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49

爱谁是谁007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与教育心理学有关的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萱萱小宝

已采纳

加强对教育心理学研究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弄清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探讨解决当代教育心理学现存问题的有效策略,是教育心理学发展演进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育心理学发展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国内的心理学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但是这种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内容复杂凌乱,没有明确的学科界限,学科性质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究其原因主要是其本身的对象不够明确。本文主要对国内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学科对象;发展问题;对策

教育心理学的本质是一门科学,它主要研究的是教学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状况以及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这个学科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把心理学的各种理论和观念转变成实际生活中教师的教学指导,帮助学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上世纪初,的专著《教育心理学》的问世向世界宣告了教育心理学的出现。随后这个学科传入国内,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虽然,现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已经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它还存在着不小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当前国内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内容联系不明确,缺少系统梳理

国内的教育心理学在起步阶段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西方先进成果进行翻译和引进,这种工作为国内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随后,有不少学者基于这种工作,结合国内的实际国情,进行了针对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依旧是理论知识,重视的还是学习心理,偶有涉及教学情况及其他情况下的心理状态。现在,国内的教育心理学常见的内容包括学习心理,品德心理,教学心理,教师心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等。但是这些成果究竟应该怎样进行排序定位却鲜有一致意见。有的学者认为应该更加侧重学习心理,有的则更倾向品德心理的研究,还有的认为教学心理最为有意义。这就意味着国内的教育心理学体系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存在内容过多的情况。

2.研究方法陈旧,手段缺少创新

研究方法的创新可以给成熟的学科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力,其意义和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现在国内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还比较陈旧,缺少必要的创新。到现在为止,国内基本上还没有独立完成研究方法创新,其选择的研究方法也大多来自基础心理学,并没有真正结合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这就导致教育心理学存在一定的脱轨现象,其具体表现为,首先,研究方法重视定量研究,受西方影响较大,有些情况下存在忽视定性分析的情况,并未真正将这二者的区别进行界定。其次,研究手段不够先进,虽然国内教育心理学研究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等手段,但是这种使用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数据分析领域,其本身对于研究工作的帮助还是非常有限的。

3.理论并未及时联系实际,理论研究效率较低

对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而言,确定这个学科的学科性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问题。其学科性质存在两种声音,有的人主张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重视的是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成实际教育活动的应用行为。还有一些人认为教育心理学是理论学科,它并不完全等同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和心理学也存在着不同,它重视的是针对教育的心理学研究。这种学科性质上的争论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4.研究并未真正结合国内实际情况

国内的教育心理学有着较久的研究历程,但是其本质还是舶来品。国内最初的教育心理学主要借鉴的对象是西方的研究成果,加过以后则以前苏联的研究成果为主要借鉴对象。“”时,国内的教育心理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通过对国内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的分析不难发现,国内的教育心理学以借鉴为主,缺少对本土实际情况的考虑,大部分研究内容是从西方来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并没有主观创新,缺少对国内实际情况的结合。其本身产生于西方,发展非常迅速,国家也很重视。但是国内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却比较坎坷,真正的快速发展时期非常有限。国内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资料有限,但是实际需求又非常大,所以只能借西方经验“解渴”。也正因如此,国内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和西方有着较大的差距。

二、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对策

1.树立全局性的研究观念

教育心理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对象是一个整体。人的心理状况是互相影响的,并非孤立存在的。笔者认为,国内现在的教育心理学缺少必要的科学的内核,它不具备系统性,并未真正明确学科研究的“范式”。有些学者认为,这个现状主要表现在学科内容很杂,没有固定的理论指导,研究课题非常丰富,选择困难。研究内容处在不断的变化状态下,没有稳定性。所以,人本身也是各种机能的综合。而教育的意义就是使人才的心理和身体保持一致,人格成熟。教育心理学研究学者应该站在整体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不可以将心理现象分割开来,孤立的看。比如在进行学习研究的时候,研究者不能仅仅站在认知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还要将情感因素,动机情况以及个人意志力等考虑进来。

