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k周哥周叔
建议买一本书:书名:现代主义设计, 书中有专门的论述。 印象派又称为“外光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1874年莫奈创作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画家们是“印象派”,印象派由此而得名。 一 色彩的影响 十九世纪的法国作为世界艺术中心,艺术流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流派与流派之间的艺术论战也是异常激烈,这些艺术争论为当时法国的艺术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新古典主义为首的学院派和浪漫主义艺术家的争论把艺术家的创作意识从古典的冷冰冰拉回到了个人感性认识主导画面的创作方式;19世纪30年代,现实主义与非现实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争论让艺术家放弃对虚幻缥缈的理想世界的憧憬,回到现实生活当中,在艺术创作上要反映出时代特色。这些艺术流派之间的碰撞造就出了一批年轻的艺术叛逆者,他们不再把学院派把守的沙龙展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唯一目的,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艺术,在前辈的精神鼓励下,他们走出画室放眼自然,放弃落后的创作方式,利用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揭开了一场影响巨大的艺术革命,印象派就是这场革命的成果。任何一个画派都没有印象派这么多元,前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它带给现代艺术的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革新。十九世纪开始,美国经济迅速起飞,国土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扩张,广袤洪荒的自然激发了美国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也催生了描绘美国本土风景画的发展。更多的美国艺术家走出国门,融入了全球化的进程,印象主义在美国的流行毫不亚于当时的世界艺术之都巴黎。技术性影响主要主要体现在色彩作为艺术创作的主要表现语言 色彩做现代艺术中最常用的艺术表现语言,色彩的独立对于古典绘画体系是一种革命性的创新。从法国史前岩洞壁画到凡艾克时代,以至油画因材料的改进而诞生之后的几百年间,色彩的作用就是辅助素描更加真实的呈现物体本来的面貌,我们切把这段时期称作固有色时期,固有色顾名思义就是物体本身的颜色,这一时期的画家是不会考虑光线对物体色彩的影响,原因有这样几点,首先古典主义画家的工作地点通常处于室内一般情况下光线十分稳定,即使在一些阴雨天气,画家也能够根据自己在日常创作中所掌握的规律来完成所描绘物体的色彩。其次一幅完整的古典主义作品的制作消耗的时间是很长的,制作过程也十分复杂,从素描稿拓到画布或着画板上,再一层一层的罩染(类似于中国工笔画),一直到完成最少也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艺术家在描绘物体的色彩时,基本上把物体在稳定光源下的色彩作为物体的固有色,这种观察方式与绘画方式十分类似于中国谢赫提出的六法之一的“随类赋彩”比如画一块红色的衣服,通过在红色颜料当中调和白色与黑色,来区分其明暗变化,分别涂到衣服的亮部和暗部,色彩并没有自己独立的一套系统而是依附于素描关系。当然在这一时期并不是没有艺术家关注色彩,还是有很多天才级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过程中,逐渐地发现色彩是有冷暖关系和补色关系的存在的,比如我在一本印刷质量非常精致的外文画册中就看到米开朗基罗天顶壁画中的《先知》,他穿的黄色袍子的暗部明显存在大量的紫色成分,但当时这些艺术家并没有过多地去研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只是在大量创作的过程中的经验,认为只要加上些补色画面就会鲜亮些,仅仅是为了看起来舒服些。固有色系统的创作方式一直持续到印象派之前。美国建国之初,美国的艺术基本上是沿续着欧洲古典的绘画的模式。大量的欧洲移民所带来的只是些以实用功能(装饰房屋,纪念先祖)为主的绘画形式,是欧洲学院派的风格与美国本土风俗画的结合产物,所以这时期的美国绘画也是属于古典色彩系统。 法国浪漫主义特别是热里柯和德拉克罗瓦十分重视色彩的表现,他们“强调浪漫主义艺术家强调感情和幻想,不重视理性,个性重于共性,色彩重于素描,要推翻所有古典形势与法则。”[[1] 引自《西方美术史教程》李春著第258页 第7行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他们重视光在画面中的运用,但是他们并没有把光与色彩联系起来,并没有考虑到光对色彩所产生的影响。只是在相比以往的古典绘画他们对色彩开始更加重视。古典色彩系统,不是不重视光线,只是他们是通过素描的明暗关系来表现光线,并没有通过色彩来表现光线。印象派认为物体的固有色是理想化的,因为物体是随着光变化的,而光是在无时无刻的变化当中的,完全打破了古典主义所描绘得再理想状态下的固定光源下的物体色彩,。色彩的运用第一次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色彩成为艺术家主要表现光线的手段。成为独立于素描体系之外的艺术语言。 