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叶耶也
2017两会精神形式与政策论文怎样写,两会精神形势与政策论文的格式是什么。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两会精神形势与政策论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 更多两会精神形势与政策论文相关内容,总有你需要的???
???2017年全国两会精神贯彻 学习心得 体会???
???关于中国 梦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2017年大学生两会形势与政策论文???
???2017形势与政策时事论文800字???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两会帷幕落下,代表委员的声音犹历历在耳;他们揭露现实,他们痛砭时弊;他们雷雨说笑,他们建言良策。他们的声音可以产生力量,可以带来改变。作为一名政治老师,我深刻地感受到两会的重要性。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阐释中国梦,称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他说:“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在首场“记者会”上答记者问,并分享心得“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他说:“人民要过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 两会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代表委员们的好提议。比如山东省人大代表赵东苓、政协委员葛剑雄、人大代表钟南山院士等,他们良言妙策,他们有思考,他们有智慧,除了批评,他们更多的是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推动行动的实现,改变不合理的现状。政协委员崔永元被媒体称赞是“著名炮手”,媒体呼吁,希望委员像崔永元一样“直来直去有干货”,说实在话,做实在事。< 文章 来源:莲~山 课件 >
《尚书》有曰:“功崇惟志业广唯勤”。这样的声音在历史和民族的关节点提出,但它既不遥远,也不宏大,他与我们相关,他是每一个公民微笑愿望的达成:立志建功,精勤改变,便可梦想成真,人生出彩。
通过对政府 工作 报告 、主席重要讲话和记者见面会讲话有关精神的学习,对国家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新的了解。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想,只有怀揣梦想,才能丰富自己的人生。心中有梦,内心明亮。为了能更好了实践两会精神,发挥党员先进带头作用,在思想上,我将继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锻炼。在工作的同时,除了自觉学习重要思想和两会精神外,我还计划经常阅读有关党建、党史及党员先进 事迹 的书籍和报刊等,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使本人在工作上有更大的精神动力,做到学以致用,而不盲目;使自己能够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工作上,我要不断的勤奋努力。当今社会处于一个以信息作为重要生产力的时代,谁掌握的知识,谁就拥有了进步的阶梯。因此,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某个领域的精深程度,争取做到独当一面,保证高效率地完成任务。我还将及时认真地为自己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最前沿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使自己不会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落伍,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更大的潜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梦”愈来愈近的“两会”非比寻常,行进在复兴征程上的中国,正面临不同寻常的历史节点——这是党的后的开局之年,是“十二五”进程过半之年,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的重要一年,
全国两会精神学习 心得体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民族离伟大复兴的梦想从未如此之近。中国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五年,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等各方面 犹如走台阶一样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阳春三月,几日来北京的天气格外的晴朗,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两会”也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拉开了帷幕。广场鲜艳的红旗随风飘扬,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耀眼。
已经记不太清楚自己真正关注两会是从哪一年开始的,但是每一年新年刚过全国人民开始期待着两会的召开,期待着国家能出台一些对百姓有利的新政策。“两会”上从不缺乏亮点,无论是国家出台的新政策,还是代表委员们献计献策以及争相报道采访的各国记者等等,无一不成为人们关注“两会”的理由。 首先,对过去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万亿元增加到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位;公共财政收入从万亿元增加到万亿元。
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8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最后,展望未来,伟大祖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让我们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整个工作报告从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相信坐在电视机前关注“两会”的全国百姓心里应该是很开心,会议中提出了很多百姓所期望看到的新政策,对于这次会议的内容,百姓心里的感受用几个词概括可能是“自信”,“好、快”,“中国梦”。 这次两会对我触动是挺大的,一个国家为了发展制定出“五年”计划,并按照这样一个计划一步一步走上强国之路。试想,如果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规划中也是由这样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而组成,我们的事业、生活可能会更美好。所以,我想个人强,中国一定会很强。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强大起来,这个国家也一定会强大。
很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今年的一个重要工作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报告指出,“当前,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这个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政府将继续将稳定物价放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通过开通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等有效 措施 ,切实保障物价稳定,维持人民基本生活的稳定,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关怀人民,真正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是国家之福、人民之福。 其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仍然十分关注“三农”问题。报告中强调要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提高农民收入。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办好这件大事。是的,我们的党和政府已经以行动和成效向我们表明,相信我们的党,相信我们的政府,在我们党的带领下,我国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世界农业强
