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54

我有个性
首页 > 学术期刊 > 关于网络心理健康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罂粟女孩

已采纳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然而,网络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这种情况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1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认知的负面影响 认知是指感觉输入的转换、归纳、阐述、储存和使用的过程,也就是人们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思考事物和感受事物的过程[1]。互联网作为新生的第四大媒体具有极大的信息存储量与传播量。在网上,大学生面对大量高速度呈现的信息,往往只是快速地切换网页浏览,而不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长时间接触网络会降低大学生的感知能力,出现感知“适应”。所谓感知“适应”是指人们长期在感知同一事物后容易导致对该事物感受性的降低。其次,网络信息会导致大学生对信息内容的消化不良。大学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在网上接触海量信息。但是,当外界信息的输入超过人的正常负荷后,即信息过载,容易造成人的心理压力和思维混乱。再次,由于网络信息的高度图像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不愿意深入思考问题,懒于追问事物的本质。另外,在思维发展过度形象化的同时,大学生过多地依赖现成的信息而忽视实践,阻碍了其思维过程的深化。 网络对大学生情感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的情感活动非常丰富多彩,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和新的需要的不断增加,他们的情感日益丰富,并且十分强烈,富于激情,表现出冲动性和爆发性的特点。他们对各种事物比较敏感,情绪一旦爆发,即使情境消失,还会转化为心境,其影响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2]。大学生在发展中需要情感的表露,需要自我情感与社会发生冲突的机会。他们不但需要表现自我的喜、怒、哀、乐,而且还要接受来自周围环境及他人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只有置身于人与人的情感互动的氛围中,大学生才能不断发展、完善、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尽管在网络中通过文字和符号也可以进行情感的互动,然而,毕竟同现实的面对面的交流和表达还是有区别的。在网上,大学生面对的是没有思想感情的机器,无论网页再精彩,再生动,也是一种机器的界面。网络只是以程式化的方式展示和传递信息,人们无法体验与感受面对面交流的情感色彩,久而久之,必然引起情感匮乏和冷淡,在现实中不愿表露情感,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情感表达, 感受不到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出现情感异化与迷失。 网络对大学生精神意志的负面影响 网络这个包罗万象的虚拟世界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那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极易不自觉地对在网络中获得的感受和体验产生强烈的心理依赖,最终无法摆脱,导致网络成瘾。这种现象与病理性赌博极为相似,具有强迫性和失控性。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在现实世界中往往缺乏意志力,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甚至还做白日梦。他们对学业、家人、同学等漠不关心,而对网络世界则时刻记挂,盼望再次上网,一旦上网又无法控制上网时间,导致过度使用网络。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使得这些大学生丧失了远大的理想,往往是上网精神高度兴奋,下网则颓废、消沉。 网络对大学生人格的负面影响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3]它既包括外在行为及其表现,也包含内在的心灵与精神状态,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呈现的整体状况与方式,使人的心理与行为特质的总和。[4]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内容,在崇尚和追求个性化的时代,网络能够大大强化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但与此同时也可能导致大学生自我意识膨胀和集体意识淡薄。“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话形象地刻画了互联网的虚拟性、匿名性特点。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的特点可以让大学生在行为模式上表现出较大的放纵和随心所欲。这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大学生行为失控,出现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障碍,另一方面,也会使他们认识到虚假的一面。在网络界面中,当大学生无法辨别信息的真伪时,总是对信息持怀疑态度,这种态度很容易带到现实生活中,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形成多疑和不信任的偏执性人格障碍。 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最初的设计思想是让信息自由传播,但网络的发展也引起了伦理道德的社会问题,影响了大学生伦理道德的健康发展。网络空间打破了大学生―学校―家庭―社会道德教育的传统模式,使得不同种族、不同国家间的多元化网络伦理信息与青少年头脑中已有的和正在形成的道德观念经常发生冲突与碰撞。多元化的无政府主义道德认识对于那些道德信念还未形成的大学生来说,可能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以直觉的道德情感和形象性的道德情感为主,而这种道德情感的产生与直接的道德情境和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但互联网攫取了大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成长的土壤和空间,又提供不了相适应的道德情境。大学生直觉和形象的道德情感体验减少,最终导致用来丰富大学生道德情感体验、培养道德意志品质的许多途径和方法发挥不了作用。[5] 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 网络人际关系(communication mediated computer,CMC )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的人际交往,[2]同传统的人际交往不同,网络人际交往具有匿名性、平等性、自由性、交往方式的间接性和交往对象的无限性等特点。网络人际交往的消极影响表现在(1)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在网络交往中,由于多数情况下只能依靠文字描述或声音来判断或想象对方,因而很容易被网络交往对象的文字描述所迷惑。网络的匿名性和安全性使得那些心怀叵测之徒更方便发表负面言论,传播腐朽的思想意识。大学生长期触网,必然会使相当一部分受到社会垃圾的污染,导致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扭曲。(2)导致人际关系疏离。对网络的依赖乃至于迷恋,使得大学生人际接触大量减少,代之而来的是虚拟的人际关系。随着“数码个人”、“虚拟自我”等虚拟事物的产生,与虚拟世界中的虚拟成员进行虚拟的情感交流,很难形成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可信和安全可靠的人际关系。有调查[6]显示,有的大学生说不清网络上是否有真正的友谊。由于热衷于虚拟交往,造成对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的疏远,使大学生人际关系疏淡,交往能力下降,个人又易产生焦虑、孤僻和压抑、冷淡等心理障碍。 2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该说也是相当丰富的,但在网络这一新生事物的影响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仍需进一步充实。 加强网络意识教育 要使大学生明确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过度使用会对自己的身心产生消极的影响;教育大学生提高网络信息的观察力和鉴别力,有选择地借鉴,有鉴别地吸收,培养正确的网络心理健康观和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积极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阵地 开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正规的教育体系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开展网下和网上的心理咨询,充分利用网络虚拟性、匿名性的特征开展网络心理健康咨询;建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档案和心理健康问题监督、预警机制,积极主动地对有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7]。 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可利用创办网上电子读物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创业意识和主动适应网络发展的能力。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利于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现实中,对预防网络依赖具有积极的意义。针对部分大学生通过上网逃避现实的倾向,高校可以组织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校园业余文化生活,使他们摆脱虚拟世界,正确对待虚拟世界。 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所谓网络道德教育,就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功能优势的一种有特色的道德教育。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日益普及的今天,面对互联网上“黄、黑、毒”的泛滥,越来越多的人呼吁要确立网络上的伦理道德,规范人们的网上行为,维护网络秩序。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特别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性,自觉做网络的主人,遵守网络规则,不传播非法消息,不使用脏话,尊重他人隐私,自觉维护网络正常秩序。为此,学校可通过组织专题讲座、报告会及座谈、讨论、交流会等形式,帮助大学生学会判断和选择,增强其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积极倡导大学生自我教育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建设不仅需要学校、社会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大学生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就是指大学生通过自我教育来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针对大学生所出现的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个性障碍等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中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激励自我、主动调控自我等重要环节相应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教育中的自我调节、自我宣泄,以及自我升华、脱敏、惩罚等,可以改变认知能力,达到心理与环境、心理与行为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 龙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5:10 [2] 郝文清.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研究[D].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3:13 [3]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40 [4]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33 [5] 任兴洲.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1):243 [6]陈松英.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3):192 [7] 胡凯.试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J].医学与社会,2003,16(1):52

