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94

旺泰纺织
首页 > 学术期刊 > 高技派形式特征研究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吃甜的小马

已采纳

高技派(High-Tech)亦称"重技派"。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美",在室内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高技派典型的实例为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汇丰银行等。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的、建筑造型、风格上注意表现“高度工业技术”的设计倾向。高技派理论上极力宣扬机器美学和新技术的美感,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提倡采用最新的材料——高强钢、硬铝、塑料和各种化学制品来制造体量轻、用料少,能够快速与灵活装配的建筑;强调系统设计(Systematic Planning)和参数设计(Parametric Planning);主张采用与表现预制装配化标准构件。2、认为功能可变,结构不变。表现技术的合理性和空是的灵活性既能适应多功能需要又能达到机器美学效果。这类建筑的代表作首推巴黎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3、强调新时代的审美观应该考虑技术的决定因素,力求使高度工业技术接近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美学观,使人们容易接受并产生愉悦。高技派阐述了工业化所带给人们家居审美的重大改变,更加强调工业化的材质,讲究并突显生产技术带给人的现代、冰冷、科技的感觉。这种全新的,以生产工艺为基础的设计语言,一旦服务于家居设计,则以极富另类的视角,重新诠释了现代文明。他推崇几何形式和季节风格,热衷于用金属、塑料、玻璃、钢铁等工业时代的材料来装配家居,善于通过技术的合理性和空间的灵活性来极力宣扬机械美学和新技术的美感。 这种看似冰冷的机械美学,在21世纪的今天,则被赋予了更多人性的光环,将感情注入空间,用技术来装点生活,它以一种建立在设计师理性推理之上的片段的、富于质感的、充满欲望、有游戏一位的空间表达方式,来阐述自己对于未来的创想。未来主义始于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进入空前繁荣期。世界上著名的建筑作品如“巴黎蓬比社艺术与文化中心”就建于那个时期。而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登月成功,更激发人类向更多未知领域进发,它象征着人类依靠技术的进步征服了自然。科技的力量助涨了未来主义的风潮,艺术家们的创作兴趣涵盖了所有的艺术样式,包括绘画、雕塑、诗歌、戏剧、音乐,建筑甚至延伸到烹饪领域。未来主义在家居领域的演变,我们称之为“高科技”。高技派反对传统的审美观念,强调设计作为信息的媒介和设计的交际功能,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中坚持采用新技术,在美学上极力鼓吹表现新技术的作法,包括战后“现代主义建筑”在设计方法中所有“重理”的方面,以及讲求技术精美和“粗野主义”倾向。

