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8

汉朝文帝
首页 > 学术期刊 > 种子精神毕业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青帝织锦

已采纳

提问的人貌似是红小灰啊

175 评论

鹿脸脸舅舅

2019年5月10日清晨,我向毛主席像前站立致敬。复旦的低调雅致清新,一切使人那么的安心,可以深刻感受到整个校园充满文人气息。因为春天的季节,校园的复旦窗花logo亦是如此和谐,春暖花开。一道横幅标语宣传着这样一句话:“我爱你的方式,是许你一个安稳的家园”。我非常感动,虽然没有面朝大海,但周边的环境和谐美好,复旦的大巴士是在我身后缓慢行驶,礼让行人的。 曾经跟随冯会长队伍踏上光华路时,好奇这幢教学楼,总觉得科学离自己很遥远,生命科学这一学科与健康息息相关,很久之前听一位退休医师曾讲到过,该学科在国外非常受重视,我感觉生命科学很高贵。于是,第一次走向立人生物楼,以步入殿堂的方式,满怀敬仰的走入这条生命科学院的神圣道路。此次是复旦大学校友会各工委会上半年工作会议。感受到复旦名校的包容,让我可以在立人生物楼内参观并参加会议。复旦学者们举手投足之见都散发着温暖的阳光灵魂,自由而无用的文人雅士气息。会议由校友会陆昌祥副秘书长主持。介绍上半年各工委会活动内容及期望。张欢秘书长及丁奕文助理分别做了合唱队排练、活动背景、招募等情况的介绍。41岁的复旦大学年轻党委书记带领我们了解到复旦大学现在拥有江湾校区、邯郸校区、枫林校区等,另有医科图书馆、张江图书馆等。他笑容满面、阳光朝气,欢迎各位进入复旦、了解复旦。欢迎青年学子们积极投报本科、研究生课程。并且希望多方面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钟杨教授的助手老师,为我们介绍钟教授生前的感人事迹,他热爱科学,发展科学,鼓励西藏学生努力钻研科学,我觉得这是一种除了植物科学中的科研,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科研。西藏博士点的建立,是一种导师精神的传递。将钟教授自身的师德、科研技术、成果的传承。有句名言是:“受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向种子一样的传递对学生的爱、对祖国西藏的爱及对母校复旦的爱。安稳的家园是这些为祖国无私奉献的一代宗师们传递自己力量和精神财富给予的回报,我们这代人及后代需要时刻坚守并传承。钟杨教授为人细心、耐心,有学者的责任心。他对每个人每件小事都有做记录,很多次,助手老师看不下去,劝他,不用每件事都是这样,可以放一下的。但是钟教授始终耐心对待每位找他的人、每件事情完成后都会在单子上打勾。当日下午,一小时车程到达临港,参观临港南汇嘴观海公园及考察植物种植基地。公园的标志性雕塑是由不锈钢管构成的双层网架结构、总用钢量约120吨。从侧立面看像一头庞大的巨鲸。有校友诠释,此地是上海的天涯海角,我觉得这个形容真的很美,也非常好听。希望它将是上海未来充满诗意的地标之一。 围绕着南汇嘴坐标点,是世界十大港口城市的坐标界碑,上面刻有各港口的经纬度和到上海的直线距离。我选择马赛这块界碑留足,因为曾经看过一部《玫瑰人生》电影,男主人公飞机失事,小云雀用颤抖的呼喊声叫着他的名字,就是“马赛”。听到这声音的心都开始发颤,就如小时候有次听见同学母亲在车祸现场呼喊儿子的声音一样,那样的悲惨和痛苦,让我永生难忘。安稳的家园我们都需要,感谢给予。 长大成人后第一次走下斜坡,踏上黄泥土地,沐浴在阳光中,我们在一排一排的种植植物前,认真倾听植物的名字,种植方法。每位校友还收获一珠种子回家种植。老师教授我们方法,我开始提出,是不是半年后拍照展示出种子开花结果的样子呢。拍照留念放在最后回程的环节,照相及摄影师从不同角度拍摄集体照。花絮曝光,站在照相机对面,或俏皮、或认真,我只想用自己的相机记录对面二位人物的和谐身影。非常有趣,老少组合,或许现在的沟通可以超越年龄、性别、声音、语言,也或许活动的交流方式也让彼此更活在现实世界,共同完成同一件事情。感谢复旦校友会,因为有你,所以精彩。

