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5

wisteria爱发呆
首页 > 学术期刊 > 课堂教学过程研究文献综述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瘦小的土拨鼠

已采纳

教师教学日志的文献综述论文

【论文关键词】 教师 教学日志 文献综述

【论文摘要】 教学日志是教师对其专业生活的叙事和对教学活动的反思记录,其价值在于教师可以探究其在教育活动中所经历的事件的价值,从而改进教育实践,提高专业素养。本文就教学日志的概念内涵、产生的历史背景、写作现状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合、总结和评论,希望能进一步引起教师对教学日志的重视,使教学日志更有利于教师教学。

引言

教学日志则是帮助教师进行批判性审视自身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之一,它是教师对其专业生活的叙事和对教学活动的反思记录,其价值在于教师可以探究其在教育活动中所经历的事件的价值,让教师记录他们身上发生的事件及其意义,以及影响其专业成长的方式,从而改进教育实践,提高专业素养。本文文献主要来自于中国知网期刊网,搜索主题词为教学日志,搜索时间范围为1998—2008年,搜索结果显示查询到17篇相关文章,其中包括来自中国期刊网的文章和优秀硕博论文,去掉部分与教学主体不符的文章共剩余8篇,本文将这8篇作为本文文献来源。

一、教学日志的概念与内涵

“日志”一词源于法语,指的是个人一天中可能完成的行程,是对经验和观察的记录。如飞行员的飞行日志,船长的航海日志等。后来该词被运用到教育领域,被理解为日志为学习者或教育者记录一天学习、生活及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场所。日志在英文中有不同的名称,如:diary,logs,field,notes,journals等。教学日志可被译为teachingjournalso但到底什么是教学日志迄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

Hook认为日志是一种与个人的对话,它可以记录作者认为有意义的事件。但日志不是文学作品,一般情况下只为作者本人使用和保存。

美国学者布鲁克菲尔德认为:“研究日志(又称“教学日志”、“工作日志”或“教师日志”)是一种教师对生活事件定期地记录,它有意识地、生动地表达了教师自己。它不是仅仅罗列生活事件清单,而是通过聚集这些事件,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假定。”我们认为该概念对教学日志的界定不够准确,教学日志不仅仅是对“生活事件”的记录,还包括教学中的对自己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件,还包括阅读专业书籍地感受;并且教学日志也不仅仅是“记录”,还包括对事件的反思,如果一篇教学日志不是对事件或观点的反思,那么这篇教学日志也不是一篇有效的教学日志。

有外国学者认为教学日志是一个报告,是在课堂仔细观察、课后立即记录而来的,这包括课堂上有关教—学的质性材料的收集的过程。“撰写是解释性范例研究与生俱来的一种研究,特别是当研究者是一名教师研究者(SaA,1996;Silva,1997,1999)。根据Erickson(1986),解释性教育研究把班级看作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环境,把教学和教学行为看作是促进教学过程的几个因素之一。”通过以上论述,该学者把教学日志看作是一种范例研究,这一研究把教师作为研究者,强调教学和教学行为对教育作用的过程。

我国学者王雁荃指出,“教师的教学反思日志是教师记录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提升教师自我发展能力,完善教学艺术、实现教师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王雁荃,2005)。这一概念表达方式直接说出了教学日志的内容及作用,但这一表达方式不够全面。首先教学日志不仅仅是一种“方法”与“途径”,而且这一表达方式也没有指出教学日志撰写教学日志的主动性以及连续性。

国内比较通用的教学日志概念表达是:教学日志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具有反思和研究价值的经验所进行的持续而真实的记录和描写,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批判地理解和认识,从而不断更新观念、增长技能,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这一概念我们认为它基本表达了教学日志的全部特征,表达也比较合理,但是我们认为教学日志不应该仅仅被认为是一种方法和手段,而更应该被看作是一项研究。因为只有把它看作一项研究,才能引起实践者与理论研究者的重视,让它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和认识,我们认为教学日志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是其他方面所不可替代的。而教学日志研究也是教学日志发展的一种趋势,对教学日志进行研究不但能帮助教师成为研究者,而且能让理论工作者对一线教师有更清晰的认识,对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认知结构有更深刻地了解。通过以上认识笔者对教学日志作如下定义:教学日志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具有反思和研究价值的事件所进行的持续而真实的记录,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批判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不断更新观念、增长技能,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它是一种对教师个人认识与思维的研究。

二、教学日志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日志作为一种促进教师反思自身教学、促进专业成长的方式的历史虽然不长,但作为一种正式的研究,有其深刻的根源。自然主义教育的发展、定性研究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后现代主义与现象学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叙事研究和行动研究的深入以及教育对话研究等共同促进了教学日志的研究与发展。

