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好菇凉
从文学空间的角度试析《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个性摘 要:世界名著《呼啸山庄》这部小说历来得到文学研究者与爱好者的充分关注批评,一百多年来掀起阵阵研究热潮,颇受关注,本文章从不同的批评视野,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解析这一经典名著,本文试从文学空间的视角来解读女主人公凯瑟琳独特的复杂个性。关键词:《呼啸山庄》;文学空间;女主人公;个性。A Brief Analysis of the Hero Catherine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in Literary MeaningCHENG Ming-xiaAbstract: The world famous novel Wuthering Heights has received enough attention and review from the researchers and lovers ofliterature. It has unfolded a vigorous campaign for making researches on it from time to time during more than one hundred articles analyzed this classic novel from different visions and ways. This paper tries to dig out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aspects of Catherine’s words: Wuthering Heights; space of literary meaning; heroin;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独具创造性的小说,其气势磅礴、充满激情,出版后一直被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 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神秘莫测的怪书,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 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 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毫无愧色地奠定了她在英国及世界文坛上的重要地位。2戴维•塞西尔说:“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中,《呼啸山庄》是唯一一部没有(即使是部分地)被时间的尘土遮没光辉的。”自发表以来,评论界从未停止过对这部作品的关注。历代批评家对《呼啸山庄》有着不同的批评视野,并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如传记式、心理分析式、女性主义分析及神话原型批评式等)进行了分析,每一种批评方式都有其解读方式。而我们则试从文学空间的角度评析小说中主人公凯瑟琳的个性。空间既可因被视为具体的物质形式而被标示、被分析、被解释,同时又是精神的建构,是关于空间及其生活意义表征的观念形态。列斐伏尔第一空间认识论,此一思维方式的认识对象主要是感知的、物质的空间,第一空间认识论偏重于客观性和物质性...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一种文本文学空间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阅读:一是空间分析的原始方法,就对象进行集中的准确的描绘,一是移师外围,主要在社会、心理和生物物理过程中来阐释空间。文学空间的地域描写意味深长,远远超出其统计学上的意义,不单纯反映外部客观世界,文学空间展示了一种生动有机的地域文化身份,它包括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艾米莉不遗余力地描写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乡野景观和乡野生活方式,她其实是在叙写主人公的生存空间——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烘托主人公形象、刻画主人公的性格。3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希斯克利夫 (Heathcliff) 这个名字由Heath 和Cliff 两部分组成,Heath 意为荒地, 尤指石楠荒地;Cliff 指的是悬崖峭壁。