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天后
(适用于实用类干货书) 01 文章背景 近日我读《毛姆的书单》,有一段提到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写过一篇很有趣的散文《当代小说》,他不认为小说只是一种消遣方式,而是我们讨论大多数问题的媒介。 他说,在将来,小说会成为“整个社会的协调者,相互理解的渠道,自我反省的工具,道德的体现,生活方式的交流,风俗的汇集地,以及对法律制度、社会教条观念的批判……我们会通过小说来研究政治问题、宗教问题和社会问题”。 读到这里我想一部小说居然有这么多角度可以研究和解读,同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也有多种角度品读吧? 在如何品读作品之前,我想先跟你谈谈什么样的作品是经典作品。因为有了标准才能评判自己读到的是经典书还是畅销书,才知道选择何种方式去读。 02 什么样的作品是经典作品呢? 比如有经典小说:中国的四大名著,《人生》《平凡的世界》,也有底层原理方法论的书:《原则》《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等。 在我看来,经典作品大致有以下3个特点: 1.吸引读者兴趣。 最起码让读者愿意读下去。 2.时间价值。 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到未来某个时刻,这套理论或文学价值依旧值得研究。比如10年之后,百年之后依然会被问津的作品。 3.普适性及通用型。 能解决大部分人的问题或揭露大部分人的痛点,而不是少部分人的问题,这样受众比较大。 阅读作品的人很多,才能广泛传播,并称好;反之,受众较小,即使受欢迎度比较高,也只是很小里的大部分,可能一时很火,一年半载后便无人问津了。 这时,当你手中拿到一本书,你便在心里大概有个数:它是一本经典还是畅销书?我的建议是多读经典书籍,以畅销书为辅。(当然,今天的主题是致用类干货书,暂且不谈其他类别书。)接下来,你便可以开始做好正式阅读的准备了。 03如何品读一本书呢? 以下是我的3点思考: 1.从内容的角度。 这本书讲的什么?具体有哪些知识点?可以是全书内容,也可以是单独查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 目的是从书中获取你想要的知识点。 阅读全书怎么读呢? 一、浏览全书,找问题。 打开一本书先找出3-5个问题,然后去书中标注章节重点和大概页数;随手翻看重要章节部分。 1.快速浏览,找到书籍主旨。 第一步:快速浏览书的封面,前言,后记和目录。前言部分很重要,也很容易被忽略,它一般会介绍作者写这本书的背景,以及书里会讲到重要的内容和章节。 第二步:写下3-5个你想要问这本书的问题?当然更具体些会更好。 可参考“读书四问”的大框架,找到自己学习的目的:也就是具体我想解决什么问题? 1)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2)作者的主旨是什么?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 4)这本书与我有关吗?(最重要,自己的下一步行动) 2.标注重点。我会在目录上标⭐,然后在对应的问题后标页码。 3.略读。随手翻翻,看大致讲什么?怎么讲的? 二、预估时间,找答案。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本书的全部内容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它是本什么主食类还是快餐类的书?我要从头到尾读,还是打乱从某一章节开始?准备花费多少时间去读? 读书的过程就是去寻找问题的答案的过程,而且是自己主动去找,特别想知道“答案在哪里”,现在基本能连续读30分钟左右,有时读着读着就忘了时间。 关于重点阅读笔记,先在书中画线记录,然后整理笔记或画思维导图。 三、找到状态,深投入。 想要达到快速阅读的效果,需要心、手、眼、脑结合,思考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妨设置番茄钟,到点休息。 很快你便发现,这样读书有点慢?效率不高? 一个问题是:市面上的书层出不穷,每月都有新书上榜,按照这样读下去,太费时,不知道也读到何时是尽头? 另一个问题:读完后,能全部吸收里面的内容吗?吸收不等于记住,而是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场景,解决自己的问题。 一个解决方案:区分不同类型的书,用不同的读书方法。有的书需要精读,有的书只需翻几页,有的书摘录重点即可,重要的是在你大脑里留下怎样的痕迹。 对于经典好书,我建议你这样读: 比如一个领域类逻辑框架比较完善的书适合精读,也就是包含了该主题或领域大部分基础知识的书,适合通读。也就是按照作者的框架去读,然后通过书本或其他资料延伸阅读,以此补充。 比如阅读方法类:《如何阅读一本书》,思考力入门:《金字塔原理》《结构思考力》思考力进阶:《学会提问》等。 对于畅销书,我建议你可以这样读: 比如你只想从书中查找一个知识点,直接翻到与知识点相关的页面。 比如你想找这本书中对自己有用的几个知识点,直接摘录重点即可。 具体有哪些阅读方法,是我自己常用的3种 1)摘录式阅读。 把书当成阅读工具,为解决你的某一个小问题或感兴趣的点而查阅,达到目的即可,无需过多停留。 读此类实用类书籍,最重要是能将书中所学为我所用。 比如我写的这篇文《这10种自媒体写作框架,帮你秒杀一切文章!》,便是从书中摘录的精华,供自己写作时参考。 上面是摘录式笔记。 2)主题阅读。同一个主题,列出一系列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从书中找答案,再找相同的和差异的地方,分类汇总。比如我以“如何学习”为主题展开阅读所做阅读笔记,整理的一篇文章《学习|那些高效学习的秘诀都在这里!(建议收藏))》 3)拓展式阅读。以书中知识点为依托,联想相关知识,并化为己用。 