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洋洋的心2006
脸部表情训练在与人交流或演讲中,如果你有潇洒的风度,高雅的气质,方正的步态,得体的打扮,这些都非常重要。但是,不要忘了,演讲者的脸部,有时对演讲的效果来说,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因为脸部表情是感情的睛雨表,听众可以从上面读懂演讲者的情感世界。 我国著名的成功学专家、演说家赵菊春先生认为,在演讲中有以下常见的脸部表情: 突出下颚表示攻击性行为;缩紧下巴表示畏惧和驯服;抚弄下颚表示掩饰不安或胸有成竹;伤心时嘴角下撇,欢快时嘴角提长,委屈时撅起嘴巴,惊讶时张口结舌,仇恨时咬牙切齿,忍耐时咬住下唇;下颚上抬,把鼻子挺出,是傲慢、自大、倔强的表现;用手摸鼻子,是怀疑对方;用手摸耳垂表示自我陶醉; 在讲话和演说中,我们可能会表现出七情六欲,这可以用脸部的表情肌去完成,一般认为,表情肌是能够训练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了解了那些表情肌参与了某种情绪的表演,以后尝试去做就可以了。以下罗列了一些脸部表情与表情肌之间的关系: 愉快:嘴角向后及上拉,眉毛平展,眼睛平眯,瞳孔放大; 抑郁:嘴角前及下垂,眉毛紧锁,面孔显长; 高兴:眉毛上抛,嘴角向上,口微张; 蔑视:双眼微闭,视角下斜,抬面颊; 痛苦:皱双眉、半眯双眼、嘴角下拉; 生气:眼睁圆大,眉毛倒竖,微闭口唇,紧咬牙关; 当然,脸部表情的熟练运用必须与演讲的内容结合起来,适时、适事、适情、适度是它的原则,切忌晦涩不明、矫揉造作和牵强附会。 微笑表情训练: 1、笑容练习操;2、笑容保持操;3、诱导法表情姿态训练;4、诱导动作配合练习; 5、音乐诱导练习;6、忆情诱导练习; 7、 神姿标准如何?切忌什么神态? 笑容练习 1、眉毛上下转动5次,倘若转动不好亦不要紧,只要收缩上眼睑的肌肉就达到了目的。 2、将黑眼珠上翻慢慢转圈,左转5圏,右转5圈,这一节对消除眼睛疲劳亦很有效。 3、将食指置于双目中间,做对眼状10妙,然后放松,重复5次。 4、将两手食指置于双眼左右,眼珠尽量不看食指保持10妙,放松。重复5次。 5、左右眼睛交替闭目,难以闭合的一只要重点练习,倘若双目都能同等程度地一闭一合, 眼神操练习便达到了及格 笑容练习操: 1、食指抵住两边嘴角,慢慢上升,保持10秒钟 2、接着做适中的笑脸,嘴角更往上挑,保持10妙钟,其他部分保持松弛状 3、嘴角接平瞳孔的延长线,作大笑状,持续10秒钏钟,复原 4、手指沿颧骨按住面部,反复做笑容和松弛状,确保肌肉运动 5、最后放松脸部的肌肉,做一个自已喜欢的笑容。你会发现自已的表情比做操前生动得多 笑容保持操: 1、作大笑状,嘴角用食指固定,不让肌肉复原,保持10秒钟 2、回到适中的笑,固定嘴角,保持10秒钟 3、用食指抿住嘴角回到微笑状,保持10秒钟 4、抿嘴,嘴角略微上挑,保持10秒钟? 5、最后,食指按住嘴角,尽量嘟嘴,保持10秒钟,每日坚持做这节操,可增加表情的美感 有趣的表情训练 为了准备毕业汇演,现在我们各班都在排练节目。我负责排舞蹈节目,可是一个星期的排练后,发现自己在教幼儿舞蹈或模仿动作时,我一步一步地教,幼儿一遍一遍地学,幼儿缺乏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是会了这个动作又忘了那个动作,动作连接不上,做得也不到位。老师很卖力地教,越教越生气,幼儿心不在焉地学,不用说舞蹈情感地表达了。 我们知道,幼儿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和形象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具体形象思维。他们的记忆以形象记忆为主,它的直观性、鲜明性,使幼儿容易记忆。我就采用设置情境,编小故事的方法,既增加了情趣,又使幼儿很快地掌握了舞蹈动作,也有利于舞蹈情感的表达。如:教小朋友练习笑,排练的时候我就孩子们想象自己是一个快乐的小动物,果然,幼儿一个个动作做得很到位;在做动作时候,许多幼儿都低头含胸,看着自己的脚。我就说:“小动物看到前面有一道漂亮的彩虹,多美啊!”小朋友一个个都能抬头挺胸,眼睛向前看,姿势挺拔、优美。用情节把整个舞蹈串起来,使幼儿能连贯地完成舞蹈动作。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同样适用。如教幼儿学习模仿动作,小鸟飞、小兔跳、小熊走等都可以设置故事情境,幼儿接受得快,教师教得高兴,教学气氛轻松、愉快。