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79

Xiaonini71
首页 > 学术期刊 > 工业原材料物流重要性研究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onyxiaozb

已采纳

论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摘要】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而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是为实现商品价值,使物质实体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活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是一种统一规划下的物流系统,它具有供应链的管理特征,表现出集成化优势,进一步带来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更加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使企业创造更大收益成为可能。本文首先阐述了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并对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关键字】供应链管理 物流管理 供应链物流系统20世纪80年代,随着物流一体化由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整合转向跨越企业边界的不同企业间协作,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的概念应运而生。能够真正认识并率先提出供应链管理概念的也是一些具有丰富物流管理经验和先进物流管理水平的世界级顶尖企业。这些企业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现,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仅靠一个企业和一种产品的力量已不足以占据优势,企业必须与原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者等结成持久、紧密的联盟,共同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的供应链,才可以从容面对市场竞争并取得最终胜利。一、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概念1、物流管理的概念物流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资的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活动,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物资流通活动。广义的物流管理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过程,基于这种广义的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也常常被人们认为即是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具有相似性,但在管理范围、管理角度、组织内部关系等方面又有明显的区别。由此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源于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供应链管理的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物流作业环节的管理和运作状况。因此,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发挥整体效益的前提和基础。2、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以最小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的过程。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结合成一体,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供应链管理把对成本有影响和在满足顾客需求过程中起作用的每一方都考虑在内,从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到零售商,甚至是供应商的供应商及客户的客户,其目的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供应链管理把企业管理的范畴从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供应链并对之进行有效管理,通过信息共享将错失销售机会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减少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降低操作成本,缩短交货时间,改善现金流量,将市场需求变化的风险降到最低。二、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管理的应用1、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应用的必然性物流系统是一个社会化系统,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很多:不同消费区域的客户情况和环境条件,配送环节,物流成本,库存控制等等。供应链管理应用于物流是一种统一规划下的物流系统,具有供应链的管理特征和集成化优势。供应链管理中“业务流程重组”的思想使得作业流程快速重组能力极大提高,促进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部分为供应链物流系统进一步降低成本和精细化运作提供了基本保障。供应链是一个整体,合作性与协调性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特点。在这一环境中的物流系统也需要无缝连接,它的整体协调性应得到强化,例如运输的货物要准时到达,顾客的需要才能及时得到满足。采购的物资不能在途中受阻才会增强供应链的合作性,因此供应链物流系统获得高度的协调化是保证供应链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功能整合,而供应链管理则是把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强调企业之间的一体化,关注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物流管理是计划机制,而供应链管理是协商机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协调分享“需求与存货”的信息以减少或消除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缓冲库存。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不仅仅是物流的简单延伸。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于组织内部对“流”的优化,而对供应链管理仅仅认识到进行内部整合的重要性是不够的。所以,供应链应用于物流不但优化了传统的物流系统,更使物流系统向更高一级发展,使物流的支链变大变广,使供应链管理发挥最佳效果。2、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特点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特点就是整体性。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很重要,其信息传递是在企业间逐级进行的,信息偏差也会沿着传递方向逐级变大,难免会出现信息失真,信息的利用率随之降低。另外,一般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缺乏整体规划的观念,链上的每个组织只关心自己的资源(如库存),相互之间很少有沟通和合作。这经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当市场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因而企业库存成本很高,企业间因为物流系统不善而错失市场机遇。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各环节之间是战略合作关系,具有利益一致性,各方的信息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流量增加,信息的传递方式实现网络化,进而各方提高了在信息共享的程度,避免了信息的失真现象。除此以外,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还有以下特点。(1)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供应链管理以Internet作为技术支撑,其成员企业能及时获得并处理信息,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程序和时间进一步降低供应链的物流系统的成本,为实现其敏捷性、精细性运作提供基础性保障。(2)增进了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无缝连接是使供应链获得协调运作的前提条件,没有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顾客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物资采购中途受阻等等而造成的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的增加会使供应链的价值大打折扣。(3)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企业能够迅速把握顾客的现有和潜在(一般和特殊)需求,使企业的供应活动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而变化。这样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经济地将商品或服务供应给顾客,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4)物流服务方式的多样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服务方式日益表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为了适应国际化经营的要求,出现了发生在不同国家间的国际物流、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及进行联合库存管理的分销中心等等。3、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功能(1)库存管理。通过库存管理缩短订货—运输—支付的周期,加速库存周转,减少及消除缺货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和运转。(2)订购管理。订购是给供应商发出订单的过程,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订购合同管理及订购单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企业可利用配销单据等对整个补充网络制定计划,并向供应链自动发出订货单,通过合同管理在供需双方建立长期关系,通过检查订购数量将订购单送达供应商并对已接收货物进行支付。(3)配销管理。对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其管理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配销需求管理、实物库存管理、运输车队管理、劳动管理等。(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除了入库货物的接运、验收、编码、保管及出库货物的分拣、发货、配送等一般业务外,还包括代办购销、委托运输、流通加工、库存控制等业务。4、如何协调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的关系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整个供应链,连接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成为企业合作的纽带。在制定供应链物流战略的过程中,一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要对客户进行细分,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确定相应的客户服务水平,如订货周期、运输方式库存水平等;要根据销售情况对产品进行分组,针对每一类别的产品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定单录入、定单执行及交货作业处理占物流活动很大比例,因而需要通过技术和管理使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流程更有效率,特别是对于成员企业间的接口部位,通过集成能剔除多余工作流,提高物流效益。各个成员企业应通过改善合作关系、使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技术来实现准确预测、信息共享,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供应链与物流有着密切联系,在现阶段如何协调物流与供应链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为管理方向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只有协调好物流和供应链的相互关系,才能使企业更有条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配置、调控,应用更加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三、总结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如沃尔玛公司的销售配送系统计划、台湾雀巢与家乐福的VMI计划等,这些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更加具有实效性和成效性。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来建立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克服了传统物流的缺陷,更适应企业发展,更能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利润。【参考文献】[1] 方美琪、钟佳桂: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 严冬梅: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3] 杜荣华、刘中、海霞:电子商务与物流[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4] 朱桂平、李怀政:物流企业分销网络战略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5] 黄小原、卢震: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6] 查尔斯.C.波里尔、迈克尔.J.鲍尔:电子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7] 梅绍祖、张铎:电子商务与物流[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8] 李洪心、马刚、杨兴凯:电子商务概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344 评论

