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到底2011
设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提高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科发展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管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管理学论文 范文 一:执行型下的软制度建设
一、执行型政府与行政执行力
(二)行政执行力的构成
有效的执行力是由许多要素和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行政执行力不是单个的力,而是由诸多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合力。而其中忠诚力、理解力、 领导力 、控制力是构成行政执行力的基本要素。忠诚力是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因对党和国家、上级政府以及自身工作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热爱而产生的强大执行力。忠诚力是一种由信念产生的强大力量,会唤起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道德责任,从而把人的无意识的行为转变成为自动的、自觉的执行行为,是执行的最大动力。理解力是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准确把握国家的法律法规精神和深刻领会上级部门的政策意图的能力。正确理解法律法规及政策本身的内涵是政府部门高效执行的开端,只有做到“吃透法律”“摸透政策”,才能确保依法行政和高效执行。领导力是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模范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协调各类资源和各方利益关系,确保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效贯彻落实的能力。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落实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协调指挥,具有强大领导力的政府部门能够紧密结合当地执行环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排除法律和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阻力和障碍,成为执行活动的“大脑中枢”。控制力是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常变不居的法律和政策执行环境中应对执行变化、纠正执行偏差、确保法律公正和政策落实的能力。这种控制力表现为对法律法规推行过程的把控和政策执行效果的监督,确保国家对社会的依法治理,维护法律的公正公平,体现法律的威严和公信力。行政执行力不是以上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这些基本构成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综合力。同时,政府的行政执行力还受到执行环境、政策资源、制度约束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在这些外在的影响因素中,制度约束因其普遍的约束力和影响力,成为了影响行政执行力的关键因素。
(三)制度因素对行政执行力的影响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制度有关,执行型政府的执行行为亦然。执行型政府能否依法行政、有效履行政府职能,与其自身的制度约束力有着直接的关系。从影响行政执行力的制度约束角度来看,执行型政府的制度约束由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规章条例等刚制度约束和价值理念、政府 文化 、伦理道德、心理约束等软制度约束组成,同时受社会环境变迁因素的影响。正是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和规范性特征的刚制度与具有广泛性、自发性、持续性特征的软制度在不断变迁的社会环境中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才形成了对执行型政府执行力的强有力约束和驱动效应。
二、执行型政府软制度约束的现存问题
执行型政府在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由于传统的“管制”理念的影响,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利益主体结构、需求结构和利益实现途径的日趋复杂化,“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遭遇多种复杂因素的阻力。执行型政府软制度约束作为国家治理中德治的主要抓手,其现状不容乐观,产生了以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内在软制度建设缺失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末端治理。执行型政府作为国家改革方略和政策的最终实施者,在贯彻法律法规时往往通过制定政府 规章制度 等来要求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予以落实。这种用刚制度来推动刚制度实施的方式过于简单直接,忽视了相应的内在软制度的建设。使执行型政府在依法行政的道路上疲于应付,依法行政的理念很难在执行型政府内部达成广泛共识。没有了“改革进取”“自我超越”等软制度精神的强烈召唤,执行型政府的内在改革也会动力不足,使法律和政策执行停留在表面,行政执行力的提升难以实现。
(二)软制度与刚制度相互分离
良好的制度体系必须由刚制度和软制度相互支撑、相互补充而成。刚制度只有植入软制度的文化土壤之中并因地制宜地与之深度融合,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同样,软制度也必须依靠刚制度的强制力才能有效发挥其约束作用。一旦两者分离,制度约束的效力将大幅削减。然而部分执行型政府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没能深刻理解刚制度与软制度的相互关系,更多地偏重于规章制度等刚制度的建设,而忽略了其与软制度的协同,致使软制度建设滞后于刚制度的发展步伐。与此同时,部分执行型政府尽管大力推行软制度建设,却没有为这些软制度配套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奖惩 措施 ,导致其仅仅停留在 口号 上,没有真正落实在行动中,在公共治理中出现治理不力、社会互动不足、法律和政策执行阻力重重等后果。
(三)软制度建设脱离社会
环境好的制度必须“落地生根”,才能“开花结果”,软制度的实施尤其如此。然而执行型政府在开展软制度建设时,由于对其特性缺乏深刻把握,很容易将刚制度建设过程中的“制度移植” 方法 运用到软制度建设当中,直接复制和引用其他政府部门的软制度规范,忽略了政府部门自身的基础和组织内部各个体的认同情况。由于不同政府部门的职能差别和内部文化差异,这些外来的软制度很难真正得到政府执行人员的深度认同,他们依然按照原有的执行理念和行为规范开展工作,使外来的软制度成为了形式上的制度符号,没有实际效用,造成了软制度的“仪式化”。
三、执行型政府的软制度构成
