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2

北京青年123
首页 > 学术期刊 > 云南民间生活绣品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黎明前的静谧

已采纳

对中国民间文化现状的调查与反思文化是一个民族独有的东西,它是这个民族得以继续存在的基础,当一个民族的文化消亡或者被其他的文化形式所代替,失去了民族存在基础的时候,那么即便它的人民仍旧存在,这个民族的存在和消亡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当越来越多的文化形式从原有的那种昌盛发展到现在的濒危乃至已经消失,谁该为这些事情负责?当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如痴如醉地沉醉在圣诞节、万圣节、NBA、足球以及情人节等西方文化的氛围中,还有多少人能够从春节、庙会、传统戏剧、皮影戏、传统民乐等中国传统文化形式中找寻到往日的那种新鲜和快乐?当另外一种“崇洋媚外”在我们中间悄然流行的时候,我们已经在抵抗西方文化侵略的阵地前举起了自己手中的“枪”!很多民间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民间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夏挽群告诉记者,民间文化主要包括四种,即民间文学、民间表演艺术、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但是从目前的很多情况来看,这些传承着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文化形式却在各种各样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市场、生存发展的空间以至于走向消亡。民间文学的种类很多,我国各种类型的民间文学形式几乎在河南都可以找到,它包括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谚语等,它们构成了中国口继文学的通史,对过去人们的道德思想形成了很大的影响。河南的神话被称为中国神话的奇迹之一,新郑黄帝、周口伏羲、泌阳盘古等表达了东方才有的内在而隽永的民族想象。然而,民间文学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异,有些不再流传,迅速消失,继而消亡。民间表演艺术包括民间戏剧、曲艺、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它们也是历史悠久,从上古时代产生、发展并传承下来。中国的民间戏剧发源于原始劳动歌舞,是世界戏剧三大源流之一。河南民间戏剧在民国末期调查有80多个剧种,这其中有道情、二夹弦等,但是据现在的调查和统计只剩下30多个,建国后平均每年消亡一个剧种。夏挽群说,每个剧种的消亡都意味着这种戏剧音乐表演形式的消亡,而剩下的30多个剧种也是惨淡经营,专业的演出已经很少了。而在刚解放时,河南有大量的专业剧团走乡串户,现在很多还存在的专业剧团却面临着生存危机,好一些的也只能勉强维持生存。夏挽群给记者举了另外一个例子,在河南鄢陵有一种乐器叫做筹,是过去随着佛教音乐而产生的,现在实际上已经消亡了,仅存的一位能够吹奏该乐器的老人也已经在前不久去世了。在丽江纳西族的音乐文化中,驰名中外的纳西古乐,是每一个到丽江的人必听的。但如今,随着纳西古乐的势微、失传与衰落,该音乐形式也将变成“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民间美术包括瓷器、泥塑、玉雕、年画、剪纸等种类,它们也是很珍贵的一笔遗产。夏挽群给记者介绍说,河南淮阳太昊陵的泥泥狗,虽说看起来很粗糙,但是它有很深厚的历史底蕴,被称为史前图腾,它把原始的信息带到了现代。以前在太昊陵的庙会上简直到了热销的程度,然而现在对泥泥狗的制作已经越来越少了。笔者记得小时候,母亲每次去太昊陵烧香,总会带回一些憨态可掬的泥泥狗,它们给笔者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记忆,而现在却很少有孩子们能够见到这种工艺玩具了。传统工艺美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遇到了新的挑战,福建为人们所熟知的工艺美术行业,如脱胎漆器、软木画、竹编、德化瓷塑都处于后继乏人的困难境地。北京、江苏、浙江等工艺美术发达的省、市同样陷入不景气的状态。其他艺术形式如年画、剪纸过去在民间都很流行,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木版年画,除专家、学者、外国人外,很少有人问津。而对剪纸,目前学习的人主要是农村妇女,年轻人并不重视它的传承。民俗文化反映了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各种习俗,如庙会和春节等。这些传统节日中有着大量的民族内涵,然而随着西方大量节日的到来,中国的很多节日却在逐渐淡出。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指出:“很多民族的民俗民风都已经没有了,充满中国民间文化气息的春节本是民族凝聚力与亲和力的体现,而我们现在却不知道该如何去过了!如今节日没有了文化的载体,文化内涵变得越来越空泛,人们也就对节日失去兴趣了。”“孔雀公主”杨丽萍忧心于她看到的云南的变化: 许多绝技因为失去了用途而濒于失传,新生的一代喜欢牛仔裤甚于传统服装。一位专家在调查了基诺族巴卡村寨后指出,如果不加以重视和保护,这里的民族口碑文史及其风俗传承机制,有可能在20年内消失。而这种状况,在云南众多的村寨之中并不鲜见。著名作家冯骥才忧心忡忡地说,现在很多少数民族的村寨都变成了洋楼,历史的记忆和传承都没有了。如果继续这样发展,十几年后,我们传统的东西就都没有了。我们剥夺了它们生存发展的权利冯骥才曾经这样说,“我们正处在一个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时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的文化没有载体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人们对外来的东西觉得特新鲜,把原来的东西都扔掉了。”夏挽群也告诉记者,出现各种民族民间文化失去发展机会乃至走向消亡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农耕时代已经结束,进入了工业时代,这些直接导致了原来民间民族文化生存的土壤变化,人们的社会心理、行为习惯以及精神的变异。事实上,我们为之自豪的中华文化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半是精英和典籍的文化,一半是民间文化。两部分同等重要,相互不能代替。民间文化是我们的祖先五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精神情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与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以及综合国力中不可或缺的坚实的精神内含。可是,由于民间文化长期不被重视,也没有从文化上、从全球化的背景上来看待这个“中华文化的一半”,因而至今我们对于民间文化的整体状况认识不清、心无底数,我们甚至不知道如今民间文化到底消失得怎样。再次,民间文化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存方式,和经典文化以及典籍文化相比,它从没有像它们一样用各种方式进行加强。并且民间文化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的传承一般都是口口相传,并且还有很多“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等禁忌,传承的范围也很窄,大都是师傅传给徒弟、父亲传给儿子等这样的形式,一旦出现断线,它这种形式很快就可能消亡。韵味无穷的皮影木偶,流浪四方的说唱艺人,诙谐幽默的曲艺形式……这些经过几千年来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诸多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组成了今日博大精深的中华五千年文明。然而,也正是由于它们大多只是凭借着口传心授、相当脆弱的方式代代相传。面对开放与交流的加强,多元文化潮流的冲击,绝技绝艺传人越来越感到困惑与无奈:一方面,随着年岁渐老,他们带徒传艺的期盼越来越强烈而急迫;另一方面,年轻人忙着打工挣钱、追逐新潮,对民族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不多,能沉静下来学习观摩的就更少。一旦没有传承人,就如断线风筝,即刻消失,化为乌有。在工业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它必然遭受致命的冲击。最后,民间文化从没得到过正确的认识,甚至一直被认为是封建迷信。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的民间文化还没有来得及作好进行细致的整理的准备,西方的各种文化就来到中国,它们这种带有商业行为的文化形式拥有更多强大的资本,对中国的民间民族文化造成了强大的冲击。而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东方人特别是年轻人还去追求时尚,这种浮躁行为对中国民间民族文化的打击也是毁灭性的。传承,不仅仅是为了一种文化存在几年来,随着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出现了全国性的文化反思,这种反思的结果处于认识的三个层面上。首先认为民间文化的断裂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断裂。因此,对待民间文化不应该采取历史虚无主义认识,不能让其断裂而应传承下去。如果昨天发生的事情今天就可以割裂,那么,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恐怕早就不存在了。尽管不可否认经典文化和典籍文化的巨大作用,但是更应该看到民间文化是亿万劳动人民的劳动结晶,保护民间文化就是从民间文化延续上发出的呼喊。其次是东西方更加激烈的碰撞使得民间文化地位的上升,成为现代文化的基础和底色,也成为民族文化共识、民族文化绵延赓续的基础和情感的纽带。若东方的文化全部消亡、大脑中的记忆荡然无存,全部被西方的文化所代替,那么中华民族将会是一个什么概念就应该重新考虑了。夏挽群说,这些直接导致了中国文化运动的产生,而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保护民族先进遗产则成为了这场运动的高潮。再次可以上升到国家文化安全的层面上。美国中情局的用心可谓是极其险恶的,他们已经将这种险恶用心用于对付中国正在迅速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人,并将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加大。从日本对中国台湾的50年文化侵略就可以看出端倪,在那50年中,日本的用心同样险恶,他们要求台湾同胞不准说中国话只能说日语,不让过中国的节日,扒掉中国的庙宇改建日本的神社,这些直接导致了目前在台湾仍旧有人信奉日本文化乃至承认日本文化。日本的险恶用心就是想通过这些来改变甚至抹杀台湾同胞心中的文化记忆,这种行为已经上升并涉及到了中国的文化安全问题上来了。民间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拯救已经到了十分迫切的地步,不仅仅是从上述三个层面上说的,因为我们的民间文化还承担着政治资源、教育资源、道德资源、文化产业资源和未来文化建设资源等五个资源的功能。“民间文化不同于经史子集,它们存在于普通的民居和人们的生活起居中,是生活的文化,是民族个性特征和独特精神的重要表征。”夏挽群说。从历史传承来看,民间文化分为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有专家认为,在中华文明的演进史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规律:每当有形的物质文化受到损毁时,口头的非物质文化就会发挥它巨大的历史功能,维系、保护和传承着中华文明的精神血脉。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人类远古文明唯一延续至今的伟大文明,是和口头非物质文化具有延绵不断的强大生命力直接相关的。可以说,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信念的“活史”,是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留住民族记忆的背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有其生生不息、长远发展的可能和潜能。就此来说,遵循人类口头文化的艺术规律,及时抢救濒危文化遗产,使人类社会创造的非物质文化能够代代相传,文明成果能够千年流淌,源远流长。这既是国民的责任,更是薪火相传的使命。我们能否留住它们曾经的辉煌?随着认识的逐步提升,中国的文化保护已经从原来的那种自在状态变成了自觉的状态,目前全国人大正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立法工作。夏挽群介绍说,目前全国人大正在加快对这些方面的立法进程。2003年2月18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正式启动,这一工程还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这个工程是我国首次对民间文化进行国家级抢救、普查和整理,工程将耗时10年。当年,“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已经在15个省展开,并对其中重要的民间文化进行保护,2004年该工程在另外9个省市进行。冯骥才还和地方学校合作编写乡土教材,培养青年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同样是剪纸,河南西部的剪纸大都自己玩玩,但河北蔚县剪纸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数千万元。“这就涉及到市场理念的问题。”夏挽群认为,有些民间艺术难以和市场接轨,即便扶持也难以长久。对那些历史渊源深厚、文化信息丰富、能够和市场接轨的民间艺术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比如曾经是高贵的象征地河南开封的滕派蝶画,他们正在寻求更多的解决办法,以此来推动它进入市场,继而得以更好地传承。对一些已经无法迎合市场的民间艺术形式,该怎么办?“那就养起来。”夏挽群说。对于传统文化来说,只有当人们普遍认识到民族的文化是精粹、值得世界关注时,传统文化才能得到重视。因此,夏挽群认为,“国家教育部门应该加强这个方面的重视,抓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应该从中小学入手,在教材中不仅要加入历史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各地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因此应该从培养本地的文化认识上进行文化的传承。然而遗憾的是中国的应试教育扼杀了这些!”而对于下一代的传统文化教育,是革新的最好手段之一。据介绍,目前在全国各级学校的课内外教育中,很难看到传统民间文化的身影。有关专家不无忧虑地说道:“下一代教育和兴趣的缺失,将可能断送传统民间文化的未来!”

