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密星猛龙0
当然这也不能片面的理解为只能在和声变换的地方更换踏板,如吴祖强的《水草舞》的引子部分8个小节,但只换了1次和声,如果只换一次踏板的话,就会声音获得过多的泛音而变得浑浊,这是极其错误的。 2.节奏的需要 节奏影响着乐曲所要表达的情绪,而为传递乐曲的情绪所服务的踏板在使用时必须基于节奏的需要来考虑。往往是为加强节奏的效果而使用节奏性的直踏板法。 3.作品风格 作品的风格可以说最应当要注意的一点,在你选择踏板的使用的时候如果你不考虑作品的风格那将是致命的错误。因为每一首钢琴音乐作品均有其特定的风格,而同时期的作品也有其叫明显的共性风格特征。 在演奏巴赫的作品的时候对于巴赫的音乐作品,许多演奏家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巴赫的那些作品诞生的年代还没有右踏板的出现。在演奏中如果使用踏板,将影响作品的原始风貌。但不知是否有人考虑过在巴赫创作这些乐曲的年代同样没有现代钢琴的出现,那些作品是为羽管键琴和古钢琴所创作的。可见,我们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巴赫的作品就已经破坏了巴赫作品的原始风貌。 在巴赫作品中如何使用踏板的问题上菲鲁奇奥·布索尼的这段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踏板在巴赫的钢琴作品中是需要的,在钢琴作品中使用踏板而有听不出来,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有关这一点,我们指的是用踏板来连接两个依次进行的单音或和弦,为强调一个悬留音,为延续一个单声部,等等;一种处理方式其中并不显出具体的踏板效果……在任何地方只要可能,尽量用手而不是用踏板来延续一些音。”由于巴洛克时期和19世纪的声音概念不同,19世纪喜欢主要为密集的洪亮度、音型的融合和延续长的低音持续音而使用踏板,但巴洛克时期是具有对位的声部清晰,并且每个声部有对比性奏法的观念的时期,因此在弹巴赫的作品时不能将作品的踏板处理为19世纪时期的那种方式,应当要: (1)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深,以免产生太强的泛音; (2)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长,根据线条而不是根据和声使用踏板,多换踏板,保持声部清晰 如在下面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降b小调前奏曲》的这段乐曲中就是用右踏板帮助在重复音中做到连音连接。 巴赫的作品在结尾处的尾奏部分往往使用的是一种完满终止,即K→Ⅳ→Ⅴ→Ⅰ这种极具有宗教色彩的结尾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宏伟的“全奏的风琴”效果,如果不踩踏板就无法在现代钢琴上表现出这种效果。如下例是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升C大调赋格》的结尾部分。 在演奏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的作品的时候,由于在他们的音乐中,织体的清晰度、句法和奏法决不能搞得含糊不清。如同在钢琴上弹奏巴赫一样,在莫扎特或海顿中使用踏板必须觉察不出来。在使用时要注意 (1)在设计踏板使用时,应该首先不用踏板学习音乐,所有的奏法单独用手指完成,以后可以为了音色而少量的增加一些踏板,或为使一个难于应付的连奏变得更为容易而短时间的使用; (2)在快板乐章中,尤其在快速音群时,不使用延音踏板,而使用颤音踏板; (3)在中速或慢速的乐曲中,为增加共鸣,加强乐曲的连贯与和声的丰满可使用延音踏板。 由于贝多芬是要求踏板的使用达到可以感觉的程度的第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在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时,有贝多芬亲自标明使用踏板的地方,必须要按照标记去做。在下面一些地方可以使用踏板: (1) 为保持逐渐的均匀的渐强和渐弱,可以使用踏板; (2) 为有助于演奏legato,增强乐句的连贯,可以使用踏板; (3) 为使音响更丰富饱满; (4) 为获得色彩性效果; (5) 为加强力度对比; (6) 为连接个乐章而使用踏板。 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虽然贝多芬的作品中大量的出现了使用踏板的标记,但是他所做的标记是为他所知道的钢琴写作,而不是为了今天的乐器,特别是更少的传送力量,以及音域之间更大的区别的问题,会不时的影响踏板的使用,这时对贝多芬的踏板使用方法做适当的修改以适应现代乐器,但要注意的是有关气氛朦胧的原来概念应该保持下来。`另外一方面有迹象表明贝多芬使用踏板比他所标记的要多,但这不应作为可以毫无选择的使用踏板,或不去了解贝多芬最希望踏板为他的音乐做些什么的一种许可。 4 钢琴踏板的运用--我的毕业论文 到了浪漫派的肖邦,舒曼,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踏板的运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们极大的发掘了钢琴音色变化的可能性。作为音色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踏板的使用也更复杂更精细。