执行型政府作为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的核心主体,其行政执行力的提升需要有力的制度支撑。其中,执行型政府的软制度作为各项刚制度的有效补充和行政执行力的深层次柔性调适机制,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
(一)“执行导向”的价值理念
执行型政府的价值理念是执行型政府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政府行政所持有的一种较稳定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观念体系。它是政府执行活动和政府人员行动的指南。“执行导向”的价值理念,则是政府执行活动的先导。执行型价值理念的培养,能够促进政府人员以执行为天职,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增强执行责任感,提升执行刚度,从而提高行政执行力。
(二)“崇尚服务”的政府文化
文化根植于社会和组织之中,是一种潜在的无形力量,其影响是全面、巨大且持久的。而弥漫于政府组织内部的政府文化,往往能以强大的影响力引导政府执行者的思想意识和执行行为,并将其崇尚的各种价值观念、信念及行为规范逐步演变成为执行者自觉的执行思维和行动习惯。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目前政府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这种以“公民本位”和“社会本位”为导向的政府治理模式更加强调政府对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的执行,更加重视政府应有的“服务职能”,使“服务而非管制”“掌舵而非划桨”的理念成为执行型政府的政府文化核心。
(三)“令行禁止”的心理约束
心理约束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依据内心自发形成善恶好坏标准从而自觉遵守某些准则的行为,这种行为是超脱于外力的,而且一旦形成将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令行禁止”的心理约束一旦内化为行政主体的内在信念与行为模式,就会产生长期的自我约束力,使执行型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自觉做到党和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坚定贯彻到底,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自觉远离。“令行禁止”的心理约束为行政执行力提升提供了法律法规之外的隐形保障,是执行型政府软制度的内核之一。
(四)“乐于奉献”的内在激励机制
恰当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组织和个人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而相比外在的制度激励机制而言,内在的自我激励机制更能激发人的工作动机和潜能。执行型政府的执行活动面临着上级、协作部门、执行对象等多方面的压力,且由于利益因素的干扰和社会互动不足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执行过程往往充满阻力,存在诸多挑战。乐于奉献的精神能够激起执行型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唤醒不畏艰难、直面困难的执行意志,不断克服执行难题,勇于实现执行目标。
四、执行型政府软制度建设的实现路径
良好的社会治理是法治与德治的密切结合,只有在法治的框架下强化以软制度为基础的道德教化,才能确保符合道德精神的良法和体现公共利益的政策的产生,并使这些良法和善政依靠具有高尚道德的行政执行者在公序良俗的社会环境中推行。因此,执行型政府软制度建设的实现路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实现道德教化、通往社会善治的路径。
(一)弘扬政府治理的核心价值理念
政府治理理念从根本上革新了政府部门的行政价值取向,为政府部门塑造了全新的政府形象,也为创新社会管理、提升政府治理能力聚集着新的能量。它蕴含的服务型政府、依法治国、参与管理和以人为本等核心价值理念,为执行型政府的软制度建设标明了航向,对执行型政府强化执行力有着强大的指引作用。服务型政府理念意味着政府与公民的关系由原来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转变为现在的“服务供给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执行型政府需要坚持“顾客导向”的服务型政府理念,力求为“顾客”提供更具人文关怀的高效、高品质的服务,并积极对“顾客需求”做出快速回应,使执行型政府的行政执行力在服务性和回应性中得到不断提升。“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的基本特征,也是提高政府行政执行能力的关键环节。执行型政府在强化软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把法治理念和依法行政的原则渗透到每一个执行环节和执行过程。现代的政府治理是多向互动的治理模式,因此执行型政府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要有效吸纳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以此激发社会公众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意识,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全力配合政策落实,从而促进国家的战略规划和改革蓝图在基层“落地生根”。“以人为本”是政府治理的根本目的,也是现代治理型政府、执行型政府区别于传统的统治型政府、管制型政府及管理型政府的重要标志。因此执行型政府必须将以人为本的核心治理理念浸润到每一个政府部门及其政策执行过程当中,大力弘扬民本作风,自觉摒弃和抵制官僚主义和衙门作风,才能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促进行政执行力的提升。
(二)引导驻存改革演化中的先进文化
政府改革和管理创新是近年来我国政府的工作重心,层层推进的改革为执行型政府软制度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而改革演化过程中先进文化的引导驻存,将为执行型政府营造浓厚的执行氛围,打造崇尚服务、令行禁止和乐于奉献的高效执行型政府。社会软制度层面的规范和价值观等强化了正式制度,并使这些正式制度被社会所接受和支持而得以延续。文化影响着一个国家正式制度的发展和演化,是正式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政府机关文化对执行型政府的工作效率、执行效果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执行型政府的软制度建设,关键在于塑造先进的执行型文化,使之在执行型政府中引起广泛共鸣,凝聚团体共识,并随着内外部环境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确保其始终处于引领执行型政府发展、促进执行力提升的先进地位。
(三)培育执行型政府软制度实施机制