81 评论

曰月無塵

军事高技术论文篇二 “高技术”的嬗变 [摘 要] 论述技术因素在书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指出现代书籍设计呈现“高技术”化倾向,并指出“高技术”概念是一个包含多种语义、具有丰富内涵的特殊概念,由此从不同角度论述现代书籍设计的新发展,重点阐释现代书籍设计核心的思想问题,目的是为现代书籍设计实践提供理论性的参考与指导。 [关键词] 高技术 书籍 书籍设计 机械 美学 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4) 06-0033-05 Change of “ High-Tech ”: the New Development of Modern Book Design Gu Yuanyuan (School of Fine Art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210023) [Abstract] Technical factor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books ,“High-Tech” becomes a remarkable feature of the modern book design.“High-Tech”is a concept with rich connotations. Applying this concept to modern book design leads to a lot of different book binding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book design from different aspects, and explains the core problems of modern book design. It i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guidance to modern book design. [Key words] High-Tech Book Book design Mechanical aesthetics Aesthetic value 技术作为人类肢体、感官和大脑的补充和延伸,是实现人类特定目的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调节和变革人与 自然 的物质力量。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书籍作为知识存续与 文化 传播的重要中介和平台,首当其冲地受到新科学与新技术的影响与制约,如造纸术和印刷术直接作用于书籍的发展,从而改变了书籍的基本形态,同时书籍形态的变化又折射出技术的发展,成为人类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从纸莎草到羊皮卷,从甲骨到线装书,直至今日形式多样的数字、电子、多媒体出版物,书籍成为展示人类新技术的重要窗口和舞台。现代书籍设计,更加注重新技术的合理运用,突出工艺性的细节,并有意体现科学技术的象征性意义,极力宣扬机器美学和新技术的美感,崇尚“机械美”,以另类的视角,重新诠释现代文明,呈现出“高技术”的特征。比如韩湛宁先生设计的 国际 平面杂志《》(图1),采用锡箔纸作为书籍最外围的包装,银色的锡箔显示出一种强烈的现代科技感,读者在撕开书籍包装的过程中,锡箔外形发生改变,产生一种不规则的形态,扭曲、折叠和撕裂的锡箔通过对光线的反射、折射,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体现了机械美学的特征。从书籍创作的角度而言,这是对书籍形态的“再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参与了书籍形态的“二次创作”,并呈现多元化的设计效果。 严格意义上讲,“高技术”即高技派(High-Tech),亦称“重技派”,发轫于建筑设计领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这种建筑风格得到很大的发展。“高技术”建筑运用精细的技术结构,讲究现代工业材料和工业加工技术的运用,对技术化的视觉元素加以夸张处理,常将建筑结构、框架、设备、管道等暴露在外。同时,“高技术”建筑强调施工工艺的时代感,重视工业化的象征性特点,赋予建筑新的美学含义。最具代表的“高技术”建筑是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香港中国银行等。这种风格在现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且一直延续和影响到今天。作为系统化的文化生态环境,现代书籍设计必然会受到同时代“高技术”建筑风格的影响,呈现“高技术”化的特征。这是由于书籍作为文化中介和载体,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它的视觉形态极易受到同时代先锋、前卫艺术的影响,并呈现出一定的风格倾向。另一方面,由于书籍与建筑同为三维立体结构,有着极为相似的空间形态,不论是在整体的构建思想上还是在具体的表现手法上,书籍与建筑之间都有一种内在的契合性,因此,现代建筑艺术中的新发展更易影响现代书籍设计,并使之呈现特定的艺术风格。正如吕敬人先生所言:“我认为书籍设计应该是一种立体的思维,是注入时间概念的塑造三维空间的书籍‘建筑’。”[1] 现代书籍设计不仅受到同时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影响,还受到社会经济、文化与艺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高技术”风格的书籍设计在逐步发展与成熟的过程中,“技术”本身的内涵也在不断改变,它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工具理性和科学物化,也不再只是一个不带任何感情因素的中性词汇,它已经被人为地赋予更多主观的意义和个性的色彩,逐步嬗变成一个包含多种语义,并与各种感性因素相融合的新的审美标准。“高技术”不仅代表着高的技术水准与工艺水平,更意味着现代书籍设计追求的高艺术感与高审美性,设计的高标准与高准入,读者的高需求以及书籍最终呈现的高品位、高情感与高补偿。