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4

油墩子2016
首页 > 学术期刊 > 附子的现代药理研究及应用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herryaigigi

已采纳

白附子是中药材的一种,可能很多人都对它不是很了解,但是它具有很好的保健的作用和功效的哦,对于提高体质有一定的好处和效果的呢,你知道白附子的作用和临床的应用吗,来看看相关的一些内容介绍吧。

白附子的作用

1、中药白附子具有消除面部黑色素作用。用白附子研末于睡前洗脸并以白蜜涂于纸上贴面上,则面部黑色素斑可渐消退,《本草经疏》载:白附子“性燥而升,风药中阳草也,风性升腾,辛湿善散,故能主面上百病而行药势也。”白附子可以有祛斑的作用,对于美容养颜去除脸部的黑色素有一定的好处。

2、现代研究:药理研究显示,白附子具有钙通道阻滞,减慢心率,显著抗炎等作用。现代临床用于治疗癫痫,脑血栓和不明原因头痛等。

附子应用于临床,辨证配伍得当方可事半功倍,古人云: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性缓,得肉桂则补命门,得生姜则发散。附子临床应用常入煎剂,久煮久煎可使其成分生物碱、乌头碱受到破坏,以去其毒性。白附子在服用的时候要注意搭配的禁忌,以免有毒的物质对身体健康不利。

关于白附子的临床营养和作用,你都知道了吧,白附子可以有祛斑的作用,对于去除脸部的黑色素有好处,而且还有预防脑血栓和头痛的效果哦,大家可以更多的去了解一些这样的小常识哦,对身体健康有好处。