VV爱吃007

论文题目: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还存在着起步晚、经验少、形成结构不完善等问题。我国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物流理念;深化企业改革,实现制度创新;制定统一的全国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物流现状;问题分析;对策建议一、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一)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晚,经验少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才开始传到我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在工业企业中,82%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己和供应方承担,商业企业比例更高,两者相加达到%。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多半为原先的仓储、运输企业改造而成,业务多局限于传统范围,机械化程度低、运输方式单一、规模小、市场份额少、融资能力弱、结构单一、货源不稳定、服务功能少、竞争力弱。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缺乏一个高效和广泛的服务网络量设备和计算机网络及管理软件缺乏、高素质人才少。而且,在货物处理、配载、运输计划的制订以及资产管理的实际运作方面,也缺乏切实有效的营运保证。(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形成结构也不够完善第一是传统仓储、运输企业经过改造转型而来的企业占主导地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如中远国际货运公司、中国储运总公司等,凭借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市场、经营网络、设施、企业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企业逐步转化。第二是新创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业,它们是现代企业改革的产物,管理机制比较完善,发展比较快。例如,中海物流公司成立于1993年11月,从仓储开始发展物流业务,现发展成能为国际大型知名跨国公司提供包括仓储、运输、配送、报关等多功能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是外资和港资物流企业,它们一方面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服务,另一方面用它们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优质服务吸引中国企业,逐渐向中国物流市场渗透。如深圳的日本近铁物流公司主要为日本在华的企业服务。第四是民营物流企业,它们由于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等特点,发展迅速,是我国物流行业中最具朝气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广州的宝供物流集团,经过几年的开拓创新,已成为在澳洲、泰国、香港及国内主要城市设有40多个分公司或办事处,为40多个跨国公司和一批国内企业提供国际性物流服务的物流集团公司。(三)国际态势对第三方物流的影响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是一个仅有20多年历史的行业。据UPS环球物流公司的调查资料显示,欧洲24%和美国33%的非物流服务用户都有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考虑。由于政策的限制,外企的投资还主要限于物流基础设施,通过独资、合资或合作,涉足驳船、内陆集卡甚至航空货运等。另外,外资进入我国物流业的主要目的是为外商进入中国市场的商品提供分销运输服务,以便保证外商在中国市场流通的效率,从而确保和提高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各国在“商业存在”方面应秉持机遇平等的原则,我国与美国、欧盟所签订的具体协议,外国公司将享有产品分销权,现有的法规限制将取消。另外在物流服务业方面,我国承诺所有的服务行业,在经过合理过渡期后,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不限制所有服务行业的现有市场准入和活动;在此期间,国外的服务供应商可以建立百分之百的全资拥有的分支机构或经营机构。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年中,国内物流企业将会面临十分严峻的竞争形势,无论哪家企业,只要能够掌握了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不断更新改造物流网络,致力于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并进而在融资市场上获得成功,在短时间内做大做强都是有可能的。总之,随着物流热的兴起,第三方物流得到长足发展,既有量的增加;又有质的提高,物流服务功能显著改善,出现像中远集团那样既有规模又有效益的物流企业。但从整体上看,企业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服务。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问题分析(一)物流需求不足,观念落后物流需求不足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方面,由于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发展历程较短,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而使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市场占有率不高;另一方面,我国的物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领导和职工习惯于传统物资营销方式,与物流企业要求的创新发展能力差距较大,再加上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体制性障碍尚未完全破除,专业化程度低。据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对2000家企业的调查,第三方物流业务在生产和商业企业所占比重仅为21%和13%[4];况且以往的物流主要强调通过内部信息的利用和共享,赚取利润,而第三方物流更强调提供最有利于用户的服务,强调与供应链中其它成员的联系和合作,认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润来自于委托物流成本节约的一部分,两者间的利益是一致的。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还没有形成这样的管理策略,在认识上还没有意识到第三方物流或合同制物流应该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二)改制改组未到位,企业机制不适应一是省市、地市级物资部门虽然成建制改,但大多是换个牌子的“翻牌公司”,产权模糊、权责不清,现代企业制度远未建成。