从本质而言,这种嬗变不只涉及物质表层,更直指人类精神内核,它是现代书籍设计思维模式的变化,也是设计方法的改变,更是审美观念的转变。客观而言,这是一种积极的变化,体现了现代书籍设计的新发展。 1 书籍设计的高技术与高工艺 现代书籍设计同建筑设计一样强调系统设计(Systematic Planning)和参数设计(Parametric Planning),强调运用结构体系中的模数化、构件化、标准化,书籍设计师借助先进的加工设备与条件,将现代 工业设计 和建筑设计中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工艺等大量“移植”到书籍设计中,并使用工业化的处理手法、机械化的视觉元素和技术化的语义符号,对书籍的装帧形态、结构和样式做出大胆的创新与革命性的处理。书籍设计的面貌为之一新,呈现“高技术”的风格倾向,并逐步演变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和审美形态。 现代书籍设计基本纸张的尺寸和开本,如大度、全度纸张完全符合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书籍的开本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细分,整本书就是由相同尺寸的标准纸张在空间维度上重复搭建而成。此外,书籍编排设计中的母版、段落样式、字体样式的设定完全建立在标准化与构件化的基础上,这些元素可以进行系统化的参数构建,基本元素一经设定即可重复调用,从而实现整本书在视觉形式上的严格统一。页眉、页脚、页码位置,天头、地脚、订口、切口、分栏的距离,字体、字号、字距、行距的大小等,也都可以在设计中进行严格规范,从而实现标准化设计。在书籍的整体构建上,设计师常采用对比、类推、共生、重复、秩序等方式重构书籍的空间结构,力图展现技术的合理性和空间的灵活性,同时对书籍的各个局部,如封面、封底、护封、腰封、书脊、勒口、环衬、扉页等进行再设计,通过暴露书籍内部模数化的标准构件,营造特殊的空间结构。 现代书籍设计极其强调材料特性的表达,除使用传统纸张外,还大量使用木材、金属、塑料、陶瓷等特殊材料,通过各种材料的穿插、组合与并置,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与视觉反差,从而营造特殊的空间效果,体现“高技术”的特征。如韩家英先生设计的《深圳平面设计03展作品集》(图2),就如“高技术”建筑裸露结构、框架和管线一般,将书脊局部或全部暴露在外,通过内部的规则锁线与外部的透明胶水把分散的书页结合成书,装订线与整齐的书帖自然地显露出来,每一个书帖的折叠部分呈现不同的印刷颜色,多色的书帖整齐地并置在一起,构建成一个三维立体结构。这与传统书籍整齐、规整和封闭的装帧风格完全不同,既满足书籍保护的需要,又营造特殊的工业化视觉效果,体现了机械美学的内在含义。又如王粤飞设计的《正泰集团简介画册》(图3),在设计中通过使用金属或仿金属材料,辅助压凹凸、模切、烫金银等印后工艺,为书籍营造特殊的金属效果,赋予书籍新的美学含义。 2 书籍设计的高艺术与高审美 技术与艺术,分别从属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同领域。但是它们又作为构成要素,共同融入设计产品之中[2]。现代书籍设计师借助技术化的语言来实现“高艺术”化的视觉效果,技术是实现的路径与手段,艺术价值的提升才是设计师追求的目标。正如尹定邦先生所言,当设计解决了物质技术产品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它永无止境的追求[3]。事实上,技术与艺术之间存在相互转化与融合的关系,“当技术上升到一定程度就成为艺术”。从某种程度而言,在现代书籍设计中,技术就是艺术,“高技术”意味着“高艺术”。 在书籍装帧技术与加工工艺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书籍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变化,书籍视觉形态进一步独立。“高技术”的介入,使书籍的角色发生改变。书籍除了肩负传统的文化传载与承续功能,还承担更多的任务,有更强的艺术性、趣味性与交互性,变得更加可读、可知、可赏、可玩和可感,犹如一件件高品位的清赏与雅玩,常令读者爱不释手。吴勇为电视剧《画魂》设计的宣传画册(图4),采用特殊的三角形结构,完全颠覆了四边形书籍的传统形态,并且采用模切、压痕等印后工艺,具备很强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朱赢椿设计的《不裁》(图5),充分结合书籍的具体内容在形式上做出相应的变化,形成一种内在契合。在该书的扉页上配有一把小纸刀,读者在翻阅每一页前都要借助小纸刀将粘连在一起的页面裁开。阅读看似变得更加复杂,但却充满互动的乐趣,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享受了更多书籍设计带来的惊喜与快乐。此时,书籍已经超越功利化的色彩,嬗变成为一种纯艺术的形式,犹如一件高品质的艺术品,具备 收藏 、鉴赏和审美的价值,书籍的视觉形式具备了独立的美学价值和意义。因此,评判现代书籍设计优劣,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话语体系内,而应该转换视角,更新观念,重新认识书籍作为艺术品的角色,重视书籍视觉形式自身的价值。正如徐鲁在《封面上的书卷气》中所言:“真正的爱书人,绝不是把书的生命和美质仅仅寄托在可读上的。有时恰恰相反,当某本新书一拿到手,先不考虑其内容价值,而仅仅从外表就感到它的美和可爱,这样的书,往往也能引起爱书人收藏和把玩的 兴趣 。”[4] 审美价值的提升,为书籍艺术化的表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技术性”逐步演变成一种“高艺术感”。设计“以科学技术为创作手段……这并没有损害设计的艺术特性,反而使得现代设计具有了科技含量很高的现代艺术特性,如全新的材料美、精密的技术美、极限的体量美、新奇的造型美、科幻的意趣美等”[5]。设计师将艺术因素融入书籍设计领域,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具艺术韵味和精神内涵的“艺术品”。杜威()指出:“为使作品成为真正的艺术作品,作品也应该是审美的,也就是说,应该创造得使人在欣赏它时感到愉快。”[6]现代书籍极高的审美价值也激发和唤起读者更多的思考与想象,读者更多地参与到书籍的“二次创作”中,从而实现书籍设计审美价值的持续提升。 