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晓美眉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治世能臣,乱世枭雄”,历史上的许多人物都可以分为忠奸善恶,然而此书却称曹操为“卑鄙的圣人”:“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曹操的这辈子实在令人感叹。无论其年少时,青年时,中年时,老年时,都有令人动容感慨之处。诚然《卑鄙的圣人》这本书有相当多的小说虚构成分,但无论它是正史野史,历史的真相往往早已随着时间模糊,但只要是让人有启示故事,便值得一提。 一、年少懵懂热血世人皆道曹操心狠手辣诡计多端,谁知年少时期的曹操也有懵懂又热血,满腔理想的时候。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朝廷中的宦官一党,结党营私买官贿赂乃是家常便饭,曹操父辈的几位亲戚更是为了曹氏利益不惜残害忠良。也因此,曹家虽然也曾在朝廷上风光一时,但却被士大夫所不耻,被称为“官遗丑竖”。 曹操从小也是受四书五经耳濡目染,待曹操逐渐长大,便对父辈唯利是图的为官作风及其不满。加之曹操生性机敏灵活,满腔热血,便成了他父亲最不省心的儿子。 他与父辈的死敌——那些士大夫们相交甚密,父亲曹嵩好不容易为他争取来的官位,他上去便毫不含糊地大展拳脚,曹操励志自己为官一定要秉公无私、为民谋利,屡次得罪诸多权贵,很快就丢了得之不易的官位。之后甚至又为百姓反抗朝廷命令,把父亲曹嵩气到无可奈何——多么自以为是胆大包天的小鬼。 人们读来也许甚是惊讶,这样曾经正直而热血的少年,是如何变得像之后那样纵横一世的枭雄?起初会这样觉得,但越读到后面越发现,越是这样的英雄,年少越是有可能这样热血耿直,越是有异于同辈的气质,以及踌躇满志的决心。 英雄不是生来就会纵横捭阖的,确实只有拥有这份别人所没有的激情与热血,才能成就后来这样的一代枭雄。 二、青年时期的机遇 董卓进京后,暴戾杀戮,首都洛阳一片人心惶惶,为了巩固地位,董卓招了不少新老能臣入朝,残忍如董卓有令,再心不甘情不愿为董卓卖命,又有谁敢违令抗诏。然而曹操在接到董卓的任命后,竟直接逃出了洛阳城,直奔老家开始招兵买马筹划反董,不可谓不大胆,也自此开始了他的戎马一生。 曹操最得意的时候,绝对还是在战场上的时候。曹操是十分难遇的杰出的军事天才,他先是与其他反董势力结盟,对盟友大失所望后开始依附好友、势力已经坐大的袁绍,取得袁绍信任后逐渐脱离袁绍的管束,夺取军事要地,形成了自己的一方势力。 终于,在“挟天子”这件事情上,曹操率先明确了自己“奉天子以讨不臣”的军事策略,不惜一切代价,最终掌控了天子。其实,在“迎驾天子”这件事情上,袁绍比曹操更有机会,袁绍是当时中原最强大的一方割据,惜乎袁绍瞻前顾后,害怕自己背上挟天子的罪名,错失了掌控天子以其名义号令天下的机会。曹操占得了挟天子的先机后,袁绍与又怒又妒,与曹操彻底翻脸。迎天子之事也很明显地可以看到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区别——前者目标明确,坚决果断;后者犹犹豫豫,错失良机。 曹操曾评价袁绍 “好谋而寡断,非英雄也。” 在如此乱世,迷失在各个策略中,犹豫不决,何成大事? 这时曹操凭借着自身对谋略出众的决断力,也已吸引并招揽了大量谋士,毛阶、荀彧、郭嘉、荀攸、程立等等,各个谋略出众,料事如神,曹操也有识人之才,取众人之所长,共同出谋划策;曹操帐下还不乏一批猛将,夏侯惇、于禁、乐进、张辽、徐晃等,曹操本就武略出众,又极具领袖气质,诸将也愿随之征战四方。 