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88

小蝎子七七
首页 > 学术期刊 > 平凡的世界论文主题分析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笨猪seven

已采纳

论门当户对的现实意义

150 评论

黎明前的静谧

既然是汉语言文学的学生就应该自己认真读一遍然后自己去认真的写一些感受!如果急需需要,你可以去《平凡的世界》贴吧去逛逛,里面会有你需要的内容!

248 评论

王小丽0125

手头有一篇读后有感,可以看看,供参考!——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 这一部伟大的巨著,为我们解说了平凡和苦难,阐释了生活的意义。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是喜剧?悲剧?正剧?也许都有一点。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老师推荐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以为她是在搪塞我,因为我读完第一遍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感觉,这里面的事情太平凡了,平凡得让我感觉到他们都好像是发生在我的身边。然而,当我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了我的血液慢慢地开始沸腾了。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 关于苦难的哲学,书中这样表达"……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认识啊?每到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也许这种困难与挫折只有孙少平所遭受的苦难的百万分之一——我们可曾有过这样的认识?就算是哪天放学是下了场雨,亦或是天气有些闷热而又停了电,我们往往会听到许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读了《平凡的世界》以后,读懂了“苦难的哲学”,那么就算是你今后遭受再多的苦难,你也不会怨天尤人。 对于劳动的认识,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理论。“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这里体现出的是两种人,勤劳的和懒散的。人生来是没有差别的,然而经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之后,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而在这期间,对于劳动的认识不同,对产生这样的差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正如我们考到大学的时候,在学习方面,我们没有太多的差别。然而,经历了三年的大学生活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又是何其巨大。宰相刘罗锅在和绅临终前对他说:“其实,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设计的。”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都应当好好想想,我们是怎样对待劳动的。 孙少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其实,他也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比普通农民多读了几本书,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层次追求的人。在写给妹妹孙兰香的信中充分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认识: “……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孙少平这样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称之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个更高层次的伟大的平凡。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没有经受太多的苦难,然而我们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们每一天过这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演绎着一幕幕平凡的戏剧。擦亮我们的眼睛,仔细瞧一瞧,那一位是孙少平呢?