国,农民生活富足而幸福,农业生产高科技高效率高产出,农村被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新农村。
再有,在报告中说: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城乡低保和优抚对象补助标准也进一步提高。要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 儿童 福利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但是,我已经切身体会到了党和政府正在付出的努力。我的外祖父母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 ,不用自己缴费,每年都会领取一定的养老金,两位老人乐的合不拢嘴,直夸党和政府的政策好,我由衷地为我外祖父母一类的农村老人感到高兴,也为自己是我们党的队伍中的一员感到光荣。
作为一个积极分子,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党校学习后我觉的自己不论在思想,工作,学习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让我感觉到共产党是一个先进的政党,是一个先进分子云集的地方,在党的领导下更加注重民生问题,特别是在两会上提出来的一些关于老百性的生活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让我认识到共产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他在抵制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方面的工作以及今年 春节 和广大群众一同共抗雪灾更说明了这一点。这更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通过两会的学习我有一些想法和感悟向党组织说明汇报。
我在网上认真收听收看了本次“两会”的新闻专题报道,我相信随着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的选举产生和开展工作,我们的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将更上一层楼,资料库网中华民族的未来也更加充满希望。在本届会议上,选举产生了新的国家领导人,顺利地实现了新旧领导人交替,国家领导层变得更加年轻化、知识化与务实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这令全国人民感到欢欣鼓舞和振奋人心。 一定会把握重要的历史机遇,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必定能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必将变为现实。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作为一名即将走出学校走上岗位的新时期大学生,我深为自己所处的盛世感到自豪和兴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大业为我们每个青年知识分子施展自己的抱负,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十分感谢这些年来国家、社会和母校为培养我们这些学子所付出的财力、物力和精力,我也将竭尽自己所能,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用于果博东方开户办理日常工作和 社会实践 ,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决不辜负学校和单位同事们的期望和嘱托。更值得一提是作为一民预备役军官,更应该具有伟大的抱负,更应该严格的要求自己。为此,本人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同事,努力在工作中做到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给母校工大大争取更大的荣誉。
在思想上,我将继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锻炼积极加入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尽管自己在大学三年里系统学习了很多专业的理论知识,但到了工作单位,我将面临一个全新的领域和天地,尤其是要从事党委各部果博东方代理网址的思想 文化 军事工作,因此,除了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精神外,我计划经常阅读有关党建、党史及党员先进事迹的书籍和报刊等,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使本人在工作上有更大的精神动力,做到学以致用,而不盲目;使自己能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鉴定好与坏、甄别正与邪;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工作上, 我将以实现****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作为坚定信念时刻鞭策、鼓励自己,使自己对工作始终保持信心和干劲。虽然部队工作与大学
时所学的机械专业在知识结构的要求上有所不同,学然后而知不足。因此,我不会灰心或气馁,而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钻研业务,加强学习,注意积累 经验 ,虚心请教、认真揣摩。我工作在一个非常平凡的岗位上,不可能象许多著名的企业家、政治家那样轰轰烈烈的干一番大事业,但我坚持认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一个平凡的人,照样可以一样能发光、发热。凡事预则立,因此,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关键就在于我们个人是否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信念,是否能够满怀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在学习上,我认为要做到边工作边学习,终身学习。当今社会处于一个以信息作为重要生产力的时代,谁掌握的知识,谁就拥有了进步的阶梯。因此,我觉得到了工作岗位,要从头开始,虚心学习业务知识,尽早融入工作单位的果博东方首存优惠集体中。除此之外,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某个领域的精深程度,争取做到独当一面,保证高效率地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我还将与母校工大保持密切的联系,她是果博娱乐城官网国内一流高等学府,拥有迅速更新的知识、尖端新兴的科技,同时她也是我们每个工大大人的精神家园,我将及时认真地为自己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最前沿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使自己不会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落伍,以便在工作中发挥自己更大的潜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更加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将在部队的各项工作中,都走在前列,在各个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使自己不失为一个积极分子。
以上是我在认真听取和解读了两会报告和学习了党的精神后,最近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汇报,在临近 考研 毕业 之际,我将一如继往地、再接再励完成在校期间的最后使命,把学习和工作抓好,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部队、踏上工作岗位。请党组织进一步考验我。
