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82

妮妮乖乖58
首页 > 学术期刊 > 学生心理健康的正向价值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那一朵云啊

已采纳

青少年初期是个体心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并且趋于成熟的时期,也是可塑性还比较大的时期。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探》

作者简介:莫肖杰(),男(壮族),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山北乡民族初级中学教师,主要从事数学和德育教学。从教二十年,多次荣获覃塘区优秀教师奖、教育教学成果奖、素质教育管理奖。

【摘要】青少年初期是个体心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并且趋于成熟的时期,也是可塑性还比较大的时期。加强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对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需要在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素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发挥学校家庭的协同作用,优化其心理成长环境;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辅导机制。

【关键词】青少年初期;中学生;心理教育

未成年人这一概念从法律角度上定义是以年龄为划分标准的,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心理学一般将未成年人心理发展阶段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初期——十七八岁。

小康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具体的目标,而未成年人是我国公民不可学少的一部分——我国现有未成年人约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未成年期是个体生理、心理的各项指标活跃发展并成熟的时期,因此,是个体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期,也是最佳时期。心理健康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基础,只有心理健全的未成年人才能真正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同时,未成年人健康的成长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现本文着重对青少年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中国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针对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的现状,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以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

1 中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学教育是中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实用型、技术型应用人才,促进国家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得到很好解决,它将影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正在被社会、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教育的新理念。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以提高心理素质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学生是心理问题和疾患的高发人群,中学生正值青少年初期,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心理尚未成熟,情绪波动较大,面对生活环境、人生理想、现实等种种问题,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面对各种观念的冲突,利益的选择,许多人因苦无良策或处理不当,而陷入痛苦、焦虑、失望和困惑之中,有的甚至表现出激烈或异常的行为。而一个人的心理是不断的变化和发展的。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教育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由专职的教育者施加给学生并制约着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方向。从国外的调查来看,十多岁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卫生的情况令人担忧。这些学生的心理障碍包括情绪障碍、不良习惯、不良性格等问题。在中国,这种学生基本上得不到学校心理专家的帮助,绝大部分人还得忍受着教师、家长的误解和责备,无法和他人交流个人问题,更有甚者休学在家。作为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尽快地掌握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使每个学生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接受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

2 新时期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素质影响因素分析

从中国目前九年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思想品德的教育和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学习,抓得还是比较系统、比较有成效的,相比之下,心理教育还未得到应有重视。重视对中学生的心理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是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中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看他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点是否与同龄人身心特点保持一致,对所处的环境是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一般来说,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青少年期,向青年初期过渡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初中高年级学生,有人称之为“狂飙期”或“极不稳定期”。在心理发展上自然也体现出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普遍的不稳定和频繁的冲突。具体表现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自我意识的不稳定和不成熟。处于青春期尚未完成的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十分引人注意。表现为从开始比较单纯地接受他人的评价转向能够自觉进行自我评价。其次,心理活动出现丰富性和不稳定性以及冲动性,有时可能表现为对人十分关心和同情,但同时可能毫无理由地欺侮弱小同学,或对自己看不顺眼的人发泄不满;有时对人积极、热情,有时又羞于表现对别人的好感。这种表现与过分冲动和不能自制密切相关。最后是成熟和性意识的萌动,希望体验纯洁的爱情。性的成熟对于青春期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生理本身的变化,更在于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心理变化和发展。这一时期的性成熟直接导致性意识萌动产生对异性的倾慕,对异性的迷恋、需求,需积极疏导。

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分析:《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要增强中学生素质,就必须根据他们的实际,分析影响他们心理素质的因素。

来自学校的因素。(1)环境、角色的变化引起的心理不适应。不少学生带着新鲜感进人初中学校,但在入校后却发现现实的环境与条件并不完全像他们想象中的完美,于是萌生一种剧烈的失落感、挫折感,从而滋生了孤独与紧张情绪。(2)教育过程的影响。长期以来,一些学校片面强调知识教育、专业教育,不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一些学生盲目追求高分数,忽视社会实践的锻炼,缺乏参与各种有益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不健康校园文化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3)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从学生主观方面看,引起心理问题的症结重要的还是认知方面的原因,如有的只看到自身的长处,自以为是、目空一切;有的却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心灰意冷、信心不足等等。

来自社会的因素。由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激烈碰撞,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在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必然会给学生理想信仰、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社会不良文化辐射到校园,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堕落和腐败现象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摧残学生的心灵,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网络是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的产物,它的出现减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速了信息间的传递。网络的不断丰富和网吧人气的不断攀升,使网吧由原始的一个学习休闲场所转变成了娱乐休闲中心。社会人员越来越复杂,使得网吧的环境越发的恶劣。而爱玩是青少年的一大天性,所以也就对此抱有着浓烈的兴趣,在兴趣的推引下使得他们对游戏变得着迷,也就形成了瘾。使得资质还未成熟的他们被网络中的五颜六色的虚拟世界所迷惑,深陷其中。

