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86

金凯瑞砖家
首页 > 学术期刊 > 美军的战术论文格式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咂咂咂1

已采纳

简介:珍珠港事件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皇家海军的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夏威夷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这个事件也被称为偷袭珍珠港或珍珠港战役。 事件过程 11月26日,一支由六条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日本海军中将南云中一的指挥下离开日本开往珍珠港。途上舰队保持彻底的电波静默。除这六艘航空母舰外日本舰队还包括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三艘潜艇。此外还有八艘油轮和两艘驱逐舰只开到北太平洋等候。 12月7日早晨,该舰队的飞机轰炸了欧胡岛上所有的美军机场和许多在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包括那里的战列舰。地面上几乎所有飞机被摧毁,只有少数飞机得以起飞和还击。12艘战列舰和其它舰船被击沉或损坏。188架飞机被摧毁,155被破坏,2403美国人丧身。仅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沉没时就有上千人死亡。 这次战斗的第一炮和第一个牺牲者是美国一条驱逐舰对日本的一艘微型潜艇的攻击。那艘微型潜艇被击沉。日本一共出动了五艘微型潜艇,它们打算在空袭开始后对美国船只施放鱼雷,五艘船后来都被沉,其中只有四艘后来被找到。这五艘船上的十名水手中只有一人幸存,酒卷和男被俘,他是美国在二战中的第一个俘虏。 日本参加这次袭击的航空母舰是赤城号(旗舰)、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这六艘航空母舰一共可以装载441架飞机,其中包括战斗机、鱼雷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水平轰炸机,其中55架被毁。这些飞机分两波攻击。南云中将决定放弃第三波攻击而将主力撤回。 根据当事人报道和后来美国和日本军方发表的军事文件袭击珍珠港的过程如下: 3:42:一美国扫雷艇在檀香山港前发现一个潜望镜。 6:00:距珍珠港370海里的航空母舰企业号从370海里外派出18架侦察机飞往珍珠港。 6:10:南云中将得到攻击的命令后下令第一波起飞。日本舰队此时位于欧胡岛北220海里。 6:20:第一波的183架轰炸机和战斗机起飞飞向珍珠港。 6:30:一艘美国供给船在珍珠港外发现一艘潜艇。这个发现被传递给一艘美国沃德号驱逐舰,一架侦查机被遣往当地。 6:45:沃德号驱逐舰向潜艇发动攻击。潜艇被击沉。 6:53:沃德号驱逐舰报告攻击潜艇。 7:02:位于欧胡岛北部的一个雷达站在岛被132海里处发现不明飞机。 7:10:雷达站向空防司令部报告发现不明飞机的消息。 7:15:攻击潜艇的报告到达美军司令部。与此同时167架第二波日本飞机起飞。 7:20:美军空防司令部认为不明飞机是从大陆来的B-17轰炸机,他下令雷达站关闭。 7:40:第一波到达欧胡岛北岸。 7:49:第一波指挥官下达攻击令。 7:53:第一波指挥官向南云发送“虎!虎!虎!”的消息报告偷袭成功。 7:55—8:25:由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进行的第一波攻击。 7:58:美国海军向所有船只发出警告:“珍珠港受空袭,这不是演习!” 8:00:从美国大陆来的B-17轰炸机和从企业号起飞的侦察机同时到达珍珠港,但他们毫无准备,因此无法插手。 8:02:内华达号战列舰开始对从右舷攻击的飞机开火。两架飞机被击落。内华达号在尾部受一条鱼雷。内华达号是唯一试图逃出珍珠港的战列舰,但它多次中弹后不得不在沙滩上搁浅以防止船沉没。 8:08:KGMB电台中止其节目号召所有军人回到他们的岗位上去。 8:10: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前部弹药库中弹爆炸,亚利桑那号在9分钟内沉没,80%船员阵亡。 8:12:夏威夷最高指挥官沃尔特·肖特向整个太平洋舰队和华盛顿报告:“与日本的战斗由一次向珍珠港的袭击开始。” 8:17:美国驱逐舰海尔姆号是第一艘开始对珍珠港内潜艇攻击的美国船只。 8:26:檀香山的救火队报告三人死亡和六人受伤(可能是被防空炮的子弹击中)。 8:39:一架水上飞机在港内发现一艘潜艇和对它开火。 8:40—9:15:轰炸机的攻击。 8:40:一艘美国驱逐舰与一艘日本潜艇相撞并开始投深水炸弹。潜艇受伤后上浮。一个地方电台报道日本空袭。 8:50:第二波攻击指挥官下攻击令。 8:54:第二波攻击开始。54架轰炸机和78架俯冲轰炸机进行攻击,36架战斗机保护制空权。 9:00:一艘荷兰的远洋轮是第一个参加战争的同盟者。 9:15—9:45:俯冲轰炸机进攻。 9:30:港外和岛北的船只受到攻击。 从9:45开始:进攻减弱。 10:00:第一波飞机回到停在岛北180海里的舰队。 11:15:夏威夷总督在电台中宣布整个夏威夷领地进入戒严状态。 11:46:有人报告日军在欧胡岛登陆。 12:10:美国侦察机飞向岛北但未能发现任何敌机或敌舰。 12:40:夏威夷总督和美国总统同意在夏威夷引入战时法并建立军政府统治。 13:00:日军飞行队队长与南云中将讨论进行第三波攻击的可能性。 13:30:南云下令返航。 16:25:夏威夷总督签署战时法。 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山本五十六本人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越性。从1931年开始日本与中国交战,此前日本占领了满洲。从1941年1月日本开始计划袭击珍珠港以取得战略优势,经过一些海军内部的讨论和争执后从年中开始日本开始为这次行动做训练。 日本计划的一部分是在袭击前(而且必须在袭击前)中止与美国的协商。