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kokoro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下面就什么是师德(What),师德的现状(Situation)和如何建设好师德(How)展开论述.一、什么是师德(What)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调节教师活动及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等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中华人民教师法》第三条对师德作了如下阐述:“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同时,原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师德也作了规定:(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热爱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2)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尽职尽责,教书育人.(3)不断提高科学文化和教育理论水平,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勇于探索.(4)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5)热爱学校,关系集体,谦虚谨慎,团结协作,作风正派.(6)衣着整洁大方,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可见,教师要具备师德这一基本素质,不但要要忠诚于教育事业,对教育尽心竭力,处理好事业需要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还要关心爱护学生,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见物不见人,只知教书,对学生漠不关心,不是合格的教师.此外,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若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溏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溏;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师德应该在爱中体现. 因而,教师要承担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在学生面前,应树立一面行为的旗帜,对自身的道德、人格应有更高的要求.要对学生一生负责,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作道德的表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严格要求,做出表率.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应该也是对自己的;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二、师德的现状(Situation)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逐步完善,师德建设及教师思想的现状从总的情况来看是比较好的,广大教师,大部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他们的风范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广泛赞誉.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教师群体中,也滋生和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自觉、不自觉的不良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1.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学生迟到,教师不让其进教室;违反课堂纪律,骂学生或罚站、轰出教室. 2.歧视排斥后进生:对暂时后进生缺乏爱心、耐心,不尊重后进学生的人格和平等受教育权,讽刺、侮辱、漫骂后进生,甚至用学生的缺陷贬损学生,使学生无地自容. 3.不尊重学生家长:一些教师不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很少进行正常的家访;部分教师对学生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不予理睬;少数教师把自己凌架于家长之上,学生一旦犯错误,便叫家长到校,当众批评、训斥、指责学生及家长,导致部分后进学生家长只好将孩子转学或干脆不上学. 4.言行举止不文明:少数教师凡事讲条件,或是整日说些消极、贬损别人的话,挑拨同事关系,扰乱学校正常工作;在校外则更是肆无忌惮,言行举止极不文明. 以上种种不良师德表现,虽然发生在少数教师身上,但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声誉和为人师表的形象,危害和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如何建设好师德(How) 师德是教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行为准则,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它贯穿于教师教学过程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以上师德建设的现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 1.强化疏导,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人际环境 “疏”和“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疏通中引导,在引导中疏通.“疏”是为了正确地“导”,“导”则是疏通的目的,坚持疏导方针,就是要在师德建设中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生动活泼”,增强教育管理者的感染力、说服力、号召力、持久力和吸引力. 2.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思想觉悟 由于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所以不仅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还必须有真才实学.要具备真才实学,教师就得不断地勤奋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素养.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才能向学生传授真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说到底,愿不愿学习、钻研,有没有进取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面貌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 3.强化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的行为素质 加强师德建设还需要强化管理,建立师德激励机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和规范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努力形成既有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又有严格有序的校规校纪的局面,坚持人本管理与依法治校的有机结合. 4.教师要团结协作,互相学习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之一.叶圣陶先生指出,即使是一个伟大的天才,离开集体也是微不足道、无所作为的.教师,只有置身于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既然对广大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成了发展教育事业的紧迫问题.那么,怎样对教师进行职业德教育呢?我们认为可以从这样一些方面进行.
