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3

沅希Angela8
首页 > 学术期刊 > 介绍陆权论的论文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oubledennis

已采纳

地缘学说又称“地理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中的重要流派,基本观点是全球或地区政治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受地理条件的影响甚至制约。它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地区范围内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是西方国家制定国家政治、军事战略和对外政策的一种理论依据。地缘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末,1897年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在其《政治地理学》一书中,提出“国家有机体学说”。发表了“生存空间论”一文,认为国家就象有机体一样有兴盛、衰亡的过程,国家的兴盛需要有广阔空间。1917年端典政治地理学家R·谢伦接受了拉采尔的思想,首次提出了地缘政治学一词。德国的K·豪斯霍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提出德国缺乏必要的生存空间和足够的自然资源,主张重新分配世界领土,而战争是解决生存空间的唯一途径等错误的地缘政治论点,为德国法西斯的扩张服务,遭到地理学界的摈弃,并因此使地缘政治学一度声名狼藉。地缘政治学从其产生到现在形成主要的理论有:1890年美国海军理论家A·T·马汉,在其《海权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的“制海权”理论,他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1914年英国地理学家H·J·麦金德提出的“大陆心脏说”,认为谁控制东欧,谁就能统治亚欧大陆心脏,谁控制亚欧大陆地带,谁就能统治世界岛,从而主宰世界。被称之为“陆权派”,代表作是《历史的地理枢纽》。40年代,美国国际关系学者斯皮克曼又提出了“边缘地带说”,成为“陆权论”的又一派理论。50年代,美国战略学家,A·塞维尔斯基根据北极地区处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空军日益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制空权”的理论,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S·B·科恩提出了地缘政治战略区模型。凡此种种地缘政治观点,都过分突出地理环境中这一部分或某一地区的重要性,并夸大为控制了某一地区就能支配全球,进而要采取相应的战略以达到他们国家称霸世界的企图。这些观点就连美国《军事战略》一书作者也不得不承认是不现实的。他们说“统治心脏地区不等于控制了世界岛一样,统治边缘地区也不等于控制了世界岛。”美国《国家间政治》作者摩根索指出:“地缘政治学是一种伪科学,它把地理因素提高到绝对地位,认为地理决定国家的权力,因而也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但是这些理论对西方国家在制定方针政策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地缘政治学是一种探讨个人、组织或团体,因为空间分布等的地理因素,经营政治的手段及方法。目前用于军事、外交等战略分析方面较多。常常以地理因素为底,经济,社会,军事,外交,历史,政治等为面进行分析。 是西方国家制定国家政治、军事战略和对外政策的一种理论依据。地缘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末,1897年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在其《政治地理学》一书中,提出“国家有机体学说”。发表了“生存空间论”一文,认为国家就象有机体一样有兴盛、衰亡的过程,国家的兴盛需要有广阔空间。1917年端典政治地理学家R·谢伦接受了拉采尔的思想,首次提出了地缘政治学一词。德国的K·豪斯霍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提出德国缺乏必要的生存空间和足够的自然资源,主张重新分配世界领土,而战争是解决生存空间的唯一途径等错误的地缘政治论点,为德国法西斯的扩张服务,遭到地理学界的摈弃,并因此使地缘政治学一度声名狼藉。