到12月7日为止,日本驻华盛顿大使中的外交官一直在与美国外交部进行很广泛的讨论,包括美国对日本在1941年夏入侵东南亚的反应。袭击前日本大使从日本外交部获得了一封很长的电报,并受令在袭击前(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将它递交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但大使人员未能及时解码和打印这篇很长的国书。最后这篇宣战书在袭击后才递交给美国。这个延迟增加了美国对这次袭击的愤怒,它是罗斯福总统将这天称为“一个无耻的日子”的主要原因。山本上将似乎同意这个观点。在日美合拍的电影虎!虎!虎!中他被引用说:“我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这句话山本本人可能从未说过,即使如此他似乎的确如此感觉。 实际上这篇国书在日本递交美国前就已经被美国解码了。乔治·马歇尔在读过这篇国书后立刻向夏威夷发送了一张紧急警告,但由于美军内部传送系统的混乱这篇电报不得不通过民用电信局来传达。在路上它失去了它的“紧急”标志。袭击数小时后一个年轻的日裔美国邮递员将这张电报送到美军司令部。 背景 日本从1941年中开始向东南亚的发展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安,十年来这些国家对日本的发展的不满顶多局限于递交外交抗议书,但1941年7月美国、英国和荷兰殖民政府对日本宣布禁止向日本运输战略物资,尤其是钢和石油。这一步对日本的经济和军事都有威胁,其目的是迫使日本限制它在东南亚的活动,回到谈判桌边。罗斯福下令让舰队驻扎在珍珠港(由于它离日本比美国西海岸要近得多,因此它对日本是一个直接威胁)也是这个目的。罗斯福认为这个决定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当理查逊上将对这个决定提出抗议时,他将理查逊解雇。但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反应似乎只是加强了日本军方的决定,占领和利用这个地区。日本的石油产量很小,而提炼的石油的储藏更少,因此禁运对日本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日本政府决定占据亚洲,尤其是东南亚的资源作为对禁运的回答。他们不能假设,假如他们开始行动了,美国会在一旁袖手旁观。这是山本五十六考虑事前消灭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 他袭击珍珠港的海军基地的主意是实现这个战略目的中的一个战术步骤。日本资料显示山本于1941年初开始考虑袭击珍珠港。数月后,在做了一些预先考察后,他被批准开始准备这个行动。日本海军内部有强烈的反对这样一个行动的力量。山本威胁,假如这个行动被中止的话,他将引退。1941年夏,在一次由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这个行动正式被批准。11月,在另一次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出兵太平洋的决定被批准。在11月的会议上还决定,只有在美国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的情况下才放弃这次行动。 直接结果 就其战略目的而言,对珍珠港的袭击从短期和中期的角度来看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它的结果远远超过了它的计划者最远的设想,在整个战争史上,这样的成果也是很罕见的。在此后的六个月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无足轻重。没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威胁,日本对其它列强在东南亚的力量可以彻底忽略,此后它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势力一直扩张到印度洋。 长期影响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珍珠港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彻底的灾难。事实上,计划珍珠港的山本上将本人预言即使对美国海军的袭击成功,它不会,也不能赢得一场对美国的战争,因为美国的生产力实在太高了。日本的主目标之一是美国的三艘航空母舰,但当时没有一艘在港内:企业号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克星顿号数日前刚刚开出,萨拉托加号正在圣地亚哥维修。世界各地的海军和其他观察家都认为,将美国大多数战列舰创伤作废是这个战役的最大的成果。没有了这些战列舰,美国海军只有依靠它的航空母舰和潜艇,实际上当时美国海军只有这些舰船了,而这些舰船也是抵抗和后来反击日本的主要力量。后来证明将战列舰摧毁的作用远比预想的要小得多。 最重要的可能是珍珠港事件立刻将一个本来意见不齐的国家动员起来了。它将美国团结起来,一起要战胜日本,它可能也是后来盟军要求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不论当时日本只是击中了修理蓬还是击中了航空母舰,对珍珠港的袭击本身就已经决定了日本战败的命运。 历史意义 这场战役是有历史决定性意义的。由于日本未能击沉美国的航空母舰,它只有一个小的军事作用。但即使日本击沉了美国的航空母舰,从长远角度上来看它还是不能帮助日本。这次袭击彻底地将美国和它雄厚的工业和服务经济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轴心国在全世界的覆灭。此后盟军的胜利和美国在国际政治上的支配性地位都是由此及彼的。 从军事史的角度来看,对珍珠港的袭击标志着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军主力的转折点。但世界海军强国对这一点一直到后来珊瑚岛战役和中途岛战役后才明白过来。 本次军事偷袭曾被拍成电影《虎虎虎》和《珍珠港》