来自家庭的因素。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影响产生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一是有的对子女前途甚为关切,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很高,但对子女的实际能力、兴趣需要及心理状态缺乏理解与沟通,常常用命令、指责的态度强迫孩子去学习,在这种无可奈何的境况下导致学生产生要么“屈从”,要么“反感”的不良心理反应。二是有的过分的满足孩子需要,唯恐孩子受到什么挫折,对孩子过去过于溺爱,过于呵护,即使学生在校犯了错误或有不良行为,也责怪老师教育不当,这种行为助长了学生产生依赖、孤僻等不良心理素质。三是有的父母对子女“恨铁不成钢”,因而丧失信心,放任自流,从而导致学生骄横跋扈,唯我独尊的任性个性。

3 提高中学生心理教育水平的对策建议

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强化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各种心理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促进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发挥学校家庭的协同作用,优化心理成长环境;建立心理健康辅导机制,提高其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特别是班主任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班主任工作无时不刻地在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和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所以教师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摸索探讨,逐步了解并掌握学生心理,提高和完善解决学生心理的手段和方法。辅导员、班主任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机,特别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道德动机,把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辅导员、班主任还要积极主动地协调和理顺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做到宽容有度、严于律己。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使学生明确生活目的,端正生活态度,排除情绪困扰,克服意志缺陷,培养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纠正认知偏差,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

发挥学校家庭的协同作用,优化心理成长环境:首先要净化校园环境,倡导校园文明风气,提倡健康娱乐生活。学校应该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娱乐活动,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加强校报、校刊、校广播电视、板报等建设,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学生的侵蚀和影响。其次要改变办学理念,改善办学条件,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心理完善和健康成长。要树立育人的观念,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走出过去重智轻德,重文化素质轻心理素质的误区。最后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庭,发挥家庭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家长在培养孩子心理素质方面的紧迫感和责任心。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素质观念,规范家长的教育方式和行为,形成和睦的家庭氛围,在强化挫折教育的同时,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

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辅导机制: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辅导机制,一旦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或者心理危机事件,学生能够找到合适的渠道,而不是采取一些有害的消极处理方式。为此,应该在学校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辅导机制: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及时甄别、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采取主动跟踪服务的方式,把学生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学校要建立并完善心理咨询制度,开设心理热线和心理咨询信箱等,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一个倾吐的场所和机会,使他们的心理困惑和压力通过适当的途径与手段宣泄出来,避免他们因心理失衡作出于己无利、于社会有害的行为。

青少年正处在心理、生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都发生迅速变化的时期,面临着求学、求职等重大人生课题,心理的紧张度和心理困扰很大,再加上由社会变革的加速带来的压力增强、竞争加剧、社会刺激多样化,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困惑进一步增加而且复杂化。然而,也正因为青少年处在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所遇到的很多心理困惑通常只是暂时性的。因此,对青少年面临的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进行释难解惑,提供调适方法,使他们取得心理平衡,防止产生偏差心理;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可以及时发现他们心理上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疏导错误认识,矫正不良行为,排解消极情绪,从而避免和减少对他们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个性,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350 评论

绝代双椒

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参考论文篇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摘要】这里所说的当代大学生健康不单纯之强健的体魄,同事也包含了健康的心理状态。近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放弃学业更有甚者放弃生命的事件屡屡见于报端,从而使心理健康的问题被全社会日益重视起来,并得到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这里我们就怎样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生理健康;心理健康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中流砥柱,要实现这个中国梦,首先就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这里所说的健康不单纯之强健的体魄,同事也包含了健康的心理状态。近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放弃学业更有甚者放弃生命的事件屡屡见于报端,从而使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被全社会日益重视起来,并得到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这里我们就怎样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做一些探讨。

一、树立全面的健康观

按照现代意义上的健康观来说,一个人的健康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健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身体健康,发育正常,没有疾病,有良好的体态,精力充沛,消除疲劳快,能够很好地进行日常的工作学习。2、心理健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向上,心态平和,乐观自信,情绪稳定,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与同学、团队能够友好相处,有良好的合作性,对生活充满希望,拥有正确的判断能力。3、社会适应良好:能与家庭及社会人群关系协调、融洽,能主动去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具备基本的社会生存能力,在社会活动中自我感觉和平、安宁。4、道德行为健康:个人能够遵守社会公德,自觉履行道德义务,能够按照道德规范标准来约支配、支配自己的行为。认识到上述四点,就可以拥有一个正确全面的健康观。

