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0

蒙古无双皇帝
首页 > 学术期刊 > 学生社会公德论文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古蒂guti

已采纳

社会公德作为我们人类生存在这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并不如法律对人的要求与束缚严格。但是它是从心灵上对人们的一种约束,某种程度上影响力并不亚于法律法规。社会公德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的大家所公认的道德行为标准,因此对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适用度。如今中国的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眼界逐渐开阔,于是问题也就逐渐凸现出来。例如乘公交车不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现象、盗窃现象日益严重、人们保护环境意识淡薄,以及城市养狗、翻车哄抢等问题都反映出了中国当前社会公德的现状。下面针对这些社会公德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作如下展开:一.公交现象尽管日前各大交通公司都已经对乘客出行及安全作了较为周密的部署,但还是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公交车上鲜艳的老弱病残孕专座上经常坐着一些年轻人,他们并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丝毫的愧疚与不安。这些有特殊乘车需求的人群还是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这不仅有公交公司的责任,更多的责任是来自于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德心与素质的提高。老年人以及相应的弱势群体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社会需要重点保护的对象群体。尊老爱幼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有义务去将这种美好的社会公德发扬光大。我们每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都将经历从幼年到青年再到老年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无论是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出发,我们都没有理由在面对老年人乘车没有座位的时候表现出无动于衷与漠视的态度。同样性质的事件还表现在有些人不敢去扶那些摔倒后的老年人。之前发生的大学生扶起摔到老年人却被反咬一口的事件毕竟只是个别现象,可这并不代表今后我们碰到类似的事情也可以堂而皇之的不去扶。在这种时候,社会公德往往是出于自我意识的下风的。并不是说人们没有这个意识,而是如此淡薄的社会公德意识在人们社会化过程中的地位每况愈下,最终会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以及社会秩序的失调。公交车是个狭小的空间,但是每个乘客的心灵应该是无比广阔的才对。我们不过是尽自己的一份力,为有特殊需求的乘客让个座;我们不过是牺牲一点自己的小小利益,多站一会儿就可以为别人提供一份帮助;我们不过是举手之劳,却可以温暖周围人的心灵。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二.盗窃现象日前中国广大地区的公安局派出所主要打击的就是盗窃犯罪的行为,尤其是接近年底,打击的力度就更要加强。盗窃现象的日益猖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公德对这些人的约束不够,他们可以为了不劳而获去抛弃自己的信仰放弃自己的自尊,而甘愿沦为鼠辈。社会公德的缺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低保事业工作的不全面,如果社会可以解决每一个无业、失业人员的基本生存问题,社会上的盗窃现象也许就不会发展的如此迅速。人们被偷过一次东西之后,出行明显提高了警惕,自然也就隔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业相当不利,我们必须铲除这些障碍,保证我们的和谐事业畅通无阻。也许被偷走的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东西,但对失主来说,那就是一份对社会的信任和期望;也许偷来的东西可以为偷盗者带来一时的利益,但那终究是良心上一辈子的谴责与悔恨。盗窃别人的财产,给自己与他人带来双重的伤害,他们伸出去的手,同时也送出去了那仅存的良知与公德心。论文写作网公德心的羸弱还体现在那些旁观的人们身上,看到了却不敢说出口,目睹这一切的发生,却没有勇气提醒那无辜的失主丢了东西。这样的人想必大有人在,无论他们是出于对恶势力的屈服,还是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自我保护,都无形中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的形成与蔓延。在他们的淡漠与无视中,社会公德这几个字逐渐地消失殆尽了。三.环境现象如果你可以将吃完的东西以及包装纸拿在手里多走几步,就会看到垃圾箱而放弃将它们扔到地上;如果你可以每天少吸一支烟,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就会多一丝新鲜的空气;如果你可以每天步行上班,这个城市里又将减少多少尾气的排放。而大多数作为社会人的我们,想的却是我扔一片纸不要紧,我多吸一支烟无所谓,我开车不会影响整个环境的好坏。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那我们的社会迟早会在这样“不要紧”与“无所谓”的状态中失序,社会公德也会从这样的消极态度中流失。我们说要保护地球从我做起,我们说要每个人为拯救环境出一份力,可这都因为表面的渺小而渐渐被人们忽视。不如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重拾社会公德心与自我道德意识,逐步恢复我们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以此来推动我们环境事业的发展,最终实现保护地球拯救地球的宏伟愿望。