在绘画的诸多因素中(构成因素,素描因素,色彩因素),色彩本身是最具抽象性的,康定斯基说:“颜色是直接对心灵产生影响的一种方式,色彩是琴键,眼睛是音槌,心灵是绷满弦的琴。颜色经由视觉通道拨动心灵的琴弦。那么色彩的和谐只能以有目的地激荡人类灵魂这一原则为基础。”[[2] 引自 《康定斯基论点线面》康定斯基著 罗世平 魏大海 辛丽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他在谈到“形与色的关系”时说:“二者的基本关系是颜色受形的规范,同时强化形的视觉效果。”例如在古典写实绘画当中,画一个苹果,通过明暗的对比度强调苹果的空间站位,边缘线的虚实强化了苹果的前后关系,也就是说素描因素已经可以表现出苹果的特征,那么填上颜色后更加强化了“苹果”的视觉效果,就好比“苹果”的黑白照片与彩色照片,哪个更能影响我们的视觉需求呢?肯定是彩色照片,一个红润的苹果是可以引起我们的食欲的,食欲通过视觉观感引起我们的精神需求,我们宁愿吃形状难看的“苹果”也绝对吃不下颜色乌黑的“苹果”,因此色彩关乎人类的精神世界,比形更具备抽象性。在打个比方来说一块“红色”色块我们很难说它具体是什么东西,但它可以带给人以“血腥的感觉”,如果要单纯的用“形”该如何表现“血腥感”呢?康定斯基把绘画分为两种“一种是为物质的,一种是为精神的。物质绘画是通过视觉的神经刺激来感动观者,这是外在的;精神的绘画是通过心灵的激荡所产生的内心共鸣,他把前者归于写实艺术的特点,把后者看作抽象艺术的核心”。在我们看到印象派的作品时首先应该是被他们所画出的颜色所感动,物体的具体形象已经被色彩所包含。他们通过改变物体色彩的明度与纯度来表现素描关系,通过冷暖来表现物体的空间,补色关系被用来表现虚实。莫奈在形容自己作画状态时说:“我看到的景物,不再是房子、树木、山丘,而是由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色块所组成的画面”。[3] 色彩的独立并不完全归功于印象派艺术家,而是这些艺术家利用当时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把这些光学理论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造中去,可以说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他们验证了“光”是物体被人眼所感知的真正原因。十八世纪末牛顿通过三棱镜把白色光分出7色,并认为颜色是有不同波长的光引起的。著名的文学家歌德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发现了补色的存在,他在《颜色论》中不完全同意牛顿的理论,他认为颜色只与明暗有关,牛顿的观点是孤立的来看待色彩,排除了观察主体的作用,而歌德却看到了另一种关系。歌德说:“在我所有计划当中,最使我感兴趣的就是一种新的关于光、阴影、颜色的理论,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有时甚至自然和艺术研究中也必须出现革命。”歌德的色彩理论一直没有受到人们的主意,直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特别是后来的普朗克的量子理论与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的出现使得光学研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印象派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采用纯度和色彩倾向十分明显的颜色,尽量的使色彩的饱和度达到最高,但也并不是完全采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纯色,而是适当的进行调和,冷色与暖色的对比成为它主要表现物体体积与空间的主要表现手段,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绘画规律:冷光下的物体暗部呈现暖色。暖光下的物体呈现冷色,靠前的物体要比靠后的物体要暖。古典画家与印象派在创造自己的画面时所依靠的画面因素是不一样的,古典画家依靠黑白调子,解剖,透视关系在二维的平面中创造出三维的错觉,印象派画家似乎抛弃了古典画家这一套被传承了几百年的模式,而是从新采用光学理论,把色彩冷暖与颜色的互补关系创造出了新的绘画语言。除了光学研究,工业颜料的生产使得画家可以很方便的直接采用颜料管装的工业颜料进行绘画创作,锡管装的颜料方便了画家的携带,使得他们可以更好的进行户外写生。而且工业生产的颜料品种也十分丰富,多达上百种,这在古典时期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由于古典时期颜料生产技术的限制,并没有专门生产颜料的作坊和工厂。颜料的制作与调和都是艺术家做学徒期间在作坊式的艺术工作场所从老师那里学来的,可以说是学习绘画前的必修课。而制作颜料的材料大部分以非常稀少的矿物质颜料为主,所以艺术家在制作颜料时只能根据自己的创作内容和喜好来调制品种有限的几种颜色。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当时画家对于色彩的关注。在整个西方艺术史中,科学始终影响着艺术。解剖,透视等要素构成了古典写实绘画的根基,但这些科学要素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画家对于这些要素的认识主要来自在老师的经验传授以及自己创作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解剖、透视不是画家的表现对象,而是为了使所画的物体更加真实的工具。