三、火烧乌巢,官渡之战 当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就此展开。当时曹操的兵力其实还远不如袁绍,即便有暂时降曹的关羽斩颜良文丑两名袁军两名大将,也只是暂时挫挫袁绍的锐气。袁绍的优势是压倒性的,而曹操的劣势也逐渐体现,粮草连连告急,营中有人私通袁军意图倒戈,曹操只凭借毅力竭力稳定着战况。 此时,袁绍那边帐下一名谋士许攸,由于袁绍刚愎自用,重小人而远贤人,许攸看出了袁绍内心真实的虚弱,便离开袁绍投奔曹营,并带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信息——官渡东北四十里的乌巢,屯有大量袁绍大军的粮食,若能劫粮,战况必能反转。 这一提议诸将立刻反对:官渡乌巢相隔四十余里,即便能深入敌境,倘若袁绍派兵增援,曹军前后受敌将死无葬身之地。若要行动成功,须要有雷霆之势,在对方未得到消息或未来得及反应前,奇袭袁绍物资重地。 这样事关成败的高风险高回报的抉择,怎能一时间做出选择?此时曹操帐下的一位谋士贾诩感叹: “这世间所有胜败很多都是一瞬间的事,明公(曹操)久经沙场岂是凡人?这个节骨眼上,能叫您怦然心动的战略,难道不应该试试吗?” 这一句话曹操深以为然。 在碰到真正战略机会的时候,怦然心动热血沸腾,而不是畏缩不前欲行又止,能够以极高的执行力果断地去完成,这大概就是英雄需有的气质吧。 试想曹操若当时拒绝了许攸的提议,或者犹犹豫豫走漏风声,恐怕官渡之战的结果就完全相反了。 有这样的诸将与谋士屡献奇谋,又有郭嘉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更激励了士气。最终袁绍性格的弱点渐渐暴露,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而曹操坚毅执着,冷静果断,帷幄运筹,最终以弱胜强,袁兵主力被逐渐击败,以多胜少的千年经典之战,官渡之战也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四、中老年 击败袁绍后,曹操势如破竹扫平北方剩余的障碍,统一天下指日可待,他不再是“官遗丑竖”,他掌控天子、万人之上,超越天子的权力,膨胀的野心,也是这时曹操写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样的名句,即使他那时已经不再年轻,他那时所有的志向也只是进一步开拓他的事业,想那时的曹操何等的意气风发!——然而赤壁之战却阻止了曹操胜利的步伐。 江东孙权也不仅仅是守城之主,曹操常年在关中陆地上征战,而对水军只是纸上谈兵。多年来的胜利与他的所向披靡使这位枭雄也难免骄纵,赤壁初交锋曹操就大意失利,加之周瑜的苦肉计和暗步奇兵,使曹操最终败于赤壁。 三国的确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不仅是曹操,刘备和孙权,又有哪个不是英雄?而他们各自的帐下也都不乏一干英才。 曹操的失败也许也是天注定,曹操虽然行事雷厉风行,一生杀伐决断,但曹操同时也是性情中人,比起刘备的“喜怒哀乐不形于色,”曹操却常有暴怒的一面,例如其全家遇难时下令屠城等,在赤壁之败以及晚年以后更甚。 须知攻城容易守城难,前方战线失利,后方也跟着乱。