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小猫侠
少腹逐瘀汤一方由清代名医王清任首创,见载于《医林改错》。全方由当归、没药、赤芍、川芎、元胡、五灵脂、蒲黄、小茴香、炮姜、官桂组成。功能: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主治血瘀有寒(宫寒血瘀)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小腹胀痛、腰痛、白带。 少腹逐瘀颗粒 慢性盆腔炎 少腹逐瘀汤一方由清代名医王清任首创,见载于《医林改错》。全方由当归、没药、赤芍、川芎、元胡、五灵脂、蒲黄、小茴香、炮姜、官桂组成。功能: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主治血瘀有寒(宫寒血瘀)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小腹胀痛、腰痛、白带。该方自问世以来,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肯定。经过近200年的临床应用,发现该方对妇科疾病的治疗是多方面的,只要是因“寒”和“瘀”引起的各种病症如痛经、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肌瘤、习惯性流产、不孕症等,用之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该方长期以来一直以汤剂的方式被使用虽然后来出现了丸剂,但仍然存在有效成分不能充分保留和应用不便的弊端。鉴此,北京北卫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紫辰宣医药经营有限公司自1992年起委托数家全国权威医疗、科研单位,进行了大量的药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观察,成功开发出了应用性强的颗粒剂剂型供临床使用。现将研究结果摘要综合报道如下: 1、痛经 痛经是妇科最常见的病症,据统计约有30%~70%的妇女患过不同程度的痛经。中医认为该病主因风冷寒邪客于胞宫,使冲任气血失调,瘀阻胞宫,导致行经疼痛者居多。故表现为经前或行经时少腹剧烈疼痛。其寒凝血瘀的病理机制与现代医学相吻合。据中医诊断标准,少腹寒凝血瘀证其主症:主要见于经期、或经前、经后(一周以内)出现周期性下腹部疼痛。此症可见:①红色、黯红、有块;②形寒肢冷;③面色苍白。由辽宁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国凤荣教授用少腹逐瘀丸和少腹逐瘀颗粒剂分别治疗少腹寒凝血瘀症,痛经各30例,效果良好,少腹逐瘀颗粒剂与丸剂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其总有效率,分别为 和,颗粒组明显高于丸剂组,Ridi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疗效相近。在上述临床验证过程中,同时为患者做了经血肿PGF2含量有明显降低,结果显示颗粒组与丸剂组治疗前后的变化显著,经统计学处理(t检验),p﹤,说明治疗前后PGF2含量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赵素云主任用少腹逐瘀颗粒治疗痛经30例,痊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100%。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竹兰等用少腹逐瘀颗粒剂和胶囊剂共治疗痛经100例,两组均有明显疗效,颗粒组痊显,胶囊剂组痊显率55%,颗粒组与胶囊剂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颗粒剂组优于胶囊剂组。 2、月经不调 月经过少 辽宁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国凤荣教授用少腹逐瘀颗粒治疗月经过少30例,痊愈23例,显效4例,有效2例,有效率为,取得良好效果。另有济南市中医医院用少腹逐瘀颗粒和少腹逐瘀胶囊治疗月经量少60例,结果的对比观察,颗粒组30例,总有效率,胶囊组60例,总有效率,二组卡方检验,P﹥,表明少腹逐瘀颗粒组和少腹逐瘀胶囊组均有明显疗效,颗粒组优于胶囊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月经后期 济南市中心医院用少腹逐瘀颗粒和少腹逐瘀胶囊治疗月经后期合计90例,颗粒组30例,总有效率为,胶囊组60例,总有效率为, 均有较好疗效,颗粒组疗效优于胶囊组。 3 、慢性盆腔炎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急性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尚好,但慢性盆腔炎应用抗生素疗效不满意。