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16

潇湘涵雪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与瓮和缸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耶丽芙小熊

已采纳

宋朝烧不出大缸,但是历史确实是这样传出去的,可能加入了艺术成分。

134 评论

小嘉菜菜子

这个说法当见于马老爷子的《瓮与缸》一文。马先生为了说明“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举了司马光砸缸的例子:

他发现《宋史·司马光传》里砸的是“瓮”,后又说收口为瓮,敞口为缸,认为“陶瓷烧造有许多技术难题”,“敞口深腹大缸完全烧造成功是明末之事”云云。(原文可在观复博物馆的相关推文里看到,在此不附链接了)

若要讨论缸与瓮的年代早晚,马先生关于缸的某些观点恐怕难以令人信服。我们必须得为缸说几句“公道话”了。

考古已经证明,距今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体型硕大的陶缸。例如下面这件大家在中学历史课本里曾看到的,仰韶文化鹳鱼石斧图陶缸。高度已经达到了47厘米,口径也有厘米。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有个词“醯(xī)酱千缸”,意思是形容用缸做容器的酒和肉之多。汉代的缸到底有多大?满城汉墓里就出土过一种盛酒的大缸。通高能达到72厘米,而且上面还压着方盖防止酒的挥发。用途和当今没什么区别。

至于烧成年代,异议则更大。因为缸瓦一类的器具,严格上来说是属于日用品。即便是瓷制的,民用的也多为粗瓷。对于胎质成分、装饰图案要求并不精细,只是体型大、壁厚。这个在技术上并不难,对于烧成温度、窑室规模等的限制也完全不用等到明代末期。满城汉墓的这件大陶缸就可以说明问题。除了造型上有些方,烧成的技术并无二样。

而陶瓷器的成型在当时主要采用拉坯的方法。这个大家在许多视频中也能看到,就是将转盘上的泥团用手掏料,以提拉的手法制成陶坯,然后在进行打磨修饰。这个方法在我国很早就已经掌握了(有观点认为可以早到新石器时代)。

“我最怕有历史老师或学者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一个‘历史真相’,误人子弟往往就从‘真相’开始。”马先生这种怀疑的态度、想法是我们该学习的,但他的对于缸瓦的某些观点却难以让人信服。对于这些观点,我们同样也应该报以怀疑。或许他是为了从反面向我们证明所谓“历史真相”并不可信吧。

当然了,人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是有差异的,几乎很难有人能做到掌握全部的文献典故、历史资料和考古知识。作为当前国内知名度颇高的马老爷子,虽然在一些认识上或有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普及传统文化方面,也是有着不小贡献的。

345 评论

小吕娃子

是因为她认为躲在缸中就不会出现很多的危险,这个时候也是特别的慌乱,所以才会这样做。

220 评论

Lemonice柠檬冰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流传至今,可是那时候司马光砸的不是缸,而是另一种器皿,叫瓮。因为后人对缸比较熟悉与了解,并且瓮和缸形状类似,所以司马光砸瓮的故事,也就流传为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其实“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受到很多人的质疑,但是这个故事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无论是否正确,都很难验证。著名文物收藏家马未都先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质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原因是宋朝的技术不能烧制出可能淹死孩子的大缸,烧制大缸的技术到了元代才出现,而且迄今为止没有出土过宋朝的大缸。

我们也来试图质疑这个故事,因为司马光当时只有七岁,当时他的工具是一块被随意捡起来的石头,由此可以推断,司马光不仅在学习上很有才华,而且还是一位天生大力士,真是自幼文武双全,羡煞旁人。据正常的理解,一个七岁的孩子能做什么,估计他们在玩泥巴,而司马光在砸缸,缸有多厚大家都见过,没那么容易被砸破,按照正常理解,一个七岁的孩子是缺乏砸缸的力气的。

敞口为缸,缩口为瓮,缸的口大于瓮的口,瓮比缸要高,瓮的制造过程比缸简单,并且瓮壁比缸壁薄得多,因此瓮更有可能被砸碎。有人会质疑宋代是否有瓮,在西汉初期,吕雉嫉妒戚夫人,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放入瓮中,可以看出瓮出现在西汉时期。在唐代,也有一个“请君入瓮”的典故,因此宋朝一定有瓮。司马光砸缸是假的,因为他砸的不是缸,而且瓮。

