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E宝贝
《左传》的艺术特色:
《左传》虽不是文学著作,但从广义上看,仍可说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比较以前任何一种著作,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发展。许多头绪纷杂、变化多端的历史大事件,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尤其写得出色。
作者善于将每一战役都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展开,对于战争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变化,战前策划,交锋过程,战争影响,以简练而不乏文采的文笔写出,且行文精炼、严密而有力。这种叙事能力,无论对后来的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都是具有极重要意义的。
且注重故事的生动有趣,常常以较为细致生动的情节,表现人物的形象。《左传》对后世的《战国策》《史记》的写作风格产生很大影响,形成文史结合的传统。
《左传》虽是历史著作,但与《尚书》《春秋》有所不同,它"情韵并美,文彩照耀",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特点可概括为:
第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时间的故事情节化。
第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
第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第四,擅长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扩展资料:
《左传》创作背景:
周平王东迁以后,至春秋战国之际,社会急剧变化,阶级斗争复杂激烈,奴隶主贵族日趋没落,地主阶级逐渐兴起。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他们都必须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国有大事,互相赴告;会盟朝聘,史不绝书;褒善贬恶,直笔不隐。
因此各国史官便自觉地积累了大量的档案资料,以备编纂之用。这时候,从前专门记载王朝、诸侯的诰命和大事记如《尚书》、《春秋》之类,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要。
于是产生了以记载各国卿大夫和新兴阶级士的言论以及诸侯各国的政治、外交和军事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历史,这就是《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新型历史著作。
《左传》作者简介: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
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左氏传
小白黄条条猫
也说先秦文学 1、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发端期。 《诗经》与《楚辞》是先秦诗歌的代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地方乐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而“颂”是宗庙祭祀时的乐歌和舞曲。《诗经》采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感物起兴。《诗经》反映了自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社会生活,大部分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硕鼠》、《伐檀》等诗讽刺了腐败的者,表现了反抗的心声;《采薇》、《君子于役》等诗反映了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忧伤;《氓》等诗表现了妇女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幸遭遇;《七月》等诗反映了初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表现了天人谐和的意识;《静女》、《蒹葭》等诗颂扬了真挚的爱情和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诗经》格式以四言为主,是四言诗的高峰。楚辞产生于战国后期的楚国,是以“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为特点的新体诗。楚辞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名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运用楚辞的诗歌形式创作了大量杰出作品,《九歌》是根据楚国祭神乐歌创作的,其中,《湘君》、《湘夫人》是取材神话传说的爱情诗篇,《国殇》是颂扬为国捐躯的战士们的英雄颂歌;《九章》大多抒写流放后的悲愤,其中,《哀郢》写于郢都沦陷之时,《怀沙》是自投汩罗江之前的绝笔;《天问》就自然、历史、神话等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几个问题,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忠于理想的激情,充满着神奇瑰丽的想象,富于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先秦历史散文和先秦诸子散文构成先秦散文的辉煌。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大变革的时期,在剧烈的社会动荡里,各诸侯国当政者需要借鉴历史,总结经验,于是大量历史著作应运而生。先秦历史散文以记言记事为主,著名作品有编年体史书《左传》、国别体史书《国语》和《战国策》等,其中许多优秀篇章情节曲折,人物生动,剪裁得体,具有很高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左传》名篇《郑伯克段于鄢》再现了纺织阶层家庭内部的相互残杀,揭露了统治者残忍而虚伪的面目,叙事写人生动传神;《秦晋肴之战》生动记述了战争的史实。《国语》名篇《召公谏厉王弭谤》提出“为民者宣之使言”的主张,设喻引事,独具匠心。《战国策》中人物形象个性更为突出,描写了技巧更加高超,在历史散文中文学价值更高,如名篇《燕昭王求士》生动描写了燕昭王招贤复国的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游说之士蜂起,在百家争鸣的环境中,产生了一批政治家和思想家,写作了大量说理透辟、逻辑严密、言辞锋利、善用比喻的散文。诸子散文各具特色,《论语》警策,《孟子》雄辩,《墨子》谨严,《荀子》淳厚,《韩非子》犀利,《庄子》汪洋恣肆。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文学性最强,《逍遥游》、《秋水》等名篇,想象奇幻,文笔夸张,成就很高。仔细看你的要求,大概是要原创的论文,楼主看清,是200分,而不是200元,即便200元又或有人看得起?网上无非找些资料罢了,学问还是应该自己做才是~
