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7

家有陈先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研究板块模型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洛林小叮当

已采纳

01

该团队在墨西哥索诺拉跨越埃迪卡拉系-寒武系界线的地层里建立了化学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地质年代学(框架)。在La Ciénega组内记录了寒武系基底碳同位素漂移最低值的碳酸盐岩之上20m的富赤铁矿砂质白云岩层,对其中的棱角分明的火山灰锆石晶体利用U-Pb化学剥蚀-同位素稀释-热离子化质谱分析法得到了 Ma的最大沉积年龄。该含有再造凝灰质的岩层位于埃迪卡拉纪晚期宏体化石的末现点之上、寒武纪遗迹化石 Treptichnus pedum 的首现点之下,因此这一年龄校正了埃迪卡拉系-寒武系界线的标志层。劳伦大陆南部的裂陷相关的溢流玄武岩火山活动、碳同位素负漂移以及生物转折的时间一致性都很符合火成岩省爆发导致埃迪卡拉纪末灭绝的机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2021)49(2),115-119.

译者

南京大学@申博恒

02

前人对Canary(加纳利)群岛中,La palma(拉帕尔马岛)岛上Cumbre Vieja(康伯利维亚火山)和Tenerife(特内里费岛)岛上Teide(泰德峰)的地热流体或气体样品中He同位素(He/ 3 4 HeHe)组成的研究超过25年(Cumbre Vieja样品的He/ 3 4 HeHe值为 A ,Teide样品的He/ 3 4 HeHe值为 A ,R A 为大气He/ 3 4 HeHe值),这些样品具有相似的CO 2 / 3 He比值(2 109—4 109),与地幔值接近的δ 13 C组成(‰到‰)以及相似的CO排放通量(— 1010 mol/yr),但He同位素组成有差异,研究表明这些样品He同位素组成不同不是由时间差异或源区 2 4 He的增加导致,而是因为他们来源于不同的He储库(La plama样品来源于HIMU型地幔源区,Tenerife样品来源于受岩石圈地幔影响的富集型地幔源区)。Canary群岛的地热样品记录了源区现在的He组成,其东部较老熔岩的橄榄石中记录的He/ 3 4 HeHe值高于由地热样品中测得的现今He/ 3 4 HeHe值,这表明了Canary群岛地幔源区的He储库随时间发生演化。该研究将从加纳利(Canary)群岛、亚速尔(Azores)群岛、佛得角(Cape Verde)群岛、夏威夷(Hawaii)群岛和冰岛(Iceland)的地热样品测得的He同位素数据与从橄榄石斑晶、辉石斑晶和玻璃中测得的He同位素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即使在年代超过1 .的地层中,由地热样品测得的He同位素数据与从矿物斑晶和玻璃中测得的He同位素数据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此外,除了Canary群岛,在Hawaii群岛、Azores群岛和冰岛内部的岛屿之间也存在不均一的He同位素组成,这些不均一的信息在其热液样品、矿物和玻璃中保存下来。特别是在冰岛西北部,较老熔岩的橄榄石中He/ 3 4 HeHe值比该地区现今地热样品中的He/ 3 4 HeHe值更高,这种差异可能反映了中新世以来,冰岛岩浆作用中幔源 3 He输入的减少。利用地热和地质样品联合评估He/ 3 4 HeHe值随时间变化的方法为研究板内火山源区不均一性和源区随时间的演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2021)49(2),120-124.

译者

NJU@哈哈宇

03

用锂同位素量化硅质岩浆同喷发期间挥发分丢失的时间尺度

大多数爆发性的硅质火山在爆发事件之间具有数千年的宁静期。从宁静期到再度喷发的转换时机是解释监测信号并提高居住在活火山附近居民安全的关键。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研究了美国爱达荷州和怀俄明州黄石火山系统中梅萨瀑布凝灰岩斜长石晶体中的锂同位素(δ 7 Li)和元素浓度分布,使用这种新的方法,限制了爆发前挥发分脱气发生的最小时间尺度为数十分钟。在这个短暂的时间里,Li的浓度从晶体核部到边缘下降了4到10倍,同时δ 7 Li的增加高达10‰,反映了斜长石核部与脱气贫锂熔体之间的扩散驱动平衡。在该项研究中获得的新的时间尺度表明,岩浆挥发分库存具有同喷发期快速变化的潜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 49 (2),125-129.