Heathcliff 这个名字就体现并加强了希斯克利夫这个人物桀骜不驯、狂野暴烈的性格。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 和画眉田庄(Thrushcross Grange) 这两个名字,一则生动地呈现了希斯克利夫、林敦等居住的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二则体现了生活在这两个地方的人物完全不同的人物性格。因此,这些富有空间感的名字大大地加强了对人物的刻画。4 艾米莉通过对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这两个主人公感情纠葛的主要文学空间的对比描写, 刻画了两类个性相反的人物——暴风雨式的和风平浪静的。呼啸山庄位于荒野高地之上, 常年经受风吹雨打,呼啸是当地的方言, 即风啸雨吼, 它是原始、自然、野性、狂暴的生存空间,代表着暴风雨似的陈明霞:从文学空间角度试析《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个性生活,而主人公个性狂野、又如烈火般富有激情、桀骜不驯,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与此相对应的画眉山庄座落于鸟语花香的山谷, 这样平静、文明、理性的生存空间给主人以豪华、舒适、高贵、典雅的生活, 那儿的人们柔弱温顺、举止文雅,敏感被动,较为自制和理智。处于两个世界的卡瑟琳就象是月光交织闪电、冰霜糅合火焰, 其内心的巨大冲突和矛盾借助于这一外在自然力空间的叙写得以现。5小说中女主人公凯瑟琳是一个复杂, 难以捉磨的人物,“ 宛如来自其它星球”她不仅自始至终联系着希思克利夫这一复仇的灵魂,而且是全书的关键所在。6 孩童时的凯瑟琳在呼啸山庄这个原始封闭的世界里生活, 我们看到的, 是她身上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原始天性,单纯、善良、野性、顽劣是她性格中最本质最原始的一面:“ 再说,我相信她的心眼儿到底是不坏的;她一旦把你当真弄得哭出来,她很少不陪你一起哭闹的,让你不得不制住了哭反而去安慰她。” [1]当希思克利夫被欣德利关起来后, 凯瑟琳食不下咽, “ 脸蛋涨得通红, 泪水从上面滚滚而下”。凯瑟琳除了单纯善良、天真无邪外,浑身上下还洋溢着与山庄一样的野性与顽劣:呼啸山庄从头到尾是乡土气息的,它带着荒原色彩, 野性, 像石南的根一样虬结多节。同龄的女孩子们都在玩布娃娃的时候, 凯瑟琳却以骑马为乐。父亲去利物浦前问孩子们要什么礼物时, “那时她才只六岁,可是马房的马儿没有哪匹她骑不上去,她便提出要一根马鞭子”。[2]“她一天里也不止五十次地把我们招惹地按捺不住。从她起身下楼直到上床睡觉,我们没有一分钟拿得稳她不会淘气捣蛋。”[3]“在一起玩儿的时候,她最得意的是扮小主妇,差遣她的同伴,打起人来,出手可快呢。”[4]“她最快乐的时候就是我们一起赶去骂她,让她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气,用一张难不倒的利嘴来跟我们周旋应付。”[5]呼啸山庄里, 一年到头都流动着清新的空气。特别是在风雪肆虐的天气里, 那狂风怒吼的情景让人惊心动魄。凯瑟琳最爱的游戏场所就是大自然。因为大自然符合了她的天性,大自然也让她那激情、自由、奔放以及一种不含杂质的野性美的性情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黄昏时刻荒野赛跑的情景足以彰显其自由奔放、激情十足的性情:“我们(凯瑟琳和希斯克利)从山庄的高顶往下冲,一口气奔到他们的林苑;这一场赛跑,凯瑟琳可完全比输了,因为她是光着两只脚呢。明天你得到沼地找鞋子。我们从一个破篱笆里钻了进去,沿着园路一路摸索,来到宅子外面......”[6]呼啸山庄是美丽生动的:“山上吹来的每一股气息都是如此洋溢着生命,仿佛无论谁吸进了它,即使是气息奄奄的人,也会复活起来。”“轻柔的暖风,和煦的阳光,还有快溶化的雪”以及“天是蓝的,百灵在歌唱,小河小溪都涨满了水__风吹得这么惬意”“山谷里那涨满了的水溪传来的潺潺流水声,非常悦耳,这美妙的声音代替了现在还没有到来的夏日树叶簌簌声,等到树上生了果子,这声音就湮没了田庄附近的那种音乐。呼啸山庄附近,在风雪或雨季之后的平静日子里,这小溪总是这样响着的。”这些描述展现了生动美好的大自然,在这人间乐园凯瑟琳找到了许多开怀的乐趣。“他们(凯瑟琳和希斯克利)最大的乐趣就是两人一块儿一清早就奔到荒原上去玩一整天,至于事后的惩罚变得无非是让他们好笑的事儿罢了......只消两个人聚到了一块儿,他们立刻把什么都忘了——至少当他们想出了一个什么调皮捣蛋的报复的计划时,就什么都记不得了。”[7]在那漫无边际,长满各种野草的、广袤粗犷、狂风呼啸的荒原里, 他们俩一同嬉戏, 一同疯狂,他们自由奔放、野性粗犷。7然而,呼啸山庄并不总是宁静、温柔、友善的,它有冷峻、冷酷、狂野的一面,是有喜怒哀乐各种情绪和脾气的。