二是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不够深化。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物资企业虽然普遍地开展了以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改革,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物资企业的机制转换还是初步的,在企业管理特别是财务、资金管理上还很薄弱,经济效益低。三是企业约束机制乏力。有的企业领导盲目决策,出现不少“三拍”(即拍脑袋决策、拍胸膛保证、拍屁股走人)工程项目,资金有投无回;有的用企业流动资金炒股票、搞期货,造成巨额资金损失;有的企业领导以权谋私、挥霍浪费,对企业业务骨干管理乏力,“体外循环”现象时有发生,使企业雪上加霜。(三)物流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我国物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尚未跟上,人才缺乏,素质不高。主要在第三方物流业将朝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它要求物流工作人员掌握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自动化技术,掌握物流优化管理理论与方法。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难以达到第三方物流概念的要求,提供综合物流业务;同时生产经营企业的管理人员也还缺乏有关实施Out—sourcing策略的业务素质。第三方物流不但对物流企业管理自身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还要求企业有在复杂情况下(兼顾多方需求)的管理和协调能力;而我国的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经验管理、粗放管理阶段,未能解决好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设备等条件的落后,致使管理水平难以上台阶。三、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对策及建议综上所述,为了加快我国物流中心向第三方物流基地转化,拓展物流服务市场需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应对策略:(一)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物流理念物流企业转型首要的是转变观念,提高物流企业职工的物流意识,特别是企业领导的物流意识。目前应着力抓好“三转变”:一是由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转变。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产物的物流企业,只有从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束缚中解脱出来,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才能向物流企业转型,与市场经济接轨;二是由市场垄断分割观念向市场一体化观念转变。物流企业要解放思想,树立变市场条块分割为全国市场一体化,变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分割为商品市场一体化,变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割为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新观念;三是在企业管理观念上,要在企业的思想观念、经营战略、内部管理、服务水平、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根本改变,使现代物流理念深入人心。(二)深化企业改革,实现制度创新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国有资本从物资流通行业退出是必然趋势。因此,物资企业不论规模大小、实力强弱,都应按照符合市场规律的产权形式规范,走先改制、后转型的路子。但从现状看,要物资企业全部退出市场也不现实[5]。由于企业领导和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相关政策也未完全到位,因而为平稳过渡,避免震荡,保持社会安定,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改制方式包括资产置换、重组再生、兼并联合、整体或部分买断等,使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职工参股、控股或全部职工股的多元产权主体,国有资本实现部分退出或全部退出。经营上实行承包、租赁、国有民营和民有民营等多种方式。同时,结合转换企业机制,并在围绕和抓住企业主要优势的基础上,向相关领域延伸,发展现代物流。(三)要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与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只有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业。要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物流企业在重视少数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所有员工的物流知识和业务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总之,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推动和调控作用,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特别是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据可依;二是尽快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实施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使物流业务运作有规可循;三是发挥组织、协调、规划职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现代物流中心,克服条块分割的弊端,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促进第三方物流健康、有序发展。【参考文献】[1]徐天亮,马永光.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 .商贸经济,2002,(10).[2]郭晓帆.物流业与海南经济发展[M].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3]李彦萍,管政.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环境研究.中国仓储物流设备网,2003-03-19.[4]祁怀锦,阎正国.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与会计,2005,(5).[5]郭玉林.以现代物流理念促进物资流通企业的机制创新[J].经济研究参考,2002.希望对您有帮助。