译者

CUGB@唐演

04 西藏中部因板块拉力增强引起的被动大陆边缘岩浆作用

该研究报道了西藏中部南羌塘地体的约239Ma的镁铁质岩脉群,其形成于俯冲板块的被动大陆边缘。岩墙为拉斑玄武岩,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Nb和Ta中度负异常和同位素富集的特征。岩墙与古特提斯洋板块回转而在上覆板块形成的弧后盆地同时代。因此,在洋脊俯冲后,大洋一侧的板块回转导致的板块拉力增强,使另一侧被动大陆边缘发生了伸展和岩浆作用。该研究认为,增强的板块拉力是俯冲板块被动大陆边缘岩浆作用的形成机制,这在先前是没有被认识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 49 (2),130–134.

译者

哥斯达黎加的61

05

在标准孕震区以下的地震活动很难调查,因为这类地震的地质记录假玄武玻璃通常已经发生反应或者畸变。该文章描述了挪威北部罗弗敦群岛下地壳麻粒岩中异常的原始假玄武玻璃。假玄武玻璃与容矿岩(主要为斜长石、碱长石、直辉石)的矿物组成基本相同,并含有指示快速冷却的微结构,即:长石微晶石、球晶和“花椰菜状”石榴石。在围岩和玄武假晶碎屑中都没有糜棱岩。没有先兆韧性变形特征的记录,就排除了下地壳中触发地震的几种常见机制,包括热传递、塑性不稳定以及地震沿着断裂的脆性部分向下至韧性部分的传播。容矿岩中的脱水矿物和假玄武玻璃排除了脱水引起的脆化。在没有这样的弱化机制的情况下,地壳下部的应力水平曾经一定很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 49 (2),135–139.

译者

掉帧青年萧暮春@YU

06 全新世时期南美和非洲热带地区相似的冰川活动 历史

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伴随着气温的升高,热带地区的冰川正在不断后退。然而,在时间尺度相对较长的地质 历史 时期,这些热带地区冰川活动的变化趋势还不明了。最近来自美国波士顿学院的Anthony C. Vickers及其合作者,通过对新近暴露的基岩进行原位 14 C和 10 Be宇生核素测年,对南美奎尔卡亚(Quelccaya)冰帽和非洲鲁文佐里(Rwenzori)山脉全新世的冰川活动 历史 进行了重建。结果发现,两地区全新世的冰川活动 历史 具有相似性。在全新世的前期(~ 5 ka前),冰川范围小于当今;全新世后期(~ 5 ka后)的冰川范围则多大于当今。两大洲热带地区全新世冰川活动的相似性指示更大尺度上的温度变化是热带地区冰川活动的驱动,而非区域性降水。本文结果也显示在全新世后期热带地区冰川范围扩张的背景下,当前气候加剧变暖导致的热带冰川后退现象与近千年的冰川活动趋势相比存在异常。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 48 (2),140-144.

.

译者

三口刀

07

南极罗斯海伊里萨尔角的冰雪融化暴露古代阿德利企鹅的聚居地

近日,专门研究企鹅的美国生物学家史蒂芬·埃姆斯利(Steven Emslie)在南极的伊里萨尔角(Cape Irizar)意外地发现了几处刚刚暴露出来的古代阿德利企鹅生存遗址和一些看上去较为“新鲜”的古代阿德利企鹅遗骸。

位于南极洲的罗斯海是南大洋中生产力最强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每年为将近100万对繁殖的阿德利企鹅(Pygoscelis adeliae)提供生存条件。在这里,有一处保存较完好的从最后一次冰川盛期( 14 C分析结果显示其距今45000年)到全新世的企鹅栖息地遗址。

伊里萨尔角(Cape Irizar)是一个岩石岬角,位于斯科特海岸的德里加尔斯基冰舌(Drygalski Ice Tongue)以南。2016年1月,几处古代阿德利企鹅生存遗址及大量企鹅骨骼、羽毛的表面残骸和看上去比较新鲜的尸体由于雪的融化而在这里暴露出来。研究人员对其取样,并进行放射性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看起来“新鲜”的遗骸实际上年代已经很久远了。阿德利企鹅的对该地的三次占据是在大约距今5000年的时候开始的,其中最后一次占据是在大约距今800年左右的时候结束的。