黄紫完美搭配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仅据宋人陈骙在《文则》中列举,就有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之多,实际还远不止此,后人认为檄文也源于《左传》。并且,本书在我国的文学界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史学也有巨大的贡献! 《左转》全名《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相传为左丘明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所有年号为春秋鲁国的年号。《左传》与其说他是史书,不如说是一部战略兵书。通过对春秋晚期个诸侯国之间的明争暗斗,揭示了很多大国兴衰的历史客观和主观原因。对人与人和国与国之间斗争方法和经验有着独到的见解。在中国早期的封建王朝很多将领都对《左传》爱不释手,最典型的就是关于。左传不仅拥有着很高的军事和政治价值,还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我们日常中送的成语都出自左传,例如:东道主,肆其西封,退避三舍,及瓜而代,言归于好,魑魅魍魉,外强中干,表里山河,厉兵秣马,困兽犹斗,鞭长莫及等等。据徐仲舒先生的意见,《左传》成书之后,即在三晋流传。《汲冢书》有《师春》一卷,与《左传》记卜筮事无一字之异,这就是《左传》在魏国编写或首先在魏国流传的证明。《战国策》载虞卿之言:"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实与《左传》所引《书经》的"居安思危"相同,可见,虞卿所称的《春秋》即《左氏春秋》。虞卿为赵国上卿,证明《左传》流行于赵。《韩非子》著作中也有《左传》的内容。 汉代以后,《左传》流传日广。河间献王刘德爱好搜集传播古代文化,还立了《左氏春秋》博士,专门讲授《左传》。《汉书·儒林传》载这一派半官学传授《左传》的情况时说:汉兴,北平侯张苍及梁太傅贾谊,京兆尹张敞,太中大夫刘公子皆修《左氏春秋传》,谊为《左氏传》训诂授赵人贯公,为河间献王博士,子长卿为荡阴令,授清河张禹长子,禹与萧望之同为御史,数为望之言《左氏传》,望之善之,上书数以称说。尹更始为长乐户将,又受《左氏传》,取其变理合者以为章句,传子咸及翟方进,琅琊房风。可见《左传》在汉初流传之广,甚至出现了《左传》章句。 《左传》与《春秋》合编,成为儒家的一部经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学派所谓的"文"其实是指"文化",主要是历史经验、政治哲学、以及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一方面,《左传》正是《春秋》的绝好辅助材料。司马迁推寻《春秋》之义以为孔子说:"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孔子之后,孔门弟子要系统地总结孔子遗教为当时的政治服务,有了《春秋》这样的简明提纲,有了《左传》这样丰富而具体的历史事实作为它的印证,自然就"深切而著明"了。 《左传》在史料和写作方法上,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司马迁的《史记》不少取材于《左传》。总之,这部搜罗广泛,丰富多采的史学巨著,对后世史学、散文乃至小说、戏剧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贺循将其评价为“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六月之程
最近在看《春秋左传注》。目前古代史学方面的书,大致通看下来的是《史记》、《资治通鉴》和《左传》。 比较而言,史记潇洒,通鉴宏大,左传深刻。
就像俄国文学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一样,代表了俄国文学的深度和广度。《左传》细究起来,更能代表中国文学的深度。历史事件的记述,对人性的刻画,诸多方面,都会给我们启发,所以后世写文章,有一种文体,叫春秋体,或者左传体。
如果你是学生,这里有你喜欢的成语,提升逼格。 如果你是历史爱好者,这里对历史的记述完整有趣。 政治家和大商人没有遇到过,不好评论。作为小屁民,觉得《左传》里的事情,跟现实生活工作中的事情很像。权力斗争,好人坏人,淫乱宫廷,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几句话就是狗血电视剧的节奏,相当精彩。
分层次看,宏观层面,读懂左传,就读懂了中国历史;中观层面,读懂左传,继承中华优秀经典;微观层面,读懂左传,能让自己活的更明白。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左传》详于记事,少有议论,称为“记载之传”、“史传”,其对史实之校可谓尽心焉耳,我们所熟知的“郑伯克段于鄢”,在经上仅仅在只有六字,而《左传》所补充的则十分详实,此外,《左传》上出现了很多“有传无经”的现象,很多不被经所记载的事件在《左传》上也能被发掘,《左传》订正了经中所出现的史实错误,并且说明了春秋的书法和义例,著名的有“《左传》五十凡”,如“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轻,轻曰袭。”汉代以前,左式春秋学派主张在史学的角度阐述《春秋》的原旨,到了汉初,在汉武帝和董仲舒等人的倡导下,春秋学成为显学。
但是在官学层面,春秋学的唯一合法诠释地位为公羊家所垄断, “大一统”为西汉今文经学派的要义,左氏学门可罗雀,只有贾谊撰过一本《春秋左氏传训诂》,而历史上“屈贾谊于长沙”使得这位左传学的沉寂可见一斑, 而使得《左传》真正走上历史舞台声名大噪的归功于刘歆,汉哀帝时期,正值古文经学派和今文经学派的第一次论战,刘歆“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开创了《左传》的章句学和“义理之学”,并吸取了今文经学的学术风气,在记载之原旨上发挥,最终古文经学派确立了春秋学的正宗地位,而刘歆也被誉为“春秋左传学”的创始人。后经过汉代的三次古文经和今文经之争,以及贾逵、马融、郑兴等人的的传承,《左传》最终确立了在经学史上的地位。
听风者三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2、微信与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创作3、从"内""外"之争到文化诗学--文化诗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语言学转向述评4、中国古代文学在对外汉语中的跨文化教学5、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6、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7、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8、中国古代文学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兼及中国古代文学的数理批评9、再论古代文学文体学的内涵与方法10、"诗言志":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11、论中国古代的文体学传统--兼论古代文学文体研究的对象与方法12、学科史·研究史·学术史--国学与古代文学关系的三个视角13、困窘与出路:古代文学研究"文化学转向"的背后14、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代化"的点滴思考15、论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及其呈现
