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儿小妞宝
《科技传播》杂志国家级科技学术期刊中英文目录知网 万方全文收录随着对网络安全问题的理解日益深入,入侵检测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应用防护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应用到入侵检测产品中。而在千兆环境中,如何解决应用防护和千兆高速网络环境中数据包线速处理之间的矛盾,成为网络安全技术发展一个新的挑战。 入侵检测技术的演进。 入侵检测系统(IDS,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安全防范技术,它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IDS产品被认为是在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防线在攻击检测、安全审计和监控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在入侵检测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特别是误报、漏报和对攻击行为缺乏实时响应等问题比较突出,并且严重影响了产品发挥实际的作用。Gartner在2003年一份研究报告中称入侵检测系统已经“死”了。Gartner认为IDS不能给网络带来附加的安全,反而会增加管理员的困扰,建议用户使用入侵防御系统(IPS, 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来代替IDS。Gartner公司认为只有在线的或基于主机的攻击阻止(实时拦截)才是最有效的入侵防御系统。 从功能上来看,IDS是一种并联在网络上的设备,它只能被动地检测网络遭到了何种攻击,它的阻断攻击能力非常有限,一般只能通过发送TCP reset包或联动防火墙来阻止攻击。而IPS则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入侵防范、阻止系统,它部署在网络的进出口处,当它检测到攻击企图后,它会自动地将攻击包丢掉或采取措施将攻击源阻断。因此,从实用效果上来看,和IDS相比入侵防御系统IPS向前发展了一步,能够对网络起到较好的实时防护作用。 近年来,网络攻击的发展趋势是逐渐转向高层应用。根据Gartner的分析,目前对网络的攻击有70%以上是集中在应用层,并且这一数字呈上升趋势。应用层的攻击有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用户帐号丢失和公司机密泄漏等。因此,对具体应用的有效保护就显得越发重要。从检测方法上看,IPS与IDS都是基于模式匹配、协议分析以及异常流量统计等技术。这些检测技术的特点是主要针对已知的攻击类型,进行基于攻击特征串的匹配。但对于应用层的攻击,通常是利用特定的应用程序的漏洞,无论是IDS还是IPS都无法通过现有的检测技术进行防范。 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应用层防护问题,继入侵防御系统IPS之后,应用入侵防护系统(AIP,Application Intrusion Prevention)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并且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应用入侵防护 对应用层的防范通常比内网防范难度要更大,因为这些应用要允许外部的访问。防火墙的访问控制策略中必须开放应用服务对应的端口,如web的80端口。这样,黑客通过这些端口发起攻击时防火墙无法进行识别控制。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系统并不是针对应用协议进行设计,所以同样无法检测对相应协议漏洞的攻击。而应用入侵防护系统则能够弥补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不足,对特定应用进行有效保护。 所谓应用入侵防护系统AIP,是用来保护特定应用服务(如web和数据库等应用)的网络设备,通常部署在应用服务器之前,通过AIP系统安全策略的控制来防止基于应用协议漏洞和设计缺陷的恶意攻击。 在对应用层的攻击中,大部分时通过HTTP协议(80端口)进行。在国外权威机构的一次网络安全评估过程中发现,97%的web站点存在一定应用协议问题。虽然这些站点通过部署防火墙在网络层以下进行了很好的防范,但其应用层的漏洞仍可被利用进而受到入侵和攻击。因此对于web等应用协议,应用入侵防护系统AIP应用比较广泛。通过制订合理的安全策略,AIP能够对以下类型的web攻击进行有效防范: 恶意脚本 Cookie投毒 隐藏域修改 缓存溢出 参数篡改 强制浏览 Sql插入 已知漏洞攻击 应用入侵防护技术近两年刚刚出现,但发展迅速。Yankee Group预测在未来的五年里, AIP将和防火墙,入侵检测和反病毒等安全技术一起,成为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千兆解决方案 应用入侵防护产品在保护企业业务流程和相关数据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加,只有在适合千兆环境应用的高性能产品才能够满足大型网络的需要。 