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34

狐狸的小屋
首页 > 学术期刊 > 洛克教育漫画论文参考文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后颈伤痕

已采纳

^ Yolton, John.《约翰·洛克与教育》,纽约:Random House (1971), 6.^ Ezell, Margaret . 《约翰·洛克的儿童形像:18世纪早期对〈教育漫话〉的回应》,18世纪研究 (1983-4), 141.^ Tarcov, Nathan:《洛克的自由教育》,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4), 80.剑桥大学出版社(1968), 60.^ Qtd. in Frances A. Yates, “Giodano Bruno与牛津的冲突.” Journal of the Wartburg Institute (1939), 230.^ 洛克:《教育漫话》^ Ezell, 140.^ Tarcov, 83ff and Jolley 28ff.^ Hardyment, Christina. Dream Babies: Child Care from Locke to Spock. 伦敦:Jonathan Cape (1983), 226; 246-7; 257-72.^ 洛克:《教育漫话》,11页^ 洛克:《教育漫话》,12页^ 例如,纽伯瑞在A Little Pretty Pocket-Book的序言中,劝告父母们养育子女,要“只吃普通的食物,穿单薄的衣物,let him have good Exercise, and be as much exposed to 艰苦 as his natural Constitution will admit”因为“儿童的面部,当它来到世上时非常娇嫩,比身体其他部分更容易受伤害;但由于总是处于暴露状态,就变得能抵御最严峻的季节,以及最严酷的气候。” A Little Pretty Pocket-Book, Intended for the Instruction and Amusement of Little Master Tommy, and Pretty Miss Polly. 第10版,伦敦:Printed for J. Newbery (1760), 6.^ 洛克:《教育漫话》,25页^ Yolton, Two Intellectual Worlds, 31-2.^ 见洛克:《人类理解论》,89-91.^ Yolton, Introduction, 22-4.^ 洛克:《教育漫话》,34-38页^ 洛克:《教育漫话》,,34页^ 洛克:《教育漫话》,68页^ Yolton, John Locke and Education, 29-30; Yolton, Two Intellectual Worlds, 34-37; Yolton, Introduction, 36-7.^ Yolton, Introduction, 38.^ 洛克:《教育漫话》,148页^ 洛克:《教育漫话》,143页^ Bantock, G. H. 'The Under-labourer' in Courtly Clothes: Locke. 教育理论的历史研究:Artifice and Nature, 1350-1765.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1980), 241.^ Bantock, 240-2.^ John Dunn在他有影响的著作《洛克的政治思想》中,将 this calling 解释为加尔文派宗教教义。Tarcov 批评这种解释,写道:“Dunn’s exposition of the doctrine and its providentialist character 是基于清教徒 and 第二手来源, and 他没有给出清楚的证据 for attributing it in this form to Locke.”(Tarcov 127)^ Bantock, 244.^ Ezell, 147.^ Pickering, Samuel F., Jr. 《洛克与18世纪英格兰的儿童书籍》,诺克斯维尔:田纳西大学出版社(1981), 10; See Axtell 100-104 for a complete list of editions.教育漫话-参考书目 Bantock, G. H. 'The Under-labourer' in Courtly Clothes: Locke.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al Theory: Artifice and Nature, 1350-1765.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1980. ISBN , Gillian. The Consent of the Governed: The Lockean Legacy in Early American Cultur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 Gillian. Lockean Pediatrics. Annals of Scholarship (2000-1): , J. J. John Locke and Isaac Watts: Understanding as Conduct. Educational Theory as Theory of Conduct: From Aristotle to Dewey.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7. ISBN , Vere,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Lock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ISBN , John and D. C. Phillips. Visions of Childhood: Influential Models from Locke to Spock.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1986. ISBN , Margaret J. M. John Locke’s Images of Childhood: Early Eighteenth Century Responses to 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 Eighteenth-Century Studies (1983-4): , Frances. Reading Morals: Locke and Rousseau on Education and Inequality. Representations 6 (1984): , Peter. Locke on the Education of Paupers. Philosophers on Education: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Ed. Amélie Oksenberg Rorty. London: Routledge, 1998. ISBN , Edmund. Locke's Liberal Theory of Parenthood. Ethnicity, Identity, and History. Eds. Joseph B. Maier and Chaim I. Waxman. 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 Books, 1983. ISBN , John. The Educational Writings of John Locke. Ed. James L. Axtell.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8. ISBN , Samuel F., Jr. John Locke and Children’s Books in Eighteenth-Century England. Knoxville: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Press, 1981. ISBN , William S. and Mabel Lewis. John Locke. Boston: Twayne, 1975. ISBN , Martin. What Can't a Man Be More Like a Woman? (A Note on John Locke's Educational Thought) Educational Theory (1990): , Nathan. Locke's Education for Libert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4. ISBN , John. John Locke and Education.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71. ISBN , John. Locke: Education for Virtue. Philosophers on Education: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Ed. Amélie Oksenberg Rorty. London: Routledge, 1998. ISBN 0415191300.