3 书籍设计的高标准与高准入 书籍设计的“高技术”并不只是简单地为书籍披上一件高技术化的外衣,而是在书籍的编辑设计、编排设计、装帧设计和信息视觉化设计等几个方面整体性的提升[7]。实现书籍设计的高技术目标需要设计师进行缜密的策划编辑、巧妙的图文编排、合理的装帧技术和有效的信息传达等,从某种程度而言,“高技术”意味着“高标准”。 实现书籍设计的“高标准”涉及众多因素,设计师的创新欲望是实现这种“高标准”的内在驱动力。信息时代提倡创新,鼓励冒险,宽容失败,这种开放的社会风潮为书籍设计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尝试性、实验性和前瞻性的书籍设计探索不断涌现,成为书籍设计不断深化发展的动力。同时,设计师本体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确证,为这种创新活动的深化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在创作过程中,设计师不希望受到过多外界因素的干扰与影响,不愿书籍设计完全沦为书籍内容的附庸与标签。设计师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很多设计师苦心孤诣,将书籍当成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通过独立的设计来实现自己的审美理想,通过展现设计自身的魅力来营造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正如吴冠中在艺术创作中反复强调的,要学会表现出自己的感情,不择手段,择一切手段,表达视觉美感及独特情思[8]。 在书籍设计审美标准普遍缺失的情况下,技术特征极易演变成一种设计质量的评价标准。“高技术”体现的是一种实现过程的“高准入”、“高区隔”与“高门槛”,这种实现的“高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设计的“高品质”,能够提升作品的附加值。因此,提高书籍设计实现的困难度,从一个角度体现了设计师的工作价值。这也是当下“高技术”风格的书籍设计流行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设计风潮与 时尚 ,成为一种设计的方向与选择的重要原因。当然,对“高技术”的过度喜爱容易演变成一种对技术的盲目崇拜,沦为唯技术论或者技术至上主义,或者一味地炫耀技术发展,演变成为所谓的“炫技派”。这对书籍设计的发展而言,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4 书籍设计的高需求与高品位 作为终端消费者的读者,希望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与信息,并通过观看获得独特的审美愉悦与视觉享受,实现精神的升华与心理的满足。在消费社会,书籍是文化消费的产品,书籍设计则作为一种消费的符号和标志存在,具备象征和隐喻的功能。在书籍消费过程中,读者被分为不同的阶层与群体,并通过书籍消费,显示出各自的身份与地位,体现个体的存在。 随着社会发展,读者的审美标准不断攀升和提高,视觉“阈值”不断被刷新,读者呼唤有更多、更新和更美的书籍设计作品出现,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和差异化的审美需求。读者对他们常见的书籍设计形态提出了更高的审美标准,对他们感觉陌生的视觉形态展现了更强的包容性。与以往书籍朴素、自然、含蓄和内敛的视觉风格不同,当下荒诞、怪异、离奇和另类的书籍设计风格层出不穷,呈现出多元化的风格趋向。现代书籍设计风格经历着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的背后,其实是人类求新、求异和求变的心理本能体现,也正好契合了形式主义美学中关于“陌生化”理论的阐释。“陌生化”是俄国人什克诺夫斯基(Viktor Shklovsky)首先提出的,他认为艺术通过将事物“陌生化”,从而增加读者感受的难度和延长读者感受的时间,让人们对平日视而不见的寻常世界产生一个全新的体验,艺术如果要避免衰老、退化,就要不断地追求“陌生化”,从而满足读者的审美需要。由此我们就容易解释今天种种另类风格书籍存在与发展的相关问题。 1978年,詹・克朗(Joan Kron)和苏珊・斯莱辛(Susan Slesin)在他们的著作《高科技》中对“高技术”概念进行了系统的阐释:“这个术语在设计中特指两个不同层次的内容”,“一是技术性的风格,强调工业技术的特征(technology);二是高品位的(high style)。”[9]在数字媒体时代,数字出版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并没有消弭纸质书籍的发展,数字出版与传统印刷出版共同发展、并行不悖,纸质书籍仍然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快餐化消费的读屏时代,相对于数字出版物而言,纸质书籍本身就意味着“高品位”。 在快节奏的今天,读者对于纸质书籍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不再仅是直线性阅读,而出现了更多非线性与多线程的阅读方式。也就是说,读者的阅读状态是离散与混沌的,阅读节奏是跳跃与无序的,阅读心境是随性与随意的,阅读的前后次序被打乱,阅读的状态变得不可确定,阅读的进程变得不可控制,阅读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这种变化对书籍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需要对书籍的整体与局部都进行恰当的设计,通过设计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满足读者的心理期待。比如,设计师弗朗西斯卡・普列托(Francesca Prieto)为诗人尼加诺尔・巴拉(Nicanor Parra)的诗歌集设计的精装书(图6),内容看似支离破碎,但若把它们撕下来,进行折叠、拼贴和组装,就能看到完整的诗歌内容,这种极富 想象力 的书籍设计,既反映了诗歌的内在精神,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热情。丰子恺先生曾说,善于装帧者,亦能将书的内容精神翻译为形状与色彩,使读者发生美感,而增加读者的兴趣[10]。