完善的制度不一定必然导致完美的结果,还必须配套相应的制度实施机制才能产生现实效力,因此执行型政府软制度效力的充分发挥,除了不断完善软制度本身之外,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培育和健全软制度的实施机制。第一,建立软制度落实的引导激励机制。“制度本身是无生命的存在,它的活力必须由人赋予”。由此可见,执行型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制度落实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软制度实施的效果。在日常的政府工作中,执行型政府需要对所属人员进行执行理念和执行精神的正面 教育 引导,并对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服务意识、自觉做到令行禁止和充满奉献精神的执行组织和个人给予薪酬和职务的提升,进行荣誉和称号的授予,同时通过公开表彰先进典型、宣传报道先进 事迹 等形式对这些行为进行正强化,不断巩固效果,扩大影响。第二,强化领导干部的示范效应。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不仅体现了社会道德和执行型政府软制度建设的主题,而且是影响其成效的关键因素。因此领导干部要主动做出表率,自觉做到依法行政、无私奉献,带头践行各种先进的执行理念以及体现这些理念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用实际行动感化和号召全体执行人员树立良好的执行意识,促进各项软制度的有效落实。第三,健全软制度落实的监督机制。软制度的非强制性特征决定了其实施主要依靠社会成员的自我心理约束和自律行为。但仅依靠软制度内在的感召力和约束力来发挥其效力是远远不够的,执行型政府必须建立健全软制度落实的监督机制,对执行型政府中的官本位、以权谋私、执行不力、松散懈怠等不良作风进行坚决查处,并通过政务平台、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将这些现象公之于众,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使执行型政府中的不端行为无处藏身,进而促进执行型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之间形成人人敬畏软制度、各个落实软制度的良好风尚。
(四)发挥软制度与刚制度的协同效应
一项制度是否具有生命力不仅取决于制度本身完善与否,还取决于和其他制度的协同与融合的程度,这是我国在社会治理中强调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原因。若要最大化发挥执行型政府软制度的效力,必须促进软制度与刚制度有效协同,通过这两种制度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与相互融合,使软制度在协同体系下凸显作用。第一,要发挥两种制度在协同过程中的互补效应。软制度与刚制度因各自的特点不同,发挥作用的领域和方式也不一样。因此在执行型政府强化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对于刚制度尚不健全的领域,必须加强相关软制度的引导和约束;同样,对于软制度制约乏力的领域,必须强化刚制度的支撑和依托作用。两种制度相互补充,才能有效减少制度约束的盲区,对执行型政府形成全方位的制度覆盖和无缝隙的制度约束。第二,要增强两种制度在协同过程中的互促效应。执行型政府的软制度与刚制度本质上的一致性和互通性决定了它们可以相互借鉴和相互促进。一方面,执行型政府软制度中所包含的价值理念和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是执行型政府各项刚制度建立的基础和依据,同时软制度可以推动刚制度之间争议的解决,增强刚制度的合理性。因此执行型政府在制定行政法规和各级规章制度时,应坚持以执行导向、崇尚服务、令行禁止、乐于奉献等先进的执行型理念为指导。另一方面,刚制度所具有的强制性特征能为执行型政府软制度的实施提供支撑,降低软制度实施的阻力,增强软制度实施的效果。第三,要促进两种制度在协同过程中的互融效应。执行型政府刚制度与软制度的互相融合是指二者通过一系列彼此相互适应和协调的有效制度变迁,最终达到彼此共生、相互促进的一个帕累托改进。执行型政府需要适时地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执行环境的变化,动态地调整和改变刚制度与软制度的内容和形式,使二者之间更具恰适性和耦合性,从而实现共生互进的良性循环。
管理学论文范文二:城市经济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
一、社会保障中的内容
1.社会 保险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当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社会保险的概念是指以国家为主体,由法律法规规定的专门机构负责实施,运用社会力量,通过立法手段向劳动者及其雇主筹措资金建立专项基金,以保证在劳动者失去劳动收入后获得一定程度的收入补偿。社会保险的种类有许多,主要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
2.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的对象是社会上低收入者与弱势群体,通过直接给予这部分群体经济上的支持,以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社会救助的形式同样都许多:包括住房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灾害救助制度,贫困救助制度等等。
3.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面向社会全体公民,提供良好的,免费的服务。社会福利从实质上说应该是一种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种津贴。
4.社会优抚
社会优抚针对的对象比较特殊,对象大多是国家或社会上那些现役军人,残疾军人,退役军人,烈士等。社会抚恤的本身就是一项较为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的对象十分狭隘,享受社会优抚待遇的对象是为整个国家及社会有所付出,牺牲的,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社会优抚的待遇往往是比较高级别的。
5.社会互助
社会互助更加能体现一座城市在社会保障上的“温度”,因为社会互助是针对那些有生活困难社会成员,并由公民自愿帮扶形成的一项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指的是社会组织和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的活动。他是一种自愿的、非营利性的,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的捐款、自愿捐款,政府救助资金来源是税收和其他方面的支持。社会互助的主要形式有: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组织;慈善救济的民间公益组织;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自发组成的各种形式的互助组织等。
