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1

真巧穆斯林
首页 > 学术期刊 > 孔庙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好吃的深海鱼

已采纳

论孔庙的儒家文化特征

298 评论

飞扬嗒兜兜

《优入圣域》(黄进兴)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优入圣域

作者:黄进兴

豆瓣评分: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份:2010-3

页数:404

内容简介:

我不是儒家的,但对孔子有很高的敬意。我在孔子墓前三鞠躬,结果闹了个小风波。因为周围的人都在围观,把带我去的那个教授搞得很窘。他说:“你鞠一个躬就够了。”很多人以为我在拍电影。

我们常讲一些很抽象的“道统”、“治统”,你把这些概念放到具体的祭祀制度里,轮廓就出来了。两千年中国怎么样变化,儒生集团跟统治集团怎么较劲,一目了然,都记录在孔庙发展史上。

它还写了统治集团所认同的思想是什么,因为能够进孔庙一定经过皇帝的批核。这样做出来的中国思想史,跟我们以前所想象的就有些不一致。每一次儒生推举哪个人可以进孔庙都有一连串的理由,从地方、社会到学术,你可以看到很丰富的东西。现在为什么这么多人研究孔庙,因为可以解答经济、政治的很多问题。

——摘自《时代周报》第42期黄进兴访谈

目录

目次

新版序

原序:孔庙因缘

壹 个人观点

一、所谓“道德自主性”:以西方观念解释中国思想之限制

的例证

二、“道德自主性”与“责任伦理”:康德与韦伯的分歧点

三、孟子的“四端说”与“道德感说”

四、十年之后:后记

五、韦伯论中国的宗教:一个“比较研究”的典范

六、儒家伦理与经济发展:迷思或事实?

贰 皇帝、儒生与孔庙

七、清初政权意识型态之探究:政治化的道统观()

八、道统与治统之间:从明嘉靖九年(1530)孔庙改制论皇权与祭祀礼仪

九、权力与信仰:孔庙祭祀制度的形成

十、学术与信仰:论孔庙从祀制与儒家道统意识

十一、孔庙的解构与重组:转化传统文化所衍生的困境

叁 理学、考据学与政治

十二、“朱陆异同”:一个哲学诠释(池胜昌译)

十三、理学、考据学与政治:以《大学》改本的发展为例证

十四、“学案”体裁产生的思想背景:从李绂的《陆子学谱》谈起

十五、“学案”体裁补论

肆 附录

十六、荀子:孔庙从祀的缺席者?

十七、以序为书:评介《朱熹的历史世界》

新版序

从1981年初次造访台北孔庙,至2001年旁及武庙而收笔,自己摸索孔庙文化整整二十年。

对这样一个“封建制度”,人们不禁浮起一个疑问:耗费如许的时间是否值得?答案却是肯定的。就学术而言,确是丰富之旅。以今日的眼光回溯,重印《优入圣域》倘还有些许学术意义的话,大概是攸关“孔庙”的研究。它所彰显的“国家宗教”(state religion)的性格,别具意义。

过去数十年的宗教史与人类学都集中在“民间宗教”(popular religion)、“民俗信仰”(folk beliefs)、或“原始宗教”(primitive religion)的研究,并且取得十分丰硕的成果。反观“国家宗教”或“帝国祭典”却乏人闻问,其原因存于传统社会里,“国家宗教”与政治脱离不了关系。因此一旦帝制崩解,作为“国家宗教”的孔庙祭典遂无所依托;而后尤受政治情势的拖累,人们视之为专制政体的文化象征,喻为万恶的渊薮。民初“打倒孔家店”的激情,以及文革“批孔”的浪潮,便是此一心结的表征。

然而时过境迁,今日我们容可以较超然的观点(detached view),来审视儒教在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文化意义。尤其在制度性的实践层次,孔庙祭典确是极佳的具体指标。

要之,在帝制中国,孔庙祭典概由人君与士人统治阶层所笼断。它不但为官方所主导,并且展现“公共宗教”(public religion)的特质。惟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缘浸淫于西式“私人宗教”(private religion)的范式,反而习焉不察,无从捉摸其独特的宗教性格;从而判定儒教非为宗教。针对此一盲点,重启孔庙的探讨适可发掘历史的原貌,进而厘清传统中国信仰的多元面相。

惟拙作主要聚焦于上层政治与文化力量的较劲,较少顾及地方的特色。其实,各处孔庙的状态均略有出入;譬如:南京孔庙,除了政教象征,环绕其间尚有商业聚落的现象;而台北孔庙,则由地方士绅集资兴建,成为民间修筑孔庙的特例。凡此,均难一概而论。

