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33

winnie1103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国内职业倦怠研究现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来自巴厘岛的松

已采纳

综述 护士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摘要:工作倦怠是一种和工作情境有关的身体、情感和心理的耗竭状态,多发生于护理工作人员之间,它可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并易导致护士脱离护理队伍,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对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能够为预防和干预护理人员的工作倦怠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也为改善护士身心健康、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士工作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工作倦怠    护士    相关因素 美国临床及社会心理学家Fredenberger和Maslach及国内李小妹等发现:护士作为服务于人群的职业群体,容易在工作中逐渐出现倦怠,并有自卑、冷漠、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表现,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缺勤甚至辞职的倾向增加。它可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并易导致护士脱离护理队伍,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性[1]。就个体而言,工作倦怠对护士的工作和生活皆有影响,护士群体因工作倦怠而在工作中表现为态度冷漠、离职意向增加,这些改变则会间接地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并造成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下降[8]。它还会直接对护士造成情感、认知上的消极改变,给护士带来生理上的影响,包括血脂、血糖、血压、心电图异常等[15]。 1  职业倦怠的概念 工作倦怠(Job Burnout),也称职业倦怠或工作疲溃。Mosby字典指出倦怠感是指精神或躯体能量耗竭的一种状态,一般是经过一段时期的慢性压力后产生的,且这种压力是与工作有关,无法缓解的,有时会引起躯体疾病,是一种与工作情境有关的心理上的综合病症。从三个维度来讲,工作倦怠即情感枯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人性化倾向(depersonalization)和个人成就感消失(diminishedpersonal accomplishment)。其中情感枯竭是系列症状的主要方面,它代表工作倦怠的个人应激维度,指一种情感上过度的付出感和资源的耗尽感。去人性化倾向代表工作倦怠的人际情境维度,是指在工作中对他人消极、冷漠、愤世嫉俗的态度或情绪。个人成就感消失则代表工作倦怠感的自我评价维度,指自我能力感降低及倾向于对自己的工作作出消极的评价。Maslach等认为这三个维度在倦怠发展的过程中次第促进出现,也有学者认为三者的发生顺序恰恰与之相反,还有的则认为三者并无发生的先后顺序,它们可以独立甚至同时出现[2]。初看,工作倦怠和工作应激、抑郁的概念似乎很相似,实际则有所区别。其中工作应激是工作倦怠形成的前因,存在工作应激不一定发展成工作倦怠:而抑郁则具有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的普遍指向性,不同于工作倦怠单一的工作情境指向性[17]。 2  造成职业倦怠的原因 社会因素 工作负荷过重  在我国,护士缺编严重,长期超负荷工作和“三班倒”的工作制使护理人员生活无规律,长此以往导致用心脑过度,身体长期处于非正常负荷状态,容易造成精神疲劳。 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 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也称为角色压力)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因素。角色压力水平越高,护士职业倦怠水平越高【9】。临床工作职责不明确导致护士从事大量非护理性工作。由于护士多为女性,她们不仅要完成好护士的角色,还要承担起妻子、母亲的角色。病人、病人家属、医生及医院管理者都对护士的工作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使护士感到角色压力过重。多重的角色,以及过多过高的角色要求常常使护士感到力不从心,身心疲惫。 个体特征因素 人口统计学特征 人口学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人口学变量与工作倦怠感有关。其中,年龄与变量的相关最为稳定。低工作年限的护士存在较高的职业倦怠感,高学历的年轻护士工作倦怠感高于低学历的护士【3】。女性医护人员在情绪衰竭方面要显著高于男性医护人员,单身者比已婚者易产生工作倦怠感,离异者又比单身者易产生工作倦怠。在情感疏远和个人成就感方面男女性别上无明显差异【10】。ICU、急诊科、儿科等科室护士患工作倦怠的比例较高【4~5】。单身者比已婚者易产生工作倦怠感,离异者又比单身者易产生工作倦怠【11】。护理管理者应对离异、单身群体、高学历护士给予特别关注。在编护士比合同护士及护生倦怠程度低。 人格特征 人格特征是职业倦怠一个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在同一工作环境中,管理相同、教育和经验背景相同的个体对相同的压力源通常有不同的反应。具有倔强、低自尊、外控性、神经质、A型性格、感觉型、防御性应对、缺乏耐性以及采用逃避型应激策略的人表现出较高的工作倦怠【12】。A型人格医护人员与B型人格医护人员相比,情绪衰竭维度得分高,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低,去人格化程度得分高【13】。护士的情绪控制与自我成就感与医生比较略显不足【14】。 3.