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5

快乐糖糖K
首页 > 学术期刊 > 关于海权意识的演进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娃娃哇娃娃呀

已采纳

11234海权,就是海域主权及国家海洋权益。维护蓝色国土安权等权利的简称。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利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海权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刻不容缓的大问题。从古至今,由于中国文明是大河文明,重农耕经济。长期的政治制度也促使中国更加重视陆上的权利。而由于近年海洋问题的不断凸显,海权纷争的不断兴起,这必定注定中国从陆权向海权的过渡是历史的必然。海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的崛起之路离不开海权。中国拥有世界上第三的陆地面积,并且还拥有不亚于陆上面积的海洋国土:共有万多平方公里的海岸线及1万个岛屿,近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中国海洋大国的地位是不可置疑的。其重要性,窃以为,共有4点。1国民对海权观念不够了解和重视据调查,7%的人认为海权就是中国依法享有的海洋权益。包括在领海以及专属经济区内航海、养殖、捕捞、开采油气和矿产资源的排他性的权利,而仅有的受调查者认为海权就是控制海洋的权利。而在美国,美国人普遍信奉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的信条。因此,我国国民对于海权的重要性认识理应得到加强,海权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外交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2大国崛起依托海权战略具有普遍性从五百年大国崛起的轨迹来看,重视海权是崛起之道。葡萄牙、西班牙的崛起源于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依靠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实现全球性物资流通和掠夺性贸易完成。而随后的荷、英两国的兴起。“海上马车夫”及日不落帝国“的构建,同样得益于利用海洋战略实施全球贸易的结果。由此可见,中国在如此强雄逐鹿或曰多级格局的大国政治棋盘上,就不能忽略海权,作为陆上强国,中国有灿烂辉煌的历史,但最终还是被海洋强国所击破国门而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就此而言,中国必须走出陆权强国的桎梏而同时以“海权、陆权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实现中国更开放更多维的大国崛起。3海权战略符合中国的现实利益(1) 从严峻复杂的地缘政治危势的分析,中国重视海权战略迫在眉睫,随着钓鱼岛事件及东海油气田争端的扩大,中国海洋国土的缓冲空间被压缩蚕食。加之中国在南海诸岛和东盟相关国家存在领土争端,为了中国的核心利益,海权只有从陆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通过远洋的军事力量拓展才能够打破这一地缘危势,才能形成利益均衡的亚太博弈棋盘,中国才能盘活发展和崛起的困局。(2) 随着中国能源战略的全球化,中国通过强大的海权战略保护“海上生命线”的重要性更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目前,中国的石油能源主要来源于波斯湾、非洲及南美地区。而马六甲海峡也不啻是扼住东亚各国的咽喉。近年来猜提出的泰国克拉地峡运河的修建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防止“马六甲困局”,保证中国的能源稳定。作为能源消耗大国i的中国必须要能保证海上能源通道的通畅,否则,大国崛起也是一纸空谈。(3 )从贸易安全角度来看,海洋战略也是须臾不能放弃的明智选择,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贸易大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大,而对外贸易的95%以上是通过海运实现的。中国的远洋造船能力也处于世界强势地位,在此情势下,不发展海权,就不能保证本国贸易安全。没有贸易安全,中国的外向型主导经济就会停顿,而这必定造成中国经济的停滞,为了贸易安全的需要,中国必须有强大的海军力量保驾护航。4中国海权战略符合区域利益中国积极融入亚洲经济圈,同日韩两国分别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与东盟各国保持密切联系,长期的进行“10+1 ”会晤,而中国作为东亚这个区域内最具活力最重要的国家,当然要适应海洋战略的需要,唯有如此,才可以维系区域的稳定,才能符合地区利益。那么,从春秋战国到改革开放后至今,我国海权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呢?早在春秋时代,位于中国东部的各诸侯国,就通过海上相互征伐。