作者在说明呼啸山庄名称由来之时写到:呼啸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内地形容词,形容这个地方在风暴的天气里所受的气压骚动。气压骚动、风暴的狂野和凯瑟琳的火药桶脾气是同型的。山庄上突显的空间标志是瘦削的荆棘,过度倾斜的矮小的枞树,混杂的天空和群山,使人窒息的大雪;山庄外面是一望无际的灰暗的荒原,山庄里面则因为缺少光线而显得昏暗阴郁。荆棘、枞树、雪、雾......这样和生命相通的自然空间的描写让我们感觉到凯瑟琳的任性执拗、坚韧顽强;“那一排瘦削的荆棘都向着一个方向,伸展枝条,仿佛在向太阳乞讨温暖...” 我们仿佛看到她对生命曙光的渴望、对爱情的执着顽强——象原始生命力那样不可摧毁。当凯瑟琳得知心灵的朋友希斯克利夫愤然离开了呼啸山庄时,有一段生动的暴风雨的描写, 震撼灵魂 ,映射出凯瑟琳恰如闪电火焰般的脾性。“象千军万马般的狂风暴雨降落到山庄上来了, 只听得又是风吼, 又是雷轰, 接着一声巨响, 宅子一角的一株大树倒下来了——也不知是狂风吹折的还是遭了雷劈;那粗大的树枝压在屋顶上,把东边的烟囱打开了一个大缺口,砖石、煤灰,哗啦啦地落到了厨房间的炉灶里。”[8] 作者以自然界的狂风暴雨来衬托卡瑟琳内心的巨大悲痛,卡瑟琳心中的恐惧、悔恨及矛盾心理外化为自然界的狂风暴雨, 暴风雨及轰然巨响的雷声又应合了卡瑟琳原始、狂暴的性格。在此,任何言语和行动在自然力的的描写面前都会变得苍白无力,因为“荒野的重要意义用冷冰冰的逻辑语言是不能表现出来的(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不合逻辑的)。”艾米莉借用大自然之力来表达人性中那些巨大的沉睡的激情。[9]费吉妮亚•伍尔芙说“艾米莉和夏洛蒂她们笔下的风景, 她们笔下的荒原, 她们笔下快人的夏日绿野, 都不是用来点缀一页沉闷乏味的文字,或卖弄作者观察力的装饰品——它们饱含着情绪, 显示了全书的主旨。”[10]《呼啸山庄》中文学景观的描写不仅仅作为背景而存在,不仅仅提供某种客观的地理知识,而且它还提供某种情感的呼应,另一方面还烘托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性格。8如果说在呼啸山庄凯瑟琳与自然空间达到物我统一的境界,她的性格是原始单纯、自由奔放、野性粗犷、激情热烈;那么在画眉山庄这个资产阶级文明、理性所规范的社会空间里,她又有怎样的个性呢?我们不妨把故事发生的空间切换到画眉庄。9当凯瑟琳第一次来到画眉山庄时,就被这里安详、文雅、富足的生活方式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们两个站在垫脚的石盆上,手扒着窗台,都能够直望进室内;而我们看见的是——啊,真是美哪!——出色的房间,铺着大红的地毯,椅子、桌子铺着大红的绣布;纯白的天花板,围着金边,玻璃吊灯上的玻璃坠子像下雨般从中央的银链子上挂下来,闪烁着一支支柔软的小蜡烛。”[11] 当她走进林敦家那金碧辉煌的大客厅时,她的人格精神和力量显示出了她性格的另一面——虚荣。她发觉自己无法抗拒画眉田庄里优雅生活的吸引,背弃了自己野性粗犷的真正本性,为了那尘世浮华,她嫁给了文雅殷勤的林敦,因为嫁给希斯克利夫会降低她的身份。10克朗指出,对小说空间的描写不光是故事和情节从中展开的一个场景,同样也表现了关于社会和生活的信念。文学空间有地理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之分,社会空间更是一张纷繁复杂的大网,不同的社会阶层构筑了不同的阶级观念、价值关念,甚至风土人情、社会心理,它形成一个牢固的堡垒,界限分明,人处在社会之中,必然要受到社会意识的影响和束缚,而个人的自我追求和情感追求往往要受到社会意识的阻碍。凯瑟琳生活在世俗等级观念横行的社会,这样的社会讲究的是身份和地位。在画眉山庄,空间经验的转移使她的价值观和生活的信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无法抵御资产阶级的文明和理性的诱惑, 上流社会的生活激发了她强烈的虚荣心和名利欲:在见识了画眉山庄的教养和礼仪之后, 对自己粗鲁的行为也产生了羞耻感, 想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 让自己尽可能看起来斯文有礼, 暂且隐藏作为地域文化身份的野性, 在外人面前扮成一个举止高雅的淑女, 在呼啸山庄才舒展出自己野性, 不可驯服的一面。久而久之,这种不断变脸的行为形成了她的双重人格。
快乐Angels