zhangyekiki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综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约为9亿。妥善解决广大农村困难群众的最低生活保障,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农村地区推广"低保"制度,体现了政府在积极承担更多的公共职能,但相应资源需求的扩张与地方财政困境之间也呈现出尖锐的矛盾,农村"低保"任重而道远。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 当前农村贫困的现状与农村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既能及时有效地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也是能否尽快建立与完善农村保障制度的关键。 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义: 1、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20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使农村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解体,农村传统的以土地为基本手段的生活保障体系被削弱,农村的传统家庭和社会关系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养老、医疗问题以及部分农民的贫困问题日趋严重。尽管1995年民政部为了帮助农村的贫困户解决衣食之忧,开始在部分地区开展了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试点工作,但仍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是实施范围窄,覆盖面小,相当部分贫困居民得不到救济和补助;二是标准偏低,难以保障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三是民政部门的救济经费不足,根本满足不了贫困人口的实际生活需要。所以,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尽快建立起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可以缓和改革中的社会矛盾。改革本身是经济利益在全社会的重新分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人会受益,一部分人会受损;或者一部分人的受益高于另一部分人的受益。因此改革蕴含社会风险并形成对社会成员的压力。但是,全社会每一个人对社会风险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显然弱势群体对社会风险的承受能力较低,当这些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受到威胁时,贫困就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可能转化为政治问题,产生严重的社会矛盾。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助于改善农村弱势群体和贫困群体的生活,缓和社会矛盾,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尽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所在。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即农民只有在温饱问题解决后才有可能投保参加,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农村全体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的保障,不仅经济发达地区需要,经济欠发达地区更需要。在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其它各项制度都不能直接、及时、最大限度地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困难问题,惟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能做到这点。因此,尽管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各项制度都很重要,都需建立起来,但相比而言,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重中之重。[1] 我国农村扶贫战略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20世纪80年代初解决普遍贫困的阶段,把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亿减少到1985年的亿;第二是区域性的开发式扶贫阶段,其目标是通过政府努力,直接投资于具体的开发性项目,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并通过地区经济增长,增强贫困人曰的"造血"能力,实现减贫的目标。特别是通过"八七"攻坚计划,在上个世纪末贫困人口减少到了3000万。在目前遗留下的2820万贫困人口中,约1/5为五保户,1/3强为残疾人口,超过1/4居住在不适宜人类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这意味着,现有的农村贫困人口已经严重边缘化,用传统的区域开发的方式进行扶贫已经不能奏效。 鉴于与20世纪相比,农村贫困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首先,以普遍的增长为目标扶贫方式已经不适用于这些边缘化的贫困人口。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减贫效果,但也扩大了收入差距,只有收入最高的20%的人口,人均收入增长率超过平均增长率。其次,区域性开发式扶贫的效果也日益减弱。2001-2002年年均扶贫投入分别为"八五"和"九五"时期的倍和2倍,而每年减贫的效果不到这两个时期的一半和1/3。每年人约300亿元的扶贫资金主要投在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但这些县所覆盖的贫困人口不到62%, 因此,针对目前的农村贫困人口,迫切需要一种比区域性扶贫战略更加精确的瞄准机制,以及比开发性扶贫更加直接的救助方式,来帮助他们脱贫,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为此,农村"低保"是最适宜的制度选择。 农村贫困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我国的农村贫困,不单是农民收入低、县乡财政底子薄、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它还包含了农民现有知识和文化的短缺、法制信息的闭塞、教育和科学的落后、卫生和保障的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即人文贫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1997》中给人文贫困所下定义为:人文贫困是指人们在寿命、健康、居住、知识、参与、个人安全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而限制了人的选择。 1、从收入上分析。200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从1997年的1: 2. 47扩大到2003年的1: 。从1997年到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已连续7年没有超过5%,仅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幅度的一半。目前,7亿多农村居民在全国消费品市场所占份额仅为,而不到全国人口40%的城镇人口却占有全国60%以上的消费品市场。持续较长时间的农村市场低迷,消费不振,事实上已经构成我国经济整体运行质量提高的重要制约 2、缺乏金融支持已成为农村发展的制约瓶颈。(1)自1978年到2001年,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支出从151亿元增加到1516亿元,年均增长;同期,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下降到8%。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出,扣除农、林、水等行政部门的事业费用后,真正用于农业生产的已所剩无几。(2)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市场都是存多贷少,金融机构就像水泵一样,把农村聚集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抽取到非农部门,致使本来干涸的农村市场存贷倒差突出,发展生产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近几年,在全社会贷款余额中,农业和乡镇企业的比重一直分别只占5%左右。1998年-2002年,全国银行系统存贷差导致农村资金外流达3000亿元。 3、从公共产品在城乡的分配来看。