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球飞哇
主讲嘉宾:刘能英(中国作协会员、《诗刊》编辑。) 写熟悉的事物,发真实的情感 诗词写作,要选熟悉的题材,也就是说要写身边的事,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或有深切感受的事。切忌涉及与自己无直接交集的事,否则写出的都是空话、套话,没有感染力。题材不忌大小,就怕不熟悉。我在《诗刊》当编辑,这些年看过的稿子数以万计,但真正能打动人的作品不多。为什么呢?因为绝大多数人写作喜欢舍近求远。明明只是一个老师,从来没有扛过枪,偏偏要仗剑走天涯,偏偏要去写南海军演等政治、军事题材。这不是你的工作,也不是你的生活,你对他们不了解,写的时候就没有细节,没有细节就不会生动,也就打动不了读者。我们熟悉的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带有明显的宫廷色彩、宫廷烙印。他从小生活在宫廷之中,接触到的人、物,都有鲜明的宫廷色彩。就算最后流落他乡,成为阶下囚,他也始终没有离开过宫廷。李煜选的题材,就是他的生活,这也就是他的词为什么千百年来能广泛引起人们共鸣的原因之一。我来举一个反面的例子,大家比较一下,可能要直观一些。这是我在《诗刊》邮箱里随机挑选的一首作品:一丛花·新时代新气象新时代呈新气象,重任担肩上。全民创造新业绩,战风险,勇创辉煌。千秋伟业,关键一招,是改革开放。生活越过越美好,是百姓期望。全党须继续奋斗,不能有,歇脚思想。实现目标,谋划领导,全靠共产党。这首词,除了字数是对的,其它都不对。《诗刊》的邮箱来稿,题材最多的就是节日诗、庆典诗。各种节日,遇上什么写什么,一年一年,看不出有什么两样,甚至今年清明节、端午节和去年清明节、端午节写得没什么区别。从他的作品中,你看不出他的身份、职业、年龄、喜好、思想等信息,这样的作品怎么能打动人呢?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深刻化人物不必复杂,最好全诗就一个主人公。人物一多,就捋不清。比如下面这首诗:访法洪兄宜人居有赠极目燕山下,墅居花木深。茶迎初夏客,墨染一堂春。谈笑何曾歇,行藏自可珍。为痴参字理,时忘在红尘。这首诗,第一句是写作者自己在燕山之上往下看,后面是写其兄居住之境及待客之情。从题目来看,应该重点写后面的,前面作者自己的行程可以省掉,或者弱化。如果把首句改成:车至燕山下,就是直奔主题。至于作者是如何在山上极目,又如何从山上来到山下,这一大段的情节全部删掉,全诗就明朗多了。场景不必多变。如果有多个场景,一定要注意有序转换,比如: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高到低等等,总之有一定的顺序。事件不必繁琐。一首小诗或词,把一件事说清楚就可以,别指望短短几十个字,把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都囊括了。就算是写具体的事,也要一首诗写一个事件。如果事件复杂,就分两件事、三件事用组诗、连章、古风、歌行等大容量的体裁来写。基调务必单一。诗或词,一般情况下开篇就会定下全篇的情感基调,是轻松、轻快还是愁苦、晦暗,全靠开篇来定。开篇定了基调,后面的描写就必须与这个基调相协调。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定调子,跟唱歌一样的。大的题材,把自己放进去;小的题材,让自己跳出来七律·贺十九大闭幕(新韵)金秋盛会荡新潮,特色旗红冉冉高。五载辉煌赢世赞,百年愿景诱人豪。民丰国富山河秀,气正流清贪腐消。未忘初心继伟业,扬帆万里勿辞劳。这首作品,也是我从《诗刊》邮箱里找的。歌颂十九大是大题材,可是作者没有把自己放进去,你看不到半点作者的影子。人说诗如其人,人如其诗,可是我们是只见诗不见人。我们再来看看前人的作品。大家熟悉的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就是从小处着手,写的是农村一个普通人家的生活,小到不能再小。读者从这个小场景、小片断里,看到的是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苏轼的《水调歌头》本来是写给他的弟弟苏辙的,是非常个人化的事情,但是他让自己跳出来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最后这几句,将个人的情感上升到整个人类的普遍性感受。所以说,大的题材,要把自己放进去;小的题材,要让自己跳出来。或者说,大的题材,要从小处着手;小的题材,要向高处放眼。五言与七言、“绝”与“律”、诗与词的区别五言与七言的区别一般情况下,五言以写景为主,只在最后一联,把情稍稍带出,情是由景生发出来的。七言以情为主,景是为情服务的。五言诗,一般讲究的是对现实世界、自然世界、内心世界的表现,而七言诗则更强调诗人内心世界的表达。前者以客观写景为主,后者以主观抒情为主。“绝”与“律”的区别一般情况下,内容精警,宜写绝句。技法精湛,宜写律诗。