349 评论

miss樱桃小米虫

论我国当前的物流产业在我国,物流是否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物流产业的边界如何界定?怎样才能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些无疑是我国物流业界慎重思索的问题。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可以细分到不能再分为止,并且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扩展。可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动态的。物流业当然也不例外。一、物流产业的界定我国2001年4月17日颁布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可见,物流活动提供的是一种以运输、储存为主的,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服务活动。因此,物流产业属于广义的服务业范畴。根据三次产业分类法,可以将物流产业归为第三产业范围。这一划分方式得到了广泛认同。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物流产业究竟包含哪些企业?是否以运输、储存、搬运、包装、商品流通信息处理等为主要业务活动的企业都可以归属在物流产业范围之内?近年来,各种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大量涌现,及其表现出来的快速发展趋势表明,专业化物流服务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化分工领域,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部门和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对产业的划分中,还不包含物流产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是独立的产业。目前,对物流产业的界定还比较模糊,需要引起理论界的广泛重视,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二、物流业当前在我国是否形成了一个产业如果将物流产业与同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产业做一比较。旅游业是中国与国际接轨最早并紧跟世界潮流发展的行业。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旅游业固定产值已达7861亿元,有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近27万个,各类旅游住宿设施万个(含旅游饭店1万多家),各类旅行社近9000家,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3000多万人。中国旅游业总收入正以平均的速度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同为第三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旅游业的各项统计数据非常清晰,其收入以及占GDP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而物流业的发展还没有系统量化的统计口径及指标。在讨论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时,必须意识到以下几点:(1)物流产业的资产总量是否明晰?(2)物流业的从业人员到底有多少?(3)物流业作为一种产业的年产出量有多大?(4)物流业自身发生的成本、形成的利税总量有多少?(5)现代物流产业所应用的标识性科技成果是什么?在与旅游业比较过程中,构成物流产业的基本统计数据和指标也是一片黑大陆。当需要加速发展物流产业,各个地方政府把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支柱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以扶持的时候,必须对上述问题予以重视并作系统全面地考虑。三、为什么要发展物流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全球物流服务业加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全球物流年均增长7%以上,高于同期GDP增幅。2000年,全年物流产业规模为万亿美元,与世界旅游业总收入基本相当。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企业的采购、仓储、销售、配送等协作关系日趋复杂,企业间的竞争已不仅是产品性能和质量的竞争,也包含物流能力的竞争。目前我国不少企业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模式,造成一方面生产企业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过大,占用资金较多;另一方面,运输仓储企业有效货源不足,现有设施不能充分利用,导致企业周转资金不快,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有资料显示:1999年,我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流动资本占用为31042亿元,资本年周转速度为次,而发达国家的周转速度为15-18次。如果我国企业的资本周转速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我国3万亿元流动资本将相当于45万亿元以上。据世界银行估计,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也有人估计为20%左右。2000年我国GDP为万亿,按20%计算为17800亿。如果全社会流通费用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节约资金178亿元。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还没有针对物流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上述只是某一年份的估计值。无论从与全球经济接轨角度还是从我国市场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角度来看,我国都有必要促进物流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四、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国的运输、仓储、包装等行业已有长时间的发展,然而作为将几种功能有机结合的物流产业还尚未形成。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物流产业正处于形成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国内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不足,现代物流的观念尚未在工商企业中得到普及,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提高;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大部分企业(47%的生产企业和62%的商业企业)还没有考虑过以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成本还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少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的标准已发生了变化,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重视了。考虑过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标准的企业中,作业质量和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成为衡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首要标准。这说明,企业已经意识到物流效率的重要性,对物流能力开始重视,物流企业在进行服务策略的定位时,要有针对性。2、物流企业作为新兴企业,近几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少数企业能结合自身优势,与国际接轨,如宝供公司等企业。但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存在工作质量不高,服务内容有限,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随意性较大,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绝大多数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不能形成完整的配套物流服务。3、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信息化水平低,专业人才匮乏。4、各级政府都将发展物流业提上了议事日程,积极为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但由于我国物流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机制不健全,竞争秩序不规范,现有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尚不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5、关于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比较滞后。对物流产业概念的界定、物流企业的界定、单个物流作业环节提供的服务与一体化物流作业服务的界定、物流业投入产出统计指标体系的计量界定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尚且无章可循。我国物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首先必须明确我国物流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发展现状,然后从这些实际出发,逐步解决问题,为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良好基础。