(1)从总体上比较,城乡之间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已有20年以上的巨大发展差距。我国农村家庭的人均收入仅相当于城市家庭人均收入的2/5,却要交纳比其所获得的财政转移支付多得多的税收,农村贫困和非贫困人口来自国家或集体的转移收入分别占收入来源的和。然而,相比之下,城镇居民则长期享受国家财政提供的公共产品,并直接得到各类财政补贴。(2)农村教育投资占全社会教育投资总量的23%,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农村的知识贫困。 (3)农村卫生方面的状况也不乐观。农村卫生投资占全国卫生投资总量的15%。据有关部门对湖北、江苏、广东三省的农户典型调查,"因病致贫"占贫困户的比例高达30%。(4)农村获得信息的渠道极其狭窄。就全国来看,目前网络用户中只有的用户是农民。 4、社会保险在农村的匮乏。到2001年底,全国有5462万农村居民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占全部农村居民的;以四川省为例,截止2003年底,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有万人,占全省农村居民的18-86%。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也刚刚起步,失业保险在农村的覆盖率接近于零。 5、土地产权残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规定,国家可以依法对土地进行征用,即土地市场被政府垄断,而垄断所得的"超额利润",农民则得之甚少。由于农民对土地没有支配权,加之农业比较效益低,导致土地粗放经营、掠夺性经营乃至撂荒现象频频出现。据四川省的典型调查显示,农地撂荒比重已达到10%左右。 6、从社会政治地位上分析。农民与城镇居民相比,明显处于弱势地位,普遍面临组织化程度低,保护利益弱等突出矛盾。近一亿的农民工更是生活在城市边缘,低收入、低福利、被拖欠工资、超强度劳动、无安全保障、不签定劳动合同等利益被侵犯现象相当普遍。特别是收入问题和社会歧视以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已日益严重。 7、扶贫资金力度虽大,但收效甚微。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政府在农村减贫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按照官方贫困线标准,1978- 1999年,农村贫困人口由 亿人减少到3412万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在扶贫资金和扶贫人力方面,均加大了农村扶贫的力度,但减贫的效果却不甚明显。[3] 在农村,传统的社会救济是对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实行不定期、不定量的临时救济,这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困难,但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随意、临时性。特别是对优抚对象的老弱病残和无劳动能力的人,一年一度的年关临时送温暖难以解决他们长期生活困难的问题。记者从福建省民政厅了解到,全省农村低保实施半年多来,出现三大不容忽视的问题。 1、农村家庭收入具体计算办法尚需规范。各地反映在审查、审核低保对象时,对困难家庭的收入计算虽有统计局提供的计算农村家庭收入办法,但在实际执行时把握和确切计算还有难度;个别地方还存在人户分离,把年老父母与子女分开,单独由父母申请农村低保,而把法律规定由子女承担的赡养义务推向政府。 2、省级转移支付核定的五保户数量与部分地方实际"五保户"人数有偏差。去年福建省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对五保户供养采取省级专项支付补助办法。由于多年来各乡镇未认真执行国务院颁发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五保对象的评定和发证工作没有正常开展,致使调查摸底人数偏少,影响了五保户的准确核定。 3、县、乡(镇)负担资金能否持之以恒按时足额到位,还有待今后加强督促。这次调查了解,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县、乡负担的保障金,仍有部分地方可能难落实。[4] 目前,农村低保工作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认识上的误区。①德政工程论。目前包括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许多人对低保工作的法制性认识不足,认为低保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德政工程,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现行的工作方式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随意性较大,钱多了就多保一点,钱少了就少保一点,因钱定人。②经济决定论。也有不少地方的政府部门认为低保工作固然重要,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财政资金不足,所以爱莫能助。就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而言,经济和资金实力的确是一个重要条件,但绝不是决定因素。③城市优先于农村论。不少人认为,同是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相比,前者最起码还拥有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土地,而城市三无人员、下岗人员等,失去工作,就失去了任何经济来源,因此,城市低保工作比农村低保工作更迫切、更重要。在实践中重视城市低保工作,忽视和轻视农村低保工作 2、农村低保对象界定标准上的困难。和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收人有其自身特点,使得在收入界定上存在一定困难:第一,收入难以货币化。由于农村居民收入中粮食等实物收入占相当比重,在价值转化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第二,收入的不稳定性。除农作物收成的季节性及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等因素外,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也增大了收入的不稳定性。第三,由于农村养老金制度远未普及,那些丧失劳动能力和经济来源的老年人口其生活、就医、子女求学等方面的困难加大。 3、低保资金难以落实到位。主观层面上,部分基层政府部门对农村低保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资金的挤占挪用;客观层面上,低保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完全依赖财政投入。不少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收支状况尚属"吃饭财政",依靠财政解决城市低保问题已勉为其难,对面更广、量更大的农村低保工作,供需矛盾突出、资金缺口难以弥补,这是制约农村低保工作整体推进的一个客观问题。 4、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形势的变迁。在户籍制度放开、人口流动频繁的新形势下,农村低保工作的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地相对分散,而基层民政部门人员配备较少,由乡村两级逐一调查核实的工作量较大。[5] 在当前,一些国家级贫困县、偏远山区农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正常劳动力家庭、在正常的年份所获收入都只能勉强维系基本农业生产、生活的需要,如果遇到自然灾害、家中有人生病、有孩子上学,那就会入不敷出,生活艰难;如果是五保户、残疾人家庭,则常年生活得不到有效保证。虽然地方上会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但是每个月几十元对当前的物价水平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很多农村特困家庭经常借米下锅。 因此,在城市低保制度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建议有关部门把农村五保户、特困群众纳入低保范畴,扩大覆盖面、提高标准额:对五保户最好能办理农转非户口,实行集中供养,执行城镇的低保标准;对特困群众则依据困难情况,由财政拨付专项资金,给予适当的定向补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确保他们的基本生产、生活。也许有些地方要说财政困难啊,没有钱啊等等。事实上,很多贫困地区的领导干部们如果能少开几次兴师动众的大会、少买些高标准豪华轿车、少进几次宾馆娱乐场所,这点钱还会省不出来?