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55

长杠豆0725
首页 > 学术期刊 > 2003年数学建模题目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eteorakira

已采纳

乒乓球新旧赛制对比分析关键字:11分制 21分制题目描述:自2001年10月1日起,国际乒联改用11分制等新规则。11分制的实行,使比赛偶然性增加,让一些二三流选手也有机会战胜一流选手。“但这个偶然性应有个度,”王家声说:“如果这个偶然性大到世界顶尖高手也纷纷被无名小卒淘汰,三四流选进决赛,那它就不是好规则了。”,是否会象羽毛球7分制一样实行不久就取消呢?请就乒乓球新旧赛制对比分析,试对11分制的5盘3胜与21分制的3盘2胜制作定量的比较分析;试对11分制的7盘5胜和21分制的5盘3胜制作定量的比较分析;请就是否有利于运动的推广;是否有利于形成对抗激烈,场面精彩的比赛;是否有利于它的市场开发和赞助商利益方面来评价乒乓球11分制利弊如何,并作出建议。参量和函数说明:I 中的如下:A:选手一 B:选手二WA:A胜的球数 WB: B胜的球数g: A每球的胜率,即赢得一球的概率P1: 11分制下,A胜出一局,且WA=11,WB<10时,的概率P2:11分制下,A胜出一局,且 WB>=10,WA=WB+2时,的概率P3:11分制下,A胜出一局的总概率P4:11分制下,5盘3胜,A胜出的总概率P5:11分制下,7盘4胜,A胜出的总概率p3: 21分制下,A胜出一局的总概率p4: 21分制下,3盘2胜,A胜出的概率p5: 21分制下,5盘3胜,A胜出的概率II 中的如下:A:选手一 B:选手二i:A的得分,赢球数 j:B的得分,赢球数 n:总球数g(i,j): A在比分i:j下胜出一球的概率,是随赛程而变化的函数g0:A刚开始时的胜率m(x):来表A进入状态的快慢程度对g造成影响的调谐因子α:关键球(决胜负的一球)对A方对输赢此球的影响的因子w(i,j):用来描述A方输赢在比分i:j下,赢得此球的因子函数,当状态i:j时为可决定胜负(关键球)时w(i,j)=α,否则w(i,j)=1(也就是对比赛无影响)L(x):A输球数(输球数为负时,即赢球)对g的影响的因子函数,其中x=i-jC:用来来标记A是否最先发球,若是则C=0,否则C=1F(x):发球权对A的胜率g的影响的因子函数,其中在11分制下x= mod(2) ,21分制下x= mod(2) 。G(i,j):到达比分i:j时的概率L1:表示A胜的折线 L2:表示B胜的折线P1:在11分制下,A胜出一局的概率 P’1:在21分制下,A胜出一局的概率解答过程:I,初步建模我们不妨先建立一个两选手对战的模型,且作出以下规定:1,根据两选手的技术水平,给定他们每一球胜出的概率;2,假设这种概率是恒定不变的,也就是说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现有两选手A和B对战,我们现在只拿出一个选手出来作考虑,比如A,因为比赛双方是相对的,确定了A的胜率,B胜率也随之确定(等于1减去A的胜率)。记A赢球为标志1,输球为标志为0,则概率空间X={0,1}。假设比赛共打了n球,则由前面的假设易知,存在服从0-1分布的n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数x1,x2,x3,…,xn ,其中xi∈X,i=1,2,..,n。设A每球的胜率为g(相应地B的胜率为1-g),对战n盘,有Y=X1+X2+…+Xn ,服从两项分布ψ(n,g).一、现在我们先来讨论11分制下A选手胜出的总的概率。由于在每一局中,只有当A先胜出B至少两球,且打足11球时,A方可赢得这一局。这样说来,我们可分两种情况来讨论,一是A先胜出11球,且B胜出的不足10球,则A就可胜出了。二是,B超过或等于10球,这时当且仅当A领先出两球时,A才可赢得本局。记A胜的球数为WA,B的为WB。对第一种情况,WA=11,WB<10;现在来算A胜出此局的概率,并记为P1,由于最后一球必为A胜的,故在对战盘数n=WB+10下来讨论Yn=X1+X2+…+XnP(Y=10)= g10(1-g)WB 其中WB=0,1,2,..9由上式知,A可在WB=i,其中i=0,1,2,…,9的情况下胜出,由于事件之间是互斥的,所以概率可叠加,因此可得P1 :P1= gP(Y10+i=10)= g11(1-g)i对于第二种情况下,亦即WB>=10,WA=WB+2,记A胜出此局的概率为P2,则前20球必为AB各胜10球(否则就是第一种情况了),总球数n=WA+WB=2WB+2,即n=22,24,…,2k+2,…A要胜出此局,则最后两球必为A赢的,对于每一n=2k+2,k>=10,我们考虑从第21球开始的r=n-22球(包括第21球),A,B在这期间的胜负可以说是交替的,即可以把相邻两球作为一个整体,把这段期间作分割,如下:(第21球,第22球 ),(第23球,第24球)…………….