尤其是李斯特,在他的许多钢琴作品中见到的暗指的踏板效果以及明确的踏板标记,这表明他具备了一种远远走在他时代前面的对踏板用法的理解。至少在他的晚年,他用了切分或连音踏板,一种当时认为先进的技术,在现今已被普遍使用和讲授。 李斯特的写作一般要求踏板的丰满、充足的使用,特别当需要它作为长持续音的一个支持时。在他为声乐和其他乐器的作品的钢琴改编曲中,踏板被大量的或几乎经常的使用。在所有长的旋律音上使用踏板,特别是那些在高音区的,即使它们没有被下面的和声材料所支持。 李斯特和贝多芬以及舒曼这样的作曲家一样,在踏板标记上经常指示一个特殊效果,而不是普通任凭演奏者自行处理可以做到的一个习惯用法。任何数目的这种特殊效果都可以被找到,它们有许多反应了明确的诗意的、形象化或甚至哲学的思想。 在印象主义的德彪西、拉威尔的钢琴作品中,虽然在他们作品的乐谱中几乎完全没有踏板指示,所存在的为数极少的几个也往往是粗略和模糊的,但是在他们的作品中不能想象倘若不使用踏板,印象主义的神奇和美丽将如何去表现。印象主义音乐的流畅、充满水分,润泽的声音,以及连贯的、斑斓的、变化的色彩只有在准确的使用踏板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因此,需要我们谨慎而敏感的使用踏板。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知道,对于踏板使用的说明,一千句话都比不上一次演奏。踏板是任何钢琴演奏中极具个性的部分,没有两个演奏者会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使用踏板,而同一个演奏家也不会在每次演奏中用同样的踏板法,然而每人在演奏当时都能同样具有说服力。这种灵活性可由多种因素来解释。诸如速度、力度、声音、奏法、声部的平衡、作品的风格和时代、音乐厅、乐器等这样一些多种多样的可变因素,甚至还有演奏者当时的情绪,也时常会影响踏板使用方法的选择。写下来的踏板使用方法指示,不管它们是如何仔细地被标记的,甚至是作曲家提供的,也往往需要演奏者的修改。因此“只有耳朵本身,才永远是艺术性演奏的最终指导,而不是一套印出来的指示。” 每个曲子有不同的要求,这就必须学会用自己的耳朵去听!因为由于踏板是一种性质的技巧,想完全学到运用的每一个细节,和老师们用得一样,是不可能的,唯一永远的老师只能是自己的耳朵,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训练,要使自己的耳朵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踩在踏板上的脚或大或小的动作所引起的声音的任何反应。想象出将要弹奏的音响效果,并指示脚的动作,以实现希望的音响。
快到碗里吧吧吧
1、中国音乐史学研究2、通俗音乐现状及发展趋势研3、民族音乐学研究4、音乐美学与音乐批评研究5、当代音乐创作研究6、中国歌剧艺术研究7、外国音乐及中外音乐文化比较研究8、作曲技术理论与音乐表演理论研究钢琴类的:1. 怎样提高钢琴伴奏的演奏水平2. 论钢琴演奏情和理的统一3. 临场演奏中的心理因素4. 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5. 论钢琴演奏艺术中的想像力6. 浅谈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7. 浅谈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8.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9.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与实践10. 论钢琴教育的教学原则与方法11. 论钢琴教师的职业素养12. 即兴伴奏与音乐表现13. 论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14. 论钢琴踏板的重要性及运用15. 试论儿童钢琴教学的特殊性16. 论钢琴教学中弱指的训练17. 论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18. 论巴赫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19. 论钢琴的指法艺术20. 对钢琴演奏心理问题的研究21. 试论钢琴奏鸣曲的发展22. 关于钢琴演奏的心理训练问题23. 培养学生演奏多声部音乐的能力24. 钢琴教学中发挥主体性的研究25. 分析莫扎特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试论二者的写作特征26. 集体课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27. 民族因素在浪漫派钢琴作品中的体现28. 肖邦钢琴练习曲的研究29. 简述肖邦的创作手法30. 右踏板在钢琴中的运用31. 谈谈钢琴的演奏方法32. 舒曼的钢琴创作33. 论爵士乐的风格演变34. 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与辅导35. 论钢琴学习中复调的训练36. 论钢琴演奏中的心理因素37. 钢琴踏板的原理与运用研究38. 论钢琴演奏技术与训练39. 论钢琴曲<<绣金匾>>创作与演奏40. 论钢琴曲<<陕西民歌主题变奏曲>>的创作与演奏41. 论钢琴曲<<兰花花>>的创作与演奏42. 论钢琴曲<<翻身的日子>>的创作与演奏43. 论钢琴曲<<解放区的天>>的创作与演奏44. 论钢琴曲<<花豉>>的创作与演奏45. 浅谈钢琴曲<<变奏曲>>创作与演奏46. 