关键是领导同志们心目中有没有装着老百姓的利益,有没有把百姓的冷暖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6] 二、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讨论 第一种观点认为,很多地方的城市都对生活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低保制度却忽视了农村的特困群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确立,是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农民国民待遇的重要举措。 1、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由于农业本身的特殊性,加之受各种因素影响,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增长极为缓慢,有的甚至呈现负增长。而我国其他非农行业近几年都发展迅猛,由此导致城乡差距逐步扩大,农村社会也因此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而建立农村低保制度,适当增加部分低收入者的收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缓解社会矛盾将发挥积极作用。 2、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需要。发达国家经验证明,要建立完整的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而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面向的是城镇人口,这是不够全面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及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业与其他行业一样面临国际竞争的压力,同时农业由于受科技落后、种植模式和管理模式落后等因素的影响而处于不利位置。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保证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帮助他们适应市场,就显得尤为迫切。 3、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符合利益对等原则和税收公平原则,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举措。从农民角度看,他们不仅上缴农业税以及名目繁多的费直接为国家财政做出贡献,而且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方式间接为国家积累大量财政资金,且这种积累方式目前还在持续。按照利益对等原则,政府以财政资金向社会提供服务及公共产品,作为这些服务及公共产品的受益者应该包括所有向政府上交税费的农民。社会保障实际上就是政府向国民提供的一种公共产品,与城镇居民一样,农民也应该享受社会保障服务。结合我国各级财政实际状况,目前应先建立农村人口低保制度为宜。[7] 第二种观点认为,具有最低生活保障作用的土地保障功能日趋弱化。 由于农村社会保障的缺失,土地在充当农业家庭经营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同时,也成为包括从事非农产业活动人口在内的全体农村居民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主要依托。这也是对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持反对观点的主要依据。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以及加入WTO对农业的冲击,农村土地的基本保障功能出现日趋弱化的态势。主要原因是:(1)农业经营的绝对收益越来越低。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农产品价格指数持续下降的走势,农民得自于土地的经营性收入大幅下降。 (2)农村土地的税费负担过重。以1999年为例,未扣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加,但人均农业各税却增加了。日趋沉重的税费负担,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视土地为包袱,出现严重的土地"抛荒"或无偿转让现象。(3)根据现行土地政策,农民对所承包的土地没有所有权,因而不能凭借出售土地的收入来为自己提供保障,因而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主要体现于就业保障,即保障自己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然而一旦农民由年老或其他原因丧失劳动能力,这种保障功能将随之消失。[8] 第三种观点认为,能否在农村真正建立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大的难点在于资金的筹措。资金缺乏是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的关键原因。原则上这部分资金应该来自于财政,通过各级政府来筹措,因为开办社会保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享受社会保障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这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和构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立意。我国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之所以能够普遍建立起来,关键就在于政府的全力支持,并在资金上给予保证。但是这种主要靠政府、靠各级财政筹措资金的办法,在经济条件尚好的地方才有可能维持,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靠各级财政筹措资金难度很大,这直接影响到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征收社会保障税,建立最低生活保障专项基金。 征收社会保障税是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目前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开征了社会保障税,且这种税已成为仅次于所得税的第二大税类,在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从我国实际看,开征社会保障税也是必要和可行的。[9] 第四种观点认为,亚洲开发银行发布了一份建议书,建议中国通过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来从根本上解决2820万人均年收入在627元以下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他们认为以这种方式解决问题比开发扶贫投入少,而且更见效。 这份题为《关于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全面解决农村温饱问题的建议》指出,中国政府从1986年以来启动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有组织的开发性扶贫计划。未获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从1985年的亿减少到2002年底的2820万。剩下的未获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是居住在不适宜人类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或最终需要搬迁移民的。剩下的未获温饱人口中,有相当大部分也是患有长期慢性疾病或体弱多病失去正常劳动能力的。对这几部分人口继续沿用开发性扶贫方式,不仅成本很高,而且也很难根本解决问题。 基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出现的新形势和特点,中国应该通过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来解决农村未得温饱人口的贫困问题,而且中国政府已经完全具备这样的财力与能力。 第一,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2年底人均纯收入低于627元的农村人口为2820万人,他们的人均纯收入为531元。如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确定为627元,以2002年的口径计算,这仅需要亿元,相当于当年财政支出的%。