(第n-4球,第n-3球)在每个分割中,A,B各胜一球.A在不同球数下胜出的事件均是互斥的。故有P2= g10(1-g)10 其中k=10,11,12,…=记F(k)= =2-11g (1-g)-1由于g是概率,故0≤g≤1,那么1-g≥0,所以有0≤2g(1-g)≤ =故 = ,记L=2g(1-g), t=2-11g (1-g)-1/(1-L)则F(k)= t Lk ≤t(1/2)k由此可知,P2为收敛级数,并且有P2=tL11=现在,我们来看一下,A胜出此局的概率是多少?我们记之为P3。由于,A在不同球数胜出的事件是相互独立的,互斥的,所以有P3=P1+P2=a,对于5盘3胜用P4来记A胜的概率,则比赛的盘数n可为3,4,5n=3时,概率为: (P3)3n=4时,最后一盘必为A胜,故概率为:P3 (P3)2(1-P3)n=5时,最后一盘也必为A胜,故概率为:P3 (P3)2(1-P3)2于是有P4=(P3)3+ P3 (P3)2(1-P3)+ P3 (P3)2(1-P3)2=10(P3)3 – 15(P3)4+6(P3)5b,对于7盘4胜用P5来记A用的概率,则比赛的盘数n可为4,5,6,7n=4时,概率为: (P3)4n=5时,最后一盘必为A胜,故概率为:P3 (P3)3(1-P3)n=6时,最后一盘也必为A胜,故概率为:P3 (P3)3(1-P3)2n=7时,最后一盘也必为A胜,故概率为:P3 (P3)3(1-P3)3于是有P5=(p3)4[-20(P3)3+70(P3)4-84P3+35]或P5=(p3)4[1+4(1-p3)+10(1-p3)2+20(1-p3)3]二、现在来讨论21分制下A选手胜出的总的概率。有了11分制的的讨论,21分制下将易得出如下结果,(其论证过程类似于11分制的论证程)对应于11分制下的P3,我们有p3==a,对于3盘2胜下A胜出的概率,对应于11分制下的P4,我们记之为p4,则有p4=3(p3)2-2(p3)3b,对于5盘3胜下A胜出的概率,对应于11分制下的P5,我们记之为p5,则有p5=(p3)3[6(p3)2-15p3+10]下面我们用Mathimatica来分别作出P4和p4,P5和p5的图象比较如下:并以步长为,计算出g从0到1,P4和p4,P5和p5的比较数据如下:num g P4 p4 P5 p51 程序清单如下:#include<>#include<>#include<>double c(int i,int n){//返回组合数if(i>n/2) i=n-i;double s=1;int k,j;for(k=n,j=1;j0时L(x)≥1,x=0时L(x)=1,x<0时,L(x)≤1。所以现在可记g(i,j)=g0m(i+j)w(i,j)L(i-j)。最后,我们来考虑发球权对A的胜率g的影响,设当A获得发球权时,影响用β1表示,无发球权时,用β2表求。因为11分制下是2球一换的,所以我们用C来标记是否A最先发球,若是则C=0,否则C=1。那么A发球的充要条件是 mod(2)等于0,否则等于1。同理,在21分制下,若A发球的充要条件是 mod(2)等于0,否则等于1,这里C与上相同。所以可定义一函数F(x),当x=0时,F(x)= β1 ,当x=1时,F(x)= β2 。这里,在11分制下x= mod(2) ,21分制下x= mod(2) 。所以,现在可记g(i,j)=g0m(i+j)w(i,j)L(i-j)F(x),其中x的定义如上。好了,分析到此为止,g的表示式最终确定了下来了:g(i,j)=g0m(i+j)w(i,j)L(i-j)F(x) ,各函数和参量的定义上面都均已给出g的讨论正式结束,现在让我们进入下一阶段的讨论吧,讨论A胜出比赛的概率。我们不妨随着比赛的进程,用比分i:j ,来详细探讨吧。现令G(i,j)为到达比分i:j时的概率。由于i:j是相互独立的,亦即不同的比分为互斥事件,当比分i:j,不为最终状态时(就是胜负状态时),到达此比分的可能由比分i-1:j或i:j-1达到的。因此可得G(i,j)G(i,j)=g(i-1,j)G(i-1,j) i≥1,j=0G(i,j)=(1-g(i,j-1))G(i,j-1) j≥1,i=0G(i,j)=g(i-1,j)G(i-1,j)+(1-g(i,j-1))G(i,j-1) i,j≥1当比分为胜负比分时,若A胜,亦即i>j,到达这状态的比分只可能为i-1:j ,所以这时有:G(i,j)=g(i-1,j)G(i-1,j)若A输,亦即i

