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2

阿尔卑斯1013
首页 > 学术期刊 > 导向论文写作的文献阅读技巧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白树dodo

已采纳

我很赞同作者(菲利普·钟和顺)的观点,虽然很多人善意地告诉我们要多读论文,要具有批判性地阅读,但是很少能够让我们地清楚认识到底应该如何阅读。就好像,一个人让你去跑,但是并没有人告诉你要走哪条路,要到达什么地方,要跑多快等等。这时候的我们总是漫无目的的。相对而言,对于一直督促我们要加强锻炼的朋友来说,健身教练针对性的指导显得靠谱很多。对想要搞好科研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作者强调,想要写好论文,有效地阅读论文并梳理其中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作者整理创造的阅读密码,可以有效地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根据这样的结构把内容整理出来,用在论文写作之中。阅读的过程是知识积累的过程,研究内容的思考过程,也是论文的创作过程。学习模仿论文写作框架。阅读的文章结构与论文写作的结构基本一致,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科技论文与其他文本不太一样的要求在于格式结构的严格统一,这样既严格限制了科研创作,又方便了创造过程,我们可以根据已经架好的框架填充内容,也可以根据框架找寻我们需要的内容。阅读的过程,积累了我们对写作的认识。同时能够让我们从读者的角度去写作,才是最佳的创作。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在论文写作中,文献综述的撰写是十分重要的,充分的论证,可以让自己的研究有理有据。而我们在学习他人文献综述的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别人论文的研究结果和研究中的空白或不足,并作为自己的文献综述,在发现自己的研究点的同时,将其作用研究的背景和理论。- 广泛阅读。- 详细阅读。- 放缓阅读速度。- 整理关键内容。- 发现研究空白和不足。其实我,只想用广,细,慢来形容这个阅读的过程,但是却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形容。首先,还是积累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一般针对性的找近期和研究相关的60篇左右的文献。(数目大体做个参考,我想文献收集的过程,在这里不单独说了。)在筛选的过程中就可以作用结构化的阅读方式进行拆分,有目的的找寻与我们所需主题直接相关的内容。第二,仔细而缓慢的阅读。这两个合并在一起,是因为仔细就会慢,慢了才能仔细。这两者是保证阅读质量的前提。为了放缓速度更加仔细的阅读,我们需要借助三样工具:直尺、钢笔、荧光笔。- 直尺:指向阅读的那一行,遮盖其他部分,保证视野的无角度偏差。(防止你走神!)- 钢笔:标记文章的结构,即作者创作的阅读密码。(研究内容,文献综述,研究空白,结果等等,文末会对阅读密码进行罗列。)- 荧光笔:标记重点——实验结果,研究空白和不足。(结果和空白是你论文的文献综述,你的理论依据,支撑你研究的根基。)第三,根据笔记和结构标记(阅读密码)的内容,当天整理完笔记,即将内容汇总到阅读密码整合表中。(如果当天整理不完,笔记也会帮助你回忆,但是尽量及时完成。)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文献综述部分是重要要简写的,需要我们慢慢熟悉这个过程。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包涵60篇文献的阅读笔记和写作的内容提要。第四,根据阅读密码整合表,汇总以下内容作为我们论文综述的整体框架(提纲),进而进行论文的撰写工作。 - STL:8-10个主题 - CTL:3-5个主题 - GAP:3-5个主题具体论文的安排以8000字的社科论文为例,遇到不一样的就多参考拟投期刊的论文为参考。 具体的密码表就见下图所示了,可能有一点不清晰,但是足够说明密码与对应的含义,只要将阅读密码标注在文档空白处的右侧就可以清晰地显示文章的结构特点,进而对内容进行整理了。此外,左侧的空白则可以标注主题密码,具体的怎么设置要参考其他的内容了。整体文章的内容就在这里了,很多内容写的还是不够详细,可能不能很清楚的理解部分内容。推荐大家仔细读一读这本书,会有很大的收获。在读了一些文章不知道怎么思考和整理的时候,我感谢这本书明确了我关注的重点方向,把批判性阅读带入了这种以阅读密码标记的方式简化其难度。感谢菲利普·钟和顺的分享,愿这份知识让更多人收益!