国家财政完全有能力承受这部分支出。 第二,目前中国农村绝对贫困标准(人均627元)是根据满足普通农村人口的最低生存需要的食物和非食物消费需要制定的,食物支出部分占全部支出83%。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来看,农民人均收入达到这一标准,平均来说,应该能维持最基本的温饱水平。这一标准低于人均1天1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但是事实上各国的最低保障线也往往是低于国际贫困线的。 第三,由于各地的物价水平与相对生活水平不同,627元的最低标准,对于沿海发达地区,甚至于部分中部地区来说是低了一些。在具体发放农村低保时,中央财政可按统一标准向各地支付低保资金。而各地可根据地方的财力与具体情况调高本地的农村低保标准。 "建议书"认为,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不意味着当前的开发式扶贫工作可以放松。事实上,以人均收入1天1美元的国际标准衡量,除了这2820万人之外,中国还有约6000万纯收入介于627到869元的低收入人群。他们刚刚跨过温饱线,极易返贫。但是与上述的2820万人不一样,这部分人是有生产能力的,开发式的扶贫方式对他们更为适宜。[1 第五种观点认为,在"保障待遇"上,农村"低保"标准应由县级市、区民政部门会同农村工作、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制定,每年由民政部门提出保底指导标准。标准的确定和调整,还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当地农村年人均实际生活水平;维持基本生活水平所必需的费用;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 对于同一地区的"低保"对象,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了不同待遇"。如把"低保"农民分为"失地农民"和"非失地农民",给予不同的"低保"资金。土地实际上一直承担着广大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拥有土地的农民在土地上尚有一定的收入,而失去土地后,也就失去了一项重要的生活来源。所以对两者的"低保"资金也要制定不同的标准。 从工作发展情况看,经济较发达地区条件比较成熟,已基本建立起了标准、办法有别的农村"低保"。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农村社会救济任务繁重和地方财政困难等因素,建立农村"低保"制度难度相对较大。农村'低保'资金筹措多是由县(市区)、乡(镇)、村(居)按比例承担。但县、乡财政紧张,村级财政没有稳定的来源。因此,农村"低保"大面积推广,还存在不少难题。 新出台的政策应将享受"低保"视为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不是政府对他们的一种施舍,不得设定各种附加"条件"和"义务",让更多的困难群体有尊严有保障地拿到"活命钱"。[11] 第六种观点认为,解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来源是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关键环节。表面上看,农村有8亿人口,全面建立"低保"制度在财力上会承受不起。这也是很多人对农村建"低保"持消极态度的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只要标准适宜,操作得当,建立农村"低保"的财政负担并不重,在财力上是可行的。 目前,每年中央扶贫资金总量超过300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00亿元,加上地方政府投入的财政扶贫资金,用于扶贫的财政资金每年近140亿元。如果这些资金用于建立"低保",甚至可以把"低保"标准提高到目前的绝对贫困线之上。此外,目前民政部门每年支出近亿元,已经在为2289万农村人口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社会救济,而这些人口中有很大部分是与贫困人口重合的。将现行的农村社会救济与新建立的全面"低保"制度统筹起来,财政上的负担可以进一步减轻。另外,由于实际支付的低保资金是补足家庭人均收入和贫困线之间的差额部分,因此,实际的支付数额将低于按贫困线支付的数额。 每年需要投入的财政资金和资金所能覆盖的贫困人口。在财政投入和城市低保大致相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低保制度解决现有的农村贫困问题。很显然,如果降低低保标准,仅仅利用现有的公共扶贫资源,就可以覆盖更多的农村贫困人口。 需要指出的是,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主要是对现有扶持农村脆弱群体的公共资源进行结构调整,而不会对财政资金的总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从政策的延续性角度出发,应该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看作是现有的专项扶贫计划的延伸和完善,是将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化的过程。由于改变以往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式会提高社会救助的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将以前的扶贫资金,尤其是扶贫资金中财政投入的部分,转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基金,不仅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有利于建立农村社会救助的长效机制。[12] 第七种观点认为,现阶段我国政府在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的责任重点应当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进一步强化农村社会救济制度建设中的政府责任。与社会保险制度强调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不同,社会救济制度的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单纯依靠自身力量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甚至生存。因此,国家对于社会救助对象要发挥主导作用,承担起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础性制度的职责。农村社会救济制度包括五保户制度、救灾救济、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等制度,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际通行的普遍化的社会救济制度,也是发挥社会保障再分配功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应当在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建立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时继续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政策,使农村贫困人口既真正得到救助,又有利于提高制度运行的效率。其次,政府有责任强制性推动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医疗保障是目前广大农民最迫切的需求之一。政府有责任在广大农村逐步建立"(大病)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这种制度以保大病为重点,并兼顾公共卫生保健。再次,在完善家庭保障的基础上适当扶持农村老年社会保障的发展。同时,还可以考虑结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通过赋予农村土地"永佃权",使地租成为农村老年人口的重要收入来源。[13] 三、对策建议 在目前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建立,而国家财政目前又无大量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将城乡低保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非常必要而且可行的。
木本色计
2022开展全军主题活动总结范文7篇
在一个有趣的活动结束后,这段经历可以丰富大家的生活,这时候做好活动总结是十分重要的。现在你是否对活动总结一筹莫展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2022开展全军主题活动总结范文,欢迎阅读!