299 评论

堕落紅尘

一种可能是美国对当时的日本战略形式没有分析对,认为日本还没有结束中国战场及亚洲战场的争夺,应该不会也应该还不具备与美国为敌的资本;1.美国人的骄傲自大,麻痹了他们的意思,因为很在之前很多情报就显示说,日本将攻击他们的海军基地,但是美国人认为日本没那能力;2.美国在遭到日本飞机的突然袭击后,因为当天是星期天,美国还很多人在休息,都还没反应过来,已经遭到日本的轰炸了;3.遭到突袭后,大部分反击工事都被炸毁,没能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另一种可能就是美国在日本偷袭之前已经截获了其要偷袭珍珠港的信息,当时的美国奉行“孤岛主义”, 所以没有参战的理由,而美国又急于抢夺将要结束的“二战”的胜利果实,所以边故意放任日本上演偷袭一幕。(当时日本偷袭时美国停留在珍珠港的航母却消失了踪影,也许是早就做好了挨打的准备。把航母掉走只是为了减小损失)这是个阴谋,是美国故意让日本偷袭珍珠港而把自己卷入二战的!!最终通过二战得到利益!!就像911之后在伊拉克战争中得到石油一样!!!!参考资料:下载资料:

215 评论

不老的传说kz

怎样写关于美军信息化战争的论文

342 评论

淡粉浅蓝

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世界越打仗越好呀,如果不是二战,现在的世界有这么好吗

242 评论

midnightdq

美军进攻伊拉克战术的分析作者:风中一剑美国发动的对伊战争,体现了现代战争的全新理念.由于战争双方军事实力的差距,结果没有什么悬念。然而,战争的进程却扑朔离迷,让很多中外军事专家大失水准。纵观战争发生的前因和全部过程,给人们留下的最大印象是美国对战争的全面控制。因此,仔细地思考美国的战略选择和采用的战术,也许会从中找到一些答案,解开某些疑团,这无疑对人们进一步认识伊拉克战争给未来高技术战争所带来的变化,将有所启示。1.战争准备立足"有全胜把握而后求战" 战争准备的充分与否是把握战争主动权的前提,"有全胜把握而后求战"是战争的基本规律和战争准备的基本原则。此次伊拉克问题从危机演变为战争来看,美国是做了充分准备的。 自始至终把握主动.首先,为对伊战争"合法化"做了政治准备。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手段继续,此次对伊战争与1991年的海湾战争最大的不同,是在战争目的上的差异。当年的海湾战争,尽管美国的对外政策奉行的是世界霸权主义,有着谋取中东地区事务主导权的企图,但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径,给美国提供了选择"解放科威特"的口实和冠冕堂皇的战争目的,轻而一举地获得了联合国对伊拉克动武的授权,做到了出师有名。而此次发动伊拉克战争,仅凭美国认定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说词是不能打动联合国的。为此,美国利用国内法启动战争程序,2002年10月10日下午,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96票对133票通过了授权总统必要时可以对伊拉克动武的决议;10月11日凌晨1时15分,参议院又以77票对23票通过同样内容的议案。布什总统在1时28分就发表声明:"参院的投票表明美国在用一个声音说话"。布什班子中一位高级官员说:"我们现在得到了采取行动所需要的一切,我们不再需要安理会。如果安理会还想保持影响,那就应该给予我们同样的授权在美国的压力之下,美国东部时间2002年11月8日上午10时18分,联合国安理会以15票赞成、0票反对一致通过了有关伊拉克问题的决议。至此,美国完成了以武器核查寻找开战借口的步骤。然而,联合国核查小组多次的工作报告不能令美国满意,美国凭借雄厚实力,对联合国继续施压,企图左右联合国安理会的导向。但是,美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除个别国家追随美国以外,就连昔日的盟友也坚决反对美国这种挟持联合国的做法。美国在确信无法获得对伊开战的有效票数之后,借以伊拉克实质性违反联合国1441号决议为由,关闭了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的途径,向伊拉克发出了最后通牒。布什说:"1441号决议是安理会一致通过的,其精神应当得到贯彻。伊拉克应该自行解除武装,否则就会被武力解除武装。而伊拉克没有自行解除武装"。白宫今年3月19日发表的一个报告说,美国有"明确的权力"对伊拉克使用武力以确保国家安全,迫使伊拉克遵守联合国安理会的各项相关决议。这份报告涉及2002年《授权对伊拉克使用武力决议》。它总结了过去12年来美国为防范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持续威胁和促使伊拉克遵守联合国安理会有关伊拉克问题的各项决议所作的外交努力。至此,美国给自己找了一个十分勉强的开战理由。其次,为对伊战争做了充分的费用准备。俗话说,"举兵十万,日费千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代高技术战争的耗费更是惊人。一枚JDAM制导炸弹要万美元;一枚"战斧"巡航导弹要140万美元;损失一辆MIAI坦克就是385万美元;损失一架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就升到1500万美元;如果是损失一架战略轰炸机,那就要以数亿美元来计算了。"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在当今已经不足挂齿了,战争每天的耗费以亿美元来计数并不稀奇。以1991年的海湾战争为例,战争持续42天,多国部队的耗费高达600多亿美元,平均每天近15亿美元。时别数年再战,平均每天的耗费不会少于这个数字。也正因为如此,没有充分的战争费用保障,美国也是难以开战的。特别在昔日盟友不肯出钱的情况下,战争费用的准备更是忽视不得。为此,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和众议院民主党预算委员会认为:"如果25万美军能速战速决的话,那么直接开支约在440亿至600亿美元之间,这比1991年海湾战争的800亿美元要便宜一些。不过,如果战争久悬未决的话,那么花费将超过1000亿美元。此外,美国纳税人至少还得为美军逗留伊拉克付出500亿至1000亿美元!"2002年12月1日《华盛顿邮报》在头版发表题为《美国对伊动武面临巨额帐单》的文章说,美国国会和智库专家非正式估计,攻击并在战后占领伊拉克的成本将在1000亿至2000亿美元之间。不过,美国财政部长保罗·奥尼尔已经表示,美国打得起这场战争。2002年12月24日《华盛顿时报》报道,美国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在向国会提交的本财政年度的国防预算中,准备申请添加一项额外的资金储备——-"管理储备",设立这项额外储备的主要目的是为明年可能爆发的对伊军事行动做准备。战争开始后,美国国会批准了800亿美元的特别费用,其中600多亿美元直接用于伊拉克战争。而最近美国军方透露结果表明"美国部队在弹药方面大约花费了30亿美元,伊拉克的战争花费超过了200亿美元,并且此后每月还将花费大约20亿美元。"很显然,美国在战争费用方面的准备是非常充分的。第三、为对伊战争做了充分的军事准备。从指挥机构来看,战前美军中央总部迁往卡塔尔,美军海军陆战队第1远征队总部迁往科威特,中央总部陆军司令部(第3集团军)驻扎在科威特。从部队部署来看,陆军第3机步师、第4机步师、第101空中突击师、第82空降师、第3装甲骑兵团、第7骑兵团、第173空降旅,总计8万余人,各型直升机1000-1200架,M1A1、M1A2坦克2000余辆;海军部署有"小鹰"号等6个航母战斗群,包括"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伯克"级导弹驱逐舰、"佩里"级导弹护卫舰、"洛杉矶"级核潜艇以及补给船等,总计万余人,各型军舰近百艘,飞机500余架;空军动用了隶属于美国空军司令部、欧洲司令部、中央司令部的18个联队,总计万余人,飞机1000多架;美陆战队包括第1陆战师、第3陆战航空联队和1个陆战远征旅,兵力近4万人,装备各型作战飞机70-120架;美特种部队有3万人用于对伊作战,包括负责西南亚和东北非地区的陆军第5特种部队,第1、3、5、7、10特种部队大队,第4心理战大队,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海军第1、2特种作战大队;空军第16特种作战联队,第352特种作战大队和第353特种作战大队。