350 评论

胖哥high吃

售书问题优化模型摘要优化问题是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科学研究等领域重做常见的一类问题,在解决极值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零一规划也是常用的数学工具,能够有效的表示事物的有效性。本文是以一极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报纸、杂志、图书一直赢得大学生不同程度的青睐,而且出现了电子图书这个时代的产物,对于这个实际意义较大的问题就应有简单易懂的模型,让人看起来比较容易接受。考虑到建立销售点,使它供书的人数达到最大,那就要在条件约束下建立优化模型,而选择两地之间是否有销售的关系为他们的决策变量,那样就使人易懂,易于理解。通过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并应用Linggo软件得到最优解,B和E之间建立代售关系即在B(E)建立代售点并向E(B)售书,D和G之间建立代售关系即在D(G)建立代售点并向G(D)售书,可是大学生的人数最大,为177千人。最优解可以有多种选择方法,这就有选择的灵活性。本模型适用于只考虑人数最大的地址的选择,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普遍性。关键字 售书问题 优化模型 零一规划 Linggo1.问题的重述一家出版社准备在某地向七个区大学生供应图书,每个区的大学生数量如图所示(单位:千人),出版社准备在该市设立两个图书代理销售点,每个代理点只能想该地区和一个相邻的地区售书,出版社知道售书覆盖的人群越大,所获得的利润也就也大,所以出版社要选择两个恰当的代理销售点使覆盖的人群最大。现在所要解决的是选在合适的代理销售点。2.问题分析 书是人们进步的阶梯,售书问题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图书、网上书城等的出现,人们阅读的方式越来越多,而书的销售问题也越来越受销售商的关注。如何选择待销售点才能使卖出的书最多,销售商获得的利益最大,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许多候选地区中选择最优的地区,制定最优的规划方案,显然必须建立优化模型,每个地区都选与不选的可能性,这就必须用到0—1规划模型,立两个销售代理点, 在满足以下的条件的情况下,要想得到一个最优计划,出版社就需要设计一个合理有效的投资方案:1.只能建立两个销售代理点。2.每个销售代理点只能向本区和一个相邻区的大学生售书在上述要求中,将每两个相邻地区之间连线表示该地区建立售代关系,这种售代关系据有建立与不建立两种选择,显然每个地区只能选择一个销售或者代理,最优方案就是选择权值最大与次大的连线,将上述方案限制转化为约束条件,并使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决策标量转化为数学符号,利用LINGGO 软件来求最优解接,3符号的说明符号表示 符号说明A 34千人的地区B 29千人的地区C 42千人的地区D 21千人的地区E 56千人的地区F 18千人的地区G 71千人的地区x1 AB两地区之间建立代售关系x2 AC两地区之间建立代售关系x3 BE两地区之间建立代售关系x4 BD两地区之间建立代售关系x5 CD两地区之间建立代售关系x6 DG两地区之间建立代售关系x7 DF两地区之间建立代售关系x8 DE两地区之间建立代售关系x9 EF两地区之间建立代售关系x10 FG两地区之间建立代售关系X11 BC两地区之间建立代售关系Q 所能供应的大学生的数量4.问题假设选择代理销售点时,只考虑该地区总人数以及相邻地区,对人员的迁入迁出,人员的消费能力,人们的需求不予考虑;1、 只有两个销售代理点,且每个销售代理点只能向该区和他临近的去售书。2、 7个销售区中没有人员的流动3、 书的供应量远远满足学生的需求4、 销售代理点向两个地区的学生销售书的价格相同。5、 不考虑邻区因学生买书的路费问题而减少书的购买。