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无香2005
谈新时代民族舞蹈教学创新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整理的谈新时代民族舞蹈教学创新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民族舞蹈是舞蹈课程体系当中的一项基础课,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舞蹈艺术形式。对民族舞蹈的教学,不能只把关注点放在形体舞态的教学指导上,还需要深层次挖掘民族舞蹈背后的文化,真正让舞蹈教育回归本真,优化学生的文化以及艺术体验。随着艺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时代的民族舞蹈教学必须打破局限,加大创新力度,引入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同时注意将文化教育和民族舞蹈教学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对民族舞蹈进行传承与发扬,让学生在舞蹈表演上获得更加优秀的表现,彰显舞蹈作品的灵魂与内在精神。
【关键词】 新时代;民族舞蹈教学;创新;
民族舞蹈是一种来源于生活的舞蹈艺术,涉及到传统舞、现代土风舞等多个不同的舞蹈类别。它将富有生活气息以及本土文化特色的肢体动作语言进行艺术化加工与呈现,能够彰显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在新时代也应该得到传承和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舞蹈形式,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体系,同时也给当前的舞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了满足新时期舞蹈艺术发展以及舞蹈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民族舞蹈教学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增进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用教学创新推动民族舞蹈的教学改革和持续性进步。
一、新时代民族舞蹈教学创新的内在要求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善的文化艺术体系,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的民族舞蹈传承和发展需要走上一条创新之路。相应的,通过教育途径进行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扬,必须把教学创新作为重中之重,找到教学改革创新的正确道路。为确保民族舞蹈教学创新达到预期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改变课程教学落后的局面。在开设民族舞蹈课程的过程中,不再只是将关注点放在舞蹈技巧教学和形体塑造上,还要重视学生的内在与主观情感,强化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教学创新的有效性。
二是提高对民族文化的渗透力度。民族舞蹈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载体,让学生学习民族舞蹈,就不能够忽视民族文化的融入与渗透。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意识,并把传统文化要素融入到民族舞蹈教学的不同环节,辅助学生理解舞蹈作品的内在情感以及文化内涵,培养高素质的舞蹈艺术人才。
三是坚定舞蹈教学改革创新的决心。当前的民族舞蹈教学往往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没有把握教学的深层目的,再加上内外因素的双重作用,导致学校的民族舞蹈教学改革缺少决心,重量不重质。所以,创新民族舞蹈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坚定决心和信心,掌握民族舞蹈艺术特色,科学定制课程内容,保证创新成果。
四是重视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民族舞蹈教学既是对舞蹈艺术的传承,又是对民族文化的发扬和保护,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与组织者,必须充分发挥个人作用,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摆脱过去过于死板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辅助之下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展现出更好的艺术表现力。
二、新时代民族舞蹈教学创新的有效方法
(一)大力创新民族舞蹈教材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动力源泉和教学根本,教材的应用效果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水平。所以,对新时代的民族舞蹈教学进行创新的过程当中,必须把教材作为一个重要突破口,加大教材的创新改革力度。教材是权威机构精挑细选、同时又在教育实践当中归纳总结出来的产物,所以在教学当中备受重视。不过如今的民族舞蹈教学并没有系统性的教材,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不注意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变革进行内容的更新,导致学生的知识和技巧不能与时俱进。基于当前民族舞蹈教材建设当中存在的不足,教师需要结合地域情况,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联系民族舞蹈的发展动态,选择相应的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合理改进,给当前的实际课程教学提供便利。考虑到民族舞蹈种类众多,不同民族的舞蹈艺术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所以在教材的选择和优化当中,教师需要做好分类,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吸收和总结。比如,藏族舞蹈的教学要关注扶胯等经典体态内容,维吾尔族舞蹈要特别重视支字步等内容。针对各民族的舞蹈特点设计针对性强的教材,并与日常练习相配套,这样才能够让教学更加严谨,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二)改革民族舞蹈教学模式
新时代民族舞蹈教学任重道远,要真正完成这项系统性的大工程,保证教育改革创新的整体质量,为新时期的优秀人才培养提供更大的助力,必须将教学模式改革作为一个重要思路,运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确保改革效果。民族舞蹈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同时也有很多抽象性理论以及难度较高的技术技巧,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思路,不再只用单一的示范教学方法,而是引入其他的先进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表现平台,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唤醒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有更加精彩的发挥。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用生动直观的方式把民族舞蹈对应的抽象民族文化及其发展概况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系统了解民族文化以及民族舞蹈的发展历程。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进行高难度教学技巧的展示,通过视频资料演示出具体的表演细节,弥补教师单一示范的不足。例如在教授蒙古族的民族舞蹈时,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之前查找与该舞蹈有关的教学资料,然后结合图片与视频等素材,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以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基础动作与特殊动作,结合动作说明蒙古舞发展历程,并通过蒙古族服装、蒙古包等环境要素的介绍,让学生多角度了解蒙古族的优秀民族文化。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支持下,顺利掌握民族舞蹈的理论以及实践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鉴赏教学,比如给学生播放经典的《红绸舞》《花鼓舞》《采茶舞》《绸舞》等作品,让学生在鉴赏学习当中提高审美水平。
(三)有效渗透民族舞蹈文化
