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00

Summer若然霜寒
首页 > 学术期刊 > 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主题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顺宏冷暖-MISS冯

已采纳

面对灾难:向《孟子》借一颗恻隐之心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东北部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里氏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大多数国人对日本所遭受的灾难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由于历史原因,也有异样的声音在网络等媒体流传,其中不乏因此而幸灾乐祸者。林肯说:“一个民族,如果对其他一个民族全是仇恨或者全是崇拜,那它就注定是一个懦弱的民族”,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却可以选择淡却仇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也曾一度笼罩在唐山大地震的阴霾中,也曾为汶川地震的死难者悲痛不已。《孟子·公孙丑上》有一段这样的话:“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所说的“不忍人之心”,就是指我们的怜悯心、同情心,“怵惕”即恐慌、忧惧。孟子解释说,现在有人见到一个孩子要掉到井里,都会感到惊骇,产生同情、恻隐之心。这不是因为要与孩子的父母攀私交,也不是为了要得到邻居朋友对我的夸赞,更不是因为不能忍受孩子的哭声,这是人性善的本心决定的。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之心是义的开端;推让之心是礼的开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开端。仁、义、礼、智这四者都发端于恻隐之心。恻隐是一种感情,即对他人痛苦的一种同情,意味着同情、不忍、凄怆与哀痛,恻隐之心是没有国界的。无论是唐山、汶川还是日本宫城,都在告诉我们,在灾难面前,人类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当无数的生命在呼喊中被湮没时,我们的心灵应该是共振的,无论你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面对无数鲜活的生命陨损时,我们可以为他们默默祈祷,祈盼他们早日在废墟上重植美丽的樱花。来源:醒狮国学

233 评论

Vickey小姐

略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给出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之所以看到哪种情形时具有那样的反应,是人的悲悯情怀作用的结果。悲悯情怀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古老的话题,是人类情感中弥足珍贵的一部分。“悲悯之心”是一种博大的情怀,它促使人关注身边的人、事物,乃至世界,从而关注人生的意义,具体写作中,更要考虑为什么要常怀悲悯之心,应该怎样做,以及常怀悲悯之心的意义。可以立意为:愿天下人都有一颗悲悯之心;常怀悲悯之心,让生命感动;常怀悲悯之心,让世界更温柔;常怀悲悯之心,让爱洒满人间;常怀悲悯之心,让人性显得更真实。点评:就本次作文来看,有利于学生展开自自己的思维,关注生活,展示自己生活的经历和感受,观念和认识,展示自己无比丰富的内心世界,情感生活,展示自己的个性与能力,最终能够引导学生从经历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转化到能够总结生活经验,指导生活未来,创造美好生活这样一个良性的轨道。

330 评论

美味一起等

如果说一个人不仁不义,必定是贬斥他人格的低劣和道德的败坏。自古以来,圣人贤士都以仁义来严格律己,孟轲“舍生取义”,谭嗣同“杀身成仁”,他们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来诠释“仁义”二字,可见,这如千斤巨石之重的两个字是支撑人的两块基石,做人,就要做仁义之人。“仁”是大圣人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孟子对仁的理解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那么何谓恻隐之心?如果你看到东风无力百花残,原本绚烂的事物在一个湿冷的夜在记忆中离去,只剩满地残破的躯体,你是否心中有所触动,戚戚然若有所失;如果你看到有人衣衫褴褛,眼神因为饥饿而黯然无光,双眸深深地凹陷,你是否顿生怜悯,不禁要伸出援手,如此,就是恻隐之心在暗中怂恿,而人之为人,是不可离了这颗恻隐之心的。没有恻隐之心,也就无所谓“仁”,人,就成了高山上无法融化的永久冰雪,冷漠代替了热心,社会也就永远处于冰冻状态,没有情感,没有光明,没有温暖,试问这样的世界怎么会惹人留恋?都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既然人是人,而非草木,就应当胸怀仁心,让人间有情。作文网 “义”的本义是“仪”,中国人习惯于以平衡的原则来处世,所以也把“正义”作为行为的准则之一。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何谓羞恶之心?《诗经》有言:“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所以人之为人,要懂羞恶,顾廉耻。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也正是指的这一点。可是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又有多少人是能抵抗诱惑肯坚持自我,做到为人有“义”的?今年四月震惊全国的邯郸农行金库特大盗窃案结案,金库被盗款数达5100万之多,然而犯罪嫌疑人初起贪念是为了买彩票,小中了几次之后就频频向金库伸出黑手,而这两个人竟都是该银行现金管理中心管库员,难怪结案后街巷老人要连骂他们“不顾廉耻”了。义,应当成为做人的根本立足点和价值取向,这也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积淀的精蕴。仁和义向来是相辅相成,形影不离的,作为儒家文化的最高的道德准则和人生理想,它不仅是这千年的回音,也要成为当今社会中人们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坚持仁义,做仁义之人,才能成就坦荡荡凛然大丈夫,才能使人格升华,社会才有桃源之和谐。

89 评论

相关问答

  • 不忘初心立德树人为主题的论文

    有时候在社会上磨砺久了,心就会变得缥缈,当你累的时候,也不要失去你的方向,不忘初心。接下来我整理了 议论文 不忘初心为题 优秀 作文 ,一起来

    金夫人照相馆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以人民为主题的论文

    毛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政十分廉洁,生活十分简朴。“你的饭给我吃一点好吗?”1929年1月,红四军下井冈山,迂回于赣南、闽西之间,红军战士跟随毛主席行军,沿

    小桥人家198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以人格为主题的论文

    关于人格的心理学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人

    lindadoncry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忍为主题的议论文

    忍”字,是把刃置于心上。试想,用一把白刃抵在人的心口,还能耐受的住的人,便是本文所称“忍者”,绝非日本文化中的“忍者”。 有一句话说:“仁者无敌。”但我要说:“

    夏可兒雲卿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以人性为主题的论文

    在生活中,人性代表了一个人的人格和修养。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人性的议论文600字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泯灭的人性 我不禁驻足观望。 那是三只小狗。

    微笑藤弥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