地缘政治学从其产生到现在形成主要的理论有:1890年美国海军理论家A·T·马汉,在其《海权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的“制海权”理论,他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1914年英国地理学家H·J·麦金德提出的“大陆心脏说”,认为谁控制东欧,谁就能统治亚欧大陆心脏,谁控制亚欧大陆地带,谁就能统治世界岛,从而主宰世界。被称之为“陆权派”,代表作是《历史的地理枢纽》。40年代,美国国际关系学者斯皮克曼又提出了“边缘地带说”,成为“陆权论”的又一派理论。50年代,美国战略学家,A·塞维尔斯基根据北极地区处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空军日益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制空权”的理论,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S·B·科恩提出了地缘政治战略区模型。凡此种种地缘政治观点,都过分突出地理环境中这一部分或某一地区的重要性,并夸大为控制了某一地区就能支配全球,进而要采取相应的战略以达到他们国家称霸世界的企图。这些观点就连美国《军事战略》一书作者也不得不承认是不现实的。他们说“统治心脏地区不等于控制了世界岛一样,统治边缘地区也不等于控制了世界岛。”美国《国家间政治》作者摩根索指出:“地缘政治学是一种伪科学,它把地理因素提高到绝对地位,认为地理决定国家的权力,因而也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但是这些理论对西方国家在制定方针政策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地缘政治学 1、《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上说:地缘政治是“关于国际政治中地理位置对各国政治相互关系如何发生影响的分析研究。地缘政治指出某些固素对决定国家政策的重要性,诸如在获得国家利益,控制海亡交通线,据有战略要地等”。 2、《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中说:“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的—个部分,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地缘政治学把地缘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这种观点为国际关系理论所吸收,对国家的政治决定有相当的影响。” 地缘政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指一个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地缘关系、这也是运用最广的一个界定;二是中等层次的、主要指比一个国家的周边范围更广泛的地区,是区域主义或地区主义的地缘政治;三是大的地缘政治,是世界范围内的地缘政治,把世界当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行研究,运用这一层次的地缘政治的多是大国、尤其是那些具有世界战暗意图的国家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地缘政治在这一层次上多半涉及大国之间的关系。 3、地缘政治是确定国家的利益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对理解国家的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是有很大帮助的,是一种有益的工具.但不能把什么都归于地缘政治,特别是要把地缘政治与国际政治,国家和外交活动等概念区别开来。这三个概念的关系是较紧密的,其包括的内容也是有重合的,但也有区分,不能混同使用。 4、地缘政治有两个较鲜明的特点:一是它的开放性.任何一种地缘政治都是把一个国家与周边的国家和边区相联系,把一国与世界各国相联系,是两国和两国以上的国家之间发生的联系,不可能在一个封闭的环境内进行地缘政治的活动;二是:任何地缘政治都离不开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的互动影响,地缘政治并不是专谈政治而不谈经济和文化。