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26

狂睡不醒
首页 > 学术期刊 > 爱因斯坦相对论与彩票研究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eimeimilly

已采纳

关于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著名的传记作家,代表作有《乔布斯传》《基辛格传》以及《富兰克林传》。 关于本书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在爱因斯坦生前所有文稿解密之后问世的,作者参考了大量爱因斯坦的手稿以及与他人往来的书信,增加了这本传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本书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作者用相对通俗的语言解释了复杂高深的科学理论,很多物理学领域的专业人士都对这本书给出了高度评价。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把全书划分成二十五个章节,每个章节都对应着一个主题,展现了爱因斯坦生命中的重要事件。本书荣获美国国家科学院2008年度科学传播最佳图书奖。 核心内容 本期音频将通过解读爱因斯坦身上最突出的三个身份标签,帮你更加全面立体地了解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这三个标签分别是:物理学家、犹太人以及民主主义者。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这一期要说的这本书叫做《爱因斯坦传》,是一本关于爱因斯坦的人物传记。说到爱因斯坦,很多人马上就会想起他的照片:蓬乱的头发,炯炯有神的眼光,还喜欢叼着烟斗,一个典型的科学怪咖的形象。我们也都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创立了相对论,还曾经推动美国研制原子弹,促使二战提前结束。如果我问,你对爱因斯坦还了解什么呢?你可能就说不上来了。那真实的爱因斯坦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从这本传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不仅在科学上做出了伟大的成就,也曾经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他既喜欢安静地独处,也享受被万众瞩目的感觉;他既关心被战争和独裁统治迫害的陌生人,也有对身边人苛刻和冷酷的一面。通过还原他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加真实和立体的爱因斯坦。 这本书的作者是沃尔特·艾萨克森,他是一位著名的传记作家。艾萨克森的作品有《乔布斯传》《基辛格传》以及《富兰克林传》,得到“每天听本书”栏目还解读过《富兰克林传》。这些传记每一本都堪称传记中的经典之作。艾萨克森擅长从海量的历史文献中抽丝剥茧,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探索人物的生平事迹,还会对人物的思想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和洞察,尽可能塑造出一个真实、生动的形象。在他的笔下,伟人自有其伟大之处,同时也像普通人一样有各自的缺点,但恰恰是这些缺点使人物形象看起来更加真实,这本《爱因斯坦传》也是如此。 关于爱因斯坦的传记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有不下两百本。但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在爱因斯坦生前所有文稿解密之后问世的,作者参考了大量爱因斯坦的手稿以及与他人往来的书信,增加了这本传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比如,很多人都认为爱因斯坦支持美国制造原子弹,但是这本书通过分析爱因斯坦和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往来书信,我们可以看到爱因斯坦之所以会建议美国研制原子弹,是担心如果纳粹德国先研制出来,会对国际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但爱因斯坦同时也担心政府不能慎重使用核武器,他认为如果美国已经确保战争取得胜利,原子弹还是不用为好。可惜他担心的事最终还是发生了,在德国宣布投降以后,美国相继把两颗原子弹投到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事后,爱因斯坦发出了一声悲叹,他说,要是早知道德国不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他一点力都不会出。 除了参考资料完备之外,这本书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作者用相对通俗的语言解释了复杂高深的科学理论。比如在介绍狭义相对论的时候,作者通过爱因斯坦关于火车的思想实验,解释了为什么对于静止和运动的两个人来说,他们对时间的感知不同,也就是时间的相对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想了解爱因斯坦,他的理论是绕不过的一道坎。他一手建立了相对论,并且为量子力学的开创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两项理论共同构成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很多物理学领域的专业人士都对这本书给出了高度评价。 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把全书划分成二十五个章节,每个章节都对应着一个主题,展现了爱因斯坦生命中的重要事件。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下面我将通过解读爱因斯坦身上最突出的三个身份标签,帮你更加全面立体地了解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这三个标签分别是:物理学家、犹太人以及民主主义者。毫无疑问,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的智慧为人类科学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的科学研究之路并不算平坦,因为犹太人的身份,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一些民族主义者的偏见,并且在德国纳粹上台之后,他被迫离开当时的世界理论物理学中心柏林,流亡到美国。因为见识到专制统治和战争对人类的危害,爱因斯坦一生都在积极倡导和平与自由。所以他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的科学贡献,也在于他对于人类命运的深切关心。 第一部分 我们先说说他的第一个身份标签:物理学家。 说到爱因斯坦的科学贡献,很多人都能想到相对论,但因为相对论非常高深,同时我们在生活中很少实际应用,所以大部分人既不清楚相对论讲了什么,也不知道它的伟大之处到底在哪里。其实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 GPS,就用到了狭义相对论的原理。 在这里要简单介绍一下狭义相对论是怎么回事。很多人都听说过,1905年被称为物理学上的奇迹年,因为这一年,25岁的爱因斯坦陆续发表了4篇研究论文,每一篇都称得上是重大发现,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狭义相对论。当时物理学界普遍认同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就是不管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的物体,你会发现物体的大小以及时间的流逝都是不变的,这也符合我们一般人的认知。但狭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都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它的尺寸就越小,时间流逝的速度也会变慢。对于 GPS 卫星来说,一方面由于卫星围绕地球高速飞行,所以卫星上的时间比地球表面的时间要慢;另一方面 GPS 对时间的准确度要求又非常高,所以就要根据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相互作用的影响来校正时间误差。可以说,如果没有狭义相对论的话,GPS 定位根本没法用。另外,狭义相对论还包括著名的质能方程 E=mc²,说的是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这个质能方程是研制原子弹的一个理论基础。 虽然狭义相对论很了不起,但其实爱因斯坦还有两项更加伟大的理论,一个是广义相对论,一个是光量子理论。广义相对论颠覆了人们对引力的认知,它认为引力的本质是物体使时空产生了弯曲。就好比你把球放在一个蹦床上,球的质量会使蹦床弯曲,弯曲就产生了引力。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黑洞、引力波这些概念,都能通过广义相对论推导出来。如果未来人类可以到太空进行宇宙航行,广义相对论是必不可少的。而光量子理论揭示了光的性质。当时物理学界普遍认同光是一种电磁波,既然是电磁波那就是连续波动的,就像海面上的波浪一样。但爱因斯坦提出,光同时也有粒子的性质,光由一个个叫做光子的微小粒子组成。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解释直接推动了量子力学的诞生。量子力学我们虽然不太了解,但它的应用我们却很熟悉。我们平时使用的手机和电脑,这些电子设备处理器上使用的晶体管,就跟量子力学有关。可以说,如果没有量子力学,人类就不可能进入到现在的信息社会。 当然,不管是相对论还是量子力学,都不是简单几句话可以讲清楚的,但通过刚才的介绍,相信我们对爱因斯坦这些科学成就的意义会有更具体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每一项理论都很颠覆常识,在当时的物理学界,这些理论也非常前卫。其实爱因斯坦所处的那个时代,物理学界也是人才辈出,比如波尔、薛定谔、泡利等等,都是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但为什么爱因斯坦最终取得了远超同时代人的伟大成就,而不是其他人呢?作者推测了很多可能的原因,包括爱因斯坦拥有过人的智慧;在瑞士专利局工作时,不仅工作环境轻松,同时可以接触大量的研究专利;还有其他同行直接或者间接提供的帮助;等等。这些可能都起到了一些作用,但作者认为,还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原因。一个是爱因斯坦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的性格特点;另一个是他始终抱有一个信念,相信宇宙中存在一套简洁、理性、统一的自然规律,所有事物的发展演化都遵循这套规律,它无处不在,同时又很难被发现。 比如,在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之前,几乎是同一时间,还有另外一名科学家庞加莱也推导出了类似的方程。但庞加莱要保守很多,他虽然也对时间的绝对性有过怀疑,但最终还是没有勇气彻底颠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用另外一位物理学家的话说,其实也不能怪庞加莱太保守,只能说改变人们固有的时空观念这件事太需要勇气了。年轻的爱因斯坦没有那么多顾虑,他相信理性思考的判断,从来都不觉得权威就是正确的。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其实每一次重大发现都是理性对常识的颠覆,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是这样,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也是这样。另外,牛顿假设空间中存在一种叫以太的物质,包括光在内的所有物体都是相对于以太做运动,庞加莱也保留了以太的假设,但这意味着要凭空加上一个根本观测不到的东西,跟爱因斯坦坚信的宇宙规律的简单性也不相符,于是他果断抛弃经典物理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但是爱因斯坦并不满足,他很快就发现狭义相对论有局限性。一方面狭义相对论规定所有事物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但牛顿的引力理论又认为,引力可以在远距离的物体之间瞬间发生作用,两者有冲突;其次,狭义相对论只能用在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下,适用范围比较窄。为了使相对论的适用范围更广,爱因斯坦开始着手研究新的理论,也就是后来的广义相对论。他先是从物理上思考引力本质,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时空弯曲。