二、社会保障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1.维持社会稳定,为城市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一个完整,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维持社会稳定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让居民充分享受更有安全感的城市生活,居民在获得了更好的生活满足感后,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犯罪率。整个城市呈现出安定和谐的局面,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中,将能够更好地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土壤”。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在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公平,让社会能够安定有序。社会保障的最重要的责任是将公平与互济为主题,更好地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中,随着现代民主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权益,人们内心的自由与平等的意识不断增强,这就对社会公平公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不仅仅关注公平本身,开始更加关注整个社会公平的进程。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正好契合广大群众内心的需求,符合每一个社会人的内心价值取向,通过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制度将每一个人的生活保证在一个规定好了的标准之中,能够有效地消除存在于整个社会当中的极端情绪,对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存在能够有效地缓和社会上的矛盾,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快速转型的阶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维持好社会基本结构的稳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在价值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可以理解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必须是和生产力同样的以制度为保证的尊重。
2.促进城市居民消费,拉动城市经济快速增长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出口锐减,投资下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只剩下消费这一项。因此促进城市居民消费,对拉动内需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在制定经济政策中明确指出将扩大内需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要想让社会群众大胆放心地消费,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解决广大社会群体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够享受相对应的有保障服务。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对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吸引人口定居
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思想是为了让社会群体的生活质量控制在一个设定好的标准之上,在满足了这些群体的生活方面的需求后,整个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将会大大提升,这对于广大群众来说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打个比方,广大群众更加愿意到大城市去生活,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大城市能够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社会福利,由此,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来到这些大城市,这些流动人口的到来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这些人口带来的生产力,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城市的整体建设不可能这么快完成的。
4.缩小城市居民收入差距
上文论述到,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价值就是在于给予广大群众最直接的公平与正义,让全体社会群众能够享受到一个规定好了的标准之上的生活。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收入差距问题,这些收入差距的存在让整个社会结构十分不稳定,为了避免出现不想出现的局面,必须要有一套完整有效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去缩小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尽管社会保障制度在缩小城市收入差距上的能力与税收相比十分薄弱,但是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在缩小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础上为广大社会群众提供一系列的最低保障的生活服务,这是不能通过税收做到的。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1.采取多种社会保障筹资模式,尽力弥补社会保障基金缺乏为了更好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社会保障制度投入的资金足够大,但是如果社会保障需要的资金全部由政府掏腰包,政府在财政支出上的压力会十分的大,因此,政府应当广开社会保障资金的财源,大力鼓动社会中的非政府组织,包括企业以及公益组织充分地参与到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活动中来,尽可能地减少财政支出压力,尽可能地弥补社会保障基金的缺乏,尽可能地让社会保障基金的投入稳定在一个高标准的水平之上。政府部门应积极寻求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利用社会资本的力量,来填补空洞的社保基金账户,逐步减少社保基金运营的风险。我国商业保险是落后于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的,因此,未来所有的系统设计应考虑到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协调、相互促进,确保商业保险补充社会保险缺乏的社会保障功能。也可以争取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组织的贷款、援助,建立教育、卫生保健、职业培训等社会保障项目,甚至可以将国际保险基金引入国内市场,通过多 渠道 融资发展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2.实现多层次社会保障,加强社会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必须从多个方面展开。