到开战时,加上联军部队已经达到28万多人,基本满足了作战的要求。综合来看,美国除了在政治准备上离计划要求较远外,其他方面到2003年3月下旬均已具备了开战条件。2.战争初期的"斩首"行动此次美国对伊开战的时间选择在3月20日(巴格达时间)的清晨5点34分,以F-117隐身战斗轰炸机和"战斧"巡航导弹空袭巴格达拉开了战争的序幕。经过3轮攻击后,美国共发射40多枚"战斧"巡航导弹,投下4枚JDAM(联合制导攻击弹药)精确制导炸弹,战略突袭并没有像战前有人预测的那样实施的是陆、海、空全方位的立体作战和全纵深的战略打击,这与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当日,美军共出动飞机1300多架次,进行3次大规模空袭显然差别很大。从军事角度而言,慎重初战是战争指导的基本原则,而有关信息显示,美军开战的时间比预计时间提前了12小时,其根据是"擒王斩首"。在这种战略动机的驱使下,当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内特报告已经发现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行踪,必须及时决定是否对他发动袭击时,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美军对伊战争总指挥弗兰克斯将军认为,必须在美国东部时间晚上7:15下达命令执行袭击计划。布什在白宫总统办公室挨个询问其它内阁成员的意见后,于晚上7点12分,下达了袭击命令,开始了"斩首行动"(Decapitation Strike)。美国的一些信息战专家认为,信息作战时,尤其是美国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信息作战,应遵循"斩首"原则。所谓"斩首",就是打击"敌方的头部,而不是他的躯体"。战争要首先攻击敌国家指挥当局、联合参谋部、战区总部及各级部队司令部,破坏敌方所有信息传媒。从空袭的过程和结果来看,美国所期盼的是通过"点穴"式的突袭,将萨达姆等高层领导人炸死,使伊拉克军队"群龙无首",指挥系统瘫痪,造成军队"形全而不为用"的效果。由于开战仓促,人们没有看到高技术战争所采取的大规模电子战。不论是上一次海湾战争,还是科索沃战争,在开战前的5-6小时,美军都对敌方实施了极为强烈的电子干扰、电子压制和电子摧毁,使对方的预警雷达、炮瞄雷达、火控雷达失灵,前沿雷达阵地基本瘫痪。然而,出乎不少人预料的是,美军放弃大规模电子战,在海湾地区部署的大量先进电子战装备似乎没有向人们展示出它的巨大作用。尽管有人分析美军现阶段的主体行动是火力打击,为了顺利地打击伊拉克政府的首脑部门和指挥机关,美军需要从伊拉克境内的情报人员那里获得由无线电通讯设备发出的不间断信息,以及从伊拉克的电视广播媒体中了解伊拉克领导人的活动情况,但是,人们所看到的是,在缺少大规模电子战的支持下,限制了美军许多兵器在首日军事打击行动中的使用。美军只能动用F-117具有隐身功能的战斗轰炸机突袭巴格达。此外,远在英国费尔福德机场和印度洋迪戈加西亚机场部署的B-52、B-1B和B-2战略轰炸机,由于准备加奔袭的时间需要十几个小时以上,无法与F-117隐身战斗轰炸机、舰载"战斧"巡航导弹和潜射巡航导弹同步进行打击,这就大大削弱了第一天的空袭力度,与上一次海湾战争首战突袭不可比拟。也正因为如此,不仅萨达姆等高层领导人没有在"斩首"行动中被炸死,威慑打击也没有促使伊拉克发生内乱,而且,伊拉克的作战指挥体系也没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这就为后续的作战带来不少的困难。从战略上讲,美国的首轮空袭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唯一所得,不过是对伊拉克48小时最后通牒的兑现。这种临机变阵的风险和出其不意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首战美国所付出的风险和效果是不对称的。3.战争中期坚持"全面打击""全面瘫痪"作战由于战争前两天的"斩首"行动效果欠佳,美军迅速调整了战法,空中打击由"点穴"式的战法改为"全面打击"式战法,利用空中优势全面控制制空权,实施全程的非对称作战。"全面瘫痪"式战法与"斩首"式战法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点穴"式战法造成的打击效果仅仅是对作战系统的"瘫痪",而"全面瘫痪"式战法造成的打击效果则是离死差一步,它是通过剥夺对手的赖以生存的条件来实现的。因此,在战争第二阶段的作战手段和打击目标方面的选择上,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根据作战作战方式选择作战手段是形成最佳作战效果的保障,既然美军选择了"全面瘫痪"式战法,实施不间断战略突袭与地面战同步进行的作战方式,那么,投入大量的空袭兵器和对地攻击弹药是必不可少的。从远程空中打击的作战手段来看,长途奔袭的空中兵器B-52、B-1B和B-2战略轰炸机开始陆续加入大规模轰炸行动的行列,拉开了"震慑与敬畏"行动的序幕,实施"全面休克"打击。1996年首次运用了"震慑"这个词汇的美国军事理论专家哈兰.K.尤尔曼(Harlan K. Ullman)和詹姆士.P.怀德(James P. Wade)认为:"新思想最重要的目的是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导致对手受到强烈的震慑从而丧失抵抗的能力,这意味着必须让对手的身体和心理都受到沉重的打击。从狭义而言,迅速占优即赢得战争的控制权,广义而言,则是对军事行动涉及的地域和环境的完全控制。"由于这些兵器的再次出动准备时间较长,执行完任务之后需要加油、充气、挂弹、轰炸目标程序输入和例行的机务检查、维修等大量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保障工作,通常3天才能出动一次。从战争的需求来看,几天之后便出现了制肘的现象,一批只有单机、双机轰炸的情况开始多见。不过,美国部署在海湾地区空军的F-15E、F-16C、A-10和航空母舰上的F-14、F/A-18等作战飞机大量加入了"全面休克"打击。加上水面舰艇和潜艇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其打击力度大大提高。从空中打击的目标来看,绝不仅仅是前期的军事指挥系统所在地和一般的军事设施,它已经扩大到电话局、邮电局、发电厂、新闻中心等民用目标,造成了伊拉克军队赖以坚守的主要城镇无法正常供电、供水和通信联络,生活设施被破坏,城市信息被隔断。尽管这样做对普通平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却从根本上剥夺了伊拉克军队赖以坚守的生存条件。其"震慑"的效果虽然在行动的初期许多人还认为不佳,"美军的"震慑"策略在伊拉克显得如此'空虚'。"后来的结果表明,"美军战机投掷28000多枚炸弹炸毁的基本是空坦克、空装甲车。而大部分共和国卫队士兵都在美军的军事打击下存活下来。准确的说他们是做了逃兵而活下来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共和国卫队上校对记者说:"美军的武器技术远超我们的想象之外,没有一辆我们的坦克能在美军的精确制导导弹轰击下还能幸存。"很显然,"全面休克"式战法体现了"震慑"理论专家哈兰.K.尤尔曼"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导致对手受到强烈的震慑从而丧失抵抗的能力,这意味着必须让对手的身体和心理都受到沉重的打击"的思想。这就好比一个人的生存离不开水和空气一样,当一支军队被剥夺了类似于水和空气一样的抵抗条件之后,也就丧失了抵抗的能力。