与其说印象派画家描绘的是景物,不如说他们在描绘光线,科学理论与成果成为他们的表现对象。 二、工业革命成果的支持 光学理论的建立、化学颜料的工业化生产革新了艺术家看待世界,表现世界的方式。照相机作为19世纪科学技术另一重大成果,也深刻的影响当时的艺术家。 照相机的发明使得当时画家产生了巨大的恐慌,这种恐慌应该更多的存在于当时学院派画家中。照相机所创造的画面,从写实性超越了手工绘画的艺术家,而且完全可以取代古典绘画的功能性。但印象派画家更多的是把照相机当作自己创作中的工具,“印象派画家把曾经被认为是粗俗不堪的生活情景快速的捕捉下来,因为他们发现了平凡事物之美,到户外对景物直接写生。他们对题材选择一般都很随意,画面的内容并不刻意要传达什么思想,他们明显受到摄影中‘街头抓拍’的影响,构图也不像传统绘画那样去严谨的经营。”[[4] 引自《中国油画》2002年第6期 《西方绘画与摄影的互动关系》何润联著 第47页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4]对于照相机的运用最明显的就是德加,他所画的大量的歌舞少女的形象大部分都是先用照相机抓拍下来然后画速写创作稿或者直接用于创作中。可以从他所拍摄的照片中可以找出他画的一系列色粉画中的人物动作原型。照相机特殊构图形式也对德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他的《舞蹈教室》和《浴女》系列都可以看到这种影响,画面就像照片,“摄影者”与“被摄影者”被放置到同一个空间当中,看到他的画面就像从相机的观景器看到的画面一样,带有“现场感”。作为直接受德加指导的美国印象派女画家卡萨特,题材和德加一样关注现实社会中的人物形象,她所创作的《母与子》系列作品就受益于德加的粉笔画表现技法,并且采用了与德加一样的摄影式的构图,看起来就像是日常的生活照片。除了德加,高更也十分喜爱用照相机为自己收集创作题材。在他创作的一系列关于土著人的油画中,有些就是直接用他拍摄的照片作为原型的。 印象派艺术家是第一批运用照相机的艺术家,他们使工业革命的成果与艺术产生了又一次碰撞。在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流行的照相写实,风格高度的写实冷静、客观。艺术家的创作直接采用照片作为描绘对象的工具,“在没有人为摆设、敢于的情况下捕捉现实”。[[5] 引自《中国油画》2002年第6期 《西方绘画与摄影的互动关系》何润联著 第49页 第1行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5]最著名的美国照相写实画家安德鲁怀斯,以其精湛的绘画技术描绘了美国本土的风情面貌,形成了美国乡土主义。还有美国照相写实艺术家克洛斯常喜欢借助照相机的短景和焦点以外朦胧的摄影效果,描绘肉眼无法看清楚的细节,呈现出摄影才能不找到的机械真实。 莫奈于1877画了一系列冒着浓浓蒸气烟雾进站的火车,画中高耸坚硬的玻璃钢铁车站建筑显示出进入现代的欧洲城市的生活面貌,艺术家所喻示的不仅是工业革命中的巴黎 “机械美学”已形成,同时也揭示了一种新的绘画方法,而这个画法的观念自始一直就紧跟着机械文明。20世纪美国抽象主义画家波洛克是深受莫奈影响的艺术家,从他的《薰衣草之雾》就可以看出与莫奈《睡莲》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并不单指朦胧的跳动的画面效果。更多的是“绘画”作为一种行为得到波洛克的发扬,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莫奈在画《大教堂》系列时的创作状态,在运动中不停的调换着画布,放到今天莫奈当时是在表演行为艺术。波克洛在绘画时更加夸张身体跳动,油漆桶的泼洒都是一种激情下的艺术行为。这样的画风所创作出的作品使观看者很自然的在联想他们在创作作品时的心理状态。 光的动感在印象派作品中也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在他们眼中物体色彩是处于运动状态下的,他们所描绘的是一个动态光下物体的色彩。印象派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在摆脱固步自封的学院派沙龙展时,受到巴比松画派影响,风景画成为他们艺术追求上的突破口。他们和巴比松画家之间带着一种师徒般的传承。柯罗是年轻的印象派画家的朋友和导师,他们一起在枫丹白露森林中一起作画,在生活上一直支持和他们,比如西斯莱莫奈和柯罗就是忘年交,在他的绘画风格上更是受到柯罗的影响,银色的色调经常出现在他的画面上。但是不同的是印象派的风景与传统风景画的界限划分得更加明显,这一点不像柯罗依然延续着古典风景画的特点,描绘长时间稳定光线下,静止的景物,唯一不同的是色彩更加绚丽丰富,游离在学院与前卫之间。莫奈他们更加关注的是短时间内光线对于景物的影响,着力表现景物在不同时间环境下的色彩变化,因此印象派的风景画都是带有动感的,即使是梵高他笔下的星空也是像河流的一样的笔触在闪烁流动。他们对恒定不动的光线不感兴趣,莫奈在画卢昂大教堂时通常都是10几幅画同时开始,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状况在不同的画布上描绘,他也因此被称为“光的奴隶”。莫奈的画不像是在描绘他所看到的物体,而是通过描绘物体的色彩变化来描绘光线,莫奈是彻底的印象派,也是最执著的印象派画家,最能代表其艺术追求的表现光的流动感的作品无疑是他晚年的巨制《睡莲》系列,通过水面的波光粼粼把早晨,傍晚的光线变化表现到了极致。古典风景画如同古典肖像画,静态与永恒成是画家主要的表现方式,光在他们画面中是稳定的永恒的,带有宗教性,象征着上帝。在印象派画家笔下光不代表上帝,他代表着真实真理,代表着科学。印象派色彩的视觉冲击力十分的爆炸,鲜艳的颜色统治着整个画面,光影的跳动感被抢调到极致,完全没有宁静之感。光的流动性所产生的现象作为工业时代的产物,被运用到了艺术创作当中。