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的交互作用,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使老师教学新颖、独特、灵活、丰富,从而吸引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 心理咨询与治疗学实验训练指导手册 说 明 心理咨询与治疗学的实验训练,在心理学专业训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我们应该本着以下几方面的目的和意义,从多层面多角度地明确实验的要求,设计训练的项目。 第一,通过本课程的实验训练,在于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体验和感受心理咨询与治疗双方角色的想法和情感,为拓展学生在心理咨询与治疗方面的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心理咨询与治疗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 第二,通过具体的实验训练项目,训练学生在心理咨询与治疗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的实际工作能力,强化学生在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就业尽早适应并顺利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活动,乃至于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技能条件。 第三,通过实验训练项目,应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科学与人文在心理学事业中的有效融合,树立学生良好的科学观,以便在心理学专业素养上更上一个台阶。 第四,这些实验训练课程,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心理咨询与治疗方向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实现上述意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在各个实验或训练项目上,都必须积极主动地开展实验和训练,并且要在每一个项目上切实地得到锻炼。由于心理咨询与治疗学的实验训练除了具有医学特色以外,还带着比较浓厚的人文色彩,与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实验具有很大的区别,从而要求在实验训练过程中必须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人文特点,灵活地把握实验训练项目的技术要领,以便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得到更加灵活的运用。 第一部分专业形象基础素质训练 项目一表情训练 一、训练目的 认识自己的表情,理解本人各种表情所表达的确切信息,避免表情误差,并学会借助不同语境和咨询需要,进行准确应用,做到情达意、意传情。 二、训练导语 心理咨询与治疗,是依赖人际上的良好沟通来实现的。表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能否正确认识和应用自己的表情,直接影响到专业工作者的咨询与治疗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对自己的表情是忽视的。要么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表情,是否准确表达了内心的思想感情,要么不知道别人是否能够准确明白自己的表情所要表达的意思。实际上,这样的误差所造成的误会,是很常见的。比如,有的人因为对方的成绩而内心很高兴,自然就高兴地笑了起来,他自己感觉这是高兴的心情在表情上的直接流露。可是,别人怎么看,他当时笑起来都是像在哭,或者笑得很尴尬,好像总有什么心事没有说出来似的,让人感觉似乎心存几分嫉妒。 像上面类似的情不达意,或者意不传情的例子,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就许多职业而言,对工作是无大的妨碍的。但是,对于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员来说,这就需要进行专业训练了。 (一)认识自己的面部表情 器材:镜子、摄像编辑系统。 内容:认识自己未训练之前的各种基本表情,所表达的人文信息。 