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199

YIFAN的新家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州古籍编辑待遇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风吹散了心

已采纳

推荐一个书单给你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生阅读书目一 先秦两汉书目十三经注疏 阮元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全四十册 中华书局1982年用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全二册四书章句集注 四部备要本论语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脩订重印论语新解 钱穆孟子译注 兰州大学中文系 中华书局1660年版孟子正义 焦循墨子闲诂 孙贻让 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老子本义 魏源 中华书局1955年重印老子校诂 马敍伦 中华书局1974年版重订老子正诂 高亨 中华书局1959年版老子校释 朱谦之 龙门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63年新一版老子新译 任继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庄子解 王夫之 中华书局1981年重印庄子集释 郭庆藩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列子集释 杨伯峻 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管子集校 郭沫若、闻一多、许维遹 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荀子集解 王先谦韩非子集释 陈奇遒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韩非子集释补 陈奇遒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吕氏春秋集释 许维遹 古籍刊行社春秋左传集解 杜预注 孔颖达疏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左传译文 沈玉成 中华书局1981年版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国语韦昭注二十一卷 顾广圻 四部丛刊影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战国策高诱注三十三卷(宋)姚宏校正续注 士礼居仿宋刻本 武昌局繙刻本 顾广圻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诗三家义集疏 王先谦毛诗正义 孔颖达 见十三经注疏诗集传 朱熹 上海古籍1980年版诗经通论 姚际恒 中华书局1958年版诗义会通 吴闓生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诗选与校笺 闻一多 收入《闻一多全集》选刊之四诗经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诗经选译(增补本)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诗经今注 高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孙作云 中华书局1979年重印诗三百篇探故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诗经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诗经研究论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楚辞章句 楚辞补注 王逸注 洪兴祖补注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楚辞集注 朱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楚辞通释 王夫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重印山带合注楚辞 蒋骥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屈原赋注十卷 通释两卷 戴震 万有文库第一集楚辞书目五种 姜亮夫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屈原赋校注 姜亮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屈赋通笺 刘永济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屈赋新编 谭介甫 中华书局1978年版离骚纂义 游国恩 楚辞注疏长编第一编 中华书局1981年版离骚语义疏解 王泗原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林庚 上海古籍1981年重印天问论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楚辞论文集 游国恩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楚辞论文集 蒋天枢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楚辞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楚辞选 马茂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1980年重印楚辞研究论文集 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山海经笺疏 郝懿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先秦散文选注 罗根泽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种凡盐铁论校注 王利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论衡集解 刘盼遂 中华书局1959年版潜夫论笺 汪继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贾谊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晁错集注释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枚叔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司马长卿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扬子云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张河间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蔡中郎集 四部备要本史记 司马迁汉书 班固后汉书 范晔史记三家注 史记集解 裴駰 史记索引 司马贞 史记正义 张守节汉书补注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重印汉书管窥 杨树达 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后汉书补注 惠栋后汉书集解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淮南子高诱注 《诸子集成》中华书局本 世界书局本 第七册说苑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钞宋本新序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文选李善注(有关部分) 中华书局1977年缩印本文选六臣注(有关部分) 四部丛刊影宋本古诗十九首集释 隋树森 中华书局1955年版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明寒山赵氏刊本1958年重印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中华书局1979年点校本古诗源(有关部分) 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7年重印本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59年版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83年版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 严可均 中华书局1965年重印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中国历代诗歌选(有关部分) 林庚、冯沅君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二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书目 孔北海集评注 孙至诚\ 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孔少府集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曹操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曹子建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曹集铨评 丁晏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版建安七子集校注 吴云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三曹研究资料滙编 河北师院中文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王粲集 中华书局1980年版诸葛亮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阮籍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阮步兵咏怀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陆士衡诗注 郝立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陆机集 中华书局1982年版靖节先生集 陶澍 集注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陶渊明集 王瑶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陶渊明集校注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79年版陶渊明研究资料滙编 中华书局1962年陶渊明诗文滙评 中华书局1961年陶渊明 中华书局1965年谢康乐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谢灵运\集校注 顾绍柏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增补、集说、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增订谢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谢宣城诗注 郝立权庾子山集注 倪璠 中华书局1981年版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1979版汉魏六朝小说选 徐震崿汉魏六朝文絜笺注 许櫣评选 黎经诰笺注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锺凡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北大出版社水经注疏 杨守敬 熊会贞 科学出版社1957年影印洛阳伽蓝记校注 范祥雍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脩订重版洛阳伽蓝记校释 周祖谟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旧小说(甲集) 吴曾祺 辑 商务印书馆1914初版1957年重印古小说钩沉 鲁迅 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1973年版太平广记(有关部分) 李昉 中华书局1961、1982年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严可均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古诗源 (有关部分) 沈德潜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古谣谚(有关部分) 杜文澜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徐陵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中古文学史论 王瑶 北大出版社1986年版汉魏六朝诗论丛 余冠英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乐府诗论丛 王运\熙乐府文学史 罗根泽中古文学史论文集 曹道衡八代诗史 葛晓音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钱志熙 北京大学出版社魏晋玄学 汤用彤 中华书局1985年版理学、佛学、玄学 汤用彤 北大出版社1990年版世说新语笺疏 余嘉锡 中华书局1983年版搜神记 干宝搜神后记 陶潜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张溥汉魏丛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北史南史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拾遗 唐长孺 中华书局1983年版东晋门阀政治 田馀庆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杨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诗品注 陈延杰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王子安集注 蒋清翊 光绪间刻本王元功文集五卷本会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杨烱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卢照邻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骆临海集笺注 陈熙晋笺注 中华书局1961年版陈子昂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陈子昂研究 韩理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曲江集 张九龄 四部备要本孟浩然集 四部备要本孟浩然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王右丞集笺注 赵殿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重印王维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重印李太白全集 王琦 中华书局1981年脩订版李白集校注 瞿蜕园 朱金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杜诗详注 仇兆鰲 中华书局1979年版钱注杜诗 钱谦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再版杜臆 王嗣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影印读杜心解 浦起龙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杜诗镜铨 杨伦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排印本读杜诗说 施鸿保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1964年印杜甫研究 萧涤非 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1961年印杜甫评传 陈贻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988年版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杜甫卷 中华书局1964年版1982重印王昌龄诗注 李云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高适诗集编年笺注 刘开扬 中华书局1982年版岑参集校注 陈铁民 侯忠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元次山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版钱考功集 四部丛刊本韦蘇州集 四部丛刊本刘随州集 四部丛刊本李君虞集 席氏本卢纶诗集校注 刘初棠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华阳集 席氏本孟东野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孟东野诗集 华忱之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张籍诗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张籍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长江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王建诗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韩昌黎文集校注 马其昶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钱仲联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柳宗元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柳宗元 中华书局1964年版刘禹锡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白居易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白香山诗集 汪立名编注 四部备要本白居易诗评述滙编 陈友琴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元氏长庆集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影印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中华书局1959年版李贺诗集 叶葱奇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1980年重印樊川诗集注 冯集梧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樊川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校点本玉溪生诗笺注 冯浩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标点本樊南文集详注 冯浩 四部备要本樊南文集补编 钱振伦 钱振常注 四部备要本温飞卿诗集笺注 曾益 顾予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校点本孙可之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影印宋蜀刻本罗昭谏集 四库全书著录皮子文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校点新本唐甫里先生文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聂夷中诗 杜荀鹤诗 中华书局1959年断句排印本韦庄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韦庄词校注 夏承焘 刘金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南唐二主词校订 王仲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花间集评注 李冰若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全唐诗乐府诗集(有关部分)全唐文说郛唐人小说 汪辟疆校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唐宋传奇集 鲁迅校录 文学古籍刊行社印本本事诗 孟棨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唐语林 王谠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云溪友议 范摅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唐摭言 王定保 古典文学出版社唐国史补 李肇 古典文学出版社唐诗纪事 计有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五代史新五代史文献通考历代诗话正续编 何文焕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81年版清诗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一版清诗话续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诗话总龟 阮阅 四部丛刊影印本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标点本诗人玉屑 魏庆之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诗薮 胡应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版历代诗话 吴景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随园诗话 袁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点校本瓯北诗话 赵翼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点校本昭昧詹言 方东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校点本带经堂诗话 王士祯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宋诗话辑佚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80年版原诗 叶燮饮冰室诗话 梁启超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宋诗话考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79年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陈寅恪唐诗杂论 闻一多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隋唐五代史纲 韩国磐中国通史简编 范文澜唐代科举与文学 傅璇琮中国文学简史 林庚 北大出版社1988年重印唐诗综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唐诗论丛 陈贻焮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唐代诗人丛考 傅璇琮 中华书局1980年版唐诗人行年考 谭优学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唐人行第录 岑仲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程千帆诗论选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程千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唐人选唐诗(十种)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全唐文纪事 中华书局唐才子传 唐人说荟唐音癸签 胡震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袁行霈 北大出版社1987年版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汉唐文学的嬗变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0年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8年版唐诗小集(丛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太长了,请自行点击参考资料~~)