实际上任何地缘政治的变动都是与经济、文化的变动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在地缘政治的长期实践中大致形成了七大思维定式,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地缘政治的规律性,这些规律是: 1、富国强兵是地缘政治关系中的第一要义。 2、地缘政治中可以表现出明显的边际效应,它可表述为:一个对你友好并给你带来利益的国家,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种利益倍增:同样的.一个对你不友好井给你带来损害的国家,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国而使这种损害也倍增。地缘的远近在这里具有重要的作用。距离近的国家,相对于距离远的国家来说,对本国的影响会大得多。 3、 地缘政治中没有永恒不变的朋友,也没有永恒不变的敌人。 4、地缘政治的重点会随着地缘经济的重点和周边国家关系的变化而转移。 5.追求大国的保护是小国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本能反应。 6.边疆、边界、领上在地缘政治中是重要因素。地缘首先在于缘边、缘海,因此地缘政治在一定意义上可说是缘边政治、边疆政治、领土政治。 7.地缘政治格局的追求目标是地区的实力均衡。 地缘政治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相近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举动和发展会对周边国家带来很大影响。所谓的地缘政治理论,主要是研究地理因素对国家及国家间政治态势,和对国家政治行为的影响。那么什么是一个国家的地理因素呢?它们主要是指国家的疆土的大小、国家的地理位置、国家领土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国家的人口和民族的自然属性等要素。从现实和历史看,一个国家的地理要素对国家的影响方式是多样的,地理状况如位置、地形、池貌及气候等,对一个国家的潜力具有直接影响。与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相比,地理因素对国家的政治的影响是较为直接的、也是较为确定的。在地缘政治学说中,麦金德的“陆心”说具有重要地位。麦金德是英国第一个设有地理系的 牛津大学地理系的系主任与地理教授,后来,他还担任过著名的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英国皇 家地理学会会长。此外,他还是英国国会议员、英国枢密院顾问兼帝国经济委员会主席、英 外交部的英驻南、俄高级专员。可见,他是一位学者兼政治活动家。 在十九世纪向二十世纪转变时代,英国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特别是地缘政治的战略 地位发生重大变化。在经济上,十九世纪时期,英国由于工业革命、工业生产的大发展,成 为“世界的工厂”,其工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居于垄断地位。而当时,西班牙、葡萄牙及荷 兰老牌帝国主义已经衰落,英帝国在世界居于无可争议的地位。为此,英国对外实行的自由 贸易政策。到十九世纪的后期,工业革命扩散到西欧、中欧,甚至东欧和北美,法国、德国 和美国等国家工业生产急剧上升,出口量大增,成为英国的竞争对手、英的自由贸易政策难 以为继。 为了稳住海外市尝英国不得不大力发展殖民地,这样就可以保证英国在该地出售商品、资本 输出、原料获取上的控制和垄断。由此,就引起英国在亚洲、非洲与法、德、俄、日在美洲 与美国的竞争与冲突。在这场竞争与冲突中,对英国来说,可以说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海洋 国家与陆地国家,英国与俄国在亚洲的竞争、英国与法国与我国的竞争虽在亚、非的殖民地 的彼此接触带,但本质上,还是反映了英伦三岛与欧陆法、德的矛盾。在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中,英国与南非布尔的战争是十分艰苦。这些情况标志过去认为海洋霸权是无敌的遇到了挑 战,反映了陆权大国的兴起。 在这种现实巨大变化影响下,麦金德以独特的历史眼光、深刻的宏观空间概念提出了具有时 代意义的新的地缘政治说——“陆心说”。在1904年,麦金德在地理学会上宣读了他的 《历史的地理枢纽》一文。 在该论文中麦氏根据地缘政治特点把世界划分为“枢纽地区”、内新月形地区、外新月形地 区。枢纽地区是位于欧亚大陆的中部,那里地势平坦、气候不是干旱就是寒冷、南部为草原 和荒漠、北部为泰加林和沼泽,属内陆水系和北冰洋水系,东西和南面为山岭、高原、盆地 所阻,西面与东欧平原相联。 