慢性病变者主要表现出寒湿凝滞或虚寒征象。症见少腹隐痛,腰骶部酸痛,小腹冷痛。劳累或经前,或经期加重,遇冷亦加重。盆腔检查发现子宫活动度有轻压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可触及增厚或条索状物,轻压则痛。脉象沉涩或细弦。实验室检查宫寒血淤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之均较正常人增大,说明这类病人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程度,红细胞内粘度与刚性异常。服用本方后,能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改善,说明本方可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炎症症状的消退及增生性病变的软化和吸收。黄承才用本方治疗宫寒血淤型慢性盆腔炎118例,总有效率为。同时于治疗前后做了50例和30例正常人血液流变学的检查比较。结果表明,本方可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循环,其治疗前后对比,与正常组对比,均有较显著差异。 4、子宫内膜异位症 是指子宫内膜生长于宫腔以外的位置,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祖国医学中属于“痛经”,“症瘕”,“不孕”范畴。瘀血是内膜异位症的病理性质,而活血化瘀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本病如发生于卵巢,则可形成临床所见的巧克力囊肿,临床表现只要是腰骶部疼痛不适,又进行性加重之痛经,且多为继发性痛经,严重者亦可伴有月经先后无定期,妇科检查子宫呈后倾位,可稍增大、活动差,盆腔可及触痛性结节,一侧或双侧附件区可触及囊性包快,活动度差。结合B超多能作出诊断,陈氏以本方为主治疗巧克力囊肿47例,总有效率达;黄氏以此方为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8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 。 5、卵巢囊肿 卵巢肿物多无明显症状,如囊肿大者可有腹部增大及腹胀等表现,如卵巢囊肿直径小于5cm者,多位B超下发现,本病在祖国医学中系“症瘕”范畴。以气滞血淤为主要病机,或兼湿热,或兼寒凝,故临床治疗以理气活血化瘀消症除症瘕为主。孟氏以此方为主治疗卵巢囊肿121例,总有效率为。李氏易本方为主治疗50例,治愈率为92%。 6、子宫肌瘤 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祖国医学中子宫肌瘤属症瘕范畴,主要成因乃胞宫受寒邪所侵,气血瘀结,脉络不畅所致,治则为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及温经散寒。何氏以此方为主治疗子宫肌瘤32例,总有效率为。付氏以此方为主治疗49例,治愈12例,显效21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 。周氏以此方为主治疗14例,治愈8例,显效4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 7、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是由于神经内分泌机能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长短不一,经期延长,经量过多或不规律阴道出血。中医认为此病系崩漏,是由瘀阻冲任,血不归经而致,治当化瘀行血,以求止血。沙氏以此方为主治愈崩漏1例,高氏以此方为主治愈崩漏2例,均取得良好疗效。田氏以此方为主治愈崩漏32例,取得良好效果。井氏以此方为主治疗无排卵型宫血60例,治愈45例,显效10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 8、习惯性流产 是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每次流产多发生于同一妊娠月份,其临床经过与一般流产相同。祖国医学称此为滑胎,多为瘀阻胞宫,新血不生,胎失所养,故屡孕屡滑。赵氏用此方治疗习惯性流产200例,治疗后足月顺产178例,无效22例。 9、不孕症 症见平素少腹冷感,经期加重,喜暖怕冷,白带较多,舌质淡,或有瘀点,脉沉弱。此为寒凝血滞,闭阻胞宫之不孕症,祖国医学为之“宫寒不孕”。张氏以此方为主治疗此症70例,60例成功。沙氏以此方为主治疗1例获成功。 10、人流术 药流术后,中起因产后不规律阴道出血,人流术后所引起的不规律阴道出血,除外宫腔残留后,考虑为局部创面修复不良所致,可使用此方活血化瘀消结法促使子宫收缩达到止血目的。