6、 售书多少与人数多少成正比。7、 人人的消费能力是相等的。5.模型的建立决策变量:设在ABCDEFG中的某两地之间代售关系Xi(i=1,2,3…10).Xi=1表示在其建立代售关系。Xi=0表示没有建立代售关系目标函数:所能供应的大学生的数量Q千人;则Q=63*x1+76*x2+85*x3+50*x4+63*x5+92*x6+39*x7+77*x8+74*x9+89*x10+71*x11;约束条件1.只能建立两个销售代理点。x1+x2+x3+x4+x5+x6+x7+x8+x9+x10=2;2.与A建立代售关系只能有一个即x1+x2<=1;与B建立代售关系只能有一个即x2+x5+x11<=1;与C建立代售关系只能有一个即x1+x3+x4+x11<=1;与D建立代售关系只能有一个即x4+x5+x6+x7+x8<=1;与E建立代售关系只能有一个即x3+x8+x9<=1;与F建立代售关系只能有一个即x7+x9+x10<=1;与G建立代售关系只能有一个即x6+x10<=1;综上所述:Max Q=63*x1+76*x2+85*x3+50*x4+63*x5+92*x6+39*x7+77*x8+74*x9+89*x10;x1+x2+x3+x4+x5+x6+x7+x8+x9+x10=2;x1+x2<=1;x2+x5+x11<=1;x1+x3+x4+x11<=1;x4+x5+x6+x7+x8<=1;x3+x8+x9<=1;x7+x9+x10<=1;x6+x10<=1;6.模型的求解在lingo中输入以下代码,见附录1.通过运行LINDO教学软件,我们可以得到该售书问题的最优解,即建立代售关系的最优方案,其截图为: Objective value: Variable Value Reduced Cost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从中可以看到在B和E之间建立代售关系即在B(E)建立代售点并向E(B)售书,D和G之间建立代售关系即在D(G)建立代售点并向G(D)售书,可是大学生的人数最大,为177千人。(详细结果见附录2)但考虑到地区中人数的问题,以及现实中去买书的路费问题,所以销售代理点应建立在人数较多的地区,在B、E地区中E区人较多为56千人,在D、G地区中G区中人数较多为71千人,所以最好把两个销售代理点建在E区和G区。7.模型的评价和推广 通过查看该区图可以粗略知道应选择人数最大地区为代售点,在题中假设的前提下,选择人数最大的地区为代售点,覆盖了大部分人口,此模型的建立,很好的应用数学知识将选择销售代理点的问题抽象化,使选择我们的选择不再主观、盲目,而是更全面、深入、条理。选择最少的变量考虑问题简化了模型建立的分析。这也是模型最大的弊端数据的真实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对实际应用很不利。虽然假设的变量比较多,但人们可以较容易理解。题中假设的太多假设,有些脱离实际,考虑现实当中的销售点间的运输路程、交通便利程度、学生在校期间的对书的消费情况,不同人群之间的消费能了等情况,8.参考文献【1】姜启源 谢金星 叶俊 数学建模(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附录附录1:max=63*x1+76*x2+85*x3+50*x4+63*x5+92*x6+39*x7+77*x8+74*x9+89*x10;x1+x2+x3+x4+x5+x6+x7+x8+x9+x10=2;x x1+x2<=1;x2+x5+x11<=1;x1+x3+x4+x11<=1;x4+x5+x6+x7+x8<=1;x3+x8+x9<=1;x7+x9+x10<=1;x6+x10<=1; 附录2:Global optimal solution found. Objective value: Total solver iterations: 0Variable Value Reduced Cost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Row Slack or Surplus Dual Price 1 2 3 4 5 6 7 8 9 10 你也可以到这个网站找找!