然后他还找自己的好朋友格罗斯曼帮忙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格罗斯曼的数学非常好,这正是爱因斯坦欠缺的。经过长达十年的努力,等到1915年的时候,广义相对论才终于完成。 简单总结一下第一部分内容。我们介绍了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主要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意义。爱因斯坦之所以能一次次发现颠覆性的理论,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爱因斯坦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的性格特点,这个特点赋予爱因斯坦颠覆常识的勇气。 第二部分 但是我们前面也说过,爱因斯坦的科研之路走得并不平坦,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犹太人的身份。下面我们继续介绍爱因斯坦身上的第二个标签:犹太人。看看犹太人的身份给爱因斯坦的人生带来了哪些麻烦,又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他的所作所为。 1919年对爱因斯坦来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两件重要的事。第一件事是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和戴森带领的观测队,利用日食现象成功观测到了光线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的偏移数据。这个数据比用牛顿引力理论计算出来的结果大一倍,但跟相对论的预测结果却十分吻合。许多媒体对这件事都做了大量报道,说爱因斯坦推翻了牛顿的理论,甚至有人说爱因斯坦的理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这下爱因斯坦不仅在科学界,甚至在公众心中都获得了极高的声望。第二件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德国作为战败国不仅自尊受到了挫败,还背上了沉重的赔偿债务。一部分德国人为了寻找替罪羊,把战败的原因归结到了犹太人身上,认为犹太人出卖了德国,于是德国反犹主义开始抬头。恰好这时候爱因斯坦刚刚成名,他是一名犹太人,也长期居住在德国,所以自然而然就成为反犹主义者的攻击对象。 比如当时有一个人叫保罗·魏兰德,他是德国右翼民族主义政党的激进分子。魏兰德意识到,其实很多科学家都对相对论抱有怀疑态度,认为相对论只是一种抽象的假说,而不是建立在牢靠的实验基础之上,于是就发表文章,谴责相对论是一场大,还召集了一群二流科学家一起攻击相对论,说爱因斯坦的学说带有强烈的犹太性,意思是看起来高深玄妙,其实就是在忽悠人。爱因斯坦看到这些言论非常生气,他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展开反击,还说“假如我是德国的民族主义者而不是犹太人,他们就不会攻击我的理论”。正所谓看破不说破,爱因斯坦的耿直正好中了敌人的下怀,他的言论不仅没能澄清事实,反而给自己带来更多不好的名声。 犹太身份给爱因斯坦带来的麻烦不光体现在公众舆论上,也使他在科学界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1919年的日食观测数据印证了相对论的正确性,按理说爱因斯坦应该可以获得192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才对,但结果并没有。有一位当时著名的物理学家勒纳德,他积极劝说其他科学家,让他们相信相对论其实算不上一个发现,也没有得到证明,那些所谓的实验数据可以通过其他理论解释。勒纳德批评相对论具有犹太科学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哲学臆想。当时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显然支持勒纳德的观点,主席在解释爱因斯坦为什么没有获奖的报告中,就引用了勒纳德和其他反犹主义者的论证。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21年,爱因斯坦获奖的呼声已经远超其他人,但仍然有一些人试图阻止,最终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谁也没有得。直到1922年,爱因斯坦才获奖,但是获奖原因还不是相对论,而是他的光量子理论。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爱因斯坦感受到德国歧视和迫害犹太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他开始重视自己的犹太人身份,也对自己的民族同胞感到同情。为了生存,一部分犹太人通过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试图彻底放弃犹太人的身份,强调自己是一个德国人或者西欧人。爱因斯坦一方面对这种行为进行公开批评,倡导不同民族和平共处,另一方面采取实际行动支持犹太复国主义,也就是犹太人建立自己的国家。这相当于对反犹主义者的公开宣战,为此爱因斯坦还收到过纳粹分子的暗杀威胁。当时爱因斯坦已经成名,他到世界各地进行演讲,为犹太复国组织募集资金,第一站就是美国。爱因斯坦在美国受到了政府和民众的热烈欢迎,几乎每一次演讲都座无虚席,但那些真正有钱有势的美国犹太人却很少参与,所以最后募资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可以说,支持犹太复国运动是爱因斯坦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虽然爱因斯坦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实际上收效甚微,他作为一名科学家可以改写物理学的历史,但在国际政治中却是无力的。1933年,希特勒成为了德国总理,开始对犹太人进行全面清洗,爱因斯坦的家也被抄了。不过爱因斯坦似乎早就预料到了,当时他已经举家搬到美国,幸运地躲过一劫。 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部分内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反犹主义兴起的背景下,爱因斯坦作为一名风头正盛的犹太科学家,他不仅受到了舆论谣言的困扰,在科学界也因为自己的犹太身份受到了不公正的质疑。但他并没有像某些犹太人一样,选择通过委曲求全的方式谋求生存,而是通过实际行动支援犹太复国运动,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犹太民族发声。 第三部分 很多人可能都认为,像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应该是一心投入科学研究,不会过多地参与政治。但事实上,爱因斯坦从年轻时就有着自己鲜明的政治主张,他倡导和平,同情受压迫者,强调社会正义,同时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但是在纳粹上台之后,他改变了一贯的反战态度,意识到纯粹的和平主义无法抵御暴政和战争狂热的威胁,因此他也参与了反对专制的政治运动。下面我们继续介绍爱因斯坦身上的第三个标签:反对专制和暴政的民主主义者。 从中学时代起,爱因斯坦就非常反感学校的专制氛围,当时整个德国社会都比较压抑,军国主义盛行,所以爱因斯坦就干了一件事,他放弃了自己的德国国籍。其实,爱因斯坦一直以来对国家和民族的意识都比较淡薄,即使他在行动上支援犹太复国运动,也是出于保护犹太人生存权利的无奈之举。1946年,他在华盛顿向一个研究巴勒斯坦局势的国际委员会作证时提出,应该让更多的犹太人移民入境,但并不认为犹太人应当组建一个国家。他认为人们应该弱化国家的重要性,把自己看成一个世界公民。而且为了维持世界的和平秩序,仅仅靠缔结条约或者裁军是不够的,应该削减国家的权力,同时建立强有力的世界政府来维持秩序。这种通过建立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组织来维持和平的政治理想,可以说贯穿了爱因斯坦的一生。 很多人可能觉得爱因斯坦的想法太理想化,实际上,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想法是有根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一些国家组建了一个叫国际联盟的组织,这个组织就是现在联合国的前身。国际联盟的宗旨就是减少武器数量、平息国际纠纷、促进国际贸易。但是国际联盟没有军队武力,所以在处理国际冲突时必须依赖大国的力量,最后难免沦为大国操纵的工具,很难真正发挥作用。在国际联盟的牵线搭桥下,爱因斯坦曾经和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进行公开讨论,主要是探讨战争的原因以及避免战争的方法。两个人的往来信件被集结成册,名字叫《为什么要战争》。爱因斯坦首先指出,像国际联盟这样的组织想要真正发挥作用,掌握军事力量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每个国家都要放弃自由采取军事行动的权力,这几乎不可能做到。因为一方面,统治阶层的典型特征就是对权力充满渴望,他们肯定抵触任何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人类内心深处天生就存在仇恨和毁灭的欲望,统治阶层利用教育、媒体、宗教这些途径,很容易就能控制大众的情绪。所以爱因斯坦认为,想要真正避免战争,或许可以从抵御人类仇恨和毁灭的欲望入手。从爱因斯坦跟弗洛伊德讨论的内容可以看出,在他看似理想化的政治主张中,包含着对政治和人性的深刻见解。 在爱因斯坦晚年,有一件事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就是美国用原子弹轰炸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我们前面也说过,爱因斯坦曾经积极建议美国研制原子弹,原因是担心如果德国先研制出来,会对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威胁,但他同时也认为核武器不应该控制在某个国家手里。在美国使用了原子弹之后,一些科学家签署了一份联合声明,目的是建议政府组建一个国家顾问委员会来控制核武器。爱因斯坦随后给领导研制原子弹的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他理解这份声明背后的情感,但他认为如果不能建立一个凌驾于各国之上的政府组织来指导国际关系,实现和平是不可能的。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爱因斯坦继续在一些文章和采访中发出倡议,不过显然他的努力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20世纪40年代末,有人采访爱因斯坦时问他下一次世界大战是什么样子,他回答说他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用什么武器,但他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肯定是用石头。 简单总结一下最后一个重点内容。爱因斯坦从年轻时就有着自己鲜明的政治主张,他认为想要维持世界的和平秩序,仅仅靠缔结条约或者裁军是不够的,应该削减国家的权力,同时建立强有力的世界政府来维持秩序。这种通过建立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组织来维持和平的政治理想,贯穿了爱因斯坦的一生。 总结 说到这,本期音频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来简单总结一下为你分享的内容。 首先,爱因斯坦一手创建了相对论,他的光量子理论成为量子力学的重要基础,这些成就使他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之所以能一次次发现颠覆性的理论,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原因:一个是他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的性格特点,这个特点赋予爱因斯坦颠覆常识的勇气;另一个原因,是他相信宇宙中存在一套简洁、理性、统一的自然规律,这个信念促使他为了探索科学真理不断进行自我突破。 其次,爱因斯坦的科学研究之路并不算平坦,在德国反犹主义情绪日益高涨的背景下,他的研究成果受到大量的攻击。犹太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激起了爱因斯坦对犹太同胞的同情,所以他积极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犹太民族发声。 最后,爱因斯坦作为一名民主主义者,他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政治主张。他认为想要实现真正的和平,需要建立一个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组织,这个组织不是一个软弱的协调者,而是一个强有力的仲裁者。这种想法看起来很理想化,但背后隐藏着爱因斯坦对政治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230 评论