210 评论

老太婆心态好

这个问题我帮你Q 294070933

189 评论

灵虫糖宝

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摘要]在我国,物流产业正处于高速增长和激烈竞争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国内物流产业的弊端逐渐显现。物流产业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增长方式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物流产业空间布局上呈现区域梯级发展模式,明显存在城乡物流“二元鸿沟”现象等。与此同时,由于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正在发生实质性的融合,国内物流产业越来越朝着集约化与协同化、信息化、服务优质化、绿色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关键词]物流产业;现代物流;物流趋势物流产业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不断加深的产物,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伴随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范围内服务经济的发展,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跨国化、规模化和网络经济化等现象已经成为全球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一、我国物流产业处于高速增长和激烈竞争阶段(一)我国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纵观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以前,当时由于受到计划经济和原苏联模式的影响,物流业主要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很大程度上忽略物流的成本与经济效益;第二阶段是1978—1993年,伴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西方先进的物流思想也同时在国内受到重视,物流产业处于初始成长期;第三阶段是1993—2000年,由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企业物流需求的不断增加,现代物流得到广泛重视并实现规模化的快速发展;第四阶段是2001年以后,我国加入WTO后,外资物流企业大量涌入我国市场,推动国内物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据相关统计表明,最近五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幅在20%以上,预计2010年物流产业将达到96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物流产业已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企业创造利润的源泉之一。(二)我国物流产业呈现多元化格局,竞争更为激烈按照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2005年,在商品分销、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仓储、货运代理、邮递服务等物流市场领域已经全面开放,市场主体正呈现国有、集体、个体、中资、外资等各种所有制物流企业相互依存、同台竞争、相互促进的多元化的局面。一是国外跨国公司以合资或独资形式建立外资物流企业,为其在中国的生产、销售和采购等物流活动提供越来越全面的服务;二是民营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和经营模式建立的新型专业物流服务企业,成为物流市场最具活力的力量;三是传统的运输、货代、仓储、批发国有企业,仍是物流市场的主力军。这种多元结构使我国物流产业形成了激烈竞争的格局。(三)我国第三方物流方兴未艾第三方物流模式是一种个性化、多功能的增值服务、效益和效率都比较高的现代物流社会化服务模式,受到全球企业的广泛关注。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率分别高达80%、76%和58%,而且需求仍处在不断增长之中。我国第三方物流开始于20世纪末,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崭新行业。据统计,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营业额从2001年的400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000亿元,年均增长36%。中国仓储协会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表明: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逐渐提高。预计到2010年,国内第三方物流将达到 3700亿元,年均增幅25%左右;到2020年达到22900亿元,年均增幅20%左右;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比重,2010年将达到 30%~40%,2020年将达到70%~80%。二、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物流产业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然而,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相比较,我国物流产业还相对落后,一些弊端逐渐显现。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来,物流产业明显暴露出落后和不适应的劣势。(一)我国物流产业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现代物流产业涉及内贸、外贸、铁道、交通、民航、邮政、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横跨运输、仓储、装卸等不同的行业和地区。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建立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构建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然而,受计划经济以及物流产业起步晚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实际上处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物流产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割在若干个部门和地区,各部门和地区自成体系、自我管理,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相互重叠,无法形成有效合作和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在现代物流体系缺位的背景下,物流资源无法得到科学、有效的统一配置,阻碍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我国物流产业增长方式仍然属于粗放式经营模式尽管我国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相比较,我国物流产业整体水平弱,物流产业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并不理想。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推行现代物流精细化经营,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毛额的比重已经降低到10%左右,而我国2005年这一指标仍为18.5%,是发达国家的两倍。这就意味着我国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两倍多,物流产业效率偏低。另一方面,我国物流业务附加值低,增值服务少。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提供单一运输和仓储服务,缺乏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特别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导致物流活动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粗放阶段。(三)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布局上呈现区域梯级发展模式,明显存在城乡物流“二元鸿沟”现象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表现为物流基础设施和规模大的物流企业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据统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54%分布在东部、30%分布在中部、16%分布在西部,呈现明显梯级递减模式。