313 评论

天地为凭

《艺文类聚》,[唐]欧阳询主编,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宋本,1959年,汪绍楹 断句本,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5年11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月,精装全二册,平装全四册2. 《北堂书钞》,[唐]虞世南修,北京:中国书店,1989年7月,影印光绪十四年南海孔广陶校刊本3. 《初学记》,[唐]徐坚等编修,司义祖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1月第1版,2004年2月第2次印刷,全三册4. 《文苑英华》[宋]李昉、扈蒙、徐铉、宋白等十七人编纂,北京:中华书局,影印宋残本补配明本,1966年5月第1版(1972年1月装订);1982年7月第2次印刷;1990年8月第3次印刷;1995年第4次印刷,全六册,一千卷5. 《分门纂类唐歌诗》,南宋赵孟奎编,宛委别藏本。是书原有100卷,分天地山川等8类,每类下又分小类,共收诗人 1353家,诗40791首。现仅存天地山川类5卷,草木虫鱼类6卷。6. 《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校证》,传为刘克庄编集,李更、陈新校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12月7. 《唐宋诗三千首——瀛奎律髓》,[元]方虚谷(方回)编,[清]纪晓岚批点,北京:中国书店,1990年3月,据1922年扫叶山房本影印。《瀛奎律髓汇评》,[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4月第1版,2005年4月新1版,全三册。《瀛奎律髓》专选唐宋五言七言律诗,共选诗人385家,诗3014首,以大家为主,兼顾各种流派,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唐宋七百年间诗歌创作和律诗流变的轮廓,又对所选之诗及唐宋诗歌各种流派作了精要细致的分析评点。此书对后世影响甚大。李庆甲先生潜心耕耘,将清代以来品评《瀛奎律髓》的论述汇成一书,撰成《瀛奎律髓汇评》,是为研究诗史、诗学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书籍。8. 《唐诗类苑》,[明]张之象编撰,全书200卷,“诗逾数万,人至千余”(《凡例》)。共有39个部(大分类),1094个类(小分类)。如“天”部下有日、月、星、河等18个小类。实际收诗数为28067首,载录诗人数为 1472人(除去无名氏)。该书是按题材(主题)分类的现存最大的唐诗选集。中岛敏夫整理,日本东京汲古书院,1990—1995年,共7册,前6册是明万历刊《唐诗类苑》200卷的影印本。9. 《类编唐诗七言绝句》。明代敖英编撰。此书专收七绝,分吊古、送别、寄赠、怀思、游览、纪行、征戍、杂咏、道释等15类,诗后大多有简扼评语,为其他选本所少见。10. 《唐人咏物诗》,又名《唐人咏物诗选》。明末清初聂先等人编撰。所选皆律、绝二体,计12卷,分天、地、水、木各类编次,又以音韵排列。11. 《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四库全书本12. 《御定历代题画诗类一百二十卷》淸 圣祖玄烨 定,《四库全书》第一千四百三十五册至第一千四百三十六册____集部第三百七十四至第三百七十五;清·陈邦彦等编《历代题画诗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1月13. 《咏物诗选》,清俞琰,成都古籍书店,1984年1月14. 《古今别肠词选》四卷,清赵式辑。陈维崧、彭孙遹、王士祯。尤侗评点。赵式,字去非,诸暨(今属浙江)人。久困场屋,以寒士终。此书取宋代以来抒写离情别意之词900多首汇为一编,分调编次,卷一、卷二收小令,卷三收中调,卷四收长调。每卷卷末附以己作,共计153首。赵氏于每词之下代拟标题,将原作之题、序一概删削,甚失原貌,最为选家陋习。词下间有圈点和夹注夹批,然殊乏可采。今存康熙四十八年(1709)遗经堂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15. 《唐宋元明酒词》二卷,明周履靖辑。履靖宇逸之,嘉兴(今属浙江)人。“能诗好事,与其妻桑贞白相唱和,多刊书籍以行,《夷门广牍》卽其所编。盖亦赵宦光、陈继儒之流,明季所谓山人者也。”(《四库提要·梅墟先生别录》)此选是继宋黄大舆《梅苑》之后另一部专题词选,凡二卷,共收录唐五代宋元明词人31家描写与酒有关之词133首。编者并根据词作内容增添题目,如《饮兴·调酒泉子》、《南楼漫酌·调玉楼春》等等。其中间有周氏和作。是书今存金陵荆山书堂刊本、《夷门广牍》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16. 《撰辰集》四卷,清汪森辑,沈进校定。此为节序词选,分类编排。按元日、立春、人日、上元、天穿节、春社、寒食、清明、上巳、送春、立夏、重午、立秋、七夕、中元、秋社、中秋、九日、立冬小春、冬至、腊和除夕等二十三个节令选录,每类之下入选词作不等。全书共选唐宋金元明人词346首。卷末有沈复粲跋:“右汪晋贤《撰辰集》四卷,钞本也。向为吾邑周梅生先生家所藏,首有晋贤名印。其书或未经刊布者,予借而录之,间有误字,一仍其旧云。道光壬寅秋日山阴沈复粲识。”仅存道光二十二年壬寅(184)沈复粲钞本,南京图书馆藏。17. 《同情集词选》十卷,清陈鼎辑。陈鼎,字汉年,江苏如皋人。此书自《词综》、《词律》诸书选录唐宋以来至清代康乾之世词人小令“与己之情有同然者”391调1122首,其中所录小令,以杨慎、李渔、许嗣隆、杨婉、范安澜、邓繁祯等人为多。依《历代诗馀》体例,按词调字数之多寡为序排列。所选词格调不高,标举香艳柔媚词风,提倡温柔敦厚之旨,寄托大雅之说,以“香草美人,风喻弥深;忠爱之忱,溢于楮墨”者为填词止境,开常州词派之先声。是书尝五易其稿,至乾隆三十九年(1774)始成书,今传有守拙斋巾箱本,缮写较精,卷首有陈鼎自序、雪访居士序、熊琏序及黄理等二十一家题辞。中国国家图书馆藏。18. 《百家词》吴讷(辑)、林大椿(校),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天津:天津古籍书店1992年3月版(上、下册)19. 《全唐诗》,[清]圣祖玄烨御定 彭定求、季振宜等 奉敕编,(1)康熙扬州诗局本,12函1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6年10月,全二册。(2)王全(即王仲闻、傅璇琮)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4月第1版;1979年8月第2次印刷;1985年1月第3次印刷;1990年2月第4次印刷;1992年10月第5次印刷,平装25册;1999年,横排简体字本。(3)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国67年12月。康熙四十四年(1705)清圣祖南巡时命曹寅领衔在扬州开馆编修《全唐诗》,由彭定求、沈三曾等十名在籍翰林负责编修,仅用一年多时间, 这部多达900卷的大书就编修完成了。据现代学者的研究,当时几乎全靠胡震亨《唐音统签》、季振宜《唐诗》二书拼接成编。全书收诗49403首又1555句,作者2576人,每人有小传,但诗作不注出处。有康熙扬州诗局本,字大阅目,分为12函1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据以影印。中华书局1960年又出版了排印本,1999年又出横排简体字本,较便利用。这部大书完成了总汇唐诗于一书的工作,并以其特殊的权威和普及向世人展示了唐一代诗歌的面貌,使此后的唐诗爱好者和研究者大获沾益,至今不废。不过《全唐诗》仍有遗漏、误收、重出、注释错误、小传错误等不足之处。清乾隆中日本学者市河世宁(旧译上毛河世宁)辑有《全唐诗逸》三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中华书局排印本《全唐诗》第25册附收),补录128人诗66首又279句。近人王重民又有《补全唐诗》、孙望有《全唐诗补逸》、童养年有《全唐诗续补遗》,共得诗近2000首,中华书局于1982年编为《全唐诗外编》二册出版。后陈尚君又对《外编》进行校订,并续辑《全唐诗续拾》六十卷,得诗4663首又1199句。于是合《外编》、《续拾》为《全唐诗补编》,199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此外,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中华书局,2000年6月)中,尚可补唐人逸诗近千首。