168 评论

紜亦眠观520

为什么写这本书? 作者打开了学术阅读和写作的“黑箱”,教会我们如何对学术论文进行解码和批评,如何从学术文章中获取的信息。 本书着眼于教会学生(写毕业论文的高年级本科生和写学位论文的研究生)如伺通过阅读来最大化他们的写作产出 。一个共同问题 : 没有人明确地解释什么样的阅读才算是" 批判性的"阅读 。 也就是说,它们只是又一次给出了目的地,却没有提供路线图。 有人认为,"批判性”阅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够激发读者产生新的观点、新的主张,即使读者没有自己的新观点,也可能发现某种新的"阐释方法” 。 然而,批判性观点巳经零散地嵌入期刊,读者要做的就是在文本中将其解码 。 写作者之所以难以形成新的观点,并不是因为新观点不存在,而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又本批评或批判性阅读这一艺术 。 通过我给出的阅读密码表(见表 l ) ,本书教学生在阅读社会科学期刊文献时,采用结构路线、技术路线和语法路线对这些文本进行解码 。 本书借此将原本大而化之的“要批判性地阅读”之类的建议落到实处,从而让学生掌握批判性阅读的技巧 。 这本书将会教留学生如何阅读才能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组织信息,以实现更高效的写作 。 本书结构 阅读密码表的起源摘要工具与论文打分密码表阅读技巧与信息管理预见性阅读、批评点阅读讨论、结论部分和融入前人的工作用阅读密码组织表实现写作所需信息的组织、管理和提取方法的普适性如何搞学术 阅读密码表 前言WTD what they do 文献综述SPL summary of previous literature 文献综述CPL critique of previous literature 文献综述GAP gap 文献综述RAT rationale 研究结果/讨论ROF results of findings 讨论RCL results consistent with literature 讨论RTC results to the contrary 结论WTDD what they did 结论RFW recommengdations for future works 阅读策略密码 POC point of critique MOP missed obvious point RPP relevant point to pursue WIL will 第一章 连环杀手与阅读报告 本科生常把研究论文与读书报告混为一谈。综述论文缺乏创新点。对别人的研究有重述无结论,对争论的问题没有解决。 研究论文要解决已有文献和现有发现之间的冲突。研究的成果就是支持或反对已有的研究。 社科论文中随处可见各种空白和缺陷、现有论文中未得到充分研究的新观点。作者们会在论文中讨论自己研究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的文章提出建议。这都是创新点的来源。 怎样阅读?怎样组织、分类、提取信息? 把批改论文中发现的重复的问题整理成评分密码表。 第二章 使用摘要工具全力解决技术性和结构性写作问题 《风格的要素》( Elements of Style )规定了写作 的基本要求。 要会用自己的话对原文观点进行概述而不能“过度引用”。要对现有文献进行充分批评后再进入数据分析和研究方法部分。 第三章 三种污渍和对写作的误会 这是在阅读中我们才能找到文献的主题、优势和不足。要学会细读并随时记录阅读体会,这样才能产生关于该主题的重大洞见。 不知写什么或难以将思想组织成论文,是因为阅读量不够或信息分析、提取不够。 阅读密码构成批判阅读的模板,进而生发新观点新主张。 第四章 如何阅读摘要、前言和方法部分 读摘要,左边记下主题密码,右边记下阅读密码。 阅读密码用来标注摘要中反映的文章的背景、可能的批评、填补空白所做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发现。 只用5个句子就可构成摘要:概括已有的、批评已有的、找到空白、我做了什么、新发现。 通过加注密码,使阅读系统化,把阅读信息组织归类。 前言在2-4段篇幅中详述摘要提到过的文章主要部分:SPL-CPL-GAP-WTD 方法部分介绍了研究的材料、方法、程序,如果要在这部分展开批评,应围绕测度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概念外延的准确性和等效性找到批评点POC。 第五章 如何阅读文献综述、心理学论文的前言和研究结果 文献综述是研究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回顾其他人的类似研究和主张,引出自己的主张。 不要指望不经学习研究其他学者的成果就能提出独创性的主张。遗漏名家的研究成果是研究中的大忌。 不要简单地罗列人名和观点,有述而无综。必须按某种逻辑来综述。综述的同时要有批评(评价),指出不足或空白点,为自己的研究找到切入点,然后提出我的研究有什么意义,沿着这个方向把这一领域的研究前沿往前推进了一步。 研究结果列出自己的发现,形成一个断言。 阅读他人的文献时,文章左侧标示概括性的关键词,右侧标示阅读密码。写自己的文献综述时,把他人的创新发现点形成自己综述的陈述点,找到他人的缺陷点、空白点,思考形成自己的创新建议点。 第六章 融入学术界,阅读讨论和结论部分 通过文献综述把过去的研究带到现在的成果,通过讨论把现在的结果带回过去,引向未来,让其他人继续推进。 当前研究的局限,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第七章 标示和组织阅读密码 文献阅读是一项工作,要以一种工作状态去积极阅读。 文字右面插入阅读密码,左侧插入主题密码。插入密码的过程就是批判性阅读的过程和分析思考对话的过程。 学术界专业人士干的主要的工作是改进轮子而不是重新发明轮子。 阅读密码整合表 文章序号/作者/年份/ROF/SPL/CPL/GAP/RFW/POC/RPP 从这个表中找到主题和逻辑线索,形成文献综述的写作框架。 学术写作的结构: 前言:SPL,CPL,WTD文献综述:SPL,CPL,GAP,RAT数据和方法:数据描述和分析计划研究结果:ROF讨论和结论:ROF,WTDD,RCL,RTC,RFW 文献综述提纲: 主题1(主题句+论证段落)主题2(主题句+论证段落)主题3(主题句+论证段落)主题4(主题句+论证段落)主题1(主题句+论证段落)主题2(主题句+论证段落)主题3(主题句+论证段落)主题4(主题句+论证段落)主题1(主题句+论证段落)主题2(主题句+论证段落)主题3(主题句+论证段落)主题4(主题句+论证段落) 学术论文的结构: 1.封面页: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2.摘要(SPL, CPL, ROF, WTD)3.前言(SPL,CPL,WTD )1页4.文献综述(SPL,CPL,GAP ,RAT)4-5页5.数据和方法:数据描述和分析计划1-2页6.研究结果(ROF)1-2页7.讨论和结论(SPL,WTDD,RTC,RFW)2-3页8.参考文献3-5页 第八章 其他非社科文章中的阅读密码 哲学、政治、文学等人文类学术文章很多没有摘要。因为这类文章大多没有数据与方法、研究讨论和结果部分。代之以“论断”-批评-新的论断这样的论证结果。 第九章 结语 社科文章的这种环环相扣、线性排列、有条有理的观点组织方式可以典型地表述为 SPL→CPL→GAP→RAT,因为这一进程体现了杜科文本中观点的结构序列。