我们拾起一份公德,也就是拾起一份希望。论文写作网四.宠物现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也越来越多的走进了都市人们的家庭生活。可宠物在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多的麻烦。在如今高密度的住宅区中,一家的狗叫可以传遍好几栋楼的人家,小区花园中也不时出现这些宠物留下的“痕迹”,还有夜半狗叫、宠物狗咬人等事件的发生,也无时无刻不给人们敲着警钟。如果你家的狗弄脏了别人家的草坪,撞翻了别人种的花,请你诚恳的道歉积极地赔偿;如果你家的狗出门遛弯,请你记得拴上锁链,也许你的这样有一个习惯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发生。公德心体现在哪里?就是体现在这些平常的小事上面,正是因为你不愿意给自己和周围的人造成困扰,你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五.哄抢现象论文写作网过去的2009年有事发生了好多起这样的事件,汽车在高速上抛锚侧翻,附近的村民们蜂拥上前,却并没有送出多少温暖提供多少帮助,相反大多数人是来雪上加霜的。大家顾不上尊严与面子,以抢的多为荣以抢得快为傲,公德心哪里去了?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也不得不说是人性的失败。论文写作网你可以选择不去帮助别人,但是不能选择用这种方式伤害别人。趁人之危、趁火打劫都是这帮人缺乏社会公德心和自我道德意识的具体表现。我们在这样的事件中看清楚了人性的弱点,不仅为我们民族的未来担忧,我们将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未来的花朵面前,我们又该如何向子孙后代解释我们今天的行为呢?社会公德心对我们这个社会的重要性显然无疑多说,它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必要性也尤为重要。现在的社会有消极的一面,自然也是有积极的一面,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尽量将不必要的损失减少到最小。中国是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化积蕴告诫我们要遵守社会公德,社会的发展要靠大家的努力。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可以犯错误,可以有曲折,但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在这条康庄大道上走下去。题目: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社会公德是调节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相互关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和社会共同利益,为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社会公德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单位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是社会风貌的窗口,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水平的综合体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关注,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广大民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使得社会公德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一、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远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成绩斐然,但总的来说,依然是落后于经济社会建设的发展步伐,尤其体现在社会公德的建设上。环顾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会发现人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的增长远远地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社会公德并未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而提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帮助逐渐淡漠。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薄弱乃至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公德意识淡漠。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衣食住行及工作、劳动、交友、娱乐等生活方式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许多人的公民意识、公共意识、公德意识并未随之加强。公共生活的迅速发展与人们公德意识、观念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这种情况在农村更为明显。现实生活中,一些市民对集体组织的公益性活动不能主动参加。再如公共场所中乱扔废弃物、随地吐痰、损坏公物现象还仍然普遍,这些都是公德意识淡漠的集中表现。(二)社会公德失范。当前,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传统封建社会“私德”发达而“公德”薄弱的传统道德文化的负面影响;外来道德观念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冲击,造成了当前社会道德的双重或多元标准,道德评价扭曲变形,动摇了一些人的理想信念。现实生活中,在公交车上抢座,乱搭乱建、乱摆乱放,公共场所吸烟等公德问题,有人认为错,有人认为对,有人认为不对也对;说你是老实人就是意味着你是没用人,木鱼脑袋。这些都是社会公德失范的集中体现。另外,社会公德问题的约束主要靠自律,法制化的“硬”约束尚不健全,“道德法律化”程度低,已有的规章制度存在着难以执行到位现象。