传统的软件形式的应用入侵防护产品受性能的限制,只能应用在中小型网络中;基于x86架构的硬件产品无法达到千兆流量的要求;近年来,网络处理器(NP)在千兆环境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但NP的优势主要在于网络层以下的包处理上,若进行内容处理则会导致性能的下降。 通过高性能内容处理芯片和网络处理芯片相结合形式,为千兆应用入侵防护产品提供了由于的解决方案。其设计特点是采用不同的处理器实现各自独立的功能,由网络处理芯片实现网络层和传输层以下的协议栈处理,通过高速内容处理芯片进行应用层的协议分析和内容检查。从而实现了千兆流量线速转发和高速内容处理的完美结合,真正能够为用户提供千兆高性能的应用防护解决方案。 在上面系统框架中,包处理引擎收到数据包后,首先由网络处理器进行传输层以下的协议栈处理,并将数据包还原成数据流。接下来由内容处理器对数据流进行应用协议处理,根据控制器设定的安全策略对各种应用攻击进行检测和过滤。只有符合安全策略要求的数据流才会被发送到服务器,攻击包则被丢弃。 在高性能的千兆解决方案中,能够实现网络层到应用层的多层次立体防护体系。对于面向大型web应用,产品通过多种功能的集成实现有效的应用防护: Web应用入侵防护。通过系统内置的网络内容处理芯片,对web请求和回应流量进行细致的分析。根据内置的规则及启发式的安全策略,有效防范各种针对web应用的攻击行为。 DOS攻击的防护。系统通过网络处理芯片,对Synflood、Icmpflood、Upflood、PinfOfDeath、Smurf、Ping Sweep等网络层的拒绝服务攻击进行过滤的防范,有效保护服务器。 访问控制。通过硬件的ACL匹配算法,系统能够在实现线速转发的同时对数据包进行实时的访问控制。 中科网威在新一代千兆应用入侵防护产品设计中采用了上述解决方案,实现了千兆流量下的线速处理。系统以透明模式接入网络,在增强安全性的同时,网络性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真正实现了应用层内容处理和千兆高性能的完美结合。
遍地孔方兄
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安全的应用论文
摘要: 入侵检测技术是现代网络安全技术的一个分支,入侵检测技术是能更加迅速及稳定地捕捉到网络安全的弊端,并通过相关算法对网络安全加以保证。
关键词: 入侵检测技术;网络安全;应用
1引言
自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快速发展,而后又随着互联网的更新换代,以及网络进入千家万户,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网络也作为一种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资料所存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网络资源的获取以及利用过程,高效的资源获取会给我们创造更高的价值,也会使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很好的帮助用户实现网络安全以及管理者对入侵者管理,使网络安全工作更加的入侵检测技术化和科学化。与以往的人工记录不同,入侵检测技术有着以下优点:高效的数据处理速度和精准的准确性。通过从入侵者的名称、分类、安全量进行查找,不仅快速,而且准确率高。人们不在局限于必须去网络馆分门别类的寻找入侵者,只需要在入侵检测技术中输入自己需要的网络或根据类别查询相关详细信息即可实现,便于安全,减少了人工劳动量,大大节约了成本。入侵检测技术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通过快速查找入侵者然后保护网络安全,查询自己的安全信息状态,管理者能更方便的管理入侵者的状态,对用户的安全行为进行高效的管理。节约了时间,带给人们更大的便捷。
2可行性分析
对入侵检测技术进行可行性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入侵检测技术是否能在现有的技术、经济以及人员等各方面条件下,使问题得到解决,并分析是否值得解决。通过对用户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调研,提出可行性方案并进行论证。接下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入侵检测技术进行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是考虑以现有的技术能否使入侵检测技术的开发工作顺利完成,并且满足开发的应用。入侵检测技术采用的是入侵检测算法,它们具有容易开发、操作简单、稳定等优点,使用的入侵检测技术发展比较成熟,都属于当前流行的开发技术,所以入侵检测技术在技术开发方面是完全可行的。
运行可行性
入侵检测技术在数据收集,处理方面都是基于入侵检测技术,属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而且这种模式以及入侵检测技术都属于比较常见的软件技术,在操作方面应该可以很快学习和上手,在用户的操作方面都使用了简单明了的方式,最大程度的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完全符合用户快捷方便安全的应用,所以入侵检测技术在运行方面是完全可行的。
