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123456789
代表作: g小调第40交响曲 c大调第41交响曲《周彼得》 降E大调第39交响曲 d小调第20号钢琴协奏曲 D大调第26号钢琴协奏曲 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 G大调弦乐小夜曲 A大调竖笛五重奏 A大调第11号钢琴奏鸣曲《土其进行曲》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歌剧《魔笛》 歌剧《唐璜》 d小调《安魂曲》 莫扎特的主要作品有: (1) 歌剧:《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安娜》(K 50,1788);《米特里达特》(K 87,1770);《卢乔 西拉》(K 135,1772);《牧人王》(K 208,1775);《伊多梅纽斯》(K 366,1781);《后宫诱逃》(K 384,1782);《剧院经理》(K 486,1786);《费加罗的婚姻》(K 492,1786);《唐璜》(K 527,1787);《女人心》(K 588,1790);《魔笛》(K 620,1791);《狄托的仁慈》(K 621,1791). (2) 乐队:有编号的交响曲四十一部,包括《巴黎》( 297,1778),《哈夫纳》(, K 358,1782);《林茨》( 425,1783);《布拉格》( 504,1786);降E大调( 543,1788);G小调( 550,1788);G大调([朱庇特], 551,1788);以及另外大约八部交响曲.无数嬉游曲、小夜曲、进行曲等(包括弦乐《小夜曲》,K 525,1787). (3) 协奏曲:二十一部钢琴协奏曲;一部两架钢琴的、一部三架钢琴的协奏曲;五部小提琴协奏曲;两部长笛协奏曲;一部单簧管协奏曲;四部圆号协奏曲;一部长笛与竖琴协奏曲;小提琴与中提琴的交响协奏曲(K 364,1779);双簧管、单簧管、圆号与大管的交响协奏曲(K ). (4) 室内乐:五首弦乐五重奏;二十三首弦乐四重奏;为弦乐四重奏写的C小调柔板与赋格(K 546,1788);两首钢琴四重奏;七首钢琴三重奏;单簧管、中提琴与钢琴三重奏(K 498,1786);单簧管五重奏;圆号五重奏;钢琴与管乐五重奏;两首长笛四重奏;双簧管四重奏;三十七首小提琴奏鸣曲(二首未完成).十四首管风琴与弦乐器奏鸣曲;三首管风琴与乐队奏鸣曲. (5) 钢琴:十七首奏鸣曲;两首幻想曲;十五首变奏曲;两架钢琴奏鸣曲(K 448,1781);六首钢琴二重奏鸣曲(一首未发表);F小调柔板与快板(K 594,1790)和F小调钢琴二重奏《幻想曲》(K 608,1791)(这两首原先都是为机械风琴所作). (6) 教堂音乐:十八首弥撒曲;四首连祷歌;《安魂曲》(K 626,1791).
κiξs飛揚
浅析莫扎特与贝多芬之音乐风格 摘要:莫扎特,贝多芬两位作曲家同属维也纳古典乐派。贝多芬在很多方面直接继承和发展了莫扎特艺术。莫扎特是音乐史上独一无二的天才神童,贝多芬则是一位音乐的革命巨人,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是阐述音乐家精神发展过程的独特文献。他的钢琴奏鸣曲对于钢琴乐曲的风格有着革命性的影响。对近现代音乐的影响犹如屈原对中国古典诗歌那样的深远,他那哲人般的心灵至今鼓舞着芸芸众生。关键词: 莫扎特; 贝多芬;音乐风格;古典乐派莫扎特与贝多芬同属维也纳古典乐派。贝多芬非常仰慕莫扎特,而且在很多方面直接继承和发展了莫扎特艺术。莫扎特的音乐风格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无与伦比的流畅性和歌唱性。这显然源自他天生对音乐的亲和感;贝多芬则是一位音乐的革命巨人,他的钢琴奏鸣曲,是阐述音乐家精神发展过程的独特文献。莫扎特短暂的一生共创作了四十一部交响曲,为交响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六十年代的交响曲明显地受到.巴赫的影响,都是些稚气幼嫩的作品。七十年代他在访问维也纳、米兰、慕尼黑、曼海姆、巴黎时,接触了当时欧洲最著名的交响乐团,从而使他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交响乐的特点。八十年代在维也纳是他交响乐创作的成熟时期。这些作品同海顿的四乐章套曲形式的古典范式一致,但第一乐章奏鸣曲式两主题的对比被大大加强,有时甚至同一主题内部也有对比性的乐思,从而使主题的发挥更具戏剧性;另外,他还在整部曲子风格统一的前景下,突出了各乐章之间的对比,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从而达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莫扎特的交响曲首先吸收了他歌剧富有表情的、如歌的曲调和其戏剧对比的因素;其次在以主调和声的基础上,广泛采用了复调手法,旋律灵活,不失宏大的气魄和肌体透明、纯净而富有表情。 