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familiesBB
给你看一篇论文,对你有帮助。下载地址是论社会工作的价值观融合史铁尔, 高桂贤(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 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 社会工作价值观以人道主义为核心, 以制度化利他主义作为特征。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实质是一种人学, 强调仁者爱人, 人与人的关系是中国文化的思考对象和起点。社会工作是协助个人与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活动, 在注重个体价值的同时, 也关注个体对社会的贡献。关键词:社会工作;价值观;人学;融合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463( 2007)03-0030-04The Integration of Value Outlook in Social WorkSHITie-er,GAO Gui-xian( SocialWorkDepartment, ChangshaCivilAdministration VocationalInstitute, Changsha,410004, Hunan)Abstract: Thevalueoutlookinsocialworkwhosecharacterisinstitutionalaltruismhasacoreofhumanism. Confucianismwhichrepresents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isakindofhumanismsubstantially. Therelation betweenhumanbeingsisthethought of objectandstarting pointinChineseculture. Socialworkisthe activityinwhichtheindividualand societycan adapteachother. Socialwork should payclose attention to theindividualvaluation,atthesametime,shouldconcernabouttheindividualcontributiontothesociety. Key words: socialwork;valueoutlook;humanism;integration 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宗教的慈善活动, 以利于系统外部的冲击,因此“引进”和“采借”的色彩他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的助人自助活浓烈。如果在社会工作价值观方面仅仅借用“外动。由于社会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以价值生”概念就无法使社会工作具有操作性和现实为本的专业。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 其重要性。较为理想的社会工作是“内生”性因素占有相性不仅在于“它界定社会工作本身——当比例, 传统的再造”过程, 是—它的目标从根本上是一个“ 和意义, 而且在于它同时界定社会工作的技巧和将外来因素不断本土化的过程, 是一个越来越依方法, 机构和项目、目标和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靠内生性因素生长的过程, 而不是一个片面强调态度、它贯穿于社会工作实践的始终”[1] 。社会工“融入”和“借鉴”的过程。这样讲并不是说要拒斥作发端于西方工业社会,其价值观必然根植于西外来因素,而是强调侧重点的不同将导致后果的方社会价值观。巨大差异。杨中芳在论及中国人的现代化时写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过程中, 其价值观的本道:“更重要的是, 个人在社会化或现代化的过程土化需坚持一个内生性原则。从某些学者的观点中, 不应再被看成是被动的接受传统或新元素的来看, 中国被归类为后发外生型国家, 所谓“外机器, 而应将现代人看做是一个有选择能力及变生”, 是指在其现代化发端之时, 主要的动力来自通能力的自主个体,通过接纳、包容、排斥、回归、收稿日期:2007-04-20 作者简介: 史铁尔( 1958-) , 男, 汉族, 江苏溧阳人,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 副教授, 硕士。高桂贤( 1975-) , 女, 汉族, 湖南邵阳人,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 硕士。· 30 · 反思、反叛、重组、整合等,在应对日常生活之际, 不但形成了自己的、新的、现代的价值信念体系及生活方式, 也做到既把传统秉承下来, 也做出了创新的转化。”[2] 因此,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根据中华民族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创造性地做出的选择。一、“内生因素”:儒学是人学从历史文化传统角度来说, 中国传统文化都十分重视家庭和集体的作用,中国人个人的力量是附属于原始人际关系甚至是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无论何时家庭和亲属关系群体都被中国人当作最后的避风港。或者说中国人习惯的行为方式是基于亲友关系的亲疏远近的人情交往方式, 而很少遵循普遍化的规章制度。相比之下, 社会工作的众多理念和价值观产生于西方, 并且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色彩。