方法与步骤: 1、对着镜子,酝酿不同的心情,选择自己在喜、怒、哀、乐、惧等五个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表情脸谱。无法表达的人,需要反复练习,以自以为能够准确选择为止。 2、面对摄像系统,录制自己的五种表情脸谱。 3、小组观看,每人反馈对自己表情的理解,并提出修改意见。 4、对照小组成员的理解和修改意见,对着镜子进行改进和训练。可以由小组成员给予帮助。 5、在单人镜子训练时要特别注意体验表情肌肉的状态,并巩固下来。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留意和应用。 6、再由摄像系统拍摄矫正后的表情脸谱。 7、以课件的形式,撰写实验训练报告。报告包括:(1)自己原来面部表情的特点,存在哪些不足。(2)如何进行矫正,有何感受和体会。(3)前后表情有何不同,如何进一步改进,如何巩固,如何应用。 (二)特定面部表情训练 器材:镜子、摄像编辑系统。 内容:对常见的微笑、喜悦、忧虑、愠怒、惊讶、悲伤等,进行认识和训练。 方法和步骤: 1、对着镜子,分别酝酿上述心情,选择自己在微笑、喜悦、忧虑、愠怒、惊讶、悲伤等六个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表情脸谱。无法表达的人,需要反复练习,以自以为能够准确选择为止。 2、面对摄像系统,录制自己上述的六种表情脸谱。 3、小组观看,每人反馈对自己表情的理解,并提出修改意见。 4、对照小组成员的理解和修改意见,对着镜子进行改进和训练。可以由小组成员给予帮助。感觉有明显进步后,可以进入下一环节。 5、在单人镜子训练时要特别注意和体验表情肌肉的状态,并巩固下来。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留意和应用。 6、再由摄像系统拍摄矫正后的表情脸谱。 7、以课件的形式,撰写实验训练报告。报告包括:(1)自己原来面部表情的特点,存在哪些不足。(2)如何进行矫正,有何感受和体会。(3)前后表情有何不同,如何进一步改进,如何巩固,如何应用。 (三)面部情达意、意传情训练 器材:镜子、摄像编辑系统。 内容:在模拟情境中,就咨询与治疗过程常用的表情,比如关心、理解、赞许、同情、疑义、异议等进行学习和训练。 方法和步骤: 1、运用上述训练的技巧,酝酿自己的相应的心情,首先对着镜子,就关心、理解、赞许、同情、疑义、异议等表情进行尝试练习。 2、小组成员模拟来访者说一段情节,由学生做出关心、理解、赞许、同情、疑义、异议等六种表情,用摄像系统拍摄下来。 3、小组讨论,提出反馈意见和改进的建议。 4、单人对着镜子进行训练,感觉有明显进步后,可以进入下一环节。 5、小组成员再次模拟来访者说另一段情节,由学生做出关心、理解、赞许、同情、疑义、异议等六种表情,用摄像系统拍摄下来。 6、以课件的形式,撰写实验训练报告。报告包括:(1)自己原来面部表情的特点,存在哪些不足。(2)如何进行矫正,有何感受和体会。(3)前后表情有何不同,如何进一步改进,如何巩固,如何应用。 项目二姿势训练 一、训练目的 认识自己平时的姿势,掌握几种基本姿势的状态,理解正确姿势的含义和意义,学会树立良好的从业者姿势形象,以健康向上、高尚优雅的姿势和状态,服务于学校以及大众社会。 二、训练导语 姿体语言反映了主体的身体状态、内心思想和情感状态,同时也反映了主体的个性特点和修养水平。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是很随意的。在熟悉的朋友之间,姿体语言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但是,在平时接触比较少而每次接触都有重要意义的场合下,姿体语言往往会起着微妙的作用。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就是属于这一类活动。 但是,一些专业工作者的某些下意识的动作和姿势,往往并不为他(她)自己所觉察。比如,说话时喜欢用手不断地指划对方,高架二郎腿晃晃悠悠地说话等等。因此,认识自己的习惯动作和姿势,并结合专业工作的需要进行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语气语调训练必须结合表情训练的成果,否则,被视为训练不合格。 (一)坐姿练习 器材:落地镜、摄像编辑系统。 内容:1、腿部姿势练习:并腿姿、侧腿姿、低位架腿姿等。2、手和躯干部位姿势练习:平手直正姿、傍手侧倾姿、夹板书写姿等。 方法和步骤: 1、小组交流,分别头部、躯干、手、腿等部位,相互指出对方的习惯坐姿,包括好的习惯姿势和不良的习惯姿势。每个学生记录下自己的情况。 