cool100886

第一章 相对论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相对论出现后有了很大变化。当19 年,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的时候,世人都以为他是个疯子,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包括众多物理学家在内的学习相对论的人不能很好的领悟它,相对论真的那么难吗,当你看完下面这篇不到一千字的短文,或许会惊呼“相对论原来这么简单,呵呵,我难道已经胜过那些专家啦。” 废话少说,我们开始吧,在这里我不会讨论相对论任何公式,而主要集中在它使众多人迷失方向的问题上。 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子:在一列奔驰的火车中,此时,你正坐在火车里,你的伙伴拿着一个手电筒,把它对向天花板,打开手电.......一瞬间,光已竖直射到了天花板上,就象图A中展示的那样,是不是。 图A 图B 那好,现在让我们换一个角度,你现在在火车外的平地上,看着你的伙伴在这列奔驰的列车内做这个动作,即将光射向他正上方的天花板,不过这时,你在车外看到的将是如图B这样的景象。因为火车在前进,在光从发出到射中天花板,火车已向前进了一段距离,因此,你在陆地上看到的情况是光斜着射了上去。 有没有问题,仔细想清楚这两个现象,你可别问我怎么没见过这种情况,废话,现实当中火车的速度跟光速哪有的比,但若是火车的速度接近光速,那么光斜射上去就很明显啦。有点糊涂的话可以先把光换做常见的东西,比如向上扔的石子,在火车内外观察,肯定会看到这两种现象吧?前面有关的描述一定要想清楚呀,别含糊。这个例子可是你能否突破自我思维屏障的关键。 好,我们现在用最简单的公式来分析一下,即用路程=时间*速度(S=VT),两种观察下路程肯定是后一种长是吧(见图B)。接下来看看时间和速度,千万不要忘记光以石子有一点不同的是,光速是恒定不变的,不管你的参照物是火车还是地面,真空中的光速都是一样的,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S=VT,路程变长了,速度不变......天!怎么回事(你大惊失色),时间变啦,不可能。这是同一个事件,仅仅是观察点不同,时间怎么会变,一定那里搞错了,好吧,你就好好研究吧。我希望你能够好好的把这个现象在自己的脑海中描绘清楚,因为只有你自己在这里动了脑筋,你对后面提到的一些现象才能明白,也才会对我继续要说的话感兴趣。 ............ 呵呵,研究出来了吗?也许你宁愿要找出证据证明光速可变,也不愿承认时间变了,毕竟,时间在人们的脑海中是那样永恒,过去的,永远不能回环。不错,在现实中我们从没感到过有时间差异的现象,那当然,我说过我们人类目前的速度从来没达到过可以跟光速相比的程度,而要有明显的相对时间变化,物体的速度必须接近光速。每秒十几公里的人造卫星跟每秒三十万公里差的太远啦。 我要指出的是,正是因为我们很多人的思维无法跳出感觉器官带给我们的一些错觉,才会使包括宇宙物理学家在内谈论相对论的人,一不留神就会说出一个违背相对论基本思想的错误。好!现在你相信时间是会变的了吗?但事实上是否相信只是第一步,关键是你能否通过上面这个例子用相对的时间观去看待发生的每一个事件。知道吗,当初我终于明白相对论的时间观的时候,才猛然间发现我们的宇宙尽是那样美妙,充满了想象中的古怪离奇,而看待日常的一切都似乎是从一个高度向下看那样的感觉,这感觉真是好极啦。 我们来看一些有趣的例子,记不记得以前你看过的科幻小说中总有这样的情况,几个人坐着飞船离开了地球,当他们回来时,地球已经过了三千年了,而他们依然年轻。很明显小说中的这些情节都用到了相对的时间观,我们来分析一下吧。 现在我们乘上一艘光速飞船远离地球,那么在地球上的人观察我们,跟前面那列火车一样,即使我们做一个用手电照天花板的动作,地面上的人会发现这束光可能会走的很慢很慢,过很久很久才能射在天花板上,其实,他们看待飞船中的我们的任何动作都是异常的缓慢,而对我们来说,光射中天花板只是一瞬间的事。这就产生了一个现象,我们在飞船上五分钟做的事,地球上观察,就像看电影慢镜头一样,用了整整一天。因此飞船上一天等于地球上一年的说法诞生啦。呵呵,你是不是很想做这样的飞船,可以比别人活的更长。我告诉你,你的如意算盘打空啦,想一想,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时间相对性的知识,有没有觉得什么不对头的地方。 你已经相信了时间相对可变的真理,下一步我希望能起到引导你学会用正确的时间观来勾画我们的宇宙,我们继续分析飞船的例子。 首先要明确的是,现象确时如此,地面上的人会觉得飞船内的动作慢的多,像是电影慢镜头。 可是你有没有反过来想想,光速远离地球飞行的飞船,其内的人看地球也是已光速相对运动的,现在的情况是他看你是慢镜头,你看他也是慢镜头,到底谁更慢。 问题的实质是速度,两者有近乎光速的相对速度,当两者保持这种速度的时候,确实会觉得对方生理总比自己要慢很多,可是一但一方的速度慢下来,或者更准确的说,当我们双方的速度在不断接近的时候。比方说飞船减速要飞回地球啦,那么在它减速过程中,我们地面上的人又会像看电影快像一般,猛然间一个船员的胡子变的老长,一个家伙在我们一眨眼间吃光了他的晚餐,总之船员们的动作快的出奇。反之,船上的人看我们也是一样,这是因为在高速运动中,时间被拉长了,所以高速运动的物体上的一切都显的缓慢,而在飞船减速过程中,原本被拉长的时间不断追上来,产生了一种时间压缩的感觉。当地球以飞船的相对速度为零时,地面上的人和船员的时间相对性消失了,他们看起来已没什么不同,大家的生命钟走了同样的长度。 众多科幻小说家在这里都犯过错误,他们真的以为飞船里的人会活的更久,他们愿意这样想,因为那样的小说更吸引读者。其实船上的人新陈代谢慢只是我们的时空间带给我们的错觉,如果我们永不和飞船中的人谋面错觉将会一直持续下去,但一但大家又坐在一起,那我们跟他们还是一样老。宇宙事实上还是很公平的,你幼年时的孪生兄弟,不管日后跟你相隔多少光年,他呆的星球跟你呆的相对速度有多少,当你们碰面时,依然跟你是同样的年龄。而在你们分别的日子里,你们会有很多时感到对方比你要衰老的慢。 好了,相对论的问题我们讨论到这,现在,如果你已能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去勾画宇宙,那将和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时脑中的宇宙因已没什么不同,大家现在都是以相对的时空观去联想宇宙啦。你做到了吗?打开你的思维,用相对的时间观在你的脑海中去描绘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宇宙,那才是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也是我们探索宇宙终极的秘密所必需的能力。 下面一章要轻松的多,如果你已经想通了相对时间观,那么下面的多维空间将是很容易应付的。欢迎参观第二章 多维空间 科幻小说中另一个常见的说法是有关多维空间的。