在中国这样一个对集体力量和权威尊崇的国度,个人对集体的服从往往是绝对合理的,个人的力量和需求很难得以彰显。中国传统的对于家庭和集体的重视使得人本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引入遇到很大的困难。然而,笔者认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氛围是人本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的引入和本土化的基石。中国社会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 其文化传统的核心是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作为道德哲学被汉以后的统治者接受, 并以之为基础建构了一个伦理社会体系。儒家文化强调以“仁”治国, 并且这种理念受到历代统治者的认同和推崇。经历几千年的磨合与积累, 形成了特殊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例如为人处世要内敛, 不能过于张扬;遇事不是表现自我, 而是要反省自我, 检视自己的行为这种规约自我, 顺应社会的道德原则与人本主义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具有一致性。儒学研究的是人的生命: 梁启超在《儒家哲学是什么》一文中指出:“中国哲学注重人与人的关系, 以研究人类现世生活之理法为中心, 古今思想家皆集中精力于此方面之各种问题, 以今语道之, 即人生哲学及政治哲学所包含之诸问题也, 盖无论何时代, 何宗派之著述, 未尝不归结于此点。”[3] 他还认为, 中国哲学以研究人类为出发点, 最主要的是人之所以为人之道, 怎样算一个人, 人与人相互有什么关系。从这种意义来说,儒学是以人的生命为思考对象的, 可称之为人学。孔子的仁学实则是人学, 他关心的只是人类自身的问题, 而不是什么万物本身的问题, 他的对人的关切成为儒学的主调, 由于从根本上符合中国社会的要求和统治者的利益, 经孟子继承, 宋明理学的弘扬,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儒学重人, 并不意味着不思考自然, 正像西方哲学以自然为对象并不意味着不研究人的本身。儒家重为己之道, 重安人之道, 这都是人道, 但儒学也讲天道, 《易经》中有“乾道、坤道”, “天道、地道”, 把天道视为一个由阴阳两种对立力量鼓动的生生不息、日新月异的生化过程。《中庸》则视天道为“诚”, 但无论是生化之德还是“诚”, 最终又都落实在人性上, 所谓“阴阳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4] 。“天道降而为人, 故谓之性”[5] 。可见, 儒学的天道观不在于提供关于自然界的总图景, 不在于指导人们认识自然及其规律, 而在于为性善说和成人说提供本体论根据, 它是关于生命学说的一部分, 而非关于自然的哲学科学观总之,儒学试图揭示的只是人的存在的真理。按牟宗三的说法是内容真理, 强度真理, 它不像自然科学所揭示的那个外在于人的客观存在的真理,而是需要生命的投入并依赖于生命的表现的生命真理,并因此而使世界万物都带上活泼的生命情调。西方哲学也关心人, 自苏格拉底开始就实现哲学向人的转向, 但这“人”仍是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来对象化地研究, 是运用一套形式化的逻辑工具来进行研究, 所以苏格拉底要从对人的本质的定义开始, 并通过一系列概念的推断和辩驳来规定人或人的规范, 不像孔子直接从人心的情感体验就能抓住现实的人。文德尔班曾说, 希腊伦理学是以一种完全与物理学的第一问题相似的问题开始的, 直至近代的斯宾诺沙还是试图在自己的哲学里运用几何学的证明方法, 建立一个精确的伦理体系, 总之, 正像儒学眼中的自然仍是人的自然一样, 古希腊思想家眼中的人也是自然的人。儒学关注的生命是德性生命, 关注的人是伦理中的人。与此不同, 西方文化更重视人的理性生命,关注的人是原子式的个人。在儒家看来, 只具有自然生命的人并非真正的人, 一个生理上成熟的人亦并非意味着成人, 孔子有“成人”说:“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 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 亦可以为成人·31· 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见利思义, 见危授命,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亦可以成人矣。”成人关键要有一个道德的标准, 要成一个伦理的人要做到这一点, 修己是关键, 是起点, 是根本, 修己是对生命的道德反思而非对外在自然的知识求索, 修己的自然结果是安人! 安百姓可见, 儒学不但研究人, 研究的人还是处在人伦关系之中的道德的人。与此相反, 西方传统文化则认为真正的人在于它的理性, 一种能认识和控制自然的力量。西方哲学受到自然哲学的深刻影响,仍然把外延性原则和原子性原则用来研究和观察人, 这就不能不在一种两分的思维中把握人,不能不产生对能驾驭自然的理性力量的推崇和对与社会相脱离的个体的赞美。从以上分析看出, 儒学是人学, 抓住这个特质, 才能把握儒学的特定视域、基本内容和思维方法。人的问题是儒学的基本问题,儒学的各个研究领域都围绕着为人之道而展开关于人的性质、人的关系、人的理想的学说。而社会工作是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 这种人本主义思想与儒学是人学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就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发展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天然基础。二、“外生因素”:社会工作的制度化利他主义鉴于社会工作是一个推动人和环境之间适应性平衡的专业和职业, 那么,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可归为对人的价值观和对社会环境价值观两类。