1、自然主义与定性研究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

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近代的教育实践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自然主义教育经历了“客观化自然”—“主观化自然”—“心理化自然”(终结)—现代教育理论衔接的历程。尽管每个阶段的教育家研究的视角不同,但在教育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上却是殊途同归。它们以各自独特的形式,论证了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对时代的意义,也塑造了自然主义教育的主要特征和取向。心理学化是西方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终结。它以辩证扬弃的方式丰富了教育研究,特别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的关注与研究,使教育者开始关注学生、关注教师自身的主观感受。教学日志是教师体现关注自我、关注学生,并达到自我实现的有效途径。

定性研究借以发展知识的方法是通过对个案的深入细致研究来收集以语言信息为主的资料,然后用分析归纳法来研究这些资料。它所研究的是个人创造的意识,研究自然环境中人的行为。这种研究不是采取中立或客观的态度,而是融入自身的情感和经验。而教学日志的撰写就是教师对白己内心世界的表白,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教师通过反思课堂中自己及学生的表现,可以同时发现自己和学生的闪光之处与不足,通过对这些累积性的材料的归纳、分析,可以获得对理念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教学实践的新认识。

2、后现代主义及现象学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吸收了分析哲学、解释学以及后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强调以语言范式取代以往的意识范式。这种范式的转变标志着研究焦点不再集中于认识主体和意识内容,而转向语言学的讨论,讨论主体群之间的活动及其关系。这种倾向凸显了以往教育研究中差异性受压抑的问题,从深层次上直接介入语言—权力—知识之间关系的讨论。后现代主义促进了教学日志的发展,注重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想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对人的解放的诉求。

现象学关注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发现的所有形形色色的现象。其出发点在于情境,通过对嵌入情境中的典型的意识节点的分析、阐释来说明生活体验。同时,它将生活经验以轶闻趣事等现象学的写作方式表述出来,既提供体验的情境,又在描述中埋藏着经验的本质,从而具有一种人类体验的共通性,使读者阅读时,充分激活他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发与现象学文本的对话,获得对这种体验的反思性理解。现象学要求研究者投入到丰富的生活中,积极地探究生活经验的各种形态。现象学的这些特征促进了教学日志的研究。对于教师来说,对生活经验的探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撰写日志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冷静、明智地观察事件,使自己在生活实践中更具洞察力。

3、叙事研究及行动研究的深入

教育叙事研究学者克兰迪尼和康纳利提出了要重视叙事本质的意识及教师发展和实践中的情境故事的观点。他们指出:经验是我们要研究的,我们用叙事方法来研究是因为叙事思维是经验的主要形式,也是书写及思维的主要形式。叙事研究是一种多元文化视角的研究方法,对教师来说,通过文化视角探讨教育问题可以使教师把对教育实践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出来,教学日志就是教师表达自身感受的主要形式。

行动研究是在一个设定的困难区域内的反思过程,在这个区域内,人们试图提高实践或个人理解,实践工作者执行探究。行动研究是实践工作者开展的系统的自我反思的科学探究,其目的在于改进实践。”教学日志就是教师开展的行动研究,是对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之一。通过教学日志的撰写,教师可以定期地回顾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在不断的回顾和反思过程中,增强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认识,觉察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措施。

4、教育对话研究的启示

日本学者佐藤学(2004)提出,“学习的活动是建构客观世界意义的活动,是探索与塑造自我的活动,是编织自己同他人关系的活动。”通过学习活动,在客体、自身与他人的关系之中形成三种对话实践。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和他人(学生、教师等)对话、和客观世界对话以及和自己对话。和客观世界对话同时体现在撰写教学日志与同“他人”沟通的过程中,通过撰写教学日志,教师认识客观世界,综合地把握了自己的看法,在同他人交流过程中,又可以发现自己和他人的差异,使自己的`认识趋于客观化;和自己对话就体现在撰写教学日志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我的内部对话,改造自己所拥有的意义关系,重建自己的内部经验。这样教师通过撰写日志来关注自身、关注学生、关注教学,从而达到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5、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

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造就了教师博客(网络日志)的快速发展。教师博客的出现一方面使教师的话语权得到了释放,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师有更大的空间来分享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

三、教学日志的写作现状

1、重视不够

事实_匕在日常教学中,能坚持写教学日志的老师是少之又少的,每年为评职称赶文章的人不在少数。但他们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为自己的疏忽和懈怠辩解。其实还是他们对教学日志的价值认识不够,错误地以为教学与科研是两码事,“述而不作”,仟凭教学中宝贵的教学体验随记忆的消磨而流失。