加之曹操器重的两个儿子都死于非命,剩下的曹丕、曹彰、曹植三子曹操都不甚满意,立储犹豫不决,为政上又迫于形式放弃了最初“唯才是举”的选官策略,不得不重用世家大族,向现实妥协,这使曹操晚年陷入了相当痛苦的境地。 晚年的曹操已经不再是那个满腹热忱、以苍生为念的年轻人,他的天下是他打下来的,为了子孙后代,曹操的篡汉之意早已呼之欲出,只是迫于形式还尚且不可称帝,可各类礼制都早已超越天子。到了晚年,曹操也逐渐变成了一位称孤道寡、家天下的君王了。而曹操本人也变得越发暴怒,其内心也越发的孤独。 一生征战四方,结果发现统一天下的目标最终难以完成。曹操也曾稳住自己的步伐重整旗鼓、再征江东,但孙权与刘备势力已逐渐形成,江北士兵到了江南又常水土不服,谈何容易?自己逐渐衰老,战场上骑虎难下,继承人还尚未明了,怎能不痛苦?一代枭雄晚年如此,如何不凄凉? 建安二十三年,曹操在魏国首都的城楼上,此时的曹操已经是身患重疾,他庄严地交代完了死后要薄葬等后事,文臣武将见到这位枭雄的无奈自弃,也只觉凄凉。 然而在交代完后事后,曹操向所有的文成武将宣布到——最后一次,他要再次亲征汉中,为天下最后放手一搏。 其实这已经不是曹操抱着必胜的决心去进行的一场战役,而是为了自己不在朝堂终郁郁而终,为了完成一统天下的夙愿最后的尝试。毫无疑问,强撑病体的曹操连马都已骑不动,出军又怎会顺利。读到这只觉英雄末路之感,最后曹操死于洛阳,魂归故里,令人感叹。 纵观曹操一生,早年冲动热血,一生征战四方,杀伐决断,又极具统兵驭将之能,重贤爱才。反董卓、灭袁术、挟天子、消割据、擒吕布、降张绣、战袁绍、征汉中、平乌丸、伐刘表,却止于赤壁。晚年身体每况愈下,战场和政治上连连受挫,喜怒无常、清算旧臣之事难免,理想落空就归于愤怒,只能以权威自固,让人唏嘘。 其实何止曹操, 那些风光一时的天下枭雄到了晚年多少都犯了同样的错误,固执偏见清算旧党,仿佛是一个逃不出怪圈。也许所谓高处不胜寒真是如此,一旦处于权力的中心,很多问题就变得敏感,昔日的旧友也难免互生嫌隙,就是对至亲人也难免要权力平衡,所谓盖世的英雄,最后也就只剩下盖世的孤独了。 正如书中所说: “曹操这辈子的激情都在乱世的捭阖和隐忍中消磨殆尽了,或许对于一个王朝而言,它本就是刻板的、无情的,激情与自由只是乱世造就的幻梦。” 有人说,《卑鄙的圣人》这本书太冗长太啰嗦,一个曹操如何能写出十本八本的故事来?可我想说,这本书所写的又何止是曹操呢?袁绍的心高气傲而优柔寡断,荀彧的善于谋略又清高正直,郭嘉的人情练达、世事洞明,贾诩的神机妙算和低调隐忍,汉献帝仁慈聪慧却身不由己,许攸因说话不知轻重惹怒曹操,吕布反复无常终无好报,孔桂因献媚过头最终死于曹丕之手…这是一部群像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小不忍则乱大谋”,可以看到命运的不公可能会使正直之人得不到他应有的结局,但反复小人通常更都不会有好结果。 而最终谁能想到,三国之中没有真正的赢家,而当时曹丕手下不起眼的掾属的司马懿,最后竟然篡了位成了统一天下之主?命运弄人,世事难料,无论曹操还是司马懿还是从古至今任何一位英雄,最后“大江东去浪淘尽”,留给后世看到的,也就是这样历史的一角,这样的一群“千古风流人物”吧。
艾薇喵跑
曹操传记:《卑鄙的圣人:曹操》
《卑鄙的圣人:曹操》是曹操去世1791年来,可能是让曹操本人最服气的曹操全传。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简介:
《卑鄙的圣人:曹操》(曹操去世1791年来,曹操本人最服气的曹操全传)