附:全唐诗稿本[清]钱谦益(1582-1664)、季振宜(1630-1674)递辑 屈万里、刘兆祐 主编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年9月初版;1986年12月第二次印行,全71册, “明清未刊稿汇编第二辑” (国立中央图书馆原藏)全唐诗录[清]徐倬(1624-1713)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1月,全二册,“四库文学总集选刊”全唐诗外编王重民(1903-1975)、孙望(1912-)、童养年 辑录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7月台北:木铎出版社,民国72年6月全唐诗补编陈尚君(1952-)辑校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10月,全三册增订注释全唐诗陈贻焮(1924-2000)主编 陈铁民(1938-)、彭庆生(1938-)副主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5月,全五册20. 《唐五代词》林大椿 辑,商务印书馆,1933年;辑录唐五代词人82家,1134首。附有校记,注明所选词来源和作者简历。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6月,据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校补断句刊行。1957年10月北京第4印。辑录唐五代词作者81家、词作1147首(一说1148首),是继《全唐诗》之后又一次唐五代词的大型结集。其词采自《花间集》、《尊前集》、《金奁集》 和《全唐诗》中的附词,虽选择尚不甚精当,但搜罗已颇具规模。不过未收敦煌词,则是一大憾事。书中以人编次,唐词按作者的时代先后为序,打破了《全唐诗》等断代总集以帝王居首、女流方外殿后的传统惯例。卷末附有简略的作者生平,兼及作品真伪的考辨、各家重见和字句异同的校勘、宋人诗话有关作家作品的一些遗闻轶事。21. 《全唐五代词》,张璋、黄畲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2月。收词达2500多篇,颇为丰富,且于各词后兼采词评,也很特殊。此书的缺憾,一是不於诗词之分没有严格的取舍标准,只要有一种书作词收入者,即视为词入编;二是各词所注出处,不分主次先后,许多出处太晚,敦煌词几乎全据王、任、饶三家书转引;三是不甚注意作品真伪的辨别,于后人改唐诗或乐府为词者,不作辨析,伪作亦收入很多,仙鬼词中不少是宋、元明人所作。这些问题,显然影响了全书的学术质量。22. 《全唐五代词》,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明编,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12月,全二册。据唐时词乐实际,分为正、副两编,正编收录曲子词,以唐宋词集收录和唐宋典籍有明确指认者为限;副编收录属诗属词尚有争议的作品,并明确了几条标准,这就确保了全书的编纂质量。同时,又很注意尽量利用第一手的文献,讲究用书版本,以求录文可信,对有争议、互见的作品作了认真考订。尽管细节方面还有些可议之处(如仍沿袭了一些明清词籍的误说、有同题之作因出典不同而分收正、副编,小传也稍有可补处),本书在处理极难措置的问题上均较前此诸书更为精密审慎,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23. 《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年。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编纂《全宋诗》。傅璇琮、孙钦善、倪其心、陈新、许逸民主编。全书72册。初步统计收作者9079人,诗247183首,残诗5983句(联),存目323首(句)。宋代立国比唐代长二十多年,但存世文献的数量,则数倍于唐代。宋人文集保存至今者,也超过唐代四到五倍。唐代存诗在1000首以上的只有3人,宋代估计在百人以上。宋集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错收误录非常严重。同时,宋诗编录和研究的情况,比唐诗要差很多。全部唐诗的编录,可以追溯到南宋,明清之际几代人作了持续的努力,才有《全唐诗》的出现。即便如此,《全唐诗》的缺收和误录,都有数千例,小传更是在在多误。《全宋诗》是筚路蓝缕的工作,稍微近似一些的书只有厉鹗《宋诗纪事》和陆心源的《补遗》,没有依凭,难度可以想见。《全宋诗》首次完成了宋一代诗歌的全面结纂,为有文集的作者补充了大量集外诗,对9000多位无集作者作了诗作的首次汇集,并且对所有宋人别集中的诗歌作了认真校理,一般都曾利用了传世的主要善本,作了全面的校勘。各集整理都有文本交待,且一律保存别集原编的先后次第,从而最大程度地保存原集的信息,如北宋诸集中诗,分古近体后大致保存了作品先后写作的次第,对学者考定作品系年和写作动机,是极重要的线索。《全宋诗》对所有散见作品都说明了文献来源,为近万名作者作了生平勾勒,并说明依凭,虽不完备,已很可贵,因为其中绝大部分作者此前没有任何研究基础可言。对部分作品的作者归属、真伪歧异、题序及本文有显著别本等情况,有所考按和甄辨。24. 《全宋词》,唐圭璋编,王仲闻修订,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6月第1版;1995年6月北京第6次印刷,全五册。194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线装本300卷附2卷。建国后中华书局再版时,由王仲闻(学初)重行校订增补,抽换大量底本,并增补词人240余家,词1400余首。全书共收词人1330家,词作约2万首。王氏还重考词人行实,改写小传,引书达350余种。后又续有修订补正,写成《订补附记》。第一次修订本1965年6月出版。1979年重印时附上唐圭璋《订补续记》。王仲闻是王国维之子,家学渊源,谙于宋代文史,对宋人笔记了如指掌。《全宋词》校补毕,唐圭璋曾建议改题“唐圭璋、王仲闻辑”。别集25. 《中国历代诗人选集》(40册),台北:远流出版社,民国71年26. 《曲江集》刘斯翰校注,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27. 《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八册)詹锳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12月28. 《杜诗详注》(五册)[清]仇兆鳌,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第1版,1989年12月第3次印刷;1995年4月第4次印刷,“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29. 《王维集校注》(四册)陈铁民,中华书局,1997年8月30. 《王维诗集笺注》杨文生,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31. 《孟浩然诗集笺注》佟培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中国古典文学丛书”32. 《高适集校注》孙钦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2月33. 《岑参集校注》陈铁民、侯忠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8月第1版,2004年9月第2版,“中国古典文学丛书”34. 《李颀诗评注》刘宝和,山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35. 《韩愈全集校注》(五册)屈守元﹑常思春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36. 《白居易集笺校》(六册)朱金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37. 《柳宗元诗笺释》王国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9月38. 《刘禹锡诗集编年笺注》蒋维崧、赵蔚芝、陈慧星、刘聿鑫,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39. 《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二册)陶敏,岳麓书社,2003年11月40. 《李商隐诗歌集解》(五册)刘学锴、余恕诚,中华书局,1988年12月41. 《温飞卿诗集笺注》[清]曾益注、顾予咸补注、[清]顾嗣立续注,王国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第1版;1998年3月新1版,“中国古典文学丛书”42. 《李贺诗集》叶葱奇疏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3月第1版;1998年3月第1次印刷43. 《王荆公诗注补笺》李之亮,巴蜀书社,2002年1月44. 