张氏以此方为主治疗109例人流术后出血不净,总有效率。药物流产后不规则阴道出血多由于蜕膜不能一次性剥脱所致,应用此方能达到活血化瘀,促进宫缩,可达到止血目的,王氏以此方为主治疗12例药流术后出血,均取得满意疗效。此方同样可应用于中期引产后阴道出血。 此药传统多用于痛经、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经过近代临床研究实践对妇女的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习惯性流产、不孕症又肯定的疗效。 综上所述,少腹逐瘀汤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应用频多,其确切疗效是肯定的,目前应用现代科学工艺研制出少腹逐瘀颗粒,其剂量小、便于携带、保存和服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黄承才,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宫寒血瘀型慢性盆腔炎118例。北京中医杂志,1989,(3):26 (2)陈芳,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47例。吉林中医药,1994,(2):28 (3)黄崇巧。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8例。云南中医杂志,1994,15(6):7 (4)孟庆梅。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卵巢囊肿121例。山西中医,1996,12(5):18 (5)李一冰。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卵巢囊肿50例。新中医,1995,27(8):40 (6)何增富。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肌瘤寒凝血瘀型32例。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8。19(2):27 (7)付萍。少腹逐瘀汤合鳖甲丸加减治疗子宫肌瘤。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5。19(4):42 (8)周容华。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肌瘤14例。北京中医杂志,1987,(5):34 (9)沙铁英。少腹逐瘀汤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内蒙古中医药,1989,(2):33 (10)高金杰,少腹逐瘀汤对妇科出血性疾病的治疗 经验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8,15(1):41 (11)田建荣。少腹逐瘀汤治疗子宫出血32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6(6):.380 (12)井国庆,少腹逐瘀汤治疗无排卵型功血60例疗效观察,内蒙古中医药,1994,13(4):13 (13)赵廷楼。逐瘀法治疗滑胎20例。辽宁中医杂志,1986,(9):26 (14)张衍德。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不孕症70例,广明中医,1998,(5):25 (15)张凤岭。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人工流术后出血不净109例。天津中医,1997。14(1):24 (16)王飞尔 ,少腹逐瘀汤治疗“药流”后出血,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6,(4):31
爬爬的蜜糖
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下述方药,可供临床参考选用。(一)月经先期方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6~17日一潮者,称月经先期。中医又常称之为“经早”、“月经前期”、“经水先期”等。其发病机理,常因脾气虚弱,固摄无力;或肾气不固;或肝郁血热;或阴虚迫血旺行所致。现选介滋阴凉血汤等2首。1.栀芩先期饮【药物组成】黄芩、生栀子各10g,酒大黄、升麻各1g,麦冬、杭白芍各12g,茯苓15g,泽泻9g。【治疗方法】上药水煎服。在月经干净后第5天开始服药,连进7~15剂。若服药期间月经来潮,应停服药。待月经干净后第5天再继续服药。可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服药治疗期间,须忌食有刺激性食物。【功效主治】清热泻火,调血固经。主治月经先期。