一件件讲透,曹操收拾三国群雄的卑鄙、奸诈、狠毒计谋;
一页页浸透,曹操体恤天下众生的柔情、仁义、圣人情怀。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
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公元189年秋,曹操逃避董卓追杀,躲到老友吕伯奢家。吕家人磨刀杀猪款待曹操,曹操却疑心他们要谋害自己,断然砍杀吕氏全家;逃出门正好遇到吕伯奢打酒归来,问他猪杀好没?曹操惊愕中将热情的吕伯奢一刀捅死。
公元194年,曹操攻打吕布,为激励士气,他火烧城门断绝后路,但一开战就中了埋伏,几乎全军覆没,赶紧仓皇回撤,穿过自己刚才点燃的熊熊大火,胡子烧焦了一半,正在残余人马垂头丧气的时候,满脸烟灰的曹操沉思半晌,突然下令立即夜袭吕布,因为他算到吕营刚刚得胜,此时必然松懈!果然得计。
公元220年3月15日,临终前,这个一代枭雄的遗言却如此温柔:老婆们要学会做鞋子来卖,挣钱养活自己,想改嫁的就改嫁,说完永远合上了他的眼睛。
翻开本书,您将了解中国历史上这个独一无二的家伙,进入曹操尘封了两千年的精彩内心世界。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一部卷首语
作者简介:
王晓磊,男,天津人,曹操指定21世纪代言人。熟读现存关于曹操的所有史料中的每一个字,循着每一条蛛丝马迹,上下求索十余年,终于将1791年前的曹操,从品德到计谋到饮食到着装到大智慧到小毛病到说话的习惯语气,一一烂熟于心!并写出了这本迄今为止最真实、最鲜活、最完整的曹操全传。
作品目录:
总共有十部,已完结,最后一部已于2014-3-1出版
第一部 无副标题
章目:
第一章 突然的政变
第二章 曹操被父亲轰回老家
第三章 四年后重返洛阳
第四章 在酒桌上结识袁绍
第五章 冒死营救政治犯
第六章 曹嵩出马为曹操铺路
第七章 入仕前夜失手杀人
第八章 终于当官了
第九章 政界大佬点拨曹操
第十章 打死权贵名震洛阳
第十一章 被报复,滚出京城
第十二章 差点死在赴任途中
第十三章 做一个埋头苦干的小县令
第十四章 大靠山倒台,曹家满门罢官
第十五章 家族走向没落
第十六章 皇帝一句话让曹操咸鱼翻身
第二部 镇压黄巾起义,理想破灭
章目:
第一章 新一轮宫廷斗争开始了
第二章 曹操眼中的天下
第三章 黄巾之乱拉开序幕
第四章 反民骤起,百万人大造反
第五章 一夜之间曹操变身将军
第六章 急赴前线镇压黄巾起义!
第七章 升任济南相,一口气罢免八名昏官
第八章 心灰意冷弃官不干了
第九章 曹操的隐居岁月
第十章 皇帝卖官,曹嵩出价一个亿
第十一章 灰头土脸,曹操第三次入仕
第十二章 身陷兵权争夺战
第十三章 借机扳倒当权派
第十四章 汉灵帝的身后事
第十五章 袁绍的馊主意把董卓引来了
第十六章 皇宫大屠杀,新皇帝吓得逃进荒山
第三部 起兵征讨董卓,雄心暗起
章目:
第一章 董卓进京独霸大权
第二章 曹操仓皇逃离洛阳
第三章 九死一生的亡命之路
第四章 招兵买马征讨董卓
第五章 荥阳之战,曹操人生第一场败仗!
第六章 与讨董盟友撕破脸
第七章 走投无路,依附袁绍
第八章 以退为进,边忍边等
第九章 赢得袁绍信任,有了立足之地
第十章 吕布杀董卓
第十一章 入主兖州,独霸一方
第十二章 曹操腰杆硬了,追着袁术打
第十三章 血洗徐州,报杀父之仇
第十四章 部下兵变,差点流落街头
第十五章 蝗虫帮曹操打跑吕布
第十六章 夺回兖州,制定一生中最重要的战略
第四部 挟天子以令诸侯,独揽大权!