《苏轼诗集》(八册)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2月第1版;1987年10月第2次印刷,“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45. 《黄庭坚诗集注》(五册)刘尚荣校点,中华书局,2003年5月46. 《陆游集》(五册),中华书局,1976年11月第1版;1977年5月第2次印刷47. 《韦庄集笺注》聂安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48. 《韦庄诗词笺注》齐涛,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49. 《李煜李璟词》詹安泰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3月第1版;1998年3月第1次印刷50. 《欧阳修词笺注》黄畲,中华书局,1986年12月51. 《乐章集校注》薛瑞生,中华书局,1994年12月第1版,1997年12月第2次印刷52. 《东坡词编年笺证》薛瑞生,三秦出版社,1998年9月53. 《秦观集编年校注》周义敢、程自信、周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7月54. 《清真集校注》孙虹校注,薛瑞生订补,中华书局,2002年12月55. 《李清照集校注》王仲闻,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1997年11月第2次印刷56. 李清照集笺注 徐培均笺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57. 《姜白石词编年笺注》夏承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5月58. 《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邓广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0月;1995年5月第2次印刷59. 《李白诗歌赏析集》裴斐主编,巴蜀书社,1988年2月60. 《杜诗鉴赏》夏松凉,辽宁教育出版社,1986年3月61. 《李贺诗歌赏析》梁超然选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8月62. 《李煜、李清照词详解》靳极苍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年8月63. 《柳永词赏析集》谢桃坊主编,巴蜀书社,1987年7月64. 柳永词选评 谢桃坊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5. 柳永集 孙光贵,徐静校注 长沙:岳麓书社,2003年66.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陶然编著 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唐宋诗词名家精品类编”67. 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 高丽华编著 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唐宋诗词名家精品类编”68. 壮岁族旗拥万夫:辛弃疾 邓红梅编著 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69. 《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编辑出版,1986年4月70. 《周邦彦词赏析》钱鸿瑛,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1月71. 《辛弃疾词鉴赏》齐鲁书社编辑出版,1986年12月72. 《陆游诗歌赏析》段晓华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月73. 晏殊词新释辑评 刘扬忠编著 北京:中国书店,2003年74. 李清照词新释辑评 陈祖美编著 北京:中国书店,2003年75. 王安石诗文选评 高克勤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76. 黄庭坚诗词文选评 黄宝华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77. 秦观诗词文选评 徐培均,罗立刚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78. 周邦彦词选评 刘扬忠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79. 李清照词选评 陈祖美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80. 陆游诗词选评 蔡义江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81. 辛弃疾词选评 施议对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82. 辛弃疾词选 朱德才选注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选集(今人分类)83. 《全唐诗精华分类鉴赏集成》,潘百齐编著,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年1月,1474 页 。分55部,大体按自然、人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为序排列,下分222门(仅名胜部就有33门),门下再分1175类(仅花卉门就有100类)。共收入418位唐代诗人的诗篇2706首,基本荟萃了全唐诗的精华。全部按类鉴赏,以一篇鉴赏文章统摄一至数类诗。84. 《全宋词精华分类鉴赏集成》,潘百齐编著,河海大学出版社,1991年12月85. 《古诗类编》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室集体编纂,胡光舟、周满江主编,张明非等编注,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王运熙序。全四册。参酌古代类书的类目,根据今人的要求,除芜去杂,删繁就简,间立新类,变通体例,厘定为22大类,包括天象自然、江河湖海、山川田园、四时寒暑、岁时节序、花草果木(一、二)、飞禽走兽、鳞介虫鱼、宫观楼台、器用饮食、文学艺术、百工农商、古今人物、战争军旅、忧国伤时、民生疾苦、羁旅行役、交游赠答、抒怀言志、爱情家庭、咏史怀古等;下分334细目,共编入各种体裁和题材的诗歌2730余首,上起《诗经》下迄清末。86. 《全唐诗精华》,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选诗约6000首,厘为30大类,是近些年来所出的分类最多的唐诗选本,分类法参照明代张之象编撰《唐诗类苑》。87. 《唐人绝句类选》,周本淳选编,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11月88. 《唐人咏物诗评注》刘永济,中山大学出版社,1985年89. 《唐人送别诗选》,王定祥等选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年10月90. 《离别在今宵:唐人送别诗100首》,白晓朗、黄林妹评注,1991年9月91. 《新编唐诗三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将所选333首诗归为10类。92. 《盛唐边塞诗评》,漆绪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93. 《唐代边塞诗选注》,胡大浚主编,甘肃教育出版社,1991年(1990年?)94. 《唐代边塞诗选注》,孙全民,合肥:黄山书社,1992年9月95. 《中国诗歌宝库·唐诗选》(上下册),赵昌平,上海书店,1993年8月96. 《中国诗歌宝库·宋诗选》,陈达凯,上海书店,1993年8月97. 《新编宋诗三百首》,吴在庆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9月。将所选339首诗归为9类。98. 《唐诗分类研究》,张浩逊,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99. 《唐风宋韵新吟》陈晋编,万卷出版公司(前辽宁画报出版社),2005年9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1月。此书收集了一些以思想旨趣见重的唐宋诗词,并把所选入的作品分为时令、山水、劳动、感悟、情谊、品格、政治、友邻八篇。多数篇目下,又划出若干专题类别。在这些诗词的介绍中还添加了阅读导读与感悟文字,为读者欣赏唐宋诗词提供了借鉴。本书的编选工作,从选目、编排、前言到导语、会心一悟文字以及注释,历时半年,共易十四稿。