【临床运用】本组116例患者。以月经周期比正常周期连续提前1周以上,或伴有月经量多,色紫红,质稠;或量忽多忽少,色紫红,夹有血块;或量少,色红,质粘稠,或伴有带下量多,色黄臭秽等。其中未婚者42例,已婚者64例。年龄最大者46岁,最小者13岁。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19年。经采用先期饮治疗后,25例治愈(服药7剂,月经周期及量转正常且1年以内未复发者);77例显效(服药1~3个月经周期,月经周期转为正常,3个月内未复发者);4例无效。其中有效共102例,占96.2%;无效4例占3.8%。随访时间均在治疗后6个月至1年。【经验体会】本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由于血分有热,或气虚导致冲任不固所致。临床尤以血分有热为多见。方中黄芩、栀子、大黄、泽泻清热泻火,使热从二便而出。麦冬、白芍养阴柔肝,俾热去而阴不伤。升麻、茯苓升阳健脾,取其下者上治之理。全方重在清热泄火,热去血自安,血安冲自固,冲固经自调。本方性偏凉润,凡属气虚型月经先期者,不宜使用本方。本方对于上节育环所引起的月经先期,也有较好疗效。【方剂来源】马爰华.先期饮治疗月经先期106例疗效观察.浙江中医杂志,1988,(7,):304.2.滋阴凉血汤【药物组成】①基本方:生地、玄参、赤芍、失笑散(包)各12g、丹皮9g、旱莲草15g、鹿衔草30g、甘草6g。②加减变化:阴虚甚,加麦冬、北沙参;兼气虚,加党参、升麻炭、仙鹤草;兼血瘀,加茜草炭等;兼气滞,加香附炭;虚寒者,加炮姜炭、艾叶炭、灶心土;兼实热,加大黄炭、炒槐花;月经量特多者,加参三七粉(吞服)。⑧巩固治疗:经血干净期间:阴虚血热为主者,服六味地黄丸,二至丸;偏气虚,服归脾丸、二至丸;偏肾阳虚,服金匮肾气丸、二至丸。行经前期:一般提前1周仍用上述基本方随症加减治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在此期间,治疗重在治本,以求痊愈。【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嘱病人应注意饮食慎忌,如对桂圆、辣椒、酒类等过于辛辣、温热食物,均当慎忌,以免影响药物疗效。【功效主治】滋阴凉血,活血祛瘀。主治月经过多、月经先期、经期延长。【临床运用】本组病例60例,痊愈51例(崩漏19例、月经先期12例、月经过多12例、经期延长9例);显效8例(崩漏6例、月经过多2例);无效1例(妇科复查发现右侧卵巢囊肿,改用手术治疗)。【临床体会】上述四种血症,虽病有区别,但冲任失调、气盛火旺之病机则为一致。故治法上无殊差异。原则上“急则治标”,凉血为宜,凉则火降,以使血平,然过凉血凝,每易成瘀之弊,故勿忘行血。“缓则治本”,滋阴为宜,阴足本固,血证可复。滋阴凉血,补虚泻实,标本兼顾,血止阴复。再继续化裁,慎忌辛辣,温燥之品。如此,则四种血证“异病同治”,多获显效。【方剂来源】周志东.滋阴凉血药为主治疗妇科四种常见血证60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4):17.(二)月经后期方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40~50日一行者,称“月经后期”。中医文献又称之为“经迟”、“月经落后”、“经水后期”等。常与气血阴阳亏虚、气滞血瘀、痰阻等致使月经不行有关。现介绍加减温经汤1首,以备参考。1.加减温经汤【药物组成】当归、麦冬、党参各15克,白芍、川芎、姜半夏、丹皮、阿胶(烊化)各12克,桂枝、吴茱萸各10克,炙甘草6克,生姜、红糖为引。加减变化:经行腹痛者加苏木、制没药各10克,益母草15克;嗳气、腹胀、乳胀者加青皮、桔叶各10克,全瓜蒌各15克;腰痛者加杜仲、川断各15克;白带多者加白扁豆、车前子各15克,龙骨、牡蛎各10克。【治疗方法】在月经后2周左右连服3~4剂,水煎服,日服1剂。【功效主治】温宫散寒,理气活血,养血调经。主治月经后期。【临床运用】本组40例,室女10例,已婚30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8岁;月经周期延长最短者8天,最长者90天。治疗后痊愈28例,显效7例,无效3例(其中2例未坚持治疗)。连续服药2个周期而愈者32例,连续服药3~4个月经周期而愈者6例。服药最少的6剂,最多的15剂。【经验体会】本病多由血寒、血虚、血瘀气滞等所致。病人多有小腹冷痛、不孕症等症,故用本方治疗,效果较好。服药时间多根据月经周期和生物钟而定,一般是在月经过后两周左右开始服药,每日1剂,连服3~4剂,效果最好。【方剂来源】李德新,等.温经汤治疗月经后期40例.河南中医,1988,(6):24.(三)月经先后无定期方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时而提前时后延后在7天以上者,称“月经先后无定期”。中医文献又称之为“经行或前或后”、“经水不定”等。多与肾气不足、肝郁气滞、脾虚不运等因素有关。现选介治疗本证经验方1首。