物流基础设施“鸿沟”已经成为制约中西部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在 2005年度的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中,东部地区有87家,而中西部地区仅有13家。另外,我国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发展严重失衡,农产品物流与农资物流发展滞后,城乡物流“二元鸿沟”现象显著。目前,农村交通网络还不够发达,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落后,农产品现代物流企业几乎是空白,造成我,国农产品物流低效率。据资料显示,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30%。三、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全球物流服务业加速发展,延伸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国内物流产业先后经历了从保护到全面开放的过渡阶段,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正在发生实质性的融合,推动国内物流产业朝着协同化、信息化、服务优质化、绿色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一)物流产业协同化21世纪是一个物流全球化的时代,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一体化,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费使得经济中的物流规模日趋庞大和复杂,传统的、分散的物流活动正逐步拓展,整个供应链向集约化、协同化的方向发展,成为物流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从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角度来看,物流产业重组、并购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层面上,而是转移到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上,经过服务功能、行业资源及市场的一系列重新整合,形成以利益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社会化的物流系统;从物流市场竞争角度看,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发达国家一些大型物流企业跨越国境展开连横合纵式的并购,大力拓展物流市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物流行业已经从企业内部的竞争拓展为全球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从物流技术角度看,信息技术把单个物流企业连成一个网络,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供应链,使多个企业能在一个整体的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调运作。(二)物流信息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普及,推动传统物流方式向物流信息化转变。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是指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经营管理、物流流程设计与控制和物流作业等物流活动中全面而深入的应用,并且成为物流企业和社会物流系统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化一般表现为三方面:一是随着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问题,实现物流信息的商品化;二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促进企业流程改造,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法,例如仓储优化、运输路径优化等;三是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提高上下游企业信息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三)物流绿色化伴随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绿色物流正在这一背景下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体系的净化和优化,从而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我国,由于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经营、绿色消费理念的提高,绿色物流正日益受到广泛和高度的重视,初步搭建起企业绿色物流的平台。不少企业使用“绿色”运输工具,采用小型货车等低排放运输工具,降低运输车辆尾气排放量;采用绿色包装,使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开展绿色流通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到2005年底,全国已有12000多家企业获得了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800多个企业、18000多种规格型号产品获得环境标志认证。物流绿色化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在得到普遍认同。(四)物流服务优质化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使得社会和客户对现代物流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物流形式带来了新的挑战,进而使得物流发展出现服务优质化的发展趋势。物流服务优质化努力实现“5 Right”的服务,即把好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以适当的数量、合适的价格提供给客户将成为物流企业优质服务的共同标准。物流服务优质化趋势代表了现代物流向服务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延伸,表明物流服务的质量正在取代物流成本,成为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重要标准之一。(五)物流产业全球化与国际化近些年,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更多的外国企业和国际资本“走进来”和国内物流企业“走出去”,推动国内物流产业融入全球经济。在我国承诺国内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全面开放之后,USP、联邦快递、联合包裹、日本中央仓库等跨国企业不断通过独资形式或控股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外资物流企业已经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域为基地,分别向东北和中西部扩展的态势。同时,伴随新一轮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我国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在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物资、原材料、零部件和制成品的进出口运输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正在发生较大变化。这必然要求物流国际化,即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促进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四、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几点思考上述分析表明,国内物流产业存在多方面问题,面临着适应各种新趋势的巨大压力和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国内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顺利转变。现代物流是建立在新的政策体制、技术手段、企业制度、运行机制的平台上的,对社会物流资源的全面整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上述的转变过程中需要重点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充分发挥政府在物流产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物流产业同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着巨大的关联性,各国政府在其本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中也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2002年 12月,日本通过《新综合物流施策大纲》,明确了物流信息化、人才培养、包装机械化、库存管理数字化等方面的标准,实现了统一的物流管理体系,为日本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铺垫了道路。