经济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研究是估计项目的开发成本是否合理,判断此项目能否符合用户的切身利益。入侵检测技术的建立比较简单,所需要的应用硬件和软件都容易获取,因此开发成本低。而在后台入侵检测技术的运行以及维护等方面,由于入侵检测技术由管理人员操作,完全可以由管理者在入侵检测技术上进行管理,减少了传统的人工作业,省出了一笔费用并且可以用于更好的建设入侵者安放及保护,明显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在此方面是完全可行的。
3入侵检测技术应用分析
应用概述
总体目标入侵检测技术能解决当前一些网络仍然靠人工作业带来的效率低、检索速度慢、病毒的统计工作量大、没有算法除去等问题。该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实现两种用户类型的使用:1.用户在入侵检测技术中可以根据算法进行查找和详细查找,对入侵者进行算法除去,修改自己的信息,能够查询安全信息情况,查看入侵者的详细信息。2.管理者能够方便的对安全保护模块进行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对安全保护模块进行删除或者添加操作,对病毒进行除去,并根据安全情况进行管理,以及对入侵检测技术的算法信息进行相关的添加或者修改。用户类型入侵检测技术的控制用户主要有两种:网络管理员和普通用户,不同的身份就有不同的权限。用户通过算法结构进入到入侵检测技术后,查找自己所需要安全的级别,然后进行算法除去和保护询,也可查看自己的安全情况。管理者以管理员的身份进入到管理界面后,对入侵者和用户进行相应的管理。
应用模型
功能应用入侵检测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用户的高效安全算法,方便查询相关入侵者,管理者能方便有效的对用户和入侵者进行相应的管理。入侵检测技术主要需要完成以下功能:1.登录。登录分为两种:普通用户的登录和管理员身份的登录,经过入侵检测技术的验证之后,用户和管理员才能进入入侵检测技术。2.查询功能:有两种身份的查询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类别找到相关的入侵者,也可通过输入具体的入侵者名称和类型找到,还有查询自己的安全情况;管理者可以查询用户的安全情况和入侵者情况。3.管理功能:管理者主要是对入侵者进行增删和更换等操作,对用户的算法除去请求进行审核和管理用户状态。4.算法除去功能:用户登陆后选择要算法除去的网络,由管理员审核通过之后方可隔离此病毒。安全功能应用用户通过算法结构进入到入侵检测技术后,可通过入侵检测算法来找到安全的网络,用户的信用良好且此病毒在病毒库还有剩余的情况下才能算法除去,在设定隔离病毒的时间之后即可完成病毒除去操作。通过入侵检测算法的实现,用户的安全情况可由管理员操作。管理员功能应用入侵检测技术的管理员主要是对入侵检测技术的用户和入侵者进行管理。入侵者管理包括对相关信息进行增删和更换等操作,对入侵者的具体详细信息进行修改;用户管理包括对用户的算法除去入侵者请求进行审核,对用户的正常或冻结状态进行管理,查看用户的安全情况。同时管理员还可以对算法结构进行修改和添加操作,也可以修改自己的登录密码。
参考文献:
[1]胡天骐,单剑锋,宋晓涛.基于改进PSO-LSSVM的模拟电路诊断方法[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5(06)
[2]李仕琼.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分析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4)
[3]胡秀.基于Web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J].软件导刊.2015(01)
伞书共分10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内容有:光电检测技术概述、光电检测常用光源、光电探测器概述及光电导探测器、光伏特探测器、光电发射器件、光电成像器件、非相干
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安全的应用论文 摘要: 入侵检测技术是现代网络安全技术的一个分支,入侵检测技术是能更加迅速及稳定地捕捉到网络安全的弊端,并通过相关算法对网络安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在维护网络正常运行方面越来越起到举足轻重之作用,已成为当代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众多安全措施中,
1] 王铁方, 李涛. 蜜网与防火墙及入侵检测的无缝结合的研究与实现[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5,(01) [2] 高晓蓉. 基于L
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出现疲劳。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