147 评论

小壮壮长大

虽然我还没有走进职场 但是在电视剧和周边人的生活中,也看到了很多的道德绑架行为的出现。1、捆绑认知型:“你那么优秀,就该多做”电视剧《平凡的荣耀》当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吴恪之作为下属,多次明确表示拒绝接某个项目,而他的死对头曲忠辉则不停以“下一期基金能不能签下来,就全靠你了。”为由,“理直气壮”地强迫吴恪之去接受这个项目。直接导致吴恪之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似乎自己再拒绝,便会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但事实上,即便项目谈成功了,他也无法保证升职、加薪。相反,如果失败了,还要背锅。这也是职场中最为常见的“道德绑架”套路,为了满足自己的价值观,强行捆绑对方认知。想要say no?你对得起同事吗?对得起领导吗?对得起公司吗?2、品头论足型:“所有非本职工作,都是不务正业”前段时间,四川通江的李老师,在节假日期间兼职送外卖,以补贴家用。结果被报道后,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呼吁开除这个不务正业、只想着赚钱的老师,以儆效尤。在舆论的重压下,李老师不得不主动辞职。常言道:杀人诛心。舆论也是一样,舌头底下压死人。不难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不断拔高对他人的要求,以“圣人”的标准对每一个职位进行评判审视。虽然工作是“神圣”的,但组成这个群体的,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因此,工作当中,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毋庸置疑,但动辄对他人进行“品头论足”的道德绑架则大可不必。3、管理手段型:“你那么优秀,以后机会多得是”朋友小李工作很出色,但每年的优秀员工评定却从没给过她。领导总对她说:“你还年轻,又这么优秀,机会多的是,你说是吧。”让小李到嘴的抱怨话,只能生生咽下去。不可否认的是,在很多地方,道德绑架似乎已经成为许多职场者的一种管理手段。先把责任推卸干净,再以道德绑架的方式敲打、批评下属,进而显得自己顾全大局。至于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则早已抛在云外。4、借花献佛型:“咱们AA,不该老板请吃饭”网上看过这样一则事例:公司老板请客聚餐,放言:大家今天随便吃喝。最后结账的时候1500元,老板刚准备掏钱,一位老员工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怒斥:“咱们怎么能让领导买单。”这顿饭最终的结果,就是整个聚餐失去了原来的味道。而这种“借花献佛”型道德绑架的路数,看似低级,但如果不是老板强行坚持自己掏钱的话,员工几乎没有反驳之力。总不能当着所有的人说:“吃饭前老板说了请我们吃饭,凭什么现在要我们掏钱?”这样的话,这个聚餐算是彻底黄了,员工也承担不起让老板下不来台的责任。

115 评论

明明威武

《古文观止》《庄子》《世说心语》《人间词话》《史记》《左传》《三国志》。个人推荐《庄子》和《史记》,比较好看

136 评论

脑子已停机

中州古籍出版社简介中州古籍出版社成立于1979年,是河南省一家地方专业出版社,主要出版古籍整理、地方史志以及文史工具书、文史知识性读物等图书,并承担国家交办的古籍整理出版任务。每年有六七十种图书进入国际图书市场,累计输出和引进图书版权60余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州古籍出版社是一家有着多年历史的专业出版社,隶属于河南出版集团,建社以来,以弘扬中原文化、传播科学文明为己任,立足中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编辑出版图书3000余种。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174 评论