2.创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自产生伊始,其研究方法常见的主要为两种,一种是基于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定量研究,它重视的是研究合乎科学方法,比较客观,强调实证分析。这种方法追求准确性以及数据表达,具体的表现形式包括实验法,测量法等等。另一种是基于现象学方法论的定向研究。这种方法主张利用非自然的定性方法进行研究,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常见的方法包括深入访谈,个案分析等等。

教育心理学不能仅仅使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它应该把定性研究的方法也加入到常规研究使用方法中来,实现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有机整合。定量研究方法能够帮助研究保证自身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但是教育心理大多数相容的,所以仅仅使用这一种方法并不能解决教育心理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定性研究重视的参与体验,参与者本身就可以获得一定的解释。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产生新鲜的想法。这种方法对研究者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学界应该将这两种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确保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3.建立理论和应用层面的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目的还是实际应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弃理论研究,过分追求实用。研究者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应该将理论和实际进行集合。现在的国内学者主张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产物,它更关注的是应用。虽然,教育心理学已经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这种成果还是比较有限的。没有实际的理论研究没有价值,没有理论的实际是很难获得理想的成果的。因此,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该抓好理论和实际两大方面,不能过分重视某一个方面。

三、小结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心理现象和其背后的规律,它需要研究者对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有着非常细致的观察。教育心理学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把心理学的各种理论和观念转变成实际生活中教师的教学指导,帮助学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本文主要对国内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策分析。虽然,现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已经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它还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爱卿.20世纪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3):369.

[2]叶浩生.21世纪教育心理学的十大研究方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01):288.

[3]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366.

[4]章泽渊等.教育心理学[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3):539.

作者简介:蔡春燕(1975―),女,河南信阳人,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心理教育与教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教育心理学发展论文

89 评论

独行欧洲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当代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发展

【摘要】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其研究物件主要是在于活动开展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和变化情况。文章主要分析了当代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中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高校教育;发展前景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其研究物件主要是在于活动开展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和变化情况,从而得出一定的教育双方的心理活动、教学开展的规律以及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环境是教学场景,主要关注得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和被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教育学和心理学交叉的关键在于将心理学相关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从而实现教学活动中教育双方的心理健康。

一、当代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中的问题

1、内容体系缺乏系统性。

我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内容不仅仅涉及到学习心理,还对品德心理、教学心理、教师心理和心理健康等领域涉猎甚广。但对这些领域在先后顺序、轻重缓急上必须要有一个排序,这样才能做到调理明晰。但是在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现状中,有的重视学习心理,有的重视品德心理,有的重视心理健康,并没有达到统一。这说明,当前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冗杂、体系不清晰。导致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庞杂的原因主要是:首先,没有明确、官方、主流的理论指导。其次,研究课题没有限定、主题花样繁杂。最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和方法的变化性较大,难以掌控。

2、研究方法缺乏创新性。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上述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强调实证主义,注重自然科学的客观性,采用大量的实证量化分析,利用一系列的资料来说明教育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另一种是强调现象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并不能用自然现象的观测方法,采用大量的非自然的定性方法来说明教育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在整个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过程中大致上只出现了这两种教育方法。

3、理论与实际联络缺失。

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做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主要表现为:首先,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无法接轨。教育心理研究者的成果跨度是从理论到理论,并没有实践的经验成果作为理论的有效支援;另一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是关注到日常的实践,却没有将教育心理学作为教学的理论指导。其次,教育心理学并没有在教育改革中但有一定地位。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忽视了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它除了得出一定的教育双方的心理活动、教学开展的规律外,还会对教育体制造成重大影响。最后,学科应用领域不光。目前,教育心理学还仅仅应用于高校中的教学活动和教育双方,制约了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性。

二、当代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发展前景

1、研究设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教育手段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大量高科技统计分析方法被应用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这虽然为研究开展提供了便利,但是也造成了为研究沦为数字化和科技化的附属品。这种现象虽然源于研究工作者对于统计精确度的严格要求以及资料量的本身限制,但是想要站在该领域的尖端,不仅仅要对方法、技能进行高科技创新,更关键的是要提高研究的质量。