243 评论

Jonathan261

阅读文献主要分为3个阶段:

一、判断论文是否值得读)

1、读标题和关键词推测这篇论文的大致主题和内容,以此判断自己是否感兴趣或者是否需要

2、读摘要。

摘要会说明论文的基本内容、方法特色、主要贡献,是整篇论文内容的浓缩,非常重要。

3、看结论。

跳过前言、实验的方法等部分,直接看作者得出的结论,如果结论和你不是很相关,同样地舍弃这篇论文。

二、读论文

1、读图表和数据。

在查看实验细节之前,先花点时间看下图表和数据。

2、读引言。

引言的功能是介绍研究的背景,以及在这个背景下这篇论文想解决的问题和它的重要性。

3、读结果和讨论。

结果和讨论是论文的核心,值得花费大部分时间来阅读。

4、读实验。

这是论文中最晦涩难读的部分,所以要放在最后。当这部分需要仔细阅读,了解作者究竟做了哪些工作,怎么做的,阅读速度肯定要慢下来,花更多时间。

三、做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读完论文后还需要认真做笔记。一份好的笔记,可以帮你把一篇论文的重要内容全部“偷走”。这样下次只需要看自己的阅读总结即可,不需要再对论文进行重新阅读。

212 评论

山东指纹锁

文献阅读的方法有三种。首先是略读。科普创作过程中,需要从多篇论文中提炼规律与结论时。或者跟进领域最新研究时,需要寻找哪篇论文值得花更多时间精读时。这时候需要抓关键的阅读点。其次是点读,想了解特定信息,如研究方法时根据小标题快速定位,精准打击。学术论文写作结构相对固定,假设你想要了解研究背景,就去读引言;想要了解细分领域的瓶颈,可以专门去读讨论。最后是精读,和自身研究领域密切相关,引用率较高的经典、权威性文章或是最新成果需要花时间精读。不是逐字逐句阅读,而是将重点放在每个小章节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一般来说,开头和结尾会直接阐明实验设计与结论,这也正是整章内容的精华所在。

173 评论

相关问答

  • 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的作用

    相辅相成。英语文献阅读是硕士研究生获取专业知识、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创新能力及提升学术科研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与科技论文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互相促进各自

    大灌篮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研究生论文写作技巧读后感

    阅读了一篇学术论文写作,感受到其中的学术水平,也知道了其中的学术论文结构。现在就让我分享一下关于学术论文的读后感吧! 读学术论文写作有感

    小苏果果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英语论文阅读技巧

    作为一个工科生,在全国人民抗击病毒宅在家里的这段时期迎来自己最长的一个寒假。但是,学习科研不能因为寒假过长而落下,现在结合目前在看的一篇论文,给广大在读(ke)

    Alice兔籽宝宝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写论文查阅文献技巧

    【导读】很多人在工作、学习中,是需要阅读文献的,从文献中进行信息提取,然后完成学术文献的创作,有的是大学生,有的是导师,有的是工程师等等,那么文献阅读的技巧有哪

    Jamietee1997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文献阅读为毕业论文的写作

    1、在家查阅并下载文献的方法 有点论文常识的同学都知道国内几大知名文献网站,如知网、万方等,那我们如何通过这些网站查阅并下载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呢? (1)首先,

    如颖随心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