(三)发展不平衡。由于重视程度、工作力度、资金投入、人员整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各地区、各单位部门的社会公德建设水平和发展也不平衡,公民的个人公德水平也存在差异。由于这些不平衡和从众心理的作用,遵守公德的行为往往会被不遵守公德的行为所同化。现实生活中,银行为保护个人隐私在营业厅划分等待线,但受一些人插队的影响,大家会挤向柜台;在路口,少数人闯红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也跟着闯,影响了社会公德建设。(四)社会公德教育存在缺陷。在当前,社会公德教育内容上过分注重道德的思想性和先进性,偏爱高层次道德,忽视其现实性和广泛性,对一些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内容重视不够,不能完全被群众所认知,缺乏动之以情的说服与感化。同时,社会公德教育形式上搞“一刀切”,城市人群与农村人群,学校与社会,青少年与中年、老年人等,不分层次开展教育和实践活动,一哄而上、形式主义现象较普遍,而能被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不多。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长期性、重要性和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到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教育和实践活动不能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二、社会公德建设困难的原因(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倾向于逃避公德责任。社会公德约束的是全体公民,对象指向却是某个行为的每个主体,这样就分散了道德责任,使每个人的道德义务减轻。而与社会公德的行为主体相对的人群通常是陌生、流动的群体,二者相互评价相互监督的力度不够。在社会生活中,陌生感往往能开脱人们不履行社会公德的不安感。“反正我不认识他,与我没关系”常常成为一些人逃避责任、逃避公道的借口。(二)从历史文化角度分析,社会公德资源先天不足。我国传统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基层是一种差序结构,人与人之间靠世俗人情建立关系,传统的仁爱道德本质上是亲疏的狭隘的差等之爱,道德选择仅限于血缘的区域内。传统道德发达的实质是“私德”发达而“公德”薄弱,导致人们只讲自己小圈子里得到的——遵守家庭、朋友、熟人的道德规范,而一旦脱离这种血缘或血缘的环境,到了陌生的公共环境中,就往往会对公共秩序中应该共同遵守的东西熟视无睹。(三)从制度建设角度来分析,公德建设缺乏他律手段。道德“他律”有多种方式,社会舆论和制度规范是其中的重要形式,而这两种方式,对公民的行为都具有约束力。但是,外在强制性的约束,社会舆论远远不如制度规范。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在公共场所中诸如“请勿随地吐痰”、“请勿乱扔果皮纸屑”、“请勿吸烟”、“请勿高声喧哗”等之类的牌子,一些人却视而不见我行我素。这表明,社会舆论对这些现象的惩戒作用有限,社会没有强有力的制度规范,对公民正确的道德行为选择提供支持。(四)从教育宣传角度分析,存在本末倒置的现象。学校在公德建设过程中担负着重要任务,但我国道德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上存在着失衡问题。从教育目的看,道德教育偏重于灌输抽象的道德原则,过于强调“高尚”道德培养,忽视“低层次”的社会公德教育、人格教育。从教育内容上看,道德教育的内容设置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相脱离,出现了“小学讲共产主义理想,中学讲道德教育,大学讲社会公德”的倒置失衡状况。从教育形势来看,公德教育仍以课堂灌输为主,缺乏道德实践、道德行为训练。学生学习道德知识死记硬背,目的是顺利地通过考试,道德内容抽象、空洞,学生中普遍缺乏道德践履。因此,学生把道德当作知识的倾向非常严重,出现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相脱节的现象。(五)从文化发展角度分析,网络道德给公德建设带来难题。与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比,网络交往以符号化为其特征,交往活动不受物理时空限制,范围更宽、更隐蔽。在网络世界,个人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身份,可扮演不同的角色,没有了性别、年龄之分。网络世界的这种虚拟性,使其成为一个社会公德缺失的阵地,网络犯罪现象也因此大量出现。在网络信息不规范的情形下,被教育者可以与教育者同时获得同样多的信息,当他们发现从媒体中所获得的信息与从教育者那里得来的信息不相一致时,他们宁可相信媒体,这对于心理塑造、人格形成、标准的确定、规则的遵守,会带来无法弥补的缺憾和损害。三、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对策社会公德是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行为规范,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关系紧密。社会公德建设要从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角度出发,培养公民的公德意识和公德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整个社会的公德水平。(一)培养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社会公德与公民素质有关,目前我国公民的公民素质还不成熟,这种不成熟首先体现在公民意识上面。而公民意识的缺乏又与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太长和现代社会的历史太短有关。当前,在进行社会公德建设的实践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培养公民意识:平等意识。平等的身份是每个公民的共性,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一般很难看到或意识到这种共性。人们往往看到的是角色差别和经济实力的差别,从而导致民众根据不同的角色和地位来划分权利、义务,然后按照自己的地位来认领自己的一份。