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x周年,进一步发展双拥工作的光荣传统,加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促进我镇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我镇党委、政府认真调查研究,科学决策,精心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
为确保我镇建军x周年庆典活动隆重、热烈、有序进行,经研究决定,成立了以党委书记詹萍萍同志为顾问,镇长唐文华同志为组长,各党政领导、联村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确保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二、措施有力
1、广泛宣传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扎实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并制定了《镇“八一”建军节期间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方案》,召开了党政领导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布置此项工作。
2、走访慰问7月29日—31日,为镇、村干部集中走访日,走访对象主要为两类:一是全镇复退军人、烈属和现役军人家属;二是困难退伍军人;采取“三个一”方式,即一名镇干部、一名村干部、一张慰问信,做到走到、送到、问到,引导他们自强自立,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发展生产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此次共走访全镇复退军人724人,共发放慰问金7万8千余元。
3、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对有特殊困难的复、退军人60余户家庭进行各方面的帮助,使他们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解决好优抚对象的医疗、住房、生活难问题,切实做好送温情、送温暖、解难题。
三、效果显著
总之,我镇的建军____周年庆祝活动做到了领导重视、组织周密、措施得当、效果良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努力,争取来年做得更好。
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x周年之际,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在8月1日召开庆“八一”座谈会,统一进行安排部署,要求结合实际,按照会议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现将开展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浓厚的双拥氛围
认真贯彻落实精神,张贴标语2至3幅,利用有线广播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民族独立的丰功伟绩,宣传人民队伍为建设和保卫新中国作出的巨大贡献,特别是部队官兵涌现出的英雄事迹,宣传党和国家对老红军、老复退军人、烈军属和伤军等优抚对象的关心、关爱和崇敬之情。
二、利用座谈会的形式,加强国防教育和双拥法规学习
组织召开复员军人、退伍军人、伤残军人退役人员和现役军人家属的座谈会,组织他们学习了《国防教育法》、《兵役法》等国防双拥法规,会上表扬现役军人家属,同时还对现役军人“获奖士兵”给予奖励,希望他们继续支持部队建设,大量宣传,争取下半年积极踊跃出一批优秀青年应征入伍。另外,还为参会代表发放了慰问品。
乡领导与退伍军人进行座谈交流中,要求退伍军人要积极参与治安巡逻守护及防洪抢险中去,希望他们积极为本乡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三、真情双拥重实效,积极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在何书记带领下,乡干部和村干部一起到个别复退军人家中进行走访和慰问。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生产情况,并与他们倡谈了国家对优抚对象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国家经济建设,并希望他们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好带头作用。
总之,通过广播和走访座谈等形式的广泛宣传和了解,弘扬了先进,交流了思想,增进了友谊,使全乡复员、退伍军人度过了一个祥和、愉快的“八一”建军节。
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x周年,做好南关区双拥共建工作,南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了“八一”建军节拥军优属系列活动。
我区以基层创新创建双拥活动为载体,以重庆路及周边商业区为基础,结合南关区促进经济发展相关政策,于7月29日在重庆路商业街区举办“重庆路双拥示范商业街”系列活动启动仪式。长春警备区政委、空军航空大学副政委、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副厅长、长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南关区委书记、南关区区长参加了本次启动仪式。同时,长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相关领导、各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及各开发区社会事业管理局局长、南关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负责人及成员、现役军人退役军人代表、商户代表及媒体朋友们共计100余人参加本次启动仪式。参加本次活动的所有商家对现役军人、军属、退役军人进行身份优先、服务优质、消费优惠的“三优”活动,涉及市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军属约30余万人。以此展现全社会对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军属的崇尚、关心、关爱,掀起“军爱民、民拥军”的热潮。
7月29日,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副厅长,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双拥工作处处长一行4人,在南关区副区长、南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的陪同下来到了东风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与在座的10位退役军人代表齐聚一堂,展开了座谈交流。座谈会在轻松愉快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对在座的10位退役军人代表发放了八一慰问金。退役军人代表们感谢我局对退役军人一直以来的关心和关爱,对我局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7月31日上午,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思想政治处处长、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宣传处处长两位领导,与九台农商银行行长,在南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的陪同下,先后来到了困难退役军人家中。并为她们送上慰问金,叮嘱她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信心,战胜困难。