什么是维,我们的世界可以说成是由长宽高组成的三维世界,这当中长宽高就是维,那么除了长宽高以外还有第四维吗,有一种说法是加上时间,把时间算做第四维,但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多维空间不包括时间,而是实实在在的表示空间位置坐标的第四维。 为了说清楚四维空间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先来设计四种生物,线虫、面虫、人类和四维生物。 从我们人的角度来说,空间可用一个XYZ三条互相垂直的坐标轴表示的坐标系来表示我们空间的位置,而我们设计的第一种一维生物--线虫,它只能沿着其上的一条直线做前后移动,它只能看见它前进道路上前方或后方的物体(图C), 图C 图D 面虫要好一些,能看到它所处的平面上四面八方的物体(图D),而如果我们这些三维生物正好出现在面虫所在的平面上,它能看见我们(图E)。但如果此时,我们用力一跳,脱离了这个平面(图F),面虫定会大吃一惊,它不知道我们去了哪,在它看来,一下子我们整个形体都消失了,记住面虫的感觉器官是二维的,它无法想象我们通过跳跃改变第三维坐标这种事情。不过面虫还可以捉弄线虫,从它眼前消失,或又突然出现,而我们则可以做出许多令这两种生物都无法想象的事情。但如果存在四维生物呢,它会从我们眼中忽然消失,当我们目瞪口呆之时,它却暗暗好笑,为什么我们只会傻乎乎的在三维坐标中寻找它,而不会移动一下第四维的坐标位置,没办法啊,我们三维的大脑,是无法感知第四维的存在,因而也就自然不能明白何以四维生物能够自由的消失,再出现。 图E 图F 虽然我们无法感知四维空间,但就像线虫和面虫那样,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感知不到的第四维不存在,而人类日后若想在宇宙间能够在可接受的时间内来往于恒星之间,第四维是必须要有的,因为我们知道三维空间中的极限速度就是光速。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虫洞很有可能存在,所谓虫洞,可以认为是一条连接两个时空地带的第四维空间走廊。如果我们的飞船从虫洞的一头进去,出来时,可能已远在几十或几百光年之外。这使人类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向银河系深处深险提供了可能。可以这样来形容虫洞起的作用。来看图G中纸上的两个点,一点到另一点的最近路程是联系两点的一条直线,是吗?事实上,因为这是一张纸,纸平面是二维的,只有长和宽。对于我们这些三维生物有更好的办法,比方说把纸对叠,令两点贴在一起,这样它们的距离就近多了,但我们在对折纸这个动作中,至少要把纸的半边竖起来,在压下去,这只有在三维空间中完成,二维世界中是做不到的,因此,线虫和面虫都无法想象也不可能做这个动作。同样,地球到木星的距离,我们在三维空间中看来,就像是图G中A到B的直线长度,可是如果存在第四维,或许就能把三维空间做一个对叠,使两点间的距离近多了,也许一瞬间,我们就从地球到了木星。这个动作我们也无法想象,因为我们只是三维的。但就像前面说的,我们感知不到,并不意味着它就不存在。 图G 图H 现在的一些研究报告甚至认为,虫洞其实无处不在,只是它们太小,都是纳米级的,所以我们无法看到,如果能够将虫洞放大,大到能令飞船进入,并且能预测虫洞出口的位置,那么我们的宇航时代就真正开始了。 从讲相对论到现在,我竭尽全力的想说清楚一个问题,我们要真正认识我们的宇宙,必须跳出感觉器官传递给我们的世界形式的框框,真实的世界并非只是我们眼中看到的,事实上,在相对论出现后,我们的感官大大限制了我们对宇宙的深层认识。我们再也不能依靠感觉器官来验证观点,恰恰相反,许多时候正是感觉欺我们。当年相对论之所以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理解,就是因为人类不敢反对自己的感觉器官带来的错觉。从突破自我的角度来说,爱因斯坦真是太伟大啦,他是第一个敢不相信自己感觉的人,要知道,在光速不变被证实后,许多情况明摆着只有时间改变才能解决,就要我们第一章举的手电的例子一样,但是谁敢相信时间是会变的,人们几千万年来感觉到的最永恒的时间竟然也会变化。 如果你已经认可了光速不变,相对论和多维空间的存在,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一起去探索宇宙根源的秘密了,欢迎参观下一章。 星海迷茫 第三章 是大爆炸还是缓变生长?大爆炸宇宙理论”是关于宇宙形成的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英文说法为BIG BANG,也称为“大爆炸宇宙论”。大爆炸理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40年代得到补充和发展,直到50年代,人们才开始广泛注意这个理论。“大爆炸宇宙”学认为:如果宇宙是膨胀的,那么,昨天的宇宙应该比今天的宇宙更小,物质也更密集一些。所以,在宇宙的早期,可能是一种非常密集的状态。那时候物质密度非常之高,完全不同于我们今天看到的星空世界。 沿着这条线索来研究宇宙中物性的演化历史,称为“大爆炸宇宙”学。目前比较盛行的是“大爆炸宇宙”学。 但我认为:“大爆炸宇宙”学说是很狭隘的。爆炸点之外难道就不是宇宙?这就和说无穷大有边界一样。一个逻辑的问题:装着宇宙的时空是什么?难道不也是宇宙? 质疑(1):“大爆炸理论”无法回答现在的宇宙在大爆炸发生之前到底是什么样子?或者确切地解释清楚发生这次大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质疑(2): 如果“大爆炸理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空间里所有的物质应该生于大爆炸之后,这是个因果关系。虽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原则上不需有绝对的时间和空间,但是如果宇宙有一个起源,它就有一个绝对时间的原点,破坏了时间的相对性,所以这个因果律便是一个绝对的定律。最近美国的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到一些现象,显示这个绝对的因果律出了问题。也就是说宇宙可能没有起源,就像相对性的空间一样,时间也是没有原点,时间也不是绝对的。 质疑(3):自从“大爆炸宇宙”理论被提出来以后,大多数天文学家都接受了“大爆炸宇宙”学说的基本思想。特别是许多天文学家都认为:“大爆炸宇宙”有许多相关的证据,所以,有些科学家们也就不去想什么了。为什么我们不去想一想:天体物理的许多问题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释? 质疑(4):哈伯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显示,如果宇宙真是由大爆炸所造成的,那么爆炸距现在的时间是小于很多老星球的年龄。最老星球的年龄可达一百六十亿年,但观测显示爆炸的时间顶多是一百二十亿年前而已。这个发现最近在英国的自然杂志发表,引起天文物理界莫大的震撼。 如果一定要用“大爆炸”宇宙理论解释黑洞现象,就显得非常困难,换个思路,如果我们换一种其他的方法来解释宇宙的现状,可能就会好一些。