内新月形地区是围绕枢纽地区的环形地带。其东面是东亚佛教领域,南面是南亚的婆罗门教 领域,西南是西南亚与北非的伊斯兰教领域,西面是欧陆的基督教领域。该地区的外缘是与 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相接触的海岸。外新月形地区则是其余的世界,其中包括有欧亚大 陆以外岛屿,如英国和日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整个南、北美洲和大洋洲。 根据历史,麦氏指出,在枢纽地区的游牧民族,从早期的匈奴人、阿尔瓦人、保加利亚人、 马扎尔人、蒙古人,一批批的从这里经乌拉尔山与里海间隘口和南俄草原,不是借喀尔巴阡 山北面的东欧平原,就是借喀尔巴阡南面的多瑙河河谷进入欧洲腹地。蒙古人向西进军,在 俄罗斯南部建有金帐汗国、在西南亚建有伊勒尔汗国。正是草原民族利用马和骆驼的机动性 优势入侵欧洲,才形成欧洲各伟大民族的历史,所以,麦氏称欧洲的文明是反对亚洲长期斗 争的结果,应把欧洲的历史看作隶属亚洲的历史。 接着,麦氏称,在哥伦布发现大陆后,西方利用海上航行的机动突破欧洲范围走向世界。他 们利用舰队建立制海权,在内新月形地区和外新月形地区建立大片殖民地。在陆上,俄罗斯 人利用哥萨克人越过乌拉尔山,通过西伯利亚,直达太平洋岸边,接着又进入中亚。海上与 陆上的配合抵消了原来枢纽地区游牧民族的战略优势。 麦氏认为,今天,由于蒸气机的发明、铁路修建,改变了陆上强国的作用,它代替了马和驼 驼过去的机动性,恢复了对周边地区的压力,出现了世界政治上的枢纽地区。针对这一情况, 麦氏得出的结论是:“枢纽国家向欧亚大陆边缘地区的扩张,使力量对比转过来对它有利, 这将使它能够利用巨大的大陆资源来建立舰队,那时这个世界帝国也就在望了。如果德国与 俄国结盟,这种情况就可能发生”。 面对这一可能出现的形势,为维持英国的世界地位和海军优势,麦氏为英国提出的对策是: “这样一种事态的威胁,必须将法国与海上强国(即英国)联盟,于是法国、意大利、埃及、 印度和朝鲜就会成桥头堡,外部的海军可从这些桥头堡支持来迫使枢纽联盟也部署陆上部 队,从而阻止他们集中全力去建立舰队。”“为了海上国家利益,要和充当陆上桥头堡的法国 联合起来,并要力促使德国放弃参与枢纽地区政策的任何企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麦氏看到在德军与俄军的交战中,德军进攻到俄国的波罗的海东岸、 乌克兰、亚速海一线。尽管德国在战争中已经失败,但普鲁士传统力量仍存在,俄国经过革 命,德俄两国力量肯定会恢复,他们会一起或单独对海上诸国再次构成威胁。为此,他于1 919年巴黎和会之时,发表其《民主的理想与实现》一文。在文中他用“陆心地带”代替 “枢纽地区”,并且看到东欧的地缘政治上的重要作用,把他的世界地缘政治上“陆心说” 归纳为三句名言: 谁控制了东欧,谁就统治了“陆心地带”; 谁控制了“陆心地带”,谁就统治了世界岛; 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世界。 世界岛是欧、亚、非三大陆,由于其相连成一体,故称为世界岛。东欧是一个多民族地区, 长期处于中欧大国和俄罗斯影响下。巴黎和会根据民族原则分别成立了新国家,使其成为阻 止两边国家实现其地缘政治趋势的关键。 在第二次大战中,东欧并未能发挥其阻止作用,德国的失败、苏联的胜利,苏联不仅控制了 东欧,甚至驻军于东德,其形势,按麦氏的陆心说来看,是极其优越。但是,冷战形势下的 美苏对立了将近半个世纪,结果以苏联解体而使冷战时期的两极对立格局结束。看来,地缘 政治的地理条件毫无问题是世界政局中的重要条件,它还受其他条件所制约,否则,地理条 件就会成为环境决定论的宿命哲学。 麦金德的“陆心说”在地缘政治学的理论方面是一项进展。首先,他打破长期海权思想,把 陆权思想提高到全球战略的高度。这一点在两次大战中,都可以看到陆权的重要性。其次, 他是从全球宏观角度来观察地理条件的特点,先是注意枢纽地区,然后推向内新月形地区、 外新形地区,同时注意其相互在全球战略上的关系与联系。第三,是从过去历史的背景上, 抓着枢纽地区与外国地区的关系。这种大的历史观是与全球宏观的地理观相结合形成的时空 全球战略。这种地缘政治上的全球时空思想是麦金德的伟大贡献。第四,草原民族在历史上 的优越地位在于其机动性,麦氏注意到当时铁路出现会给枢纽地区带来新的机动性。这反映 到他对技术的发展与变化会给地缘政治带来的影响。 另外,我们还应看到麦氏的分析、结论与对策都是围绕大英帝国的衰落形势下,为挽救其失 落趋势,大声疾呼要英国注意德、俄两国的发展对英国的致命威胁。因此,可以说,该学说 是有鲜明的时代性。正是麦氏的这一地缘政治思想产生于世纪之交的那个时代,其三句名言 中也反映了当时地理环境决定论流行思想的烙印。