机械文明与现代艺术的关系也逐步的从艺术家作画的方式,笔触到所用的材料一点点的影响画家看世界的观点态度。他们对于科学理论及工业成果采取认同的态度并加以利用。 反叛精神的诱惑 印象派的反叛精神也极大的鼓舞了美国国内的年轻艺术家。这种反叛主要有两个方面 1、东方感性认识对西方理性认识的反叛 印象派对东方的艺术(主要指中国日本)的运用更加直接的运用到自己的画面中。莫奈创作了《穿和服的姑娘》明显的透漏出他对东方艺术的喜爱。《睡莲》是莫奈在晚年眼睛几乎失明的状态下创作的,恣意的笔触带有十分强烈的中国书法写意风格,画面色彩洋溢着东方的感性色彩。中国人之所以十分乐于接受印象派的作品,就源于印象派画家与中国书法绘画中的“写意”性十分相似。波洛克说“当我画画前,我不知道自己要画什么,只有画了以后,我才看到我画了什么。”这和中国书法绘画的创作状态基本一致。 凡高临摹了大量日本浮世绘,把这些画创作为油画。浮世绘平面化的构图形式,消解透视,我们可以从凡高的《向日葵》中看出,装向日葵的花瓶与后面的墙壁基本没有空间关系,桌面与墙壁只是协调整幅画面色调的两大块冷色的平涂。凡高非理性艺术风格一定程度上都是受到东方感性世界的影响。也影响到了二战后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特别是热抽象表现主义。 像卡萨特一样的大批思想先进的美国年轻艺术家在涌入到巴黎留学期间,通过印象派艺术家了解到了东方艺术品,所以当时印象派画家的东方情结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美国艺术家。深受德加影响的卡萨特,和德加一样迷恋着东方艺术,因此她的画带有极强的东方装饰感,在她的油画中,对于女性人物的衣着地描绘可以看出日本浮世绘般的平面装饰画的影响。 东方的感性艺术与西方原有的理性艺术碰撞通过法国艺术家传递给了美国。为美国艺术家后来的抽象表现主义作了启蒙式的教育。美国抽象画家克莱因和马瑟韦尔在20世纪60年代所创作的抽象艺术作品就带有很强的东方书法意味。 2、非主流艺术对主流艺术的反叛 印象派引导了近代艺术史上,第一次对传统艺术反叛的艺术革命。他们的这种叛逆精神,刺激着传统艺术现代化的进程。印象派成了19世纪末反叛的代名词,不仅他们绘画理论的产生源于对传统的反叛,即使印象派的内部反叛精神也使得印象派更加多元化。印象派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被社会大众所接受,而以莫奈为首的前印象派也逐渐发展成为印象派中的“学院派”,塞尚成为第一个退出印象派的艺术家,他认为莫奈过分的关注“光”对画面的影响,完全看不到画家个人与所被描绘的景物之间的关系,忽视了个人感受,他在给伯尔纳的信中说“光线对于绘画来说本质上是不存在的。”随之而来印象派分裂为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两大流派,这两大各流派是对前印象派的两种极端发展方式。 新印象派把艺术家科学的理性态度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数学的计算方式影响到了他们的创作方式。例如新印象派的代表艺术家修拉,在作画的时候,常常用数学公式计算出一块色彩区域所应该包含的颜色成分以及该颜色成分的含量,并且把莫奈那些前印象派的“写意式”的笔触转化为均匀的、规则的点状笔触。修拉的画面减弱了画面的空间感,人物与背景呈现浮雕式的效果。他和莫奈有些相似,都是把画布作为一种艺术实验,把科学家般理性的思维模式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中; 后印象派艺术家排斥理性,认为前印象派过分的重视客观世界的描绘,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他们强调主观世界,注重自我表现,主动地把所描绘的事物进行夸张、变形。这两个画派都是由前印象派派生出来的画派,他们使得印象派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现代。高更笔下的人物形象稚拙单纯,平涂的色彩,明暗在他的画面上完全被忽略,带有极强的装饰风格,他也是第一个开始关注“原始世界艺术”的人。塞尚应该说是个人成就最大的一个艺术家,他不论从色彩还是造型上都给现代艺术带来一次巨大的革新,颜色成了画面的构成因素,形体也被他主观的进行夸张,增强了物体的体积与重量感。他对色彩与素描的创新原则分别影响到了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和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因此塞尚被称为“现代主义之父”,说明现代艺术的根源在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代表了当时艺术的两个发展方式,冷抽象与热抽象。 印象派对美国艺术的精神影响,就好比库尔贝、马奈对印象派的影响一般,使他们对传统负有极强的反抗精神。在1908年前后,美国也形成了一个与法国学院派沙龙性质相似的艺术机构——国家设计学院。一位艺术家是否能够在艺术界取得成就完全看他们是否获得国家设计院的会员资格。1908年2月,把为美国艺术家在纽约的麦克贝思美术馆举办了一次类似于“法国沙龙落选作品展”的八人画展。这八位美国艺术家分别是:罗伯特亨利、格莱肯斯、卢克斯、希恩、斯隆、戴维斯、劳森、普伦德加斯特,这八人中罗伯特亨利是他们的领军人物,他早年多次留学巴黎,十分喜爱马奈的作品,并把这些作品介绍给年轻的画家格莱肯斯,这使得格莱肯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如格莱肯斯创作的《切兹蒙昆》无论从构图还使色彩完全与德加的《苦艾酒》一致。还有普伦德加斯特受到新印象派的影响,画面多采用平面性的色彩图案。这个八人画派就是美国的“垃圾箱画派”。