它狂放不羁的浪漫主义风格源自于人物“爱”与“恨”的极端的冲突,而在希克厉和凯瑟琳这对旷世情侣身上,极度的爱中混合着极度的恨,失去凯瑟琳使希克厉成为一个复仇狂。加之,作者把故事背景放置在一个封闭的小社会——两个山庄,和开放的大自然——荒原之中,整个小说的情境就格外地“戏剧化”,阴冷而暴力,神秘怪烈又隐含着神圣的温情。 其次,女作家放弃了那种从头说起,原原本本的叙事手法,19世纪的女作家,像她姐姐写《简·爱》,奥斯丁写《傲慢与偏见》,都采用的是这样一种易于为大众接受的传统手法,艾米莉则为了讲清楚发生在两代人身上的复杂故事,别出心裁地采用了当时少见的“戏剧性结构”,借用了一位闯入呼啸山庄的陌生人洛克乌先生之耳目从故事的中间切入,这时候,女主人公凯瑟琳已死去,希克厉正处于极度暴虐地惩罚两家族的第二代的时候,这就设置了一个巨大的悬念,使读者急于追索事情的前因,又时时关注着人物未来的命运。当然,对于当时读惯古典小说的人们来说,接受这种叙事系统是有些吃力的,以致于有人指责此书“七拼八凑,不成体统”。 《呼啸山庄》深层次的主题是什么: 现在,多数人认为是对于人性的探索,洛克乌先生到来时所做的恶梦可谓是开启故事主题的钥匙,那是人性的冻结,之后30年旧事的倒叙正说明人性的堕落的过程,而最后四章,则顺叙了人性的复苏,希克厉终于悟到了无止境的报复只会带来糟糕的结局。小说基本上在讲叙恶的过程中最终发现了善的可能。 在当时的文坛,艾米莉远远地走于人们之前: 直至那个世纪结束后,才有人一反前说,认为“在19世纪,《呼啸山庄 》是一位女作家所能写出的最好的散文诗”;不仅如此,在本世纪,人们重新阅读与评价勃朗特三姐妹的文学作品时,开始提出:艾米莉·勃朗特是“三姐妹中最伟大的天才”,《呼啸山庄》也成为西方学者们欲琢磨个究竟的一块玉石,笼罩在它身上的百思不得其解的谜面背后那丰富的答案将渐渐被解释开来,毕竟,它是部可读性很强的天才之作,而非是云雾团里的“天书”。 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 首先在于它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深刻,在于它所蕴含的爱与恨的激情。凯瑟琳与希思克利夫的爱情是以他们的性格和兴趣完全认为同为基础的,他们之间的爱情主要是精神上一致而非外貌上的相互吸引,是心灵的契合而非欲望上的需要,就在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中那狂风暴雨般不可遏制的激情,也不夹杂有丝毫的情欲成份,这也寄托了作家对理想的、纯洁的爱情的向往。 一本书看久了,感觉和感悟也就淡了: 我不欣赏书中的情与恨相互交织,如果爱过,就不要有恨,如果有恨就没有真正的爱过。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只有有情感的人才是真正的至真至情至诚中人,才会更显得可爱,但这种狂热到将爱变成了恨,我不赞同,幸好最后希思克利夫终于没有了恨,也让小凯瑟琳和哈里顿这对有情人能够走到一起,也说明真情能感动所有的人。 结合我自己的感情经历来说,我对爱最大的体会却是宽容,如果真正的爱,那么没有得到又有何访呢?只要他(她)是幸福的,只要他(她)曾经也真心地爱过自己,留下美好的记忆,彼此祝福,在无人的夜晚能静静的想想彼此,这就够了。 读一本名著,真的是一件很累很享受的事,当我被其中的人物感情所打动时,我会流泪,更会得到启发。 附:故事简介 《呼啸山庄》讲的是一个爱情与复仇的故事,弃儿希思克利夫在利物浦的大街上被好心的恩肖先生捡起,抱回家收养,与恩肖的儿子辛德雷和女儿凯瑟琳在一起生活,辛德雷讨厌希思克利夫,而他的妹妹却喜欢希思克利夫,恩肖死后,辛德雷成了一家之主,把希思克利夫当仆人和佃农对待,剥夺了他受教育的权利,半百般侮辱,虐待他。与此同时,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由于性格和爱好上的一致而成为最好的朋友并产生了朦胧的爱情。邻近的富绅之子林顿向凯瑟琳求爱,频繁登门拜访,凯瑟琳对他表示了好感并决定嫁给他,希思克利夫愤而出走。三年后凯瑟琳嫁给了林顿。希思克利夫也发财回来,同时实施报复。辛德雷因丧妻而染上了酗酒和同赌博的恶习,希思克利夫引诱他进一步堕落,轻而易举地占有了他的全部家产,并将他的儿子教唆成一个文盲和无赖。希思克利夫利用欺手段娶了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为妻,婚后百般虐待她。凯瑟琳在病疼中生下女儿小凯瑟琳后去世,伊莎贝拉在认清希思克利夫的真面目后也离他而去,并生下了儿子小林顿。后来,伊莎贝拉列死去,儿子被希思克利夫夺回到自己手中,并诱使他与小凯瑟琳相爱。在林顿病重之时,他设计劫持了小凯瑟琳,强迫她与自己的儿子小林顿成亲,吞并了林顿的全部家产,完成了他的复仇计划。小林顿不久死去,小凯瑟琳与辛德雷的儿子哈里顿产生了爱情。与此同时,希思克利夫被凯瑟琳的鬼魂缠绕得坐卧不宁,不思饮食睡眠,他从哈里顿与小凯瑟琳的眼睛里看到了凯瑟琳的那双眼睛不愿再阻挠他们的爱情,在抑郁和精神错乱中死去。
火山红虎