章目:
第一章 曹操决定把皇帝借来用一用
第二章 从黄巾军手中抢回豫州
第三章 连蒙带,拐走皇帝
第四章 独揽大权,收留刘备
第五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借汉献帝敲打袁绍
第六章 征讨张绣,不战而胜
第七章 兵败淯水,害死曹昂和典韦
第八章 袁术称帝惹毛曹操
第九章 借刀杀人,引诱吕布打袁术
第十章 蕲县之战,计杀粮官稳定军心
第十一章 痛打刘表,击退张绣
第十二章 兵政分权,指定荀攸当军师
第十三章 祢衡击鼓骂曹操
第十四章 曹操与袁绍彻底闹翻
第十五章 卧底暗助曹操,一举击溃吕布
第十六章 曹操对阵袁绍,生死决战一触即发
第五部 以少胜多的千年经典,官渡之战
章目:
第一章 曹操杀吕布
第二章 曹操接收了吕布的赤兔和美人
第三章 平定徐州,曹操和土豪称兄道弟
第四章 郭嘉献上讨伐袁绍十胜论
第五章 曹操封官安抚关中诸将
第六章 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
第七章 暗箭难防,皇帝在背后阴了曹操
第八章 贾诩说服张绣,和曹操化敌为友
第九章 刘备造反,占据下邳自立门户
第十章 曹操在皇宫展开大清洗运动
第十一章 劝降关羽,曹营又多一员猛将
第十二章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
第十三章 官渡初交锋,曹操袁绍陷入拉锯战
第十四章 曹操发明重型投石兵车
第十五章 夜袭乌巢,一举扭转战局
第十六章 袁绍一溃千里,曹操取得中原霸权
第六部 灭袁绍统一北方,野心爆膨
章目:
第一章 曹操接连重创河北军,袁绍性命垂危
第二章 后院起火,曹操休掉糟糠之妻
第三章 衣锦还乡,曹操大肆封赏乡亲父老
第四章 袁绍一命呜呼,曹操少了一个心腹大患
第五章 进军受阻,曹操退兵缓图河北
第六章 曹操假意征讨刘表,挑起袁绍二子争权
第七章 袁尚袁谭同室操戈,曹操坐收渔人之利
第八章 天子的反击,曹操被吓得魂飞魄散
第九章 旧疾复发,华佗治好了曹操的头痛
第十章 围城打援,曹操赶跑了袁尚
第十一章 策马夜谈,董昭怂恿曹操谋取天下
第十二章 邺城失陷,曹操攻破袁氏大本营
第十三章曹丕抱得美人归,曹操赦免袁氏旧僚
第十四章 曹操哭袁绍,赢得邺城众人归心
第十五章 歼灭袁谭,曹操吞并冀青幽并四州
第十六章 移居邺城,曹操迈出代汉自立的第一步
第七部 现场直播,赤壁之战
章目:
第一章 曹操的请君入瓮之计
第二章 力排众议,曹操远征乌丸
第三章 张绣郭嘉殒命,曹操连折两员爱将
第四章 狭路相逢,曹军大破乌丸骑兵
第五章 战后整顿,曹操大肆集权
第六章 罢黜三公,恢复旧制
第七章 襄助刘琦,刘备暗谋荆州
第八章 曹操称相
第九章 刘表暴毙,荆州归降曹操
第十章 赵云护主,长坂坡之战
第十一章 孙刘联手抗曹
第十二章 赤壁初交锋,曹操大意失利
第十三章 暗布奇兵,周瑜的苦肉计
第十四章 千年经典一役,赤壁之战
第十五章 步步惊心华容道
第十六章 战败总结,曹操追悔莫及
第八部 曹操暮年急窃国,曹丕曹植急相煎
章目:
第一章 吞并武威,韩遂搅乱曹操后方
第二章 贿赂权臣,曹丕失算
第三章 韩遂马超谋叛曹操
第四章 一门四侯,曹操诸子加官晋爵
第五章 坐镇邺城,曹丕结党
第六章 入关中曹操先打心理战
第七章 曹操渡渭水险丧敌手
第八章 离间妙计大破西凉军
第九章 刘备入蜀,后患无穷
第十章 曹丕应变冀州之乱
第十一章 冀州不稳,曹操怒责曹丕
第十二章 起用酷吏,曹操治贪下狠手
第十三章 惩治豪强拿功臣开刀
第十四章 朝议九州制,曹操代汉野心彰显
第十五章 曹操晋位魏公
第十六章 荀彧殉汉
第九部 千古之谜,曹操为何弃曹植立曹丕
章目:
第一章 百骑夜袭,甘宁逞威曹营
第二章 南征不利,曹操望江兴叹
第三章 暗谋夺嫡,杨修襄助曹植
第四章 二子争嗣,曹操出题