189 评论

小豆子就是我

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各种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人沉迷于网络世界里无法自拔,患上“网络成瘾综合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网络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网络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篇一

《网络视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互联网是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产物,在互联网的发展下,网络的规模也逐渐壮大,在互联网上学习、娱乐的人也越来越多。根据统计,网民的数量占比最多的是青少年,而青少年运用网络主要是玩网络游戏或者看网络视频。长时间的看网络视频也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网络视频对青少年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视频;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

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网络在信息社会中产生并逐渐扩大发展。而青少年是使用网络视频的主体,受网络视频的影响最大。网络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积极影响;另一面是消极影响,本篇文章对网络视频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做出阐述。

1网络视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积极影响

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心理活动复杂的阶段,求知欲望强,课本中的知识不能满足青少年的求知欲望,而互联网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更为广泛的知识空间,可以满足青少年日益增涨的求知欲望。互联网具有快速性和广泛性的特点,互联网可以快速为青少年找到需要的信息,在查找资料的方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互联网的知识范围涵盖广,任何的知识在互联网上都可以查找到。而且互联网的知识比较丰富,不是单调的文字展示,通过网络视频展示所需要的知识。而网络视频在展示知识的时候,文字以及图片动静结合,吸引了青少年的注意力,丰富了青少年的知识内容。

网络视频也是青少年的情感更加丰富,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社会。例如,青少年想要了解一些社会新闻的时候,文字还原信息不能够引起青少年的责任感,当视频中真实的出现的场景可以让青少年有直观的情感感受,网络视频也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加直接的了解社会的现状,也可以让青少年更加清楚社会的现实。