吴王夫差两次派军从海上征伐齐国,双方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海战,这是的诸侯王已经认识到可以通过海洋扩张自己的权力,在汉唐时期,随着造船技术和大一统局面的出现,汉唐政权开始在开疆拓土和维护国家安定的过程中频繁利用海上力量。汉武帝派遣由53人组成的舰队,自山东半岛出发,渡海作战,建立了后来的东海四郡;汉光武帝派遣伏波将军马援,率兵2万余人,乘大小舰船两千余艘,平复了交趾叛乱;唐高宗时期,唐与新罗联军在朝鲜半岛白江口海战中大败日本与百济联军。明代郑和下西洋,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古代海上力量发展的高峰。在明代锅里衰退之际,倭寇横行东南沿海;戚继光抗倭很大程度上也依靠了海战,依靠强硬的造船技术,火器优势和海军传统,大败倭寇,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及在清康熙年间宝岛台湾的回归,均体现了海上作战的重要性。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原本就很重视近海的防御。19世纪70年代中期,清朝的国防战略转变为近海防御。由此建立了北洋水师。事实上,近代西方海军强盛的背后,都有发达的军事工业体系和海外殖民体系作为支持,而晚清的自然经济和薄弱的工业难以长期支持一只强大的近代化海军,与此对比的是,日本在针对近代化海军建设的同时,也着力加强近代化工商业产业建设和海外扩张,以海牟利,这就从经济产业基础和符合近代化发展战略上确保了海军防务建设的持久性。甲午战争后至清末民初,中国知识分子阶层开始反思海军建设和国家海权问题。民国政府曾提出大规模的造舰计划,仅1913年提出的“第一次置舰计划”就计划建造30艘巡洋舰。然而,由于当时国家工业薄弱,这个计划只能限于热情,实际上根本无力追求保障海权这样的目标。包括决策者在内的社会整体对海权的认识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一段时期内,“海权”在中国还不是一个明确的概念。在《中国海军百科全书》中写到:“海权论是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出现的。它适应帝国主义侵略扩张,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的需要”“(海权论)迄今仍是某些国家军事思想的组成部分,其中某些观点还为一些国家所接受,对海洋国家仍然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改革开放后,海洋问题和海权概念又逐渐成为了社会和专业人士关注的热点。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海洋不仅本身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来源,而且承载了中国绝大多数的进出口贸易,无论是矿产资源的进口,还是商品的出口,大都依靠海运。纵观历史,当海上贸易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提升到这样的地位时,自然便会促使其认真思索海权问题。另一方面,来自外界的因素也成为海权问题思考的重要动因。近30年来中国周边海域发生了一些列的事件,都使海洋和海权问题在中国官方和社会上的关注热度不断升温。目前我国存在着严峻的海权问题。中国海洋地质和矿产的调查程度还很低,特别是海洋高科技研究开发能力还相当薄弱。发达的海洋国家对其专属经济区的调查研究做了很充分的工作。但我国在这方面所在的工作仍然不足。我国东南海的一些权益早已遭到他国的掠夺(我国的海洋权益范围总的是473万平方公里,可是我国实际控制范围只有80万平方公里)这些国家(如日本,菲律宾,越南等)明目张胆地掠夺我国的海洋资源。在中国的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将近一半存在着争议:岛礁被侵占,海域被分割,海洋资源被掠夺的情况非常普遍。我国的8个海洋邻国均不同程度地对我国海洋权益提出了无理要求,这涉及到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按照50年的期限规定,在2020年9月前,如果中国还不能控制这些岛屿的话,将意味着主动放弃了对这些海域的主权。当前,中国海权问题已经相当严峻。建设强有力的海洋威慑力是必须的。我国的发展需要我国积极地维护海权。对此,我们应该:1.维护我国的海权,最根本的方法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经济。一个国家只有“固本”才能“强身”,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我国建立强大的海上威慑力打下牢固的基础。2.建立一支以高科技为支撑,具有强大的海上作战和打击能力的现代化海军。适时进行军事演习,震慑一些对我国海洋领土有不良企图的国家,表明犯中国者,虽远必诛。3.加大对海洋知识的宣传力度,使国民具有健全的海洋知识,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舆论,构成一股维护海权的强大的社会舆论,构成维护海权的国民统一战线。4.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人民看到确实的经济利益,使维护海权的行为获得人民的认同。5.利用外交手段在联合国会议中使我国维护海权的政策和行动获得与会国的支持,使之上升到一种公认的维护正义的行为。6.在维护中国海权的过程中,应尽量以和平为主,但是应保留在必要的时候采取武力手段的权利。