贝多芬一生只有九部交响乐,但是他的最高创作成就。九部交响曲的风格发展恰好体现了他走向成熟的成长过程,是他革命精神的完美体现。贝多芬的交响曲以表现革命斗争的英雄为中心,创作的构思之宽广,形象之宏伟,感情之深邃,对比之鲜明,都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形式;同时,他创作的形象丰富多样,运用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的奏鸣曲形式又各有特点。他对奏鸣曲形式的处理,在音调和形象上都达到了内在的统一他不仅在一个乐章的范围内使各个主题形成相互间的统一,而且在整个套曲的不同乐章中也是这样。例如,《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英雄性号角式的音调,也在其他乐章中出现,《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甚至起了主导动机的作用。他还把歌剧创作的戏剧性手法应用到他的交响乐创作中,使交响曲成为一种深具戏剧性的器乐体裁;他把交响曲中原来的小步舞曲乐章改为诙谐曲,扩大了表现力的范围。贝多芬和莫扎特最喜爱钢琴音乐的创作,他们都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钢琴文献。莫扎特精通钢琴音乐的一切表现手法,钢琴奏鸣曲多得惊人,还有各类的钢琴变奏曲,幻想曲,协奏曲,小步舞曲等,其钢琴作品的数量之大令人赞叹,而且影响很大。其乐曲温和、明丽,纤巧细腻,旋律极富歌唱性,具有典型的维也纳古典音乐风格。其中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旋律。例如作品331号的A大调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它像一个母亲在为孩子唱着摇篮曲般的宁静,带给人一种温馨,惬意的感觉。他的C大调钢琴变奏曲的主题就是《小星星》——每个人小时侯都听过的。……总的来说,莫扎特的钢琴音乐中充满了宁静,幻想,浪漫—— 一种不同于肖邦的浪漫,不同就不同在它的简约,质朴,却抓住了聆乐人内心最基本,最美好的感受。更奇妙地是,无论音乐风格元素多么繁杂,在莫扎特的笔下,思路淤积或生硬笨拙的情况从未发生。很多人都弹过莫扎特《F大调钢琴奏鸣曲》K. 332末乐章。这是一个显然带有强烈意大利南国风味的热闹场景。喜剧的开场、街头的小调、小丑的调侃、嘹亮的号角、灵巧的走句,以及突如其来的阴郁沉思——这些似乎互不相干的杂乱图景,经莫扎特妙手调理,居然像水到渠成般自然流畅,着实让人匪夷所思。贝多芬则写了大量的钢琴音乐,有30部奏鸣曲,5部协奏曲,各类小品等。他的钢琴作品风格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其中没有特别明显的界限。贝多芬早期的风格特征一方面延续并发展了海顿、莫扎特的质朴、严谨、富哲理性等古典传统,同时他的旋律继承海顿式的动机开展的手法,又吸收莫扎特旋律的深情,形成简洁、粗犷、质朴、热情的特征。另一方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节奏上频繁的变换、切分和休止造成的动力性、不平衡感;和声、调性上不谐和、不稳定范围的扩大;力度上大幅度的起伏等,构成贝多芬音乐的强烈感染力。中期是贝多芬创作的旺盛和关键时期,他努力探索扩展奏鸣曲的表现力和套曲的结构功能,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和发展,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征。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d小调(暴风雨)》Op·31No·2,是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争议最大的一首。无论从它的思想、内容,还是从它在贝多芬一生钢琴创作的地位都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在思想性方面,《暴风雨奏鸣曲》是贝多芬在音乐中直接表达思想的最突出的例证。这首奏鸣曲在构思上是美学和伦理学上的胜利。贝多芬的第31号三首钢琴奏鸣曲在所有钢琴奏鸣曲中是一个转折点,而且在他的整个音响化哲学体系中也是一个大的转折前的先兆和信号,正是这先兆和信号,预告了贝多芬的体系中出现了一个英雄的、革命的浪漫派的时期,向贝多芬心目中的新目标昂首挺进。