这些看似“新鲜”的企鹅遗骸实际上是古老的,这表明:一直到最近,冰雪的融化才使得之前被冰冻的企鹅尸体和其他遗骸在长达约800年的时间中第一次暴露出来,并使它们开始腐烂且看起来新鲜。最近的气候变暖趋势和历来卫星图像(Landsat)中显示的2013年以来岬角积雪减少的情况都支持了这一假设。

企鹅骨胶原δ 13 C值的增加进一步表明了古生企鹅生存条件达到“最适度”的时期是海洋生产力大大提高的时期,即距今4000年前—距今2000年前的温暖期,这可能与特拉诺瓦湾冰穴(Terra Nova Bay polynya)的扩张和德里加尔斯基冰舌(Drygalski Ice Tongue)的裂冰事件有关。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 49 (2),145-149.

译者

天津师范大学@廖辞霏

08 重新定义东非大裂谷系统运动学

东非大裂谷系统的几何形状和表面运动是全球板块运动模型中受到约束最小的部分。该团队使用GPS数据来控制索马里板块的旋转,并为该地区提出了一个新的构造板块几何结构。此外,该团队还测试了西南印度脊的地质数据和马达加斯加的新GPS数据,以确定重新定义的爱尔兰微型板块运动学。研究发现了一个大变形区,从罗武马微型板块的东部边界延伸到科摩罗群岛,包括马达加斯加中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马达加斯加板块正在分裂,马达加斯加南部随着爱尔兰微型板块旋转,马达加斯加东部和中南部的一块板块随着索马里板块移动。努比亚-索马里板块系统横跨东非裂谷系统的辐散包括沿着束缚刚性块体的狭窄裂谷段的扩散变形和应变调节。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2021)49(2), 150–155.

译者

中国地质大学@黄永慧

09 巨型鲕粒对早三叠世海水碳酸盐体系的启示

下三叠统灰岩含有巨鲕及其它比前寒武纪地层更典型的碳酸盐沉积构造。这些特征可能是由于晚二叠世生物大灭绝时期海水水化学变化所导致的,但是定量恢复早三叠世海水的碳酸盐体系仍然充满挑战。作者基于中国南方下三叠统鲕粒的粒径数据并通过物理化学模型约束了鲕粒的形成过程,来制约鲕粒形成时期海水的碳酸盐饱和指数、溶解无机碳含量、碱度及pH。基于以上方法,作者发现侏罗纪的巨型鲕粒形成在高碳酸盐饱和指数的海水中,这与现代鲕粒形成的环境类似。计算结果表明,早三叠世海水的文石和方解石饱和指数均大于7。通过结合大气二氧化碳和海水钙离子浓度重建结果,作者发现早三叠世海洋的溶解无机碳浓度和碱度比现今高两倍,并且其pH在左右。因此,早三叠世海水碳酸盐体系阻碍了钙质生物的复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2021)48(2),156-161.

.

译者

小爪爪

10

沉积物供应不足导致丹麦瓦登海全新世晚期障壁岛链暂时性退化

理解沉积物供应与海平面变化直接的耦合关系对预测障壁海岸(障壁岛和障壁沙嘴)对未来海平面上升的响应至关重要。来自北海东南部的瓦登海的大量岩芯、地震剖面和高分辨率测年的数据表明障壁岛链的进积作用在 ka.期间停止并发生退化。障壁岛的衰退是由区域性的海岸重组引起的沿岸漂流减弱造成的。大型三角岬的前移导致沉积轨迹远离障壁海岸,由此导致的海洋沉积物供应的减少,降低了障壁链的稳定性,从而导致区域的海平面上升阈值从2~9mm/yr降至低于现代海平面上升速率的约。因此,预测障壁海岸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需要考虑到沉积物供应的可能变化以及人为和自然原因下大尺度地貌的反馈作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 49 (2),162–167.