94 评论

apple樱子

路遥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其中塑造的主人公孙少平是作者最为钟爱,寄托最多的人物,孙少平身上烙着作者思想的印记。从这一点出发,本文通过分析路遥在作品中对孙少平的人物塑造,反思作者的审美特点,从而为有志于艺术创作的人提供一个艺术创作的着眼点。本文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五部分:一,对个人奋斗精神的推崇;二,崇尚三秦大地的侠义风骨;三,传统精神家园的守望者;四,现实主义的审美追求;五,悲剧性的审美归宿。关键字:孙少平的形象塑造、审美追求、现实主义、悲剧性路遥生于1949年,殁于1992年,其一生虽然短暂,却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不朽的文学财富:从八十年代初期相继发表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人生》开始,他的小说每每引起强烈的反响。最重要的是路遥利用长达六年的时间,呕心沥血,完成了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以恢弘的气势,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其中塑造的孙少平的形象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灵。路遥是现实主义作家,力求真实地描写生活,塑造完美的人物形象。感性的路遥更是倾注了所有的情感在孙少平这一人物身上,孙少平身上烙着作者思想的印记。因此,我们从孙少平的人物形象塑造可以体味到作者的审美个性。小说主人公孙少平是作者是作者最为钟爱,寄托最多的人物。一、对个人奋斗精神的推崇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是作者凭借自己的生活体验所极力塑造的具有理想人格魅力的人物典型,我们读完《平凡的世界》,分析一下孙少平的生活履历,就能鲜明地感觉到一个执著的灵魂对生活的深沉体验;其实,这也正源于路遥思想中对个人奋斗精神的极力推崇。路遥出生于一个连基本生活都不能保障的贫困家庭,七岁那年,父亲把他过继给没有子嗣但同样贫困的伯父抚养。路遥为了能够上学读书,忍受着对双亲的思念,不得不留在伯父家,因为路遥的父亲无力供已到上学年龄的孩子读书。伯父家除了能勉强供路遥上小学外,日子并不比路遥家好过。路遥的生活主题仍然是饥饿和贫穷,特别是贫穷,几乎追随他的一生。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的对于苦难的感悟几乎就是路遥的全部体验。孙少平在小说里刚出场时是个为每顿饭必须到食堂领两个黑馍而感到寒酸自卑的穷学生。他穿着不能保暖仅能遮羞的破烂衣服,每天啃着两个黑馍维持在学校的半劳动半学习的生活。这样的境况使他自卑,但古老质朴的黄土铸造了他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贫困并没有成为他颓废的借口。他抓紧所有能利用的时间和机会读书、看报、学习,以武装骨骼瘦长,身架单薄的自己,精神上的优势与满足使他支撑起脆弱的自尊而不至于倒下。不久,他便从饥饿、贫寒、自卑的煎熬中挺了过来。如果说少年孙少平在求学时所遇到的困难是家庭所致,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他自愿出去当出卖劳力居无定所的揽工汉,则是“自讨苦吃”。孙少平高中毕业后,当上了双水村的小学老师,虽然三年后被辞退,身份依然是农民。可是这时已经是八十年代初,农村全面改革,生产责任制的浪潮席卷了整个黄土高原,农民只要肯下些力气,就不必为衣食担忧。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正赶上好形势,开办的砖厂初见起色,孙少平完全可以“厚待”自己,到哥哥的厂里做帮手,在村里过着安逸无忧的生活。可他偏偏选择了“苦难”,在外面从头开始。孙少平生于苦难,吃苦本无可厚非,可甘愿“自找”苦吃,是一辈子深居大山,一心一意耕耘土地,埋头干活只求脱离苦难,实现丰衣足食的父辈们难以理解的。但孙少平受过现代教育,他通过书“走”了很多地方,知道除了双水村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世界,那里人声喧哗,灯火阑珊。他开始懂得有意识地去思考人生的价值,生命的内涵,对于苦难与生活有他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我们出生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生,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是我们一定要从我们出生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他最终选择了出去闯荡世界。他背着破烂的被褥,迎着城里人的冷眼,站在东关大桥头,等着包工头像买“牲畜”一样来挑上自己,被挑选为小工后又必须忍受着非人的待遇。刚踏进社会的孙少平就在黄原城尝尽了人情的冷暖。但他从踏进黄原城那一刻开始,就打算以着苦行僧般的方式,“忘掉!忘掉温暖,忘掉温柔,忘掉一切享乐,而把饥饿、寒冷、受辱、受苦当作自己的正常生活……”他表现出来的坚强与忍耐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繁重的劳动、非人的生活条件和身体上的倍受折磨从没有使他产生过动摇或放弃的念头,在困难面前反而更加坚忍不拔、昂扬奋发。这也正和路遥追求的品格息息相关,路遥所追求的优良品质是坚强的性格,在艰难处境之下的与命运的抗争,这是路遥所信奉的吃苦哲学,目的并不是为了吃苦而吃苦,而是为了利用苦难锻炼自己的性格。正如路遥所希望的那样,孙少平在自讨苦吃的过程中,锻炼得更加坚强,而且将苦难转化为独到的人生感悟,转化为积极进取的人格力量,转化为深度的生活热情。