98 评论

可可Cris

从《教育漫画》中浅看洛克的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摘要:《教育漫画》面世于1693年,因其在当时提出了众多富有划时代的教育方法与教育思想,产生了巨大反响。而时至今日,它仍然被许多教育家称为经典,可以说在西方教育史上它是一部不朽之作。关键词:绅士教育 教育民主化 教育普及化 英国是近代世界第一批走上资本主义的国家之一,是新兴资产阶级掌权后,强烈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巩固并扩大资产阶级统治大业的开拓者。作为一切形式的新兴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洛克,他的教育观,既反映了前进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又反映出英国新兴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要求培养统治人才,开拓殖民“事业”的强烈愿望。现就洛克在《教育漫画》中提出的关于教育的作用与目的作如下的分析阐述:作为唯物主义经验论者,洛克坚决反对唯心主义的天赋观念论,对教育在绅士培养中的作用寄予厚望。在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洛克坚持“白板说”,认为儿童的天性就像没有痕迹的白板或柔软的蜡块,教育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涂写与塑造,极为重视教育的作用,尤其是重视教育在形成人的过程中的作用。他在《教育漫画》中一开始就指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如果从教育的最广泛的概念来解释,洛克的这一论断基本上是正确的,是唯物主义的,完全不同于封建社会把人仅看作是遗传决定的产物,也不同与天赋观念等唯心主义的教育主张。但是,洛克并没能认识到教育与环境、遗传之间的辨证关系,更没能认识到教育受经济、政治制约的本质。然而,由于他否定了教育发展人的天赋观念或上帝在人心中植入先天的智慧种籽等神秘主义的说法,而从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提出了教育对形成人的作用,这是有进步性的。此外,洛克还说到了教育的社会作用,使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不仅是父母的责任,而且对于国家的幸福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良好的教育便是儿童成长为绅士,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绅士必须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才”,必须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等四种品质,“绅士需要的是事业家的知识、合乎他的地位的举止,同时要能按照自己的身份,使自己成为国内著名的和有益于国家的一个人物。”这些都反映了当时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统治者对自己的子弟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具有上层社会所理解与要求的道德思想与行为;有开拓资本主义事业的广泛能力、机敏与自信;善于与人交接,在各种社交场合都具有高贵的文明的礼貌与仪态;并且具有多方面的学识,足智多谋等等。所以,培养绅士即是要培养既能满足个人幸福生活需要,又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资产阶级事业家。可以说,“绅士教育”理论是专门用来培养新一代统治者的理论。在绅士教育培养的途径上,洛克坚决主张绅士的培养决不能通过学校教育,而只能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来进行。孩子必须由父亲或聘请优良的家庭教师来培养。他认为,社会上“到处流行着粗野与邪恶”,青年到学校去,就会被“传染”而失去“纯洁”。另外,洛克还认为,当时的文法学校只知教授一些希腊文与拉丁文的知识,而不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礼仪与谦顺行为的培养,因而是不实用的。而且,学校中众多学生的家庭习惯、父母的人品也非常复杂而水平不齐,青年绅士在这里“日与顽童为伍,斗欺诈,无所不学”,就会与之同流合污,不能养成良好的的思想道德。另一方面,洛克也反对青年多与“没有教养、没有德行”的“下贱仆人”经常接触,以避免从他们那里学到粗鄙的“言词、诡计与恶习”。所以,洛克极力主张,凡是有经济能力请得起家庭教师的家庭,应不惜重金聘请具有良好品格,具有丰富的社会实际经验和良好的文化素质的人作为家庭教师,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导师较之学校里的任何人必定能使他的儿子举止优雅,思想刚毅,同时又能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合适的,而且学习也更容易,成熟起来也更迅速。总之,青年绅士所应具有的品质,在学校里是学不到多少的。洛克反对学校教育的见解,反映了自中世纪以来,英国贵族阶层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的阶级偏见。他认为当时只供统治阶层子弟入学的文法学校中的学生缺乏教养,成分复杂,会给绅士不良影响。由此可见他对一般学校教育的歧视。无论从洛克重视教育对发展人的作用,还是重视教育对国家发展的作用及他对教育目的的主张中都可以看出这些教育观念与他的阶级的、政治的意图密切相联的,具有阶级局限性。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在他的教育理论中也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洛克提倡的绅士教育是培养统治阶级接班人的教育,不是全民教育,这受他时代局限性的限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教育被国际社会所选择以用来解决全球问题、迎接跨世纪挑战的重要手段之一。