“八一”前夕,南关区区长,南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先后带队走访慰问驻区部队,向他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节日祝福,并送上了慰问物资。由区长带队慰问区人武部,发放慰问品训练服15套;由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带队,慰问空军航空大学、61369部队、慰问65310部队和吉林省军区第五干休所,并送上包括小米100寸激光电视、米面油、训练服等慰问物资,共计40余万元。广大官兵备受鼓舞,大家一致表示,要把政府的关心支持化作不竭动力,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力弘扬人民军队优良传统,把驻地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扎实做好军政融合、军民融合、军地共建各项工作,全力维护驻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南关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双拥工作在县委、政府得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指示精神。立足基层,服务大局,注重建设,全镇出现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营造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人的社会氛围,为国家和部队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增强国防意识,开展国防教育
一年来,做好新形式下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和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基本目标,以促进生产力发展那和部队战斗力的提高为根本任务,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注重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和拥政爱民教育。在元旦、春节、“八一”等节假日和国防教育月开展双拥活动和国防教育。镇委、政府每年都组织召开拥军优属座谈会,领导带队走访慰问重点优抚对象。各村委会和村民小组拥军服务组织,就近就地走访慰问烈军属。
二、做好拥军优传工作,认真落实优抚政策
优抚工作是“双拥”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民政部门的一项经常相的职能工作,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传统性、政治性,做好优抚工作,有利于依法维护和保障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国防建设和部队建设,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一年来,政府和广大群众发扬拥军优传的传统,把支援部队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己任,不择不扣地认真落实政策,限度地使优抚对象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
1、抓实义务兵优待金的筹集兑现工作。
2、做好义务兵立功的奖金发放工作。
3、做好优抚对象定期定量补助和抚恤工作。我镇历年对优抚对象的定期补助和抚恤定额发放。全镇享受定补抚恤金的优抚对象196人,其中在乡伤残军人15人,领取在职伤残保健金4人,老复员军人38,带病回乡退伍军人143人。
4、切实开展好“爱心献功臣“工作,努力委重点优抚对象解决”三难“问题。今年切实解决住房困难的重点优抚对象9户,建行面积750平方米,补助资金万元,解决治病困难的20户,1万元,生活困难的200户,2万元,切实解决了他们的困难。
今年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____周年,在庆祝“八一”建军节的到来之际,何坊南社区结合实际与 “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拓宽主题思路,多角度、多形式开展活动,现将社区在八一期间开展的活动总结如下。
7月22日,社区邀请了江西预备役师陈教官来社区和青少年举行了庆八一国防知识大家谈为主题的国防教育讲座,社区通过对辖区青少年的国防教育,强化了他们国防观念,同时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7月31日社区举办了庆祝“八一”建军节座谈会。 座谈会上,社区主任首先向老战士们致以了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并向他们汇报了上半年的社区工作,同时,询问了老战士们的生活和身体状况,希望大家在保重身体、安度晚年的同时,积极发挥余热,保持和发扬革命本色,主动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社区建设活动。到会的优抚对象畅所欲言,气氛热烈,对社区的工作表示满意,并感谢社区对优抚对象的关心。
8月1日社区组织辖区志愿者看望辖区革命伤残军人详细询问了张洪、闫友根等同志的生活情况,并为伤残军人打扫卫生活动。
通过庆祝“八一‘建军节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为构建和谐社区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_周年,扎实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进一步增强各族师生拥军意识,市教科局多举措开展开展“庆祝八一建军节”军民共建活动。
教科局党委高度重视军民共建活动,大力提倡“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制定下发《市教科系统“庆祝八一建军节”军民共建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各学校开展军民共建活动。
开展“军民连心、鱼水情深”走访慰问活动。一是教科系统各学校组织教师、学生纷纷到辖区派出所、便民服务站、军民共建单位、驻市部队,开展军民共建活动,送去了西瓜、水果、饮料等慰问品,与官兵们一起唱歌、跳舞开展了联谊活动,表达各族师生对士兵、警察们的关心关爱和感谢之情。二是各学校还开展看望退伍老兵、军人家属等活动,了解他们的身体情况、生活状况,送去了祝福,表示对他们的关心关爱,密切了军民关系。
开展“情系军队、关注国防”教育活动。各学校组织学生、教师到部队、共建单位进行参观,观看了消防部队官兵消防演练、部队官兵军体拳演练、被褥整理等,参观了官兵们生活区,官兵们为大家讲解了消防救生衣、灭火器使用方法,学生们还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手抄报,表达了对官兵们守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辛苦付出的感谢,增强了各族师生国防意识和拥军意识。
开展“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活动。教科局工作队邀请村队上的退伍老兵,给村里的学生讲他们在部队里生活的故事,让孩子们深刻感受老一辈军人的感人事迹,同时学习他们身上吃苦耐劳、保家卫国的优秀品质,让红色旗帜代代相传、红色斗志生生不息,让学生们从小就树立爱党爱国、拥军爱军意识。
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各族师生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让各族师生切实感受到遵纪守法、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使命和责任,牢固树立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意识。
爱,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它净化人的心灵,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世界因它而精彩。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有关于爱的800字议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有关于爱的80
论文格式模板(通用5篇)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论文格式模板,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论文格式
问题一:什么是论文的研究对象? 10分 论文需要有一个主体 ,也就是说你研究的论文是针对哪个群体或人或物来研究的,这就是研究对象 问题二:毕业论文研究
2017两会精神形式与政策论文怎样写,两会精神形势与政策论文的格式是什么。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两会精神形势与政策论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
论文研究方向怎么写模板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