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6

aeiou24680
首页 > 学术期刊 > 研究人体某个系统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难忘那缕羁绊

已采纳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应该根据新发现的情况和各方面的需要,将原称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系统,改称为上体、下体、左肺、右肺四个系统。人体血液循环新探打开人体血液循环图,那密如蛛网红蓝相间的血管布满了全身,其中最惹眼的是上、下、左、右那两根粗粗的动静脉血管,对此该如何解释呢?传统医学是这样讲的——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系统。这种划分正确不正确?有没有改变的必要?这是本文探索的主要内容。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加以阐释:一、传统医学关于人体血液循环理论的由来血液循环理论是英国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然而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1661年意大利马尔庇基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动、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从而完全证明了哈维的正确推断。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血液循环的形式是多样的。循环系统的组成有开放式和封闭式;循环的途径有单循环和双循环。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传统医学认为:是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解释如下: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表肪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血液循环一旦停止,机体各器官组织将因失去正常的物质转运而发生新陈代谢的障碍。同时体内一些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将受到损害,尤其是对缺氧敏感的大脑皮层,只要大脑中血液循环停止3~10分钟,人就丧失意识,血液循环停止4~5分钟,半数以上的人发生永久性的脑损害,停止10分钟,即使不是全部智力毁掉,也会毁掉绝大部分。二、传统血液循环理论辨析首先,可以肯定:把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有它一定的道理。如果没有它的道理,也不会存在和使用几百年。就是今后,有的人仍然会坚持这种分类法。我认为:以前之所以把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系统,就是觉得不管是体循环还是肺循环,血液毕竟是从同一个地方流出去,然后流回到另外同一个地方。体循环是由左心室流出去然后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由右心室流出去然后回到左心房。其次,也可以肯定:这种划分有它不足之处。就是忽略了血液流出时尽管是同一个地方,但毕竟是从多个通道流出去的;流回来也是一样,也是从不同方向流回来的;尽管最终会汇合在一起,但在汇合前相互间是没有关系的。从心脏解剖图来看,人体血液循环清清楚楚分成了四个方向,有六个出口,六个进口。情况是这样的:体循环由左心室射出,1个口向下,3个口向上,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表肪汇合到上、下2个腔的静脉口流回右心房。肺循环由右心室射出,1个口向左,1个口向右,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左、右肺各2个腔的静脉口流回左心房。从以上这些过程看,血液从始点流出后,再流回到终点前,相互是没有关系的。既然没有关系,把人体血液循环看成上体、下体、左肺、右肺四个系统也是可以的。三、建立新的血液循环理论非常有必要如果从医学上来说,把人体血液循环看成两个系统或者四个系统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不牵涉到血液的变化问题,只是就循环系统来说,各自的起始点不同而已。但是,对于预防和治疗与人体姿势有关的疾病来说,就非常重要了。如果全面来考虑,我认为将人体血液循环由原来定义为两个系统,重新定义为四个系统为好。其理由是:1、从人体血液运行的实际情况看,定义为四个系统更合理。人体血液无论向何处循环流动,均受同一个心脏的控制。通过人体血流检测分析得知:由于受地心吸引力的影响,心脏上、下、左、右的血流速度和流量是不一样的。而人又时常在变换姿势,把上与下和左与右根本就不同的四个东西硬说成相同的两个,这有些不恰当。既然是讲系统,就应该主要看它们成不成系统,血液又是怎么运行的。现在看来,这四个方向的血液循环是成系统的,而且它们的血液流速与流量又不一样,所以看成一个独立的系统才更为合理。而传统血液循环理论的确立之所以没有考虑以上这些因素,就是当时不知道地心有吸引力,而且更不知道地心吸引力对人类直立生活直立供血的影响。传统人体血液循环理论的建立是在1628年至1661年间,而牛顿发现地心有吸引力是在这之后。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了地心吸引力对人类直立生活直立供血导致的这些差异,完全有理由按实际情况对人体血液循系统进行重新划分。2、 可以预防不少种类的疾病。建立新的血液循环理论后,人们只要知道了“血液是朝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运行的,以及血液循环受地心吸引力影响”这两个常识,就会自觉不自觉的从小注意身体姿势的摆放,由此就可以预防不少疾病。比如人们站坐立太久之后,就会主动的躺一躺倒一倒,进行人体反向调整。晚上睡觉时,就不会固定某种姿势,而会采用仰、俯、左、右四种姿势睡觉。这样一来,人类因为姿势不正确和血液循环不畅而产生的疾病就会大为减少,人的寿命也会大大地延长。3、 可以治疗不少陈旧性疾病。运用新的血液循环理论,不用打针服药就可以治疗许多因为姿势不正确和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疾病。比如:因为身体某个部位血流速度太慢而产生不适,就抬高这些部位,有意识地加快这些部位的血液循环;因为身体某个部位血流量或者说营养不够而产生不适,就放低这些部位,人为地多给这些部位供应血液或者说营养。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方法,不但会减少不少人的痛苦,而且会给国家和社会节约无法计算的资源。所以,把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划分成上体、下体、左肺、右肺四个系统,不但有它的合理性,而且还有它的现实紧迫性。