二、崇尚三秦大地的侠义风骨在《平凡的世界》中,命运并没有给予孙少平多少照顾,除了家人与朋友,社会与生活对他几乎都是冰冷的,痛苦的磨难总是伴随着他。还在双水村时,家庭极度贫困;少年的爱情夭折;教师职位被辞退……到外面当揽工汉时;亲戚冷落;旁人冷眼;待遇不公;身体受到创伤……当煤矿工人后,环境危险恶劣劳动极度繁重;工友欺辱;恩师死去;爱人逝去;容貌被毁……但孙少平并没有因一连串的不幸而意志消沉、玩世不恭或愤世嫉俗,不幸反而铸造了他更为成熟的思想,他对生活有了更为深沉的看法:“生活总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间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地活……即便是痛苦,也应该看做是人的正常情感,甚至它是组成我们人生幸福的一个不可欠缺的部分。”不幸未尝不是生活对孙少平的眷顾,正因为不幸,当幸福来临的时候,孙少平才会最早体会到。对待这些生活中的不幸和不公,孙少平身上颇显三秦侠士风骨。虽然孙少平曾自卑过,也曾因自卑产生过某些一闪而过的报复念头,但他的心灵依然是纯洁美好的,在生活与苦难的磨砺中,形成了博大无私的胸怀,达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在故事的开始阶段,孙少平与颇具优越感的顾养民打了一架,但在这次事件之后,他就开始认识到“普通并不等于庸俗,他也许一辈子就是个普通人,但他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在许许多多平平常常的事情中,应该表现出不平常的看法和做法来。”确实,在此后的生活中,孙少平依然是个普通的人,做着平常的事情,但却表现出真正的不平常的看法和举动来。他对亲人与朋友有着无比真挚的爱恋,即使是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或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也是如此。他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无论何时,他的身上都表现出一种高贵的人格:他奋不顾身地从洪水中救出经常羞辱他的侯玉英;他不计前嫌帮曾伤害过他感情的赫红梅处理“偷手帕”事件;他不惜失掉工作用自己全部的积蓄援救受辱的弱女;他舍身救出身陷险境的工友;他毅然决然的拒绝了金秀的爱……他的坦荡,他的无私,他的宽厚无不给予人莫大的感动。生活的重压没有使孙少平成为社会的畸形儿,反而使他成为一个睿智的人,他对生活的态度像是一个大度的智者,虽然生活使他无路可逃,但他永远都是微笑面对的。像苦行僧一般投身写作的路遥是极为推崇这种精神的,他认为 孙少平遇到的不幸是特定的生活环境赋予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能逃避,要有三秦大地古代侠士一般的勇气,直面生活,并与之斗争,战胜苦难,从而创造出自己的社会价值:但一定程度上,也是路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着意安排的。作者深切地体会到,人活于世并不容易,特别是处于陕北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更是面临着许多生存的挑战:生命与自然的斗争,生命与命运的搏斗,生命与生命自身的相残……人生就是永不止息的奋斗,这是路遥对人生定义性的回答。孙少平的思想与行动就如困境中的一对知心朋友,相互促进,永不停息。无论生活多么艰辛,对生活永远抱有热情,永不言弃,这既是孙少平的生活态度,也是路遥的人生理想。这种热情使他们对生活孜孜不倦,促使他们极力完善自我,追求一种更为崇高的生活境界。路遥的家乡是陕北清涧,位于黄土高原之上,这里水土流失严重,地貌支离破碎,是一块因割裂而异常突出的神奇土地。这里的人们在与自然的搏斗过程中,领略到了战胜自然灾难的快感,获得了生存的价值,所以他们大都热情开朗,意志坚强。陕北的奇特环境锤炼了陕北人民的豪迈和耿直的品格,很多粗犷、热情的民间文化在这里产生和得到很好的传承。这里的一切自然人文景观,诸如沙漠孤烟、黄河落日、信天游、民谣等,无不参与对少年路遥的心理建构,赋予了路遥一种豪放,热情的品格。而在《平凡的世界》里,路遥通过对孙少平生存危机的的描写,把自己热情的品格渗透到了孙少平的性格里,可以说,是三秦大地的侠义古风给予了作者和孙少平这样的品格。

203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平凡的世界开题报告

    这个是综述,应该和研究现状有关。---------------------------------路遥研究综述之二(2009-03-06 08:59:16)标签

    princefrank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平凡的世界论文题目爱情

    1、主题思想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

    恶魔小郡主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平凡的世界论文孙少平题目

    平凡中的伟大

    littleCargod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平凡的世界论文主题分析报告

    这部书的主题思想就是普通人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世界,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平凡的世界就是说我们普通人的世界。

    josephine383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路遥平凡的世界中论文的题目

    平凡中的伟大

    薄荷点点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