175 评论

一起去听风

19世纪末,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陆地机械运输革命的发生,使海权逐步让位于陆权。最早阐述这一观点的是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1861—1947),他曾任牛津大学地理学教授和皇家地理学会会员。麦金德一生从事教育和研究的目标之一,就是要通过对国际和各国局势的变化的历史观察和思考,寻找一种“至少能表明世界历史中某些地理因素的公式”,而“这个公式具有透视国际政治中的一些对抗势力的实用价值”。1904年,他在皇家地理学会宣读了《历史的地理枢纽》这篇著名的论文,首次提出了“心脏地带”这一战略概念,成为第一个以全球战略观点来分析世界政治力量的人。此后,麦金德又分别于1919年和1943年发表了《民主的理想和现实》和《全世界赢得和平》两篇论文,对他的理论进行了论证。在麦金德看来,整个世界的历史就是大陆强国和海洋强国相互斗争的历史,尽管海权强国占过优势,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由于陆权国家人力和物力资源丰富,并且交通日益改善,海权国家终将被陆权国家所压制。因此他提出,世界力量重心所在的欧、亚、非三洲由于陆上交通发达,已变成一个世界岛;世界岛的中心位于欧亚大陆中部的心脏地带,其范围大致西起东欧,东至中西伯利亚和蒙古,南起小亚细亚、亚美尼亚、波斯和中国的西藏,北至北冰洋。其外围则依距离的远近和人力,除东欧这个门户外,其余方向海权国家均不易进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堡垒,而占据心脏地带的国家却屡屡向欧亚大陆边缘地带扩张。据此,麦金德断言,占据东欧是控制心脏地带的关键,并把他的全球战略思想归纳成著名的三段警句:谁统治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控制了全世界。