328 评论

王小丽0125

民族民间刺绣的美学价值浅析汇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刺绣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与发明,在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与文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民族民间刺绣的美学价值浅析

【摘要】 在我国,刺绣这种民间艺术流传广泛,有着卓越的艺术成就与悠久的历史。可以说,民族民间刺绣是人们智慧与劳动的结晶,传承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它有着非常浓郁的美学价值。在研究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时,必须要将民族民间刺绣融入进去,认真地探究其美学价值。

【关键词】 民族民间刺绣;美学价值;分析

回顾中国历史,在古时候,妇女的地位是低于男人的,男耕女织的传统民俗,迫使她们投身于养蚕织布的行列,刺绣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刺绣作为一种典型的女性艺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工艺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每个妇女的辛勤劳动与作业。所以,中国民族民间刺绣的美学价值完全是她们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双手创造出来的,体现了传统女性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本文通过以下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民间刺绣的美学价值和艺术内涵。

一、刺绣历史背景阐述

在中国,刺绣是一种重要的民间工艺,它流传广泛,有着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民间,刺绣是妇女必须掌握的技术,几乎每天都在学习与研究刺绣。刺绣不但自用,而且渐渐的地演变成了商品。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工艺品是民间刺绣的主要方面,绣技精巧,品种多样。服装与配饰是绣品的两个重要成分,例如云肩、挽袖、荷包、领缘花边、扇套、香囊等。随着历史的沿革与发展,渐渐分成了湘绣、蜀绣、苏绣、粤锈及少数民族刺绣等多个系统。并且延伸出百种特色、风格各异的刺绣方法。各个阶段,经劳动者智慧与辛勤劳动创作出的作品非常之多,大大地提升了我国刺绣工艺的美学价值,使整个世界感到震惊。从艺术角度出发,民间刺绣不管是在色彩、工艺、造型还是在图案纹样方面都有着非常深刻的社会内涵与极高的审美价值。将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特征充分地体现了出来。进而吸引了很多艺术人员的探讨和研究。

二、美学价值的分析

(一)历史地位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刺绣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与发明,在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与文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刺绣艺术也在不断地走向成熟,不管社会怎样变迁,它都在持续地进步。它将中国妇女艺术观、世界观和生活观充分地体现了出来,也充分地展现出来中华民族崇善尚美品格。