贝多芬晚期作品的风格特点之一是审慎地挖掘主题和动机的最大潜力,又一特点是有意模糊分界线而获得持续性。贝多芬晚期作品的抽象性、普遍性,表现为对位织体的篇幅和重要性越来越大,这也是他音乐创作处于颠峰状态的作品风格,这个时期的作品被世人公认为“超越了从前所有音乐,向人类想象力所能触及的最高领域翱翔”。可以说听莫扎特的钢琴音乐时是怀着一种高尚的宁静来细细咀嚼的,仿佛是走进了一个繁花似锦的花园,静静的享受着古典的建筑,庭中小径,月光下的路灯,小草鲜花,清亮的流水声,漫天的星斗倒影在小池中……一曲终了,可以怀着安逸悄然入睡。而在欣赏贝多芬的钢琴作品时心中往往是不能平静的。如《月光》奏鸣曲中,第一乐章好象皓月当空,一派安宁景象,第二乐章则如月映池底,波光澜澜,第三乐章是无论如何也难以让人联想到月亮的。其急风暴雨般的演奏典型地表现出了贝多芬的风格。所以,贝多芬和莫扎特的区别就在于两人都赐给人类美妙的音乐,可美的不一样,美的一快,一慢;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正视生活的困难,一个则用含着眼泪的微笑面对严酷的生活。
刀刀吹雪
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之一,他出生于萨尔茨堡一为宫廷乐师的家庭里。3岁接受启蒙教育,4岁学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与其姊旅欧各地演出,8岁写出第一批奏鸣曲与交响曲作品,11岁写第一部歌剧。莫扎特的创作涉及音乐艺术的所有体裁,其中以歌剧和交响乐贡献最突出.代表作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交响曲《b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D小调,K626,是他的最后作品(作于1791年)这部作品系受匿名资助人的委托,而作(F.冯.瓦尔泽格伯爵),当时他想冒充这部作品的作者。这部作品莫扎特并没有完成,成为了他自己为自己而作的安魂曲,最终由他的学生苏斯 迈尔根据他留下的手稿续完。 1791年秋天,莫扎特曾对妻子说:“我想为自 己写一首安魂曲。”不料很快应验,瓦尔茨格伯爵来请他 作一首安魂曲以悼念亡妻。莫扎特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部作品的创作中,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写到:“…你知道,创作对我来说至少不比休息更累,况且我也不能无事可作。我预料有些事情将在我身上应验。钟声响了,我只能用标点符号向你表示…”。直到去世,莫扎特也没能完成这部富于人道主义色彩的作品,这果然成了他为自己而作的安魂曲,最终由他的学生苏斯迈尔根据他留下的手稿续完。 d小调选自莫扎特的三首幻想曲之二,这首《幻想曲》从结构、和弦、织体上预示着浪漫主义的到来,本曲由于它的半音阶、不协和和弦的采用,以及它不可捉摸的和声转调及其解决来刻画出情感的撞击,在当时引起人们的广泛注目。曲风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在音乐上表现出两种情绪:即悲伤、忧郁和乐观、明朗的情绪,音乐对比强烈。
莫扎特的绝笔——《安魂曲》 1791年,天才的莫扎特正忙于那部举世闻名的歌剧《魔笛》时,有一天忽然来了一位身材高大、脸色阴沉、着灰色衣服的陌生男人,与莫扎特订约
音乐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论题,供大家参考:1、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2、高校音乐专业合唱训练与视唱练耳的关联互动3、公民
先给你一些做参考莫扎特:G大调长笛协奏曲第1号 莫扎特的G大调长笛协奏曲和他的大多数作品一样,是为特定的使用目的而写的,这次干脆就是为了挣钱,为了
论文摘要:被誉为“音乐神童”的莫扎特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为人类留下了极其宝贵而丰富的音乐遗产,创作体裁涵盖几乎所有的音乐作品门类。歌剧是莫扎
音乐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论题,供大家参考:1、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2、高校音乐专业合唱训练与视唱练耳的关联互动3、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