318 评论

林麓是吃货

2003年试题A 病毒扩散与传播的控制模型 已知某种不完全确知的具有传染性病毒的潜伏期为d1~d2天,病患者的治愈时间为d3天。该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口腔飞沫进行传播、扩散,该人群的人均每天接触人数为r。为了控制病毒的扩散与传播将该人群分为五类: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治愈者、死亡和正常人,可控制参数是隔离措施强度p(潜伏期内的患者被隔离的百分数)。 要求1在合理的假设下试建立该病毒扩散与传播的控制模型;2 利用你所建立的模型针对如下数据进行模拟条件1:d1="1," d2="11," d3="30," r="10, 条件2:已经知道的初始发病人数为890、疑似患者为2000条件3:隔离措施强度p="60%条件4:患者2天后入院治疗,疑似患者2天后被隔离试给出患者人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并明确标识图中的一些特殊点的具体数据,分析结果的合理性。3 若将2中的条件4改为条件:患者天后入院治疗,疑似患者天后被隔离模拟结果有何变化?4 若仅将2中的条件3改为条件:隔离措施强度p="40% 模拟结果有何变化?5若仅将2中的条件1改为条件:d1="1," d2="11," d3="30," r="250 模拟结果有何变化?6 分析问题中的参数对计算结果的敏感性。7 针对如上数据给政府部门写一个不超过400字的建议报告。