内容出新、思想见奇,则“绝”能取胜,若题材陈旧,思想平庸,则通过“律”的中二联精巧、工整的对仗,来吸引读者的眼光,掩盖、弥补其它方面的不足。“律”和“绝”还有一个区别,就是绝是概写,而律是细写。诗与词的区别说得形象点,诗就是人们穿着正装跳国标,而词,就是人们穿着休闲装跳街舞、广场舞。诗所表达的是公共意识和天下情怀,而词带有生活性与故事性。我们写词,就是要充分发挥词的不同于诗的一面。如果词跟诗一样了,那还要词这种体裁干吗呢?词关注的就是原来诗歌所未能关注的人的感性的那一面。我们知道李白、杜甫的诗,都是关注社会、人生等“大”的方面,偶尔写自我的性情,也是跟道德相关,诗人的个性、喜好如何,很模糊,我们看不到。词给了作者一个宣泄的渠道,原来在诗里不愿写、不能写、不敢写的,都可以在词中来表达了。我们来看看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辗转写来,用一句歌词就可以概括: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不就这么简单嘛,写诗能这么铺陈吗?所以你看,词关注的就是个体最敏感、最真切的情感体验,要把那心中无限缠结、无可名状的心绪,一点点地铺展开来。选择合适的体裁选好了熟悉的题材,就要选合适的体裁。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写绝,什么情况下写律,什么情况下写五言,什么情况下写七言,什么情况下填词,应该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当然,这只是针对初学者而言,拿起手中的笔,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时候,知道有这么一个大致的分类。而对于一个成熟的诗人,则任何时候都可以挥洒自如,是不受这个约束的。词似诗,便非本色,苏东坡的词曾因此受到过包括李清照在内的许多大家的批评。虽然这些反对的声音最终湮灭在历史的洪流中,但作为初学者来说,诗要按诗的套路来写,词应按词的体式来填。这跟我们写书法是一样的,开始练正楷要一笔一划,中规中矩,等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写狂草了。(本文根据《沧州晚报》公众号整理)
懒洋洋一家
1 待遇相对较好。2 因为扬子江诗刊是一家具有一定历史和知名度的文学期刊,编辑部工作需要一定的文学素养和编辑能力,因此相对于其他普通杂志的编辑,待遇会更好一些。3 此外,扬子江诗刊的编辑部工作内容也比较丰富,不仅需要编辑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还需要策划、组织文学活动等,因此工作压力也比较大,但是相应的福利待遇也会更好一些。
创兴门窗
我是《华语诗刊》的读者,它们每一期都会给我寄刊物,它们最初的编辑是税金龙,我查了一下,这个人是巴蜀周末的记者,好像是不写诗的,后来有一个实习编辑叫王锡刚,百度输入关键字“王锡刚 诗歌”,会出现一个词条,开头的简介是:”王锡刚,男,笔名江浦,辽宁兴城人。1970年9月出生,教师生涯,爱好广泛,尤重文学。曾任《天河钓日》文学网站诗歌编辑。“但是,这个应该王锡刚不是《华语诗刊》这个王锡刚。王粟是今年才出现的,因此,我估计,王粟就是王锡刚,但有时《华语诗刊》上有王锡刚写的新闻,我觉得如果是同一个人的话,不太可能在同一个地方用两个名字。在百度输入“王粟 诗歌”可以发现两首诗,希望对你有帮助:春天,遂想起整个冬天,几乎没有人在此散步直至今日他们悠闲地走过但是,在这城市的中心并没有足够的花朵来组织一次对春天的诱惑水上有疾走的漂浮物水中有夕阳纹丝不动,也许它以及我们,都需要通过虚无的方式来看清自己城外,有令人宽阔的浮想像手指上的冻疮,天一暖,就开始发痒揣测错过了一场雨,也可能错过风、雷、闪电。匆匆的路人和缓缓的车辆除了一地的雨水,整个上午并未留下多余的证据就像此时,记忆中的某部分突然窜了出来。像一条窜出水面的鱼
我国古代文学辉煌灿烂,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她历史悠长,光彩夺目,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文学经典形象和故事,因此我国古代文学经典是我们当代人值得不断学习、探索、挖掘的富矿
不知从何时开始, 娱乐 圈明星、名媛、 体育 冠军都成了豪门择选儿媳的重点人群 ,其实,只要进行一番简单的分析便可知。 明星们的颜值和光环、名媛们的背景和实
赵丽华,女,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先后在《南方周末》《中国民航》《晶报》《东方新报》《都市女报》《兰州晚报》等几十家报刊开辟随笔专栏。参与主编《
主讲嘉宾:刘能英(中国作协会员、《诗刊》编辑。) 写熟悉的事物,发真实的情感 诗词写作,要选熟悉的题材,也就是说要写身边的事,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或有深切感受
大众证券报,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