金入股等办法,扩大国债投资的带动作用。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4 00:00 3.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9年我国货币流动性局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既可能因为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使国内金融机构对国内经济形势和企业盈利前景预期转坏,普遍出现惜贷现象,同时国际热钱大量撤出,造成我国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交易量大幅萎缩,突然由流动性过剩转变为流动性不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严重短缺;也可能因为中国经济表现明显好于其他国家从而国际热钱继续大量流入我国,延续我国这几年一直存在的货币被动投放局面,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面对不确定性,实行紧缩或扩张的货币政策都不适宜,因此建议2009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当局要根据货币流动性变化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控制在16%~17%,取消信贷额度管理,重点加强信贷结构引导,在重视中小企业贷款的同时,引导资金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和国债项目配套倾斜,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在促转型中的独特作用。4.加大政府对保障性住房投资,稳定房地产市场前几年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超出了城镇居民的承受能力,出现调整实属必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要以改善供给结构和满足自住需求为导向,既要促进房价的理性回归,也要防范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导致市场过度调整。改善供给结构,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普通住宅的土地供应,加大保障性住房和普通住宅供给,大中型城市要扩大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金融机构应对在施房地产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保证对普通住宅和经济适用房等房地产项目的正常贷款,稳定房地产投资规模,保证在施房地产投资项目正常施工和竣工,防止因资金链断裂而出现大面积“烂尾楼”现象。要允许房地产上市公司和其他优质房地产公司通过企业债券市场筹集资金,鼓励房地产行业的兼并重组。前期出台的住宅交易环节税反而增加了购房人负担,应当及时取消。适当降低居民首套自住房贷款利率,取消对“第二套住房”特别贷款限制政策,吸引居民在房价回落到合理水平时踊跃入市。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4 00:00 5.完善消费政策,进一步挖掘消费增长潜力要深化全党对扩大消费重要性的认识,未来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必然在13亿人民的消费需求上,经济结构转型最重要的方面是需求结构从主要依靠外需转向主要依靠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要从宏观收入分配环节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议把居民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税率降为零,提高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到3000元,增加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减轻低收入者税负。实行积极就业政策,扩大城乡就业,落实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相关政策,根据物价水平变动提高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和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消费税制度,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等服务性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6.完善外贸政策,帮助外向型企业渡过难关建议稳定人民币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汇率传导机制,避免汇率成为美国转嫁危机的政策工具。次贷危机恶化后,发达国家未来的贸易壁垒会更多,贸易保护措施会更加频繁使用,中外贸易摩擦也会进一步增加。为此,中国政府和企业应有预见性地做好应对措施,务实、有效化解中外贸易可能出现的纠纷。如有必要,还可联合其他相关国家,在WTO框架下联合抵制发达国家可能出现的通过贸易保护向国际社会转嫁危机的做法。可细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不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含量,对纺织轻工行业的鼓励类产品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重点支持自主品牌产品与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加快建立和完善自主性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要对中小型外贸企业在资金、技术上予以一定支持,帮助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渡过难关。继续严格控制粮食、化肥、钢材、煤炭和焦炭等“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努力扩大重要资源、先进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4 00:00 7.抓住有利时机,理顺资源能源价格当前,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逐步减轻,国际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全面回落,为我国理顺资源能源价格、改革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提供了有利时机。要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下决心适时推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电价改革步伐,促进合理电价机制的形成。主要采用经济手段解决当前电煤、成品油、供热等由价格引发的供需矛盾,做好电力、煤炭、成品油、供热等供给保障工作,从供给面保障生产生活正常秩序。要进一步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抑制不合理需求。改革资源税费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4 00:01 要想对2009年中国经济运行情况作出比较准确的分析和预测确实非常困难,因为2009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不确定性丝毫不亚于2008年。但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只要宏观调控政策应对得当,作为一个经济基本面仍比较好的“大国经济体”,中国经济可以在十分困难和复杂的国际大环境下,获得9%左右的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也可以维持在3%以下。从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看,2009年可以说是近10年来最糟糕的一年。有许多分析家认为“滞胀”可能是2009年全球经济的基调。可笔者认为“滞胀”作为今后2~3年的一个趋势是很有可能的,但对于2009年来说却不一定。关于经济增长,“滞”已成定局。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现在尚存争论的是“滞”的程度,即是温和衰退?还是严重衰退?对于全球经济而言,争论的是增长速度的降幅会有多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有关国际组织的最新预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将会把世界经济拖入一个低增长的阶段。2009年世界经济的经济增长率可能在3%左右,只有2003~2007年的年均增长速度的2/3。其中,美国、欧元区、日本的经济增长率都会在衰退的边缘挣扎,零增长的可能性极大,增长速度最多不会超过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将有较大幅度的放缓。但通货膨胀的“胀”在2009年则不会加重,而且很有可能的结果是会比2008年下降。因为,伴随着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减速,原油等大宗能源、原材料产品的需求会下降,加上前两年美元贬值过大,人们对美元的预期出现变化,美元开始反弹或至少已经趋于平稳,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也会下降。我们预测,国际市场上的原油价格,2009年可能会在90美元左右。因此,总体上看通货膨胀的压力在2009年可能会得到暂时的舒缓。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4 00:01 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除了金融部门直接持有国外机构不良资产,会受到一定的损失之外,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世界经济减速,会使出口需求下降;二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出现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进而使金融机构的贷款更加谨慎,使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加小心。