2、质量不高

写作教学日志是一个提高教学艺术的途径,但有些教师采取应付态度,教学日志成为纯粹事务性的作业。博客的兴起给教学日志开辟了一个全新空间,很多老师纷纷开辟自己的博客。写作者随时能看到读者的反应,他也可以回复,可以随时介入争论,将一种“互看”发展到极致,这固然打破了传统日志单纯的私人写作局限,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一种为了表演的“伪化写作”。

3、急功近利

从人的转型和全面发展出发,从兴趣或责任出发,梳理自己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教育感悟,提升自己,是写作教学日志的目标。如果为了发表论文,得到职称、职务等功利目的而写作、研究,那就偏离了写作教学日志的正确目标,写作者的理想和激情也不会长久。

4、缺少坚持

有些青年教师开始热情很高,但不能坚持。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没有爱的热诚、理想的追求,就不可能进入学问和教育研究的至高境界。不能坚持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害怕失败和挫折,一有困难,即自甘平庸。

5、形式单一

教学日志形式多样,但我们看到的教学日志往往比较单一,这是由于许多老师不喜欢尝试新的样式。

四、发展前景

教学日志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几年来,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兴起,教学日志也受到教师及专家的重视。在国外有关教学日志的理论研究己经很多,而我国在这方面却还不全面,因此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教学日志作为英语教师自评手段具有突显英语教师评价内容、突显教师评价目的、突显英语学科特点的三个重要特点。而教学日志作为教师自我评价手段使用时应注意:结合英语学科特点使用教学日;态、增加反思评价在教学日志中的比例、鼓励教学日志与其他评价方式适当结合、重视教学日志对青年教师成长所起的作用、教学管理制度应为教学日志提供相对宽松的空间。

五、结语

教学口志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随着定性研究的发展,在我国对教学日志的理论研究也将如火如茶的开展起来。教学日志是教师进一步认识自我的窗口,是其提高教学实践、提升自我认识、促进专业发展的途径,也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关键因素;对教学日志作深入研究是专家了解教师思维方法的窗口,有利于其进一步了解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认识。

173 评论

宜瑞科技

关于在课堂上看到的论文课题怎么说 课堂教学论文题目怎么定 推荐:1. 提问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2.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3.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论论文的称呼:统一写为"本文xxx",而不要写成"本课题xxx"。摘要:论文的摘要整体上控制800字以内,2/3页即可。摘要的基本结构是:本文研究了xxx。用2-3句话介绍全文的核心思想,如果有必要可以介绍下研究的对象和样本范围。接下来重点说结论:其一、xxx;其二、xxx;其三、xxx。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在摘要里大段的去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这些内容应该是在第一章绪论里写。研究意义:主要是你做了这篇文章以后,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到底对后续研究和相关参与者有哪些启发?理论层面通常是讨论你这个研究对前期相关理论的补充或提供了经验证据。实践方面的重点阐述你的研究对于监管层、市场参与者等,有什么特别的借鉴意义?各章写法。每一章开头第一段为本章导言,主要介绍本章的主要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等(3-7 行)。同样,在每一章的结尾处要安排一个小节,标题为 本章小结,对本章的内容进行一个简要的总结。章节标题安排。每一章的二级标题采用 xxx 的形式,三级标题采用 xxx 的形式,不设四级标题,而是代以 1. xxx; 或 (1)xxx; (2)xxx 形式即可。结论。文章的结论要简洁有力,首先通过两三句话,简要回顾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然后梳理出3到5条结论即可。篇幅控制在1-2页。为了增强可读性,最好是采用如下表述:本文的主要结论为:其一,……。其二,……。其三,……。政策建议。论文的政策建议要以论文的研究结果为基础,要有针对性。因此,你要非常谨慎地提出政策建议,而不是泛泛而谈,答辩过程中最令人反感的政策建议就是空穴来风。我个人的建议是综合建议控制在半页,提出2-3条政策建议就可以了。

92 评论

天下武功2016

有效性教学文献综述范文

【摘 要】在我国的近些年来,“有效教学”开始被众多教育工作者频繁使用,并且逐渐深入人心,许多学校还把它当成教学研究的主题。这说明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工作的质量、效率非常重视,并对此进行大胆实验、积极探索。但许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对“有效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因此本文通过汇集一些关于 “有效教学” 的相关研究文献,拟从理念、策略、效果、评价几方面对“有效教学”进行疏通,以便大家对“有效教学”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 理念 策略 效果 评价