因此,培养平等意识是社会公德建设的基础。主人意识。人们对公共事务的参加与否,则取决于对此事务与本身利益的关切程度。缺乏主人意识,会导致民众消极地应付社会公共生活的要求,把自身置于社会之外,不受社会公共生活规范的约束。因此,培养主人意识是社会公德建设的根本。权利和义务意识。现阶段,在各种形式的教育中,存在只强调义务而忽视权利的倾向,受教育者往往被告知要怎么做,却没有被告知能怎么做,或者被告知了能怎么做,并且维护自己的权利,才能督促每个人都履行自己的义务,防止和减少不公正的事情发生。因此,培养权利和义务意识是社会公德建设的保障。(二)完善社会公德的教育机制。道德教育是社会公德养成的外部机制的基础,在社会公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讲,可有以下途径:一是普及公共文明礼仪知识。可通过各种媒体、各种方法集中宣传公共生活领域文明礼仪知识。规范各种公共文明行为,制定公共文明礼仪标准。二是突出重点领域的公共文明礼仪教育。在公共卫生方面着力培养市民的责任意识,主动营造和爱护身边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在公共秩序方面着力培养市民自觉遵守法规的意识,解决知行不统一的问题;在公共交往方面着力培养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宽容他人的意识;在公共观赏领域普及观赏礼仪知识,提高市民的观赏水平;在公共参与领域着力培养人人参与、人人从自我做起的意识和行动。三是构建公共文明礼仪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公德进社区、进村镇、进企业、进学校、进单位、进军营、进家庭活动。完善全民教育网络体系,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大对农村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三)培养社会公德的精神。培养社会公德要注重内在的自觉性培养,包括树立道德信念,培养公民坚定的道德操守和较强的自律能力,确立现代慎独观。进行公德建设,不但要培养人们的公德观念,还要培养人们公德观念的牢固性和履行公德的坚定性,使之在道德生活中有顽强的意志和自律能力,不受外界的影响。无论在何种环境,都应该坚持自己的行为准则,严守善念,践履善行。要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四)抓好干部队伍的公德建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司法人员和执法人员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而具有“率先垂范”的作用。有了高素质干部队伍,才能为社会作出表率,给百姓以信心和希望,给社会以榜样,人们才会自觉地履行社会公德。党员干部违反社会公德,丧失操守,其消极影响要比一般公民违反公德的影响大得多。在现阶段,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最主要的就是腐败问题。我国社会中的某些公德问题,是由于部分公民对特殊人群的不道德行为不满而引发的,导致诱发人们采用消极的方式来抗议不道德行为。有的领导干部在会上要求老百姓履行这样那样的义务,号召人们大公无私,积极奉献,可是在会后,却收受贿赂,花天酒地,腐化堕落,他们的说教根本没有说服力。(五)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相结合。在当前社会公德规范缺乏和人们的公德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通过制度化的公德规范,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公德意识和遵守公德的习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公德意识和遵守公德的习惯是需要依靠法律和公德的制度化来培养的。培养民众的公民意识,培养成熟的公民,需要成熟配套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需要各种完善的法律和制度,需要提高司法和执法部门的司法质量、执法力度。要充分运用立法的形式将公德要求固定下来,使某些社会公德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条文,成为可操作的规范。(六)建立健全鼓励公德行为的良性机制。建立公德行为的激励机制,推动公德行为能够自我复制,自我发展,才能促进社会公德建设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要通过建立人人理解、支持和保护公德行为,谴责和制止违反公德的行为的社会评价机制,强化政府和民间组织的褒奖公德行为的功能,使公民树立以遵守社会公德为荣、违反社会公德为耻的观念。要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团体的骨干作用、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从具体事情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使道德实践活动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促进社会公德建设稳步向前发展。要建立全民动员机制,通过宣传发动、招募选拔、教育培训、公益实践、激励表彰等一系列工作,建立和培训一支规模宏大、参与面广、代表性强、服务水平高的队伍,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局面。〔参考文献〕〔1〕〔英〕休谟著,曾晓平译:《道德原则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2〕陈升:《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3〕李华林:《对构建社会公德新体系的思考》,《新视野》2003年第2期。〔4〕罗国斌、增昭皓:《论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却是及其对策》,《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2期。〔5〕宣云凤:《论主体社会公德意识的他律》。〔6〕汤丽芳:《我国低层次得到的难题——社会公德》,《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年第4期。