如果说2007~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程度还十分有限,那么2009年的影响将会变得更实在、影响程度也会更大。因此,当我们将国际经济环境作为中国经济的决策背景进行考虑时,宁可将国际环境想得严重一些。以便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将能够更加从容地加以应对。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作为大国经济体,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特别是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相对有限的大国经济体,以及我国较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和国际收支状况,可以说我们有较好的条件和较大的回旋空间,去应对和减轻国际经济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毫无疑问,我们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如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等,帮助企业尽可能使出口需求下降的冲击变得小些。但也要看到,只要外贸顺差下降的幅度不太大,这种冲击对中国解决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就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于外部冲击带来的心理影响,只要我们能够将中国的优势讲清楚,将政府的信心和将要采取的措施讲清楚,获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我们可以使这种影响程度降到相对比较小的水平。从国内环境看,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仍是宏观调控应平衡的首要关系。“保增长、防通胀”是宏观调控的正确选择,只是应该由2008年的防通胀为主,转为保增长为主。这种选择的主要依据是: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涨幅已经大幅回落到较低的水平。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容不得我们简单地扩张去保增长;科学发展的要求,也容不得我们简单地扩张去保增长。而且,由于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尚好,国际收支状况也较好,高储蓄率、劳动力相对宽裕等经济发展基本动力仍在,大国经济体应对国际冲击的能力较大,不需要对经济增长的适度减缓而过度反应。目前已经陆续采取的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是正确的,但也应注意矫枉过正。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4 00:01 关于通货膨胀,如果仅仅用CPI来衡量,可以控制在3%以内。其原因,一是2008年农业继续获得大丰收;二是中国消费品的产能仍处在过剩状态;三是世界经济不景气,导致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回落;四是前几年,特别是2008年宏观调控的滞后影响。按目前的水平测算,2008年CPI上涨对2009年形成的翘尾因素几乎为零。但我们切不可因此实行过于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因为9%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不低了。无论在哪个国家,经济都无法长期处于超过潜在经济增长能力的区间运行。泡沫总是要破的。与其大起大落,破坏性地调整,还不如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况且,从我国通货膨胀潜在的压力看,也需要我们继续对防止通货膨胀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2008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等上游产品的价格指数的上涨幅度均较高,在10%~16%之间,经过一定的时滞,会在2009年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等下游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随着经济发展和新《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实施,劳动力成本仍会以较快的速度提高。房地产等资产类的价格仍处在高位。因贸易顺差、资本流入等引发的被动性货币发行仍会继续,且前几年过剩的流动性还没有完全消化。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4 00:01 关于经济增长。从供给的角度看,生产能力不是问题,主要看生产成本的上升程度和信贷资金的松紧。由于政府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生产成本上升的叠加因素正在从政策层面给予削减;信贷政策也已经开始向实体经济部门,特别是中小企业倾斜。因此,经济增长的关键是产品的销路,即需求是否足够强劲。2009年,外需会继续减弱,贸易顺差可保持在2000亿美元左右,比2008年下降10%。主要原因是,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量中仍有40%左右是加工贸易;在经济萧条时期,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可进一步发挥效用。因此,贸易顺差不会下降过大。消费需求的增长幅度也会有小幅回落。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居民个人的收入增长幅度2008年低于2007年,股市、房市等疲软导致居民的资产收入缩水;另一方面,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般不会有大的起伏,且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居民改善生活的需求仍比较强烈。上述分析表明,要使经济增长能够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从大的方面看,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分为三大块: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其中制造业投资受产能相对过剩和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难以有大的突破,重点应放在技术创新、标准创新、产品创新等结构调整方面。房地产投资因为受前几年房地产价格水平上涨过快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出居民的承受能力,需要有一个休整和泡沫释放的过程,也很难再像前几年那样,继续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对此,应通过恰当的政策调控和心理疏导,使其在房地产价格水平适度回落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因为,现阶段我国居民居住条件改善的需求,仍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而且,房地产投资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具体的建议是,鼓励正常居住需求、抑制投机需求、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居住需求。特别是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对廉租房建设的投入,以起到维持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改善低收入者生活条件、扩大消费的目的。基础设施投资是政府应该也能够有所作为的领域,因为交通通信等许多基础设施本身就是公共产品,应该由政府组织引导进行投资。另外,在经济增长乏力时,政府应该采取一定刺激措施。再者,这些年财政收入增长较快,财政平衡状况良好,能够有所作为。综上所述,从需求角度看,2009年,中国面临的经济形势比较严峻,需要认真应对才能较好地化解危机

148 评论

相关问答

  • 2021经济学热点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因而跨文化谈判中的文化障碍问题已逐渐引起广泛关注。人们已意识到,跨文化谈判失败的主

    迪夫米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当代公共经济热点论文主题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那么经济学专业的论文选题怎么选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经济

    小群angela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国际经济与贸易热点问题论文

    国际贸易是指各个国家地区进行商品交换的活动,是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实现各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上的流通活动,由各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构成了国际贸易。下

    脸红红112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热点经济学论文题目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那么经济学专业的论文选题怎么选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经济

    sunyang625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国经济热点论文

    谈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范围和深度都大大改变,规避汇率风险成为必然,央行加大汇率波动范围,增强其灵活性,

    风吹萧萧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