读者对书籍进行触碰、轻抚、摩挲、把玩、翻阅和审视,并借助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感进行更加深入的沟通,实现与作者跨时空的交流,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愉悦和心理满足。 5 书籍设计的高情感与高补偿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指出:“无论何处都需要有补偿性的高情感。我们社会里高技术越多,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的环境,用技术的软性一面来平衡硬性的一面。”[11]“高技术”不是设计的目的,而是设计的手段,当“高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更需要“高情感”的投入和“高心理”的补偿。“高技术”应该与“高情感”相融,使作品呈现出技艺高超又感人至深的特殊景象。设计师通过高情感的设计来柔化和软化高技术带来的片面性,实现对人性的抚慰与心灵关怀,使读者获得更多的心理满足与情感关照,从而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温暖感,借助设计的力量实现平衡与调适。由此可见,“高科技”转化为“高情感”,“改造自然”转变为“适应自然”,才是未来设计的主题,关注人的本质需求才是设计的终极课题。 现代书籍设计热衷于用金属、塑料、玻璃等工业时代的材料来重新设计书籍,强调工业化的材质,极力宣扬机械美学和新技术的美感。“高技术”阐述工业化带给人们审美的重大改变,并突显生产技术带给人的现代、冰冷、科技的感觉。这种看似冰冷的机械美学,在今天被赋予更多人性的色彩,戴上了情感的光环,它以一种建立在设计师理性推理之上的片段存在,充满调侃、戏谑和 游戏 的意味。在温润的书籍中应用机械美学中那种冷漠、冰冷和生硬的视觉形式变得更为常见,并逐步成为一种特殊的视觉审美形式,成为书籍设计风格的一种选择。书籍自身特有的书卷气息,与看似冷漠的机械美学之间形成一种非常有趣的冲突与反差,产生一种独特的视觉张力,构成现代书籍特有的戏剧性效果。吴勇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画册(图7),就很好地结合了北京奥运代表性建筑元素,同时采用极其特殊的装帧工艺与材料,完美地体现了“人文奥运、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的核心理念,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现代书籍设计的这种匠心独运,其实就是一种“高情感”的投入与“高心理”的补偿。通过人本思想重新审视现代书籍设计中高技术的运用会发现,未来更加需要关注新技术影响下书籍设计本体语言的 拓展 ,使之更符合人性化设计和情感化设计的需要。 6 结 语 “技术”是书籍设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书籍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现代书籍设计由于受到同时代“高技术”建筑的影响,呈现出工业化的特质,体现了独特的机械美学特征。但在发展过程中,“高技术”概念发生嬗变,演变成一个包含多种语义、内涵丰富的特殊词汇,代表着高艺术、高标准、高品位与高情感等。因此,书籍设计呈现多元化的风格倾向,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书籍设计超越功利性的色彩,具备独立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今天,荒诞、怪异、离奇和另类的书籍设计风格,很多是设计师个人的行为。事实上,书籍设计同电影艺术一样也存在“类型化”的分类问题。对实验性、概念性和尝试性的书籍设计,应该给予更大的包容与更多的自由,鼓励其成长,因为,今天的“前瞻性”设计极有可能就是明天的“实用性”设计,“创新”是设计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此外,我们需要客观地审视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大胆地引入新技术,并将这些技术合理地融入书籍设计中,不断拓展书籍设计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必须明确,情感与精神性的需要永远是书籍设计的最终落脚点,采用高技术的形式和手法,都源于对人们精神需要和情感需要的满足,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更多地思考设计的价值与目的,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注 释 [1]吕敬人.书艺 问道 [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5 [2]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7 [3][5]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3,43 [4][10]孙艳,童翠萍.书衣翩翩[M].北京:三联书店,2006:51,423 [6]莱德尔.现代美学论文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140 [7]吕敬人.书籍设计基础[M].北京: 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12:12 [8]吴冠中.笔墨等于零[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196 [9]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377 [11][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 看了“军事高技术论文怎么写”的人还看: 1. 军事高科技论文范文 2. 材料与军事高技术论文 3. 军事理论的论文范文3000字 4. 军事高科技论文 5. 军事高科技战争论文 a("conten");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108 评论