浅谈钢琴曲<<二泉映月>>的创作与演奏47. 浅谈钢琴曲<<巴蜀之画>>的创作与演奏48. 浅谈钢琴曲<<北风吹>>的创作与演奏49. 浅谈钢琴曲<<松花江上>的创作与演奏50. 如何提高学生的练琴效率51. 如何运用钢琴的踏板52. 试论中国钢琴教育的起源与发展53. 钢琴初级教学如何选择使用的教材54. 如何正确的读谱55. 浅谈贝多芬奏鸣曲<<热情>>56. 如何弹好声乐伴奏57. 浅变钢琴伴奏对钢琴演奏的益处58. 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作品第81号a59. 建国初期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及影响60. 钢琴演奏中记忆力的培养与背谱方法研究61. 论钢琴演奏的发音与触键方法62. 钢琴作品的视奏能力研究63. 试论钢琴演奏的重要美学原则_技术与表现的统一64. 论钢琴演奏中的身体协调与运动平衡65. 论钢琴曲<<浏阳河>>的创作与演奏
气球飞哇
摘要: 现代教育家铃木镇一先生提出来的铃木(略)探索和发展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以“人性”和“人类爱”为中心,遵从人的自然发展规律,注重音乐技能与音乐内涵之间的传授关系,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的同时,也重视培养健全人格.铃木教学法,开始仅应用于小提琴的教学,后又推广至其他器乐教学,现已应用(略)域的教学之中.铃木钢琴教学法是其中的一个分支. 铃木钢琴教学法是以铃木教育哲学及基本音乐教育原则为方向和基础,结合钢琴器乐及钢琴教学的实际特点,并针对当今钢琴教学中的误区和弊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有铃木特色的钢琴教学法.铃木钢琴(略)目标不是培养专门的钢琴演奏人才,而是在教学生如何使用钢琴这门(略)的过程中,培养其音乐素养,丰富其精神世界,健全其人格品质.它的具体教学原则和教学实践都是根据这个教学目标制定和实施的.因此,它在对初学者的教学,读谱能力的培养,和学生演奏活动的安排等方面都有一套独特的铃木式的教学方案. 目前国内的钢琴教育空前地繁荣,各(略)层出不穷,然而有着五十多年发展历史并在世界十四个国家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铃木钢琴教学...The Suzuki method of the Japanese modern educator Mr. Suzuki Shinichi which takes researching and(omitted)g human talent as its start point and terminal, focuses on humanity and human l(omitted) teaching process, obeying the rule of human development. It emphasis(omitted)ch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usical technique an(omitted)meaning .It not only develops the students musical talent but also nurtures their humanity. At the beginni(omitted) method was just applied on the violin teaching. With its p...目录: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 铃木教学法的基本理念 (一) 铃木教学法产生的理论基础 (二) 铃木教学法的器乐教学规则 二、 铃木钢琴教学法概况 三、 铃木钢琴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一) 铃木钢琴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二) 关于初学者的教学--准备 (三) 读谱能力的培养教学 (四) 课堂之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十台钢琴音乐会 (五) 铃木钢琴教学法与当今中国钢琴普及教学的比较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之前也是为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
开题其实很好写的,多看下其他人写的开题报告就知道怎么写了。
降E大调华丽圆舞曲Op.18作于1831年,是一首高技巧、华丽、辉煌而热烈的音乐会圆舞曲,舒曼说本曲是肖邦“身心都在跳动的圆舞曲”。乐曲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急
你波肌肤不行肤须须付出星星孤独恢复不行✋、在一起就不会这么做吗!在线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记得通知你明天去面试官博了、好了、谢谢合作、
1.D大调探戈2..G弦上的咏叹调3.C小调第五交响曲4.第五号匈牙利狂想曲5.花之圆舞曲6.清晨7.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8.第二号匈牙利狂舞曲9.安慰10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