刺绣的出现,不但具有物质基础,而且,还同我国崇尚装饰和重视礼仪的道德民族传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孔子把礼和饰的关系精确化。在此基础上,对于服饰装束,中国人自古就非常重视,礼仪之拜的美誉就出自于此。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刺绣就是在此种文化背景和物质基础上出现、延续与进步的。

(二)普及度高

在该项艺中,不管是商用刺绣、宫廷刺绣,都是由民间妇女所创造出来的。贵族世家女人的大家闺秀,是她们修身养性、寄托情思的一种方法,没有功利色彩的存在,所以,也属于民间刺绣。因为刺绣工具简易,设备和场地等条件不会对其带来影响,不管贫富还是尊贵,能够随时进行操作,在过去,刺绣是大多数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所以,它的群众基础非常广泛。上层淑女为了消磨时间、怡情养性,开始从事刺绣工作。在装饰闺房时,也可以应用到这些成品的刺绣,或者当作一种重要的交流文化,或者进行友情的传达。另外,在中国古代刺绣中,还有着极强的观赏价值,渐渐地演变成了画绣。

(三)构思完整,构图巧妙

民间刺绣尽管大小不同,然而,在构思每件作品图案时,都崇尚完整性。都是按照明确的主体构思其风格和内容。它们通常具有广泛的构思取材,日月风云、吉祥纹样、山川草木、故事传说等。不管何种取材,都力求完善的构思。

民间刺绣有着非常巧妙的构图,不管刺绣品势方形、椭圆、三角形、长方形等形状,对于其形状,民间艺术都能够很好地去适应,巧妙、自然地将构图安排出来。造型简练是民间刺绣图案的基本特征,经常对就简去繁的手法、美学方法进行应用,力求将纹样的主要特征凸显出来。按照虚中求实的原则去构图,尽管有着较多的空间,也不会感到空虚。在密实构图时,对于实中求虚更加讲究,宾主分明,留有余地,灵活多样的地进行布局。

(四)精湛的刺绣工艺与独特的针法艺术

作为工艺美术的品类,刺绣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丰厚的文化内涵、优秀的设计思想。一定要利用工艺和材料的实施才可以实现。其中,针法是完成刺绣形成过程的决定性环节。绣线的各种实施方法和组织形式即针法。在几百年经验的基础上,大量实践、积极创新,一套近乎于完美的刺绣针法被古代劳动者创造了出来。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能够展现出针法对刺绣的重要性:首先,在刺绣图形中,针法是其中最为基本的组成形式。刺绣是通过不同绣线组织与针法的变化来将形象塑造出来的一种艺术造型。在构思刺绣图形时,针法的选择已经被包含于其中;其次,图形审美的要素中包含针法的表现力。

鲜明的装饰性是刺绣针法的重要特征,将与其他造型艺术不同的空间感、质感和色泽感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地料的凹陷、针脚的肌理和色线体面的凸起等都有着非常特别的艺术效果。以抢针绣为例,在绣线被分批地叠压之后,有逐层的起伏纹路出现在其中。将层次鲜明的浮雕效果体现出来,当造型同这种特殊的效果充分地结合之后,就形象地表现出了其装饰性。例如,打子锈、挽镇等,都是由小结子构成的,较强的肌理效果在其中被生成了出来,将一种特别的审美满足为人们呈现了出来。

再比如乱针绣,通过直斜交错、长短不一的综合针法,将该物体的色彩和形象完美地表现了出来,立体感非常明显。同时,绣线的不同,例如,绒线、加捻线和丝线等所形成的针法,也会由于不同的材料而出现不同润泽、朴素、整洁、洒脱、粗犷或者光滑的特征。妇女的聪慧、情感和劳动都会通过刺绣展现出来,这样他们的健康、贤淑、优美和炽热的情怀就会被精湛的工艺体现了出来。

(五)刺绣纹样来源于生活,并经常与其他民间女性艺术的纹样相互借用和转换

民间刺绣的图案纹样大多来自于女性生活中熟悉的环境和事物,比如生活中常见的花草动物、日常物件、生活场景等,有些直接采用客观原型,有些也会进行再加工。同时,刺绣的纹样也会与其他艺术相互转换,例如刺绣的纸样也可以通过剪纸用的花样来借用。动植物是寓意吉祥的取材物,一般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取材。吉祥纹样是刺绣艺术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美的直接体现。他们意善、行美、情真。不管是姑娘为情人锈的腰带、荷包、手巾,还是母亲为儿女锈的鞋帽、肚兜和背带等都有吉祥的图案在上面。并且,有大量的祝福用词被应用于绣花图案中。例如,喜从天降、五福捧寿、松鹤延年、花开富贵、花好月圆、平生三级、龙凤呈祥等。全是充满善意的意愿和对亲人长辈的祝愿等。

汉族刺绣,热情、鲜亮、大胆是其色彩搭配的主要特征,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法,形象夸张质朴。有几何纹样,也有自然的纹样。为了将情谊更好地表达出来,还研究出了丰富的针法,例如旋针、扎针、铺针、乱针、套针等。因此,我国古代民间刺绣有着美不胜收、花色繁多的优点。当前,尽管人们的生活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然而,还有很多妇女喜爱刺绣,并且,她们在刺绣的过程中,也往往在遵循着上述的刺绣风格和方法。

三、结语

回眸中国历史,传统女性凭借自己的勤劳坚韧的品格和仁慈厚爱的心,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研究出了属于我们中华民资独有的文化——刺绣,将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装饰材华充分的表现了出来,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刺绣也和大多数民间艺术一样再慢慢变化,失去了曾经的繁荣。但是,其独特的艺术美感,使民间刺绣艺术仍然具备顽强的生命力,并走到今天,其所展现出来的浓郁的生活气息、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是中国女性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也值得我们深入地进行研究、弘扬和传承。

民族声乐歌唱特征及美学价值

【摘要】民族声乐在我国具有长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人遗留下来的巨大的遗产。

它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方式,经过歌声将所要表达的情感形象地表达出来,是感情极为丰厚的艺术表现。而线性歌唱是民族声乐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性,经过各种音色与音域的分离以及曲调的跌宕起伏的极致运用,有效地将民族声乐的艺术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它受众多音乐人喜欢的缘由。本文首先引见民族声乐线性歌唱的特征,其次将引见民族声乐线性歌唱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音乐表演美学论文

民族声乐是指与说唱、京剧或是民歌等不同的音乐表现方式,它在这些音乐的根底上分离了西方国度欧美声音的唱法和理论,取其精髓而成为了一种比拟共同的音乐。线性是指不同于理学上的各种线上的特性,而是音乐家熟习控制的在歌唱过程中将每个音域之间的过渡表现得十分顺畅与自然,其声音的强弱表现得平滑有力,并且它主要指的是民族声乐的唱歌技巧。在唱歌过程中巧妙地将线性融入到其中,能够起到使音乐愈加动听,愈加吸收人的作用。美学价值是指民族声乐将其他国度的一些唱法交融在一同所表现的一种歌唱价值,那么民族声乐线性歌唱的特性是什么,是如何将民族声乐表现得如此之好?笔者分离文献及平常的积聚将其总结如下:

一、民族声乐线性歌唱的特征

(一)音色的丰厚使得线性歌唱更具有作风化

在音乐当中所说的线性和歌唱中的线性并不是我们肉眼可见的那种客观存在的直线、折线或是垂线,而是一种比拟笼统的用于形容音乐特征的一种词句,能够用曲线来形容。由于波状曲线的特性能够用来形容民族音乐,使其音乐具有活动性和生动性以及跌宕起伏的音色。音色发挥的好与不好一局部取决于人的天赋,另一局部取决于后天的锻炼。民族声噪音色特性主要是洪亮、亮堂,以靠前为属性,能够将音乐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抒情方式或是灵敏方式等。音色还分为真声和假声两种声音,当一首歌曲歌唱的比拟慢,大都是用真声在演唱;若是歌曲比拟快或是比拟高亢,则大局部都是用本人的假声在演唱。音乐分为多品种型,每一品种型都应用了如此的音色特性,而民族声乐正是将各种音乐特征分离在一同从而发挥它的个性化。在民族声乐中若要将音色发挥得更好,不只仅要留意音色的发音,也要留意音色的运用位置,应在精确的位置内发音,更要将音色彩节好,将气息控制好构成较好的共鸣焦点。只要将这些综合到一同才干将音色的特征发挥出来,这也是民族声乐为何要将音色的特征应用到本人身上的主要缘由。

(二)运用润腔将民族声乐的曲线美愈加突出

什么是润腔?润腔主要是指用来衬托、渲染、修饰民族声乐的一种手腕,其主要目的是补偿民族曲调的呆板,使民族声乐听起来愈加流利动听,补偿了民族音乐的不圆满的中央。中国民族声乐与国外民族声乐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润腔应用的不同,在我国润腔是以一种虚拟的方式在有色的图谱上跳动,主要存在于那些主干音的四周,但是在图谱上基本见不到其音。润腔主要是用来增加民族声乐的特征的,能够使旋律愈加动听、有力度及有节拍感,更能够使音乐更充溢生气。而在国外润腔是存在于图谱中的,是能够看得见的音,并且关于润腔的运用十分严厉。

二、民族声乐的线性歌唱的美学价值

线条是声乐最重要的组成局部,它是音乐的一种外在方式,承当着音乐的艺术审美及情感的丰厚。将音乐的声音线条和旋律线条分离在一同,才干充沛表达民族声乐的艺术感,让人沉醉在歌声当中。而它的美学价值在于经过巧妙的技术手腕,增强音色的锻炼及调理音色的位置,产生强有力的歌声。它不只增加了民族声乐的积极性,也在线条中闪烁出民族声乐的特征,更是给歌手增加了更多的表达本人情感的时机。恰如其分的民族声乐表达也是向其别人表达本人情感的一种方式。

三、总结

民族声乐线性歌唱在民族声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线性歌唱在音色、润腔的应用上分离了国内外较为优秀的音乐特征,使其民族声乐有更多的个性发展方向,打破了传统音乐的约束,将传统音乐自在地分离。在这根底上还分离了西方欧美国度的歌唱方式,在当今的音乐发展中构成了独具特征的音乐。人的内心情感是较为丰厚的,但是大多数人都喜欢应用音乐来表达本人的思想感情,由于音乐是表达个人情感的最好的艺术方式,而民族声乐正是将这些特性汇合在一同的一种音乐,突破了其传统音乐的单调,乏味的唱法,增加了其音乐的活动相、积极向。也表现了中国音乐发展中关于自在的追求。将来民族声乐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会给更多人带来更多的情感艺术表达方式。

民族传统体育美学与体育舞蹈的对比

摘要: 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的发展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其美学价值也随之表现出来。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除了有攻击、防御的作用之外,还有表演以及展现美的功能。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美学特征及西方体育舞蹈美学特征进行分析与对比。总结得出,二者美的主体“人”相同,二者美的表现形式相同,二者美学产生的环境不同,二者功能不同。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体育舞蹈;美学

1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学特征

民族传统体育的韵律美。韵律美包含了动作和音乐两种韵律美的形式。动作美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美学特征之一。比如芦笙刀这一项目中所具有的迅速、协调的动作,完整、轻柔洒脱的脚上动作;再比如蒙古族的摔跤表现出的力量、肌肉,粗犷的肢体动作;这些都是对民族传统体育动作美的很好诠释,民族传统体育的动作美因为完美的肢体动作以及优美的音乐旋律的和谐统一被很好的诠释出来。

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美。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美则包含了内在美和外在美两种,分别是人体美和服饰美。民族传统体育的各种动作都完美展示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人体美,表现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以及柔韧等多个身体素质方面的能力。民族传统体育的服饰美主要表现在民族服饰的色彩搭配、线条设计等等。比如许多民族服饰的色彩搭配以及线条设计都被现代服饰所引用,成为现代服饰的设计元素之一。因此,民族传统体育的服饰美不仅成为我国服饰的一大特色,而且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其特有的美学特征及艺术魅力。

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因为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它的社会美特别集中体现在人的思想性格、行为举止方面。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很多都在其特有的重大节日例如在婚礼上进行表演,还有许多具有仪式性日子中进行演出,例如丧葬等等。

2西方体育舞蹈的美学特征

体育舞蹈的人体美。在体育舞蹈中,身体美也可以称之为形体美,这是体育舞蹈展现其美学特征的基础,通过体育舞蹈表演者的肢体动作而进行展现,对体育舞蹈的形体美,我们可以在体育舞蹈的比赛或者表演过程中充分的了解到,在表演或者比赛过程中,表演者或者运动员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来展现出其音乐背景下的情绪以及情感表达,以此来吸引评委老师的目光,从而获得高分。

体育舞蹈的运动美。在体育舞蹈运动过程中,其动作造型美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因此我们可以将它划分为动态美、静态美以及动静相结合的美等等。表演者或者运动员肢体的每一个动作都必须与音乐协调一致,才能再舞台上向观众展示出来的是准确、标准、优美的技术动作,从而吸引观众的眼球,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受众无疑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体育舞蹈的精神美。体育舞蹈精神美是指人性的道德美、意志情感美和情感美,即体贴、爱护合作等基本的道德;思考、追求、观察等高度的理性;开朗、创造和纯正等丰富的情感;努力、积极和忍耐等坚强的意志品质等。体育舞蹈的精神美主要表现为选手的气质美,在体育舞蹈表演过程中,气质对体育舞蹈表演者的`要求很高,因此,优秀的体育舞蹈表演者必须要通过很高强度的训练才能走上舞台,对其意志力的要求也很高。

3两者美学对比分析

美的主体“人”相同。细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每一个项目都离不开人的参与。许多传统体育项目追根溯源都是对美的主体——人的赞美,如果缺少了人,也就没有了美的创造者,即使有趣也不能称为美。在西方体育舞蹈中,美的展示也离不开人,都是人的不同肢体动作、不同舞蹈形式以及不同节奏韵律的展示。