142 评论

时间不等人了

论文背景不给无法给出准确的材料,以下是相对论的基本概念,精选一些,希望对你有用。【基本概念】相对论(Principle of relativity relativism[5relEtivizEm] relativity[7relE5tiviti] theory of relativity)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主要由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创立,分为狭义相对论(特殊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一般相对论)。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是相对性原理,即物理定律与参照系的选择无关。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区别是,前者讨论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惯系参照系)之间的物理定律,后者则推广到具有加速度的参照系中(非惯性系),并在等效原理的假设下,广泛应用于引力场中。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的经典力学,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物体和微观领域。相对论解决了高速运动问题;量子力学解决了微观亚原子条件下的问题。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狭义相对论最著名的推论是质能公式,它可以用来计算核反应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并导致了原子弹的诞生。而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引力透镜和黑洞,也相继被天文观测所证实。【提出过程】除了量子理论以外,1905年刚刚得到博士学位的爱因斯坦发表的一篇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文章引发了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另一场革命。文章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对光学现象的影响,这是当时经典物理学面对的另一个难题。爱因斯坦提出了两条基本原理作为讨论运动物体光学现象的基础。第一个叫做相对性原理。它是说:如果坐标系K'相对于坐标系K作匀速运动而没有转动,则相对于这两个坐标系所做的任何物理实验,都不可能区分哪个是坐标系K,哪个是坐标系K′。第二个原理叫光速不变原理,它是说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是恒定的,它不依赖于发光物体的运动速度。从表面上看,光速不变似乎与相对性原理冲突。因为按照经典力学速度的合成法则,对于K′和K这两个做相对匀速运动的坐标系,光速应该不一样。爱因斯坦认为,要承认这两个原理没有抵触,就必须重新分析时间与空间的物理概念。爱因斯坦发现,如果承认光速不变原理与相对性原理是相容的,那么这两条假设都必须摒弃。这时,对一个钟是同时发生的事件,对另一个钟不一定是同时的,同时性有了相对性。在两个有相对运动的坐标系中,测量两个特定点之间的距离得到的数值不再相等。距离也有了相对性。如果设K坐标系中一个事件可以用三个空间坐标x、 y、z和一个时间坐标t来确定,而K′坐标系中同一个事件由x′、y′、z′和t′来确定,则爱因斯坦发现,x′、y′、z′和t′可以通过一组方程由 x、y、z和t求出来。两个坐标系的相对运动速度和光速c是方程的唯一参数。这个方程最早是由洛仑兹得到的,所以称为洛仑兹变换。利用洛仑兹变换很容易证明,钟会因为运动而变慢,尺在运动时要比静止时短,速度的相加满足一个新的法则。相对性原理也被表达为一个明确的数学条件,即在洛仑兹变换下,带撇的空时变量x'、y'、z'、t'将代替空时变量x、y、z、t,而任何自然定律的表达式仍取与原来完全相同的形式。人们称之为普遍的自然定律对于洛仑兹变换是协变的。这一点在我们探索普遍的自然定律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在经典物理学中,时间是绝对的。它一直充当着不同于三个空间坐标的独立角色。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时间与空间联系起来了。认为物理的现实世界是各个事件组成的,每个事件由四个数来描述。这四个数就是它的时空坐标t和x、y、z,它们构成一个四维的连续空间,通常称为闵可夫斯基四维空间。在相对论中,用四维方式来考察物理的现实世界是很自然的。狭义相对论导致的另一个重要的结果是关于质量和能量的关系。在爱因斯坦以前,物理学家一直认为质量和能量是截然不同的,它们是分别守恒的量。爱因斯坦发现,在相对论中质量与能量密不可分,两个守恒定律结合为一个定律。他给出了一个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E=mc^2,其中c为光速。于是质量可以看作是它的能量的量度。计算表明,微小的质量蕴涵着巨大的能量。这个奇妙的公式为人类获取巨大的能量,制造原子弹和氢弹以及利用原子能发电等奠定了理论基础。对爱因斯坦引入的这些全新的概念,大部分物理学家,其中包括相对论变换关系的奠基人洛仑兹,都觉得难以接受。旧的思想方法的障碍,使这一新的物理理论直到一代人之后才为广大物理学家所熟悉,就连瑞典皇家科学院,1922年把诺贝尔奖金授予爱因斯坦时,也只是说“由于他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更由于他发现了光电效应的定律。”对于相对论只字未提。爱因斯坦于1915年进一步建立起了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性原理还仅限于两个相对做匀速运动的坐标系,而在广义相对论性原理中匀速运动这个限制被取消了。他引入了一个等效原理,认为我们不可能区分引力效应和非匀速运动,即非匀速运动和引力是等效的。他进而分析了光线在靠近一个行星附近穿过时会受到引力而弯折的现象,认为引力的概念本身完全不必要。可以认为行星的质量使它附近的空间变成弯曲,光线走的是最短程线。基于这些讨论,爱因斯坦导出了一组方程,它们可以确定由物质的存在而产生的弯曲空间几何。利用这个方程,爱因斯坦计算了水星近日点的位移量,与实验观测值完全一致,解决了一个长期解释不了的困难问题,这使爱因斯坦激动不已。他在写给埃伦菲斯特的信中这样写道:“……方程给出了近日点的正确数值,你可以想象我有多高兴!有好几天,我高兴得不知怎样才好。”1915年11月25日,爱因斯坦把题为“万有引力方程”的论文提交给了柏林的普鲁士科学院,完整地论述了广义相对论。在这篇文章中他不仅解释了天文观测中发现的水星轨道近日点移动之谜,而且还预言:星光经过太阳会发生偏折,偏折角度相当于牛顿理论所预言的数值的两倍。第一次世界大战延误了对这个数值的测定。1919年5月25日的日全食给人们提供了大战后的第一次观测机会。英国人爱丁顿奔赴非洲西海岸的普林西比岛,进行了这一观测。11月6日,汤姆逊在英国皇家学会和皇家天文学会联席会议上郑重宣布:得到证实的是爱因斯坦而不是牛顿所预言的结果。他称赞道“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爱因斯坦发现的不是一个小岛,而是整整一个科学思想的新大陆。”泰晤士报以“科学上的革命”为题对这一重大新闻做了报道。消息传遍全世界,爱因斯坦成了举世瞩目的名人。广义相对论也被提高到神话般受人敬仰的宝座。从那时以来,人们对广义相对论的实验检验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太阳系内部引力场非常弱,引力效应本身就非常小,广义相对论的理论结果与牛顿引力理论的偏离很小,观测非常困难。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射电天文学的进展,观测的距离远远突破了太阳系,观测的精度随之大大提高。特别是1974年9月由麻省理工学院的泰勒和他的学生赫尔斯,用305米口径的大型射电望远镜进行观测时,发现了脉冲双星,它是一个中子星和它的伴星在引力作用下相互绕行,周期只有天,它的表面的引力比太阳表面强十万倍,是地球上甚至太阳系内不可能获得的检验引力理论的实验室。经过长达十余年的观测,他们得到了与广义相对论的预言符合得非常好的结果。由于这一重大贡献,泰勒和赫尔斯获得了1993年诺贝尔物理奖。[编辑本段]【狭义理论】·狭义相对论的概念马赫和休谟的哲学对爱因斯坦影响很大。马赫认为时间和空间的量度与物质运动有关。时空的观念是通过经验形成的。绝对时空无论依据什么经验也不能把握。