青少年的情感比较敏感,在遇到压力或者有不良其情绪无处发泄的时候,观看网络视频也是一种宣泄。互联网中有很多有趣搞笑的网络视频,当青少年心情不好的时候,点击一个搞笑的视频可以缓解压力,再看网络视频的过程中,也可以让青少年处于放松的状态,暂时的忘掉烦恼以及压力。

在互联网中也存在着很多激励的视频,青少年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也增强了自身的积极情感。例如:国庆期间的阅兵,在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现在先进的武器装备,军人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都能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绪。在地震、泥石流等灾害发生时,青少年没有办法去现场救灾,但是可以通过网络视频了解现场的情况,在观看视频的时候,看到现场的情况感同身受,同情心激增。

消极影响

青少年的思想不成熟,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网络是相对于现实社会中一个虚拟的空间,在网络上是有自由的权利,人民隐藏真实的身份进行交流。随着心情发布一些信息或者制作一些违反道德的视频,网络的广泛性除了知识的广泛也包括传播内容的防范,当网络中出现一些色情、暴力的视频,会给青少年造成严重的影响。青少年在这个阶段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也还没有完全形成,太多的网络暴力视频会影响青少年的人生观。在观看暴力的视频后,青少年会觉得暴力的事情是正常,甚至会模仿视频的内容,对其他的人也实施同样的暴力,这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同时对青少年的成长也不利。

网路的虚拟的世界,青少年长时间的观看网路视频,会把自己沉浸在网络视频中,缺少和其他人的交流,渐渐的与社会脱节,造成青少年心理封闭,使青少年的交往能力减弱,对生活缺少激情,对亲情也更加的冷淡,长时间的沉浸在网络视频中,还会使青少年的性格逐渐沉闷,孤僻甚至是自私,这样不利于青少年形成健康的心理。

非法网站对青少年的性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很大危害和威胁。青少年正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时期,对性的认识比较模糊,互联网上一些充斥着暴力和色情的视频,往往会吸引青少年浏览,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造成青少年错误的认识,产生性心理障碍,甚至犯罪。

2如何克服网络视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

通过教育手段,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第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轻松民主的家庭气氛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家庭和睦,和谐融洽的家庭中,孩子的性格自然比较活泼开朗,当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解决的途径也就比较多,这就避免了过分依赖网络视频寻求精神寄托的可能性。第二,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随时了解孩子可能遇到的困难与疑惑,为孩子排忧解难。第三,引导孩子用正确的、积极的方式思考问题。家长要用正确、科学的方法对待孩子,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总能得到关怀与帮助,这样也可以避免青少年在遇到困惑时消极逃避。第四,适当监督他们的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青少年毕竟是不成熟的和缺乏理智的,所以,家长平时应该关怀他们,注意他们平时观看的网络视频是否合适,如有不当,就要用合适的方法说服他们,不要使青少年过分沉迷在网络之中。

通过社会干预,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多停留在学校级别,且良莠不齐,许多网站有名无实,没有真正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只有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关心青少年的上网环境,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才能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保障。

利用先进技术,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网络的“纯洁性”。首先,要加强对网络内容的过滤。使用先进的手段,真正对所有涉嫌黄、赌、毒的内容进行清理,加大对所有网络用户尤其是网吧等公共场所的监管,使不法分子无机可乘,对一些不健康的内容,直接屏蔽或删除。其次,建立广泛的认证制度,使网络行为者身份可查询。改进网络服务器,使其具有对访问者的地址、访问时间和操作行为记录的功能,一旦发现问题,就能够迅速解决和处理。

结束语

由以上内容可知,网络视频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有两面性,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以学习为目的观看网络视频,可以提高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丰富青少年的知识内涵,对青少年的心灵健康也有促进作用,但是网络视频中也有血腥、暴力等不良的视频,青少年在观看不良视频后,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使青少年的心理发生畸形,对社会也是一种危害。因此,网络视频中积极的部分要发挥作用,帮助青少年健康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对网络视频的管理,保证网络视频积极健康。

参考文献

[1]岳嵩,霍晓红.浅析网络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J].南方论刊,2010(6).