美的表现形式相同。无论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还是西方体育舞蹈,其表现形式从艺术的存在方式上来说都具有时间艺术的特征,甚至可以说是时空综合的艺术。舞剑通过外在形式传达出内在情感。而西方体育舞蹈则是通过一定的舞蹈动作,表情达意由此可见,无论是民族传统体育还是西方体育舞蹈,其美的表达都是通过主体的动作来展示蕴含其中的精神寓意。

二者美学产生的环境不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美学与西方体育舞蹈美学之间存在不同之处,产生的原因重要的就是两者产生的环境不同,此处的环境又包括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活动范围具有区域性的特点,传统体育虽融合,仍具有中华民族的特色。而西方体育舞蹈在本地产生之后,虽也有自己本地的特色,在历经殖民地统治和西方广泛的人文交流,去粗存精,成为世界性的舞蹈之后,其标准逐渐统一。

二者功能不同。民族传统体育更具有民族性的特点,源于民族传统,促进民族团结,而西方体育舞蹈更加具有观赏性和竞技性在其中,因此二者鉴赏的美学功能也不尽相同,后者偏向欣赏的功能,前者在此基础上多了指导发展的作用。

现代性美学民族声乐艺术

一、民族声乐艺术的创造性美学特征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综合艺术,这种艺术充分融合了中西方各种不同的艺术,更是一种在不断完善中确定存在方式和创造力的意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句话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我国民族声乐的特点,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另一方面也吸收了西洋文化,不仅蕴含民族特色,更具有当今时代特征。所谓古为今用就是民族声乐在审美、创造、演唱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同传统当代不一样的特色,当代的声乐艺术是在传统声乐中发展起来的,当代声乐中很多理论和特征也都是从传统声乐中汲取来的。所谓洋为中用就是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演唱形式和方法,要有选择的融入到我国声乐艺术中,把中西结合的特点充分的体现出来,无论是在声音的音色上还是听觉特征上,不仅要体现出我国民族声乐的特点,还要体现出国外声乐的特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也体现在了和声、节奏、配乐等各个方便。现如今,我国声乐艺术已经成为戏曲艺术和西洋美声艺术相融合的一种形式,各种声乐艺术在声乐舞台上都充分的体现到处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美学特点,同时也体现了我国音乐的审美思想,展现出了我国人民的创造能力。

二、现代性美学特征

现代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如今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当中,社会上的任何事物其实都具有自己的现代性特征。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的重要方面,因此现代性的概念自然也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声乐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社会学的某些性质,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逐渐变更的过程中,对声乐艺术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自然就是人为意志。站在社会学的角度去研究音乐美学是马克思主义音乐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与社会存在着某种联系,利用社会关系可以对音乐的本质进行解读,从而揭开时代的本质。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后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趋频繁,国外音乐对国内音乐的冲击和影响,使多元化的音乐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中国的音乐也必然要走向世界。当世界音乐的舞台上开始出现电子音乐等抽象音乐时,声乐艺术就被赋予了非常明显的时代烙印,在中国声乐的发展过程中,传统与时尚的辨证统一是符合中华民族审美特征的,中国音乐中包含着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气息,这些因素也是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区别于其它的本质所在。在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因素中,主要包括了传统的演唱、审美和表演等,时尚气息总体上保持紧密联系。

三、总结

但在很多情况下,对传统音乐的改编和演绎仍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受到欢迎的重要因,一些西洋唱法因与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相结合,使之符合中国大众审美标准才被中国人民所受。在声乐舞台上,我们既可以聆听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唱法,又可以倾听西洋美声唱法,还可以听到各种地方语言演唱的通俗唱法,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多方位的现代审美享受,也充分阐释了中国声乐艺术传统与时尚共存的美学特征。

107 评论

apple樱子

每年的正月初八,晴隆县碧痕镇新坪村民族组的文化广场上,鼓笙齐鸣,苗族男女穿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祈福欢庆一年一度的苗族“绣花节”。“绣花节”是当地苗族同胞近年来创新的一个节庆,十里八乡的数千各族群众都会赶来参与,共同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古朴神秘和风俗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在晴隆县境内,苗族有多种,服饰虽然不同,但语言相近,并能沟通,仅音有所别,在风俗上也是大同小异。

晴隆旧时称“安南”,为夜郎国属地,这里居住着一支古老而神秘的歪梳苗。歪梳苗崇拜图腾,崇拜月亮,像征标志的木梳,造型就是蛾眉月,上有十二齿,代表月月团圆。妇女挽发髻于右耳上方,插有木梳呈上弦月状,木梳两面有日、月图案;姑娘辫发盘于头上,不带梳。妇女短衣长裙,上衣无领,襟和领成一直线,镶有彩色刺绣花纹和蜡染花纹,两袖由5至7块大小不等,花纹不同,色彩不一的布料或绸缎组成,衣脚呈条型纹路。服饰花纹图案均为花鸟,多用花、草、鸟、兽、蝶、鱼、虾;构图简单、朴素,以粗线条为主,色彩鲜明,素有“花苗”之称。歪梳苗裙子为百褶长裙,皱纹在右,腰系花带。盛装多刺绣,色彩鲜明,于节日、红白喜事,作客时穿,便装多为蜡花,于劳动时穿着。苗族男子则多为长衫大袖,以青兰布帕缠头和束腰,歪梳苗能歌善舞,芦笙歌舞,悠扬动听,别具风味。

“打牛转场”是歪梳苗祭祀亡者极为隆重的仪式,祭祀用的木鼓是用牛皮制作而成的,苗族古老信仰认为,“祭祀亡者,芦笙一吹,三棒木鼓,祖先的灵魂就会归祖。”歪梳苗家最神秘的日子就是“吃牯藏节”,汉人叫“打牛转场”。“吃牯藏”的节日核心,集中在以牛和鼓相联的一系列宗教礼祭,是血缘的纽带和象征。

今年六月我奶奶闲的没事干,就在大街上散步.她走进了一家卖十字绣的店.买了一幅<<;花开富贵>>;,回家绣.

回到家里就开始绣.大约绣了一个半月后终于绣完了.某个星期天我伯父来到我家看到了这幅<<;花开富贵>>;,觉得很漂亮,很有立感决定要拿回家.但是因为没装框,所以没拿走.过了几天后装了框,就拿走了.好象是六月一日那一天,我奶奶打算再绣一个幅.这次买了一幅<<;富贵花开>>;.我和我奶奶都觉得绣出来一定很好看.可是买回家一看,就傻眼了.因为有四大幅.第一幅大约一个月,第二幅大约两个月,第三幅大约三个月,第四幅大约六个月.我奶奶先绣的是第三幅,到今天八月

三十一日,还没有绣完.

虽然绣十字绣很麻烦,但是可以绣一绣的.

家乡是花园,有着鲜花的芬芳;家乡是森林,有着绿树的清凉;家乡是田野,有着收获的希望;家乡是雪景,有着冰晶的闪亮.