同时社会保障的制度应当讲求高效率,即通过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来实现最大化的社会保障效果。社会保障制度的设立必须经过严谨的论证分析,规范的试点调研才能广泛地展开,考虑到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整体社会结构的稳定作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必须严谨、科学。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资源再分配的功能,社会保障提供的福利必须是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能够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社会保障水平的确定应根据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社会资源供应能力、政府的财政平衡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考虑。
3.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
实现高质量的社会保障,必须依赖于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要保障社会保障资金的稳定投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设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基金。但是由于社会保险基金在投资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为了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稳定投入,这就决定了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操作必须是高质量,高标准的,同时需要一套完整有效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制度来帮助基金的保值增值,只有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才能确保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区间内社会保障的力度和效果能够有效控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与之相匹配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制度也十分重要,因为,只有通过完善的社会保险基金来剪短基金的整体运作,才能全面地控制社会保险资金的流动与运作,也能够从源头上避免出现社会保险基金流失的情况。
听雨轩808
土建论文格式范文
导语:土建论文格式的范文包含哪些精彩内容呢? 土建工程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下面是我分享的土建论文格式范文,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项目分包商管理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繁荣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也伴随着这股浪潮不断地发展,由乡村变为城镇,由城镇变为城市,这一变化是离不开建筑行业的努力,然而,建筑行业中建筑公司承包的工程有时过于庞大或者是繁琐,单凭一家建筑公司难以快速地在工期内完成,所以,就需要将一些项目进行分包,交由分包商来进行建筑,本文的目的就是在探讨如何对这些项目分包商进行有效地管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项目;项目分包商;管理探讨
一、对建筑工程项目分包商管理的前期工作进行管理
(一)对资质进行审查
对于如何保障分包商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整体的进度等方便,我们最先能做的就是对建筑工程分包商们的资质进行合理的审查,这其中,就需要我们对分包商的能力、信誉等进行一个综合的审视,按照国家的相应法律法规和建筑行业的规定来说,我们在审查资质的过程中需要对分包商的注册资料以及人员设备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审查和审核,在确保分包商具有一定的条件之下我们再进行下一步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建筑工程分包商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对资质的审查绝对是必要的,例如美国的AECOM公司在刚刚进入澳大利亚时,得到了澳大利亚一所学校体育馆的建设工程,当时AE-COM公司在澳大利亚并没有相应的劳动人员,于是,公司便在澳大利亚聘请了一个分包商,由分包商出劳动力及设备,由AECOM公司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然而,就在资质审查的过程中出现了纰漏,这家墨尔本的分包商只具备建造师资质而不具备在本地施工资质,最终导致延误工期,学生开学了体育馆也没有建设完毕,为此AECOM公司支付了不菲的赔偿金。
(二)解决好相应的合同问题
在与分包商进行合作之前,通常需要签订相应的责任合同,在签订合同之前,我们需要对合同进行合理的审查,将分包期间的相应责任负责关系表达清楚,在合同中还需要明确的说明好相应的赔偿问题和管理问题,还需要在合同中表明在合作期间的义务,并将义务细化与分解,在合同中标明相应的时间问题,包括工程开始时间以及工程竣工时间,竣工的方式,竣工的标准等等。在合同的问题上丝毫不能马虎,在现如今的社会,因为合同的漏洞出现的问题屡见不鲜,例如美国Gensler公司在沙特阿拉伯建设机场时,由于在与分包商的合同中并没有标明采用国际标准长度建设,本地的分包商采用的是阿拉伯国家的标准,为此Gensler公司额外支付了分包商一笔费用进行二次改建。所以,在对合同的制作问题上,我们需要进行多次的审查,保证其不出现任何纰漏。
二、对建筑工程项目分包商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对分保质量进行管理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无论是哪一部分的施工,质量问题都是重中之重,也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对分包商管理的过程中,对分包商质量的管理也是极其重要的,在质量的管理中,主要包括质量计划呢以及质量控制和质量保障,在合同的制定中,对质量的标准标注的很明确,我们在对分包商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严格的遵循合同中对于质量的要求,并且也需要分包商严格遵循合同中对于质量的标准,并且要求分包商严格地按照合同中相关的要求执行,我们在对分包商管理时也需要时常进行抽查,一方面检查工程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检查分包商是否严格地按照合同中所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如果发现了问题要及时的和分包商进行沟通,并指正其出现的错误,要求其进行改正。
