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qian1004
就我工作多年接触过的出版社,有社强人弱,只需要流水线文字加工编辑的,也有编辑本身资源无比强大可以单跳出来做工作室的;有专业性很强的,也有什么都做的;有营销盖过编辑的,也有存在感超强时时在网上和人笔战的。垄断性行业的出版社,做教材教辅的出版社,做畅销书的出版社,做大部头学术书的出版社……更不用说我不熟悉的理工科、计算机类、医学类出版社,其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差异大到简直不像一个行业。在老牌大型学术出版社的朋友,比一般地方院校的学者更接近学术共同体中心;做“高雅”畅销书的,需要伺候小清新们热爱的大佬;而一般出版社的人,主要工作目标就是“搞钱”,为完成利润指标东奔西跑,发现世界上有许多一般读者永远不知道的书(挣钱的也是)。图书编辑的不同体验,一看产品怎么做,二看提成结算方法。除此以外无他。学术期刊也是一样,科技类、理工科和社会科学类不同;权威期刊和一般学刊也不同;收版面费和不收版面费也不同……即以本刊(某CSSCI来源期刊)与本领域顶级期刊为例,本刊只有我一个专职人员,顶级期刊整个部门(当然下辖不止一个刊物)有100多号人。和出版社到处搞钱不同,学术期刊的任务,很大程度上是“花钱”。因为他们追求的不是利润,而是排名、转载率、引用率和获奖以及获得国家资助,一切工作都围绕这几个方面。能花钱提高这些的,就花钱,至于收入,因为是全额拨款,所以不计较(因为开不出发票经常白送杂志的事儿我会说吗)。当然,就专业性而言,在学术期刊的要求比出版社高,很多需要反复查对,阅读相关文献。总之,如果说有什么共同点,那在这两个地方干活,和在其他任何地方干活一样,要把业绩做上去。出版社商业化一点,懂得用不太专业的KPI来考核你;学术期刊传统一点,还没想到这一步管理方法。其他的,有的时候就是文字工人,有的时候是销售,有的时候是公关,有的时候又有点像营销,还有的时候得拼命社交,比较混合态。
桑珠欢穆
累与不累是看兴趣的。好与不好同样看兴趣,什么工作做的多了都会有厌烦,但是工作对于人来讲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乐趣有烦恼才是生活。 相比与科研来讲,编辑做的更多的是帮助别人来达成目标的工作,没有科研成果做出来的那种喜悦来的强烈。具体看你怎么看了。
贝壳athena
曾在上海某公司工作过半年。公司规模还挺大,主要出版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和山东省各个年级的辅导资料……==总部在上海,编辑部在上海,其余各个省均在省会城市设有市场部负责销售事物。当时我们小组负责上海市高中英语的同步资料辅导。每天9点开始上班,11点到12点吃饭+休息,12点到17点工作,17点到18点吃饭+休息,18点到19点工作,19点下班。大概每天的工作内容都是审稿(包括初审、复审和终审)……==会同时有几本书穿插。上海的高中英语包括牛津和新世纪两个版本,还有高一和高二的区别,最多会有三四本年书同时在审这样。桌子上都是一堆一堆的稿件,一本本牛津词典,一台台笔记本(每人一台这样)。因为是大桌子,四个人的桌子,中间会有绿色植物……除了审稿,其他工作还包括出书之类。出书是个复杂的事…需要有版权页、封面、确定定价、书的序列号、书的目录、页码、空白页数目、书名的版本、适合的省份等等很多不同的细微的东西,出了错就会被罚款。
学术期刊助理编辑这种工作是真是假应该是真的我感觉不管什么工作,听别人说再多都是要自己感受才行,再说了,法治社会,不喜欢离职呗~又不会扣你下来~
就我工作多年接触过的出版社,有社强人弱,只需要流水线文字加工编辑的,也有编辑本身资源无比强大可以单跳出来做工作室的;有专业性很强的,也有什么都做的;有营销盖过编
曾在上海某公司工作过半年。公司规模还挺大,主要出版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和山东省各个年级的辅导资料……==总部在上海,编辑部在上海,其余各个省均
编辑是让人又爱又恨的行业呀,人又做了一辈子编辑也名不见经传,有人年纪轻轻就是主编总编呀。个人认为如果在30岁前在编辑行业不能有所成就就想想别的出路把。编辑没哟什
需要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取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只是前提条件,有了资格证书不一定可以从事编辑工作,在出版社只有编辑岗位才能从事编辑的工作。如果没这个证,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