334 评论

fantienan002

一、典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 风 寒 咳逆 邪气, 温中 , 金疮 ,破症坚 积聚 ,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2、《本草乘雅半偈》:“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 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 3、《名医别录》:“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 霍乱转筋 , 下痢 赤白,坚肌骨, 强阴 ,又堕眙,为 百药长 。” 4、《本草崇原》:“主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 拘挛,膝痛不能行走,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 5、《本草拾遗》:“醋浸削如小指,纳耳中,去聋。去皮炮令坼,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内,含之,勿咽其汁,主 喉痹 。” 6、《本草从新》:“大燥回阳、补肾命火、逐风寒湿。” 7、《 医学启源 》:“《主治秘要》云,去脏腑沉寒;补助阳气不足,温热脾胃。” 8、《本草撮要》:“功专驱风泄湿。熟附得麻黄发中有补。生附得麻黄补中有发,得人参能留阳气,得熟地能固元阳,得干姜、桂枝温经散寒、通经。” 9、李杲:“除脏腑沉寒,三阴厥逆,湿淫 腹痛 ,胃寒蛔动;治 经闭 ; 补虚 散壅。” 10、王好古:“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11、《本草分经》:“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能引补气药以复失散之元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湿,治督脉为病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症。生用发散,熟用峻补。” 12、《本草纲目》:“治三阴 伤寒 ,阴毒 寒疝 ,中寒 中风 ,痰厥气厥,柔痓 癫痫 ,小儿慢惊, 风湿 麻痹,肿满 脚气 , 头风 ,肾厥 头痛 ,暴泻脱阳, 久痢 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 反胃噎膈 , 痈疽 不敛,久漏冷 疮 。合葱涕,塞耳治聋。” 13、《 本草备要 》:" 补肾 命火,逐风寒湿。" 14、《本草经解》:“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痿 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 15、《本草经集注》:“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 16、《本草蒙筌》:“气因浮中有沉,功专走而不守。凡和群药,可使通行诸经,以为四肢厥逆,去五脏沉寒。” 17、《本草新编》:“无经不达,走而不守,但可为臣使,佐群药通行诸经,以斩关夺门,而不可恃之安抚镇静也。去四肢阙逆,祛五脏阴寒,暖脚膝而健筋骨,温脾胃而通腰肾,真夺命之灵丹,回春之仙药也。用之当,则立刻重生;用之不当,则片时可死。畏之而不敢用,因循观望,必有失救之悲;轻之而敢于用,孟浪狂妄,又有误杀之叹。要在人辨寒热阴阳,而慎用之也。” 18、《本草易读》:“通行十二经。暖肾燥脾,除湿逐冷。退手足之厥逆,舒踝膝之拘挛,回将绝之元阳,降逆上之浊阴。破症瘕积聚,兼治寒疝,疗癫痫麻痹,并息慢惊。呕哕膈噎之疾,沉寒痼冷之 ,泻痢清谷之厄,霍乱转筋之症。通筋脉而坠胎孕,敛疮口而塞耳聋。” 19、《本草择要纲目》:“主治风寒咳逆、温中、散脏腑沉寒、拘挛膝痛、补虚散壅、脊强而厥、久病呕哕反胃噎膈、痈疽不敛、下痢赤白、助阳退阴。” 20、《长沙药解》:“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温,踒。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 21、《得配本草》:“主六腑沉寒,回三阴厥逆。雄壮悍烈之性,斩关夺门之气,非大寒直中阴经,及真阳虚散几脱,不宜轻用。引补气药,追复失散之元阳。引补血药,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祛除在里之冷湿。” 22、《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主风寒咳逆邪气,寒邪逆在上焦。温中,除中焦之寒。金疮,血肉得暖而合。” 23、《新修本草》:“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 ,拘挛膝痛,不能行走。疗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 24、《药鉴》:“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除六腑之沉寒,补三阴之厥逆。” 25、《药笼小品》:“通行经络,无所不至。能引补气药,以复失散之元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祛下焦之寒湿。治中寒中风,心腹冷痛,暴泻脱阳,脾虚久泄,拘挛风痹,小儿慢惊,痘疮灰白,一切沉寒痼冷之症。开关门,消水肿。” 26、《药征》:“主逐水也;故能治恶寒、身体四肢及骨节疼痛,或沉重,或不仁,或厥冷,而旁治腹痛、失精、下利。” 27、《证类本草》:“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 (乌卧切) ,挛膝痛,脚疼冷弱,不能行步,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利赤白,坚肌骨,强阴。” 28、《本草汇言》:“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诸病真阳不足,虚火上升,咽喉不利,饮食不入,服寒药愈甚者,附子乃命门主药,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原,则浮游之火自熄矣。凡属阳虚阴极之候,肺肾无热证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29、《本草求真》:“为补先天命门真火第一要剂。凡一切沉寒痼冷之症,用此无不奏效。” 30、《珍珠囊》:“温暖脾胃,除脾湿肾寒,补下焦之阳虚。” 31、《用药法象》:“除脏腑沉寒,三阳厥逆,湿淫腹痛,胃寒蛔动。”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去甲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还含有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等单酯型生物碱。双酯型生物碱是附子的主要活性和毒性成分。《中国药典》规定:含双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总量计不得超过,淡附片不得过;含苯甲酰新鸟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总量不得超过。 2、本品有强心、扩血管、镇痛、抗炎、抗溃疡等作用。 3、药理:①具有强心作用,动物实验表明,乌头久煎剂及川附子(熟附子)煎剂,对离体心脏(蟾蜍、蛙、豚鼠)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熟附子作用较强,煎煮愈久强心愈显著,毒性愈低。其强心成分般认为是非生物碱部分,其对心脏的作用,部分是由于对迷走神经影响,更主要的是直接对心肌的作用。②对动物甲醛性和蛋清性“关节炎”有明显消炎作用。③乌头碱有镇痛作用,东莨菪碱能增强其效力,在药麻复方中,其镇痛作用可与洋金花协同。④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能显著降低大白鼠肾上腺抗坏血酸的含量,增加尿中17酮类甾醇的排泄,减少末梢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数。在临床上,对某些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患者,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260 评论