279 评论

周大侠go

陆权论一战前夕,著名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将目光投向辽阔的欧亚大陆,第一个区分了陆权与海权的观念,认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陆权论”对世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史上就有了著名的麦氏三段论式的政治咒语:“谁统治了东欧,谁就能控制大陆心脏地带;谁控制大陆心脏地带,谁就能控制世界岛(欧亚大陆);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能控制整个世界”。作为对麦金德的地缘政治观的发展,著名美国地缘政治学家斯皮克曼则在其《和平地理学》中提出了“边缘地带理论”。他认为,“谁支配着边缘地区,谁就控制欧亚大陆;谁支配着欧亚大陆,谁就掌握着世界的命运”。2详细19世纪末,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陆地机械运输革命的发生,使海权逐步让位于陆权。最早阐述这一观点的是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1861—1947),他曾任牛津大学地理学教授和皇家地理学会会员。麦金德一生从事教育和研究的目标之一,就是要通过对国际和各国局势的变化的历史观察和思考,寻找一种“至少能表明世界历史中某些地理因素的公式”,而“这个公式具有透视国际政治中的一些对抗势力的实用价值”。1904年,他在皇家地理学会宣读了《历史的地理枢纽》这篇著名的论文,首次提出了“心脏地带”这一战略概念,成为第一个以全球战略观点来分析世界政治力量的人。此后,麦金德又分别于1919年和1943年发表了《民主的理想和现实》和《全世界赢得和平》两篇论文,对他的理论进行了论证。在麦金德看来,整个世界的历史就是大陆强国和海洋强国相互斗争的历史,尽管海权强国占过优势,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由于陆权国家人力和物力资源丰富,并且交通日益改善,海权国家终将被陆权国家所压制。因此他提出,世界力量重心所在的欧、亚、非三洲由于陆上交通发达,已变成一个世界岛;世界岛的中心位于欧亚大陆中部的心脏地带,其范围大致西起东欧,东至中西伯利亚和蒙古,南起小亚细亚、亚美尼亚、波斯和中国的西藏,北至北冰洋。其外围则依距离的远近和人力,除东欧这个门户外,其余方向海权国家均不易进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堡垒,而占据心脏地带的国家却屡屡向欧亚大陆边缘地带扩张。据此,麦金德断言,占据东欧是控制心脏地带的关键,并把他的全球战略思想归纳成著名的三段警句:谁统治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控制了全世界。3影响麦氏分析认为,最有可能控制心脏地带的是俄国和德国,因此警告西方防止俄国的扩张和俄德联盟。麦金德提出陆权论的本意是想提醒作为海权国的英国,它正面临着陆权国家兴起的严重挑战,需要修改战略和外交政策,然而由于德国所处的大陆位置,它比麦金德的祖国更能从该理论中获益。麦金德晚年时根据世界战略地理形势的变化,意识到“企图支配世界的威胁,与其说来自东欧,不如说来自心脏地带本身,即来自苏联” ,而单凭西欧国家的力量远不足以遏制苏联,因此提出了以北大西洋及其领海和与之相连的江河流域为区域范围,以英国为海岛航空港,法国为桥头堡,美国和加拿大为强大基地的“地中洋” 概念,认为“地中洋” 地区可以同心脏地带分庭抗礼。从其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49)不难看出他的这一新思想的影响:该组织的成员国基本都是“地中洋”地区的国家。麦金德的陆权论在其后半个世纪中成为西方地缘政治学的通行理论,直到今天,多数西方战略家还是按照麦金德的描述来观察世界。事实上,人们从二次大战后西方集团从未放松对东欧的争夺这一事实中,就不难找到麦金德地缘政治思想的痕迹。4世界岛世界岛的概念来自于麦金德于1902年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发表的文章历史进程中的地理要素。在这篇文章中,他把地缘政治分析推广到全球角度。麦金德认为,地球由两部分构成。由欧洲,亚洲,非洲组成的世界岛,是世界最大、人口最多、最富饶的陆地组合。在它的边缘,有一系列相对孤立的大陆,如美洲,澳洲,日本及不列颠群岛。在世界岛的中央,是自伏尔加河到长江,自喜马拉雅山脉到北极的心脏地带。在北极冰冻地带和南方连绵的山脉和沙漠的保护下,这片中心地带只有可能面对来自西欧的陆地入侵威胁。麦金德认为,由于古代落后的交通运输条件,这片心脏地带在过去不可能被一个单一强权所控制。由于人力资源与供给的困难,自古以来,自东向西或自西向东的连续军事扩张不可能实现。麦金德认为,铁路的出现已经大大降低了一个单一强权主宰中心地带的难度。当欧亚大陆被密集的铁路网覆盖时,一个强大的大陆国家将主宰这片自东欧门户开始的的广袤土地。而这将是这个国家主宰欧亚大陆,进而主宰世界的前奏:"谁控制了东欧就控制了心脏地带; 谁控制了心脏地带就控制了世界岛; 谁控制了世界岛就控制了世界。" 麦金德的上述结论假设了对于两大海洋强权-英国和美国的地缘政治噩梦。一旦德国或俄国控制了东欧,这将是这两大强国主宰世界的前奏。5意义苏联从工业方面,科技方面和军事方面,完成了对心脏地带的控制。然而冷战的结束和苏联解体使麦金德的理论再次受到质疑。海洋对于国际商业与国际贸易的重要作用部分抵消了陆权论的影响。无论如何,麦金德的世界岛理论和与其相伴随的陆权论思想仍然在二十一世纪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一旦欧亚大陆上的强权国家再次崛起,麦金德的理论将再受青睐。

271 评论

相关问答

  • 介绍中国的论文

    中国国情就是 民不聊生即是!当官的和农民生活对比.一个天上的一个地下的当官的贪得无厌,为富的富而不仁.。这是贪官。现在是朝鲜。日本。美国。的夹击。。。。现在的中

    04年8月6号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介绍岩石的杂志

    高等水平。《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面向发行的的统计源期刊(月刊),是高等水平,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获得荣誉情况:中国

    毛毛512512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论文引言介绍文献

    引言的主要任务是向读者勾勒出全文的基本内容和轮廓。它可以包括以下五项内容中的全部或其中几项:介绍某研究领域的背景、意义、发展状况、目前的水平等;对相关领域的文献

    新艺能门窗公司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介绍赛车的论文参考文献

    [赛车车身质材];1、碳素夹层板,为制造车壳,复合材料专家把铝制蜂窝结构夹在两块碳素纤维板之间,然后在真空炉中使之聚合,结果这种板材比普通铝板重量轻1倍,强度高

    李大胆yao一起吧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app的论文题目介绍

    软件设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软件设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如何拟定,大家有参考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软件设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希望大家喜欢! 1) 组合型板

    嘟嘟198887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