民族舞蹈是历史文化沉淀、凝结的产物,在漫长的发展过程当中,经历了人口变迁,也历经了不同时代、不同信仰的变化,所以其中包含的民族历史与风俗文化是非常丰富的,有着很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民族舞蹈作品的表现方法,把各种理论和技术技巧结合起来,就不能够忽视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涵,要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之下,深入理解舞蹈作品背后的民族精神以及文化内涵,顺利把握舞蹈的艺术风格,给学生的舞蹈艺术学习增添更多的美感和文化价值。对此,教师在创新民族舞蹈教学时,要把民族舞蹈文化融入到教学当中,通过文化知识的补充以及研究,让学生把舞蹈动作和文化结合起来。比如在傣族舞蹈当中,大象舞和孔雀舞是非常重要的类别,而这两种舞蹈的产生和本地环境以及文化密切相关。孔雀是傣族人民心中幸福吉祥的象征,大象是五谷丰登的象征,人们通过编创孔雀舞以及大象舞,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这样的舞蹈形式也是本地独特文化的发展成果。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先为学生补充这些文化知识,最后让学生欣赏代表性的舞蹈,比如杨丽萍的《雀之灵》等,为课程教学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也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当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学习傣族舞蹈有关的'文化内容,然后把这些内容进行总结,思考舞蹈作品是如何融入以及表现文化的,让学生在接下来的舞蹈实践以及舞蹈创作当中,有意识地把文化和艺术结合起来,改变学生过去单一化学习的不良方式。
(四)变革民族舞蹈考核策略
素质教育强调在课程教学以及评价环节不能够单纯关注学生的期末成绩,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长处,每个人在考试当中的表现也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学生因为其他因素影响而没有展现出自己原本的水平,那么这样的评价结果就有失客观,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力。只因为一次考核就确定学生的能力和层次显得非常草率,也无法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因此在民族舞蹈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把创新点放在考核模式上,注重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客观归纳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各种各样的测验与考核,到了期末阶段,则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在各个考点的表现。这样的考核方法有助于避免学生出现临阵磨枪的不良学习习惯,同时也有助于让学生纠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关注日常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考核标准的设置上,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技术技巧的掌握,也要评估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促使学生调整学习思路。比如在《高原红》的藏族舞蹈考核当中,教师可以把关注点放在三个部分,分别是理论知识、舞蹈表现力以及文化理解力,让学生在舞蹈演绎当中融入情感。
三、结语
舞蹈是艺术之母,民族舞蹈是各个民族文化与精神传承的有效载体,民族舞蹈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持续融合变革的过程,也会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新时代的民族舞蹈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创新改革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和表现民族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为民族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给我国的民族舞蹈艺术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动力。舞蹈教师需要将创新思想贯穿教育的整个过程,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了解社会对舞蹈艺术人才的要求,以便为我国的民族舞蹈艺术事业提供更多的人才。
四、参考文献
[1]林燕妮.简析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2018,(17):61.
[2]秦滨.关于大学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思考-以“民族舞蹈”为例[J].智库时代,2019,(17):192+196.
[3]赖程程.新时期高校民族舞蹈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评《民族舞蹈教育读本》[J].高教探索,2019,(08):129.
[4]王琳霭.浅析海南高职院校舞蹈教育对保护黎、苗民族舞蹈的问题及对策[J].艺术评鉴,2019,(08):138-139.
gracesea123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世界的大融合,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已濒临流传或是消失的状况。下面我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欢迎参考阅读,希望你喜欢!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同胞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多姿多彩民族文化。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用舞蹈的艺术形式,承载着各族人民群众对生活热爱的思想情感及美好愿望的寄托,在人民的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民间舞蹈在形成和发展中,诸多方面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并在舞蹈文化内涵以及舞蹈动作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风貌。通过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我们对于不同民族的文化又可得到进一步地了解。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体现了一个民族精神,是一种"人类活态文化财产"。所以说,对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就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延伸。
一、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受新文化的冲击而濒临消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文化观念自然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带动了我国民族文化的不断改革及更新。由于新文化的冲击,本民族传统文化势必会受到影响而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濒临消亡。比如说我国的"四筒鼓"舞蹈,其起源于东北农村,是一种存在于葬礼上的舞蹈,自娱性较强。但近些年来,为节约土地资源,我国大力实施火葬,使这种存在于葬礼上的舞蹈也慢慢消失现"四筒鼓"舞蹈只存在于偏僻的乡村。另一个是受到外来强势文化的影响而面临同化的威胁。随着各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现讲究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文化大融合。如今网络已遍布世界各地,各国人民以及各族人民在利用网络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同时自然也会带来文化的相互融合,且这种文化大融合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在受到外来强势文化的影响下,一个民族要想保护其传统文化已变得越来越困难,我国不少民族传统文化已面临同化的威胁。比如说我国的"水鼓舞",其是我国德昂族为祭祀而进行的舞蹈,一般多出现祭神活动或是泼水节。但由于受周边汉族及傣族强势文化的影响,其已慢慢被同化而被傣族的"嘎秧"舞所替代。
二、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
面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濒临消亡及同化的现状,为保护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我们必须对其进行传承。通常来说,现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环境传承;另一种是群众传承;还有一种是社会传承。
环境传承是指通过特殊的环境及气氛,让人们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本质及魅力,在对本民族舞蹈风格进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将本民族特有的民间舞蹈文化展现于传统节日或是祭祀活动当中,使人们能够将本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进行传承。民间舞蹈本身就具有群众性,其表演者就是参与活动的人员,因此其传承是发生于一种特定的环境下的。如东巴舞蹈,其是纳西族特有的民族舞蹈,通常多出现于民俗节日或是祭祀活动,而本族人民自然也可借大祭风或是祭天等活动将东收舞进行传承。