阿纳森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中这样评价“垃圾箱画派”:“1908年的八人画展的重要意义,大概在于它是美国艺术史上一块孤立的里程碑。……然而却又一批艺术家和学生,汇入亨利创立的独立艺术画派,他们以不同的方式,继续探索美国绘画新思想。这些人包括美国重要的抽象艺术家麦克唐纳-赖特、布鲁斯和斯图尔特戴维斯,以及致力于探索各种不同形式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贝洛斯、霍伯。……这把个人以及他们最紧密的追随者们的活动,在美国现代绘画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5] 引自《西方现代美术史》 阿纳森(美)著 邹德侬 巴竹师 刘珽 译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5] 印象派作为美国现代艺术的启蒙导师,传递给美国艺术家与传统反叛的精神,这种反叛精神使得美国的艺术风格风起云涌,逐渐在二十世纪后美国接替了法国成为世界现代艺术的领军者。 小 结 法国印象派通过技术革新与精神的支持对美国现代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两种影响使得美国艺术逐步摆脱了欧洲艺术学徒的身份,逐步探索出一条美国独立的艺术道路。20世纪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商业艺术与大众文化的兴起,博物馆与新的传播媒体的普及,使得美国现代艺术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艺术的发展方向。 注释: [1] 引自《西方美术史教程》李春著第258页 第7行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 引自 《康定斯基论点线面》康定斯基著 罗世平 魏大海 辛丽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引自 《中国油画》2002年第6期中《物我两忘的东方境界》祁海平著 第42页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4] 引自《中国油画》2002年第6期 《西方绘画与摄影的互动关系》何润联著 第47页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5] 引自《中国油画》2002年第6期 《西方绘画与摄影的互动关系》何润联著 第49页 第1行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6] 引自《西方现代美术史》 阿纳森(美)著 邹德侬 巴竹师 刘珽 译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参考书目: 《水彩艺术》 主编:赵大鵩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0年6月出版 《世界美术》 编辑者:《世界美术》编辑委员会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0年6月出版 《中国现代书法到汉字艺术简史》 编著:濮列平 郭燕平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5年出版 《西方美术史教程》 编著:李春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年3月出版 《中国油画》 主编:戴剑红 朱乃正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年6月出版 《康定斯基论点线面》 编著:康定斯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出版 《西方现代艺术史》 原著:H•H•阿纳森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4年2月
哈毛小子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 一种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 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由法国作曲家C.德彪西首创。印象主义一词借用自美术。1874年巴黎“落选者沙龙”展出画家C.莫奈一幅题为《日出印象》法国莫奈《日出印象》的绘画,引起嘲笑和议论,此后人们把艺术理想与表现手法大致与之相似的画家,如E.德加、C.毕沙罗、A.西斯莱、.雷诺阿称为“印象派”。他们反对学院派的保守思想,热爱大自然,面向现代生活,采取在户外的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的方法,在光与色的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与周围的气氛,对绘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印象主义一词在音乐中首次出现于1887年,法兰西美术研究院的评委指责德彪西在罗马进修时的第 2部“交卷作品”交响组曲《春天》结构不明确,要他“警惕模糊的印象主义”。1894年其《弦乐四重奏》在布鲁塞尔首演时,评论家开始用“印象主义”加以赞扬;1905年以后,此词常用以概括德彪西及风格与他接近的音乐,不再带有贬意。 