第五章 临机应变,曹植棋高一着
第六章 优劣已分,曹操属意曹植
第七章 再征江东,空劳无功
第八章 废杀伏皇后,威逼天子
第九章 曹植作弊事发,曹操大失所望
第十章 出征汉中压制刘备
第十一章 误打误撞平定汉中
第十二章 大破孙权,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十三章 无心恋战,曹操错失灭蜀良机
第十四章 曹操晋封魏王
第十五章 重臣屈死,曹操立威
第十六章 贤内助一语惊醒曹操
第十部 枭雄的宿命
章目:
第一章 包藏祸心,关中旧势力谋叛曹操
第二章 问策贾诩,曹操定储
第三章 老骥伏枥,强撑病体征江东
第四章 血战濡须,损兵折将
第五章 议和北退,曹操再次败给了瘟疫
第六章 册立太子,树立曹丕权威
第七章 诛杀酷吏、儿媳,为新政权扫清障碍
第八章 许都叛乱,暴戾枭雄大开杀戒
第九章 一战降两胡,黄须儿威震塞北
第十章 曹彰意外崛起,争储再起波澜
第十一章 亲征汉中,曹操为天下最后一搏
第十二章 君心不可测,杨修冤死
第十三章 失汉中,统一天下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
第十四章 水淹七军襄樊惨败,曹魏面临重大危机
第十五章 手足相残,为储位曹丕强行灌醉曹植
第十六章 联手孙权,有惊无险保住中原重地
第十七章 魂断故都,枭雄离世
第十八章 步步惊心,曹丕继统
尾声 汉末众生相
后记 曹魏的历史结局
19870629侠女
卑鄙的圣人,翻译一下就是,现实的大政治家。从道德的制高点,很多人鄙视他;但从实际出发,又不得不佩服他的作为。
这个形容来自于那本著名的小说,卑鄙的圣人曹操。我没读过这本小说,但这个称呼之所以这么火,是因为触到了大众的认同感。所以,题主所问也就是说,为何历史上曹操的形象为何会是个“卑鄙的圣人”。
一、曹操的卑鄙来自于哪里?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概念,史书中的形象是不是就是本人的形象?
当然不是,都是握在史官的笔下的。因此,我们在分析曹操形象的时候,从士大夫的角度,曹操有四个方面都是他们讨厌的。
第一,曹操出身不好。这件事虽然随着他地位的升高,但是一切悲剧的根源,他为何喜欢杀名士,为何重用寒门(第二点第三点详细讲解)?因为士大夫不喜欢鸟他。
陈琳在官渡之战前,为袁绍写了一篇檄文,文中骂曹操是赘阉遗丑。这一点,是曹操一生的尴尬之处,他的父亲是宦官的养子。因此,他算是宦官之后。
何进在谋诛宦官时,曹操说杀了领头的就可以了,如果要杀光肯定要出乱子。这本是极高明的政治手段,却被讥笑为出于同类,于心不忍。
宦官集团对东汉的政治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又一手炮制了党锢之祸,汉末三国的士大夫对宦官那是深恶痛绝。因此曹操的出身天然就会引起士大夫的厌恶。而袁绍这种清流,最受士大夫的欢迎。
第二,曹操喜欢杀名士。曹操本来也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然而他处在汉魏之间,又有极大的政治野心。因此士大夫对曹操是复杂的,对曹操有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又不愿意归附这个赘阉遗丑。
第三,曹操用人重才不重德。这一点既有现实的政治需求,又有无奈的选择。既然你们不选择我,那我也不选择你们。曹操多次下求贤令,并在他的求贤令中明确表示“唯才是举”。
这句话现在看来是褒义词,可在当时,并不是一句好话。
东汉时代最重气节,人才上升的通道是“孝廉”,看到没有,作为德的“孝”在前,才“廉”在后。东汉世家大族也是靠累世的名望和经学研究立身。因此东汉是个重德大于重才的时代。而曹操公然不在乎德名,只重才干,这还了得?