回忆过去,家家户户都为了不愁吃,小院里满是瓜果蔬菜.一年四季,只要能种点什么,小院里就会满满的,瞧去,各种颜色掺杂交错,杂乱无章.好拥挤、好杂乱的小院.现在,各家都不怎么种蔬菜了,而是种花.一年四季,鲜花不断.春天,月季、玫瑰等竞相开放.夏天花儿更加繁盛,五颜六色.秋天,本该百花凋零,菊花却傲骨怒放.冬天,瑞雪纷飞,梅花却在枝头绽放.一年四季,芬芳不断.香啊,花园般美丽的家乡.

再想以前,村里村外都光秃秃的,几乎没有树.到了夏天,在外边聊天的大人都顺着墙边坐,小孩们大都躲在屋里扇扇子.屋里像蒸笼,屋外像热锅.而现在,房前屋后,街道两旁,村里村外,都种上了绿化树,虽说不像森林那样茂密,但也绿树成荫.夏天,大人们在树下乘凉,小孩们在树下嬉戏.茂密的树叶,送来了阵阵清凉.爽啊,森林般清凉的家乡.

回首以往,田野里种满了庄稼,密密麻麻的,有玉米、水稻、花生等.那时人们的种植技术还不是很高,虽然辛勤努力了,但收获的却不十分理想.那用一滴滴汗水浇灌出的庄稼,好像有意跟人们作对似的.现在呢,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遍地都是绿色无公害作物,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省时又省力,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业余生活也丰富了.春天,水稻如碧绿的海洋,泛起阵阵波浪;秋天水稻垂下了头,大地一片金黄,真可谓是“春种满野皆碧绿,秋收遍地是黄金”.乐啊,田野般满是收获的家乡.

回首往事,垃圾拥有一片乐土——街道,任意呆在每个角落,有时还迎着风翩翩起舞,甚至在水里游泳,让人看了就想躲,真脏啊.现在呢,垃圾都有了自己的归宿——垃圾场,街道整洁了,铺上了水泥路,成为了一个耀眼的亮点.净啊,冰晶般闪耀的家乡.

家乡在不断的变化.在我心中,家乡如妙龄少女,越变越好看,我从心眼里热爱我的家乡.

-----------------------------------

“嘟”的一声打破了黎明的寂静.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瞬间,活力弥漫了我的家乡——汤浦心.家乡也在沉睡中苏醒过来.

清晨,人们迎着艳阳,骑着车子,嘴里哼着小歌,自由自在地去工作,买卖.瞧,有一条“龙”在健身,原来是人们在跑步,有的是身强体壮的青年,有的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们,还有可爱的学生们,路旁的树也为他们招手.中午,正是每家每户的烟囱冒出许多烟,成了一道风景线.午餐过后,农民真是忙的不可开交.他们又扛起锄头,走向田野,开始工作了.从高处一看,就像个稻草人.

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山也不再寂寞.人们纷纷地爬上山,上山的人已经是摩肩接踵了.远远望去,犹如一条“龙”在山上巡逻,保护着每座山.

天渐渐暗了,“那龙”也渐渐下山.瞧,那边有位脸布满皱纹的老人家,旁边有位步伐矫健的青年搀扶着……“那龙”也随着时间地流逝冲淡了!

家乡的风景就是不经人意的,不过,有了人们的参与,家乡每到风景都会镶上“亮丽”的色彩!

妈妈最近在绣一副十字绣。这副十字绣很大,是山水画的图案,它色彩丰富、华丽、大气,画上有巍峨的群山,绿树成林,清澈的流水像一条玉带环绕山间,水面上泛着几只小舟,岸边还有几间草屋,让人好想走进画里,感受那种明媚清新。

十字绣看起来漂亮,做起来难。妈妈在绣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小麻烦,要仔细看图,对格子,绣错了一点,就要拆下好长的一段线。绣得久了,很累

眼睛和手,连腰也酸酸的。可是妈妈仍然仔细地绣着,每当绣完一小部分,妈妈都会露出满足的微笑,她说,只要坚持着不停地绣,总会绣好的。就这样,妈妈把一

张空白的布一点一点填满图案,最后变成一副美丽的画,挂在墙上。我经常端详这副十字绣,有时候,我想像自己是画中的流水,清澈至极;有时候,我想像自己是

画中的青山,胸怀广阔;有时候,我想象自己是水上的小舟,无忧自在,妈妈这副十字绣,我真是越看越喜爱。其实,我们就像十字绣一样,刚出生时,是一块白

布,当有了梦想与追求,并付出努力,就开始收获一点一滴的成果,这多像一副渐渐铺满色彩的十字绣啊。当我们慢慢长大,总有一天,我们心中的美好蓝图会跟完

成的十字绣一样,展现着我们人生的壮阔景色。

无意间在抽屉里翻出一块正方形的白布,已忘了它为什么会藏匿在抽屉里,用尺子量了量边长,不多不少正好十六公分。

“十六公分,2008年,十六岁了。”我喃喃道,“还是那么的洁白无暇。”随手在桌上拿了枝铅笔,“唰――唰――”地在右下角画上了小米妮,在左上角画上个唐老鸭。米妮的旁边画上两个小圆脸,一个哭,一个笑。我举起我的杰作,白布上留下了灰色的笔迹,看了看,似乎空了点,又翻了翻抽屉,看见了三捆线,紫色、蓝色、白色,恩,对,刺绣。

穿针引线

找了枚针,小小的银针上有个小小的洞,小得让你找不着。拿起捆紫线,好不容易找到线端,轻轻地拉出,是那么的细,细得让你妒嫉。小的小,细的细,通过那枚银针上的洞洞结合在一起。我是十三亿中国人中的一分子,在无数所学校中我进入了母校的门槛,也就是这个门,让我认识了我的老师和同学。针针线线,线线针针,交织在一起,是完美的结合吗?

锈边刺图

先锈个花边。一手拈着白布的一个角,另一手绷直一边铺在在桌上,在举起,拿起穿好紫线的针,向白布的一面刺去,针从另一面透出,白布留下了鲜艳的紫点。沿着一边,斜的一针,是短短的线段,我不愿这花边是直的。于是,把它锈成了锯子牙的形状,有起伏,有波澜,有转折,这才是我想要的。在转角处,我把它锈成由九个“*”组成的约一公分的小正方形。四个角,亦是四个转折点。升学考、升中考、高考是人生的三大转折,还有一转折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会有出现的那一天的。

花边只锈了一半,紫线便用完了,于是我把蓝线续了上去,总算完成了。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有的时候,亦需要别人的帮助。

边已锈成。紫线用完了,蓝线也不多了,只有你了,白线。穿上白线的针刺出了右下角的小米妮。单色调的白。我想这白色小米妮可以纪念我的九年级的生活吧,密密的针线整齐地排列着,正像九年级的每一天紧紧的安排着。如此之密的针线,我必须小心翼翼地锈,避免银针刺破我的手,因为我怕疼,尽管难以避免。每一次的考试我都仔细检查,因为我怕出错而伤心,尽管曾伤心过。并不是每一针、每一线都那么的顺手,少不了把线给缠成了结。此时,我不把线剪断而把缠成的结去掉,也不会因为是败针而焦虑不已。静下心,看准线的走向,顺下去,结便会解开了。它既能成结,必有解开的方法。