342 评论

美丽心情day006

中国是一个具有18000公里海岸线的海洋大国。中国和周边国家在黄海、东海、钓鱼岛、南沙群岛等地存在着海洋国土的争议,中国急需用制海权思想来建立自己的海军,使海军走向深蓝。在这个时候,海权论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 中国古代没有海权思想,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人也有海权思想,明清两代水师、海军,都是海权意识发展的产物,并在维护国家海权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已故的史学大师缪凤林在其《三代海权考论》一文中也认为,明清已有海权思想。 笔者以为,这些观点值得商榷。判断中国古代人是否具有海权思想,必须搞清楚什么是“海权”。马汉认为:“海权其义甚广,它不仅包括通过海上军事力量对海洋全部或一部的控制,而且也包括对和平的商业和海上航运业的控制。”近代意义上的“海权”是一种针对敌人海上力量的权力,这种权力可以使我方的海上力量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自由地使用海洋,剥夺敌人的海上力量的能力。在马汉《海权论》传入中国以前,中国人对海洋的认识是:海洋可以兴渔盐之利,可以通舟楫之便。至于海洋可以作为通往世界的要道,可以作为国家经济贸易的重要途径,以及海洋可以作为军事上重要的战略基地、控制敌国海岸以保障本国海上贸易顺利进行等观念,中国人是没有的,魏源也没有。笔者以为,判断海权思想有无的根本标准是:是否具有通过海上军事力量或者通过和平的方式对海洋全部或一部进行控制,以确保本国海上商业、航运业的畅通。中国古代,迄于清末,都没有国家海上贸易,何来保护本国海上商业航道的观念呢?所以,笔者以为,中国只有1900年马汉《海权论》传入后,才开始具有近代意义上的“海权”思想,这是个事实。 甲午战争中,中国海军战败,原因有很多,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海军缺乏制海权思想。1890年,美国海军上校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出版了他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该书被认为是海权理论的经典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近代海权理论的确立。海权论创立后,西方各国纷纷传播,奉若珍宝,并以之为理论基础,建设各国的海军。海军是国家海权扩展的重要手段。鉴于历史上一些国家的惨败教训,有的同志提出中国没有必要发展海军,也有的同志则从与大国争霸的角度强调发展中国海军的重要性。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些都是不准确的。事实上中国海权扩展有其特定的原则,即它不能超出并要服务于中国海权(sea right)的内容和范围。那么,中国海权包含哪些内容和范围呢?从近中期看,中国面临着统一祖国,收复主权岛屿的严峻任务,这既是中国政府必须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又是中国捍卫国家海权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统一台湾及周围属于中国主权岛屿的问题上,中国扩大海军的意义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会过高。未来中国海军统一国家的军事行动,将与俾斯麦统一德意志、林肯统一美国南方的行动一样,无论和平还是非和平的方式,只要达到目的,其意义都是极其伟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也仅在主权范围内说,中国海权扩展是无限的。同时在维护海外政治经济权利方面,中国海权及其实现力量即中国海军的扩展又是有限的。这由于在这些领域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国际海洋法框架中多边协商解决,中国海军目标只是确保这些多边协商结果的合法执行。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海军的建设仅限于自卫性威慑范围。中国海军建设的目标将永远服务于中国以平等之地位独立于世界的要求。"中国永远不称霸",[18] 这不仅是一句口号,它更是中国政治家从世界大国兴衰成败的历史中总结出的成熟的强国经验。殷鉴不远,正是由于德、意、日及苏联的无限军事扩张导致其国家衰落,也正是由于南斯拉夫、伊拉克等国家跟不上世界军事技术变革的浪潮而被肢解或被打败。鉴于这些历史经验,不管是无限制的中国海军扩张还是基本放弃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这对中国的未来而言,都是灾难性的意见。