我知道你会

姓始祖国神比干 忠臣出自殷商三千一百多年前殷商的暴君纣王,在其宠妃妲己的蛊惑之下,曾经把忠心耿耿,进谏三日不去的从父比干,加以惨不忍睹的剖心之刑,这一来,纣王不但失去了一位最忠诚的大臣,而且他杀死自己长辈的罔顾人伦暴行,引起天人共弃,终于加速了殷商的覆亡。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这位被纣王剖心而死的千秋忠义之臣比干,正是后来千千万万林姓人的始祖。关于这段渊源,许多古籍上都有肯定而详尽的记载,譬如,《路史》上说:“殷比干子避难长林之山,因氏焉”;《姓纂》则指出:“殷太丁之后,王子比干之子,比干为纣所戮,其子坚逃难长林之山,遂姓林氏。鲁有林放,仲尼弟子。《左传》林雍、林不狃、林楚,代仕季氏,《左传》曰,林楚之先,皆季氏之良也”。另外一项《晋安世谱校正序》也指出:“林氏出自子姓,殷少师比干谏纣而死,其子坚逃于长林,周武王克商,赐姓林氏,食采博陵,散居于周、鲁、齐、卫。战国时,有相赵者,始居九门(今河北省)。秦并赵,徙齐郡、邹郡(均在今山东省),汉定三秦,分邹郡,置济南,遂为济南人;下邳(在今江苏省)林氏其后也。”综合以上的三项文献,关于林氏的来龙去脉就十分清楚了。他们是上古圣君商汤子姓后裔,其直系始祖为公元前1123年被纣王所杀的少师比干,比干是商帝太丁的儿子,与纣王之父太乙为兄弟,论起辈份应该是纣王的叔父。到了他因忠谏而被残杀,他的儿子就逃难到长林之山,不久以后周武王灭纣,封比干垄,垄为国神。赐他的后代姓林,并食采于博陵(今河北省安平县)。春秋战国时代,他们的子孙散居于北方的山东及河南各地,然后于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逐渐在山东的济南一带聚居,汇为望族,并且渐渐向南繁衍,至晋室南渡之时,江南已经有了林姓的踪迹,到唐宋之际,族人就已经遍及福建各地。先泰时期,立功立言的林姓知名人物不绝于史书,譬如,至圣先师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卫国碰到一位“行歌拾穗”的老人,并且在子贡的叩问之下,引出一番“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今者安知不生于彼……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又安知之吾今之死不愈昔生乎”的深邃人生大道理,而被孔夫子赞为:“吾知其可与言,果然。”这位平凡而透彻人生的睿智乡野老人,姓林名类,是早期的林姓杰出人士之一。到了清代,林则徐的事迹,大家更是十分熟悉,他的毅然销毁英商鸦片200余万斤,并且把广东防卫得固若金汤,使得英国军队空有坚甲利炮而不得越雷池一步;腐败的清廷在依鸦片战争条约割地赔款之后,又把他放逐到伊犁,他也在那里干得有声有色的故事,受到每一个人的衷心敬仰,这份敬意,并将千秋万世维持下去,与日月同光。“林”字的的本意为成片的树木,林姓的起源就与树林相关。林姓自子姓比干开基后,相继形成了西河、济南、下邳、晋安、南安等郡望;林姓名列当代大姓之第16位。其发祥地为今河南省卫辉市。河南省卫辉市地处中原(中州)腹地,汉高祖2年置县,亦称卫州城,先后为州治、路治、府治、道治。1948年汲县解放,设卫辉市。它横卧于太行山东麓,黄河北滨。自古卫州为豫北重镇,有“南通十省、北拱神州”之称。卫辉市乃殷商之牧野。“城外为廓,廓外为郊,郊外为牧,牧外为野。”卫辉距商纣都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仅25公里。公元前1029年,殷商都城朝歌发生了一幕残杀忠谏之臣的悲剧,残暴的商纣王将其叔父比干挖心处死。谁也没有想到,中华民族的一大姓氏——林姓就在这一悲剧中诞生。比干死后,商纣并不罢休,还要将比干一家满门抄斩。比干夫人陈氏身怀六甲,星夜逃出朝歌,奔于牧野之长满树林的峡谷中,在山泉旁一石室内诞下一子,起名泉。不久,纣王追兵搜寻而至,问怀中之婴姓什么?陈氏看着遍野树林,便指林为姓,说:“姓林”。追兵方扬长而去。事后,陈氏让孩子名为林泉。之后不久,决定商王朝命运的牧野之战就在这里展开。商纣王的部队临阵倒戈,纣王登鹿台自焚,商朝灭亡。周武王灭商后,厚葬了比干,封赠比干遗孤林泉,并赐姓为林,赐名为坚。自此开始书写瓜瓞绵绵的林姓历史。我们寻访林姓发祥地来到卫辉市,纵然战争的铁蹄踏碎了昔日的禁苑,纵然黄河的风沙掩没了古老的城廓,牧野还是牧野。一脚踏上卫辉土地,我们的身心马上被浓浓的历史文化氛围所裹夹,关于比干的传说、地名、遗址更是满目盈耳。据卫辉市比干纪念会的林先生介绍,相传比干在朝歌被纣王挖心之后,面似土色,掩袍不语,单骑纵马,出朝歌南行,他知道至心地(今河南新乡)就会长出新的心来,不料行至牧野遇上妲己变成的老妇挡路叫卖无心菜,比干问:“菜没心能活,人没心如何?”老妇答曰:“菜没心能活,人没心该死",比干听后口吐鲜血,坠马身亡。骤然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卷起飞沙走石,淹埋了比干尸体,形成墓冢,故称"天葬墓"。坟墓四周,没心菜圈圈环绕。墓周围的柏树,随着呜呜的悲鸣之声,弯了树干,断了树冠,有的还从树干的中心裂开,变成了“弯柏”、“平冠柏”和“开心柏”。传说,比干的马见不到主人,悲从中来,围着天葬墓不停地叫了三天三夜,嗓子都嘶哑了,仍然没有找到主人,便飞奔南行,直到将肠子跑断了才倒地身亡。