护士产生工作倦怠感的相关因素 情感枯竭 情感枯竭是一种因情感资源耗尽而出现的极度疲惫状态。由于护士的工作多数要在与病人进行接触中完成,因此大的工作量必定也伴随着对病患更多的情感付出,从而导致更严重的情感枯竭,而当抢救无效、病人死亡时,护士还可能因此受到家属的责难或医生、领导的批评,辛苦的劳动得不到肯定,由此可能更易导致情感枯竭。 去人格化 去人格化是工作倦怠的人际情境维度,表现为将服务对象当作物体看待,态度消极、冷漠。当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低时,去人格化程度亦高,其服务态度则较冷漠。惟有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才能提高其工作质量。管理者应充分重视新护士岗前培训的重要性,并应在新护士独立工作前考察其是否能胜任工作,以避免工作时出现较高的去人格化程度,影响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个人成就感丧失 个人成就感丧失的特征是倾向于对自己作出负面的评价,感觉工作能力衰退、自尊心下降。 应付方式与工作倦怠感 国内已有研究证实积极或消极的应付方式和工作倦怠相关,退避应付方式和情感枯竭呈正相关,自责应付方式兼与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倾向呈正相关,解决问题应付方式则和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因此,性格特点可能是应付方式影响个体情感枯竭程度的深层原因。 4.工作倦怠感在不同护士群体中的分布情况 有研究表明,急诊护士的情感枯竭相对较高,去人格化倾向较低,资历较浅的急诊护士则个人成就感较低[20]。儿科护士由于要面对大量患儿家属的要求而更易发生工作倦怠感。精神科护士则由于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多数难以解决而容易发生工作倦怠感[21]。此外,单身者比已婚者更易出现工作倦怠,而离异者又比单身者更易产生工作倦怠。在居住环境方面,于集体宿舍居住者工作倦怠更高。在年龄方面, 则是26—30岁的护士更易出现工作倦怠[22]。 5.常用测量工具 西班牙学Moreno-Jim6nez于1998年编制了(Nursing Burnout Scale,NBS)护士职业倦怠量,涵盖工作环境、人格特征和对压力源不同的应对方式3方面因素,人格特征是倦怠量表测评护士职业倦怠程度的主要因素。核心量表包括以下5个内容即护士工作中常见的压力源、职业倦怠、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以及描述护士倦怠的生理心理因素。该量表采用1至4级评分法,得分越高倦怠程度越高[19]。 6. 护士工作倦怠的干预措施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避免长期工作量超负荷 建立弹性排班制度和护士资源的科间流动机制是应对这一现象的有效措施。首先,应清楚界定护理工作的范畴,将不属于护理工作的内容交给护士以外的人员完成;其次,应该对不同能力、不同年资、不同学历的护士进行分层次安排使用,使个体在适合的岗位充分发挥所长;最后,依据各时间段工作内容的分布情况来安排护理人力资源,以此组合成各岗位的工作程序,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 为护士提供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个体面对应激性事件时从外部获得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主要是指来自家庭、亲友和社会各方面在情绪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援助。情绪性社会支持包括谈话、倾听以及表达关心和同情[12]。有调查显示,来自上级的支持比来自同事更重要,来自家庭、朋友的非正式支持可以减少工作倦怠的发生[7]。管理者可组织集体活动以增加护士的社会交际、营造团结互助的集体文化、帮助协调护士与家人和同事的关系、在护士遇到物质上的困难时尽量提供帮助等。同时,还应让护士感受到管理者亲和、乐于助人的一面,使得护士在需要帮助时主动来寻求支持。 让护士参与管理的决策过程 护士是医院最基层的医务工作者,接触病人最多,关注她们的工作状态和需求,让护士参与到管理的决策过程是实现这一点的捷径。在医院和病区的管理中,尤其在制订和护理工作相关的政策和制度的过程中,管理者应多听取护士的意见和建议,并得到护士的认可。护士的需求因此得到满足、工作状况亦得到改善,并能感受到来自领导的尊重和支持,她们的工作倦怠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其工作质量亦因此而提高。 保证护士的正常休息 休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工作压力所带来的身心疲惫,帮助工作人员维持高效的工作状态。但在实际工作中,护士的休息时间和正常休假常常被剥夺。因此,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以保证护士的正常休息和休假,此外,还可通过合理安排上下班时间、优化工作环境、组织各种娱乐活动帮助护士短时地放松自己。 维护良好的医护关系 良好的医护关系,医护配合的默契程度对护士的个人成就感有着显著的影响。科室应多安排医生和护士进行沟通,护士长应尽量抽时间参加医师的查房和病例讨论,并可邀请经治医师参加护士的病例讨论。同时,科室还可多安排医护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使医生和护士能在轻松的氛围中互相了解对方的职业内容、观念,理解对方的角色期待,从而在工作中能相互体谅,减少冲突的发生。 对护士进行沟通技能培训,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沟通技巧可减轻工作倦怠的程度,开展沟通技能的学习非常有必要,在工作中文明用语的频繁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或缓解护患冲突。良好的护患关系,也可以缓解护士工作压力,从而有效避免工作倦怠。 对护士开展应付方式指导 对护士开展应付方式指导,可以有效地消除应激源。如指导护士进行放松训练,以控制工作压力所致的不良心身反应;或者指导护士通过适当的活动转移个人对工作压力的关注,缓解各种负性情绪等。 