我们当持辩证的态度对待中国海权问题,并使中国海军建设行稳致远,在辩证的思路中获得有利于中国崛起的大发展 中国的海权问题,不但检验我们是否真正强大的指标,也是考验我们的信心和国之骨气的指标,更是展现我们解决这些包含经济军事外交多种复杂因素智慧最好场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提防有人故意利用这些问题转移国内矛盾,我们不应该配合其表演,但绝不允许逾越红线。更不能惧怕这些问题带来的国际甚至是军事麻烦,更不能迷信将来我们的军力更强大。我们发展,别人也在发展,无论何时解决,我们都要面对同样的麻烦和挑战。如果我们面对挑衅不能够有相应的反应,不但会措施解决问题的良机,也会被历史定位真正的软弱 2 | 评论2011-6-9 14:39 woaifeifei1100| 二级 海权,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从鸦片战争开始认识而到今天仍未被充分理论消化、而在实践上又迫切需要理论回答的问题。本文由海权概念切入,从一般到特殊,试图提出符合汉语语义和中国新世纪现代化实践的海权概念体系及建立于其上的理论体系,并运用这些概念和理论回答中国海权实践的现实问题。 一、概念及其误用 自海权理论创始人艾尔弗雷德o 塞耶o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o 1840-1914)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及相关着作发表的近百年来,海权问题成为军事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学人广泛地将英文 sea power 的概念转译为汉语"海权"。[1] 海权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同国家在不同的经验基础上会有不同的理解。我们且不说马汉的sea power 的概念是否与汉语的"海权"是一个意思,即使这样,建立在西方历史经验之上的sea power是否可以概括"海权"一词的主要语义,也值得讨论。 但是,不管怎么说,有一个共同点还是可以确认,这就是"海权"是一个涉及海洋的概念,这正如"陆权"是涉及陆地的概念一样。 既然涉及到海洋,那就要有人问为什么要涉及海洋? 当然这是由于人类的生活而非仅仅人类的思想涉及到海洋。既然人类生活在这个地球上,那么,从理论上说,人类中的个体或群体都有共享包括大气层内外的所有地球资源的权利。海洋是地球上除陆地资源外的最重要的资源,这样就引申出"海洋权利"(sea right)的概念;当主权国家出现后,"海洋权利",就成了"国家主权"概念内涵的自然延伸。但是,权利永远是要有力量来扞卫的,这样便从主权的"自卫权"概念中引申出具有自卫性质的"海上力量"(sea power)的概念。马汉说得明白,他说:"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不到公正;法律的合理与否不取决于力量,但其有效性要由后者赋予。" 海上力量是海洋权利自我实现的工具,特别是自人类进入主权国家时代,情形更是如此。1812年美国与英国海战是为了扞卫新生美利坚合众国的正当的海洋权利,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和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及2001年4月发生于中国东部海域的中美"撞机事件",都是中国扞卫其海洋权利的军事自卫行为。在这种斗争中前者发展出用以自卫本国"海洋权利"(sea right)的"海上力量"(sea power)。随着联合国的建立和发展,在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条件下,联合国在有限的范围内被赋予了一定的国际权力。这样海权便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国际法赋予主权国家享有海上权利,主权国家又让渡出部分主权利益以形成联合国具有强制力的海上权力(sea power),而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形下的"海上权力"则是海上霸权,使用这种力量的国家,则是霸权国家,这时霸权国家的"海上力量"便因失去自卫性质而异化为追求海上霸权的工具。确切地说,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国家根本就不具有"国际权力"的资格。 但是,如果说,海上权利,是"国家主权"概念自然延伸,那么"海上力量",就只是一个作为维护海上权利即海权的手段。这里值得提及的有两点:(1)、由于在一个无政府的世界体系中,海上权利总是通过海上力量表现,人们不自觉地习惯上将英文的sea power 混同于sea right,但事实上二者虽有联系但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只是后者的载体和实现手段而不是海权本身。(2)、国家海上力量(sea power)概念也是"海洋权利"(sea right)向"海洋霸权"(sea hegemony )转化的重要介质。所谓霸权,在国际关系中就是一国以实力操纵和控制别国的行为。 如上面所说的英国对美国,英国、日本及美国运用海上力量(sea power)对中国曾实施海上的侵略都是海洋霸权的行为;而中国对它们的海上反抗 ,则是中国维护其合法海洋权利的举动。