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原则与风格是严谨、规整,浪漫主义音乐是注重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 与之相比较,印象主义音乐并不通过音乐来直接描绘实际生活中的图画, 而是更多地描写那些图画给我们的感觉或印象,渲染出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在乐曲的形式上多采用短小的、不规则的形式,以便更好地体现出印象主义音乐较为自由的特点。 印象主义音乐盛行的时间不很长,它很快就被更加激进与富于变化的现代音乐所代替,但印象主义音乐 却是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从此音乐艺术开始了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转变。 正因为如此,印象主义音乐才得到了非常的重视,其艺术性与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理解与承认。 德彪西法国音乐家德彪西和拉威尔是公认的印象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除此之外,法国作曲家杜卡和 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也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编辑本段]二、法国印象主义音乐 像其他法国作曲家的作品一样,德彪西的音乐是标题音乐而不是绝对音乐。 十九世纪末, 法国出现了一派叫做“印象主义者”的画家和诗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梦幻的美,于是作曲家德彪西力图用音乐来达到“印象主义者”用绘画所达到的同样效果。 在使用新的和声和音乐方面,德彪西是现代音乐的先驱。他建造的那种古怪的、非尘世的音乐,主要是采用完全没有半音关系的“全音阶”和许多在空气中根本听不见的“泛音”。德彪西还在 管弦乐队里使用各种乐器的不同组合来发出柔和的带有闪烁性的音响效果。起初人们听他的音乐觉得 不知所云,但当他们听惯了的时候,便发现其中妙趣无穷了。 印象派大师--拉威尔仿效德彪西的最重要的作曲家就是他的同胞拉威尔了,但拉威尔并没有象德彪西那样过多使用全音阶 和听起来奇怪的和弦,他更擅长从管弦乐队里抽取音色的深浅明暗度,在这方面无人能及。例如 《波莱罗舞曲》,节奏和旋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但这首西班牙舞曲借助拉威尔对力度的纯熟使用 (从轻到响或从响到轻的变化)和对音色的巧妙结合,听起来使人感觉变幻莫测,趣味无穷。[编辑本段]三、印象主义音乐的影响 印象主义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向现代音乐过渡的桥梁之一,虽然这一乐派主要集中在十九世纪末到 二十世纪初的法国,但这种风格对于近现代音乐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后来二十世纪音乐中的 “表现主义”、“十二音体系”以及“序列音乐”等几种流派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印象主义音乐的影响。 印象派代表德彪西反对后期浪漫派以自我为中心的英雄崇拜以及音乐过度庞大膨胀,从当代法国的社会背景、心理特质和美学观出发,力图恢复法国音乐明晰、典雅的特征,追求艺术形象的真实与新颖独创。当时,象征派诗人追求辞藻声韵的微妙效果,印象派画家利用色彩抓住自然景物的瞬息变化,给他以很大启迪。90年代以后陆续创作的管弦乐曲《牧神的午后前奏曲》(1892~1894)、室内乐《弦乐四重奏》(1893)、歌剧《普莱雅斯和梅丽桑德》(1893~1902)、钢琴曲《版画集》(1903)、歌曲《波德莱尔的五首诗》(1889)等,都是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成熟之作。这种风格的特征为:崇尚柔和,抑制、排除过分的激情;避免文学性的铺叙,借助标题和丰富的色调变化引起联想;含蓄的暗示多于热情直率的表达,强调朦胧的感觉印象和变化多端的气氛。德彪西认为,音乐比绘画更能有效地把印象主义的理想付诸实践,绘画只能表现光的静止状态,而音乐却能表达光的流动变化。莫奈需要一系列画幅才能绘出同一场面的光的不同效果,而音乐却能创造出不间断的光的流动。 印象主义音乐常常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在曲调发展上避免使用浪漫主义音乐中常见的重复、扩充、展开等表现手段,而以短小的曲调细胞组合成一种新颖的动机语汇。声乐曲调与言语音调密切结合,近似朗诵;器乐曲调也很少有气息宽广的线条。 ②在节奏上喜欢使用复节拍与复节奏,节拍不规则地细分减弱了推动力,呈现松散流动的状态。 ③重视调式的表现力,根据形象要求采用相应的调式,如各种五声音阶、中古调式及全音音阶。扩大调性概念,常避免出现明确的收束式。全音音阶的运用使调式中的每一个音居同等地位,减弱了调中心感,出现多调性因素。 ④由于喜好对不同的色彩与音响作平面的、绘画式的并列,和声成为最重要的表现手段。通过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与减弱和声进行的功能性,得到极其丰富的和声色彩。 ⑤音色丰富、独特而新颖。在声乐作品中,男高音与女高音常使用缺乏光彩和戏剧力量的低音区;广泛运用各种乐器演奏法上的色彩手段,如木管的低音区、铜管大量使用弱音器与阻塞音,铜管在乐队中的作用往往不在于加强力度,而为了取得多变的色彩效果等。 ⑥配器与织体安排新颖。