muxiu木秀
《浅谈幼儿园教师道德建设与教育实践》
摘要: 幼儿园教师道德建设与教育实践是针对社会上幼儿教师部分不良甚至恶劣言行屡屡曝光而提出的。加强师德建设,重塑幼师形象是广大幼教人任重道远的使命与职责。本文从“师德”概念入手,对师德建设的前提、基础与保障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将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引入命题。
关键词:道德 师德 幼儿教师师德
“师德”是什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师德是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养,“爱”是师德的草根。教育根植于爱,幼儿教育需要教师发自内心的爱。
我们主张只有喜欢孩子的人才能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但是,在我们的年轻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是很无奈的从事了幼儿教育工作,如果教师的道德自律很脆弱,就有可能出现职业道德败坏的现象。
他律到自律的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过程,规范管理是前提,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是基础,形成教师道德自律是关键,在活动中培植“爱”是保障。
一、幼儿园的规范管理是前提
没有堤岸无以成江河,有了堤岸,江河才能自由的奔腾,对幼儿园来说,这个堤岸就是规则,就是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作业指导书。教师之所以任性随便而为,甚至作出违背教师师德的行为,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是非不明,不知道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二是:没有自律意识。三是:主观上有约束意识但行动上仍然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举例)因此:建立规则意识,进行规范管理,实施“他律”,这是师德建设的第一步。
心中装着规则的老师,做事比较严谨,工作认真、负责,用心对待家长和孩子,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二、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是基础
我们中国还有一句老话,叫做“习惯成自然”,如果我们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那么幼儿园的工作就是一件自然,轻松、愉快的事情,这是师德建设的第二步。
我们在师德建设中,曾经做过一个小游戏,老师们用筷子夹豆豆比赛,体验养成习惯的重要性:一开始老师们习惯性的用右手拿筷子夹豆豆,大家非常自如而迅速的完成了所有动作,鼓掌、欢呼声一片;然后,让老师们用左手拿筷子夹豆豆,结果,大家突然间变得笨手笨脚了,完成后满头大汗,也没有了鼓掌,也没有了欢呼声。这就是习惯。可见,良好的习惯能够帮助老师迅速的完成任务,为老师们带来成就感,那么,良好的工作习惯能够带动各项工作更加规范、有效、安全、有序;良好的工作习惯能够促进团队又好又快的发展。怎样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呢?
1、每位教师要认真执行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和作业指导书中的职责、标准、流程、要求,这些职责、标准、流程、要求,一定要写下来并加以规定,保证在一个时期内相对稳定不变,每天都按照所写的内容去做,对所做的事情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对此负责任。
2、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有改进,确保各项工作不出问题,即使有问题,可循着这条线路追溯过去,查找原因,总结经验。
3、园领导班子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职工督促、检查。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约22天,对成人来说养成一个好习惯因人而异。
三、形成教师道德自律是关键
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能力。纵观师德缺失的幼儿教师,都是缺少自律的人,她们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带着不良情绪上岗,关注培养教师的自律精神,这是师德建设的第三步。
培养教师的自律精神,从整洁、有序的习惯养成和读书习惯的养成做起。
1、整洁、有序的习惯养成
整洁通常和有序连在一起,做到了整洁,便是有序。把事物都放在正确的位置,这就是有序,整洁的幼儿园培养出有秩序的教师。
一是:还原意识的培养,各种物品都要注意还原,如抹布、拖把用完是否放回原处;
二是:环境保持干净请洁,教师的衣着、鞋子,桌面等是否干净清洁;
三是:工作是否条理性,即使是一张纸,一支笔也要看到有管理;
四是:拿到公共场所去的东西要完美,如贴出去的文字性的东西,不能有错别字,页面要干干净净等等。
2、读书习惯的养成
我们一直在积极地引导教师追求一种平和的心态,因此,我们鼓励教师们不管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多读书,“人读百家书,故能养其气”,通过读书,养成沉稳的性格,避免偏激性格的养成,对自律精神的培养有着促进作用。
四、在活动中培植“爱”是保障。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这是教育的本真,是教育的灵魂和真谛!“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神圣的大爱,是我们幼儿教师之魂。无条件地爱每一位幼儿,应该成为我们幼儿老师们教育教学的灵魂,坚持“活动育人”的理念,搭建活动平台、培植教师们的“爱”。
我们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培植“爱”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
1、“妈妈老师”评选活动;由全园家长参与评选,以不计名投票的形式,公平、公正的评选出孩子心目中,家长心目中的“妈妈老师”。为大家树立了更好的教师形象。
2、“师爱无限”演讲活动;宣传一批爱岗敬业、深受幼儿、家长、同事欢迎的优秀教师典型,教育、引导和激励全体教师以先进典型为楷模,强化师德意识,立足本职岗位,明确责任使命!