112 评论

木易小青争

文|飞鱼说史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虽然现如今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已经相当强了,但不可否认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我们依然会损失惨重,甚至有时候需要以付出生命为代价。比如说洪水。在洪水到来的时候,我们有时候却只能望洋兴叹,毕竟洪水无情,稍有不慎便可能有生命之危,不过现在我们应对洪水的能力已经提高了不少,至少有人一直替我们负重前行,为我们最大限度地保障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但是生活在古代的人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面对洪水,更多地只能靠自己,而结局也可想而知,能侥幸捡条小命,就已经是烧了高香了。当然在很多时候,面对洪水,人们并不会“束手就擒”,而是会竭力思考,尤其在这个时候,母爱往往会最大限度被激发,甚至有些母亲为了孩子能活命,连自己的命都能豁出去。而在宋朝时期,我们熟知的民族英雄岳飞,还在襁褓中的时候,便经历了一场洪水,当然小岳飞并没有在洪水中丢了小命,要不然就没有岳飞长大后的英勇事迹了。面对洪水,小岳飞是如何保住小命的呢,并不是因为他有神功护体,也不是因为他天生自带主角光环,而是他有一个好妈妈,就是后来在岳飞后背刺字的岳母。那么岳母是如何做的呢?按照现在的想法,应该是赶紧找一个高处,并且找到牢靠的大树之类物品固定住自己,以免被洪水给冲跑。但是机智的岳母可不是这样做的,她慌忙抱着小岳飞躲到“缸”中,而这缸随着洪水一直漂啊漂,最后还被洪水吹到了岸边,他们得救后,岳母不禁感叹:这缸真结实。我们就以岳母救子这一细节,来说说宋朝的“缸”。岳母:我先纠正一点,我和小岳飞躲进的是瓮,不是缸。说到岳母在洪水中的机智表现,不少人或许会觉得两个大活人躲到了缸中,随着洪水一路漂,缸不仅没有倒也没有被撞破,难道是岳母在家没事就练习如何“驾驶”缸,亦或者这缸镀了铜,这真是太扯了。想必,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不过这件事却是正儿八经被记载在《宋史·岳飞传》中的,原话是这么记载的:(岳飞)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这句话的意思的是岳飞还没有满月的时候,河道决堤,发生了大洪水,洪水呼啸而至,岳母赶紧抱着岳飞躲到了瓮中,躲在瓮中的两人,就随着洪水一直漂,后来就被洪水冲到了岸上,两人都活了下来,当时的人都觉得很是奇异。说到这,想必各位看官就看出了蹊跷,因为《宋史》中记载的是岳母和岳飞躲进的是“瓮”,而不是缸,不过我们现在人却一直把瓮当成了缸,那么瓮和缸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差别并不大,最主要的是“口”不同,用古人的话来说,便可这样解释:瓮,形如缸,缩口,缸,形如瓮,敞口,所以这两者的区别就是一个是敞口,一个是缩口,以前在我们在家中盛水的一般都是敞口的缸,而古时候酿酒用的一般都是缩口的瓮。躲在瓮中在洪水中逃亡究竟是否有可行性?明白了缸和瓮的区别,我们就可以理解了,其实躲在瓮中在洪水中逃亡其实是可能的,原因就是瓮的口小,而瓮身是大的,再加上两人的重量,当瓮沉到瓮身最大处,便可以依照水的浮力不在下潜,而瓮上下小,中间大,这在水中也能形成足够的稳定性。所以,利用瓮在洪水中逃生并不一定是杜撰,当然这里也只能是瓮而不能是缸,缸的口是敞口,而底部又比较小,这样的话在水中是根本没有稳定性的,更别说躲在其中,随着洪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漂流了。说到这,或许有人又要有疑问了,觉得宋朝时期的瓮真的能烧制的那么大吗,一个成年人加一个婴儿都能躲在其中,这瓮得有多大呢?其实在唐朝已经可以烧制相当大的瓮了,比如在印尼附近海域曾经打捞出晚唐时期的沉船,在沉船里面发现了有一米高,半米多宽的唐代大瓮,到了宋朝这种工艺被一直传承也不奇怪。而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请君入瓮,这个成语出自《资治通鉴·唐纪》,说的是武则天任用的两位酷吏来俊臣和周兴的故事,既然唐朝的瓮已经能把一个成年人男子都给“请”进去,宋朝的瓮装一个女子和一个婴儿似乎也并不奇怪了。司马光:我砸的其实也是瓮,而不是缸在我们的印象中,无论缸也好,瓮也罢,都是用土烧制的,这也就是说,在硬度上是有欠缺的,那么岳母和小岳飞藏身的瓮,为何跟随洪水漂流都没有破呢?其实这很可能是因为瓮在漂流的过程中并没有碰到硬的东西,宋朝时期的建筑物还多以木质结构为主,钢铁之类的硬物更是少得可怜,如果没有外力刻意打砸,坚硬的瓮还是很难破的。说到这,我们就要说说宋朝另外一则关于“瓮”的故事了。司马光,这名字想必大家都熟,毕竟现在依然流传着他砸缸的传说。如《宋史》记载: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由此可见,司马光砸的根本也不是缸,是瓮,他急中生智搬石头砸瓮,也是因为瓮口太小了,救人根本不方便,还是把瓮给砸烂来得更快。司马光的故事,也从侧面说明了,在宋朝时期,这种大瓮其实已经非常流行和实用了,当时人们用水并不是像现在一样,水龙头拧开就来水了,而是要去很远的地方打水,所以古人便会将打来的水倒入瓮中,以便不能外出打水时再用。当然也可以放在庭院中,在下雨天收集雨水,从而可以洗衣服,而司马光的小伙伴就掉进庭院中的装满水的大瓮中了。一千个细节还原宋朝,从岳飞和司马光的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宋朝时期的瓮的烧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而瓮在民众的生活中也是非常稀松平常的物品。对此,您认同吗?参考文献:《宋史》、《资治通鉴》等。(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END】

285 评论

sophiabruce

因为她的母亲不会游泳,而且认为躲在水缸中可以去很好地避开洪水。

359 评论

相关问答

  • 与瓮和缸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宋朝烧不出大缸,但是历史确实是这样传出去的,可能加入了艺术成分。

    潇湘涵雪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与屈和幸福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我认为我是一个有裂缝的人,这样阳光才能照进我的灵魂的每一个角落。每个人都不是没有缺陷的完美者,只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差异的多少,不是天生的不公,每个人都是绝对公平

    小苹果草莓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与狐狸和鸡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① 讲一个寓言故事狗和狐狸 一只狐狸抓住了一只小羊要把他当成他的晚餐,小羊一再求救,这时一只牧羊狗发现了。 狐狸便把小羊抱了起来,说他正在陪羊在玩,狗用强硬的态

    qq1138566105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与老人和熊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1]朱岑郁.国内户外音乐节运营问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4 [2]左康秀.我国在线音乐产业的价值链[J].经营与管理.2014(06) [3]孙武军,

    小川里沙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与书和港湾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我整理了一下参考格式,大家可以参考参考! 一、文献格式的快速引用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的类型(即引文出处)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在文献名后并以方括号括起,具

    华晨123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