2、单人对着落地镜,再现同学们所指出的不良的习惯坐姿,并一一认识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将其影响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对不良的习惯坐姿进行摄像。 3、小组观摩(1)腿部姿势练习:并腿姿、侧腿姿、低位架腿姿等;(2)手和躯干部位姿势练习:平手直正姿、傍手侧倾姿、夹板书写姿等。 4、单人对着落地镜进行练习。小组成员进行指导、评估和矫正。在练习所观摩的坐姿时,对正确的姿势定格体验20秒钟,感受身体每个部位的状态。 5、以平时节奏,落座一次即可达到标准姿势,可视为实验室熟练状态。熟练每种姿势后,可以进入下一步骤。 6、对一次性落座的达标状态进行摄像。 7、以课件的形式,撰写实验训练报告。报告包括:(1)自己原来坐姿的特点,存在哪些不足。(2)如何进行矫正,有何感受和体会。(3)前后坐姿有何不同,如何进一步改进,如何巩固,如何应用。 (二)立姿练习 器材:落地镜、摄像编辑系统。 内容:立正姿、稍息姿、夹物姿、捧物姿、挎物姿。 方法和步骤: 1、小组交流,分别头部、躯干、手、腿等部位,相互指出对方的习惯立姿,包括好的习惯姿势和不良的习惯姿势。每个学生记录下自己的情况。 2、单人对着落地镜,再现同学们所指出的不良的习惯立姿,并一一认识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将其影响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对不良的习惯立姿进行摄像。 3、小组观摩优雅的立正姿、稍息姿、夹物姿、捧物姿、挎物姿等。 4、单人对着落地镜进行练习。小组成员进行指导、评估和矫正。在练习所观摩的立姿时,对正确的姿势定格体验20秒钟,感受身体每个部位的状态。 5、行走3米,以平时节奏,定格一次站立姿势即可达到标准姿势,可视为实验室熟练状态。熟练每种姿势后,可以进入下一步骤。 6、对每个一次性定格的达标状态进行摄像。 7、以课件的形式,撰写实验训练报告。报告包括:(1)自己原来立姿的特点,存在哪些不足。(2)如何进行矫正,有何感受和体会。(3)前后立姿有何不同,如何进一步改进,如何巩固,如何应用。 (三)行走姿势练习 器材:落地镜、摄像编辑系统。 内容:猫步、军步。 方法和步骤: 1、小组交流,分别头部、躯干、手、腿、脚等部位,相互指出对方的习惯行走姿势,包括好的习惯姿势和不良的习惯姿势。每个学生记录下自己的情况。 2、单人对着落地镜,再现同学们所指出的不良的习惯行走姿势,并一一认识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将其影响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对不良的习惯行走姿势进行摄像。 3、小组观摩漂亮优雅的猫步、端庄大方的军步等。 4、单人对着落地镜进行练习。女生学习猫步,男生学习军步。小组成员进行指导、评估和矫正。在练习所观摩的行走姿势时,对正确的姿势定格体验20秒钟,感受身体每个部位的状态。 5、行走3米,以平时节奏,自如完成一段行走姿势即可达到标准姿势,可视为实验室熟练状态。熟练行走姿势后,可以进入下一步骤。 6、对一段行走姿势的达标状态进行摄像。 7、以课件的形式,撰写实验训练报告。报告包括:(1)自己原来行走姿势的特点,存在哪些不足。(2)如何进行矫正,有何感受和体会。(3)前后行走姿势有何不同,如何进一步改进,如何巩固,如何应用。 (四)姿势的连续动作组合练习 器材:落地镜、摄像编辑系统。 内容:上述(一)、(二)、(三)的不同组合练习,注意区分男女姿势的区别,为此,要求按性别进行分组训练。 方法和步骤: 1、每人对着落地镜,回顾原来(一)、(二)、(三)的练习成果。 2、每人对着落地镜,按行走―站立―行走―落座―站立―行走―落座的顺序,进行练习。 3、对第一轮组合练习进行摄像。 4、反复练习,直到小组成员评估合格为止。 5、对熟练后的最后一轮组合动作,进行摄像。 6、以课件方式,提交训练报告。报告包括:(1)自己原来日常姿势的特点,存在哪些不足。(2)如何进行矫正,有何感受和体会。(3)与新的训练姿势有何不同,如何进一步改进,如何巩固,如何应用。 项目三语气语调训练 一、训练目的 认识自己语气语调的特点,熟练常用的语气语调,使用正确的语气和语调,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同时,借此养成平时注意并打造出色语言艺术水平的好习惯。 二、训练导语 在很大的程度上,心理咨询与治疗是一门语言的交流艺术。语言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内容载体,也是有效咨询与治疗的重要工具。