245 评论

Q蛋蛋果

《人的身体》一章(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第二册)有两个教学难点:一是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二是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在同一章节里,理论性的知识比较集中,增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甚至部分学生出现了厌烦情绪,同时,关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对初二学生来说仍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在教学中,如何突破这两个难点,降低学习的难度?本文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做法。1首先谈“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这一难点的处理。1�1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组织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四种基本组织,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有些陌生。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可以增强学生对组织的感性认识,既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又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如讲上皮组织,让学生回忆做“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是在何处刮取的上皮细胞?让学生以此理解上皮组织的分布(体内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讲结缔组织,告诉学生:吃猪蹄时那条条粗筋就是结缔组织,它们把骨与骨牢牢地连结起来,让学生以此理解结缔组织的连结功能。让学生摸一摸耳,按一按鼻,看看有什么感觉?学生就会发现耳鼻都具有弹性。告诉学生,这是因为耳、鼻等处分布着一种叫“软骨”的结缔组织,它们构成了耳、鼻的支架,以此让学生理解结缔组织的支持功能。讲平滑肌,让学生回忆初一解剖兔时看到家兔胃、肠蠕动的情况,告诉学生,人的胃、肠也在这样蠕动,胃、肠的蠕动就是胃肠壁里的平滑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讲神经组织的功能,告诉学生,饭前、饭后分别有饥饿饱胀之感,就是因为胃上分布有神经组织的缘故。通过这些实际例子,就使得四种基本组织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不再感到陌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理卫生的兴趣。1�2让学生通过插图比较、实验观察,掌握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课本的8幅插图,基本上反映了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插图直观、形象、生动,让学生通过对插图的比较观察,能加深印象,提高记忆的效果。如,让学生把上皮组织的两幅插图与结缔组织的两幅插图对比观察记忆,学生就会发现它们两者的结构特点恰好相反: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较多”。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祝让学生把肌肉组织的3幅插图进行比较,学生就会发现:骨胳肌和心肌细胞都有横纹,但骨胳肌细胞呈纤维状,而心肌细胞呈圆柱形,且细胞间有分枝相连。平滑肌细胞没有横纹,肌细胞呈梭形。让学生把神经组织的插图与其他三种基本组织的7幅插图对比观察,学生就会发现:神经组织的神经细胞很特别———有许多突起,而其他三种基本组织的细胞则没有。通过这样的对比观察,学生就比较清楚地记住了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之后,我又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区分四种基本组织,进一步熟悉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为了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我事前把玻片标本上的标签除去,贴上编号,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各编号玻片标本的组织名称。通过插图比较、实验观察,绝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3前后照应,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巩固所学知识。通观《人体生理卫生》全部内容,我们不难发现,《人的身体》一章所讲述的内容,特别是有关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知识,与后面各章讲述的各个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知识,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前后照应,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能巩固所学知识。如,讲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时,可让学生观察“皮肤的结构和皮下组织模式图”,看看皮肤的表皮属何种组织,位置如何,这样学生又进一步明确了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布(分布在体表)。让学生结合表皮的角质层能“防止外界环境中的病菌、化学物质等的侵入”和皮肤的“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因此“皮肤柔韧而富有弹性,能够经受一定的挤压和摩擦,有保护内部组织的作用”去理解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的保护功能,学生就不会再机械地去记忆它们的保护功能。引导学生分析立毛肌属何种组织(心肌为心脏特有,立毛肌不在心脏处而在皮肤内,不可能是心迹立毛肌没附着在骨胳上,而且收缩的速度比较缓慢,不可能是骨胳肌,因而只能是平滑肌),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三种肌肉组织的分布。