休谟更具体的说:空间和广延不是别的,而是按一定次序分布的可见的对象充满空间。而时间总是又能够变化的对象的可觉察的变化而发现的。1905年爱因斯坦指出,迈克尔逊和莫雷实验实际上说明关于“以太”的整个概念是多余的,光速是不变的。而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念是错误的。不存在绝对静止的参照物,时间测量也是随参照系不同而不同的。他用光速不变和相对性原理提出了洛仑兹变换。创立了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是建立在四维时空观上的一个理论,因此要弄清相对论的内容,要先对相对论的时空观有个大体了解。在数学上有各种多维空间,但目前为止,我们认识的物理世界只是四维,即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现代微观物理学提到的高维空间是另一层意思,只有数学意义,在此不做讨论。四维时空是构成真实世界的最低维度,我们的世界恰好是四维,至于高维真实空间,至少现在我们还无法感知。我在一个帖子上说过一个例子,一把尺子在三维空间里(不含时间)转动,其长度不变,但旋转它时,它的各坐标值均发生了变化,且坐标之间是有联系的。四维时空的意义就是时间是第四维坐标,它与空间坐标是有联系的,也就是说时空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四维时空不仅限于此,由质能关系知,质量和能量实际是一回事,质量(或能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与运动状态相关的,比如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在四维时空里,质量(或能量)实际是四维动量的第四维分量,动量是描述物质运动的量,因此质量与运动状态有关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在四维时空里,动量和能量实现了统一,称为能量动量四矢。另外在四维时空里还定义了四维速度,四维加速度,四维力,电磁场方程组的四维形式等。值得一提的是,电磁场方程组的四维形式更加完美,完全统一了电和磁,电场和磁场用一个统一的电磁场张量来描述。四维时空的物理定律比三维定律要完美的多,这说明我们的世界的确是四维的。可以说至少它比牛顿力学要完美的多。至少由它的完美性,我们不能对它妄加怀疑。相对论中,时间与空间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四维时空,能量与动量也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四维动量。这说明自然界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量之间可能存在深刻的联系。在今后论及广义相对论时我们还会看到,时空与能量动量四矢之间也存在着深刻的联系。·狭义论原理物质在相互作用中作永恒的运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由于物质是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运动的,因此,必须在物质的相互关系中描述运动,而不可能孤立的描述运动。也就是说,运动必须有一个参考物,这个参考物就是参考系。伽利略曾经指出,运动的船与静止的船上的运动不可区分,也就是说,当你在封闭的船舱里,与外界完全隔绝,那么即使你拥有最发达的头脑,最先进的仪器,也无从感知你的船是匀速运动,还是静止。更无从感知速度的大小,因为没有参考。比如,我们不知道我们整个宇宙的整体运动状态,因为宇宙是封闭的。爱因斯坦将其引用,作为狭义相对论的第一个基本原理:狭义相对性原理。其内容是:惯性系之间完全等价,不可区分。著名的麦克尔逊·莫雷实验彻底否定了光的以太学说,得出了光与参考系无关的结论。也就是说,无论你站在地上,还是站在飞奔的火车上,测得的光速都是一样的。这就是狭义相对论的第二个基本原理:光速不变原理。由这两条基本原理可以直接推导出相对论的坐标变换式,速度变换式等所有的狭义相对论内容。比如速度变幻,与传统的法则相矛盾,但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比如一辆火车速度是10m/s,一个人在车上相对车的速度也是10m/s,地面上的人看到车上的人的速度不是20m/s,而是(20-10^(-15))m/s左右。在通常情况下,这种相对论效应完全可以忽略,但在接近光速时,这种效应明显增大,比如,火车速度是倍光速,人的速度也是倍光速,那么地面观测者的结论不是倍光速,而是倍光速。车上的人看到后面的射来的光也没有变慢,对他来说也是光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光速是不可超越的,因为无论在那个参考系,光速都是不变的。速度变换已经被粒子物理学的无数实验证明,是无可挑剔的。正因为光的这一独特性质,因此被选为四维时空的唯一标尺。·狭义论效应根据狭义相对性原理,惯性系是完全等价的,因此,在同一个惯性系中,存在统一的时间,称为同时性,而相对论证明,在不同的惯性系中,却没有统一的同时性,也就是两个事件(时空点)在一个惯性系内同时,在另一个惯性系内就可能不同时,这就是同时的相对性,在惯性系中,同一物理过程的时间进程是完全相同的,如果用同一物理过程来度量时间,就可在整个惯性系中得到统一的时间。在今后的广义相对论中可以知道,非惯性系中,时空是不均匀的,也就是说,在同一非惯性系中,没有统一的时间,因此不能建立统一的同时性。相对论导出了不同惯性系之间时间进度的关系,发现运动的惯性系时间进度慢,这就是所谓的钟慢效应。可以通俗的理解为,运动的钟比静止的钟走得慢,而且,运动速度越快,钟走的越慢,接近光速时,钟就几乎停止了。尺子的长度就是在一惯性系中"同时"得到的两个端点的坐标值的差。由于"同时"的相对性,不同惯性系中测量的长度也不同。相对论证明,在尺子长度方向上运动的尺子比静止的尺子短,这就是所谓的尺缩效应,当速度接近光速时,尺子缩成一个点。由以上陈述可知,钟慢和尺缩的原理就是时间进度有相对性。也就是说,时间进度与参考系有关。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相对论认为,绝对时间是不存在的,然而时间仍是个客观量。比如在下期将讨论的双生子理想实验中,哥哥乘飞船回来后是15岁,弟弟可能已经是45岁了,说明时间是相对的,但哥哥的确是活了15年,弟弟也的确认为自己活了45年,这是与参考系无关的,时间又是"绝对的"。这说明,不论物体运动状态如何,它本身所经历的时间是一个客观量,是绝对的,这称为固有时。也就是说,无论你以什么形式运动,你都认为你喝咖啡的速度很正常,你的生活规律都没有被打乱,但别人可能看到你喝咖啡用了100年,而从放下杯子到寿终正寝只用了一秒钟。爱因斯坦只用了几个星期就建立起了狭义相对论,然而为解决这两个困难,建立起广义相对论却用了整整十年时间。为解决第一个问题,爱因斯坦干脆取消了惯性系在理论中的特殊地位,把相对性原理推广到非惯性系。因此第一个问题转化为非惯性系的时空结构问题。在非惯性系中遇到的第一只拦路虎就是惯性力。在深入研究了惯性力后,提出了著名的等性原理,发现参考系问题有可能和引力问题一并解决。几经曲折,爱因斯坦终于建立了完整的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让所有物理学家大吃一惊,引力远比想象中的复杂的多。至今为止爱因斯坦的场方程也只得到了为数不多的几个确定解。它那优美的数学形式至今令物理学家们叹为观止。就在广义相对论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由哥本哈根学派创立并发展的量子力学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然而物理学家们很快发现,两大理论并不相容,至少有一个需要修改。于是引发了那场著名的论战:爱因斯坦VS哥本哈根学派。直到现在争论还没有停止,只是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家更倾向量子理论。爱因斯坦为解决这一问题耗费了后半生三十年光阴却一无所获。不过他的工作为物理学家们指明了方向:建立包含四种作用力的超统一理论。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最有希望的候选者是超弦理论与超膜理论。[编辑本段]【佯谬问题】·时钟双生子佯谬相对论诞生后,曾经有一个令人极感兴趣的疑难问题---双生子佯谬。一对双生子A和B,A在地球上,B乘火箭去做星际旅行,经过漫长岁月返回地球。爱因斯坦由相对论断言,二人经历的时间不同,重逢时B将比A年轻。许多人有疑问,认为A看B在运动,B看A也在运动,为什么不能是A比B年轻呢?由于地球可近似为惯性系,B要经历加速与减速过程,是变加速运动参考系,真正讨论起来非常复杂,因此这个爱因斯坦早已讨论清楚的问题被许多人误认为相对论是自相矛盾的理论。