群众传承是指在群众当中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进行传承。现群众传承的主要方式有家族传承及师徒传承。家族传承又由父子传承及叔侄传承构成。由于亲情关系,家族传承受外界影响较少,传承内容相对纯正,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承。比如"跳菜"舞,其是南涧彝族的特色民间舞蹈,其传承方式就是家族传承,也正是因为家族传承,其才得以流传至今。师徒传承是最为常见的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方式。师徒传承虽没有亲情的联系,但其进行传承的范围更为广阔,不同传承师者门其指导方式不同,使得传统舞蹈文化能不断吸取新的知识,从而补充传统民间舞蹈文化。比如"四筒鼓"舞蹈,其就是以师徒传承方式而使其得以发展并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社会传承是指利用社会力量来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进行传承的方式。我国向来主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因此对于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也倍加重视。现我国已设立各种研究机构以研究并保护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如2002年,我国东巴研究院联合云南民族大学设立了"纳西族语言文字学和东巴文化"本科班。以社会传承的`方式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进行传承。
三、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
1.在传承中发生改变。随着我国经济形态的转变以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在很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且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地区,其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进行传承的过程当中势必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一定的改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其保有的本民族的"土风味",同时也会注入一定的商业元素。因此必然会进行适当的改编及加工。如云南的傣族,其在表演傣族特色舞蹈的基础上还加入了其他民族的元素,形成了很多优秀的新时代特色舞蹈,比如《雀之灵》、《水》等。
2.在保护中获得发展。对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来说,传承的前提是保护,而保护又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现人们对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视度已越来越高,很多地方政府专门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护当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有些还以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来进行保护。
3.在同化的过程当中树立自己的特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人们已进入信息时代。通过网络,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而针对于传统文化方面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不少民族通过吸取及借鉴的方式使本民族文化得以发展,同时也让各民族舞蹈文化呈现出趋同的状态。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为在民族民间舞蹈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势必也会作出更大的努力,以突显出本民族的特色。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由于经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大融合,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不免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及影响。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我们不能迷失自我,要传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分析国际形势,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吸取并借鉴外来文化的精华,给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发展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
等开到荼蘼
在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现代化建设中,云南作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门户和通道,经济和文化发展日益繁荣。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保护与开发一直都是各国舞蹈艺术家密切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联合国及各国政府先后以立法的形式制定并发布了一些保护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政策法规,加强了继承和保护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工作。云南作为正在崛起的民族文化和旅游大省,已经在旅游发展和民族文化产业化过程中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获得明显的经济利益。由于研究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具有国际意义、学术地位、艺术价值,这个问题在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显得突出和紧迫。社会效益和经济动力不仅驱使更多的人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竞相开发,也激励了更多的人去研习、传承和开发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文章列举了国内外部分发展中国家及欠发达地区舞蹈家们面临的观念陈旧、理论滞后,资金短缺,人才不济,设备落后等诸多困扰云南民族舞蹈文化实践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并联系当前的实际现状、机遇条件及其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民间舞蹈的丰富性、旅游资源的多元化和民族舞蹈文化实践的多层面取向等资源优势条件,开发前景及其机遇条件,以求实现云南民族传统舞蹈、艺术舞蹈、旅游舞蹈、舞蹈教育及民族舞蹈艺术理论体系的健康、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民族民间传统舞蹈文化是世界各民族的祖先们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深入了解各民族文化传统的“百科全书”,是一种可视的、运动着的、非物质的“活的文物”,是一种“人类活态文化财产”。当今,保护与传承民族民间舞蹈传统文化,已成为了世界各国政府与文化艺术界的共识。云南现存的约6718种宝贵的民族民间传统舞蹈跳法套路,是云南26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的发展进程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座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金山。它们不仅是中华舞蹈艺术宝库中的重要遗产,也是世界民族优秀无形文化遗产中最为耀眼的一颗艺术明珠。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概论论文范文的内容,欢
晋商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力度弘扬晋商精神,对于山西破解发展难题,深化改革攻坚,激发动力活力,厚植发展优势,创造一流业绩,再创山西辉煌,具有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
中国传统文化参考文献有如下: 1.《如何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谈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3.《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中国”、“中华”、“华夏”乃同义词(
音乐类的论文可以参照艺术评鉴杂志社,之知网收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