于是,扩大教育对象以至全民的全民教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关于全民教育的背景情况,我们从个人、社会或国家及世界发展这样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这样层次比较明晰。首先从个人发展层面看,全民教育既是使每个社会成员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实现社会平等的根本保证,又是使个人获得生存发展能力的基本手段。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社会平等,社会平等的核心是人的平等,而人的平等首赖社会能给予他们平等的教育,可以说这即构成了全民教育的最重要的具有政治含义的理论依据。法国认为:“如果学校本身不能消除标志着儿童与青年生活条件的不平等,那么它就应当对机遇均等作出贡献。”其实这种教育机遇的均等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在包括生活条件在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的不平等现象。其次,从社会或国家层面看,全民教育既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必然结果,又是社会和国家走出危机、摆脱贫困、实现繁荣的必然选择。工业革命后,大工业生产促进了劳动的智化和生产的日益社会化。科学技术革命的结果进一步改变了劳动的结构,从而也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文化和技术要求,否则大生产社会因生产者素质低下而受到损害。全民教育正是顺应了现代社会大生产这样一种要求而应运而生的。有人预测:每提高相当学校教育一年的科技水平,平均掌握新技术的速度可加快50%,提出合理化建议的人增加6%。正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观认为:“义务教育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普及既不是'天赋人权'的实现,也不是资产阶级人道的普照,而是社会化大生产对劳动者技术文化素质的客观要求,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发展的必然产物。”事实上,任何一个社会改善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求构成这个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要接受一定的程度的教育,因为教育通过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而决定了整个社会或整个民族的命运。我们说,全民教育是促进世界文明和共同繁荣的需要。由于经济、技术、人口等问题的全球性,解决任何问题已不是一两个国家所能胜任的,必须通过世界各国协调一致的国际行动方能使全球性问题得以解决,以使整个人类的利益得到保障。在这样一种社会条件下,我们有必要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待教育,这样,教育也就不再只是满足个人和国家需要的一种手段了。它不仅需要通过全民教育,使贫困落后国通过治穷先治愚的道路摆脱贫穷落后,逐步向繁荣昌盛过渡,还要通过对人类所有成员施以诸如和平与合作的教育、参与和团结的教育、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教育、同情与理解的教育以培养人们的全球意识并提高世界公民的整体素质。消除世界各国间、各地区的不平等、不稳定,在全球范围内采取一致的行动--全民教育,是不能不走的道路。当然,全民教育的产生不仅来自于个人、社会或国家及世界这样三个层面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来自于观念变化、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为全民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物质保证。全面教育就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亦即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概言之,全民教育包含如下内涵:一是教育的民主化,二是教育的普及化。1、教育民主化在教育改革的范围问题是上,人们认识到教育的发展不能像六七十年代那样只把注意力在普通学校和大学的学制上,而应当通过改革和改造使其首先满足多数贫困贫民的基本需要。随着教育对整个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教育的范围及其目的不再职能看作是少数个人的成果和收获,而应当为社会每个成员承担永久性义务。80年代教育改革的目的中,一个具有突破性的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消灭六七十年代教育制度中特有的教育不平等现象。这些不平等现象包括: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教育基本设施增长速度的不平等、教育水平和成就的不平等、以及教育文凭和证书地位的不平等。其次,各国内部同样也存在必须改变的一系列教育不平等现象,如每个国家分配给城镇和农村的教育设备的不平等,在成人教育中对待男女的不平等,在正规学校教育系统里存在着阶级偏见等。而八十年代的情况是,上述诸多社会因素不仅仅以过去无与伦比的高速变化强给我们这个世界,这种变化使我们已有的知识体系与社会实际产生了不相一致并面临着体系上的突破问题,更需要我们予以重视的是由此导致的“在道德和精神领域内包括不平等可能日益加深,剥削可能更广泛,不公平的现象也可能更严重“的问题。真实基于这样一种变化,教育改革的实质就在于使教育能够成为一个解决不平等现象的、能够促进并反映一个成长的和公平的社会的独立的社会变因。