译者

CDUT@Aether

11 北美洲东部Acadian造山带深部岩浆堆积的山根

对于地壳内质量和能量重新分布是地壳中中性到酸性岩浆作用的成因这一模型,增生造山带中堆晶岩浆岩质山根的缺失是其基石。同样地,由于缺乏相关的同时代深部镁铁质对应物质,长期以来新英格兰阿巴拉契亚(美国东北部)的Acadian岩体的起源一直用封闭体系地壳熔融来解释。研究者报道了新发现的幔源熔体经过分离结晶过程形成的Acadian含水超镁铁质堆晶岩(美国康涅狄格州,新英格兰南部)。这些岩石第一次在阿巴拉契亚造山带被发现,也是全世界仅有的少数保存完好的弧深部含水堆晶体。研究者认为这些堆晶岩与新英格兰中南部同时代岩体具有成因联系,其中前者代表了同一岩浆弧缺失的深部堆晶岩山根。研究者的发现支持以下假说:深部地壳中的分离结晶和混染作用使幔源含水岩浆发生分异,是产生中酸性岩浆作用和大陆地壳地球化学演化的基本过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2021)49(2),168-173.

译者

CUGB@齐宁远

12

澳大利亚与劳伦大陆即Nuna超大陆核心连结时间的古地磁学依据

澳大利亚和劳伦古大陆在古元古代至中元古代的Nuna超大陆中的结合时间开始于。两个陆块均位于原始SWEAT(美洲西南部-南极东部)组合陆块中。但是对该组合持续的时间的研究较少。这项研究报道了在位于澳大利亚北部的Derim Derim岩床中最新获得的高质量古地磁极数据。证据表明澳大利亚和劳伦古大陆在是处于同一组合大陆中。这项新的古地磁极约束也支持了澳大利亚与中国华北板块相连,并结合前人报道中所有大陆的古地磁数据,说明Nuna超大陆的分裂大概发生在期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 49 (2), 174–179.

译者

CUGB/MQ@SH

编辑&校对:覃华清

143 评论

露西亞嘉利

李丽张国民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北京100036)

石耀霖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摘要板内地震对人类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本文应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以大陆构造块体为参照对象,对大陆地震的成组孕育和发生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理论计算得到了一系列与中国大陆地震较类似的人工地震图像,如模型中的地震活动在时间上有轮回性、在地点上有条带性,并在不同轮回中有条带迁移的现象。模型中应力变化十分复杂,但仍能为预测地震提供概略性的信息。

关键词板内地震地球动力学非线性模型

1引言

地震分为板内地震和板间地震两种。大多数板内地震位于大陆地区,由于板内地震有时发生在人口密集地区,因而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板内地震从数目上仅占全球地震的15%,但造成的破坏占全球地震灾害的85%。大约三分之一的板内地震发生在中国。本世纪以来,中国承受的地震灾害占全球地震损失的50%,因此板内地震的研究对中国减轻地震灾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不少学者对地震孕育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其中,由Burridge和Knopoff提出的弹簧滑块模型最具代表性[1]。继后,Byerlee[2]、Dieterich[4]和Rice[9]等将诸如滑动弱化等复杂本构关系引入到一个自由度的单滑块系统中。1991年,朱元清和石耀霖用多个耦合非线性单元系统模拟了多个平行断层带的地震活动[11]。近年来,石耀霖(1994)、张国民(1993)、耿鲁明(1993)等又进一步开展了应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模拟地震活动的研究[6,10]。

本文采用一种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对中国大陆板内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过程作了进一步的模拟研究。

2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中国大陆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属欧亚板块内的中国-东南亚亚板块,是典型的板内区。这个具有整体性的大陆地块内部被活动断裂分割成各种不同级别的构造块体,构成了中国大陆地壳的层次块体结构图像。在研究地壳结构、地震构造和强震活动分布等的基础上,高维明等[5]给出了中国大陆地震构造带的划分,他们在中国大陆地震区内划分出31个地震带和70多个孕震区。根据中国大陆地质构造的上述框架和大震带状分布图像,作为对强震图像的最初级的抽象,把我国大陆地震区抽象为含有若干地震带的大孕震系统。且每个地震带又含有若干个强震的孕震体。其结构如图1a所示。在将图1a转化为物理力学模型时需做如下假设:

图1大陆地震构造抽象框图(a)及6×8模型图(b)

(1)由于大震的孕育一般可能需要数百至数千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在整个孕震过程中,岩石的应力、应变积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流变体的积累过程。而地震发生则是一个瞬间的快速失稳破裂过程,其间发生震源破裂、岩体错动、应力下降等效应,并对周围岩石介质产生瞬间作用,故可将其看成是一个不连续、非线性的过程。为描述震源的这种性质,本文将震源简化成Maxwell体和刚性滑块串联的简单元件。文中称这些元件为基本元件。