因此海洋权利(sea right)和海上力量(sea power)及与后者相关的海上权力(sea power)的概念有性质的不同:权利是一种依法享有和行使的利益。而作为国家权利的海权,是只有主权国家才有资格享有的海洋利益。权力,特别是海上权力,则是一种强制力量,在国际社会中只有联合国或联合国授权国家和机构才具有资格使用这种力量。"海上力量"与"海上权力"的概念,虽同出于英文sea power一词,但其语义确是有性质的区别。"海上力量"是个中性概念,它既可以为"海上权利"服务,也可以为"海上权力"服务,但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海洋权利"却与"海洋权力"则是对立的概念。因此,如果将"sea right(海上权利)"、"sea power(海上力量)"、"sea power(海上权力)"这三种不同语义的概念同译为汉语的"海权",显然是不妥当的。 确切地说,英文中的 sea power 一词表示的是"海上权力"和"海上力量"而非"海上权利"的含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这与欧美国家长期的海外殖民经验及相应的海上优势有关,也与亚洲、非洲、南美洲等资本外围地区长期收缩于内陆而忽视海洋及其相关权益的历史经验有关。马汉说:"武力一直是思想将欧洲世界提升到当前水准的工具。" 这个"武力"在马汉的思想中就是sea power 即"海上力量"。所以,欧美海权思想更多地侧重于力量、控制和霸权,即使是欧美一些国家在为自己的海洋权利而非权力斗争的时候,它们也更多地是从控制海洋而非从扞卫本国海洋权利的角度看问题。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学界所谈中国"古代海权",实际上是对"海权"概念的误用。汉语"权",本意是秤锤,后衍申出"权势" 的意思,但"海权"概念却是与现代国家主权而非与古代王朝皇权相联系的概念,属法权而非皇权范畴。古代国家是王朝国家,王朝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还是依据血缘关系建立并以皇权维系的关系,而不是依据"权利-义务"(right & obligation)体系建立并以国际法维系的主权间的法权关系。如果将古代的"海上力量" (sea power )表述为"海权",这在汉语词义上并没有错,但它与我们所说的基于主权的海权(sea right)却不是一回事。所以,就其科学性而言,"海权"的概念一定要纳入主权和国际法范畴来讨论,而不能仅仅纳入"海上力量"(sea power)范畴来讨论,更不能与"海上力量"混同使用。 这里还需要区分的是"海权"与"制海权" (command of sea)概念。二者虽都与汉语"权"字相联系,但意思大不一样。海权,如上所述,是一种属于法权范畴的概念,而"制海权"中的"权"则是指一种由"权势"引申出的"有利的形势" 的意思。因此,它与我们所讲的法权意义上的"海权"也不是一个意思,当然我们也不能将二者混用。 二、中国海权特征 中国海权随中国主权同生,而中国意识到并力求扞卫、强化中国海权的努力却起步不久。中国目前的海权实践远没有达到追求"海洋权力" (sea power)的阶段,而只是处在扞卫其合法的海洋权利(sea right)的阶段。比如中国统一台湾和中国海区 其他属于中国主权范围的岛屿,这是中国海权实践的重要内容,但这只是维护中国的主权及其相关海洋权利 (sea right),建设对这些地区的海上利益的海上保护力量(sea power)的实践,而不是追求霸权意义的海洋权力(sea power)的实践。而美国在台湾海峡的海军活动及对中国台湾的军事插手活动,则是一种霸权意义上的海权即"海上权力"实践。从这些意义上看,中国的海上力量(sea power),属于国家主权中的自卫权的范畴,而美国在中国台湾地区的海上军事介入,则是一种为实现其海上"权力"(sea power)的海洋霸权行为。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将sea power的这两种语义转译为"海权",而不是将sea power 与sea right相区分,这会使周边地区和国家对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及相关的海权诉求造成大的误解。 中国海权,是一种隶属于中国主权的海洋权利而非对海洋权力,更非海上霸权。"但在当今的世界上,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不到公正",[10] 要使法理上属于中国的海洋权利事实上属于中国,中国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sea power)。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的中国海权,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中国海权的概念应当包括从中国国家主权引申出来的"海洋权利"和实现与维护这种权利的"海上力量"两个部分,只是不包括西方霸权国家普遍攫夺的"海洋权力"。 