关于人的价值观至少体现在:人有与他人平等的价值与尊严;人有共同需求, 也有独特偏好; 人都有动机追求美好生活, 也进行改变的能力; 人需要归属, 需要互助成群;人除对自己负责外, 也要想到其他人。对社会环境的价值观至少表现在:社会应该为每个有公平公正机会, 让每个发挥潜能, 参与改造社会和创造世界, 充实精神和物质生活; 社会应该提供合适的资源和服务, 以满足人们的共同需要[6] 。社会工作是一种援助者和受助者的关系, 这种关系的发生和处理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而是社会作用的结果, 社会工作者利用社会制度提供的规范和资源来履行助人利他的职责, 在这一过程中, 利他主义被制度化了。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制度化利他主义, 基本特征表现在: 第一, 社会工作者的利他行为不是个人行· 32 · 为, 而是社会行为。社会工作者是代表一定社会来行使救助工作的,这是他们有别于慈善家和志愿者的地方。社会工作者工作的渠道、方式、手段都是社会认可的,是职责公务化。人们遇到困难找社会工作者, 不是找的某个具体的个人, 而是求助于一种制度的帮助和支持。这种利他主义已经超出了援助者与救助者的范围, 而有了宏观的、社会学的意义。第二, 社会工作的利他主义制度化, 其确立有两个维度,一是资源,二是规则。从资源的角度看, 社会工作是一种福利制度;从规则的角度看, 社会工作就是价值的制度化。资源为社会工作提供物资基础和手段, 体现支持的向度; 规则主要对社会工作的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作出规定, 体现制约的向度。从社会工作的福利制度和价值制度的关系来看,价值制度指导并保证福利制度的贯彻执行,福利制度则是价值制度的具体实施和落实。两者都致力于通过特定制度使社会工作的利他主义社会化和实践化。第三, 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种“制度性”的相互依赖, 即双方都得依赖制度才能解决问题。社会工作者靠它获得职业的报酬, 受助者靠它获得脱困的资源。社会工作者在确定施助计划和方法时, 不仅要了解求助者的困难所在、利益要求所在, 而且还必须了解社会政策、社会福利能提供哪些制度机制来解决受助者的困难,以满足其利益要求。因此,社会工作者利他主义行为是以制度为支撑力量的。另一方面, 受助者之所以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实际上也是看中了社会工作者掌握的制度性资源。因此, 受助者与社会工作者的求助关系是以制度为背景的。第四, 对利他主义规范的承诺构成社会工作者行动价值理性化的一部分。但利他规范只是社会工作行为的客观界限, 社会工作者可以以许多不同态度来对待它、操纵它。制度既有制约性一面, 也有使动性一面。社会工作者对利他制度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他们在受制约中又可参与对规范和资源的再生产。社会工作者在再生产利他主义制度特征的同时, 也再生产出促成这种行为的条件。第五, 社会工作者主要和边缘组织(比如医院、收容所和监狱)及边缘群体打交道。恰恰在这些边缘地带,国家的制度和作用表现得实在和突出。国家之所以重视这一块,是因为边缘地带不稳定, 直接对中心地带产生冲击和震动。为此,国家通过采取种种措施, 特别是制度措施, 来支持一些特殊组织完成解决边缘地带社会问题的任务。社会工作无疑是国家关注的重点, 国家通过给社会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社会条件和资源, 要求他们做好助人工作, 来解决社会问题。以维护社会的协调与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工作者成为社会控制的代理人。国家衡量社会工作成效的标准, 不是看他们具体帮助了多少人走出困境, 而主要看他们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社会问题, 稳定了社会秩序。正是这样, 社会工作才转化为不仅对少数人, 而且对全体社会成员都成为必须的一项工作。社会工作制度化的结果使利他行为超出狭隘的范围, 而具有了社会价值和普遍意义, 也只有这样, 社会工作利他行为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支持。三、“内生”、“外生”价值诉求的融合从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来看,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 虽然国际性的专业社会工作在我国开始扎根, 但仍存在着如何使社会工作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专业社会工作实现本土化的问题。在王思斌看来,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存在一个路径依赖问题, 原来的社会工作组织模式、组织制度和经验还在影响着当前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的第二阶段,政府机构的出发点在于社会控制。而在第三阶段,其价值诉求主要在于人道主义[7] 。“人道主义”是从15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所倡导的“人文主义”发展而来的。人道主义是以人为中心或以人为本位的哲学价值理念。在长期的实践中, 社会工作逐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价值观, 其基本前提为:(1) 相信任何人都十分重要, 承认人的尊严和价值并把它们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每一个人无论其年龄、身份、生活环境, 也无论在任何地点, 都享有做人的尊严, 应当被作为“人”来尊重。