(2)将整个大陆构造块体简化为含若干地震活动带的统一的孕震系统,每一个地震活动带上又可有若干孕震区。在物理模型中将地震活动带简化成若干基本元件的并列排列,而且若干地震带组合来模拟孕震系统。

(3)在相邻两排的基本元件之间连接一个耦合元件,来描述地震活动带之间和带内各段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耦合元件由弹簧和阻尼器构成。

其物理力学模型如图1b。考虑到现有运算设备的条件和运算的能力,本文将用6×8个弹簧-滑块-阻尼器组成的模型模拟孕震大系统。亦即在孕震系统中,含有6个地震带,每个地震带又含有8个孕震体。

须要说明的是,图1所给出的模型只是对中国大陆板块构造的一个极其初步的抽象和简化。中国大陆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构造块体,内含一系列次级块体及边界带(地震带),在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动力边界作用下,形成一个统一的孕震大系统。系统内含有多个地震带,每带又含有多个震源体。这就是用图1模拟的基础。至于中国大陆构造的不均一性及其孕震系统的三维特性等问题,尚待今后更深入的研究。

3动力学方程组及其求解简述

对图1b所示的力学系统的求解已由石耀霖等给出。震源区长期孕震阶段与发震时快速破裂阶段的力学特性截然不同,因此对每个震源体均从孕震阶段(即应力应变的积累阶段)和发震阶段(即滑块瞬间滑动阶段)分别进行力学模拟和计算。

应力积累阶段(孕震阶段)

设模型由m×n(m排n列)个基本元件和(m-1)×(n-1)个耦合元件组成。在孕震阶段每个基本元件和耦合元件均满足Maxwell体应力应变关系。假设:①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顺时针剪切力为正,逆时针剪切力为负;②串联元件的总应变率等于各个元件应变率之和;③在定常速率作用下,模型中各节点(连接周围元件的点)保持平衡,即与第i个节点相连的各元件应力之和应为零。

根据约束条件,当给定初始条件后,就可得到各单元上的应力值。

滑块错动阶段(地震发生)

构造地震是一种力学失稳现象,可将其看成是由任意微小的渐进变化的区域应力或位移而引起的断面上有限的突然的动力滑动。Burridge(1973)等曾提出描述这种现象的有限应力强度极限及其失稳准则。

模拟中根据该准则作一定的简化[7]。设定串联元件的总应变调整量等于各元件应变调整量之和,并且各元件应力增量应满足节点平衡,即与第i个节点相连的各元件应力增量之和应为零,且系统总应变在滑动瞬间不产生变化,即: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第5卷现代岩石圈运动地震地质

根据上述方法及设定条件,可列出一个线性方程组,对其求解,即可得到各元件应力调整值。实际计算中,给定应力初始值,可求解各元件的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当元件上应力值满足滑块滑动条件时,求解线性方程组得到各元件上应力调整后的应力值,并以其为新的应力初始值重新计算。整个模拟过程即为以上两步骤的不断重复。

4理论结果及其与实际地震活动的初步对比

应用上述方程组的求解结果,并在设定各种参数的取值之后,即可计算出6×8模型的理论结果。在参数选取时,考虑到地壳岩石介质的差异不大,同时为计算简便,因此本文对各基本元件的弹性模量和粘性系数取相同的值。重要的是各基本元件的静摩擦强度取值不同,代表各震源区介质破裂强度的差异。而动摩擦强度与静摩擦强度之比为1∶。边界条件取为定常应变速率。

图2为邱竞男[8]等给出的我国近百年来强震活动的4个轮回图。从图中可见,每个轮回包含地震活动平静和活跃两种状态。其能量释放和应力变化曲线都与理论结果吻合。

张国民等指出[10],中国大陆的每个活跃期中的强震频度都随时间呈指数变化(图3)。对本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地震时空分布的研究表明,不同的活跃期内,主体活动地区各不相同。本模型正是针对中国大陆地震分布的这种时空不均匀性特征而设计和计算的。

图2我国近百年来强震活动的4个轮回图[8]