个体的策略 为预防和改善工作倦怠状态,护士不仅要客观认识造成工作倦怠的因素,还要积极地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首先应注重培养外向的性格,在工作生活中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避免倔强、任性[17],其次应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注重学习人际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再次护士还应学习并保持有效的应对能力[26],提高自身在挫折面前的内控感,必须要不断学习,提高能力,克服偏见,寻找积极的减压方式以应对其情绪困扰,最后个体还应对工作有理性的认识,对工作目标的期望切合实际。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组织变革速度加快,职业不稳定性加剧,使人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对于护理人员而言,职业倦怠是直接影响护士工作效率的重要职业危险因素,随着人们对倦怠问题关注的急剧增加,为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维持护理队伍的稳定,对护士工作倦怠进行深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切实解决了相关问题,才能预防和降低工作倦怠。参考文献 [1]Freudenberger HJ.Staffburnout.Journal ofSocial Issues,1974,30(1):159—165. [2]王晓春,甘怡群.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5):567—572 [3]骆宏,叶志弘,冯莺.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领域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2~14 [4]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5]冯莺,骆宏,叶志弘.MBI量表在护士工作倦怠研究中的测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8(7):477—479 [6]王树珍,赵琦.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FJ].护理研究,2008,22(9):2292 [7]李靖.枯竭研究进展.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9(2):286—290. [8]陈晓.临床护士社会支持、工作倦怠两因素与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2):6~8 [9]席波,李军.护士职业倦怠与人格自尊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6.21(5):3—5 [10]李超平.时勘,罗正学等.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调查[刀.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170—172 [11]程灶火,谭林湘.艾森克个性问卷理论结构的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I),9—12 [12]Zellars KL,Perrewe PL.Affeetive Personality and the content of emotional support:Coping--in organizations口].Journal—of-Applied Psychology,2001,86(3):459—467 [13]蒋奖,许燕,林丹瑚.医护人员工作倦怠与A型人格、控制点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2):364—366 [14]陈素坤,王秋霞.护士职业压力与心理适应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659—662 [15]王伟,周新明,王培席等.临床护士疲劳程度与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8 [16]王晓辉,孙志华.浅谈护士职业倦怠的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2007,9(16):140 [17]李永鑫.工作倦怠及其测量.心理科学,2003,26(3):556—557. [18]陈素坤.临床心理护理指导.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07—219. [19]唐颖,Eva Garrosa,雷玲等.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BS简介明.中国职业医学, 2007,34(2):151-153. [20]宋双.中文版护士职业倦怠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广东医学2010,31(4):501-502 [21]周或,张黎明.护士工作倦怠研究进展.现代护理,2005,11(10):769—770 [22]稻冈,文昭.护士“心身倦怠综合征”的原因及预防.国外医学护理分册, 1991,2:53—55. [23]Burisch—M.A longitudinal study of burnout: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dispositions and experience.Work—And-Stress.2002,16(1):1-17. [24]乐燕,刘晓虹.护士职业倦怠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 -护理学报2006,13(1) [25]王慧,杨敏,高伟,王朝霞. 护士情绪劳动表现策略与工作倦怠相关性分析-护理学杂志2008,23(3) [26]陈素坤,王秋霞.护士职业压力与心理适应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 2002,37(9):659—662. [27]李小妹.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 35(11):645—6495.