(2)强调尊重人的个性和发挥人的潜能。承认每一个个体有自己的独特需要, 尊重个人、社群、种族、民族的不同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3)应协助个人与他人进行互助,共同建立符合他们需要的社会[8] 。可见在基本价值上,社会工作十分关注个人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的价值。一方面就社会工作的功能而言, 其具有助人功能, 体现了社会工作基本的人道主义诉求; 另一方面, 社会工作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意义, 实际上也就起到了社会控制的功能。但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 对人道主义的价值关怀须臾不可或缺。一旦缺失, 社会工作将沦为社会控制的仆佣, 发生异化, 结果可能反而适得其反。因此, 笔者认为, 政府部门在推进社会工作建设时, 应始终把人道主义关怀作为社会工作第一要义, 社会控制的功能的达成只能是建立在人道主义的价值的实践基础之上。社会工作也是一种将个人与社会和谐联系起来的专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也是社会工作的一个基本问题。所以社会工作也注重社会对于个人的条件性与制约性。个人不是离群索居的抽象个体,不能脱离他置身其中的社会环境。社会工作价值观在关注个体的同时也强调了社会的权利,即社会有权利要求每一个人贡献一己之力, 以促成社会的健全与繁荣, 也就是说个人有义务尽己所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将人看作是“处一定关系中的人”而非独立的个体,以人与人的关系来看待人,重视社会、集体的思想有着较大的关联。儒学实质是人学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人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 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体主义倾向与社会工作的制度化利他主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参考文献: [1] 罗肖泉.践行社会正义[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 杨中芳, 彭泗清.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J]. 社会学研究,1999( 2) . [3]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M]. 上海:上海荣记书店刊本. [4] 易经[M]. 济南:齐鲁书社,1980. [5] 二程集[M]. 北京:中华书局,1981. [6] 古学斌, 阮曾媛琪.本土中国社会工作的研究、实践与反思[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7]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8] 李增禄.社会工作概论[M]. 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9. 责任编辑:俞宁
温柔一刀半
职业价值观
摘要: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于职业价值观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就越来越多。
笔者在文中主要对国外研究综述与国内研究综述进行对比,从而对今后的职业价值观方面提供相关的参考。
关键词:研究;职业价值观;综述
世界观、理想、价值观以及信念等对于职业产生的影响,基本上都体现在职业价值观上面。
而职业价值观属于价值观当中的一种,其对于人们的职业选择有着非常大的支配作用,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就业态度,乃至于影响到整个社会群体的就业氛围[1]。
一、职业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是价值观念的一种简称,指的是人们头脑当中关于价值追求方面的观念。
具体点来讲,价值观属于人们对于某项事物本身价值的基本看法以及总的观念,主要表现为人们对于该项事物相对较为稳定的理想、信念以及信仰,是人们对于这类类事物的价值取舍模式和指导主体行为的价值追求方式与价值取舍方式。
比如,社会主义价值观指的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生活的人们对于目标与事业的认可程度和对于精神目标的追求程度等一系列的评价与判定标准。
关于价值观的表述非常多,将价值观与职业进行联系,我们可以将其统称为职业价值观。
二、国内研究综述
进入到21世纪以来,国内对于职业价值观方面的文章与课题研究越来越多,然而大部分基本都是将理论描述作为研究方式,而关于职业价值观方面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通常都是学者自身的想法与研究思路来诠释职业价值观。
张志新[2]等曾经提出过,当前的城市青年人群相对重视的是人际关系、生活满意程度、成就高低等,关于工作变动、人事管理以及人身安全方面等方面的重视明显不足;李卫平[3]在《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研究综述》当中则认为青年人群的职业价值观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是一种展现个人精神的最佳方式;汪晓莺[4]在《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及其引导》中则认为对青年人群开展对应的职业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的教育能够帮助青年人群对于职业前景与职业生涯等问题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认知与判断,当中应当包含报酬、取向以及原则等各个方面的不同因素;王运来[5]等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分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中提出。