因此,他们对曹操的人才观也是颇有微词的。
第四,曹操喜欢说实话。这个实话的意思是,他说的话很现实,他不喜欢端着。士大夫就喜欢端着的政治家,换句话说,说些那种让人听不懂的官话然后让人去猜。
而你看曹操说的大实话:
1、这天下要是没有我,哼哼,还不知道多少人称王称霸呢!(设使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霸)
2、这小子是要把我放在火炉上烤啊?如果天下注定是我的,那我还是做周文王吧!(是儿欲将吾置于炉上耶?如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可乎?)
要是换个说法,
1、幸好天下没有分崩离析(只出了两个败类),不然我呕心沥血,愧对汉室啊。
2、我德行不够,怎可称帝呢?我还是扶保汉室,做个周公吧!
实际上意思差别不大,但士大夫就喜欢后者这种端着的。因此曹操的名声便成了“名托汉相,实为汉贼”了。
也不能说曹操是对的,士大夫就是错的;但在士大夫们的笔下,曹操的形象肯定会不完美的。
除了士大夫的偏好,还有历史的原因,曹魏最终没能统一天下,立国数十年就被晋国篡灭,而晋国又把中国卖给了五胡。
因此那些要为三国吴蜀说话的人要骂他,因为他是敌人;那些要为西晋洗白的人要骂他,都是他开的好头;那些责怪晋的人要骂他,都怪他没活过司马懿,没看出司马懿的野心,早不杀他,还非要征召他来当官。
所以,曹魏没有统一天下,魏晋导致中华的衰落,这些锅都是他背着,当然卑鄙了。
但是,就当时形势而言,曹操有他雄才大略的地方,因此他又是圣人。
二、曹操为何是圣人?
东汉帝国分崩离析的时候,连四世三公的袁绍也想着分一杯羹,汉室已注定然难以续命。
这样的时候,曹操能将汉献帝刘协迎于许昌,照顾了汉献帝一生一世,还嫁了三个女儿给他。对于汉室,曹操也算是仁至义尽。
如果不是曹操,天下是不是要成为东晋十六国时期那种乱相都不好说。
对内,曹操以其杰出的军事政治能力,从小小的东郡太守,占兖州,杀吕布、逐刘备,灭袁术,北收河北袁氏,西平关中陇右,将中国北方统一。败在曹操手下的刘备、吕布、袁绍、马超,都不是省油的灯。
对外,曹操还分南匈奴为五部,将匈奴牢牢压制;远征乌桓,将东北隐患消于无形;西设西域长史,继承了两汉对西域的统治。
虽然没有统一天下,可曹操的功业,也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从他的功业和他对汉室的存续来说,也算是不世出的伟大政治家了。
从这个角度说,曹操又是天下的圣人。
论曹操的功过得失内容还是要自己写的你再想想有什么好的命题
首先你定下的调调是曹操是英雄,那我只能夸他了,文章使用是一个中学生,文章是这样的: 乱世英雄——曹操 距今约1800年前,那是一个动荡的
曹操诗词与其人的关联:曹操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在中国文学史上并称为“三曹”。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可以讲述他作为一代枭雄,任人唯贤,和孙刘成鼎足之势,实际上孙刘二者合力才和曹操不分伯仲,可见曹操不是许多人口中似乎一无是处的奸丞,他的做事魄力和野心以及不畏传统
一、猜忌。曹操的猜忌性格反映在他的名言:“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吕伯奢想杀猪犒劳要刺杀董卓而成为天下闻名人物的曹操,没有想到却成了他这种性格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