224 评论

会飞的小马123

盘古开天辟地,人类呱呱诞生,从那一刻起,摆脱饥饿,奋力生存便成了人类历史的不朽主题,滚滚历史长河中的历朝历代,各君各王,虽处在不同国度,不同疆域,却拥有着同一个亘古不变的梦想,解决粮食问题。 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饥饿的抗争,从未停歇过对粮食的渴望。当历史的刻度停留在21世纪,世界人口已经达到60亿的眼下,却依然有8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平均每天有24000人死于饥饿。在粮食问题日益凸现的今日,世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这片广袤无垠的国度,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人口却占世界22%的第一人口大国。面对冷峻现实,世界陷入了粮食恐慌,人们不仅连连发问:谁来养活中国,谁来养活世界? 时事造英雄,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绿色革命",通过对杂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英雄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英雄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英雄的名字从此响彻天际,被百姓们爱称为"当代神农氏",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回眸奇迹的诞生,竟源自儿时的一次郊游。6岁在武汉园艺场时,当他看到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立即被这派美景所吸引。心想长大以后也去学农。谁也不知道,那时命运已经开始悄悄安排奇迹的发生。袁隆平沿着儿时单纯的梦想一步步走着,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的袁隆平,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毅然从四川重庆来到了偏僻的湘西雪峰山旁的安江农校任教,一教便是19个春秋。学生们都很尊敬他,视他为良师益友,更被他对稻田的专注精神所感动。这个从小长在大城市里的知识分子,从来不怕臭,不怕脏,随时都能弯腰赤脚下田地,观察稻田的生长情况。刮风下雨也不能阻挡他的热情,农民都打趣的称他为"袁癫子"。正是这种外人难以理解的痴迷之情,在无形的支持着他,正是这种对梦想的执着信念在背后推动着他,精心进行着每一份耕耘,正是这种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最终赢来了盆满钵满的丰收硕果。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穿越过十年风雨的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为了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为的恶意破坏,让精心培养的秧苗毁于一旦;一次次的天灾所难,让科研进程举步维艰。但是十年间的艰难险阻最终都在梦想的力量下低了头,都在与梦想的较量中败下了阵,这个刚毅的汉子,在一次次跌倒后依然不屈前行,在苦难面前他甚至安慰妻子说:"山谷越深,山峰越高。我们眼前所经受的苦难,其实是对我们未来的祝福。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无不是从患难中走来。应该说,苦难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最好的礼品。"朴实无华的话语中透露着圣哲的光芒,平和的心态中预示着成功的讯息。 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像候鸟一样频繁迁徙,春长沙,秋南宁,冬海南,南北辗转,一年三地,不辞辛劳的奔波全都是为了给种子提供适当的环境。他们还在南开北往的火车,轮船,飞机上浸种,甚至把珍贵的种子绑在腰上,利用体温催芽。从1946年到1970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经过了整整六年的时间,2190个日日夜夜,先后用了1000多个水稻品种,做了3000多个实验,但最终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心情沮丧的袁隆平并没有继续低迷,在得到党和政府一如既往的支持下,他迅速调整了研究方案,再次积极的投入到了又一次试验当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973年,已逾不惑之年的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成功将水稻产量从每亩300公斤提高到了每亩500公斤以上。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实实在在的解决了中华民族的吃饭问题,农民亲切的称他为"米菩萨"。这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平日不拘小节,看上去就是一介农夫,面对笑他土气的人,他只是淡淡一笑,说:"我现在是干的农业活,穿得太讲究会让农民觉得生分,他们就不会同我交朋友了,再说,下地干活也就不方便了。"这种平易近人的性格,让他与乡亲们之间建立了一种血浓于水的真切情意。有一次,郴州一个农民见到袁隆平说:"袁老师啊,我们要感谢你,又要埋怨你,你把产量弄得那么高,现在粮食都不值钱了哦。"袁隆平若有所思的对乡亲说:"如今种粮食确实不赚钱,但是又少不得。你可以拿一部分田出来种高产水稻,腾出一些地方来种赚钱的作物,那不是又有饭吃又有钱赚了吗?"过了两年,又见到这个农民,他激动的对袁隆平说,袁老师,按照你的方法成功了,粮食丰收了,西瓜,蔬菜也卖了好价钱,现在我们是百分之百感谢你了。运用辩证的眼光,袁隆平为乡亲们解决了"谷贱伤农"的问题。 如今,袁隆平已经不再是中国的袁隆平,他更属于世界,属于整个人类。袁隆平十几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国等国指导推广杂交水稻,为20多个国家培训了300多名技术骨干。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还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这颗小行星在浩瀚的宇宙中闪烁翱翔。 儿时的梦想已经实现,这个不知疲惫的追梦人又有了新的梦想,他希望有一天到了秋收时节,水稻能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谷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能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便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禾下乘凉梦"。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因为这粒种子承载着人类的梦想,因为梦想的力量使这粒种子在悄无声息的生根发芽,它以惊人的生命力,奋力破土而出。这粒种子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小小的种子迸射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给了它无限的养料,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中,这粒改变世界的种子还在欣欣的生长着, 那些禾下的梦想,那些远离饥饿的愿望,也将随着种子的茁壮生长而付诸现实。

192 评论

相关问答

  • 种子精神毕业论文

    提问的人貌似是红小灰啊

    汉朝文帝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以种子入药种子植物毕业论文

    哲人说:在创造人的时候,上帝很公平地在每个人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或许这颗种子是饱满的,或许是残缺的。但是,饱满的种子不一定能丰收;残缺的种子也许能开出满树的花朵

    呀哟哇啦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护理毕业论文精神科

    护理毕业生论文题目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重,对护士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各位,大家看看下面的护理毕业生论文题目吧! 1、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注册护士帮助住院患者戒烟行为

    Nicole6996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高护毕业论文精神科

    做为一名精神科护理人员,要有不怕苦和累的精神。我为你整理了精神科护士 个人 总结 范文 ,希望可以帮到您。 精神科护士个人总结范文篇1 在这

    鵼鵼小舞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匠人精神毕业论文

    在喧嚣的时代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黑夜里默默打磨自己的工具,白天在自己的岗位上辛苦劳作。他们决不让次品流出自己的手。他们是胡双钱,是王津,是孟剑锋,更是许多默

    晴朗天空85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