然而,我国物流产业仍然处于分割管理体系之中,极其不利于物流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从整体上重视物流发展的规划工作,制定完善的物流产业政策,建立物流产业从宏观乃至行业管理的有机体系,形成合理的物流产业结构,实现管理上的科学、合理分工。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积极发挥三种功能。第一,政府应通过政策创新引导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向,发挥市场经济管理者的功能。现代物流产业的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遵循物流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创新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制定适应物流发展的投融资、土地开发和利用、城市交通管制、运输政策等综合性政策,使各个行业和各级管理部门在管理上进行通力合作和有效配合,克服多部门管理体制的弊端。第二,完善物流发展所需的宏观环境建设,发挥现代政府的服务功能。按照大流通的思路,合理布局综合物流中心或物流基地,完善国内物流基础设施系统,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标准化建设,推动物流产业向集聚化、联合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第三,平衡东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鸿沟,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功能。通过特殊的政策倾斜,发挥东部沿海物流产业的牵引力作用,支持和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物流产业带动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促进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平衡发展。(二)转变物流企业经营方式,努力提高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入WTO后,我国与全球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内物流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的竞争更为激烈。但是国内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比如,粗放式经营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过度的环境污染遭遇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这些都将使得物流产业遭受沉重的打击。因此,转变物流企业经营方式,改善物流管理水平,提升物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是领先国际物流市场的重要战略。首先,实现粗放式经营模式向节约型、精益经营模式的转变。注重精细管理,避免粗放经营,运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利用较少的物流资源完成尽可能多的物流量。其次,大力发展循环物流,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积极制定绿色物流规划,倡导绿色包装,鼓励发展逆向物流,支持企业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最后,整合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的整合将极大地提高物流企业经营效率。一方面,第三方物流的健康发展依赖于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应保持系统性、一致性,电子商务恰好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通过建设门户网站,为商家与客户之间提供交换信息、进行交易、全程追踪的信息平台,为电子商务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三)发展国际物流,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一体化我国加入WTO后,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整合延伸到国内,企业的经营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而是转向全球市场,物流国际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如何应对物流国际化将是国内物流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首先,我国物流企业应增强全球化物流的整体意识,积极制定、实施国际化物流战略,通过技术革新提高国内物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成本优势。其次,积极参与全球动态联盟供应链,利用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条经济利益相连、业务关系紧密的行业供应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加速商品周转、资金流动、减少库存和加速商品的国际流通。[参考文献][1]罗子俊.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J].集团经济研究,2006,(10).[2]汪鸣.2006:我国物流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综合运输,2006,(3).[3]马天山.我国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D].长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4]李文静.国外绿色物流的发展与实践[J].物流技术,2005,(9).[5]仵自连.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建立高效畅通的物流体系[J].中国物价,2005,(6).[6]黄小彪.关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思考[J].商业经济文荟,2005,(1).[7]张丽君.关于物流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集团经济研究,2006,(4).[8]刘玉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J].工业技术经济,2003,(5).

252 评论

王道之战约定

物流管理论文 题目定好了没有,我是给的完整的

354 评论

相关问答

  • 材料工程的研究论文

    在项目建设中,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尤其是新型建筑材料的投入往往会使工程造价大幅度增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材料工程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材料

    Q471468543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国内外家具原材料研究论文

    家具毕业论文题目 你是不是要找家具毕业论文题目,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具毕业论文题目,仅供大家参考! 一、浅谈人机工程学在家具设计中的作用 二、基于生态文明

    最美遇见微风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材料辐照性能研究论文

    核裂变和聚变反应堆中的结构材料必须承受高温、中子辐照损伤和(n,α)嬗变反应产生的氦气。氦(He)与辐射损伤的协同效应会导致结构材料的机械性能发生一定的退化,影

    蚊蚊mandy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研究生论文原创性的重要性

    不算,但是要注明出处和作者。关于硕士论文引用的相关要求如下: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

    lilyspirit0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物流工程专业定性问题研究论文

    基于个性化技术的物流信息系统框架设计摘要】文中阐述了个性化技术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传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一个基于个性化技术的物流管

    巨匠智能家居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