(二)对分包商所使用的费用进行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是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的,例如我们经常看到新闻中提到的烂尾楼,开发商或者承包商携款私逃等等,就是因为对资金费用没有进行合理的管理,造成了贪墨或是浪费,最终导致资金紧张,在对分包商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相关费用进行有效地管理,首先严格地按照合同中规定的费用进行管理,对于超出规定的问清原因,并且查看相应的票据,除此之外对于分包商的月报也要做到事无巨细,收到分包商月报之后,需要分包商将所有的结果作为对工程确认的一句,进行签字,并且将确认的结果传给分包商,然后依据结果开出相应的发票,各个部门领导需要进行签字确认,按照合同规定进行一定的付款,付款完成还需要进行备案,以便于日后的查询,最好制定相应的费用管理制度。
(三)对分包商的人员及设备进行管理
对于设备和人员来说,通常所有的配套相关都是由分包商进行统一安排,然而,在对分包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对人员以及设备进行一一确认,首先确认人员是否存在虚报的现象,例如合同中规定100名普工,50名技工,然而实际并没有达到要求,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人员的统筹,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对资金进行保证,除了人员之外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合理的管理,首先确认设备是否符合国家相应的建筑规定中制定的标准,另一方面也需要对设备的种类进行审查,种类是否达到标准的种类数量,通过对设备和人员的有效管理才能够达到为质量提供保障的目的。
结束语
近几年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然而,伴随着速度的提升质量往往便会下降,质量下降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开发商偷工减料将利益达到最大化,或者说是项目分包商偷工减料将利益达到最大化,所以,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对项目分包商进行有效的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紧抓质量,所以说,对建筑工程中项目分包商的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于会谦.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方式探讨.四川建材,20115(02)
[2]吴奕卯.工程项目劳务分包队伍管理和履约情况评价研究[D].河北:华北电力大学,2010.
[3]王靖瑜,邓富民.建筑工程项目干系人管理策略分析[J].企业导报,2014(17):36-36.
[4]沈玮.建筑工程中项目风险类型及管理策略探讨[J].建设科技,2013(20):85-86.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研究
摘要: 造价管理作为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基础环节,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明确工程造价的主要渠道的造价管理预结算审核工作,它是针对预结算的内容进行合理审核,有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水平。文章就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并阐述了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要点所在,以及当今审核中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结果,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研究
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对造价管理有比较大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建筑工程投资的利益分配、效益核算等矛盾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质量,防止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行为出现,需要认真落实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1]。在实际管理时,要采取合理的管理方法,做好造价预结算审核的管理研究。为保证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客观、公正与科学,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扩张,必须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1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的内容
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造价的预算和审核是关键环节,其目的是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对工程造价监督和管理,审核工程施工编制预算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而控制工程的成本,对项目工程进行全程管理,最大程度的保证工程质量。建筑工程预结算的审核内容包括:审核工程质量、审核工程建设范围、材料与人工机械费用、定额套用等方面。不仅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明确施工的界限和范围,对人和材料的成本控制,以及做好定额审核的换算工作。根据工程的实际审核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做出正确的决策,尽可能避免误差,提高工程预算的质量。
2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存在的问题
目前,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审核人员的工作水平达到标准、运用的`手段不科学形成审核偏差,以及出现定额换算的不合理等问题。在审核造价时,审核人员对材料的价格了解不到位等。结算时,粗心导致高估冒算也是常见的情况。审核中的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对审核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一些影响。
3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工作要点分析
确保审核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
在审核前,要加强对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视,特别要重点分析清楚建筑工程所用的的施工图纸,切忌将施工设计图纸与工程竣工图纸混为一谈,以免影响工程造价的准确性[2]。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检查,包括建筑工程材料的价格和定额的数量,查看其是否完整、是否真实和准确,防止虚假的报价和不实的定额数量。然后,要确认相关联系单位是否变更,要在第一时间处理,明确必要的信息和数据,保证工程造价估算过程的顺利进行。