二、注意学习 健康知识

一个人想要达到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需要一个学习、认识、实践的过程。首先在树立了正确的健康观之后,还要学习基本的健康知识,包括基本的人体生理常识,营养卫生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疾病预防知识、安全及自我防卫知识、心理卫生知识和环境卫生知识等日常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见的问题。学会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同学们用科学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同学们度过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段时期。其次仅仅有了正确的健康观和基本的健康知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自己的头脑里真正树立起健康的意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去执行,要用健康的行为方式来指导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同时改变自己以往形成的不良生活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说是真正拥有了健康,才能享受到健康生活所带来的丰富、精彩的人生。

三、建立良好的 人际交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与人沟通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里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个人的心里健康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大学生中每一个人都有着强烈的交往欲望,都希望生活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中,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然而大学生常因个性的差异及缺乏正确的交往 方法 等原因,在交往过程中碰到很多困难与疑惑,难免会遇见一些挫折,这些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严重的干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甚至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因此,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会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克服人际交往中遇见的障碍,正确把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对大学生来说是极其必要的。

影响人健康的基本因素有三个,就是遗传、环境和行为。一般来说遗传因素是每个人都无法选择的,也是难以改变的。就个人而言要彻底改变环境也是相当困难的。而行为因素在影响大学生健康中的作用则最为突出,人们可以通过对行为的选择积极的朝着自己的方向去努力。大学生在学习知识、接受 教育 过程中,正是通过知―信―行的高度统一,从而形成健康的意识和行为,避免和纠正有害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说打开健康宝箱的金钥匙就掌握在大学生自己的手中。

【参考文献】

[1]胡凯.试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医学与社会,2003,2(1):52-54

[2]唐柏林.科学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华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版),2004(5):108-110

[3]谢炳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1-2

[4]魏兆瑜.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探索.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2):325

[5]查明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范模式探讨.青少年研究,2003,(3):17-18

[6]陆华圣,孟祥立.体育与健康.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7]朱卫雄,郭晶,吴立新.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8]季浏.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参考论文篇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许多大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高校的重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的因素等。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和校园 文化 建设,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不断探索改善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 措施 。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改善措施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年阶段,由于自身生活阅历的不足和知识的缺乏,加之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许多大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都会感到尴尬、困扰和烦闷,日积月累形成了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素质的发展。因此,如何避免和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成为高校迫切关注的事情。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

当代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不稳定阶段,虽然大部分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由于面对着新的学习环境和交流环境,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矛盾和冲突,因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面对新环境需要重新适应,大学生刚刚脱离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同时也离开了父母面面俱到的呵护,来到了一个完全的陌生的环境,无论是学习环境还是生活和人际交往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种突变,一些大学生无法很好的适应,遇到问题更是无法处理,造成心理的压抑和郁闷,久而久之得不到发泄,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形成抑郁症和迫害症等心理疾病。

新的人际关系需要重新维护,大学生的生活圈子造就了一批新形式的人际关系,他们不单单是学习的伙伴更是生活的伙伴,新的人际关系需要新的方式来维护。有些大学生缺乏社会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差,在社会交往中无法做到沟通合作,因此倍感精神压力,逃避群体自我封闭,陷入孤独的进退维谷的状况。

无法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大学生都是怀着美好的憧憬准备开展校园生活的,但是现实中往往有许多不如意,这时,一些学生采取消极的避世心态,甚至是妄自菲薄,不思进取;另一些学生却妄自尊大,自命清高,愤世嫉俗。这样无法达到心理的平衡,形成万念俱灰或玩世不恭的心态。

在象牙塔下的大学生抗压能力差,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承载着父母无限的爱意,寄托着无限的期待。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面临着挫折和压力,容易束手无策,抗压和抗挫折能力差,无法自我调节心理压力,形成焦虑、抑郁、叛逆和自卑等不良心理。

网络诱惑下无法形成学习动力,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上受到一定的督促,但是不同于高中的学习,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一部分学生将时间用于自我提升,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自控力差,将时间用在了网络上,沉迷游戏和网聊,影响了学习,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无法解决学习的困难。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入了WTO,在这种剧烈的社会变革下,很容易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 思维方式 产生影响,而大学生更是处在心理发展不稳定的阶段,面对大量涌入的新鲜事物和新鲜信息,社会阅历浅的大学生受到的心理冲击更加强烈,对于心理的影响也更大。同时,现如今大学生 毕业 之后的就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国家统一分配到现在的自主择业,大学生投入了社会的竞争中,使得原本的优越感荡然无存,造成心理失衡,倍感竞争的压力,对前途的未知感到恐惧,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学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方式,造成了学校一切的标准都以成绩来说话,过分的注重学生的智力的培养,而往往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问题,这种重分数轻能力,重集体轻个人,重理性轻感性的教育观,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素质,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高校应该加强自身对于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的关注,提升认知,加强教育。