3、“付出我的爱”研讨活动;老、中、青三代教师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谈怎样为孩子付出爱心,怎样赢得孩子的爱。
4、“身边的榜样”活动;这个活动分为三步:寻找榜样――发现周围人身上的闪光点,反省自己的内心;学习榜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己;成为榜样――不断进取,发挥带头作用。
多种形式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使教师提升了职业素养,陶冶了高尚情操,增强了团队向心力。
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锻造一支师德高尚的员工队伍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艰辛劳动,但是我们相信:只要确定目标,形成机制,落实措施,我们幼儿园的师德建设一定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mfiongfiong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缺位道德建设道德评价论文摘要:在幼儿教师道德建设中,职业道德规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缺位,是我国幼教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成为制约幼儿教师道德建设的瓶颈。从我国幼教的实际情况出发,尝试性地提出八条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法守法,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尊重幼儿,热爱幼儿;严谨治学,锐意创新;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尊重家长,热情服务;拒腐防变,廉洁从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全部教育过程的起始阶段。当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对幼儿教育给与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广大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成为一个社会共同瞩目的问题。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从事职业活动时所应遵循的共同行为准则,是评价教师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在幼儿教师道德建设中,职业道德规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统一师德规范缺位是我国幼教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国家制定并颁布了统一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尚未制定出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然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做出了本地区、本部门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规定,但这些规定极不统一,其内容也不尽科学,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识片面,许多与幼儿教师职业紧密相联的道德要求没有被反映出来;②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定位不准,规定中的一些内容反映的是幼儿教师岗位职责或社会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并非职业道德;③主题不够明确,重点不够突出,内容分类不尽科学,甚至存在逻辑错误;④部分内容陈旧过时;⑤表述形式不规范、不简洁,因而不便记忆、不够实用。当前,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缺位,是我国幼教领域存在.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二、统一师德规范缺位是制约幼儿教师道德建设的瓶颈(一)统一师德规范缺位导致幼儿教师职业活动无所遵循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缺位,意味着幼儿教师的职业活动无所遵循,这必然给幼儿教师道德建设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消极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乘虚而人,在幼儿教师中压制创新精神,助长不良学风,异化师幼关系,影响团结协作;第二,功利思想和拜金主义大肆蔓延,在幼儿教师中涣散敬业精神,导致腐败现象,败坏师表形象,滋生自由主义;第三,应试教育的错误观念大行其道,造成人们价值观念的混乱,致使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无所适从,导致幼儿教师道德建设误人歧途。(二)统一师德规范缺位导致幼儿教师道德评价标准不一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缺位,意味着幼儿教师道德评价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由于善恶标准混乱,评价结论不一,使作为评价对象的幼儿教师常常处于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导致幼儿教育实践中存在许多困惑和矛盾。诸如:幼儿教育应该以知识传授为主还是以素质培育为主?幼儿教师应该主要扮演教育者的角色还是保育者的角色?教育行政部门及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评价应依据什么标准?幼儿家长对教师的各种赞扬或指责是否公道合理?教育单位对教师的评价与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经常发生尖锐的矛盾和冲突,二者孰对孰错?......这一系列的困惑和矛盾都函待解决。因此,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缺位,成为制约幼儿教师道德建设步人规范化道路的瓶颈。三、制定统一师德规范是加强幼儿教师道德建设的关键针对目前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缺位,幼儿教师道德评价标准不一的状况,笔者从我国目前幼教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广泛考察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精神,参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综合多家单位制定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尝试性地提出如下八条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供协策部门参考。(一)学法守法,依法执教学法守法、依法执教是指幼儿教师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学法守法、依法执教是幼儿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先决条件。其基本要求是:自觉学习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各级教育行政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对人民教师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概括。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对人民教师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概括。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师德是中华民族十分看重的美德之一。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2013年5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
教师职业道德,就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遵守教师这种职业的原则、职业标准,规范自己的 教育 、教学言行。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师的职业道德1500字论文,希望
教师职业道德,就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遵守教师这种职业的原则、职业标准,规范自己的 教育 、教学言行。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师的职业道德1500字论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