当前青年人群的职业价值观属于一个简单的认知,然而这也是一个必须的进程,其属于青年人群对于即将面对的工作的一种期盼,并且可能会产生一些较为浅显的想法;王健[6]在《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与教育引导》一文中提出,职业价值观因为针对的人类群体之间的差异性特点,使得当中的每个个体都应当有着自身独特的'权衡。
最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在研究青年人群的职业价值观的时候,基本都将青年人群的职业价值观与教育措施进行了对应的研究,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朱远望、杨超越[7]在《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比较研究——来自杭州下沙大学城的调查》一文中提出,要注重对青年人群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要指导他们正确处理自身利益与集体乃至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树立自身先进的职业苦乐观、职业待遇观以及客观的职业地位观,并且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模式,培养青年人群的择业信心。
王苑岭[8]在2009年发表的《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措施综述》中提出要教育青年人群及时更新自身的职业价值观念,合理降低自身的就业期望值,从而有效地下移就业的重心,针对青年人群实施职业生涯方面的指导与教育,从而指导他们正确认知与评价自我价值,并且坚持集体职业方面的价值取向。
闫锋,白玲[9]在2007年中发表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中认为要教育青年人群树立较为长远的意识,调整自身的价值取向,要重视创业方面的教育,加强青年人群的自主择业意识,从而增加他们对于从业方面的适应性。
三、国外研究综述
而国外在价值观方面的研究则可以用百家争鸣来形容。
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斯瓦兹(Schwartz)、塞普尔(Super)、罗科奇(Rokeach)与克拉克洪(Kluckhohn)。
斯瓦兹[10](Schwartz,1992)的观点相对来说较为全面,他认为,价值观属于人们所向往的状态,并且价值观能够当作权衡一些事物的标准。
塞普尔[11](Super,1980)则认为价值观属于人们针对某种行动所渴望实现的目标的一种期盼。
罗科奇[12](Rokeach,1973)则认为,价值观属于人们长时间坚持的一种信念。
克拉克洪[13](Kluckhohn,1951)认为价值观是一种外在或者内隐的,用来衡量某项工作是否值得的标准。
国外的环境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喜欢开展单独的研究,而通常采用集体研究的学者会选择课题的方式来开展长时间的研究。
这当中较为突出的当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中的一批知名学者开展的价值观研究,其出版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书籍《全球化背景下的共同学习和工作之价值观》,而书中对于职业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并没有进行清楚的描述,然而对于这方面的教育还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的,其对于如何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步骤与教学模式进行了大量实践方面的介绍,并且当中还依附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案例[14]。
综上所述,至今为止,国内学者对于职业价值观方面的研究更偏向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形式,而关于青年人群的职业价值观方面以及深层次教育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青年人群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应当采用何种方式,采取怎样的模式,以及通过什么样的途径等各个方面的研究相对较为欠缺。
所以,在今后职业价值观方面的研究当中,国内学者可以尽量汲取国内外学者对于职业价值观以及青年人群职业价值观教育等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更多地去探寻针对青年人群在职业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模式、系统的教育内容以及针对性的教育措施等。
参考文献:
[1]贾卫东,郑宏宇.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综述[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2]张志新,吴红.社会主义荣辱观视阈中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04).