甜甜的今天

据介绍,“高技派”这一设计流派形成于在上世纪中叶,当时,美国等发达国家要建造超高层的大楼,混凝土结构已无法达到其要求,于是开始使用钢结构,为减轻荷载,又大量采用玻璃,这样,一种新的建筑形式形成并开始流行。到70年代,把航天技术上的一些材料和技术掺和在建筑技术之中,用金属结构、铝材、玻璃等技术结合起来构筑成了一种新的建筑结构元素和视觉元素,逐渐形成一种成熟的建筑设计语言,因其技术含量高而被称为“高技派”。 “高技派”于80年代末传入中国,先是在建筑外立面幕墙上使用,90年代中期开始引入到公共建筑的内部空间,逐渐变成一股时尚的设计潮流。在近十年的发展中,这种设计风格发生了三次较大的演变过程。初期,设计师们只是将铝板、玻璃这种材料作为一种饰面材料来代替以往的夹板、石膏板等,还不知道如何来利用它的个性。 随着实践的增多和观摩借鉴国外的同类作品,设计师们已经开始认识到运用“高技派”手法的两个特点:一是强调材料特征,用对比、类推、共生、重复、秩序等方式来构成空间;二是强调运用结构体系。

200 评论

胖子9451

有几个 你看着挑挑吧··希望能帮到你。。嘿嘿浅析室内设计中光环境设计艺术 摘要:室内光环境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室内设计中人工照明灯光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室 内光环境的表现形式,灯具的种类及艺术形式等方面对室内光环境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室内光环境;室内设计;灯具 室内是指建筑物的内部,即建筑物的内部空间, 室内设计就是对建筑物的内部空间进行设计,由于 设备、陈设、家具等大大改观了室内设计的本质,使 之不再满足人们对室内视觉上的美化装饰要求,而 是综合运用技术手段、艺术手段创造出符合人们生 活要求,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的室内环境。室 内设计必须满足人在视觉、听觉、体感、触觉等多方 面的要求,从家具造型到陈设挂件,从采光到照明, 从室内到室外,来重视整体布置,创造一个共享空间 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和文化层次的人生活与精神的需 要。所以在室内设计中,无论是家庭还是公共场所, 都必须考虑与室内设计有关的基本要素来进行室内 设计与装饰。这些基本因素主要有功能(包括使用功 能和精神功能)、空间、色彩、线条、质感、采光与照明 等。而采光与照明则是表现室内设计的效果的有效方 法,本文将从不同的方面阐述室内光环境的设计。 灯光照明设计必须符合功能的要求,根据不同 的空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照明方 式和灯具,并保证恰当的照度和亮度。例如:会议大 厅的灯光照明设计应采用垂直式照明,要求亮度分 布均匀,避免出现眩光,一般宜选用全面性照明灯 具;商店的橱窗和商品陈列,为了吸引顾客,一般采 用强光重点照射以强调商品的形象,其亮度比一般 照明要高出3~5倍,为了强化商品的立体感、质感 和广告效应,常使用方向性强的照明灯具和利用色 光来提高商品的艺术感染力。 室内光环境的设计,与过去买几根白炽灯管、几 个彩色灯泡胡乱布置一番相比,灯光设计将是设计 领域的一项系统工程。为了追求生活的品质,灯光在 室内设计中被细分出来,承担着独当一面的责任。于 是,灯光在居室中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照明的作用,而 是通过设计师的整体统筹安排,在方便生活的同时, 强调装饰美感,传递出空间美学的信息。 1室内设计中灯光的设计原则 美观性原则 灯光照明是装饰美化环境和创造艺术气氛的重要手段。为了对室内空间进行装饰,增加空间层次,渲 染环境气氛,采用装饰照明,使用装饰灯具十分重 要。在现代家居建筑、商业建筑和娱乐性建筑的环境 设计中,灯光照明更成为整体的一部分。灯光不仅 起到保证照明的作用,而且十分讲究其造型、材料、 色彩、比例、尺度,灯具已成为室内空间的不可缺少 的装饰品。通过灯光的明暗、隐现、抑扬、强弱等有 节奏的控制,充分发挥灯光的光辉和色彩的作用,采 用透射、反射、折射等多种手段,创造温馨柔和、宁静 幽雅、怡情浪漫、光辉灿烂、富丽堂皇、欢乐喜庆、节 奏明快、神秘莫测、扑朔迷离等艺术情调气氛,为人 们的生活环境增添了丰富多彩的情趣。 经济性原则 从节约能源的角度出发,节能灯是目前运用范 围最广的一种灯源,使用率几乎达到90%以上。不 过,目前市场上的节能灯在室内运用中还存在一定 的局限性。首先,节能灯属于散光的光源,照明范围 广,但却没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在室内设计中缺乏展 示性;其次,节能灯头不能调光,只能固定在某个明 暗度,所以限制了它在卧室、书房等需要灯光调节的 区域的出境率。 然而,在灯光的布光中,灯光照明并不一定以多 为好,以强取胜,关键是科学合理。灯光照明设计是 为了满足人们视觉生理和审美心理的需要,使室内 空间最大限度地体现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并达到 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统一。华而不实的灯饰非但 不能锦上添花,反而画蛇添足,同时造成电力消耗, 能源浪费和经济上的损失,甚至还会造成光环境污 染而有损身体的健康。 灯光照明的亮度的标准,由于用途和分辨的清 晰度要求不同,选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 安全性原则 室内灯光照明设计要求绝对的安全可靠,由于 照明来自电源,必须采取严格的防触电、防触电、防 静电、防断路等安全措施,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室内灯光的表现形式 面光表现 面光是指室内天棚、墙面和地面做成的发光面。 天棚灯光的特点是光照均匀,光线充足,表现形 式多种多样。如用日光灯吊顶,光线密度均需一致, 以保每个空间都光线充足,在不同的室内设计软件 中,都强调了面光的布光效果,如在3ds max、圆方等 室内设计软件中光晕的创建方法;又如用大面积筒 灯吊顶,天棚上有规律的牛眼灯,犹如夜空星罗棋 布;再如结合天棚梁架结构,设计成一个个光井,光 线从井格射出,产生别具一格的空间效果。 墙面光一般为图片展览所用,把墙面做成中空 双层夹墙,面向展示的一面的墙做成发光墙面,其中 嵌有若干个玻璃框,框后设置投光装置,形成发光展 览墙面,大型灯箱广告也属于此类照明。 地面光是将地面做成发光地板,通常为舞池设 置,多彩的发光地板,其光影和色彩伴随着电子音响 的节奏而同步变化,大大增强了舞台表演的艺术气 氛。 带光表现 所谓带光是将光源布置成长条形的光带。表现 形式变化多样,有方形、格子形、条形、条格形、环形 (圆环形、椭圆形)、三角形以及其它多边形。如周边 平面型光带吊顶、周边凹入型光带吊顶、内框型光带 吊顶、内框凹入型光带吊顶、周边光带地板、内框光 带地板、环型光带地板、上投光槽、天花凹光槽、地脚 凹光槽等。长条形光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在人流众 多的公共场所环境设计中常常用作导向照明,其它 几何形光带一般作装饰之用。 点光表现 点光是指投光范围小而集中的光源。由于它的 光照明度强,大多用于餐厅、卧室、书房以及橱窗、舞 台等场所的直接照明或重点照明。