你也可以由书中的某个知识点,联系到与它相关的知识。比如这篇读书笔记 ,是我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单独摘出“关注圈和影响圈”理论,以此为知识点展开,比如这篇文章《告诉你个秘密:成大事的人,都在关注这个圈内的事!》 我如何理解这个理论? 它来源于哪里?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被应用于哪里? 我可以用它来解决什么问题?我有什么行动? 我能想到与它相关的什么知识点? 按照自己的一套方式来学习,而且扩充了书本以外的知识点,并且给知识找应用场景,写下行动计划,直接指导实践。 摘录式阅读是比较浅显的阅读方法,没有加入过多的思考,只是粗加工,而后两种阅读方法加入了更多自己的思考,属于深加工。 具体以何种方法阅读,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选取适合你的方法。 2. 写作技巧的角度。 你不妨先欣赏他的整体写作的框架,再详细拆解它局部的要素,比如选题、立意 、开头、 结尾、 案例,如何具体解说的等等 目的是:学写作技巧 你需要思考几个关键问题: 1)这篇文章哪部分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2)为什么能打动我? 3)我能否借鉴呢? 这时候,你充当编辑的角色,层层拆解文章架构,检验文章逻辑,找出文章特色,比如选题是否受大众欢迎,立意是否新颖,激发读者兴趣。 这种阅读方法适合写作者,学习和模仿优秀作品。对比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在哪,好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 同理,阅读一篇文章也是如此。比如我的这篇文章《收藏贴:如何拆解一篇文章?看这篇就够了》就是拆解别人的写作技巧而整理成文的。 3.思考作者的思考角度。 作者的写作背景,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篇文,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他是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他自己亲自做了吗? 目的是了解他的写作背景,以及他是如何构思一部既让自己满意,又受读者欢迎的作品。简单来说,就是站在他的角度去考虑他是如何思考的。 作者一般会结合自己所专业的一套的理论和实践,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论,行动总结成文或书分享出来。 他是怎么做的呢?以下是我的一点思考: 既写自己想写的擅长的内容,也写读者愿意读的内容,也就是说折中的做法。 1)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他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或书。 文章价值:他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写给谁看的?能解决哪类人的问题。他的切入点是什么?也就是按照什么逻辑构建框架。比如流程步骤,层层递进等。 他会考虑读者,还是只会考虑自己的感受,当然会考虑读者。 2)作者会以用户思维,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 我能为读者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我的读者是谁?他们是哪类人? 他们的基数大吗?也就是说受众群体是大还是小? 在搞清楚了我能解决的问题之后,如何能让他们接受我的作品呢? 首先,他们有兴趣读我的作品吗?如何让他们在读懂我的作品的前提下,感觉到有趣,有价值又很快乐呢?读懂,有趣,有价值。 其次,他们读完我的作品有收获吗?有趣,有料,有价值。 最后,我希望他们读完有什么行动吗?目的是希望他们有启发,思考,娱乐消遣,行动,传播分享。 以这种角度品读,恭喜你已经进入深度思考阶段了,这种阅读方式,需要深度思考能力。 好啦,今天的文章分享完了,这是我在书中看到内容的感悟式拓展笔记,由书中的一句话联想到如何品读一本书的角度,同理,一篇文章、一个知识点也有多种角度去理解。 04 总结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有两点原因: 一是记录和分享自己思考阅读信息的多种视角; 二是提示自己要保持极度开放的头脑,容纳多种角度和看法。不要做手拿铁锤的人,觉得满世界都像一颗钉子。 希望你看完以后,也动手写一篇阅读笔记吧。
在sci期刊上投稿,有专业人员指导的加持,可以让sci论文投稿变得更顺利,更高效。下面学术顾问结合多年经验,给大家总结了一下sci期刊投稿指导步骤,希望对大家在
google一下(用google.com不是其他局域名)
无论是写论文还是做研究,我们都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面对日益增多的在线论文数量,如果我们能快速有效地在许多数据中找到我们想要的文献,我们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写作效率
论文查重不同的软件对论文查重的方式会不一样,我使用的论文查重工具是paperpaper论文检测。检测的方法如下:1、要寻找到该论文查重软件浏览器搜索paperp
以下四种方式查找参考文献: 1.检索头牌:Pubmed Pubmed作为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所属的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开发的一款论文搜索引擎,凭借其海量的文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