80 评论

嗨吃嗨胀

数学建模论文范文--利用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数学建模随着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数字化,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人们身边的数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强调数学应用及培养应用数学意识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十分巨大。数学建模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通过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结合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把怎样利用数学建模解好数学应用问题进行剖析,希望得到同仁的帮助和指正。一、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我们常把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表示,从而获得解决的一类数学问题叫做数学应用题。数学应用题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数学应用题的本身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这里的实际是指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等现实世界的各个方面的实际。如与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的源于实际生活的应用题;与模向学科知识网络交汇点有联系的应用题;与现代科技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保护、实事政治等有关的应用题等。第二、数学应用题的求解需要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使所求问题数学化,即将问题转化成数学形式来表示后再求解。第三、数学应用题涉及的知识点多。是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知识点一般在三个以上,如果某一知识点掌握的不过关,很难将问题正确解答。第四、数学应用题的命题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类别。往往是一种新颖的实际背景,难于进行题型模式训练,用“题海战术”无法解决变化多端的实际问题。必须依靠真实的能力来解题,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具真实、有效性。因此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二、数学应用题如何建模建立数学模型是解数学应用题的关键,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直接建模。根据题设条件,套用现成的数学公式、定理等数学模型,注解图为:将题材设条件翻译成数学表示形式应用题 审题 题设条件代入数学模型 求解选定可直接运用的数学模型第二层次:直接建模。可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但必须概括这个数学模型,对应用题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解题所需要的具体数学模型或数学模型中所需数学量需进一步求出,然后才能使用现有数学模型。第三层次:多重建模。对复杂的关系进行提炼加工,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若干个数学模型方能解决问题。第四层次:假设建模。要进行分析、加工和作出假设,然后才能建立数学模型。如研究十字路口车流量问题,假设车流平稳,没有突发事件等才能建模。三、建立数学模型应具备的能力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数学全过程的教学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质量,同时也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3.1提高分析、理解、阅读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是数学建模的前提,数学应用题一般都创设一个新的背景,也针对问题本身使用一些专门术语,并给出即时定义。如1999年高考题第22题给出冷轧钢带的过程叙述,给出了“减薄率”这一专门术语,并给出了即时定义,能否深刻理解,反映了自身综合素质,这种理解能力直接影响数学建模质量。3.2强化将文字语言叙述转译成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将数学应用题中所有表示数量关系的文字、图象语言翻译成数学符号语言即数、式子、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这种译释能力是数学建成模的基础性工作。例如:一种产品原来的成本为a元,在今后几年内,计划使成本平均每一年比上一年降低p%,经过五年后的成本为多少?将题中给出的文字翻译成符号语言,成本y=a(1-p%)53.3增强选择数学模型的能力。选择数学模型是数学能力的反映。数学模型的建立有多种方法,怎样选择一个最佳的模型,体现数学能力的强弱。建立数学模型主要涉及到方程、函数、不等式、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曲线方程等类型。结合教学内容,以函数建模为例,以下实际问题所选择的数学模型列表:函数建模类型 实际问题一次函数 成本、利润、销售收入等二次函数 优化问题、用料最省问题、造价最低、利润最大等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细胞分裂、生物繁殖等三角函数 测量、交流量、力学问题等3.4加强数学运算能力。数学应用题一般运算量较大、较复杂,且有近似计算。有的尽管思路正确、建模合理,但计算能力欠缺,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加强数学运算推理能力是使数学建模正确求解的关键所在,忽视运算能力,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只重视推理过程,不重视计算过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利用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对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很有益的,是提高学生素质,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数学建模的应用也是科学实践,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须的,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通过对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结合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和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进行探索。关键词:创新能力;数学建模;研究性学习。《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学生提出新的教学要求,要求学生:(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其中,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新大纲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数学学习不仅要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而且在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同样需要得到训练和提高,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要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明确探究方向,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交流,并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就必须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研究和学习数学模型,能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数学建模教学与学习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现就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谈几点体会。