[2]郭加书,王鑫.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3]刘晶晶,李斌,李培庆.网络色情泛滥对青少年的危害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

网络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篇二

《网络情境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初探》

关键词:网络情境;高职学生;心理健康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日渐普及,正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年轻一代的学习与和生活。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发布的《2013年度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指出:中国传统互联网用户已达亿人,占人口总数的42%;而早在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就超过了桌面网民数量,业内人士估计到2013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或将首次超过互联网用户数。有统计数据显示,学历越高,网民普及率越高。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网民的普及率达到[1]。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开始在学校生活中随时随地携带使用移动互联网,不少学生更是对网络产生了极强的依赖心理,使得高职院校在管理方面面临了新的挑战。因此,分析网络情境下高职学生心理的特点,探析网络对其心理产生的影响,对培养学生和高职院校管理工作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情境

网络情境包括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前者即国际信息互联网络;后者是指用户使用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取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和互联网服务,是传统互联网的补充和延伸。从技术方面看,网络具有全球化、数字化、去中心化、多媒体化等特点;从社会性角度来看,网络具有资源的丰富性、信息的互动性、空间的虚拟性、言行的匿名性、价值观多元化等特点。

二、网络情境的新特征

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并深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大多数人会在某些情境下表现出和自身性格差异极大的行为。学者JohnSuler的观念是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之间存在着差异,需要考量在此之中体现出的数字化世界的延拓。正是数字化世界的特殊性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独特的心理体验。

(一)感知经验受到局限

人们在真实生活中能得到全方位的感知经验的整合,但在网络体现中感知经验却会受到限制,因为无法营造出体验的真实氛围。虽然个体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极大的联想空间,但是却会出现认识的偏差和主观臆断性。

(二)身份的虚无性和匿名性

因为网络天生具备的虚拟性,个体是通过网络这一媒介进行交流的,所以后续的很多感知要素也是构建于此。个人的身份往往隐藏在网络另一端,当身份的隐匿得以实现后,个体往往会突破身份的约束而宣泄自身的情感,或是通过此种匿名性来将自身的真实想法完全的展现在公众面前。

(三)身份、地位的平等

高职学生生活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几乎人人都拥有QQ、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习惯了网上冲浪的他们也喜欢这种自由、平等发表自己声音的环境。有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网络民主”。在现实世界中,普通学生想要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渠道不多,而网络却提供了这方面的平台,几乎每个学校都在著名的社交网络平台上拥有自己的社区,如百度贴吧等,往往在上面能听到很多来自学生内心的声音。

(四)网络社交新变化

在网络社交中,由于网络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束缚,人们可以选择隐藏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真实身份,重新构建新的自我身份认同与个人社交网络。这种“身体缺席”式的沟通互动,冲击了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基础。面对利弊兼具的网络社交,应在规范、净化网络社交环境的同时,通过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社交观念,既充分发挥网络社交的信息分享功能,又最大限度地遏制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三、高职学生网络心理特点

所谓网络心理就是在虚拟的网络情境里人的心理过程及其由此而形成的人的个性特征。网络情境下,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不同于一般青年,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思维表现出批判性与创造性心理并存的特点

高职学生的思维已经日趋独立并表现出批判性。他们不愿意完全接受别人的观点,而希望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展现出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探求心理。并且自尊心非常强烈,喜欢通过逻辑表达阐述自己的观念,但是常常也会因为情绪的冲动而导致语言的暴力倾向,容易在网络表达的过程中带着很多的负面情绪。但总的来讲,网络也带给高职学生很多正面的积极作用:积累知识、带促进思考、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了自身的经验体系。

(二)在获取处理信息时表现为猎奇、从众的特点

正是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在这个过程高职学生群体所具备的心理特征,也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现象的产生,譬如少数学生散播谣言、病毒等,这本身已经是违法行为。还有一个方面是体现在高职学生在对于网络信息知识的获取和整理之中,也存在着主观上的臆断以及趋于大众化的妥协态势。譬如有些学生在网站上发布谣言,很多学生进行附和。这里面也就会出现高职学生网络群体从众以及好奇的心理,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良性的规范,可能会在后续操作处理中产生诸多不良的社会现象。所以需要把握其中要素是分析的关键核心,在力求效果最大化的前提下,充分保障信息获取的准确性以及知识学习的有效性。

(三)色情信息对性心理的冲击

因为网络信息具有着跨国界差别的(有语言和文化的影响)特性,这种超越时空的信息传播方式,深远的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的方式。但在承认它对于人类发展所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不少负面效果,体现在网络信息精华和糟粕的交融。在信息发布、传播和交流之中也会出现很多色情暴力以及思想几段的内容。有调查研究表明,网络上非知识性信息中有着47%的色情信息。由于高职学生群体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性意识渐强,而学校又没有提供正常的信息渠道。所以他们往往具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理,如果抵抗不良信息的意志力很差,将会由此引发不良的后续影响。有调查显示:有超过60%的学生无意中接触到色情网络信息,更有甚者由此产生性犯罪。