提高工作人员的审核能力
作为审核人员,必须要求熟悉和精通本职业务,对计算机相关软件、工程计量等审核必备的内容要做到了如指掌,同时也要掌握施工的具体规范和施工的相关程序,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根据委托方的需求及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对工程造价预结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造价审核人员要提升自我的素质,对各方关系进行处理与协调,使造价预算更有效率的执行。此外,保证工程项目造价准确性的同时,审核人员还应具有较强的市场观念,提升工程造价审核的效率,体现工程造价的客观性、公正性。
选取适宜的审核方法
建筑工程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上的不同、施工企业不同,导致具体的施工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人员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以及综合情况进行审查,对工作量、材料设备价格、定额套用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全面预算审核法、对比审核法、分组计算审核法以及重点审核法等,为提高工程费用计算的准确性,实现施工企业最大化经济效益,审核人员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分析对技术性和专业性的要求,对出现的预算问题由设计单位进行分析和修改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注意选择适当的造价审核方法。
做好工程量的审核
为避免一些施工单位为了提高工程造价预算,在审核中对工程量进行虚报,在工程预算审核工作中要做好工程量的审核。在审核过程中,首先要全面分析工程图纸,其次对工程施工需要花费的物力、人力、时间、施工设备等进行研究,然后全面的了解工程的造价标准[3]。根据这些因素,建筑工程造价审核时选择不同的工程量审核方法。另外,对于建筑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的不确定的信息,要进行实地调查,保证审核的准确性。
明确预结算范围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开展之前,明确预结算范围,通过对工程造价预结算编制要求、施工说明以及设计特点等方面,将工程内容进行分类。在对建筑工程施工图纸进行审核时,一定要采取客观、准确的分析施工图纸。要认真的核实施工完毕的内容与工程竣工图纸之间是否有着一定的差异,特别要注意的是图纸中已经取消了的施工项目,以上内容,都必须在竣工的图纸中表现出来。这些核实工作,审核人员一定要认真仔细,以便更加准确地确定预算范围,以便最后得出最真实、最科学的审核结算。
做好材料价格审核
材料的价格审核是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重要内容。施工材料的价格会受到各方面影响而上下浮动,对预算准确性造成影响,提高了材料价格的审核难度[4]。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审核预算时,主要是根据合同进行审核的。对于合同中明确规定不能调整的条款,保持不变。按照实际预算情况,合同中允许的部分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对造价内容进行调整。施工技术材料和施工日记对材料的进度进行确定施工时间,为了保证工程造价的真实性,要根据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所使用的平均信息价来进行审核。例如,在建筑工程项目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土石方工程以及零散工程,不同的议价方式很容易产生工程预结算虚价,预结算审核出现问题,宜适当结合定额方式。
做好工程各项费用的审核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费用审核是工程造价预算的最后一关,审核部门要提高取费文件审核的重视度。首先,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当地工程造价部门所发布的定额文件和规定来确定相关费率,参考标书和文件合同,对相关取费文件费用定额等进行严格审查[5]。审核人员要多深入市场进行调研,要结合当前市场的情况,并结合被审核材料的执行情况和时效性,做好施工材料与设备价格的合理控制,以便确定出更加准确的设备与材料的时时价格,提升审核准确率。
强化定额套用方法
在对定额套用进行审核时,要求定额适用范围及时效性符合施工要求,避免施工高套错套单价等情况的出现,更加考验审核人员的专业性、技巧性。定额套用界限对每个工程项目套用子目时,尤其是在子目单价方面,施工单位往往选用就高不就低的方式套用子目单价。在换算定额单价时,要结合原有项目预算价格、工料及台班等具体情况,按照定额规定调整定额人工、材料及机械数量。换算预算定额时,结算单价必须遵循招标规定及合同约定的计价标准与计价原则执行,按照规定的方式换算,确保换算的准确性。审核人员应深入学习相关知识理论,掌握工作要点,丰富工作经验,找到科学合理的审核手段,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成本的作用。并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企业以及审核人员自已的行业竞争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是一项专业性强、知识性广、技术性高的专项工作,审核过程中出现纰漏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造价,以及整个审核结果,审核方式的是否合理,是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顺利开展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能够降低施工单位的工程成本,节省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有效提高咨询行业服务质量。对造价预结算是审核,必须加大支持力度,分析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在实践中提升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水平,掌握工程造价审核要点,采用科学方法,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新华.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5(7):81-85.
[2]韩兴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研究[J].工程经济,2015(4):38-42.
[3]徐珊珊.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探讨[J].江西建材,2015(15):250-255.
[4]魏邦仙.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及管理研究[J].江西建材,2015(3):273-275.
[5]孙洁.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研究[J].四川水泥,2015(2):81.