kimiko范范

2017-12-08  同春堂 【名称】 : 附子/附片/黑附子 【分类】 : 温里药 【功用】 : 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大辛大热,温阳逐寒。 【性味】 : 大辛. 大热。有毒 【归经】 : 心、脾、肾经. 【用法用量】 : 一钱至三钱,一般认为最好先煎。 【使用注意】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阴虚阳盛,真热假寒及孕妇均禁服。 【药名及炮制】 : 制附子、黑附块、熟附子、淡附片(为乌头块根,经水(即盐卤)浸后供药用再用清水漂清后用豆腐同煮,然后去豆腐,乾燥。(外地因炮制方法不同而有熟附片、黄附块、明附块等区别,现上海地区不再区分。)生附子、咸附子(为乌头块根,经水梫制,洗净后,切片晒干供应药用。生附子毒性较熟附片为强,须严格控制使用,一般只供外用。) 【方例】 : 四逆汤《伤寒论》:附子、干姜、甘草治疗寒少阳病,阴寒内盛,阳气欲脱,而有腹痛下利,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中毒与处理】乌头碱对各种神精末稍及中枢先兴奋后麻痹。致死量:乌头酊2毫升,乌头碱2毫克。状症:先有唇舌发麻、恶心,手足发麻,继之运动不一、呕吐、心慌、面白、肤冷、胸闷、烦燥、痛觉减退、心跳慢弱、血压下降、呼吸缓慢、吞咽困难、言语障碍、呼吸中枢抑制。间有抽搐,急性心原性脑缺血综合证。可能突然而死亡。处理:高锰酸钾洗胃,保暖,注射较大剂量的阿托品。麻痹重者给兴奋剂、吸气、人工呼吸、输液。休克可用正肾上素、 【应用】 : 1、用于厥逆亡阳、脉微欲绝等症。附子辛烈而热,主要用于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弱,或因大汗、大吐、大逆的6,常配合人参、干姜、炙甘草等品同用。如果冷汗淋漓、亡阳厥逆者,用附子、人参外,须再加龙骨、牡蛎等固涩敛汗药;如果大出血后引手足厥冷、汗出脉微,可以用参、附、龙、牡配合麦冬、五味子等同用,以回阳救阴。 2、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脾阳不振、腹痛、便溏等症。附子弁铊m补元阳,益火之源,凡肾阳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阳萎、尿频之症,皆可应用,多配伍肉桂、熟地、菟丝子、山萸肉等同用;如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之症,又可用附子配合益气温脾的的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等药同用。 3、用于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等症。附子药性温热,能祛除寒湿,因此对风湿痹痛属于寒气偏胜者,有良好的散寒止痛作用,常与桂枝等品合用。 【附子的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 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1)回阳救逆:有较强之回阳作用。用于畏寒、肢冷、脉微欲绝之虚脱,常配伍人参,或干姜、甘草)。 (2)补益阳气:附子辛热,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故凡阳气不足之证均可用之,尤能补益肾阳。补肾阳常配肉桂。 (3)祛寒止痛:本品大热,祛寒力强,故能治寒邪内侵之胃腹疼痛、泄泻,以及寒湿阻络之痹痛。 注意药物的配伍 有益的配伍:附子与干姜、甘草配伍,不仅能加强温里作用,且可减少附子毒性,故在祛寒剂中三者常一起应用,其原理是三者配伍后生物碱发生了化学变化,使毒性大大降低。     不宜的配伍:附子反贝母、栝楼、白芨、白蔹、半夏,畏犀角,故附子与上述药物不宜配伍。 附子配伍治六顽疾 附子,始载于《本经》,因附于乌头(母根)而生长,故名附子。