如果用时空图和世界线的概念讨论此问题就简便多了,只是要用到许多数学知识和公式。在此只是用语言来描述一种最简单的情形。不过只用语言无法更详细说明细节,有兴趣的请参考一些相对论书籍。我们的结论是,无论在那个参考系中,B都比A年轻。为使问题简化,只讨论这种情形,火箭经过极短时间加速到亚光速,飞行一段时间后,用极短时间掉头,又飞行一段时间,用极短时间减速与地球相遇。这样处理的目的是略去加速和减速造成的影响。在地球参考系中很好讨论,火箭始终是动钟,重逢时B比A年轻。在火箭参考系内,地球在匀速过程中是动钟,时间进程比火箭内慢,但最关键的地方是火箭掉头的过程。在掉头过程中,地球由火箭后方很远的地方经过极短的时间划过半个圆周,到达火箭的前方很远的地方。这是一个"超光速"过程。只是这种超光速与相对论并不矛盾,这种"超光速"并不能传递任何信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光速。如果没有这个掉头过程,火箭与地球就不能相遇,由于不同的参考系没有统一的时间,因此无法比较他们的年龄,只有在他们相遇时才可以比较。火箭掉头后,B不能直接接受A的信息,因为信息传递需要时间。B看到的实际过程是在掉头过程中,地球的时间进度猛地加快了。在B看来,A先是比B年轻,接着在掉头时迅速衰老,返航时,A又比自己衰老的慢了。重逢时,自己仍比A年轻。也就是说,相对论不存在逻辑上的矛盾。[编辑本段]【广义理论】·广义相对论的概念相对论问世,人们看到的结论就是:四维弯曲时空,有限无边宇宙,引力波,引力透镜,大爆炸宇宙学说,以及二十一世纪的主旋律--黑洞等等。这一切来的都太突然,让人们觉得相对论神秘莫测,因此在相对论问世头几年,一些人扬言"全世界只有十二个人懂相对论"。甚至有人说"全世界只有两个半人懂相对论"。更有甚者将相对论与"通灵术","招魂术"之类相提并论。其实相对论并不神秘,它是最脚踏实地的理论,是经历了千百次实践检验的真理,更不是高不可攀的。相对论应用的几何学并不是普通的欧几里得几何,而是黎曼几何。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非欧几何,它分为罗氏几何与黎氏几何两种。黎曼从更高的角度统一了三种几何,称为黎曼几何。在非欧几何里,有很多奇怪的结论。三角形内角和不是180度,圆周率也不是等等。因此在刚出台时,倍受嘲讽,被认为是最无用的理论。直到在球面几何中发现了它的应用才受到重视。空间如果不存在物质,时空是平直的,用欧氏几何就足够了。比如在狭义相对论中应用的,就是四维伪欧几里得空间。加一个伪字是因为时间坐标前面还有个虚数单位i。当空间存在物质时,物质与时空相互作用,使时空发生了弯曲,这是就要用非欧几何。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发现了引力场与引力波都是以光速传播的,否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超距作用。当光线由恒星发出,遇到大质量天体,光线会重新汇聚,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观测到被天体挡住的恒星。一般情况下,看到的是个环,被称为爱因斯坦环。爱因斯坦将场方程应用到宇宙时,发现宇宙不是稳定的,它要么膨胀要么收缩。当时宇宙学认为,宇宙是无限的,静止的,恒星也是无限的。于是他不惜修改场方程,加入了一个宇宙项,得到一个稳定解,提出有限无边宇宙模型。不久哈勃发现著名的哈勃定律,提出了宇宙膨胀学说。爱因斯坦为此后悔不已,放弃了宇宙项,称这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在以后的研究中,物理学家们惊奇的发现,宇宙何止是在膨胀,简直是在爆炸。极早期的宇宙分布在极小的尺度内,宇宙学家们需要研究粒子物理的内容来提出更全面的宇宙演化模型,而粒子物理学家需要宇宙学家们的观测结果和理论来丰富和发展粒子物理。这样,物理学中研究最大和最小的两个目前最活跃的分支: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竟这样相互结合起来。就像高中物理序言中说的那样,如同一头怪蟒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爱因斯坦的静态宇宙被抛弃了,但它的有限无边宇宙模型却是宇宙未来三种可能的命运之一,而且是最有希望的。近年来宇宙项又被重新重视起来了。黑洞问题将在今后的文章中讨论。黑洞与大爆炸虽然是相对论的预言,它们的内容却已经超出了相对论的限制,与量子力学,热力学结合的相当紧密。今后的理论有希望在这里找到突破口。·广义论公式根据广义相对论中“宇宙中一切物质的运动都可以用曲率来描述,引力场实际上就是一个弯曲的时空 ”的思想,爱因斯坦给出了著名的引力场方程(Einstein's field equation): R_ - \fracg_ R = - 8 \pi {G \over c^2} T_ 其中 G 为牛顿万有引力常数,这被称为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也叫爱因斯坦场方程。该方程是一个以时空为自变量、以度规为因变量的带有椭圆型约束的二阶双曲型偏微分方程。它以复杂而美妙著称,但并不完美,计算时只能得到近似解。最终人们得到了真正球面对称的准确解——史瓦兹解。 加入宇宙学常数后的场方程为: R_ - \fracg_ R + \Lambda g_= - 8 \pi {G \over c^2} T_ ·广义论原理由于惯性系无法定义,爱因斯坦将相对性原理推广到非惯性系,提出了广义相对论的第一个原理:广义相对性原理。其内容是,所有参考系在描述自然定律时都是等效的。这与狭义相对性原理有很大区别。在不同参考系中,一切物理定律完全等价,没有任何描述上的区别。但在一切参考系中,这是不可能的,只能说不同参考系可以同样有效的描述自然律。这就需要我们寻找一种更好的描述方法来适应这种要求。通过狭义相对论,很容易证明旋转圆盘的圆周率大于。因此,普通参考系应该用黎曼几何来描述。第二个原理是光速不变原理:光速在任意参考系内都是不变的。它等效于在四维时空中光的时空点是不动的。当时空是平直的,在三维空间中光以光速直线运动,当时空弯曲时,在三维空间中光沿着弯曲的空间运动。可以说引力可使光线偏折,但不可加速光子。第三个原理是最著名的等效原理。质量有两种,惯性质量是用来度量物体惯性大小的,起初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引力质量度量物体引力荷的大小,起初由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定义。它们是互不相干的两个定律。惯性质量不等于电荷,甚至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关系。那么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引力荷)在牛顿力学中不应该有任何关系。然而通过当代最精密的试验也无法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严格成比例(选择适当系数可使它们严格相等)。广义相对论将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完全相等作为等效原理的内容。惯性质量联系着惯性力,引力质量与引力相联系。这样,非惯性系与引力之间也建立了联系。那么在引力场中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引入一个很小的自由降落参考系。由于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在此参考系内既不受惯性力也不受引力,可以使用狭义相对论的一切理论。初始条件相同时,等质量不等电荷的质点在同一电场中有不同的轨道,但是所有质点在同一引力场中只有唯一的轨道。等效原理使爱因斯坦认识到,引力场很可能不是时空中的外来场,而是一种几何场,是时空本身的一种性质。由于物质的存在,原本平直的时空变成了弯曲的黎曼时空。在广义相对论建立之初,曾有第四条原理,惯性定律:不受力(除去引力,因为引力不是真正的力)的物体做惯性运动。在黎曼时空中,就是沿着测地线运动。测地线是直线的推广,是两点间最短(或最长)的线,是唯一的。比如,球面的测地线是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截得的大圆的弧。但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建立后,这一定律可由场方程导出,于是惯性定律变成了惯性定理。值得一提的是,伽利略曾认为匀速圆周运动才是惯性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总会闭合为一个圆。这样提出是为了解释行星运动。他自然被牛顿力学批的体无完肤,然而相对论又将它复活了,行星做的的确是惯性运动,只是不是标准的匀速。