已完未完

刺绣仅完成到此,两个小圆脸及唐老鸭还未锈。此锈大约经历了五个小时,断断续续而成的五小时,此后还会继续,直至完成。这不仅仅是刺绣。

侗族刺绣是观赏与实用并举的工艺形式,绣品不仅图案精美,具有极高的装饰价值,其反复绣缀的工艺还能增加衣物的耐用度。侗族刺绣是农耕文化的产物。 侗族的刺绣品上,还有些独特的起点缀作用的附属物。如苗族使用的附属物有较厚金黄色纸片,还有铜片和玻璃斤。这些附属物大多为圆形,也间有方形和三角形的。绣在图案上,可以填充空间,组成线条,还可利用它的色泽增加服饰品的光彩。当姑娘们在节日里穿戴上这些服饰翻翻起舞时,人们很远就可看到衣服上的摺摺光彩。

侗族刺绣是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集纺织、印染、剪纸、刺绣于一体的传统工艺为当地许多妇女所熟练掌握。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乡境内居住着苗、侗、瑶、壮、汉等民族,他们在这里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风雨桥、吊脚楼,还是非物质的侗戏、侗绣、苗绣都具有吸引力。自古以来,这里的群众穿着很有特色,特别是侗族妇女,头上包着自织的白头巾,上身穿着对襟花衣,两边袖口镶有宽幅花边,衣脚衣叉都配有花边,分层次,胸部另配一块胸兜,因其部位是最能显示技艺的地方,极其花样繁多,有的绣上双龙抢宝,有的绣上金钱葫芦,有的绣上牡丹富贵,有的绣上孔雀开屏等图案,这些就是具有浓厚的原始趣味的侗族刺绣。侗族刺绣的艺术品繁多,头巾图案、婴儿背带、妇女胸兜、布花鞋、鞋垫、烟袋、挎包刺绣等内容相当广泛。

侗绣是刺绣的一种,是侗族人民一针一线在侗布上绣出来的,其风格自然、朴素、大方。侗绣中的精品当属北侗盘轴滚边绣,该绣种仅在锦屏县的平秋、石引、黄门等北部侗族群体中流传。据陈显月介绍,盘轴滚边绣是纯手工制作,历经作模、打面浆、粘布、拟模、贴面、镶边和绣花等数十道工序,制作一件完整的盘轴滚边绣精品往往要花一年的时间。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

十字绣,顾名思义,即使用专用的绣线和十字布,利用绞纬交织的搭十字的方法,对照专用的坐标图案进行刺绣,任何人都可以绣出同样效果的刺绣方法。

(以下可以不看,也可以作为参考哦!)记得在五年级的某一天,我闲着没事儿干就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突然,我看见戴妍一直把头靠在桌沿上,手上拿着发亮的小东西往里面穿.我感到好奇,于是便走进一看,原来戴妍在绣十字绣。

我呆呆的站在旁边,认真的看着她的一针一线,她绣得多纯熟啊!慢慢的,我也对绣十字绣感兴趣了。第二天,我在学校附近的小卖部里看见有卖各式各样的十字绣:有绣在枕头上的、有绣在绣在小挂饰上的、有绣在锦袋上的``````这让我有了想买的心,于是我便买了一包简单又好看的。

买来之后,我迫不及待的想快点绣。到了中午,我坐在位子上,把早上刚买的十字绣拿出来。

我学着戴妍的样子绣,刚开始绣得还不错,可是到了后面绣得就开始有点儿乱了。绣得成形的时候,我的针不见了,我在桌子上东找找西找找怎么也找不到。

难道掉在地上了?我弯下腰,双眼亮得跟寻逻灯一样。可是怎么也找不到,该不会是长腿跑了吧!我心急如焚,像只无头苍蝇一样,我皱起眉头,跺着脚,叫道:‘‘怎么办,怎么办!到底掉哪儿去了!’'咦,我好像放在了抽屉里。

这让我的心又有了一丝希望。可是这一丝希望非常的短暂,马上我的心又成为着急的状态。

我升息一口气,心想:要冷静,要冷静,一定能找到的。可惜这句话只起到了安慰的作用。

我花了整个课间都还找不到,这时我脑子里想出了个鬼点子:这针又细又小,穿线不好穿,丢了不好找;还不如用又粗又长的针,这样穿线好穿,丢了好穿。说到就做,晚上在家偷偷的把那根又粗又长的拿来。

第三天中午,我便用那根又粗又长的针来绣十字绣。虽然穿线好穿,但是穿十字布却不好穿。

我绣了不到五天就放弃了,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十字绣这门艺术说简单也不简单,说难也不难,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耐心和细心。

爸爸的鞋垫上,妈妈的枕头上,都锈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一根普普通通的绣花针,一根普普通通的彩线,在姥姥手里绣上半个钟头,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每当绣完的时候,我总会是寻到宝藏似的“哇”的一声说:“这么漂亮,再给我绣上一个吧。”“好好好,我给你绣。”姥姥总是乐颠颠的给我绣,功夫不大一副“鸳鸯戏水”便完成,呵,背景与两只鸳鸯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真美啊!

慈祥的姥姥也是个广结善缘,有求必应的人,任谁开口都行,“说吧,往哪儿绣,派啥用场?”第二天,人家来取,姥姥总是乐呵呵的递给人家,看走了,又给姥爷,舅舅们纳起了鞋底。记得小时候,我在姥姥家住,一天不小心把鞋子给弄湿了,姥姥给我拿出了一双黑色布鞋,我见了就觉得太难看,姥姥说要给我好好装饰一下,便在鞋子上开始秀起来啦,一会儿过去了,黑色的鞋子上出现了两只小老虎,穿上看起来挺好看,就穿上活蹦乱跳的玩了起来。

现在,我的枕头上绣着“平平安安”的绣花,是姥姥让我的一生遇到困难总是平安度过,这也是因为农民能图个吉利,每当睡觉时,每当看到枕头上的绣花,都会让我想起姥姥慈祥的面孔,晚上睡觉也觉的踏实。

我妈终于耐不住了!此时,你一定会发问:你妈妈耐不住什么了?告诉你吧,她耐不住十字绣的有诱惑了。

加上最近我们的劳健课上总上这个内容,从没有绣过十字绣的老妈终于要开始摩拳擦掌,一展自己的身手了。 一下班,我妈妈就带回了一个十字绣,是一个布袋的绣制工作。

她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包装袋,拿出了里面的的物品,一探究竟。是一个初来乍到的新手,可表现起来却像一个沉着镇定的老手,一会儿仔细地穿针,一会儿耐心地数格子,一会儿又在彩线中寻找合适的颜色。

等待了许久,终于开始缝第一针了!凭借着丰厚的缝补经验,针线与布已经很好地融为一体了,远远望去,只觉得线在不停地飞舞,我看着放心,便埋头做起了作业。 过了一会,我又去看妈妈的时候,只见她缝过的地方竟都不是斜线交叉,而是清一色的横线。