其药大辛大热,刚燥善走而不守,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是温里扶阳的要药。临床应用只要辨证恰切,配伍得当,可治各种病症,尢其对疑难急症、沉寒固疾,屡起捷效。现举例如下: 附子配麻黄治疗肾咳 肾咳,又称肾经咳嗽。证见咳嗽,腰背引痛,甚则咳涎等,是肾受寒邪所致,治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方中麻黄散寒解表,附子温经助阳,细辛助麻解表、助附温经。麻附相配,一发一补,使表解而无损于阳。如治朱姓老妇,值秋咳嗽30年。近旬咳呕并作,涕泪痰涎俱出,甚至小便失禁,伴形寒,腰背酸痛,苔白,脉弦,诊断为肾咳证。药用附子5g,麻黄3g,旋覆梗10g,代赭石20g,党参15g,制半夏10g,陈皮10g,甘草6g,细辛3g,服10剂后症状消失。 附子配桂枝治更年期综合征 妇女年届40~55岁之间,月经从不正常到绝经,其所表现的生殖生理变化和植物神经系统机能紊乱的症侯群,称为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认为肾气渐衰,天癸 将竭,冲任虚衰,精血不足,调节阴阳相对平衡的功能失常,出现肾虚症状,治用桂附地黄丸。方中桂枝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附子温补脾肾、扶阳散寒。桂附相配,温经散寒,又生肾气。肾以肾气为主,肾得气而土自生。所以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药中,意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如治王妇患更年期综合征2年,畏寒肢冷,气短懒言,面色晦暗,面浮足肿,大便溏薄,月经紊乱,腰酸,寐劣,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辨证为脾肾阳虚证,治用附子6g,桂枝6g,党参10g,炒白术15g,茯苓15g,山萸肉10g,山药15g,丹皮10g,泽泻10g,生地10g,服药45剂而诸症皆平。 附子配干姜治慢性腹泻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为特征。引起泄泻的原因很多,有外邪、内伤,有虚证、实证,外邪与湿胜有关,所谓“湿胜则濡泄”。内伤与脾虚有关,所 谓“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若泄泻日久不愈者脾阳虚衰,进而导致脾肾阳虚,常见大便时溏时泻,稍进油腻之物,便大便次数增多,肠鸣纳差,腹中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治用附子配干姜温肾暖脾,力宏效速,《证治要决》谓“附子无干姜不热”。如治张男患慢性泄泻3年,日行大便3~4次,便后小腹冷痛,必以热毛巾温敷,其痛方缓,舌胖苔白腻,脉沉细。大便常规正常。用附子6g,干姜10g,党参15g,炒白芍15g,乌梅6g,苍术10g,随证加减,调治20多剂而获效。 附子配薏苡仁治阑尾包块 阑尾包块是阑尾坏疽或化脓经抗菌消炎治疗后热退痛止,血象正常。但阑尾形成包块或硬结,体质虚弱,右下腹部稍有隐痛不愈,在恢复过程中其阑尾包块日久难消,用薏苡健脾化湿、导浊下行,配附子药宏力专、直达病所而温里散结。苡附合用,使阳气通、凝浊化,包块自散。若加清热解毒的败酱草,名薏苡附子败酱散,古人专治肠痈证。现代用本方加味治疗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阑尾包块效果较好。如治汪姓患阑尾包块20多天未愈,来中医诊治。证见神疲乏力,右下腹稍隐痛,怕冷,大便通畅,纳可,苔薄白腻,脉细弱。B超提示:右下腹阑尾包块4×。治用薏苡20g,附子5g,穿山甲10g,桃仁10g,败酱草15g,赤芍15g,红藤20g,莪术10g,皂角刺10g,牡蛎20g,治疗1月余,复查B超阑尾包块消失。 附子配大黄治慢性肾衰 慢性肾衰的病机非常复杂,其病位在肾脾,由于长期的慢性肾炎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而致肾功能不全或衰弱。