105 评论

凡人帽子11

《浅谈当前中学生德育教育》

【摘要】进入新世纪,面对新型的学生,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当今社会,学生处在开放、复杂、浓郁的多渠道文化氛围中。青少年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可塑性最强,既是容易接受正确教育而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时期,又是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的时期。在部分学生身上呈现出: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缺乏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缺乏树立民族进步所需要的精神支柱和对社会、对民族的责任感,迷惘、自私(甚至堕落)等不同程度的思想错位现象。现就其现状,成因及教育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德育;师德;信息化;网络化;心理健康;德育素质;参与

一、德育教育现状

现实中有许多种教育与发展,而且任何一种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过道德教育在它们当中应该首屈一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师所奉行的宗旨在于培育人类德行。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具体的说,从上到下相关教育部门都普遍重视德育教育工作,但实效性很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尴尬的现状呢?构成德育教育系统的三个因素――社会、学校、家庭,各自为阵、相互推诿、缺乏默契,从而出现了诸多问题: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缺乏社会意识。

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的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俗语有云“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老爸”,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荒废了学业,缺乏责任意识。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不排除女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淡薄。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长辈的溺爱教育,使他们中的许多人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顾他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只乐意享受,不愿创新,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只知爱幼,不知敬老。只知有己,不知忠诚国家,民族情感冷漠。缺乏民族自尊心,缺乏仁爱之心。

二、产生如此现状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未成年人学习世界先进文化提供了重要机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和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的快速发展,为未成年人开拓了获得知识的新领域,丰富了文化娱乐生活,但含有色情、暴力、恐怖、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随之乘隙而入,严重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欺诈活动屡禁不止,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2.家庭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去年,我参与了《南陵县农村初中生思想现状的调查》课题的调查与研究,在对部分农村在校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显示:单亲、重组甚至畸形家庭,家长用物质刺激教育孩子,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受隔代教育,家长重智轻德28%,学习生活基本无人照顾近2%,家长言行不能起表率作用32%,用惩罚、体罚对待孩子犯罪的家长,家长作风严重,缺乏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54%,家长有爱好搓麻将,赌博等不良习惯32%。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家庭中的不良环境,家长的不良行为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效果甚至对孩子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学校的德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学校的德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近几年来,素质教育“轰轰烈烈”,但在中考的指挥棒的作用下“应试教育”余音未绝的客观现实,使得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有愈演愈裂的趋势。

三、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紧抓心理健康教育。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以及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经常对他们进行理想人生教育。理想是学生的灵魂。德育工作的首要课题是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健康的思想品德。经常利用班会课时间、第二课堂、社会活动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人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互联网有关内容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

4.寓德育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我担任政治科教学。教学中,结合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为祖国富强而奋发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谦虚谨慎、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这样,学生不仅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而且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5.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日常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以朋友般的方式跟他们相处。这样就会使他们有一种对老师的信任感、安定感、亲人感。而且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老师跟他们相熟、经常关心他们,会使他们有“学不好会对不起老师”的感觉。我多年的观察得出结论:一个与学生亲密的老师,他上课时无论是纪律还是学风都特别好,甚至连缺交作业的现象也少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上得去。

6.经常与家长联系和沟通。教育学家研究得出结论,影响学生思想有三个方面: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一个环境好的家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促进作用。相反,一个不健全的家庭对学生的成长会起消极作用。充分利用电话、手机、互联网与家长保持联系,跟家长沟通。当了解到学生有不良行为习惯时,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思想工作,使学生及时改正。

7.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历史早已证明,培养出一个品德优秀的人对社会的安定、进步是一个贡献;而培养出一个品德低劣、法制观念薄弱的人对社会是一个危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并非是朝夕间的事,一定要持之以恒、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例如,捕捉报刊、杂志、电视及互联网等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守法意识。

8.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发展变化,让他们目睹社会的进步、昌盛,使他们更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更加拥护改革开放,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这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提高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

总之,任何的德育工作者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必须做到“严、勤、细、爱”四个字,持之以恒、多渠道、多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为我国公民的素质提高打下牢固的基础。“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多一丝爱心、多一丝宽容、多一份鼓励、多一份理解,给他们的成长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崔景贵.后现代道德教育观述评[J].山东教育科研,2001(11)

[2]黄向阳.《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林燕君.在德育过程中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意义和实施[J].文教资料,2006(5)

84 评论

浅夏oo淡忆

zheng chang

157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社会公德1500字模板

    我找了好多处,,没有合并就全给你了,,你自己加工加工吧人之立身,所贵者在德。在我们当今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形势下,发扬助人为乐,扶贫助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社

    王颖880804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网络社会公德论文

    把社会公德教育作为德育的基础 工程社会公德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简单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的使命是保护人们的

    逍遥七星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大学生如何遵守社会公德论文

    首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大学期间,同学们都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确定等。这些问题的

    luclmars明尼苏达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思修社会道德论文参考文献

    大一学期开设思修课程,是对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 教育 的重要方式,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 范文 ,希

    emmazhaoyan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遵守社会公德研究论文

    社会公德是每个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

    小怪兽的小胖兽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