轻清净静的美好
在写作建筑工程技术的论文中,适当引用参考文献,有助于我们提高论文的质量。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一) [1]刘永德.工业建筑艺术的新课题--工厂环境景观设计[J].建筑学报.1992(01) [2]李保强.了望与徘徊--2008年报业印刷业观察与思考[J].今日印刷.2009(02) [3]王文锋.珠三角地区居家养老模式的住宅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4]郝幸田.现代工业建筑的 文化 取向[J].企业文明.2008(09) [5]陈圣疆.现代工业建筑新形象--以福州日报印务中心金山厂区方案设计为例[J].福建建筑.2007(11) [6]张艳芳.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进步与创新[J].中国城市经济.2011(23) [7]周文水.报业集团走过十五年--“2011中国报业(集团)座谈会”综述[J].中国报业.2011(13) [8]滕斌.报业印务中心建筑设计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4 [9]陈谷川.报业集团转型“全媒体”的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0(10) [10]川崎清,白林.空间与风景--我的建筑设计作品系谱[J].世界建筑.1995(04) [11]石文.CSG电转炉项目产量与环保匹配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12]魏美蓉.城市商业综合体与周边环境的整合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13]徐卫国.正在融入世界建筑潮流的中国建筑[J].建筑学报.2007(01) [14]郭明卓.寻找科技和人文的结合点--羊城晚报印务中心设计[J].建筑学报.2004(06) [15]邹德依,刘丛红,赵建波.中国地域性建筑的成就、局限和前瞻[J].建筑学报.2002(05) [16]潘忠诚,洗京晖,史小予.博览开放式工业建筑的探索--记广州日报印务中心设计[J].建筑学报.2002(05) [17]李大为.建筑师与业主应建立良性互动关系[J].建筑学报.2002(05) [18]吴晨,田银生.新工业建筑的先声——广州日报印务中心[J].世界建筑.2002(01) [19]支晓兵.高新技术工业建筑设计新特点[J].工业建筑.2006(S1) [20]周铁军,张洁,袁渊.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02)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二) [1]于会谦.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方式探讨.四川建材,20115(02) [2]吴奕卯.工程项目劳务分包队伍管理和履约情况评价研究[D].河北:华北电力大学,2010. [3]王靖瑜,邓富民.建筑工程项目干系人管理策略分析[J].企业导报,2014(17):36-36. [4]沈玮.建筑工程中项目风险类型及管理策略探讨[J].建设科技,2013(20):85-86. [5]杨斌.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3):178-178. [6]丁舒媚,刘长玲.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6,(2):354-354,355. [7]胡忠敖.基于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华夏地理,2014,(8):92-93. [8]雷凯.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 措施 [J].住宅与房地产,2016,09:144. [9]王京双.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16:207~208. [10]邹娜.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0:108.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三) [1]李霞.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分析与策略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06,01:71-74 [2]魏鹤琳,姜丹.新产品开发项目评价 方法 研究[J].价值工程,2002,04:26-29. [3]王广军.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关系的发展变化[J].重型汽车,2014,01:44-45. [4]胡树华,杨威.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现状与发展之路[J].北京汽车,2004,05:1-4. [5]何琳.我国汽车企业外部技术整合发展路径及能力演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6]胡林辉.基于知识整合的供应商参与制造企业新产品开发研究[D].湖南大学,2012 [7]蔡树堂.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内涵与性质的再解析[D].兰州学刊2007,03:50-53 [8]朱承亮.自主创新、FDI技术溢出与汽车产业技术迸步[D].西北大学,2013. [9]于焱.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 [10]党育.中国汽车产业引进FDI效应分析[D].西南 财经 大学,2013. [11]黄卫剑.新产品开发的网络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4. [12]邹伟民.顺达公司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D].复旦大学,2008. [13]王昌林,杨吉.面向新产品开发的采购管理——以某汽车零部件企业新产品开发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0,12:246-248. [14]赵玉忠.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影响要素分析与评价[D].天津大学,2009. [15]王景祜.ISO/TS16949——汽车行业最新的国际性质量管理体系标准[J].上海汽车,2004,08:39-40. 猜你喜欢: 1.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范文 2.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典型范文 3. 建筑材料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4. 工程造价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
下面是我整理整合的一些关于人力资源方面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对公路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客户管理在销售管理中的作用摘要:对于一个生产企业而言如何发挥销售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那么这个企业也就无法生存了。而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从员工的规划、分配及其工作内容等方面进行。我整理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论国际工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摘 要]近年来,国际工程
随着我国各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管理人员逐渐认识到企业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胜任力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人力资源论文,供大家参考。 人力资源论文 范
设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提高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科发展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管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