中国海权,就其"权利"部分而言,包括实现中国"海洋权利"和"海洋权益"两部分。前者包括国际海洋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和国际法认可的主权国家享有的各项海洋权利。这部分权利随国际海洋法的变化而缓慢演化,比较确定。后者包括由海洋权利产生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部分权利随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海权中变化较大的部分。不同的国家依据国际海洋法享受着同种的海洋权利,但据有同一海洋权利的主权国家却由于其经济、政治、文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得到的海洋权益却不同。即使排除海洋霸权的因素,一般而言,传统大国和新兴大国所拥有的海洋权益要大于小国和正在衰落国家的海洋权益。在此之外,还有"海洋利益",它是比海洋权益更广泛的中性概念。它既可能是来自海洋权利的合法的海洋利益,也可能为霸权需要而产生的非法的海洋利益。由于中国目前的海权实现能力尚未"溢出"其主权范围,所以中国的海权与海上霸权无缘,中国的海洋利益,更多地属于有待于争取和实现的合法海洋权益的范畴。 中国属于新兴的和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大国,中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成员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万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199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居世界第七位。[11]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对世界能源的需求也大幅上升。中国石油进口量由1994年的290万吨上升到2000年的7000万吨,上升了20多倍,石油进口依存度大幅度提高,由1994年的上升到2000年的30%。按照这样的速度,2010年,中国将有超过40%的石油需要从国外进口,到2020年,这个比例则要高达60%。中国目前进口的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地区,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占进口总额的一半以上(),其次是北非。[12] 进入市场经济的中国已成为与世界发生广泛联系的国家,其海洋权益泛布于世界并随中国经济总量的扩大而持续扩大;与此同时,中国实现其海权的内部需求动力和外部压力也在同时增大。这是中国海权与世界其他国家海权实践的共性方面。

146 评论

小袅袅09

你是湖南商学院的吧

280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意识的前沿研究论文

    我也在找。。兄弟你不是湘雅的吧。。我们明天要交了的说

    yangjiefox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关于版权意识的议论文

    论国际贸易中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存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知识产权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

    心赏19880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议论文

    保护知识产权,从我做起你会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吗?你会在拾到钱包时想办法归还失主吗?相信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因为这些,是对我们善良的证明,道德的肯定。然而,如果

    鹿脸脸舅舅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大学生知识产权的论文

    浅析知识产权法与公共利益【摘要】知识产品不仅是一种个人财富,更是一种社会财富,知识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我国在进行知识产权立法时要兼

    刹那恍惚2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关于海权意识的演进研究论文题目

    关于海洋一切经济利益的权利。以后海军的发展不能只是近海防御,还要扩展到远洋,保护中国一切的海外经济利益!看得出来嘛我过海权很滥,南沙都占了那么多年了!

    lily完美lily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