又如,讲完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回忆血液属何种组织,并告诉学生:血浆就是血液这种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血浆很多(占了全血的55%),正体现了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特别发达的这一结构特点。并且让学生结合血液的运输功能去理解结缔组织的营养功能。这样,前后照应,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对“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这一难点起到化整为零,分散难点,各个击破,降低学习难度的意义。这方面的例子还很多(如关节囊的作用、胃腺的形成与分泌功能等),这里就不再一一例举了。2下面再谈谈“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一难点的处理。2�1让学生从人体的构成来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与人体严整、完美的结构是分不开的。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些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组织,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构成系统,由各个系统进一步构成人体。人体在结构上的严整性、完美性,保证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2让学生从人体各器官系统活动的协调性来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密切配合的,保持着高度的协调性。例如,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时(如打球、跑步等),不但全身骨胳肌的活动加强了,呼吸也加深加快,吸入更多的氧,呼出更多的CO2;同时,心跳也随着加强加快,促进血液更快地循环,输送给骨胳肌更多的养料和氧,运走更多的CO2等废物;皮肤也大量出汗,以排除更多的废物。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充分体现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3让学生从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来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机能活动的变化有两个特点:一是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是整体性的,二是人体的机能活动总是与环境变化相适应的。为什么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呼吸、循环、排泄等器官系统能相互配合,协调活动?为什么当手碰到热炉子时会飞快地缩回,而且动作是那样的迅速、准确?就是因为神经系统和体液特别是神经系统在起调节作用。人体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就是由于有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作用。2�4把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点贯穿于整个生理卫生教学的始终。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后面的各章节中多有体现。因此,教学中结合着有关内容渗透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点,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如在讲骨胳肌运动中的协作关系时,告诉学生,“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胳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没有骨胳肌的这种协作关系,要完成一个准确的动作是不可能的”,这正体现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人体的形态和功能(如身高、体重;心脏、肺和脑等器官)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变化,也体现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总结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时,告诉学生,正是因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体育锻炼给人体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可以使骨变得更加坚固粗壮,可以促进骨的生长,身体长高;可以使关节更加牢固灵活;可以使骨胳肌发达,收缩有力;可以促进心脏更加强健,提高心脏的工作潜力;可以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力量,增大肺活量,加强呼吸功能等等。同样,吸烟和饮酒对人体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脏和血管等都有危害。学生懂得了这个道理,可以增强体育锻炼和禁烟禁酒的自觉性。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恰当引入“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某一内容的理解。如在讲“切脉”诊病的原理时,告诉学生:人体某一器官有病,由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常会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的变化,并且在脉搏上表现出来,因此,医生通过“切脉”就可以推知心脏和其他器官的健康状况。在此引入“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就使学生豁然开朗,对“切脉”诊病的道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可见,把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点贯穿于整个生理卫生的教学中,不仅可以突破难点,使学生加深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而且还有其他多方面的意义。