地面作战与1991年的海湾战争有本质的区别,上次海湾战争在空袭38天后才开始地面作战,并且进行了所谓的"左勾拳"大规模远距离机动。此次在开战第二天就投入了地面部队,并且在初期以每小时30-40公里的速度推进,到第4日清晨已经向北推进240公里。美军采用的地面长途奔袭的战法,又让许多军事专家不解。特别是在乌姆盖茨尔、纳西里耶和巴士拉的进攻受阻以后,更增加了对美军所谓新战法的怀疑。"纳西里耶则让美军初步品尝到了巷战和游击战斗血腥滋味。"甚至有人认为美军中了萨达姆"诱敌深入"的圈套。"原本就不十分强大的美军地面部队被分成了多条线路进兵巴格达,在遭到伊拉克军人的正面抵抗和"骚扰"后,只能原地待命,等候数万援兵到来再动手。"有些悲观的人甚至认为,美军先头部队在后续援军到来之前能顶住伊共和国卫队的反扑就很不错了。美军多年来已经没有打过地面战。海湾战争中,真正的地面战只打了很短的时间,而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美军虽然大获全胜,但也几乎没有出现美军直接参与的地面战。倒是在索马里,美军损失了十几条人命,很快就撤出了地面战。也就是说,美军已经对地面战很生疏了。而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零伤亡'与'非接触'战争理论,也使得美军对地面战的操练重视不多。尽管这些看法并非没有一点道理,但是对美军新的战法缺少认识、观念陈旧也是显而易见的。美军地面作战采用的是"群岛"式作战。【转自铁血 】"群岛"式作战是美军新的作战思想体现,它是进行数字化地面战争的基本选择。"群岛"式作战是一种非线性作战,如果把整个战争涉及的地面战场看作是一片海洋,伊拉克的一个个城市就是这海洋中的一个个岛屿。美军的作战目的并不是要打一个城市占领一个城市,地面战的根本目标是巴格达,对于其他城市只要能够有效控制就可以了。因此,美军采用的是"隔而不围,围而不歼"的战术,对重要城市用控制而不是占领的方法,"以围待变"。人们看到的则是除乌姆盖茨尔以外,美军在很长时间里基本没有攻取任何一个伊拉克主要城市的战况。 "群岛"式作战的最大特点是打破了线性作战的束缚,全纵深、大立体的网络作战。一块一块看似相对独立作战,其实相互之间又有联系。美军之所以敢这样做,不怕伊拉克隔断自己,切断后勤保障和勤务保障这条线,是因为它的数字化装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美军的地面部队装备有"沙漠之狐"美誉的M-1A1坦克,改进后的M-1A2坦克,"布雷德利"Ⅱ型装甲步兵战斗车,以及AH-1W"眼镜蛇"武装直升机、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UH-60武装直升机、0H-58观测直升机等陆军航空兵装备。这些装备利用"战术信息分发系统"(FBCB2)相互连接成一个立体的网络。各作战平台上的FBCB2计算机通过战术互联网互联做到信息共享。这样,在一个人为的数字化战场上,不是一对一地打,而是一群对一个地打。当一个士兵或坦克发现目标时,他们所看到的目标可以通过单兵便携式计算机或车载计算机传送到指挥机构,指挥机构可以像我们在网站上公布信息一样向所有的人和作战平台公布这些信息。当需要打击这些目标时,指挥机构可以优化整个战场上的力量,选择最有利的攻击位置和方式。这在第3机步师攻打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中看得非常清楚,并不仅仅是第3机步师自己在打,而是调集大量的空中力量来打。伊拉克面对这个人为的战场,只能采用一般性的抵抗和骚扰战术来对付美军,无法大规模地集结军队来与美军作战,只要一集结,便会招来全方位的打击。所以,人们看到美军的地面部队并不多,但是它所释放的作战能量却比传统的部队大的多。每一个人、每一个作战平台都可以成为一个作战中心,战场是单向透明的,是全方位控制的。如果说"这场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就是布什做出的不顾指责继续猛攻巴格达的决定。"那么,网络化战争手段和"群岛"式战法是美军敢于快速推进,直取巴格达的原因。伊拉克成了美军新作战方式的实验场。当然,美军的地面作战并不是没有问题,第3机步师先头部队在沙漠中推进速度较快,而后勤保障和勤务保障不能完全同步,它反映了美国地面部队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尾巴长、牙齿短"的建设原则,这也是后来先头部队推进速度受到迟滞的原因。此外"南北夹击、中间开花"的作战构想,由于土耳其方面不同意美国使用其基地部署地面部队,致使美军迟迟不能开辟"北方战线",一时无法形成"南北夹击"之势,美军战斗力最强的,也是唯一实现全部数字化的第4步兵师的大量装备不能上岸,最终放弃了原来的计划,被迫从海上绕转进入波斯湾。这不仅需要时间,而且也无法迅速部署到伊拉克的北方地区。最后只能调动空降部队垂直开辟北方战线。这说明战前美国对土耳其方面支持的力度过于自信,战略上产生误判。 4.后期坚持"主动巡逻""密切配合"的特种巷战伊拉克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最大悬念是美军如何对付巴格达的城市巷战,巴格达会不会因此而成为世界最大的坟场。就在美军第3机步师的坦克车队首次进入巴格达城区前几天,许多人还认为,"现在看来,在巴格达同伊拉克军队进行城市巷战几乎不可避免。伊拉克方面已经明确表示,将顽强抵抗美军的侵略行动。要是这种'争夺每条街道'的拉锯战在巴格达上演,那么可能会造成盟军和当地人的巨大伤亡。"许多人纷纷猜测,萨达姆总统将如何指挥伊拉克军民同'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士兵进行血腥的城市巷战。不少专家强调,同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城市战比较起来,未来巴格达之战独一无二的重要特色很可能是'地道战'和'分区绞杀战'。《今日美国》更是刊文称:"炸弹在巷战中发挥不了优势,直升机此刻只会成为被打击的目标,而不是有力的进攻武器。城市内的每一座建筑都是一堡垒,每个成年人都会成为可疑的袭击者。在巷战中,要取得胜利,兵力应为10比1。在城市里的进攻必须在白天进行,夜晚就成了入侵者的地狱。谁都会想到,美军对巴格达这场'攻城战'无疑将是这次战争中最惨烈之战。这场'攻城战'将是美英联军发动的这场对伊战争的缩影。"就美军需要多久才能攻占首都巴格达这一战争焦点,25位英国国防人士以及中东问题专家在分析眼下的局势后,纷纷作出个人判断和预测。路透社2003年4月2日综合这些观点和评论后认为,美英联军距离控制巴格达"可能还需要4至8星期时间"。我国的一些知名专家就在美军第3机步师的装甲车队首次进入巴格达城区后还认为,巴格达战役还没有开始,"美军运用的是所谓为21世纪设计的战争新理念,而打的却是一场20世纪的传统战争,或者说,美军用为明天而设计的作战理论打了一场昨天的战争。"然而,在战争进行了3个星期之后,这个悬念便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人们并没有看到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场面,也没有看到上个世纪90年代,车臣叛军凭借格罗兹尼巷战,以相对简陋的装备对抗俄罗斯现代化军队的场面,更没有看到在巴格达"争夺每条街道"拉锯战的场面。战争的结局实在让很多人看不懂。其实,就在人们大谈巴格达巷战的时候,现代化意义上的特种巷战已经开始了。美军确实在用21世纪设计的战争新理念,与20世纪的对手打了一场现代意义上战争,或者说,美军用为明天而设计的作战理论打了一场今天的战争。这正是很多人看不懂的根本原因。俄国军事专家费格恩哈尔可谓是火眼金睛,他认为美军使了"障眼法",他说:"美国人用他们的战略欺所有的人,他们说需要更多的部队来攻击巴格达。这完全是胡说。"以色列退役将军沙查尔在以色列电台接受采访时说:"所有那些嘲笑美国陆军、那些看着电视说这将是另一个越南的人、那些所谓的专家,在最后都会看到美国人很好地实现了他们的计划。"本人也在战争开始的当天断言,"美国不会与伊拉克打传统意义上的巷战,如果真的出现许多人预言的那样,那将是美国战略选择的失败。"