如弦乐组常常细分,小提琴的高音伸展到过去很少用的音区,大提琴担任小提琴的角色,中提琴演奏低音,造成模糊不清之感;突出竖琴、钢片琴、三角铁和钟琴清澈的音响,使管弦乐色彩缤纷,把力度与音色联系起来。 ⑦结构往往松散模糊,但许多作品仍可看到三部曲式的轮廓。 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是从后期浪漫派和民族乐派中演变出来的。在德彪西之前,印象主义音乐的某些因素已显露于.肖邦、F.李斯特、E.格里格、П.穆索尔斯基以及 .弗朗克、R.瓦格纳等人的作品之中。肖邦充分认识到色彩的价值,将其作为音乐中一种独立的重要因素。格里格的复杂、朦胧、富于色彩的和声,亦可谓具有一定的印象主义气质。他们对钢琴音乐的细致要求和踏板的出色运用,对印象主义钢琴音乐有重要影响。李斯特某些作品标题的本身就含有印象主义的性质,如《鬼火》表现光的快速运动;瓦格纳的歌剧里已有许多新颖的音响组合,《莱茵河的黄金》序曲所呈现出波涛起伏、雾气缭绕的意境。此外,东方音乐亦是印象主义音乐的重要养料,例如1889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中演出的爪哇及东南亚的音乐,对德彪西有很大启示。 德彪西以后,虽然难于将某个作曲家截然归入印象派的行列,但是,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及手法的实际影响已遍及整个音乐世界。在法国,拉韦尔同样喜好选择象征派诗人C.波德莱尔、P.魏尔兰、S.马拉梅的诗歌为歌词。他的音乐尽管结构严谨,有些接近于古典主义,但有人仍将他归之于印象主义。P.迪卡斯采用象征派诗人M.梅特林克的戏剧为歌剧脚本,运用全音音阶与德彪西式的和声,与A.鲁塞尔、F.施米特等同时代的法国作曲家一样,在采用印象主义音乐语汇的同时,保持了自己的个性。在英国,受德彪西影响最大的是F.迪利厄斯,他的《夏日的花园》、《河上之夏夜》等乐曲,充分反映了印象派的特点。R.沃恩·威廉斯在其《伦敦交响曲》中,对泰晤士河上朦胧黎明及威斯敏斯特教堂洪亮钟声的描绘,都有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此外,还可列举G.霍尔斯特的《行星》中的《海王星》、F.布里奇的《萤火虫》、《春天来临》,A.巴克斯的《范德花园》。西班牙作曲家法利亚的不少作品,既有鲜明的印象主义倾向,又有民族特征,《西班牙庭园之夜》就是这一类型的代表作。匈牙利B.巴托克的早期作品《两幅图画》中的《鲜花盛开》,《在户外》中的《夜音乐》,Z.科达伊的《九首小曲》、《夏日的黄昏》等都表现出印象主义的意境。 印象主义音乐作为一种新的艺术风格曾启迪了20世纪初一大批作曲家的创作,但它的题材、内容只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缺乏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因而仅盛行于20世纪初,不久就被新的音乐风格与音乐流派所代替。[编辑本段]四、印象主义的特征 印象派的音乐注重的是和声的色彩变化,强调朦胧感。 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新音乐风格,它深受当时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派诗歌的影响,追求刻画实物周围的色彩与光影在瞬间的迷离变幻。因此,在印象派的音乐中,富有色彩效果的和声远比旋律重要。由于钢琴兼有和声以及音色精致变化的功能,又能在琴槌、琴弦和踏板的巧妙组合之中产生奇妙的泛音效果,最能表达云雾水性音响的灵动之感,因而十分适宜表现印象主义的风格。不仅如此,印象主义音乐在听觉感受、观念意识和心灵体验上都超越传统进行了全方位的更新。法国印象主义钢琴音乐作曲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克劳德•德彪西和莫里斯•拉威尔。 作为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德彪西的创作特点与浪漫主义有着直接的承传关系。从他的钢琴作品标题来看,德彪西喜欢把创作寄托于梦幻世界,而这正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一大特点。尽管德彪西描绘大自然的题材比比皆是,但他并没有像浪漫主义音乐那样借景抒情,而是超然物外,精神遨游在水光山色之中,在虚无缥缈的意境中进入一个忘我无我的境界。德彪西是继肖邦之后的又一位挖掘钢琴内在音响的大师,他打破了调性的束缚,开拓了钢琴音色的微观世界。 与德彪西相比,作曲家拉威尔在钢琴音乐创作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他在逐渐摆脱印象主义美学思想的约束,回到更古老纯粹的法国传统。拉威尔享有管弦乐配器大师的盛名,敏锐的色彩感大大地影响了他的钢琴创作。如果说德彪西主要从钢琴本身去发掘表现潜力和音响层次,拉威尔则更注重从乐队配器的角度来发挥钢琴音响的色彩性。其钢琴作品以组曲《镜子》、《夜之幽灵》和两首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 五、代表作曲家 德布西和拉威尔是公认的两位印象主义作曲家。另外,法雅,席曼诺夫斯基,保罗·杜卡,意大利的雷斯皮基[1]和英国的沃恩·威廉斯也是该流派音乐的杰出代表[5]。 虽然德布西力图让自己远离「印象主义」这个词,但是他音乐的核心无疑正正体现了印象主义的理念。他深受同时代印象主义文学和艺术的影响,并吸收了外国和东方的一些音乐元素,创作出了自己独特的作品。德布西的音乐色彩朦胧,如梦如幻,其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管弦乐《牧神午后》,《春天》,《大海》,《意象集》,还有他的钢琴曲都是印象主义音乐中的扛鼎之作。而他的名字,也紧紧地与印象主义音乐相连,「德布西主义」(Debussyism)也成为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同义词[4]。 而另一位印象主义巨匠拉威尔则有著不同的风格。他的音乐以描述身外之物为主,但不像标题音乐般刻意描写事物,而是远离象徵主义中深染的主观元素,以一种远距离、极度客观的立足点来创造音乐的印象。他虽与德布西并称为印象乐派的大师,但是拉威尔所追求的效果更精确犀利,他避开象徵主义中暧昧的光线与阴影,以大量的装饰效果点缀音乐结构[6]。其中《库普兰之墓》,《为死公主而作的帕凡舞曲》,舞剧《达夫妮与克罗伊》,《G大调钢琴协奏曲》都是极具印象主义特色的作品。