临床表现为腰酸,乏力,颜面浮肿,纳差,苔薄腻,脉沉细,尿素氮、肌酐、尿酸等指数增高。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证。用附子温补脾肾,配大黄泻下通便,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黄可使肠道再吸收增加,致合成尿素的原料氨基酸量减少,使血中的必需氨基酸浓度增加,致尿素氮合成体蛋白;可抑制体蛋白分解,致血中尿素氮及肌酐下降,促进肝肾组织合成尿素减少;可促进尿中尿素氮的排泄。因此,附子大黄,寒热并用,温阳降浊,用治慢性肾衰、尿毒症效果显著。如治张姓患慢性肾功能衰竭2年余,头昏,神疲,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双下肢水肿,按之似泥,纳可,苔白腻舌胖,脉沉细。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458umol/l,尿酸553umol/l,血压150/90mmHg。证属脾肾阳虚。药用:附子6g,生大黄(后下)15g,黄芪30g,猪苓15g,茯苓15g,泽泻15g,党参15g,蛇舌草30g,生白术15g,汉防己12g,调治3月,水肿消退,余症消失,复查尿蛋白:阴性,肾功能示:尿素氮,肌酐126umol/l,尿酸315umol/l,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附子配白术治肺心衰 肺心病是以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反复发作所引起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肥厚、扩大而出现右心代偿不全及呼吸衰竭。中医认为其病位在肺,累及于心,病变多端,但与脾肾有关。临床表现为面色灰暗,心悸气喘,不能平卧,四肢清冷,下肢水肿,小便短少,舌质淡胖,口唇紫绀,苔滑腻,脉沉细滑等一派脾肾阳虚证。附子入心脾肾经,温肾阳气,增强心搏,白术补脾利水,附术合用,既能温壮脾肾之阳气以祛水湿,更能增强心脏功能以供血供氧,使心肺功能得以恢复。如治黄姓患慢性肺心病3年,下肢水肿1月余,咳嗽胸闷,心悸气促,动则更甚,小便短少,形寒肢冷,苔白腻,舌胖质瘀紫,唇绀,脉沉细有止歇。药用:附子10g,白术20g,茯苓20g,黄芪30g,丹参20g,白芍10g,陈皮10g,党参20g,桂枝6g等,治疗3周,尿多肿退,咳止气平,诸症向安。附子为通十二经纯阳要药  附子辛热,有大毒,其性走而不守,功能助阳补火,散寒除湿。附子为百药之长,功兼通补,温补阳气,有利于气血复原,散寒通阳,可促使气血畅通,对经治不愈的难治病,余每在辨证基础上辄加附子而获效。 配麻黄温肺化饮治肺胀 附子味辛,辛入肺经,故能温肺散寒,助阳固表,与麻黄配伍,宣补并用,攻补兼施,则善治肺胀咳喘。肺胀一证,饮邪充斥,淹蔽阳气,以致阳不外卫,无能御邪,稍一冒寒触风,即可引动伏饮,挟感而发,证属本虚标实,此非一般宣肺化痰药所能胜任,三拗汤、华盖散、小青龙汤等之麻黄功在宣散,温阳之力多嫌不足,惟有加入附子一味,温扶阳气,庶可克敌,临床凡见咳喘频发,咯痰清稀,背俞寒冷,舌苔白腻等阳虚阴凝证者,取小青龙汤加附子投之,每能奏效。 配生脉养心温阳治胸痹 附子主入手少阴心经,功能大补心阳,其性走而不守,善于祛除寒邪,疏通血气,用治胸痹有一举三得之妙。心居阳位,为清旷之区,凡心阳不足,阳气失于斡旋,寒邪乘虚而入,两寒相得,凝滞气血,痹阻心脉,不通则痛,则胸痹心痛。证见脉细而微,舌胖而淡属阳微阴弦者,当取附子汤温阳散寒;若见脉虚而数,舌红质干属气阴两亏者,则宜附子合生脉散同用,用附子振阳,生脉养阴,共成复脉之师。 配茵陈暖脾化湿退阴黄 附子性大热,不仅祛寒,尚能燥湿,故张元素谓:“附子温暖脾胃,除脾湿。”与退黄专药茵陈相使而用,温阳化湿,专治阴黄。黄疸发病,当以湿邪为要,所谓“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湿性粘滞,缠绵难祛,最易遏气损阳,故而黄疸日久不退,必然损伤阳气,加重水湿的停滞,遂成阴黄变证,症见肤色如烟熏,舌润脉沉,治此当在茵陈剂中,佐以少量附子,振奋脾阳,以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之效。 