99 评论

所謂尐寧

美军的战术水平目前在全世界是首屈一指的。两打伊拉克,体现了美军极其高超的战术艺术水平,和战术创新水平。成为全世界各国军队学习效仿的榜样。中国军队战略思想和战术思想也是在受到伊拉克战争巨大震撼之后才发生根本性转变,伊拉克战争成为中国新旧战略战术思想的分水岭。

174 评论

Charleswpf

就从美军近几年来发动的几场战争来写。例文:美军近次战争信息化特点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和多国部队所建立的战区通信网络是有史以来最大、最多、最全、最先进的,它运用卫星通信技术和数字化通信网络技术,把数十年来各国研制、生产和装备的各种战略、战区及战术通信网络和设备全面融合,综合为一体化的高效率的C3I通信系统,以98%以上的高战备率确保白宫、五角大楼、后勤支援基地与中央总部、多国部队和基层作战部队之间的联系,确保洲际之间、战区与本土之间、多国及友邻部队之间、各军兵种之间、飞机、舰艇和坦克等作战平台之间,以及上下、左右、纵横、交叉的不间断的持续通信和信息交换。海湾战争总指挥施瓦茨科普夫上将当时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开设战区指挥部,各下属司令部也是在沙特开设。施瓦茨科普夫与各级指挥官讨论重大问题或研究作战方案基本是采用电视会议或视频面对面商谈的方式进行,各级指挥机构信息沟通也是采取电话、电报、软盘传递等方式进行。科索沃战争是第一次大规模实战运用全球一体化C4ISR指挥控制系统。在科索沃战争中,由于牵涉到北约十几个国家联合作战,所以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战略、战役和战术三级指挥体制。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刻意试验网络中心战和扁平式指挥的能力,所以没有按照战略、战役和战术层次设立指挥体系,也没有在阿富汗战区设立前沿指挥部,只是在美国本土设立了一个战略总指挥部,下面直接就是战术指挥层次,所以这场战争的指挥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性战斗的指挥尝试。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首次试验网络中心战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从阿拉伯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机,有80%以上事先并不知道要去战区的什么地方、攻击什么样的目标,只是在起飞以后的飞行途中才接到指挥系统发来的最新任务指令,这时飞行员便可在指挥系统的引导下,选择最佳路径和方式对目标进行攻击。从阿富汗战争开始,网络中心战就已经正式进入作战程序,在这种作战程序中,指挥机构的指挥员和参谋人员最主要的不再是听取下属发来的请示,也不再是拟制电报或下达话音指令,而是在C4ISR系统的辅助指挥控下,侧重于做好这样三项工作:一是通过C4ISR系统掌握敌我双方的情报,驱散战争迷雾,定下作战决心;二是进行作战规划计划,提前下达作战任务指令,确定联合作战中各部队的具体认为是、出动批次、作战任务、作战目的、作战要求,具体各部队如何实施没有必要进行统一部署,只是提出准确的打击时间、地点、目的和要求即可,按照委托式指挥原则由部队自行协同;三是进行毁损评估,对上一次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便确定下一批次的打击任务。伊拉克战争中,由于地面部队的大规模介入,所以美军又恢复实施三级指挥体制。战略指挥部仍然设在美国本土,技术上主要依托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战区指挥部中央总部司令部设在卡塔尔,中央总部陆军司令部设在科威特,中央总部空军司令部设在沙特,中央总部海军司令部设在巴林;战术级指挥机构分别在各司令部下设立战术作战指挥中心。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全球一体化指挥控制系统。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在本土有21处、本土之外基地上有33600名人员对航天侦察监视系统进行支持。美国部署的军用卫星系统覆盖了对伊作战所需的各个信息领域,动用的卫星包括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等。在侦察卫星方面,主要包括3颗锁眼光学成像卫星,3颗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3颗入侵者电子侦察卫星和12颗二代白云电子型海洋监视卫星;在导航定位卫星方面,共投入了GPS—2和GPS—2R共24颗卫星,定位精度从16米提高到10米。还动用了由14颗国防卫星通信系统卫星、4颗军事星和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组成保障伊拉克战区战略及战术通信的天基信息传输系统。此外,租用了一些商用卫星,主要是地球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等。例文2:从伊拉克战争看美国的信息网络战摘要:在新军事变革的引领下,战争有机械化战争阶段发展到了信息网络战的新阶段。从伊拉克战争中,可以看到信息网络战这种作战模式的巨大威力。同时也显示出制约信息网络战的“软肋”,这将为我国的军事变革、军队建设以及信息网络化建设提供借鉴和经验教训。关键词:信息网络战战争,使信息网络成为军事打击和心理战的重要载体,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作战工具。信息战已衍生为一种重要的作战方式和战斗力。传统战争是兵马未动舆论先行,现代战争的信息网络行为已贯穿战争的全过程。从伊拉克战争中可以看出,信息网络已成为一把高悬在战场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信息网络战的特点及巨大威力信息网络战在在科索沃战争中就开始显示出来,只不过在伊拉克战争中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信息网络战是利用强大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将各种分散在空间、陆地和海上的探测系统、指挥系统集成一个统一、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使陆、海、空军各级作战人员能够利用该网络共享战场态势、交流作战信息、协同指挥与实施作战行动,其目的是通过攻击敌计算机网络窃取情报,破坏、瘫痪敌信息系统,并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己方网络安全,夺取和保护“制网络权”。信息网络战的主要特点:一是作战力量广泛。由于信息技术有很强的军民通用性和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性,使得凡是具有一定计算机网络知识、掌握着一定网络攻击手段的人都可以介入网络战;二是作战对象平等。计算机网络战中,只要拥有高水平的计算机网络人才,网络战就可以得到有效实施,而与国力大小、兵力多少无关;三是作战空间广阔。计算机网络战不受地域限制,只要网络能够到达的地方,网络战都可以实施;四是作战时间连续。计算机网络战不受外界自然条件的干扰,不受天候因素制约,可在任何时段进行。 五是破坏信息系统和影响人的心理,破坏信息系统的效果是敌方无法利用信息系统的设施获得所需要的正确信息,既可以从物理上摧毁地方的硬件设施,也可以是破坏系统软件,使系统崩溃或提供不正确的信息。通过提供对敌方不利的信息可以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进而控制人的行为,影响士气,削弱敌方的战斗力。信息网络战主要有三种形式:心理战、电子战和计算机战。心理战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施加对敌方不利的信息,影响人的心理从而削弱战斗力。电子战是现代战争的主要作战内容之一,将其归为信息战武器主要是因为信息系统的基础是各种电子设备,无论是探测器(雷达,光电设备,监听设备),还是信息处理平台、通讯设施(无线通讯,有线通讯),核心都是电子设备。通过电子干扰可以削弱雷达等探测器的能力,使得敌方无法及时收集信息;无法及时传递信息或者传递错误的信息。计算机是信息系统的基础和平台,在信息系统中具有核心的地位,计算机战是指利用计算机开展的以信息系统为主要目标的作战形式。其形式主要有: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特性、电磁特性对敌实施网络窃密和电磁窃密;通过计算机病毒攻击、计算机芯片攻击、网络“黑客” 攻击、电磁干扰等手段实施网络进攻;采取加强“防火墙”技术、断开核心系统与外界的链接等措施进行网络防护;进行系统备份,为网络恢复做好充分准备等。伊拉克战争是21世纪初爆发的一场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信息网络战,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作战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伊拉克军队的反应能力。作战的速度之快和程度之猛烈,使伊拉克军队多次陷于美军的集中打击之中。美军采取的打击方式是,集中摧毁伊军的一个战斗单元,然后迅速移动到下一个目标。伊军的指挥通信系统,也在美军对巴格达发动进攻前被美军彻底摧毁。由实行网络中心战而获得的信息优势,是美军实现快速作战的关键。美军能知道伊军的位置,而伊军不知道美英联军的位置,也不知道联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因此,可以说美国以网络中心战赢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1.