使教学达到有效、高效的目的,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道路,因此“有效教学”理念从西方进入中国后,备受中国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且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对其深化、发展。但是相对于西方来说,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进程缓慢、成果不突出,甚至有相当大部分的教师对“有效教学”不甚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不足的地方。由此可见,认识“有效教学”对于当前教学改革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就此汇集了一些关于“有效教学” 的研究文献,试图从概念、策略、效果、评价几方面对“有效教学”进行疏通,以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1.产生的背景

“有效教学”是英语teaching effectiveness或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的汉译,它产生于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20世纪上半叶才初具雏形,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后,这一概念就经常出现在英语教学文献中,它进步的核心理念逐渐引起各国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20世纪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是艺术”这一教学观,在科学思潮和行为观的影响下被人们重新审视。人们开始认识到:教学也是科学,而且教学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也开始被大家关注,人们还运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的概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2.核心理念的发展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研究深入,人们对“有效教学”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下是中西方“有效教学”核心理念发展的大致过程。

虽然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但研究非常少,更谈不上对核心理念的具体认识了。到了80年代,提高“教学效率”和 “教学效果”的提法才逐渐进入公众的视线,但也是从翻介国外相关研究开始的,如西南师范大学的王维城、刘克兰教授等翻译的由美国学者保罗·D.埃金(Eggen 1979)所著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堂信息处理模式》,对我国的教学就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那么到底什么是 “有效教学”?在我国,目前还是众说纷纭的状态,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而且大多数人对“有效教学”核心理念的理解还是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上。但纵观众多学者的文献,都把教学的效益作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把高水平、高效率、高效益作为衡量“有效教学”的标准。

有学者这样认为“有效教学”的本质:“所谓‘有效’,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实际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在中国,这一概念拥有众多的支持者。但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把“有效教学”的“有效性”理解为更加宽泛的概念,除了包括学生的成绩外,还包括自我激励(self-motivated)和源自师生的幸福感。

而国外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开始了。他们早期研究的重点是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即把焦点对准教师的人格因素。认为教师的人格因素是教学“有效”的核心内容。盖茨尔斯和杰克逊(Getzels et al 1963)在第一版的《教学研究手册》里,就用了整整一章来阐述教师人格特征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后来,西方学者们发现这些研究的缺陷后,又把研究焦点对准教学行为,尤其是美国学者奥瑟(Oser,)等人认为,“有效性”应聚集在“过程—结果”的关系之上。“过程”即教师的教学活动,“结果”则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二者的关系才是衡量有效性的标准。

二.“有效教学”的策略

有学者把“有效教学”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这是一个比较全面、科学的分法,它既看到了教学的准备和实施,还看到了教学的评价。但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教学评价几乎是忽略不计的,而单纯把教学准备、教学实施作为“有效教学”的策略。这是一个让人担忧的现象,因为这说明众多教育工作只注重教学过程,忽略教学结果(此处的结果并非单纯指成绩,而是指学生接受与否、教学达到预期效果与否。)

如有学者指出:有效教学,要从教学设计开始。该观点认为,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增强教学设计的合理性,要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还要对教学设计进行大胆创新。也有学者认为,教学主题的确立,能够促进“有效教学”的实施。这个观点把教学主题作为一节课的灵魂和统帅,整节课只要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主题,该节课的活动就有了“主心骨”和“灵气”,以及内在的神韵,由此也就有助于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活动。还有人提出,有效情景才能促进有效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情景,如“故事情景”、“问题情景”、“美感情景”、“竞赛情景”等等,来实施教学,这样才能促进有效教学。

在“有效教学”中,有人认为教师的角色重中之重,刘万海、李倩就指出“当前教师亟待由功利论责任观走向生命价值论责任观。”在“有效教学”中,应兼顾有效和责任,而且教师的责任是确保“有效教学”实施的关键。同样也有学者认为,教师的积极性才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此处的积极性包括教师对事业的热爱、知识的渊博,和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道德修养等等。该观点把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认为一切教学策略都是从教师开始。

221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研究过程及综述范文

    论文综述范文如下: 摘要:经济学的数学化和定量化是经济学迅速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以计量经济学分支学科的应用为着探讨点通过分析计量经济学模型在中国经济研究中

    大宝儿061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林语堂研究综述论文

    有人作诗这样评论林语堂:“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挚爱故国不泥古,乐享生活不流俗。”第一句是说他精通英文,他写的全英文的京华烟云等等小说在国外名气很大,

    我的飞飞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课堂教学行动研究论文

    浅谈小组合作活动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论文 提要: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是把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念转化成优秀课堂教学的尝试。其研究价值是要以现

    乖乖纯0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综述性论文研究过程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

    philips111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文献综述课程论文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lucy一只鱼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