村民们为这匹马封了墓,还特地修了一座马王庙以作纪念。传说纵然不足为据,但比干确葬于卫辉。我们顾不上留恋卫辉的美景,即北上拜谒比干庙。比干庙位于市东北7公里的顿坊店乡的比干庙村。北魏太和18年(公元494年)因墓立庙,占地达44000平方米。比干庙四周朱墙环围、古柏交柯、碑碣林立,是天下比干后裔林氏儿女祭谒之圣地。远远望去,丹心牌坊巍然耸立,上书:“赤胆忠心”。经牌坊式庙门,沿比干神道前行,只见庙内主体建筑鳞次栉比,比干正殿掩映在浓荫中,金碧辉煌,气度恢弘,两侧的配殿和厢房,皆硬山式建筑,各具特色。陵庙置放的狮子、朝天吼等石刻神兽,神态各异,或镇墓辟邪,或取意吉祥。位于庙院后端的比干墓冢,为公元前1028年周武王所封,占地20多亩,高约20米,冢上植翠柏数百株。它是中国有记载的第一个坟丘式墓葬,也是中国因墓建庙史中最古老的墓冢。比干墓左侧有绵延起伏的黄土岗,右侧远方是巍峨太行,因此比干庙被称为“二龙戏珠”之宝地。比干庙因墓而建,史志载:“魏孝文帝南行至此,因墓立庙”,其时在北魏太和18年(494年)。1500多年来,庙宇虽遭灾害和战火洗礼,数经修葺,屹立巍然。今存庙宇,为明代弘治七年(1494年)孝宗皇帝重建。庙内现存80余块碑碣充满了古文化色彩。这里经过历代帝王、名臣及文人骚客相继立碑纪念,已成了碑碣林立的文化宝库。穿行其间,令人发思古之幽情。据史料和林姓家谱所记,比干墓、庙受到历代帝王重视和保护,主要有武王封墓、魏孝文帝建庙、唐太宗下诏封谥、宋仁宗为《比干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他们把比干称为“三代孤忠”、“亘古忠臣”、“浩然正气忠良臣”,每当春秋两季,用“太牢”、“少牢”之礼祭祀,希望臣民像比干一样精忠报国。在比干庙正殿后面墓亭前的石坊上题有“孤忠心不死,故社柏犹存”十个大字,亭内竖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殷比干莫”四个字,落款为“至圣先师孔子书”。世传当年孔子亲率弟子临墓凭吊,挥剑刻字立石于墓前。据专家考证,这是目前国内唯一发现的孔子真迹。孔子把比干和微子、箕子并称为殷朝三位“仁人”。他说:“商纣王荒淫无道,致使朝中人人自危。结果,微子逃走,箕子佯装疯癫,比干直谏而死。这三个人都是商末的仁人。”还谈到,“天子统治人民,应该广开言路,从谏如流。过去商汤、周武王都因善于听取臣下的意见而建立了本族王朝,夏桀、商纣王则因拒绝纳谏而国破家亡,这些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说起这个墓碑,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孔子把“墓”写成“莫”,是借地为土的。后来有一个不学无术而好为人师的的县令看到这块墓碑,讥笑孔夫子写了错别字,就当着身边的随从们说,“今天我把这个字给改正一下,我就是孔圣人的一字师了”。县令把“莫”字下面添了一个土字。刚刚刻好,忽然乌云密布,雷声震天,只听“轰隆”一声,土字又被轰掉了。直至今日,这块石碑断裂的痕迹依稀可见,碑上的“莫”字仍然没有“土”。在比干庙内,悬有一林氏姓源碑,为明代嘉靖17年(1538年)河南卫辉府裴骞所撰,碑文近千字,清晰可辨,是国内仅有的一块追溯林姓源的石刻文物。裴骞为正德年间进士,官至山东副使,多学博才,著述甚多,著名的有《滁州集》、《蓟门集》等。碑文云:“自古拒谏之君,莫甚于纣。自古死忠之臣,莫惨于比干者也。夫比干以王子宗亲,少师重位,叹沉酗之乱法,伤市祚之伦表。是故不得不言,不当不死者也。……”碑文所述史料翔实,文笔生动,说理透彻,感人肺腑,确为传世之作。步出庙门,我们随意在村中走访。比干庙村东是军屯,南是十里铺,西是斜道村,北是后庄,京广铁路及107国道纵贯南北。看护比干庙多年的徐永志老人介绍说,村庄呈方型院落,现有人口180户,700余人。比干庙村因墓而建,因墓而名。周武王封墓,北魏孝文帝创建成庙宇,唐太宗于公元645年亲临比干墓举行了隆重的祭礼,并向全国的郡县颁发《赠殷太师比干诏》谥“忠烈公”,为比干加封了墓寝,修葺了祠庙,规定州县定制大礼祭祀,并给附近五户农民拨了地产,派他们守庙祭祀,从此一代代繁衍,形成村落。徐永志老人现年近六旬,7年前到比干庙文官处工作至今,家中子孙满堂,殷实幸福,我们邀请他照张全家福,老人欣然同意。徐永志老人还说,卫辉市西部太行山余脉的狮豹头乡龙卧村发现了“长林石室”的山洞。该洞位于龙臣卧村绝壁上,依方山,临沧溪,上有千尺鹫峰,深山峡谷中,是逶迤不息的沧水。洞深约3米,广约40平米。洞外苍郁的绿树簇拥,俯视左右,山岭环抱,长林莽莽,确有“龙卧”之灵气。据当地官员介绍,从1993年起,卫辉市连年举办“中国卫辉比干诞辰纪念庆典”,已接待来自泰国、新加坡、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和港澳台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38个林氏团体。国内外200多位领导人、著名人士挥笔祝贺,进一步促进了卫辉市对外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卫辉文物古迹甚多,拜祭完比干庙,我们又参观了牧野大战古战场遗址、姜太程序公故里、姜太公祠庙。古卫州厚重的人文透着史诗般的豪气,那苍茫的遗迹、不屈的忠魂,让我们圆了一个探源梦。