及时获得可靠的目标信息这次战争中,先进的卫星系统、侦察飞机、地面站和地面侦察人员等,组成了一个天、地(海)、空一体化的情报、侦察和监视(ISR)系统。它为部队提供作战空间的情况,包括各部队的部署、兵力兵器、作战意图等方面的情况和提供毁伤效果评估。它也为战斧巡航导弹和由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制导的联合直接攻击炸弹等的精确打击提供目标信息,为反爱国者导弹提供预警和目标信息。在海湾战争时,美军一般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对目标的侦察评估和打击准备,而现在最快只需几分钟。太空是未来战争的制高点。在ISR领域,由于卫星侦察和监视的覆盖范围大,并能实现全球覆盖、运行时间长和在平时可以进入敌方领土等优点,已成为实施网络中心战的前提。其中,6颗军用成像侦察卫星通过伊拉克上空,包括3颗KH-12卫星和3颗“长曲棍球”雷达卫星。每颗卫星一天两次通过伊方上空。KH-12卫星精度达到米。“长曲棍球”雷达卫星最高精度达到米。美军充分利用了有人和无人侦察机、战机以及个人跟踪系统所提供的实时情报和图像。这些信息定向直接传送到指挥部或者指挥官的战区指挥控制车。实时的情报和图像有助于区分敌我,减少传感器到射击器的时间。美国国防部所拥有的所有情报、监视以及侦察资源,在战争中都高速运行,为联军地面指挥部的陆军指挥官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其他指挥官,提供了一幅通用的作战图。美军已经在通信与数据网络中集成了ISR平台,并为它们的运行提供带宽。2.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质量和安全性保障军用信息传输系统的畅通,提高信息传输的速率和可靠性,加强信息管理能力,是实施网络中心战的重要保障。卫星通信以其广域覆盖和全球覆盖,独特的广播、多播能力,快速灵活组网,支持不对称带宽要求和可以按需分配带宽等优势,为战场信息网络的建设提供了条件。美国国防部投资16亿美元构建了国防文电系统,对其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进行安全加密,确保向国防部用户、各业务局以及合同商传送秘密以及最高机密的信息安全。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这个系统较之使用自动数字网或其他类似的军用文电系统,其传输速度更快、保密性更强且更易于使用。国防文电系统的信息,是通过用于分发语音、视频以及数据信息的国防信息系统网(DISN)进行传输的。由于严格的保密原因,国防文电系统的信息与Outlook的信息有些微小差别。但是用户可以在计算机上编写国防文电系统信息,然后使用带有加密令牌的Fortezza卡,对信息进行标记并加密。当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场与伊军交战时,网络空间的战斗也在紧张地进行。自对伊战争爆发以来,联军的网络系统遭受了轻微的网络攻击,而且尝试发起攻击的行为异常频繁。因此,认为不安全的设备将被迅速隔离,脱离网络并进行病毒扫描,以防止更大问题的发生。在实际战场上,如果部队身处危险境地,程序将被保护,甚至破坏那些面临危险的设备和系统,以避免敏感的数据流落到敌人的手中。例如,链接到国防部保密IP路由器的计算机带有可移动硬盘,一些加密设备也有类似的保护措施。在美军驻卡塔尔的联合空中作战中心,在开始指挥所有联合空中任务之前,其信息系统需要进行鉴定与授权。信息安全公司负责承担了这项紧急任务。3.依靠有效的数据链实施精确打击网络中心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在武器平台之间实现横向组网,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武器平台的作战效能,以实施精确打击。传统的以坦克、战车、火炮和导弹为代表的陆基作战平台,以舰艇、潜艇为代表的海上作战平台,以飞机、直升机为代表的空中作战平台等,都必须在火力优势的基础上兼有现代信息优势,才能成为真正的高技术信息化武器装备。因此,一种链接各作战平台、优化信息资源、有效调配和使用作战能量、用于链接整合军队各战斗单元的数据链,正日益受到重视。数据链将成为未来军队作战力量的“粘合剂”和“倍增器”。此次对伊战争中,美军基本上使用的是旧式飞机和坦克,但这些旧武器通过网络进行链接,从而把飞机的座舱、指挥所和坦克驾驶员联在一起,使其看到他们视野外很远的地方,从而大大提高了战斗力。3月底伊拉克一度被沙尘暴,搅得昏天黑地,但是美军仍能清楚地看到战场上的情况,甚至在高空飞行的B-52轰炸机的飞行员,也能透过滚滚黄沙,俯瞰地面的动静。B-52轰炸机能通过使用其他侦察机传送过来的雷达图像,对伊拉克军队进行精确轰炸。这次战争中美军广泛使用的“21世纪旅和旅以下部队战斗指挥系统”,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通信系统。它综合了卫星、无人机和特种部队的信息源。它已成为美军数千装甲车、坦克和直升机上的标准装备。这个系统实现了坦克之间、直升机之间的共享数据。坦克可以发送文本信息,在激烈的战斗中文本信息的可靠性高于语音通信,直升机也可以通过文本信息呼叫炮兵火力支援。每台车辆都有计算机地址用于识别,车辆的位置信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随时修正更新。加密的数据通过无线电在部队车辆之间传送。跳频技术使敌方无法对信号进行导向目标追踪。坦克的所有功能都通过一台相当于奔腾Ⅲ的计算机控制。如果主系统出现故障,将由备份系统继续操作。如果整个计算机系统全部失效,最后可用手动控制。一旦坦克乘员被俘,他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删除敏感的数据。全球导航定位卫星更是精确打击的关键。在战争中,依靠美军的GPS系统,为美军的精确打击武器提供了有效保障。美军这次所使用的精确打击武器为海湾战争的10倍左右。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他们投掷精确制导炸弹万枚,其打击精度明显高于海湾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美军能使用大量精确武器,对伊拉克领导目标和共和国卫队,实施时间敏感型的攻击。4.实现了部队快速机动在机械化战争时代,由于部队的通信、机动和兵力兵器投送能力有限,无法很快地集中兵力,实施攻击。地理位置上的限制,还使部队很难在保持高度协调一致和得到充分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实施快速、远距离机动。但是,在实施网络中心战后,部队将不再受地理条件的制约而实现快速机动。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创造了日行170公里的开进速度,这等于海湾战争时部队开进速度的3倍。令人关注的是,这种机动方式直奔要害领域,甚至可以不顾暴露后勤保障的危险。由于部队能够进行快速机动,就可大大减少参战人员的数量。这次伊拉克战争,在伊拉克战场的美军总人数约万人,远远少于海湾战争时的50万人。二、从伊拉克战争看信息网络战的不足由于伊军在这次战争中几乎没有任何信息战和网络战的任何能力,让美军在网络空间如入无人之境。实际上,美军的信息网络仍然是较脆弱的,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际上也没有受到真正的考验。尽管如此,美军在作战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揭示了美军的网络中心战尚须进一步改进的方向。第一,假信息掣肘美军战斗力在信息战中,战斗力的形成和发挥依赖于对信息的正确采集、处理和使用。在现代战争中信息量的空前增大和信息传播环节的增加难免造成虚假信息的泛滥和有用信息的失真现象。这就使信息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真假难辨,进而影响战斗力的发挥。在海湾战争中,伊军放置的假坦克、假阵地使美军侦察系统摸不清虚实,采集回来的信息也良莠不齐,从而导致美军判断失误,对假目标狂轰滥炸。同样的,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的侦察卫星不能完全识别南联盟巧妙的伪装,对移动的车辆和其他目标难以跟踪,也不能穿过云层和森林发现目标。因此,当北约得意洋洋地宣布“重创”南联盟军队几天之后,南联盟人民军军容整齐地开出隐蔽地域。当时他们只损失了十几辆坦克。第二、信息化武器发挥作用受战场环境限制信息战对作战环境要求很高。气象和地理条件都会影响到信息进攻。比如丛林、沙漠、山地等地形和恶劣的天气就会对信息武器系统产生影响。美五角大楼承认在对南联盟的空袭中,复杂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迫使北约取消了20%以上的空袭行动。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沙尘暴曾使美军信息化武器失灵,大大延缓了作战行动。第三,信息网络系统发达却易受攻击首先,美国不能独占信息战的技术。它要占领和控制世界信息市场就必须输出先进软件、硬件和加密技术,并创造信息环境。然而由于信息技术的扩散性和共享性,使得美国在建立起一个信息系统平台用于信息战时,也为其他国家和个人利用这个平台攻击美国提供了机会。并且袭击这种信息系统的大部分技术,如计算机、调制解调器很便宜。因此,任何头脑灵活的人都可以把自己武装成信息战士,轻而易举地使美国军用和民用电脑网络陷于瘫痪,甚至可以破坏美军高层决策机构所依赖的指挥控制系统。其次,庞大的信息系统使美军在信息进攻面前招架无力。在国内,美军和政府行使职能越来越依赖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大量的后勤社会化保障不得不借助民用通信网。美国防部有200万台计算机、1万个局域网络、100多个长途网络。这些网络设备用于协调和执行国防部各方面的任务,包括从武器设计到战场管理。