一.要重视各章前问题的教学,使学生明白建立数学模型的实际意义。教材的每一章都由一个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入,可直接告诉学生,学了本章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后,这个实际问题就能用数学模型得到解决,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创新意识,对新数学模型的渴求,实践意识,学完要在实践中试一试。如新教材“三角函数”章前提出:有一块以O点为圆心的半圆形空地,要在这块空地上划出一个内接矩形ABCD辟为绿册,使其册边AD落在半圆的直径上,另两点BC落在半圆的圆周上,已知半圆的半径长为a,如何选择关于点O对称的点A、D的位置,可以使矩形面积最大?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好时机要注意引导,对所考察的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新旧两种思路方法,提出新知识,激发学生的知欲,如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失去“亮点”。这样通过章前问题教学,学生明白了数学就是学习,研究和应用数学模型,同时培养学生追求新方法的意识及参与实践的意识。因此,要重视章前问题的教学,还可据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及学生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补充一些实例,强化这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重视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意识。2.通过几何、三角形测量问题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思维过程。学习几何、三角的测量问题,使学生多方面全方位地感受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认识更多现在数学模型,巩固数学建模思维过程、教学中对学生展示建模的如下过程:现实原型问题数学模型数学抽象简化原则演算推理现实原型问题的解数学模型的解反映性原则返回解释列方程解应用题体现了在数学建模思维过程,要据所掌握的信息和背景材料,对问题加以变形,使其简单化,以利于解答的思想。且解题过程中重要的步骤是据题意更出方程,从而使学生明白,数学建模过程的重点及难点就是据实际问题特点,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分析、概括等基本思想,联想现成的数学模型或变换问题构造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如利息(复利)的数列模型、利润计算的方程模型决策问题的函数模型以及不等式模型等。3.结合各章研究性课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拓展数学建模形式的多样性式与活泼性。高中新大纲要求每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课题,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如“数列”章中的“分期付款问题”、“平面向是‘章中’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等,同时,还可设计类似利润调查、洽谈、采购、销售等问题。设计了如下研究性问题。例1根据下表给出的数据资料,确定该国人口增长规律,预测该国2000年的人口数。时间(年份) 人中数(百万) 39 50 63 76 92 106 123 132 145分析:这是一个确定人口增长模型的问题,为使问题简化,应作如下假设:(1)该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稳定;(2)该国的人口增长数由人口的生育,死亡引起;(3)人口数量化是连续的。基于上述假设,我们认为人口数量是时间函数。建模思路是根据给出的数据资料绘出散点图,然后寻找一条直线或曲线,使它们尽可能与这些散点吻合,该直线或曲线就被认为近似地描述了该国人口增长规律,从而进一步作出预测。通过上题的研究,既复习巩固了函数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用数学模型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及生活中“数”意识和观察实践能力,如记住一些常用及常见的数据,如:人行车、自行车的速度,自己的身高、体重等。利用学校条件,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实习活动,活动一结束,就回课堂把实际问题化成相应的数学模型来解决。如:推铅球的角度与距离关系;全班同学手拉手围成矩形圈,怎样围使围成的面积最大等,用砖块搭成多米诺牌骨等。四、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完善数学建模思想。由于数学模型这一思想方法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之中,小学解算术运用题中学建立函数表达式及解析几何里的轨迹方程等都孕育着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熟练掌握和运用这种方法,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我认为这就要求培养学生以下几点能力,才能更好的完善数学建模思想:(1)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2)洞察能力,即关于抓住系统要点的能力;(3)抽象分析问题的能力;(4)“翻译”能力,即把经过一生抽象、简化的实际问题用数学的语文符号表达出来,形成数学模型的能力和对应用数学方法进行推演或计算得到注结果能自然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5)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6)通过实际加以检验的能力。只有各方面能力加强了,才能对一些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化繁为简,如下例就要用到各种能力,才能顺利解出。例2:解方程组x+y+z=1 (1)x2+y2+z2=1/3 (2)x3+y3+z3=1/9 (3)分析:本题若用常规解法求相当繁难,仔细观察题设条件,挖掘隐含信息,联想各种知识,即可构造各种等价数学模型解之。方程模型:方程(1)表示三根之和由(1)(2)不难得到两两之积的和(XY+YZ+ZX)=1/3,再由(3)又可将三根之积(XYZ=1/27),由韦达定理,可构造一个一元三次方程模型。(4)x,y,z 恰好是其三个根t3-t2+1/3t-1/27=0 (4)函数模型:由(1)(2)知若以xz(x+y+z)为一次项系数,(x2+y2+z2)为常数项,则以3=(12+12+12)为二次项系数的二次函f(x)=(12+12+12)t2-2(x+y+z)t+(x2+y2+z2)=(t-x)2+(t-y)2+(t-z)2为完全平方函数3(t-1/3)2,从而有t-x=t-y=t-z,而x=y=z再由(1)得x=y=z=1/3,也适合(3)平面解析模型方程(1)(2)有实数解的充要条件是直线x+y=1-z与圆x2+y2=1/3-z2有公共点后者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圆心(O、O)到直线x+y的距离不大于半径。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自学出现的实际的问题,根据当地及学生的实际,使数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就能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数学建模随着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数字化,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人们身边的数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强调数学应用及培养应用数学意识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十分巨大。