1.寒凉止崩汤【药物组成】黄芩、白芍、乌贼骨各10g,生地、旱莲草、白茅根各15g,丹皮、血余、茜草根各6g。【治疗方法】上药除白茅根、旱莲草用鲜者外(干品亦可),黄芩、白芍、乌贼骨宜微炒用。茜草根、血余、丹皮炒炭用。诸药先用水浸泡30分钟,然后再放火上煎煮两次。每日服1剂,分3次服。病重者可每日服两剂。【功效主治】清热凉血、和血止血。适用于月经不调,或经期错行,或经来不断,血大下如崩,或淋漓不止。【临床运用】此方系湖北名家李培生先生止崩经验方。用之临床,颇有效验。如某女30岁,经水来而不止,血注如崩,全身出现斑点多处,鼻衄,身发热,心烦,口干,脉数,舌红等。服上方3剂,经血渐止,又服6剂,诸症全除,后来再发。【经验体会】本方对于阳盛阴虚及血热偏重的患者,临床证实疗效确实可靠。其适应症状以所下血色较鲜,心烦口干,夜眠不安,舌质红、苔黄为宜。方中生地、白芍凉血育阴滋液;黄芩、旱莲草、丹皮、白茅根清冲任伏热而凉血止血;血余、乌贼骨、茜草根炒黑止血中并有消瘀和血的作用。如兼血热发烧可加青蒿、白薇以清透伏热;兼腹痛可略加砂仁、制香附以开郁行气;久病漏下淋漓不止可加清阿胶10~15g,以加强育阴止血功效。【方剂来源】李培生.名医验方——寒凉止崩汤.中医杂志,1988,(6):48.2.两地调经汤【药物组成】生地15g,地骨皮、玄参各12g,丹皮、白芍、黄柏、麦冬、阿胶(烊化)、旱莲草各10g。加减变化:血热兼瘀者加蒲黄10g,丹参12g;血热不甚者去旱莲草加益母草10g;心火亢盛者加炒枣仁10g。【治疗方法】水煎内服,1日1剂,分2次温服。【功效主治】清热滋阴凉血、固经止漏。主治胞宫血热所致的月经紊乱、漏证;或月经提前,初时量多而后淋漓不断之证。【临床运用】本方治疗更年期月经紊乱、漏证11例,治愈10例,好转1例,一般用药6剂。漏证病人需于病情好转后继续调治3~4个月,每月在经前或经后服药。本方治疗月经提前23例,治愈19例,有效3例,好转1例,一般治疗3个月经周期,月经前后服药3~6剂。【经验体会】本方仿傅青主清经散和两地汤合方化裁而成,运用关键在于胞中血热。尤其适用于更年期前后出现的经乱、经期过长者。治疗过程中需调情志。【方剂来源】秦家泰.两地调经汤.广西中医药,1991,(6):261.3.大黄调经汤【药物组成】大黄炭、生地、熟地、制香附、云苓、白术、巴戟天、炒地榆各15g,当归、柴胡、蒲黄炒阿胶(研末吞服)、元胡、焦黄柏各10g,炙黄芪30g,三七粉6g(吞服)6g。【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每于发病时服2~6剂为1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功效主治】行气、活血、益气、补肾、调经。主治放环后月经不调。【临床运用】本组220例,均有放环史,放环前月经正常,放环后月经周期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或1次月经失血量>80ml,或行经超过7天,或行经前后及经期腰腹疼痛以至影响工作等。中医辨证分为胞脉气滞血瘀、胞宫血瘀、邪热蕴结胞中3型。随机分为大黄调期汤组和对照组(辨证治疗组)各110例。大黄调经汤组以固定处方治疗;对照组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并随辨证不同而加减变化治之(服法与疗程同大黄调经汤组)。结果:两组均有较好疗效。其中大黄调经汤组痊愈78例(70.9%),显效22例(20%),好转7例(6.4%),无效3例(2.7%);对照组分别为64例(58.2%)、21例(19.1%)、15例(13.6%)、10例(9.1%)。两组疗效比较,大黄调经汤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验体会】临床上部分妇女放环后常出现月经不调。瘀血内阻、新血不能归经是造成本病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以出血为特点的主症的主要病机。以柴胡疏肝散为主,结合辨证加减用药,疗效较好。在此基础上又经过多年探索,又拟定出大黄调经汤,疗效又有明显提高。由于本方可通用于本病各证型,便于临床掌握使用。方中大黄炒用,具有泻火凉血、活血止血之效,同时配以活血、止血、益气、补肾之品,标本兼治,补泻同施,故获良效。【方剂来源】刘正求.大黄调经汤治疗放环后月经不调110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1,(8):30.
请问,一个月后查重有影响嘛
我喜欢《销售与市场》,虽然是销售类的,但是建议企业领导者要经常阅读下
速度差异很大,快的一个月左右通知修改或者录用,慢的3个月以上才给修改意见。当然,拒稿的情况,总体来说还是蛮高效,-般-周到一个月拒稿,不至于浪费太多时间;刊出从
搞什么呢?难道你要发表文章啊?那么虚伪。
这个两个期刊好像都是不是的哦,也是可以到国家新闻总署去查询一下的,只要输入期刊的名称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