虽然美军进行实际作战的计算机一般是安全可靠的,但是管理军饷、人事、运输、零部件的计算机防护能力低,而且与公共通信设施联网,极易泄密和遭到破坏。在国际上,美国是当前信息技术最发达的国家。统计资料表明,因特网上80%的信息来自美国,而世界范围内80%的数据处理是在美国进行的。美国高度发达的经济依赖完善健全的全球信息网络。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扩大深入,美国经济对全球的依赖性就愈强,美国的文化和经济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就会越发紧密。这样美国不仅将能向世界各地随心所欲地伸出触角,同时通过“计算机接口”也将自己更全面地暴露于世界,更易于成为众矢之的。据美国防部的报告指出,政府和军队的信息系统曾遭受过万次攻击,成功率高达88%,可是检测到的只有4%。这4%中95%无法采取任何应急措施。可见庞杂的信息系统可使美军在信息进攻面前毫无招架之功。在信息战中,美军要是想维持其信息技术优势,就必须加大信息工程建设、改造、维护和更新的投入。但是这笔费用非常大,美国现在还不能轻松承受。比如,作为集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信息化武器平台往往价格不菲。“爱国者”导弹每枚110万美元,“战斧”式巡航导弹每枚135万美元,E-8电子侦察机每架亿美元。目前,信息技术的研制费和采购费在飞机、舰船、坦克、大炮等武器装备中占22%~30%,在导弹中占45%,而在一体化信息系统C4ISR中,所占比例更高。此外,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软件系统具有看不见、摸不着和专业性强的特点,其研制和采购费用高昂,更难估算。同时由于信息安全的投资回报收益在短期内并不显著,甚至可能会血本无归,即便是财力雄厚的公司也不愿倾力相助,政府也难免资金短缺。所以,在信息战中,美军防御乏力。要改善这种状况,恐怕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信息网络技术或知识优势可能赢得战争,,但是这种优势是十分脆弱的,这种优势可能因为一根保险丝而全面改变,也可能因为一句谎言,也可能因为你保护自己的优势不被敌人偷去的能力有限等原因而失去。优势的这种脆弱性在于认识掌握信息的主体,人的任何一点疏忽都会造成错误。历史证明,不管是在冷兵器时代还是网络时代,人仍然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网络中心战虽为决策优势提供了条件,但从信息优势转变为决策优势还要取决于指挥员乃至整个军队的素质。而在军队各种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创造性。三、几点启示:信息化社会里,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活动都将围绕网络这个中心来进行。在未来战争中,控制了网络空间,就意味着夺取了在陆、海、空、天多维空间里行动的自由权。为了应对网络战的威胁,夺取制网络权,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备战网络战。而目前我国的信息安全形势极为严峻,实施和抵御信息网络战的能力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一、硬件方面受制于人。我国目前尚不能自给生产CPU芯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其他部件的关键技术,也都掌握在外国生产商手里。二、软件方面漏洞较多。由于我国在信息安全方面起步较晚,国内使用的大部分软件存在有安全隐患。另外信息安全技术也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因此,大力加强军队的信息网络化建设,提升整个社会的信息网络化水平,增强全民族的国防意识,是适应未来信息战要求的一项极为迫切的工作(一)是落后就要挨打,尤其是在武器装备上,不能有太大的时代差,否则在战场上就无法获取哪怕是战术上的优势,这就很难打赢战争,因此应进一步推进军事信息网络化建设。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以宽带、大容量、数字化的网络传输能力为基础和前提,所以,加快军队的信息网络化建设,特别是末端建设和移动网络的建设势在必;进一步提高一体化建设水平。未来作战是联合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真正一体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只有加快建设和发展适合自己国情的综合集成系统,才能真正实现情报侦察、预警探测、信息对抗,特别是武器平台控制的现代化目标。此外,还必须推进民族信息产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信息战能力是建立在本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上的。因此,我们要在这方面下大力气去抓,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同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方面的优势,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国家的统筹规划下展开联合攻关,以形成我们的优势领域,铸就自己的“撒手锏”。(二)是必须创新作战理论,装备技术落后可怕,但思想观念滞后更危险。作战理论的创新一方面要求和现有武器装备相匹配,一方面又要与作战对象相协调,伊军的作战理论非常落后,在这两个方面都不适应,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综合军事理论研究。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影响,应不断跟踪探讨适合各自国情的信息化建设特点与对策,加大军事理论创新的力度,从而促进多出成果,加速发展。(三)是要注意建设周边以及国际安全战略环境,伊拉克的失败与萨达姆在国内推行独裁统治,在国际上缺少朋友很有关系。(四)培养网络训练人才。在未来的信息战中,人的因素仍然是首要的、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因素,高素质的人才能驾驭高科技的装备。要适应网络战需求培训三类人才:一是专门从事网络对抗研究的电脑专家队伍;二是懂得网络对抗技术及其战术的指挥员队伍;三是具有一定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网络技能操作人员,逐步造就一支专门从事网络对抗的计算机专家队伍。(五)建立网络安全防护屏障。必须制定一系列的网络安全法规体系,将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开发、应用、管理、安全问题法律化,以法律手段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应该开发相应的防护技术。技术是实现网络安全精锐武器,必须发展网络防护技术。应着重开发密码鉴别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泄漏防护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等薄弱环节检测技术等,首先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军事情报的研究和改进,军事情报是迈向执行信息战略规划的第一步。参考文献:1、[美]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战争》,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2、[俄].利西奇金 .谢列平著,《第三次世界大战——信息心理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9月版。3、张绍忠著《怎样打赢信息化战争》,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6月版。

256 评论

相关问答

  • 技术美的论文格式

    文章题目不超过20个字,不用不常见的英文缩写(三号、黑体、加粗,居中)摘 要(黑体、小四、加粗,左对齐):中文摘要要求200字左右。中文摘要用第三人称编写,简

    一起团购呀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美术欣赏的论文格式

    美术鉴赏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

    念念121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美术鉴赏的论文格式

    美术鉴赏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

    古蒂guti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美术本科论文格式

    温馨提醒:BEST期刊论文代写是人的网站。切不可信!胡乱整篇论文钱之后再不管后期的什么修改了!任你怎么找他都不管你!这是我的经历!

    没腰的麦兜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美术学论文格式

    西北美术杂志档次比较高,要求也很严格,主要问题就是太慢了,可能是稿件量太大的原因,编辑速度不是很快,但态度非常好,有问题打电话发邮件都很及时。《西北美术》创刊于

    神之雪1314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