数学建模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通过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结合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把怎样利用数学建模解好数学应用问题进行剖析,希望得到同仁的帮助和指正。一、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我们常把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表示,从而获得解决的一类数学问题叫做数学应用题。数学应用题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数学应用题的本身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这里的实际是指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等现实世界的各个方面的实际。如与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的源于实际生活的应用题;与模向学科知识网络交汇点有联系的应用题;与现代科技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保护、实事政治等有关的应用题等。第二、数学应用题的求解需要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使所求问题数学化,即将问题转化成数学形式来表示后再求解。第三、数学应用题涉及的知识点多。是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知识点一般在三个以上,如果某一知识点掌握的不过关,很难将问题正确解答。第四、数学应用题的命题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类别。往往是一种新颖的实际背景,难于进行题型模式训练,用“题海战术”无法解决变化多端的实际问题。必须依靠真实的能力来解题,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具真实、有效性。因此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二、数学应用题如何建模建立数学模型是解数学应用题的关键,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直接建模。根据题设条件,套用现成的数学公式、定理等数学模型,注解图为:将题材设条件翻译成数学表示形式应用题 审题 题设条件代入数学模型 求解选定可直接运用的数学模型第二层次:直接建模。可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但必须概括这个数学模型,对应用题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解题所需要的具体数学模型或数学模型中所需数学量需进一步求出,然后才能使用现有数学模型。第三层次:多重建模。对复杂的关系进行提炼加工,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若干个数学模型方能解决问题。第四层次:假设建模。要进行分析、加工和作出假设,然后才能建立数学模型。如研究十字路口车流量问题,假设车流平稳,没有突发事件等才能建模。三、建立数学模型应具备的能力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数学全过程的教学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质量,同时也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3.1提高分析、理解、阅读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是数学建模的前提,数学应用题一般都创设一个新的背景,也针对问题本身使用一些专门术语,并给出即时定义。如1999年高考题第22题给出冷轧钢带的过程叙述,给出了“减薄率”这一专门术语,并给出了即时定义,能否深刻理解,反映了自身综合素质,这种理解能力直接影响数学建模质量。3.2强化将文字语言叙述转译成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将数学应用题中所有表示数量关系的文字、图象语言翻译成数学符号语言即数、式子、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这种译释能力是数学建成模的基础性工作。例如:一种产品原来的成本为a元,在今后几年内,计划使成本平均每一年比上一年降低p%,经过五年后的成本为多少?将题中给出的文字翻译成符号语言,成本y=a(1-p%)53.3增强选择数学模型的能力。选择数学模型是数学能力的反映。数学模型的建立有多种方法,怎样选择一个最佳的模型,体现数学能力的强弱。建立数学模型主要涉及到方程、函数、不等式、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曲线方程等类型。结合教学内容,以函数建模为例,以下实际问题所选择的数学模型列表:函数建模类型 实际问题一次函数 成本、利润、销售收入等二次函数 优化问题、用料最省问题、造价最低、利润最大等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细胞分裂、生物繁殖等三角函数 测量、交流量、力学问题等3.4加强数学运算能力。数学应用题一般运算量较大、较复杂,且有近似计算。有的尽管思路正确、建模合理,但计算能力欠缺,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加强数学运算推理能力是使数学建模正确求解的关键所在,忽视运算能力,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只重视推理过程,不重视计算过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利用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对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很有益的,是提高学生素质,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数学建模的应用也是科学实践,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须的,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98 评论

相关问答

  • 最近几年的数学建模论文题目

    1、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方法的案例研究。 2、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研究。 3、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 4、农村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

    哪也去不了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2016a题数学建模论文题目

    论文首页的三要素:1.标题:基于xx模型的xx问题研究2.摘要:针对每一个问题分别阐述问题、方法、结果3.关键词:…、…、建模论文题目形式一般采用以下两种:Ø

    麦生啤酒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数学建模题目及论文

    重点:数模论文的格式及要求 难点:团结协作的充分体现 一、 写好数模论文的重要性 1. 数模论文是评定参与者的成绩好坏、高低、

    菩小帅傲娇脸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五年级数学建模论文

    历年优秀论文要不?

    寄居小妖妖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数学建模题目及模版论文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本科组参赛队从A、B题中任选一题,专科组参赛队从C、D题中任选一题。 论文用白色A4纸单面打印;上下左右各留出至少2.5

    依依0317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