1 曹召伦,李晓明;医学心理学的新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邹颉;;复仇者的同与异:希思克利夫和仇虎——《呼啸山庄》和《原野》中男主人公之比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王喆;;《呼啸山庄》中窗意象的文化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张舒予;论伍尔夫与勃朗特的心灵与创作之关联[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刘俊;;爱与恨的复合体——浅析希克厉这一人物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6 叶琴;刘爱花;;从阿德勒的人格理论谈心理健康与治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7 王华颖;;回归家庭——女性悲哀和幸福的双重所在——对《简爱》结局的新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8 肖晶;;心理学视角下的凯瑟琳·恩肖形象再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9 唐正;;试分析艾米莉在《呼啸山庄》中的个性体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10 唐正;;试分析《简·爱》中独特的女性主义声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幽香雨草
】:《呼啸山庄》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中的经典之作。长期以来,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难解之谜,人们视作者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心灵世界谜团重重,情感汹涌起伏,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防御机制”的理论来解析和阐释希斯克利夫的内心世界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同时着力探讨希斯克利夫的心理活动,及其对其他人物和小说结局的影响。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主体(三个章节)及结论。 “绪论”部分简要论述了艾米莉·勃朗特的生平、创作、《呼啸山庄》的批评史,并着力论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本观点、本文的批评视角及其理论。 第一章主要从内外两个方面来探讨希斯克利夫心理防御机制的形成:作为外部因素的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文化氛围,与作为内部因素的主人公自身的苦难经历。两种因素合谋,决定了希斯克利夫的防御机制,其基本特点就是一旦受到侮辱,即刻进行报复。第二章仔细分析了希斯克利夫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形式:没有其他发泄途径时,否认、压抑、复仇等就都成了他防御机制的作用方式。第三章进一步阐释了希斯克利夫心理防御机制与其悲剧的关系,认为他的悲剧是其另一个自我(凯瑟琳)的死亡及其心理防御机制的崩溃的必然结果。 最后,“结论”部分指出希斯克利夫的悲剧源自其心理防御机制的畸形发展,及这类机制在敌人不存在时表现出的疯狂。可以说,希斯克利夫的疯狂和死亡是艾米莉无意识中对爱情的忧虑的外化。
如果你们老师不是刻意为难的话,只会问一些基本的问题,比如说: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作为论文题目;这个作者一共有多少作品,因为艾米莉·勃朗特是女作家而且家中姐妹也都有过
英语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题 目: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性格的双重性的分析一、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现实)和国内外研
论文的题目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是提纲挈领的综述概要。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国文学 毕业 论文题目大全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惟一的一部小说,它于1848年出版时,并未引起多大的注意。即便是书中的情节与人物所引起的巨大震撼也被认为是一种令人作呕的恐
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我们要怎么选择美国文学的题目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2017年美国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2017年美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