点光表现手法多 样,有顶光、底光、顺光、逆光、侧光等。 3灯具的种类及艺术效果 灯具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日新月异的发展,花色 品种繁多,造型丰富,光、色、形等可谓变化无穷,灯 具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照明的条件,而且是室内 环境设计中重要的画龙点睛之笔,灯具按照安装方 式可分为如下类型。 悬吊类———通称吊灯 有一般性吊灯,用于一般性室内空间;花灯,用 于豪华高大的大厅空间;宫灯,一般用于(下转40页) (上接52页)具有传统古典式风格的厅堂;伸缩性吊 灯,采用伸缩的蛇皮管或伸缩链作吊具,可在一定范 围内根据需要调节灯具的高度。 吸顶类———紧贴顶棚的灯具 有凸出型吸顶灯,这类灯具适用面较大,可以单 盏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前者适用于较小的空间, 后者适用于较大的空间;嵌入型吸顶灯,灯具嵌入天 棚内,组合使用给人以星空繁照的感觉。 壁灯类 壁灯有附墙式和悬挑式两种,安装在墙壁和柱 子上。壁灯造型要求富有装饰性,适用于各种空间。 落地灯 也称座地灯,是家居客厅、起居室、宾馆客房、接 待室等空间的局部照明灯具,是室内陈设之一,具有 装饰空间的作用。 台灯 座落在台桌、茶几、矮柜的局部照明的灯具,也 是现代家庭中富有情趣的主要陈设之一,在现代宾 馆中,台灯已经成为具有特色的装饰照明手段。关 键 词: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色彩情感倾向 理性应用 现代社会中,色彩设计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从城市建筑到日常生活,色彩的参与无处不在,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人们观察物体时,视觉神经对色彩反应最快,同时还伴随着其他感觉器官及大脑的活动,从而产生综合性的知觉和意识。色彩悄无声息地左右着人们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因此,正确地进行色彩设计在很多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将对色彩的感性倾向在室内设计中的理性应用进行探讨。 当人们使用色彩时,不仅要依据客观的科学知识,而且要结合印象、记忆、联想、象征、经验和传统习惯等以达到最佳的色彩效应。而这些客观知识以外的主观感受就是色彩的感性倾向,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色彩影响生理功能 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人的不同生理反应。匈牙利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他们把蒙住双眼的受试者分别引进红色、黄色和蓝色的房间,结果受试者在房间内睁开双眼后,脉博跳动的速率分别呈现“偏快、正常、偏慢”的状态。大家知道,色彩体系大致可分为冷暖两个色系,波长长的红光和橙色光、黄色光给人以温暖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给人以寒冷的感觉。冷色与暖色除了给人在温度上的不同感觉外,还会带给人们一些其他感受,例如,重量感、湿度感、进退感等。色彩使人产生的生理反应并非来自物理上的真实情况,而是与人们的视觉与心理联想有关。 二、色彩影响心理功能 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阐述:“一般说来,色彩直接地影响着精神。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它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人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着许多色彩方面的视觉经验,当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产生呼应时,就会引发人心理上的某种情绪,这就是色彩的感性倾向。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联想,比如,红色给人以热情、危险、活力、喜庆、愤怒等感觉;蓝色则让人感觉平静、悠久、理智、清新。 三、色彩的情感表现功能 既然色彩能够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那么不同的色彩必然有着不同的情感表现,应用时一定要根据情况来认真考虑、谨慎选择。比如,红色是中国的传统色彩,它具有吉祥幸福、热烈欢乐的寓意,因此,婚庆典礼、节日盛宴等喜庆场所的室内设计色彩以红色为主色调,忌用黑色、青色等肃穆的色彩。新娘的结婚礼服的颜色中西方都喜用白色,因为白色象征纯洁,而大红色的传统礼服在中国的婚礼上也是常见的服饰;而丧葬场所的室内设计色彩正好相反,红色等暖色系的明亮色调绝对不会出现,否则就是大不敬。 色彩的情感表现功能具体表现如下。 1.不同人群对色彩的不同情感需求 在进行室内空间的色彩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目标人群的年龄、职业、教育背景、喜好等具体情况,将使用者的内容摘要: 关 键 词:念故去的人而佩戴黑色的袖标,灵堂一般也是以白花黑纱布置的。另外,不同的宗教,其颜色的象征意义也不同,以黄色为例,在佛教中,黄色有谦卑、超脱俗世之意;而在基督教中,黄色曾是犹大衣服的颜色,因此有着卑劣及背叛的象征寓意。在室内设计时,应尊重空间使用者的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在色彩运用方面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 4.不同的地域与环境对色彩的不同情感需求 不同的地区,因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客观因素影响,人们所普遍认可接受的色彩也有所不同。比如,热带地区的人们比较喜欢强烈多变的色彩,寒带地区的人们偏爱柔和沉着的色彩。在农村,人们对纯粹的、能够产生鲜明对比的色彩情有独钟,而在城市,人们则更欣赏协调雅致的色彩。就居室而言,因其坐落的方向不同,室内色调的选择也应该有所差异。一般地说,如果居室门窗南向,充足的阳光使室内色调易呈暖色,这样的居室色彩就应该以偏冷的色调来平衡温度的感觉;反之,门窗北向者的房间,居室色彩应以偏暖色的色彩来增加室内的温度。 综上所述,室内空间的色彩选择,只有充分考虑使用者所处的地域情况、民族风俗、宗教取向及使用者的性格特征、年龄职业、人生阅历等因素,才能设计出真正符合客户需求的空间。 色彩可以改变人们对已知空间的视觉认识,也可以在空间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时,我们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一、遵循和谐统一的原则 室内色彩设计切忌“姹紫嫣红”“群芳争艳”,色彩未经统一规划而各行其是,势必会导致室内色彩的紊乱。