[3]李卫平.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研究综述[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
[4]汪晓莺.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及其引导[J].教育与职业,2008,(11).
[5]张宏,王运来,王艳春.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分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09).
[6]王健.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与教育引导[J].高教论坛,2008,(02).
[7]朱远望,杨超越.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比较研究——来自杭州下沙大学城的调查[J].现代商业,2009,(03).
[8]王苑岭.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措施综述[J].改革与开放,2009,(05).
[9]闫锋,白玲.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辽宁教育研究,2007,(11).
[10]黄雪娜.职业价值观研究述评与反思[J].学习与探索,2011,(02).
[11]洪芳,吴谅谅.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7,(06).
[12]李添翼.中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综述[J].职教通讯,2007,(12).
[13]王康.近30年来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及教育研究述[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2).
[14]王兆善.从“范跑跑”现象看职业道德建设的迫切性[J].中国职工教育,2010,(07).
闪耀的尾戒
价值观就是你自己深信的信念和基本原则。这是需要建立在你对自己清晰的了解以及社会历练的基础上的。比如我的基本信念就是诚信,凡事要先精后专,做事要流程化,善于总结和反省,思维要全面,辩证等等。
天晟哥哥
职业价值观是最重要的自我评价,职业价值观怎么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自己进行分析。如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喜好兴趣、优势等等,当然也可以对自己进行SWOT分析,在最开始的时候这个模型运用起来较为复杂,在自我分析的同时,也可以对周边外界环境进行分析,分析自己能否在其环境下生存。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知识储备能否适应外界的情况。要想知道职业价值观怎么写那么就要确定目标,它是职业规划中最重要的,的确目标是分为很多种的,短期的,中期的,还有长期的。长远的目标需要一个人经历非常多的困难,并且持之以恒永不放弃,确立长远目标要有一定的对目前的自己的认知,不能盲目,对未来也要有一定的思考。短期目标则是对放下的思考,详细的制定!
制定了目标还不够,还要明白自己在这个职业中要怎么样的发展,要付出怎么样的努力,才能够达到怎么样的目标,只有明白自己想在一个职业中到达什么样的位置,并且用心将他们罗列出来,选择性攻克,这样我们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我们所制定的职业规划,当然要职业价值观怎么写最终还是靠你来决定!相信通过上述的讲解,我们都应该能明白职业价值观怎么写,能够通过它来做出一些改变,无论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也好,人生的帮助也好,总之我们都是在不停前进着,然后不停调整着方向,向着远方出发!