配石苇温肾通淋疗尿石 附子气雄,擅补肾阳,温膀胱之气,与石苇等清利通淋之剂同用,则有温阳行气,通淋排石之力。石淋一证,肾虚气化失利为本,湿热蕴结下焦为标,肾主水,司二便,肾阳旺盛,气化有权,生化有序,湿热无以蕴结,结石无法形成,若肾阳衰弱,气化乏力,清浊泌别失司,湿浊无法下注而沉积为石,治疗若拘泥清热通淋,不但结石难以攻下,且久服攻利,反有耗气损阳之弊,而施以温肾通阳之附子,以补代通,阳气充盈,气化则能出焉。 配大黄温阳泄浊治关格 附子与大黄相配,乃取《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之意,主治寒积实证,多用于慢性肾炎尿毒症期、脾肾阳亏、寒湿内生、浊邪弥漫三焦。小便不通者曰关,呕吐不止者曰格。大黄为降浊要药,有祛浊通腑之力,惟其性寒凉,久服必伐肾阳,附子辛热,功能温散寒浊而开闭结,并能制大黄寒性而存其走泄之性,二味同用,共成温散寒浊,苦辛通降之剂,而奏通关除格之功。 附子单味应用有效,配伍应用则更显其将军之风。 例如四逆汤中的附子与干姜、甘草配伍,其回阳救逆之功更胜一筹。《证治要诀》云:“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性缓,得桂则补命门。” 徐洄溪在《兰台规范》中云:方之既成,能使药之症各全其能,亦能使药各失其性,此成方之妙也,历代擅长应用附子的医家对附子的配伍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如人参配附子(参附汤),温阳而益气,提高了救逆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心力衰竭之症; 黄芪加附子 (芪附汤),可促进固本之能,温阳而固表,治气虚自汗之症; 白术加附子(术附汤),增加温中健脾之功,温脾燥湿,治脾虚泄泻之症; 地黄加附子(地附汤),增强补血生血之功,治疗血虚低热之症; 当归加附子(温经汤),增强温经养血之功,治妇人月经延期,血海虚寒之症;桂枝加附子,增强通阳疏络之功,温经通络而止痛,治风湿相博,肢体酸楚之症; 石膏加附子(千金越婢汤),起到了清热强心作用,用于治疗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确有良效。亦有取附子之温以抵消主治药物的消伐作用。 如麻黄加附子(麻附细辛汤),温经发表而散寒。因虑麻黄发汗过度而惧其亡阳,加附子则汗出而阳不虚脱也,可治伤寒失表,心阳不振之症; 大黄加附子(大黄附子汤),温阳通便而逐邪,使其通下而不伤中,可治伤寒心下痞实之症; 黄连加附子(附子泻心汤),扶阳而泻热,取其黄连泻心,附子护阳,虚人汗出心下痞者宜用之; 龙胆泻肝汤嫌其寒,可加附子以去其寒而强肝,方为柴牡附龙煎,对慢性肝炎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蝎附同用,可治小儿慢惊虚风抽搐;栀附同用,治寒热疝病;椒附同用,治中寒泛酸;气逆吐清水者;苓附同用,可温肾利水,治阴水浮肿,少腹账满;败附同用(苡仁附子败酱草)治慢性肠痈;羚附同用,治头风偏头痛久治不愈者。 附子外用方 药物组成  ;附子l0g     制剂用法  ;先用小杯倒人白酒50g,加入附子10g,附子全部浸入酒中,先浸半小时,然后文火慢煎,煎沸3分钟后趁热用棉球蘸药液涂于患处。每晚睡前涂搽5次,且每晚用后再向杯中加入少许:白酒备来晚再用。Ⅰ型(紫斑≤2cm)患者1周为1疗程。Ⅱ型(紫斑>2cm而≤5cm)、Ⅲ型(紫斑>5cm)患者2周为1疗程。     适应病证 ; 冻疮未溃破者。       评按;本方取之于民间验方。附子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将附子以酒制后,使其温血脉散寒气的作用更甚,有利于冻疮的治疗。临床治未溃破之冻疮,取得满意疗效。且发现治疗越早疗效越好,轻症比重症疗效好。治疗期间应注意防寒保暖。 《金匮要略》附子运用浅析 附子在《金匮要略》中运用十分广泛。该书前22篇,载方205首,其中用附子(包括乌头在内)者23首,占十分之一强。