语言的修养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与人们各方面的人文素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一位出色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家,必须是一位平时非常善于积累和应用语言艺术的有心人。 在日常交往中,人们容易产生许多误解。其中,重要的就是在语言本身的沟通上出现了麻烦。事实上,谁愿意有意造成误解呢?看来,语言的沟通是人们社会交往中的一大难题。 要训练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需要从许多方面进行训练。应该说,我们整个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训练手册,都在从不同层面上训练学生的语言沟通技巧。当然,就语言的语法修辞而言,最直接的就算这个语气语调训练了。 语气语调训练必须结合表情训练的成果,否则,被视为训练不合格。 (一)陈述语气练习 器材:摄像编辑系统。 (二)疑问语气练习 器材:摄像编辑系统。 疑问:这美不美?(问而不答) 反问:这难道不美吗?(问中有答) 设问:这美不美?美。(自问自答) (三)反问语气练习 器材:摄像编辑系统。 (四)感叹语气练习 器材:摄像编辑系统。 (五)祈使语气练习 器材:摄像编辑系统。 (六)复句语调练习 器材:摄像编辑系统。 (七)关键实词语调练习 器材:摄像编辑系统。 (八)语句节奏练习 器材:摄像编辑系统。
杨小妹0215
微表情对外语教学的作用分析论文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沟通本以语言为主,但实际上语言沟通在整个沟通过程中仅占 7%,大部分的沟通都是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进行信息的传递(2013,朱晓琳)。而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捕捉到学生的非语言信号,即通过微表情、肢体动作获取学生的内心想法,那就能够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症下药,实现自己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旨在通过解释微表情在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实践和运用微表情相关知识,指导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微表情的含义及研究现状
微表情是人类试图压抑或隐藏真实情感时泄露的非常短暂的、不能自主控制的面部表情(梁静等,2013)。微表情持续时间仅为 1/25 秒至 1/5 秒,表达了人试图压抑与隐藏的真正情感(吴奇等,2010)。
1966 年,Haggard 和 Isaacs 发现了一种快速的不易被察觉的面部表情(micro-momentary facial expressions),认为其与自我防御机制有关并且表达了被压抑的情绪。1969年,Ekman 和 Friesen 也独立发现了这种面部表情, 并将其命名为微表情(梁静等,2013),Ekman 团队也成为研究微表情的主要力量之一。另外,美国的 Matsumoto 团队和Shreve 团队,加拿大的 Porter 团队和李康团队,日本的Polikovsky 团队,芬兰的赵国英团队,中国的傅小兰团队等在开展微表情研究。目的都是为了掌握微表情的特点以及如何识别微表情,且他们的研究大多数都基于心理学的基础(梁静等,2013)。微表情的应用大都在刑侦、司法以及测谎等方面,将其运用在教学中的情况较少。
目前大多数阐释课堂非言语行为的文献都是从肢体语言出发,更多关注教师教态,对于学生的肢体语言关注很少,更别提及微表情。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师生开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师生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老师在课堂上也不再只是传授知识和经验。学生开始成为了课堂主体,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开始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那么情感、态度这些隐形的心理语言要通过什么被察觉到呢?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信号呢?