事实上,教育民主化作为80年代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流已被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接纳并成为一种共识。所谓教育民主化,其实质就是国家必须从政治上或法律上保证社会全体成员不论其地位、种族、性别等都有机会不受限制地受到教育。这一表述实际包涵了两层涵义: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争取教育民主化的最重要的努力方式就是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较早追求民主政治并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故对教育机会均等的努力也较之他过要早,力度也大。在发展中国家,教育民主化正在成为各国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另外,在发达国家和包括发展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已经注意到了教育民主化的质量问题并提出了教育民主化的更高目标:不仅教育机会均等,而且要达到教育效果均等。2、教育的普及化教育的普及化可以说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保证,没有教育的普及就根本不可能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只有实现了教育普及,人人才有可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也只有人人都获得了应有的教育,我们才能说这个社会已经迈向了平等的道路,因为教育机会均等是是社会平等的一个最基本的判断标准。然而教育的普及受到来自多方面的阻力。在政治、经济地位和家庭背景都不平等的社会条件下,在条件歧视还未消灭的情况下,追求绝对的教育民主化和教育机会均等都是脱离现实的空想,要实现教育普及唯有依靠强制性效力的教育法规的建立,这个教育法规就是义务教育。故此,教育普及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所谓义务教育就是: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对一定年龄范围的儿童所实施的一定年限和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我国学者对义务教育从五个方面理解就是:国家有制定法律强迫人民在学龄期受教育的义务;国家有开办学校、任用教师、供应教材等便利儿童入学的义务;儿童及少年在学龄期有入学受教育的机会;家长有送子女入学受教育的义务;社会有缴纳捐税或集资兴办学校、发展教育的义务。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思潮之一,它主导了当前国际教育改革和努力的方向,体现了未来教育进步的发展趋势,是世界教育最宏大的目标之一。但全民教育目标的实现还是存在着许多困难的,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努力。评论: “绅士”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与贵族的联合专政所需要的一种典型的统治阶层人物,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也是贵族化的资产阶级分子。洛克就是这样的一种人物的典型代表,他在政治理论上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为当时英国君主立宪政体提出理论上的论证。在他所写的《教育漫画》一书中,从理论上为英国的“绅士教育”提供了完整的体系。

175 评论

相关问答

  • 神探夏洛克论文参考文献

    《神探夏洛克》中莫里亚蒂这一反派角色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他聪明绝顶,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莫里亚蒂为什么自杀,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莫里亚蒂与夏洛克天台过招,可以

    结婚201314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投稿漫画制作教程

    你可以先去【绘学霸】网站找“动漫设计”板块的【免费】视频教程-【点击进入】完整入门到精通视频教程列表: 想要系统的学习可以考虑报一个网络直播课,推

    小雨012345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巴洛克时期音乐论文文献

    西方古典音乐鉴赏 “古典”(Classic)一词源自拉丁文,原是典范、即奉古希腊(或罗马)为典范而加以模仿的意思。 人们有时把严肃音乐或艺术性音乐统统称为古典

    MrStoneLiu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教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类的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教育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的知识更加的渊博。下面是我分享的教育类的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余

    你真美呀?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河洛论文参考文献

    河南人写的中华姓氏起源,虽然对所有姓氏有些牵强,但实例比其他的要多,很有参考价值:据初步统计,在《中华姓氏大辞典》所列11969个姓氏中,有4925个未注明姓氏

    紫枫2007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