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1

楠木青城……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药学报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琉璃跃跃

已采纳

7天。杂志规定官方审稿周期在30天左右,发稿周期120天,整体录用率14%,根据有过投稿经验的作者反馈,投稿后7天就会有初审回复,效率很高。以上就是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进入复审环节的初审回复时间。

323 评论

沫沫晓七

五阳指五脏的阳气。《素问·汤液醪醴论》:“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内经》中此处提到五阳是阐述水肿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五脏阳气输布,才能使水气逐渐排去,因为阳气有温煦全身的作用,可气化水液,使水肿得消。此外阳气还与推动、兴奋、升发等功能,并具有抵抗、制约阴邪入侵、危害的作用,这些在五脏中均有体现。 (一)心 1、心阳的生理功能 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脏气,被称为“君主之官”。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这是心阴、心阳和心气,心血协同作用的结果。 2、心阳异常的病理变化 心的阳气偏盛,即心火旺。一般可分为两类,凡由于邪热内蕴,痰火内郁或由于情志所伤,五志过极化火所致者多属实火;劳心过度,耗伤阴血,或由全身之阴血不足,而致心的阳气相对亢盛者多属虚火。心的阳气亢盛可导致燥扰心神,或血热妄行,而导致各种出血,或心火上炎或下移。常见临床症状有心烦,失眠,多梦,喜笑不语,谵语,发狂,脉细数等。心的阳气偏衰,即是心的气虚和阳虚。多由于久病耗伤,或禀赋素虚,或年高脏气衰弱所致。主要表现为心神不足,血脉寒滞及心气虚衰。常见临床症状有健忘,面色苍白无华,面唇爪甲紫暗,心前区憋闷疼痛,脉细弱无力或结代等。 (二)肺 1、肺阳的生理功能 关于肺阳的论述,医学古籍历来很少,在病多言肺阴、肺气,但肺是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朝百脉以助心推动血液的循行,通调水道以促进津液的输布和代谢。肺气尚能宣发卫气于体表,以发挥其温煦肌肤,保卫肌表的作用。这些功能都依赖于肺阳、肺阴、肺气协同作用的结果。 2、肺阳异常的病理变化 《诸病源候论·虚劳上气候》中说:“肺主气,气为阳,气有余则喘满逆上。”在肺病候篇中说“肺气盛为气有余,则病喘咳上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喘胫足皆病,是为肺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肺阳虚多由肺气虚发展而来,因此肺阳虚除有肺气虚的神疲少气,咳喘无力,动则气短,声音低怯,自汗,面色晄白,舌质淡,脉虚弱等临床表现外,最重要的是兼有畏寒等阳虚症状。 (三)脾 1、脾阳的生理功能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将水谷化为精微,运化水液,输布津液,防止水湿的产生。脾的运化功能,主要依赖于脾的阳气,故“脾宣升则健”。脾主升清,主统血。脾的阴血,对于脾的运化功能所起的作用,远逊于脾的阳气。 2、脾阳异常的病理变化 脾的阳气失调,主要为脾阳、脾气的不足,而致健运失职,气血生化无权,或内生水湿痰饮,甚则损及脾阳,而致脾肾阳虚,或脾之阳气不足,升举无力而致中气下陷;或气虚统血无权,而致失血。故脾的阳气失调主要引起脾气虚弱,脾阳虚衰及水湿中阻等病症。常见临床症状有食少便溏,身重乏力,脱肛、内脏下垂,便血,崩漏等。 (四)肝 1、肝阳的生理功能 肝是人体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重要脏气组织。肝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肝阳肝气主气机的疏泄和条达,能调节情志的抑郁和亢奋,并能助脾胃的升清降浊。肝气尚能总司全身筋腱的屈伸及血液的调节。 2、肝阳异常的病理变化 肝的阳气失调,以肝阳、肝气的亢盛有余为多见,而肝之气虚或阳虚则较为少见。且由于肝阳上亢,多为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致肝阳相对亢盛,故肝阳上亢之由亦多在肝阴、肝血不足。因此,肝气肝阳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肝气郁结,肝气横逆,以及肝火上炎等,常见临床症状有眩晕,耳鸣,胁痛,关节屈伸不利,急躁易怒等。 (五)肾 1、肾阳的生理功能 肾为“先天之本”。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和水液代谢。这些功能都要依靠肾阳、肾阴的相互协同作用。 2、肾阳异常的病理变化 肾阳异常主要表现为肾阳虚损,导致肾的藏精功能失常,则或为肾失闭藏,精气流失,导致肾中精气不足而亏虚,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或精不生髓,而致髓海不足,骨质疏松。肾的主水功能失常,则可导致水液代谢障碍,或为尿少、尿闭,聚水而为肿,或为尿多,小便清长,失禁等。常见临床症状有阳痿,遗精,早泄,腰冷酸痛,耳鸣,耳聋,失眠健忘,小便不利,水肿等。 1、李经纬.《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 2、魏睦新.《中医基础一本通》: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 3、刘晨.《中医实用名词术语词典》: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 4、刘东燕,经典治则对慢性肾炎水肿护理之启迪,中医药学报, 1992年第3期 5、王宗殿、张笑平,试论肺阳,辽宁中医药杂志,1984年03期

141 评论

秋风泡泡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复审好过。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属于双月刊,审稿周期在1至3个月左右。《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1981年12月,《安徽中医学院学报》创刊;2013年11月,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据2018年4月《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第一届编辑委员会拥有顾问5人,编委96人(其中荣誉编委18人,特聘编委17人)。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6711篇、总被下载683422次、总被引35073次。据2018年4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载文量为3267篇,被引量为17210次,下载量为88067次。

171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官

    告诉你几个药学核心期刊: 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医院药学杂志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医药工业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药理学通报8中国抗生素杂志9中国药

    DaisyYaoYao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医药学报官网登录

    大学的中医药学是非常不错的学的都是一些中医药的知识,在毕业之后非常得好找工作可以去中医院,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吴山脚下201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官网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属于省级核心期刊,位于2011第六版别的核心期刊目录“R2 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表”No.19位置 复合影响因子:1.059综合影响因子:0

    枫月絮影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医药学报杂志官网登录

    心电与循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浙江医学教育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江西中医学院学报现代电生理学杂志中国微循环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卫生经济研究医院院长论坛长治医学院

    人才征服沪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医药学报官

    7天。杂志规定官方审稿周期在30天左右,发稿周期120天,整体录用率14%,根据有过投稿经验的作者反馈,投稿后7天就会有初审回复,效率很高。以上就是安徽中医药大

    楠木青城……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