图3本世纪我国大陆强震活动的指数型分析(据张国民等[10])

模型地震特征

图4给出模型的计算曲线。时间取值范围为:t=980至t=1160。这时段中的地震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4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一个应力积累、地震孕育的平静阶段和一个地震连发的活跃阶段。这4个周期为:tⅠ∈[980,1040];tⅡ∈[1040,1090];tⅢ∈[1090,1120];tⅥ∈[1120,1160]。图4与图2和图3给出的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情况十分类似。

图4[980,1160]时段模型系统的平均应力图(a)、平均应变能量图(b)、累积释放能量图(c)、累积频度图(d)和M——t图(e)a、b、c图纵坐标为相对数值

图5是上述四个轮回的每一轮回中地震活动总图像,共分四组。6×8个网格代表48个元件,图框左边和上边的数字标定了各方块代表的元件行与列号。每组左图表示地震发生的顺序,右图表示地震的分布与震级大小。由图可见,每个轮回中地震的主体活动带都不同,而且随着时间的进程,每个轮回中的主体活动带显示一定的迁移趋向。这种迁移有一定的规律,大致是由南向北,再由北向南。在I轮回中,1带→6带;在Ⅱ轮回中,5带→1带;在Ⅲ轮回中,3带→2带→5带;在Ⅳ轮回中,6带→2带。从上述模型计算结果可看到,每个活跃期有一个地震活动主体地区。而不同活跃期中,主体活动地区呈迁移特点。这种模型结果可用以理解中国大陆地区地震轮回活动中主体活动地区的存在及其特性转移。

图5由模型计算得到的各轮回地震空间分布

模型的应力图像

图6给出了模型在t∈[980,1050]时段内的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图像。本文计算结果图中的时间是相对的,即以计算开始的时刻为零时刻,时间迭代步长为5,也就是当没有地震发生时每隔5个时间点进行一次迭代,当有地震发生时,从地震发生的时刻起,每5个时间点作一次迭代。图6中的[980,1050]时段就是计算了980个相对时间点以后的图像。图中的数字是相对应力值,代表每个孕震区的应力水平,每个元件在某时刻的相对应力值由以下公式给出: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第5卷现代岩石圈运动地震地质

式中:σi,j指第i,j元件上的应力值; 为元件的动摩擦强度; 为元件的静摩擦强度。当且仅当Vi,j=10时,该元件破裂。图6方框中“-”表示该元件上的应力值低于动摩擦强度;“9+”表示元件上的应力比9大接近于10,但还未破裂;“*”表示在此时间点上元件破裂。从图6中可以看到,当t=982时,整体应力水平较低,但由于元件本身及系统的不均匀性,在经历一定的时间以后,一系列的破裂活动给出了整个系统的应力不均匀图像。应力经过15个时间点以后,由于在定常边界速率下系统整体水平逐渐增长,到t=997时,E3,8元件的应力值超过9,E6,6的应力值为9。当t=1001时E3,8首先破裂,并导致E3,7应力升高而发生破裂,这两次破裂导致E6,6应力下降。t∈[1001,1011]时段中,系统经过震后应力调整和在边界动力作用下应力的连续积累,使E1,5、E2,2、E6,6应力超过9。当t=1014时,E1,5、E2,2破裂,E6,6仍保持“9+”状态。t=1019,E6,6破裂。由于系统在定常应变速率的边界动力作用下,其应力、应变和应变能的积累是持续不断、始终不停地进行的。所以到t=1035前,整个系统积累应力和应变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因而在t=1035时,连续发生了5次破裂,这是这一时段中地震活动的高潮。由于t=1035前后连续发生了5次地震的高潮活动,从而使整个系统的应力、应变和应变能大量释放。因此,在t=1035之后,系统应力水平迅速下降到较低水平状态,使得t=1040后系统进入到长时间的应力积累过程,然后又开始下一轮的地震活动。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示伴随着某元件的破裂,系统整体的应力水平都有所下降,但与破裂元件在同一地震带上的元件应力都有所升高,离破裂元件较近的元件应力升高较大。其他带上元件的应力都有所下降,离破裂元件越近的元件上应力值下降越多。另外,并不是每当元件的应力值升到9接近10时,元件都会破裂,例如t=1035时,E5,8和E6,8都达到“9+”,但由于E5,8先破裂,导致E5,7应力升高而随之破裂(t=1039),这样使与E5,8同一排的E6,8应力大幅度减少,因而E6,8在经历了一个临近破裂的过程以后,应力下降,在此时段中没有发生破裂。由此看来,6×8系统的应力图像很复杂。