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首先,应确定室内色彩的主色调,然后确定使用同一色系、对比色系还是互补色系的色调。只有在主色调确定后,才能根据色系的不同来确定相应的辅助色调。主色调一般不宜采用大面积的鲜艳的颜色,辅助色调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大胆选用小面积的较高明度或纯度的色彩,便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其次,室内色彩的均衡感也很重要,色彩的明暗和面积最能影响整体色彩的均衡感,一般来说,明度高的色彩在上、明度低的色彩在下容易获得色彩均衡。比如,天花板要比地板颜色浅,否则容易产生压迫感。另外,在设计时可以考虑背景色比主体色轻浅;彩度高、暖色的面积应小于彩度低、冷色的面积等。总之,整体空间的色彩应该是上轻下重、淡妆浓饰,统一中有对比,和谐中有律动,稳重中又不乏变化。 二、用色彩界定空间 1.色彩可以规划空间 以色彩来划分室内不同的功能区域既省时省力、经济快捷又效果明显。但是有一点应该注意,那就是各区域的色调一定要和室内整体的空间色彩,也就是主色调相协调。另外,应发挥不同色彩的情感倾向,辅助室内功能更好地实施。比如,在餐饮区域的用色中,黑色或纯度太低的颜色都是不恰当的选择,因为大面积的黑色会使人感到沉重和压抑,而过于混浊的色彩会给人以不洁净的感觉。故餐室的色彩应以暖色为主,黄色系中的橘黄、乳黄最能增加食欲,其次是柠檬黄;而学习和办公的区域要求人们头脑冷静、注意力集中,因此,不应采用明度和纯度较高的过于跳跃的色彩,而应以明度和纯度较低的柔和舒缓的色彩为主,比如选用灰色系、蓝色系、绿色系等纯度较低的或者偏冷调的色彩;卧室是家庭住宅中私密性要求最高的场所,其色调选择以私密和安静为前提,艳丽明亮的色彩使人觉得兴奋,不利于休息,因此,纯度和明度相对较低的淡雅平稳的色彩是卧室色彩的最佳选择;卫生间最重要的要求是清洁卫生,故装饰它的色调以白色、浅绿色、浅蓝色等冷色为宜,使之有清洁干净的感觉。 2.色彩可以调整空间 通过色彩的冷暖特点使观者在视觉上产生一种错觉,从而改变空间大小和高度给人的感觉,也可以改变空间的整体氛围。比如,若想使狭窄的空间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亮的冷色调,以加强视觉上的空间感。明度、纯度较高的色彩可以使空间变得更加明亮、活跃,而明度、纯度较低的色彩则会使空间显得幽静、隐谧。 三、合理运用色彩的生理和心理调节功能 在规划室内空间的色彩时,应充分考虑空间使用人群的自身属性(包括年龄、性格、修养、喜好等),空间活动和工作内容的不同及人群在空间内活动和使用时间长短的不同等因素。比如,教室、书房等用于长时间学习的房间,其色彩对视觉的作用影响较大。因此应主要考虑如何减少视觉疲劳,在房间内增加绿色调的面积,具有一定的醒目醒脑的功效;某些医院的医生手术时要穿绿色大褂,也是因为绿色给人希望、平和、悦目的视觉感受,可以起到镇静作用,绿色不但能够舒缓病人的心理压力,而且可以减轻病痛;医院的室内装饰或者医护人员的服饰采用浅粉色、淡紫色,可以减轻医院带给人的冰冷、痛苦的感觉,使患者感到温暖和有人情味。 四、综合运用室内各种色彩 在室内色彩设计中,色彩所涵盖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墙面色彩(包括地板、天花等)、家具色彩(包括装饰材料及家具)和灯光照明的色彩效果,这三者缺一不可。其中,灯光照明所产生的色彩效果经常被人们所忽略,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灯光的冷暖、聚散完全可以营造出你所需要的气氛。同一场地,会因为灯光的不同而使人在视觉和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觉。色彩与灯光有鲜明的隐喻作用,并且灯光的色彩效果会给人带来不同程度的视错觉,举个简单的例子,不同彩色光源的照射会对食品色彩产生很大影响,从而引起人们不同的食欲反映,农贸市场出售肉食的摊位用红色灯光照射食物,使肉食看上去更加新鲜,从而引起人的食欲,这就是灯光所产生的效果。 此外,室内各种装饰材料的材质选择也很重要。无论是家具,还是窗帘、壁饰、灯具等,不仅要讲求它们的色调美,还要注重它们的质感美,在设计时必须进行整体的统一规划。只有如此,才能使诸要素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才能使色彩真正起到衬托空间、美化空间、营造空间气氛的作用。 综上所述,色彩宛如变幻莫测的精灵,使室内空间设计变得有趣而又变化无穷。色彩可以影响人的感觉、情绪及身体健康,也可以赋予相同的空间以绝对不同的风貌。在室内设计中充分发挥色彩的功能特点,理性地运用色彩的感性倾向,往往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创造出和谐舒适的完美情境。 参考文献: [1](英)杰克·特里锡德.象征之旅.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月. [2](俄)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3]胡海晓.浓妆淡抹总相宜——关于室内设计中色彩的环境与功能的探讨.设计在线网站专稿.2005年9月10日. [4]朱介英.色彩学——色彩设计与配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5月.

185 评论

相关问答

  • 研究论文的结构特征

    问题一:论文结构是什么?什么算好论文? 论文结构是什么? 一、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学术性文章。在信息社会中,论文又是通过报刊、计算机网络等媒

    果冻爱之梦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论文研究特征怎么写

    先简要叙述论文以什么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具有什么意义,之后针对论文的特点加以描述即可,如立论角度新颖、论证严谨、数据覆盖面广等等

    嘎嘎哈哈笑笑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国学派基本特色研究论文

    当今中国学术界的基本特色是具备中国特色(绝不与老外接轨,比如老外那里很牛的教授回归搞研究,发誓不再做中国的院士候选人了),主要研究方法是:天下文章一大抄。

    大大大吉CQ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论文化学研究的特征

    1.大部分产品将呈现越来越畅销的态势,资源型、耗能型产品有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进出口进一步增长,外贸逆差将缩小,而全行业面临的资源紧张、能源紧张和环境压力三

    angel小芋头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护理研究论文特征

    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

    猪猪钕神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