2、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创新。

首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双管齐下。定量研究保证了研究的客观性和精确度,但教育心理现象不同于自然现象不能仅仅使用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方法注重的是观察性和体验性,并能够深入发掘某种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定性研究虽然能够进行思维的发散,但是过高的主观性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双管齐下才是进行心理学现象研究的正确方法。其次,使用高科技的研究手段作为辅助。传统的研究方法不能摒弃,但也要迎合是代变化采用高科技手段,能够大大提高资料处理的速度和精确度,也为定性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支援。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随着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其在现代教育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人们往往仅仅关注到了理论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而忽略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但,也就出现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脱轨现象。理论研究者们需要意识到过往的研究大多是站在格式化的情景下开展了,无视了社会现实。因此教育心理学研究应更尊重当下的社会现实,以教学现场为背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教育双发的心理动态的变化以及背后的规律机制,走出理论研究的禁锢,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学科体系具有地方特色。

首先,了解国内外研究的差异。不能将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成果生搬硬套,这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而是要在分析和比较中国人的心理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国外研究的成果。其次,保证研究物件的典型性。认真了解研究物件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面向社会进行研究物件的招募。此外,也要保留我国教育心理学在发展过历程中的精华,极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领域。最后,打造一支分工明确、特色显著、跨文化的科研团队。由于我国地广人多,不同区域的研究物件有着不同的特征,我开展大范围的研究需要多方位的人才的支援,只有协同共进的通力合作,才能保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物件有着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心理学体系。当代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中主要存在内容体系缺乏系统性、研究方法缺乏创新性、理论与实际联络缺失的问题。因此,我们要采取提高研究设计的质量要求、创新科学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地方特色的学科体系等手段保证教育心理学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兴.从思想演变看教育心理学发展宜采的取向[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

[2]程刚,曾捷英.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展望[J].心理科学,20154

[3]王力娟,张大均.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取向及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072

[4]胡东武,陈爽,吕灿文,吴迪,谭汉明等.当代教育心理学最新进展综述[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

范文二:小学生教育心理健康论文

1.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认识到目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就需要对症下药,积极分析现状、总结原因,然后切实的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品质,为打造高素质的健康心理人才而奠定基础。提高学生心理健康,不单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家庭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早的了解小学生心理,引导其树立健康的心理标准,为推动学生心理健康而努力。

自身发展的需要

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小学生第一次正确认识自我的过程,是为其自身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基石,是其以后踏入社会的基础。如果能够在学生时代及时、尽早的了解其心理健康程度,并能够进行有效、恰当的引导,必然能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适时的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也能够帮助学生尽早的摆脱一些错误心理知识的诱导,提高其认知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其自身的发展。

家庭教育的需要

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第一步,是学生进入学校和社会的前提。学生的心理健康课,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家庭教育的延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切实的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状况,如年龄、性格、认知能力和心理接收程度等,制定出符合其自身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最终,实现学生心理素质的整体性提升。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切实的与父母一道,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的顺利施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

社会进步的需要

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课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深入改革正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心理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小学生作为未来时代的主流,其心理健康程度必然影响社会的发展。因此,作为教育环节,一定要从大处着眼,具有大局观,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教育主体的一部分主抓起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不断的适应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要求,自我改革,引导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的提升,保证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实现学生心理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推进社会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2.总结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小学生教育的基石,只有坚持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才能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我国人口的整体教育素质,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359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教育的心理学论文题目

    很多呀,我就分享几篇心理学进展这本期刊上的论文标题吧:自我概念清晰性与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有调节的中介作用、社会排斥后的行为反应研究综述、从“完全理性”到

    妖精狮子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学前教育心理学的论文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在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之间起着一种中介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儿童发展心理

    瓜的小妞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与心理学有关的论文题目

    心理学专业主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心理学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心理学专业的论文选题应该怎么去选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心理学专业论文选题

    坚吃不懈120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与教育有关的论文

    教育 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教育的逻辑起点自然是人类社会的产生。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育相关的 毕业 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相关的毕业论文篇一 《

    天壹老师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论文

    教育心理学是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一门课程,缺乏理论性、注重实践性是传统教育心理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特点,为适应现代社会的教学需求,需要对教育心理学与教学改革进

    七月紫梦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