四、网络对高职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

(一)网络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满足高职学生信息的获取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也会使部分学生沉迷网络,荒废学业

升入高职高专后,除了少数人能在社交场合或专业学习领域占据优势地位,更多的学生在高中时学业成绩就不够理想、平时表现非常一般,在学校开展的活动中也很难引起别人的关注。心理上体验不到成就感。与上面的现实生活相对应的是他们在网络情境中找寻了别样的精彩,可以缓解现实中的压力和烦恼,同时也能够充分满足在现实生活中难寻踪迹的成就感。譬如他们在游戏的过关等环节中,在愉快的同时也能够带来所谓的“高峰体验”,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然而在网络游戏状态中感受到的极致成就感带来的快感不具有持久性。现实的无奈将会以恶性循环的态势向前发展。最后使这些沉迷网游的学生渐渐的丧失了生活的动力,学习的兴趣以及现实目标的获取。这将会非常严重的影响着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无论是从社会、学校,还是家庭的角度分析,均是不利的。

(二)网络社交的便捷性以及隐蔽性,使高职学生获取人际交往需要满足的同时,却忽略了现实中的真实交流

高职学生正经历着青少年向成年人过度的阶段。一方面他们渴望获取更多的关怀以及关注,同时有的时候也是困惑于人际交往的方式,表现在社会人际交往的复杂性和学生群体心理的单纯天真。在学校生活中有很多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不知道如何去做。有的学生正是在这种交往的过程中逐渐的趋向于负面交往情绪以及负面交往状态,甚至由此引发人际交往障碍,包括社交恐惧、多疑封闭、回避害羞等。当他们使用网络的时候,会感觉到网络社交的神奇,似乎在现实中的问题全部没有,并且具有其独具的优点,不再以貌取人,没有等级的划分,可以更赤诚的进行交流没有顾虑。认识的朋友圈也更加的广泛,没有地域的限制。完全是投缘的行为,所以它的出现带来很多的诱惑力,也充分满足很多学生现实的心理社交需求,不可否认也会带来交往的快乐,也带来了相应的成就感。但是与此同时就会产生很多的现实问题,将现实的社交持续恶化。渐渐的产生了迷恋网络,回避现实的状况。可能正是因为有网络媒介的存在,在获取不同寻常的社交快乐的过程中,会导致着现实中的社交状况变差,进而产生了孤独的感觉。

(三)网络情境对高职学生人格的影响

人格是指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作为人格的核心内容的“自我意识”,能够在网络情境中被塑造和强化,尤其是他们在学校生活中非常注重自我意识,渴望被尊重。而网络的出现,对他们来讲,是一种全新生活理念展现的媒介,在某种程度上是他们学生生活网络化的延伸,同时也能够实现现实中很多难以实现的意愿,所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关注度,也更深入的使他们体验到自由的含义。网络对于高职学生人格影响中,有利的一面是能够通过网络更好的锻炼自身,帮助其形成人格上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但是不利的方面也是非常显著:网络情境的身份的虚无性和匿名性也可能导致部分学生自我意识的过度膨胀,在行为上表现出没有自我约束能力,进而产生过犹不及的现象。长此以往,将会产生人格的障碍,表现出双重人格以及多重人格等问题,影响其身心健康的成长。

五、结语

对社会和个体而言,互联网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对高职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否认的积极影响;同时高职学生过度沉溺、依赖互联网而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困扰着教育工作者们。引导高职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对促进其身心的成长以及高职院校规范管理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松英.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2005

[2]金伯利.s.扬.网虫综合症――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3]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33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女性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不同的犯罪人具有不同的犯罪心理,女性犯罪人除具有一般犯罪人所具有的犯罪心理和犯罪因素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女性犯罪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A.灰~白~黑~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关于研究心理健康的论文

    众所周知,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及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的需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结课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当今

    excellentpri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

    幼儿心理健康 教育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需要幼儿园、教师、家庭三方面通力协作,更需要有机结合,互相渗透。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欢

    香喷喷的耗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600字

    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高职学生因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等与其他院校不同而出现个别性特点。近年有关高职生的心理健康调查研究表明,高职生的心理

    旅游新四力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题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上网时间、便捷性不断增加,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论文,

    哟西小得瑟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