观就其运用附子的规律作一粗试的分析,以就正于同道。 附子的主要功用 1 、回阳救逆 附子大辛大热,主要用于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弱;或因大汗、大吐、大泻等引起的四肢厥冷,脉微欲绝,阳气行将亡失之危证。如四逆汤治阴盛格阳之呕吐,证见“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通脉四逆汤治阴盛格阳之寒厥下利,证见“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而蛔厥者”;乌梅丸治“烦躁吐,心腹痛剧、吐涎沫,得食则吐,手足厥冷”之蛔厥等,均是取附子回阳救逆之功。 2 、逐寒止痛 对于风寒湿邪相搏,痹着肌表,经脉不利而致周身骨节疼烦,可用附子逐寒除湿止痛。如桂枝附子汤治表阳虚风邪偏胜之湿痹;白术附子汤治表阳皆虚之湿痹;桂枝与芍药知母汤治风寒外袭,渐次化热伤阴之痹证;均是取附子逐寒止痛之功。此外,薏苡附子散治胸阳不振,阴寒较甚,痛势剧烈之胸痹,亦是取附子逐寒止痛之功。 乌头与附子属同类植物,乌头系附子之母根,两者性味功用均相近似,但乌头之性味比附子更为辛温雄烈,其逐寒止痛之力更强。对于发作性疼痛,证属沉寒痼冷,痛急而有肢冷汗出者,则选用乌头。如乌头汤、乌头赤石脂丸、大乌头煎、乌头桂枝汤、赤丸等,均为此等证候而设。 3 、温里助阳 对于寒邪内侵,阳气受困而见呕逆下利。胸腹冷痛,食纳不佳等脾胃虚寒症状者,附子有温里祛寒,水湿内停的腹满痛呕吐;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温中助阳,通利气机,治阳虚阴凝,饮留胃中之“气分病”;黄土汤治虚寒便血;大黄附子汤温阳通便,以下寒结;薏苡附子败酱散排脓消肿,振奋阳气,治“肠痈已成”;附子汤温阳散寒,暖宫安胎,治妊娠阳虚寒甚腹痛等,均是取附子温里助阳之功。 4、温肾化气 附子功能峻补元阳,益火之源。凡肾阳不足,命火衰微,气化功能减退所致的诸证,皆可用附子治之。如肾气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治“虚劳腹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治“短气微饮当从小便出者”;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者”;治“妇人烦热不得卧,但有饮食如故之转胞不得溺者”;瓜蒌瞿麦丸治“小便不利,水气内停”;麻黄附子汤治“少阴正水”,证见身面浮肿,小便不利,脉沉小者,均是取附子温肾化气,上蒸津液,下行水气的功能。 附子常用配伍方法 1、配伍干姜:回阳救逆之功尤著,戴原礼曾云:“附子无干姜不热。”方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 2、配伍肉桂:温补肾阳,鼓舞肾气,共奏“益火之源,以消阴一翳”之功。方如肾气丸(肾气丸中桂枝,后世多易肉桂)。 3、配伍桂枝:温经通阳,祛风除湿。方如桂枝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 4、配伍白术:温阳除湿,以治痹痛。方如白术附子汤。 5、配伍桂枝、白术,兼行表里,助阳化湿,止痹痛。方如甘草附子汤。 6、配乌头、蜀椒、干姜:逐寒止痛之力尤宏,《医宗金鉴》云:乌附椒姜“一派大辛大热别无他顾,峻逐阴邪而已。”[2]方如乌头赤石脂方。 7、配薏苡仁:以行温里散寒,除湿宣痹之效。方如薏苡附子散。 8、配半夏:共奏温中止痛,散寒降逆之功。方如附子粳米汤。 9、配麻黄、细辛:有温发里阳,通彻表里之能,使阳气通行,阴凝解散,水饮自清。方如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10、配大黄:寒温并用,大黄寒性受制而走泄之性存,故可温下寒结。尤在论云:中焦寒结“非温不能已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结”。[3]两药合用,正具此功。方如大黄附子汤。 11、配麻黄:温经发汗,方如麻黄附子汤。 