咣咣中奖
人生本没有意义,每个人都要给自己规定一个人生的意义,我要思考的结果是:我用我的生命去做我热爱的事情,它不仅让我快乐,而且对人类有所帮助。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企业而言,如何体现公司 以人为本 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个人职业价值观范文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生就是过河卒子,只进不退!生命清单,其实就是人生计划。一个人如果没有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且不清晰自己的目标,即使他的学历很高,知识面很广,那么也只能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庸之人,又或者只能一辈子做别人的跟班,做一个等着时间来把自己生命耗尽的人。生命清单是必需的,它能使人树立一种精神、理想和追求。一本书中这样写到:一个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的人,是不幸的,也是可怜的,因为这些人没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反而成为命运的奴隶。而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个春秋,有多少事是值得回忆和纪念的。生命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去描绘,去谱写。所以,我要策划自己的人生,正确对待自我,成功地发现自我,客观地分析自我,圆满地超越自我。个人职业价值观范文三:不少人都曾经这样问过自己: 人生之路到底该如何去走? 记得一位哲人这样说过: 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 人生之路说长也长,因为它是你一生意义的诠释;人生之路说短也短,因为你生活过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人生。每个人都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光需要有着克服困难的勇气,更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否则,再辛苦的奔忙也只能是毫无收获的徒劳。而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引人生道路的那颗北斗星,在茫茫的社会大洋上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为自己设计一份科学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我们的生命将会释放出更加精彩光芒。个人职业价值观范文四:在书中,我们的经历就是那书中的书页,辞去了旧的一天,页码就会相应的增加了一页;迎来了新一天的同时,一张空白的纸也在等着我们去填写。而且每本书的开头都标明目录,以方便我们去查找所需要的内容。那我们人生之书的目录又是什么呢?是我们的计划。出版社一般都是根据内容去制作目录,而我们的 书 则是根据目录去填写后面的内容。在不同的时期,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去完成预定的目标。古语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想要自己人生之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就的先把目录写好。个人职业价值观范文五: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所有人了都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自己梦想的巅峰。做好职业规划并不简单,它是一个很庞大的概念。它是在个人与组织的相结合下,对一个人整个人生的主观、客观分析,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一个人的最佳发展方向与目标,并未实现这个目标做出的合理的行动方案。而自己,现在已经是一名法学系专业的大学生了,根据自己的切身情况,在展开整个大学生涯的学习之前,也要为自己做好一份职业规划。从自己走进校园的那一刻开始,就应该好好的想想自己的未来的道路。告诉自己,决不可将自己的大好时光消磨掉,应该抓住一切时间好好的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由于自己已经选择了法学系专业,那么就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好好的确定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如果下定决定朝着律师的方向努力,那么就要从现在开始,努力的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知识,学习如果做好一名律师的专业技能,通过平时点点滴滴的时间研究曾经有过的所有法律案例。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大学生涯毫不虚度。人的一生大学时光也许就只有一次,如果没有把握住,将来自己一定会后悔。所以,在学习开展之前,先为自己制作好职业规划,规划好目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怎么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怎么写。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有人动力,才能按照自己规划好的人生路轨行进。个人职业价值观范文六: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就业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于每一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若是一脸茫然踏入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怎能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有目标才有动力和方向。所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认清自己的现状的基础上,认真规划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 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位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所以要想成功就要正确评价自己。个人职业价值观范文七:我们向往着美好的明天,所以一直为着心中的那个梦而奋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换个角度理解,就是对我们心中的那个蓝图的描绘。我们对自己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就是给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远大的理想总是建立在坚实的土地上的,青春短暂,从现在起,就力争主动,好好规划一下未来的路,去描绘这张生命的白纸。个人职业价值观范文八: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尤其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记得高中一位老师说过,当别人已经起跑了,而你还在绑鞋带,那么最先被淘汰出局的肯定是你,现在细细回味,是多么有寓意的一句话啊。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没错,为了给自己的人生设定一条轨迹,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掘自我潜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为了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更有目的性与计划性,为了提升自己应对竞争的能力,我决定给自己的未来设计一个蓝图,给自己的人生设计一个坐标轴。
企业文化在营销管理过程中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市场营销都是为了企业的发展需要。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
一、关于“价值观”概念:关于“价值观”这一概念,学术界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不同说法。大多数学者主张狭义的“价值观”。狭义的“价值观”即“价值观念”的简称,现实生活中
西方教育孩子是跟据孩子的兴趣!中国只是传统观念严紧!所以中国与西方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差别!~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谈人生观价值观的大一思修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生观价值观的大一思修论文篇一:
关于智能技术在变电站中应用探究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