297 评论

Vivian8685

李煜的词都很好,我很喜欢

227 评论

室内设计--阿梅

姓始祖国神比干 忠臣出自殷商三千一百多年前殷商的暴君纣王,在其宠妃妲己的蛊惑之下,曾经把忠心耿耿,进谏三日不去的从父比干,加以惨不忍睹的剖心之刑,这一来,纣王不但失去了一位最忠诚的大臣,而且他杀死自己长辈的罔顾人伦暴行,引起天人共弃,终于加速了殷商的覆亡。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这位被纣王剖心而死的千秋忠义之臣比干,正是后来千千万万林姓人的始祖。关于这段渊源,许多古籍上都有肯定而详尽的记载,譬如,《路史》上说:“殷比干子避难长林之山,因氏焉”;《姓纂》则指出:“殷太丁之后,王子比干之子,比干为纣所戮,其子坚逃难长林之山,遂姓林氏。鲁有林放,仲尼弟子。《左传》林雍、林不狃、林楚,代仕季氏,《左传》曰,林楚之先,皆季氏之良也”。

197 评论

杨杨d妈咪

作为一个以出版古籍类专业书籍为主的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还不错,多出书籍专业性比较强,例如古籍整理、地方史志、文史工具书及文史知识性读物等,业界评价还不错,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图书出版领域的专业奖项都曾荣获。

299 评论

相关问答

  • 时尚编辑薪资待遇

    时尚编辑们的一天可能是从早上7点半开始,起床、洗澡、护肤、化妆、搭配今日Look……间隙中,顺便刷刷微信、微博、Ins,看看今天时尚圈有哪些新鲜事,10点差不多

    喵喵咪儿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煤炭学报编辑部待遇

    正规出版物,看看上面的刊号,如果是正常的刊号,就是正常出版的,如果上面有增刊字样,那就是增刊。《煤炭学报》是由中国煤炭学会主办,北大核心期刊、综合影响因子2.1

    抠脚大象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州古籍出版社总编辑

    兼任山东省中国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赋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教学与研究方向主要为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齐鲁文化与文学,出版《六朝辞赋史》、《两汉文学》、《诗赋论

    蓝梦蝶朵丽卡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重庆日报编辑待遇

    哥们你去对地方了,媒体道德的楷模就是重庆日报啊,和政府联系非常紧密,编制嘛这个要看个人了。进去以后只要信仰坚定,脚踏实地,一定能获得成就。

    fabregas89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循证医学编辑部待遇

    就像楼上学姐说的,医大校风非常好,学习气氛浓厚,如果只论教学,医大在北方是非常出色的,比他好的也就清华北大,吉大啦,这个给你,希望对你有点帮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开开`心心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