米诺很努力
印象主义(impressionl9n)在19世纪60一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是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沉缅在中世纪骑士文学而陷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营养,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从而据弃了从16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并根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在这方面印象主义画家还从荷兰小画派、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英国画家特纳和康斯太勃尔等人那里接受了有益的经验。从印象主义开始,欧洲的画家们试图使绘画摆脱文学的影响,吏多地注意绘画语言本身。在印象主义内部存在着两种类型的画家群。一是以德加为代表3一是以莫奈为代表。当然也有的画家介于两种类型之间。早在60年代,一群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人,对保守的官方沙龙压制青年的创造精神深感不满,他们以库尔贝当年反对官方艺术的斗争精神为榜样,团结在受到官方沙龙冷淡和买落的、富有探新勇气的马奈的周围,形成一个与官方沙龙相对立的集团。这些画家不定期地在巴黎的盖尔波瓦餐馆和新雅典餐馆,以及在巴齐耶与雷诺阿的共同画室会晤,并到塞纳河畔直接对景写生。经常参加聚会的画家有莫奈、雷诺阿、毕沙罗、巴齐耶、塞尚等,评论家有杜瑞和利维拉,资助这个聚会的有画商杜朗一鲁耶。1874年4月,这群青年画家在巴黎卡普辛大街借用摄影师那达尔(Na—dar)的工作室举办展览,他们自称为“无名的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协会”。参加展出的有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莫里索、基约曼等人。在展品中莫奈的油画〈印象·日出〉的标题被一位保守的记者路易·勒鲁瓦在文章中借用作为嘲讽,称这次展览是“印象主义画家的展览会”,“印象主义”由此而得名。印象主义画展从1874年到1886年共举行了8次。分别在1874、1876、1877、1879、1880、1881、1882和1886年。除了第一、第四和第八次外,均使用“印象主义”一词作为展览名称。 印象主义是一个松散的艺术社团。这个社团没有明确的纲领。艺术家集合在一起,仅仅因为画风比较一致,便于共同举办展览。参与展出的艺术家,有的仅在一段时间内迷恋于印象主义画风,后来则另有追求;有的在绘画风格上曾多次变化反复。此外,参与画家的水平也不尽一致。绘画中的印象主义是和法国文学中的自然主义流派相对应的。印象主义和自然主义都曾受到哲学上实证主义的影响。 著名画家:莫奈 马奈 毕沙罗 凡高 德加 雷东 塞尚 高更 雷诺阿 修拉 西涅克 劳特雷克。从欧洲绘画史的发展进程看,正是在印象派画家笔下,闪烁的阳光和微妙的阴影被引入画面,绘画由此变得清新明丽而有生机。艺术家追求真实的努力在印象派时代达到顶峰,然后开始回落。从马奈到塞尚,欧洲绘画传统在自我否定的同时又在自我完善,这样的进程构成了整个西方现代绘画的发展框架。印象派画家虽然在开始其艺术活动时受到误解甚至嘲讽,他们共同活动的时间也没有持续很久,但他们对西方艺术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并波及音乐和文学。到20世纪初期,印象派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流派。直到今天,印象派绘画在世界各地受观众欢迎的程度,仍然超过绘画史上其他流派的作品。利用像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或塞尚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这次画展将介绍法国印象派的演变:它的开始、发展和它对后来绘画艺术的影响.
给你发过去了
经验丰富 体制程序健全,我帮你解决!~
参考文献: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
可以 我这刚好有一篇 可以直接用就行
相关范文: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上)摘要:随着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地位和作用的不断加强,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越来越成为影响一国或一地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