156 评论

轻舞迷影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317 评论

530katrina

经典物理中的相对性原理--狭义相对论浅说(原创)初中物理中讲物体的运动状态要取决于参照物,高中以后叫他参考系。那么现在让我们来推敲一下,在一个光子上做一个坐标系K,并且始终跟踪着光子,那么VK=c=3×10八次方m/s.在一个人身上再做另外一个坐标系K′,则Vk=V,让K′与K同样直线运动,那么,K相对于K′的相对速度即为W=w-v=c-v;那么K的相对速度就小于c了,换言之,这个光量子相对于人而言的速度小于普适常量c,这可是经典力学所绝不能容忍的,然而这一切也都将被用狭义相对性原理来解释清楚。在忽略引力场的情况下,下属假定可以成立,假定在一条铁轨上,在相距非常远的A、B两地同时发生了闪电,那么在A、B地两地中点M的观测者是否能够证实这两场闪电是同时发生的吗??答案是肯定的,他只需在自己的面前摆两面互相垂直的镜子就行了,两道闪电的光会通过平面镜同时设入他的眼睛,然而在一列高速行驶(V火车=)的列车上时上述实验还能进行吗??当然不能,因为那时你将看到两道闪电的光不同时射入你的眼睛,为什么在同一事实上会由于观测者的角度不同而产生如此大的偏差呢??事实上,我们仅仅是以自己的时间为这一事件的量尺的,所以从经典力学中我们学来的一个观点我们必须加以摒弃,即绝对的时空观,如果我们认为时间同样是相对的而非想经典力学中那样把时间提到了一个特殊的地位,那么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我们需要把时间引入我们的坐标系中,两个三维的刚体中K于K′是重合的,那么我们便可以根据洛仑兹变换的最终方程--11a方程:x²+y²+z²-c²t²=x′²+y′²+z′²-c²t′²;达成了x的守恒,取而代之的是t与t′的不同不同。这样一来经典物理中的漏洞便被简单地弥合了。

268 评论

相关问答

  • 研究彩票的论文题目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体育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我国体育产业上市公司绩效的研究--基于战略管理视角2、大型体育赛事物流资源的协同管理3、基于生命周期理

    轻清净静的美好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彩票毕业论文

    摘要】 战略联盟是有效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新思维,然而因为多种原因,战略联盟的失败率却相当高。文章从剖析战略联盟失败背后存在的一些障碍性问题入手,对寻求解

    智慧女神美美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爱因斯坦相对论与彩票研究论文

    关于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著名的传记作家,代表作有《乔布斯传》《基辛格传》以及《富兰克林传》。 关于本书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在爱因斯坦生前所有文

    狂睡不醒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爱因斯谭博士毕业论文

    1905年3月,《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变的一个启发性观点》,文中提出光量子学说和光电效应的基本定律,并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物体的波粒二象性,从而圆满地解释了光电

    金夫人照相馆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爱因斯坦论文参考文献

    爱因斯坦著:《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版,第144页。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

    都市月亮飘飘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