臭臭花1
左传》艺术特色:①精彩细密的叙事。a.书中出现了引人入胜的情节,生动逼真的细节和场面,大大曾强了故事性。b.具有讽刺意味。c.突出体现在战争方面。一是很多著名的战事都写的曲折完整,精彩动人;二是作者不仅写出纷纭复杂的战争过程,而且注重交代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外交等活动,具体揭示战争的背景及胜负原因。.②个性鲜明的人物。a.主要采用随事写人的方法。作者在历史事件的发展中,通过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构成相对完整的形象。b.对一些次要人物,写出一两个富于特征的细节,便收到形神毕肖,声情并现的效果,如写先轸发怒只用了四个字“不顾而唾”,就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③微婉巧妙的辞令,《左传》记载了很多文采斐然的辞令,这些辞令的共同特点是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即使是敌国交战,在兵戎相见之际,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例如齐晋鞌之战前夕齐侯与晋人的一段对话中,齐侯的态度极为强硬,晋国也不示弱,但双方的辞令却又委婉谦恭,尽力表现出文雅安详的风度,使人难以相信这是面临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在论辩方式上,《左传》中的辞令又往往援引典章,依礼而论,用道义的力量使人折服,也有些辞令直率有力,以鞭辟入理的分析见长。《左传》虽以细密婉曲著称,但又不尚铺陈,不事夸张,无论记事记言,都能言简意赅,韵味悠深。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相传作者是战国时鲁国史官左丘明。 《左传》一书,丰富多彩。其主要内容是记载春秋列国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及言论。另外,关于天文、鬼神、灾祥、占卜等方面,也有记载。 《左传》本是一部历史著作,却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主要是因为它从文学角度看有着显著特点。 首先是记叙历史事件时不是平铺直叙,毫无选择,而是抓住事件中的重要环节着力描写,使所叙之事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戏剧性。如“赵盾弑君”事件是由情节异常紧张、变化莫测的小故事串联而成,使所叙之事既有历史的真实,又有传奇的色彩。 其次,《左传》非常善于描写战争。描写战争不只是简单地写军事斗争,而是把它与政治经济外交联系起来写,并且能够抓住每次战争的特点写得千姿百态,绝少雷同。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肴之战、晋楚邲之战、齐晋鞍之战、晋鄢陵之战、吴楚柏举之战等,不仅以委屈尽致的笔调来描写复杂的战争事件和场面,而且能够写出战争的性质和成败关键。 第三,《左传》塑造了许多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几乎都是以鲜明的面目出现,或善良、或正直、或阴险、或邪恶,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如《郑伯克段于鄢》,通过对郑庄公兄弟母子间矛盾斗争发展过程的入微刻画,表现了郑庄公阴险虚伪的丑恶面目。 《左传》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辞令十分优美,运笔灵活,变化万千,语言简括,却含义丰富。特别是其中选择性地收录了不少外交官精彩的外交语言,也为它增添了光彩,前人将《左传》这个特点称之为“行人辞令之美(行人:外交特使)。”
jackor57992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6 柳永词的雅和俗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14 《水浒传》主题辨析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42 论二晏词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50 贾谊论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53 汉乐府诗分析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62 《西厢记》的传播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68 牡丹亭》的传播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77 论辛词的英雄情节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82 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85 元散曲的艺术风格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91 论归有光的散文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97 《金瓶梅》人物论 98论纳兰性德词99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100 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对偶、用典、顶真、借代、避讳、连及等。论文关键词:左传语言修辞论文摘要:《左传》是一.部具有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历史著作,生动地描绘了春秋时期三百多年诸侯争霸的
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选题的要求: 1、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
新闻传播专业论文如何定题目 首先看是什么专业的题目 其次根据专业和教授的口味来定 题目尽可能不要大众化 (一)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
新媒体的出现为新闻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新媒体满足了人们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需求,使传统的新闻传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让新闻的接收者也主动参与到新闻传播的环
新闻传播学硕士论文怎么写 2、如何确定研究思路? 在研究中到底是问题重要还是概念重要呢?我认为,问题是研究的价值基点,概念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所以首先要找一个真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