每当系统有元件破裂,系统的总平均应力值就有所下降,然后系统应力进一步积累,直到一定程度以后,又有元件破裂。模拟结果表明,孕震系统在边界动力作用下经历应力积累、大释放、再积累、再大释放的过程,相应的地震活动呈现为平静、高潮,又平静、又高潮的似周期或轮回活动图像。

5讨论

在模型计算中,可以看到,在每个轮回中,各地震带的总体应力水平是相同的,只是有些带上应力分布比较均匀,因而不易发生大规模的破裂。而在另外一些条带上,应力集中地分布于几个孕震区中,从而使得这个条带在这一轮回中比较活跃。也就是说,比较活跃的地震带上总应力并不比不活跃的地震带上应力高,之所以某些条带地震比较活跃是因为在这些条带上应力分布不均匀。

考察图6发现,在一个轮回的地震活动开始时的应力图像对这一轮回中破裂发生的地点有较好的预示作用。如t=1011中应力超过9的三个元件在这一轮回中都发生了破裂。某一时刻的应力图像也可以预示下一时刻的地震发生地点,如t=997时E3,8的应力超过9,在t=1001时这个元件就破裂了。但应力图像又是十分复杂的,某个元件应力达到或超过9,并不一定就会马上破裂,甚至在这一轮回中都不会破裂。也就是说,虽然发震前应力场有较明确的显示,但这种显示与必然发震不是一一对应的。

图6系统在980~1050时段中的应力图像

致谢本文是应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对大陆地震孕育发生过程的初步研究。工作中得到耿鲁明、刘杰的热情帮助,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 Theoretical ~371.

[2] of ~626.

[3]Chen network and by Wang Zhaoming,et al..Beijing:Electricity Industry Press,1988.

[4] properties of faults with simulated behavior of crustal ~120.

[5]Gao al..The boundary of seismologically risk regions and active 1996,(2).

[6]Geng Luming,et al..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eld and the source during the preparation and the occurrence of Research in China,1994,9(4):310~319.

[7]Li Li,Zhang Guomin and Shi dynamic model for continental and Geology,1996,18(.):9~20.

[8]Qiu Jingnan,et al..Discussion on the stages of seismicity in this century in ,(6),41~47.

[9] al..Dynamic motion of a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system following a rate and state dependent friction ~530.

[10]Zhang Guomin,et al..Computer models for the cycle activity of earthquakes in China Research in China,1993,9(1):20~30.

[11]Zhu al..Dynamically nonlinear models in the research on (1):20~31.

100 评论

可爱谈心

这个问题需要看你是硕士论文还是本科论文,要求不一样,深度有差别,各个板块的笔墨多少也会有差别。

单纯从核心版块本身来看,大致相同的,以下仅供参考;

当然一篇论文包括的还有其他内容,根据学校要求就行。关键是要对企业所在的行业,以及企业内部的能力有深入的理解,要有自己的看法。

221 评论

相关问答

  • 券商板块打板策略研究论文

    哥们请看范文吧其它自己觉得好的就修改下吧。●^●风险资本与风险资本市场 风险资本与风险资本市场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一个发达活跃的风险资本市场能够极大地刺激

    赫拉克里斯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研讨型论文的模板是什么

    我们也写过,是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论文书写格式及应包含的内容论文应为在左侧装证的书本形式,要求装订,剪切整齐,便于使用。论文一律使用16开的60克白纸,标题统一用

    维生素ci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模型应用研究型论文

    根据自己所知道或者自己的实例当做素材,运用模型论文的框架。将自己的素材填充到框架中。

    蘑菇Miranda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临床研究型论文模板

    我们也写过,是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论文书写格式及应包含的内容论文应为在左侧装证的书本形式,要求装订,剪切整齐,便于使用。论文一律使用16开的60克白纸,标题统一用

    我的大BABY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研究型论文模板

    党建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我整理了党建论文格式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党建论文格式范文篇一:《党建工作研究》

    一首ciao情歌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