186 评论

vivilovetu

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论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封面、本课题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提纲、课题研究计划、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要求打印。2、指导教师意见、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要求手写。3、课题研究计划应包括从选题到论文定稿全过程,须注明详细的时间安排。4、主要参考文献应注明文献、作者、出版单位及时间,文献中应尽量有外文资料。5、指导教师意见应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提纲是否科学合理,研究计划是否可行、能否采用等。6、指导教师意见、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均要有“同意开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 学学生学号:系 别: 教育科学系 专 业: 学前教育届 别:指导教师: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本课题研究目的2012年10月24日,浙江省温岭市一幼儿园发生了一起让人震惊的教师虐童事件,一个女教师居然满脸微笑着,两手拎着五岁孩子的耳朵并提起离地!这个事件发生后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都在思考这个教师为什么会这么做,而我认为,职业倦怠感是导致这起事件发生的一个原因。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在研究职业压力时,第一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词,”用于描述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衰竭的现象,具体而言,“职业倦怠“是指那些长期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事件过长、工作压力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产生的生理、心智、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一种身心耗竭的状态。而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更使这一问题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对幼儿教师的概念有各种阐释,根据《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理论卷》,幼儿教师是指“在幼教机构中,对 3~6 岁幼儿进行教育的主要工作人员,即指受社会的委托,在幼儿园或其他幼教机构中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从事教育和保育工作的专职人员。”我们都知道,教师是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的,而幼儿教师更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这极大的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对于幼儿的发展也极为不利。本课题通过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分析教师产生倦怠感的主客观因素,从而帮助教师解决或者缓解这一问题,促进教师和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本课题研究提纲前言职业倦怠的定义研究方法的选定三课题研究计划三、研究的意义(一)理论意义(二)实际意义四、我国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一)我国职业倦怠的状况(二)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五、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一)我国的研究现状(二)国外的研究现状六、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与建议七、结论1、论题选定()2、搜集整理资料()3、拟定提纲,撰写开题报告()4、进行观察和征询意见调查()5、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情况进行分析()6、撰写毕业论文()7、论文修改()8、毕业论文定稿()本课题研究现状: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克古瑞(Willard )曾经感叹“职业倦怠的感受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使他们逐渐放弃自己的专业工作。这个重大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师职业,如果不及时有效地纠正,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临床心理医生Farbe2000估计, 美国有30%一35%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强烈不满,有5%一20%的教师已处于职业倦怠状态。而在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我国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越来越严重。梁慧娟、冯晓霞(2004)对北京447名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有的教师有严重的职业倦怠表现,的教师有比较明显的倦怠倾向;丁海东,李春芳2006对山东省499名幼儿园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具有较明显倦怠和严重倦怠倾向的教师占68%:曲铁华、梁清(2002),在珠江三角洲,的中学教师表示,如果能获得其他行业的职业,即使工资比现职低,他们也愿意放弃教师职业;如果能获得相等的工资,有的教师愿意转行;如果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则有的教师会离开讲台.这些调查结果显示了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普遍存在的,且现状越来越严峻,这一情况不仅不利于幼儿和教师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我国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近年来,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8月1日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纲要》中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并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幼儿教师需要面对的是年龄最小的教育对象,他们要在幼儿园中对儿童的认知、情绪、个性、社会性、价值观、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成为继父母之后,儿童发展的又一重要他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儿童都有很大影响,这一时刻的教育影响对儿童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教师较高职业倦怠程度,既影响自身的工作和生活,给健康带来诸多的问题,妨碍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会由此导致工作中的不良表现而深刻地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及行为模式,影响着幼儿园自身的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职业倦怠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幼儿园管理方面、社会因素方面、幼儿教师自身因素、职业因素、组织伊苏等方面。