附子的用法用量 用法:凡亡阳急证,需回阳救逆者,多用生附子,且须配伍干姜,方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用于止痛,则多用炮附子,无须配伍干姜,便应以寒湿病因为准,方如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薏苡附子散等;属沉寒痼冷之剧痛,则用乌头,故凡寒湿历节、寒疝腹痛、胸痹心痛、寒气劂逆等证,均用含乌头之方治之。 附子、乌头含有乌头硷等有毒成份,对人体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以及反射功能有麻痹作用,故入药时均应先用武火久煎。有资料报道:“加热至四小时以上,可使乌头硷完全破坏,但附子功能并没有损失”。乌头除久煎外,还需与白密同煎,这样既可缓和乌头毒性,又可增强疗效。 用量:用于回阳救逆时,一般用量较重,如在四逆汤中,“生附子用一枚”约合今制21克;在通脉四逆汤中用“附子大者一枚”,约合今制30克。 用于逐寒止痛,用量亦重,如桂枝附子汤,用“炮附子三枚”, 约合今制63克;桂枝芍药知母汤中用“炮附子二枚”, 约合今制42克。治疗一般虚寒性疾患,则附子的用量均较轻。 现在附子用量大致如下:用于回阳救逆,一次可用9~15克,用于止痛,一次可用6~9克,用于一般虚寒疾患,一次可用克。 综上所述,《金匮要略》中运用附子的范围相当广泛,组方遣药,十分巧妙,用法用量缜密权衡。这些宝贵经验至今仍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后学借鉴。 (同春堂温馨提醒:建议收藏,并在专业中药师的指导下运用。)

122 评论

相关问答

  • 光的研究及应用论文

    光通信从一开始就是为传送基于电路交换的信息的,所以客户信号一般是TDM的连续码流,如PDH、SDH等。随着计算机网络,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数据信息的传送量越来越

    圣莱德厨房电器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现代物理应用期刊

    一定不是核心级,猜测应该是省级的。仅供参考。如果你是要投稿,还是跟该刊的编辑直接沟通得到的解答应该是更为准确的。该刊的其他信息或者是物理方面其他期刊可以上期刊之

    老太婆心态好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黄芪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论文

    黄芪是一种价廉物美的补益佳品,其中含有20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微量元素。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能明显提高人体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强心降压,延缓自然衰老的速度。但黄

    吃货和世界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杜仲现代药理研究论文

    调节血脂杜仲树叶制成的杜仲茶可以很好的降血脂,对于高血压人群也是有很好的作用。治便秘、调胃肠杜仲茶中含有的桃叶珊瑚甙,能够保护肠壁,剥离肠壁沉积的废物,保持正常

    tonyxiaozb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蜂蜜现代药理研究论文

    蜂蜜的好处多多,蜂蜜味甘性平,《神农本草经》:“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痉,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可见它集合了治

    喬巴喬巴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