100 评论

Yun云2870

你的分数太少了,要原创的话起码加到200分。我的下面是转载的:密码1:头跟笔记本电脑一样重一个人的头到底有多重?答案是跟一台笔记本电脑差不多,大约公斤重(不包括头骨重量)。人的大脑包括80%的水,其中25%被用做有氧及糖分的体内循环,以补给营养。人发育到18岁时,脑袋就不会再长了,所以不可能有比一个4G的笔记本电脑更大的容量储存记忆。密码2:血管长度可绕地球两周人体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血管,说出来也许你不相信,人体大大小小血管有1000多亿条,如果将人体的所有血管接成一条线,科学家估计,成人的血管总长度约为96000公里。地球一周是40000公里,也就是说,人体血管接成一条线之后,长度可以绕行地球2周半。密码3:血液循环一周只需20秒每天人体心脏跳动产生的能量,足以把9千克重的物体升高1米。科学家推算,人从出生到50岁的时候,心脏跳动所产生的能量可以把100颗重量级的人造卫星送入地球轨道。心脏送出来的血液,经过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然后又经过小静脉、中静脉和大静脉,再返回心脏。血液按这个顺序旅行,速度非常快,在体内循环一圈只需要20秒钟,依此速度算,血液在一小时内可循环180圈,1年是万圈,如果一个人活到80岁,血液会在体内循环万圈。密码4:肠子长度是身高的4~5倍肠子到底有多长?肠胃科医师表示,不同的位置,长度不同,对人体解剖测量的数字显示,十二指肠60厘米,小肠长度可达米,大肠长度则为米。但有解剖学家认为,每个人的肠子的长度都不一样,一般约为身高的4至5倍。有趣的是,肠胃科医师进行肠胃镜检查时发现,高瘦的人,肠子比较松垮。密码5:一生心跳25亿至30亿次科学家发现,乌龟寿命可长达177年,因为它每分钟的心跳只有6次,一生心脏跳动约亿次。令人惊奇的是,所有哺乳动物(人除外)一生的心跳次数基本上是一样的,大约是亿次左右,而人一生的总心跳次数约为25亿至30亿次。心脏跳得太快,就死得快。密码6:1天排汗量可达10升人一天里从皮肤的汗腺排出的水分,最少也有升(即使完全不动地躺着,也会从汗腺散发出水分),最大排汗量可达到一天10升,每小时排汗量最大可达2升。有趣的是,季节不同,人体排汗量也有很大的差异,盛夏时,一个人平均1天的排汗量可达4至5升;春天及秋天,1天的排汗量是升左右;冬天出汗量不大,但也要排出升,相当于3大杯水。密码7:舌头有1万个味蕾舌头由17块肌肉组成,所以异常灵活。灵巧的舌头,实际丈量起来也不小,长9厘米,重50克,我们的舌头上布满味蕾,医师表示,人类的舌头有500种不同的味觉,舌头上的味蕾有1万个,每个味蕾带有50个味细胞。人在品尝食物时,会动用到舌头上的9000个味蕾。密码8:每天吞口水580多次咽喉是食物和空气进入人体的繁忙通道。曾有人统计,人的一生大约有40吨食物和34万立方米的空气通过口腔和咽喉。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进餐10分钟,大约要吞口水50次。在24小时内,一个人的吞口水次数大约为580多次。在不同场合,人的吞口水频率也各不相同。坐着看书时,每小时吞口水次数达37次,说话时唾液增多,吞口水次数更高。人一生中会产生23600升唾液,足够装满两个奥运会游泳池。密码9:男人一辈子小便天数为36天一个人每天上几次厕所?有人估算,平均每天会小便5次,每次大约持续20秒。也就是说,人每天会小便近2分钟,每个月1小时,每年12小时。男人一辈子会有36天用来小便,而女人一生中则会用40天来小便。密码10:肌肉是人体的发动机从解剖学来看,人共有600多块肌肉,它们大大小小、长长短短、能伸能缩、配合默契,为人的每一个动作提供动力,因此有人把肌肉称为人体的发动机。如果全身的3亿根肌肉纤维朝一个方向一起收缩,则会产生25万牛顿的力,抵得上1部起重机所能提起的重量。密码11:打喷嚏的速度为每小时177公里当人打喷嚏时,空气穿越餐桌的速度可以达到177公里/小时,相当于英国驾车极限的一半。密码12:一生手指屈伸2500万次有人估计,人的双手能做出上亿个动作。人的一生中除了睡觉以外,双手几乎从不休息,手指屈伸至少2500万次。密码13:人有200多根睫毛许多人认为,又长又密又黑的眼睫毛特别迷人,人的眼睫毛到底有多长?研究发现,人的眼睫毛长约6至12毫米,上眼睑有100至150根,下眼睑有50至75根。眼睫毛会不断更新,它的平均寿命是3至5个月。

257 评论

相关问答

  • 日语论文研究某个名人的

    秦の始皇帝:冠になる年で、内忧外患に直面して、血まみれの脱権威主义の合戦にたとえ、赢政に、さまざまなだけではなく、政権を开いていかなければならない帝制统一中华第

    jarvinia奈奈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个人健康系统的毕业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怎有泪对于社会责任想象

    耗耗和妞妞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论文中提到某人的研究

    论文的前言也叫引言,是正文前面一段短文.前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目的是向读者说明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吸引读者对本篇论文产生兴趣,对正文起到提纲掣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

    小馋猫儿richard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个人博客系统论文研究内容

    摘要:系统使用EDA技术设计了具有移位功能的寄存器,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进行设计,然后进行编程,时序仿真等。软件基于VHDL语言实现了本设计的控制功能。本设

    Dark大先生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某市人口问题的统计研究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增长迅猛。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人口问题的对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流动人口家庭教育

    拉菲兔兔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