微表情与人类内在的情感信息加工过程紧密相关,但人是否能意识到自身出现了微表情?Ekman 认为,人对自己的微表情是无意识的(梁静等,2013)。研究者对于微表情持续时间的上限尚未达成共识。Ekman 通常认为微表情的持续时间不超过 1/5s,但他有时也将 1/4s 作为持续时间的上限;Frank 认为微表情的持续时间应小于 1/2s。从以上研究可看出,表情是人类表达自身情感信息的重要非言语性行为,可视为人类心理活动的晴雨计。这种短暂的面部表情是无意识的,可以通过细心的发现察觉出来,如果老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善于捕捉学生的微表情,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就可以和学生实现双赢局面。
二、微表情对教学的作用
(一)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基本理念”,有一条这样阐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差异”(教育部,2011)。每个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兴趣点、性格、认知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从某种程度说,老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以教材为媒介,运用某些教学技巧和方法平衡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捕捉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反应,这种反应更多是非语言行为,因为学生害怕说自己没有听懂而被嘲笑,而老师也不可能每次都停下来询问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这时非言语行为就显得很重要,例如当发现学生们眉头紧皱,目不转睛地看着上课内容,认真听着教师讲课时,一般都是学生在努力思考上课内容,其表情告知教师内容有些难理解。那么老师可以迅速捕捉学生微表情,获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信息,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的有效化。而学生也可以通过老师某些有趣表情积极参与课堂,达到理解、收获、消化知识点的目的。
(二)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传统课堂老师永远说的多,而学生一直是低头听,就像一句话描写的:stop talking like a teacher.这句话不是在批评老师,而是反映了传统课堂的特点,即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控制说话的时间,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机会。以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是不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发展学生学习技能的。因为知识不是由老师向学生传授的,而是由教师和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共同构建的(Nunan,1999;转自程晓堂,2009)。互动是交际的核心(Brown,1994;转引自程晓堂,2009),因为它既是学习得以实现的途径,也是学习的目的(程晓堂,2009)。由此,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学生互动,交换信息的过程,传统教师的授课只关注自己教学计划的进行以及教案的实施,较少关注学生对课堂的的互动与反应,从而造成课堂死气沉沉。如果老师在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技能的时候关注学生微表情,捕捉学生对课堂的反应信息,及时与学生互动,进行意义协商,填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息沟,实现互动,完全可以在学生与教师激烈的探讨中、积极的互动中传授知识点,发展学习技能。
(三)有利于教师更好管理课堂、组织课堂纪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便利的电子产品应运而生,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然而学生把这些电子产品带入了课堂,扰乱了正常的课堂秩序,很多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开始玩手机、听 MP3、玩游戏等。正常有序的课堂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保证。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有学生聊天,声音很大时,老师可以通过用眼睛直视他,不要眨眼,把眼皮压低,用严肃的目光凝视他,这种微表情表示一种警告与威慑,学生会立马停下来,投入课堂。从而帮助老师有效管理课堂和组织课堂纪律,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正常化。
(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传统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是被动的听、接受信息的'角色,所以无论老师以怎样的方法刺激他们,他们就是不发言。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很多,有的是性格导致,有的是已有知识不足,有的是对课程内容不熟悉等等。如果老师在课堂提问时能捕捉到一些信息,例如,撇嘴就是一个经典的泄露内心的表情,这表示他对自己说的话没有信心;下意识地摸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手势,在自己并不完全相信自己说的话时尽量打消自己的疑虑;对方眉毛向上,脸部拉紧便是恐惧的表现。这些微表情都在告诉老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表现出的不自信与不确定,老师如果捕捉到这些微表情发出的信息,就应该在这个时候鼓励学生,给予他们正强化,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使学生大胆、积极参与课堂。
(五)有利于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作为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偶尔走神,很多老师把原因都归咎在学生身上,觉得是学生自身原因造成学生目光的游离、思想走神。但很少有老师从自身出发找原因。例如;上课期间,当发现学生的目光上下左右四处看,或是转向其他地方,多半是因为学生对老师的讲课内容失去兴趣,有种想要逃跑的渴望。所以当老师捕捉到这类信息时就要赶紧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转换教学方式重新触发学生的兴趣点,把他们的思绪带回课堂,重新参与到老师的课堂当中。研究显示,当大部分听众在听讲时,保持双腿和双臂自然状态,不跷二郎腿,也不将双臂环抱于胸前,以一种放松的姿势进行听讲,他们对讲座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比跷二郎腿并将双臂环抱于胸前的听众提高 38%以上(朱晓琳,2013),也就说人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接收到的信息量比他在紧张情况下的高 38%。所以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时刻注意保持活泼、轻松及愉快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输入的语言点会事半功倍。老师在课堂捕捉学生微表情,不断调整课堂教学行为和策略,就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语
微表情是一套不能由人自身控制但却能反应内心真实想法的短暂的表情符号,虽不是万能的,但却能弥补和帮助老师的教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能够及时捕捉学生非言语行为,尤其是及时捕捉和观察学生的微表情,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就可以很好地与学生互动,实现有效教学。
帮助好,开题报告不难是的。
桃源行(王维)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音乐专业毕业论
要做一份体育地论文开题报告,那么你们知道怎么做更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题目来源社会实践题目种别理论研究指导教师 选题的目的
开题报告内容很简单,别找人代写,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挑战一下自己,要不然这个大学岂不是白念了。倒是开题报告的格式略显复杂,要求也多,建议没有耐心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