我那妈妈竟还在口中一个劲儿地念叨:真简单!我狂晕至极,于是翻开书给妈妈看,并教她如何缝。只见她双眼直愣愣地盯着书,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呆呆地看着修满了“一”字的布格子,伤心欲绝。

再接下来,就是最痛苦的拆线活了,时间远远要超过于绣的时间,累得妈妈瘫在地上,甚至动弹不得。 看来,做任何事情事先都得有准备,不能盲目行事,正如一句名言所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今天,我们学十字绣,不少同学议论起来:“学啥不好,偏学这个,这不是逼着张飞绣花嘛!”我也以为这是女孩子干的活,为啥让我们这些大老粗学?可老师不管这么多,伸手就把我们拉进了教室。 老师耐心地讲十字绣到底怎么绣,从针,线,勾。

我听着听着,竟对十字绣来了兴趣,终于等到让我们自己绣了,老师让我们用“心”构思个图案。

我想了又想,又看了看身旁的孙熙朝,有了主意,就绣他吧,把他绣成一个“妖怪”谁让他上次把我画成丑八怪的?我决定用两颗“心”当他的眼,一个猪鼻子,一个歪嘴巴,留着口水。刚开始很认真,一针一针,可绣到一半,手就有点累了,我就不想绣了 ,但是我抬起头来,望望身边的同学,他们都还在认真的绣,难道我要半途而废吗?不,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不能气馁,要迎难而上。

一会我坚持地完成了作品,看着自己绣的十字绣,我开心的笑了。 通过这堂课,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成功,就要坚持到底。

每当在街上看到那些用针线绣出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山水画、人物画,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十字绣。尤其是当我看见同学们利用课间,在一块带有许多小孔的硬布上用花花绿绿的线专心地一针一线的绣着时,我更是羡慕不已,从脑海中强烈地萌发了学绣十字绣的念头。

假期,在姥姥家惊奇而喜悦地发现了一件还未绣完的十字绣,看着样图上憨态可掬的小猪,恨不能马上动手就绣。在我的再三请求下,姥姥终于答应教我绣十字绣。

姥姥说:“其实十字绣很简单,针法也不复杂,最主要的细心和耐心。” 姥姥拿起没绣完的十字绣,说:“首先,要用铅笔勾出图案的边框;接着,找出与样图相对应的线,双线穿进针眼里。

接着就是数格子,对照着样图数好格子,在相对应的格子里先斜着绣个W型,绣到头,再绣M型,交叉成十字,这样绣出的方向就一致,绣得又快又好看。”姥姥边说边示范,看着姥姥飞针走线的手法,一会儿就绣出了小猪的一只耳朵,我的眼睛都看花了。

“姥姥,我懂了!”我急不可耐地从姥姥手中接过布和针,开始绣起来。刚开始还好,没多久,眼也有些酸了,阵脚也变乱了。

这时, 针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一会儿东跑跑,一会儿西蹿蹿,不是跑格,就是漏格、错格,搞得我手忙脚乱,一点不像在姥姥手里那么游刃有余。绣错了就得拆了重绣,这样下来半个小时没绣几个格子。

好不容易绣出一方寸的图案,拿去给姥姥看,姥姥说:“绣得还挺不错,就是绣的时候再用点力,就漂亮了。” 在千针万线的亲身体验中,我不仅感受到了十字绣的乐趣,而且深深地明白了,做事一定要专心、细心、耐心、静心。

尼苏人,俗称花腰彝,云南彝族的一个支系。

花腰彝有一个时代风俗:男女成婚后,新娘不能与新郎同房,最少要等三年,新娘才能住进新郎的家,此风俗称之为“归家”。 花腰彝是生活在我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北部高寒山区的龙武、哨冲镇一带的彝族尼苏支系的一部分,现有3万多人。

花腰彝的称谓来源与他们所穿的服饰鲜艳夺目、腰系绣花腰带的着装打扮有关。长期以来,花腰彝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服饰。

花腰彝族的传统服饰做工精细又讲究,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完成一套服装,往往要花三四年的时间。其中,需要掌握刺绣、挑花、散花、按花、扣花、穿花、堆花、贴布、勾边等各种技法。

花腰姑娘从七八岁开始就在长辈的指导下学习刺绣,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长到十四五岁时就成为刺绣能手,能独立绣出巧夺天工的衣裳。 花腰彝族妇女的服饰由头帕、大襟裳、托肩、领挂、腰巾、腰带、肚兜、绣花鞋等十余种配件组成。

其中以头饰与腰饰最为丰富,头部多以巾、帽、大股彩色的绒线或银泡为装饰,以大玛樱花为主图,四周绣有花边。头巾、衣袖、坎肩、背部和裤脚等显眼的部分都用马樱花、杜鹃花、山茶花等变形图案,在帽檐和肩峰处,还扎有银、铜、钢丝为柄的花缨,走起路来左右晃动,如彩蝶飞舞。

花腰傣妇女的服饰华美艳丽,纹身染齿等习俗与古滇国贵族一脉相承;至今仍遗风不改。花腰傣妇女的盛装用料考究,特别是傣洒、傣雅,多用绸缎,且刺绣精 美、银饰琳琅满目,光彩夺目,彩带束于腰间,绚丽多姿;一双手戴几对银镯,十个指头都戴满戒指,丰姿绰约,整套衣服穿戴起来几乎无法劳动,只能参加礼仪性活动,是富贵身份的象征;另外元江河谷气候炎热,穿那么多服装是不适应劳动生产的。

这些都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花腰傣是古滇国贵族后裔的说法。 “花腰傣服饰是穿在身上的艺术,写在身上的历史”,有专家学者给于花腰傣这样高度评价。

307 评论

相关问答

  • 云南大学研究生发论文

    不一定。云南大学的研究生毕业需要最少一篇以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一篇,或是发明专利一个。所以,不一定要发表sci,发明专利也行。

    木洛希雨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云南学生研究癌症论文

    如果他的论文依然倚薇娅为例,他的论文肯定不能通过。 一、云南大学生李华以薇娅为例写论文的悲惨经历 薇娅偷逃税超过7.03亿成了网络热点,这也让全网怼薇娅进行了封

    黄先生Simon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高品质大课间活动的研究论文

    摘要:课间十分钟一直以来是困扰学校和班级管理的一大难题,学生的身心放松、学生的身体安全、学校班级的有序化管理等诸多因素掺杂下,让原本单纯的课间问题变的错综复杂起

    西西里的蘑菇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云南民间生活绣品研究论文

    对中国民间文化现状的调查与反思文化是一个民族独有的东西,它是这个民族得以继续存在的基础,当一个民族的文化消亡或者被其他的文化形式所代替,失去了民族存在基础的时候

    北京青年123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云南民间舞蹈论文题目

    1 - 中国舞蹈派系性和功利性问题解析2 - 经济发展带来的艺术市场 (试论大国心态下 中国舞蹈艺术的市场前景)3 - 外国文化包容中国元素 中国舞蹈融入国际后

    小蘑菇110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