此外,孔庙的数据蕴藏有丰富的历史讯息,足可解答传统社会诸多的提问。举其例:山东曲阜档案已发表的文献,即载有清代的物价、文字狱,或者明代以降,中央政府与地方(曲阜一域)的互动、人君与自视“天下第一家”孔府的紧张性等等。

记得1995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孔庙研讨会,会场爆满,远远超过其所能容纳的人员,多数人竟只能席地而坐。与会学者从礼制、社会、思想、音乐、建筑各方面进行严肃的探讨,所有论文后来由哈佛大学出版社集结成册。近年,从历史、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各领域出发,探讨孔庙文化更不在少数。简之,孔庙经历多年的冷漠,今日能重获青睐,何其有幸。这与传统孔庙“门前车马稀”,恰成鲜明地对比。

另外尚值一提的,1994年拙作《孟子的“四端说”与“道德感说”》始揭孟子伦理与西方“道德感说”颇有相契之处。原初的做法只不过是项“思想的实验”(thought experiment),拟举证西方18世纪的“道德感说”,较康德的伦理更契合儒家伦理,借此证明新儒家援康德入儒的局限。不意近日看到施若特教授(Michael Slote)也援引休谟(Hume)的“道德感说”(moral sentimentalism)疏通孟子伦理,图欲表彰“德性伦理”(virtue ethics)的特色。令人惊奇万分,盖“闭门造车,出则合辙”,委实不易。而我自己则全然同意儒家伦理较接近“德性伦理”的类型,而不类康德的伦理(Kantian ethics)或效益论(consequentialism)者。

末了,感谢北京中华书局愿意再次为拙作刊行较为理想的读本,这种严谨的出版态度,令人敬佩。此一改版删除了原繁体字版的“附录”部分,另增录《孔庙从祀的缺席者》和《以序为书》二文,希冀较贴近原书的意旨。

黄进兴

志于南港中研院史语所

2008年11月

作者简介:

黄进兴,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余英时先生的学生,曾任教于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与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2008年荣任中研院院士。主要论著有《历史主义与历史理论》、《优入圣域》、《圣贤与圣徒——历史与宗教论文集》、《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研究》、《哈佛琐记》、《半世纪的奋斗》等。

作者近十年的研究聚焦在宗教文化史与史学理论两个项目。首先,在宗教文化史方面,基于以往孔庙研究的基础,从事比较研究与儒教宗教性质的探讨。在“优入圣域”的阶段,孔庙被视为传统中国里政治与文化力量的汇聚点,以分析统治者与儒生集团在历史上的互动。在“圣贤与圣徒”阶段,则进而拓展此一成果,除了由概念上借着儒、释、道三教互比,厘清儒教的宗教性质,并且挪用孔庙从祀制与基督教封圣制(canonization)进行跨文化的比较。另外旁及其他武庙、通俗小说、像设与毁像的探讨。其次,在史学理论方面,则取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作为关注对象,检讨当下史学研究的因应对策。作者以前现代的治学精神,做后现代的事业:透过大量直接阅读后现代的名家,进而梳理出与史学的关联,必要时且切入中国史学的议题,达致交相切磋、知己知彼的效果。攸关的论文,则结集成册为《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研究》。

作者主要学术著作均被引入大陆,简体字版如下:

《优入圣域》 陕西师范大学,1998

《历史主义与历史理论》 陕西师范大学,2002

《圣贤与圣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研究》,三联书店,2008

317 评论

魔戒之love

孔庙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320 评论

相关问答

  • 孔孟荀研究论文

    从孔孟仁学到民主仁学—儒学的回顾与展望在新世纪之初,从理论上对孔子以来二千五百多年的中国儒学史作一宏观的回顾与总结,并对新世纪中国儒学的发展前景与可能型态略作展

    可可Cris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曲阜孔庙的传统文化研究论文

    我的家乡白沙是一个千年古镇,这里不仅有众多的历史古迹,更有数不尽的自然风光,国家级森林公园——大猿洞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这是初夏的一个星期天。清晨,蔚蓝的天空

    淡粉浅蓝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研究孔雀的论文

    孔雀开屏据说,孔雀本来是能飞的鸟,但是,人们天天夸奖它很美丽,孔雀非常骄傲,天天在地上卖弄它的羽毛,日子久了,它天天在地上待着渐渐失去了飞的本领,只能在地上逗留

    流浪的好吃狗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西周金文毁庙制度研究论文

    仅供参考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后儿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夏朝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统

    魅影幽兰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研究孔子思想的论文

    关于孔子仁义的论文 “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观念,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儒家学说得以确立其主流文化地位的依据。“仁”作为道德观念虽不是孔子

    修中圈儿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