而如果想要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从多方面着手,包括社会的支持、幼儿园进行民主管理、以及幼师自身的努力等。总之,一定要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来预防或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使教师和幼儿的身心都能健康的发展。“参考文献:[1] 梁慧娟,冯晓霞. 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J] .学前教育研究,2004,5:32-35.[2] Farber B A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teacher burnout[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0,565:675-689.[3] 曲铁华,梁清.知识经济与教师待遇探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19-23.[4] 许燕,余华,王芳.心理枯竭: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疾病[J].中国教师,2004,5:4-5.[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C].江苏: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6] 丁海东,李春芳.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2.[7] 张冬梅.大连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8] 王欢.昆明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9] 林琳.内江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9.[10] 毛艳美.社会支持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11] //.wab. 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J]. Handbook of Researlb on Teacher Education. Sikulan Editor, Macmillan,1996:53.[12] 庞丽娟.教育与儿童发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3]李悠.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及其与主管幸福感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14] Freudenberger H J. Staff burn-out[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1[15] 谢 蓉, 曾向阳.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J]. 学前教育研究,2011,6:67-69[16] 郑晓边. 现代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应对[J]. 学前教育研究,20013:5-7.[17] 邢少颖, 张亚宁. 幼儿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及其养成[J]. 学前教育研究, 20035:49-51.[18] 蔡军.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J]. 陕西教育,20116:90-92[19] 连桂菊.北京高校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应对措施[A].全国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论文集[C]. 北京: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9:2-3,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系主任(签名) 年 月 日¥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论文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论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封面、本课题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提纲、课题研究计划、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要求打印。2、指导教师意见、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要求手写。3、课题研究计划应包括从选题到论文定稿全过程,须注明详细的时间安排。4、主要参考文献应注明文献、作者、出版单位及时间,文献中应尽量有外文资料5、指导教师意见应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提纲是否科学合理,研究计划是否可行、能否采用等。

211 评论

相关问答

  • 毕业论文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当前幼儿园内处于职业倦怠的教师往往占多数,生理心理上都会表现出疲惫不堪、担心、焦虑、发呆等症状。而且,这种倦怠情结反应到教师身上,最明显的表现是疲惫不堪、其次是

    满天星RF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酒店员工职业倦怠毕业论文

    解决星级酒店人才缺失的方法和途径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

    MindTheGapPlz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职业倦怠论文结论怎么写

    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论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封面、本课题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提纲、课题研究计划、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要求打印。2、

    刘阳78021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职业倦怠现象日趋严重,并且存在于很多行业中,比如警察、教师、律师、医生等,这些行业的工作重复性强,工作压力大,特别容易发生职业倦怠。Abstrac

    贪吃的晨晨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论文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

    教师工作是一种助人行业,需要面临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调查表明,这是一种经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个体因长期未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应付

    佛罗妮曲奇饼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