大学生一般都处在十七、八岁期间,正是青年中期时代,这是一个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很容易造成情绪的不稳定。同中学相比较,大学的生活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远离了父母的陪伴,一切生活都要自立,这对于那些依靠父母形成习惯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而处理不当就会形成各种心理压力;大学生活将会面对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身边都是来自不同地区、风俗习惯各不相同的同学,这给同学之间的相处造成了困扰,而一些大学生选择了沉默,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参加社会活动,久而久之产生强烈的孤独感;情感问题开始困扰着大学生,大学时期是情感萌动的时期,而自身的 经验 不足,加之没有正确的引导,使大学生形成了不正确的恋爱观,出现一些三角恋、单相思甚至是被动恋爱的问题,导致严重的情感压力,最终将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改善措施

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系统化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 渠道 ,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的教学体系,列为高校公共课的正规课程。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在正常的授课当中穿插着思想健康的教育,全面考虑学生自身的心理需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化而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要系统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地学习心理、卫生和健康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心理发展的规律,可以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

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想结合可以有效的减轻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自我认识,适应新的环境。所以一方面要学校重视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要培养高素质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因此应该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还有利于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4、定期开展校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定期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可以有效的掌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状态,加强引导,使学生在心理问题的早期,早发现早治疗。

重视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大学生自身要学会正确的自我认识,学会科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适度的释放自身的压力,提高抗挫折的能力;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科学作息,健康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要学会自我调节,调节自身的情绪和适压能力,正确的面对现实,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参考文献】

[1]__国,宋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体―载体双赢”模式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05).

[2]唐柏林.科学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202 评论

青柠果茶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从社会需求来看,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将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使得以增强人的心理素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心理教育有可能受到社会各界的更大关注和欢迎。学校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美。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

在对全国近3000名大、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的学生“做事情容易紧张”,的学生“对一些小事情过分担忧”,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太冷漠”,的学生“在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感到有些吃不消”。这些数字都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欠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切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正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家庭教育不当,造成心理隐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所学校。家庭的良好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家庭教育的不当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隐患。自90年代以来,大批的独生子女来到校园,他们由于受到家庭的不同影响,有的学生懒散,有的好胜争强,有的孤独封闭,有的多愁善感,表现出一些不良的品性和心理缺陷。大部分学生没有受过挫折,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较差,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形成心理障碍,导致心理疾病。还有就是单亲家庭的影响、考试分数和盲目攀比等都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隐患。

2.学校处理不当,造成心理失调。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或教师在教育思想、方法上的不当或失误也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如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不屑,同学的鄙视等,就会形成心理压抑,从而破罐子破摔、无心向学、精神不振。有的还因不善交往,造成心理失调,诱发心理疾病。

3.社会负面影响,造成心理障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们的生活无忧无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溺爱、迁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企盼和呵护;现实社会的万紫千红、五彩斑斓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物欲诱惑、不健康的思想、情感、行为,都严重地侵害着学生的纯洁心灵。特别在当前,各种社会传媒,信息化作用等负面的影响,都会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造成心理障碍。

二、强化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课,学会心理调节的方法。班华曾指出:“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教育改革深化的必然趋势,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现代化的要求。”可见,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当前培育人的一个重要任务。为此,学校应该认真上好每周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选配有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热爱学生、热爱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任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心理自护方法。

2.优化课堂教学,重视心理品质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全面育人的主要阵地。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可使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否则就会阻碍认知活动的开展,降低学习效果。所以,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积极创设轻松、民主、愉快的氛围,诱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学习有愉快和轻松感。学生就会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氛围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长大后便会逐渐成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个性丰富的人。

3.开展学科活动,促进心理品质的发展。开展活动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科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起到积极、帮助的作用。阿莫纳什维里曾说过:“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经验,是个性形成的肥沃土壤。”因此,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是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爱国志士和伟大人物的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事迹,如《黄继光》《詹天右》《我的战友邱少云》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意志训练、耐挫折教育的极好教材。

341 评论

相关问答

  •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论文精选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了非常普遍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现状研究,才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存在的

    爱多肉的milk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论文

    近年来,中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与此不对称的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远远做得不够。心理健康教育被长期忽视,严重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

    桃色蔷薇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论文

    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 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 方法 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

    冷扇画屏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柏拉图ing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论文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

    尐籹孒16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