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6

吃遍全宇宙!
首页 > 学术期刊 > 企业违反结算记录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春天的薄荷叶

已采纳

为解决会计造假这一不良现象,我们要探究会计造假的成因,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会计造假防范与治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企业发展迅猛,需要规划会计信息。当前一些会计从业者追求自身利益,抛弃了原有的职业操守,频频出现企业会计造假行为,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平稳有序发展,对经济体制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对会计造假形式和危害做出了深刻的阐述,进而分析会计造假的成因和条件,从而得出会计造假的防范和治理措施,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会计造假 成因 治理

一、会计造假的形式和危害

会计造假行为表现的多种多样,主要是为了逃避税费或者故意牟利,一些会计人员造假是为了将资产转移到自身名下,还有一些则是被授意进行造假活动。为了达到获利目的,会计往往通过对业务程序和会计凭证更改来进行造假。会计程序造假主要是违反国家的规定,进行非法获利,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而凭证篡改则是用一些假的发票或者报销凭证来获得私人利益。当私人利益满足以后又会引发更强烈的愿望,导致更为严重的会计造假事件,这种影响经济发展和企业良性发展的做法非常不可取。

因为会计造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利,因此在个人或者部分组织获利的同时,就会损害集体利益,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这种损失扩大化以后,甚至会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导致国家经济发展减速,因此我们应该杜绝此类行为。对会计造假行为细分原因可以分为五大类:第一是影响资本市场运作,导致市场发展不健康,不积极;第二是影响股东和权益人的利益,让一些违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不当获利;第三会影响经营者的决策,导致经营者不可获知真实数据,严重干扰了经济发展体系;第四导致企业蒙受损失,很多不当收购或者出售,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害[2]。

二、会计造假的成因

(一)会计人员本身缺乏职业操守,自身素质不高

很多会计人员在从业那天起,就经受着各类诱惑,同时社会上的享乐主义、自私主义盛行,每天经手很多钱,但自身收入又有限,自然会对会计人员的人生观产生冲击,因此一些人放弃应有的职业操守,自己或者协同他人伪造会计凭证,为一些人的不法行为大开方便之门,甚至自己贪污挪用,使得企业利益受损。

(二)法律监督体制不严格,行业内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在法律方面,虽然我国推出了很多管理会计造假行为的法律法规,但社会发展迅速,造假的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而且有一些造假行为不是第一时间能够被发现和查处,上面缺少有效的监管体系[3]。各部门由于资源有限,无法随时随地监管,同时内部审计部门通常是迫于国家规定建立的,人员素质有限,往往只是个形式,没有发挥实际效能,反而给企业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和拖累。

(三)企业外部利益复杂,外部监管有限

很多企业的会计造假行为,来源于企业想要盲目扩张经营或者迎合地方政府的任务需求。因为好多地方的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难免不采用会计造假的行为来掩饰发展力的不足,争取等多的账面利润和国家投入。同时国家对于发票的开具管理不是十分严格,存在很多漏洞,很多地方可以很轻易的开出虚假的发票,使得会计造假行为有机可乘。

三、会计造假的防范措施与整治方案

(一)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严格把关选拔人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应该严格把关,选拔有素质的人才,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谨记朱�F基给国家会计学院留下的墨宝“不做假账”,加强对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训练,培训其业务知识,只有熟悉业务才能不被利用,自检自查。另外完善企业内控体系,对于内控一定要严格认真的对待,发现问题及时清查,严格准守规章制度,对会计凭证和流程体系层层把关,相互牵制,反复检查和确认,杜绝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对会计造假行为重罚不怠

因为会计主体责任的模糊,所以一些会计作假后,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罚,而是接受调查和处分后调离岗位,或者一些指使和强迫会计作假的人很容易就脱罪[4]。虽然会计法中规定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行为的主体,但是对于指使会计造假的人却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因此需要完善会计法,对会计造假的行为加以重罚,以儆效尤。加重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也会规范会计行为,让会计在造假时思考再三,一旦会计进行造假或者协助造假,那么不仅仅要处罚会计,更是要从重处罚要求会计造假的人员,如何把握证据,需要会计从业者的配合,也需要完善监管和查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规范会计行为。

(三)加强对企业内部利益和外部利益的把控,管理层多下功夫

由于一些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的混杂,很多人希望通过会计造假来不正当得利,所以应该优化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倡导廉洁从业精神,改进一些企业考核手段,合理的分配职权和利益,考虑不同岗位之间的约束作用,加强对会计业务处理的监控,使得会计造价人员一旦付出行动 ,立即就会得到发现和抑制[5]。同时对发票要严格把控,不仅仅是贴票报销的人员需要对票据负责,审批的人员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要防止虚假的发票流入企业内部,要加强监管,控制会计造假行为。

四、结语

总之,我们需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水平,规范化其操作,留住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加强管理和控制,控制好企业外部利益和内部利益,改变以往的财务模式,相互监督和合理分配职权,争取会计账务透明化,防范好会计造假行为。

参考文献:

[1]洪荭,胡华夏,郭春飞.基于GONE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J].会计研究. 2012(08).

[2]盛岚.强化会计监督 杜绝会计造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0).

[3]韦琳,徐立文,刘佳.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基于三角形理论的实证研究[J]. 审计研究.2011(02).

[4]侍冬岳.浅谈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J].办公室业务.2012(07).

[5]朱秋月.谈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

浅谈会计造假问题防治分析

0 引言

会计造假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包括内在动因和外部 环境两个方面:会计信息生产者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是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因; 企业 产权不明晰、 政治 经济 、 文化环境和会计人员业务、道德水平等因素,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部条件。上述两方面共同作用,才会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1 会计造假的原因

产权不明晰,使会计失去信用建立的基础。在国有产权制度下,企业经营者与其经营的企业信用没有长期的相关性。民营企业虽有明晰的产权和天然的制度优越性,但在国有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系中,他们深感产权没有安全的保障,面临随时被剥夺的可能,因而产权实际上也是不清晰的。于是只好追求短平快,不愿为维护信用的建立而投资,导致其失去了长远而稳定的预期;企业受短期利益的驱动又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等 社会 审计部门也因此失去了利害关系人(股东)对他们公正审计的压力。当受托人着眼短期利益时,他们就不可避免会选择不守信,而这些不讲信用的行为将通过会计造假并以会计失信的形式表现出来。

“委托——代理”契约中缺乏独立存在的委托人。所谓委托代理关系,应包括委托方、代理方两方:一方是资产的实际所有人即委托人;另一方为资产的实际经营者即代理人。委托方独立地位如何决定着信息不对称情形下会计诚信的实际履行程度。若委托人能明确其存在,意味着委托方有可能对会计产生足够的影响,会计诚信的实现会比较现实;相反,一旦找不到确定的委托人,就意味着委托方不可能对会计产生作用,此时会计诚信就失去了实现的动力和必要,于是会计造假会层出不穷。

在目前我国的产权制度下,确定独立的委托人是不存在的。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以规范的财务分析为评价标准的理性投资观念远未形成,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并不多,相对而言,赚取短期差价为主要目的的“股民”却是大有人在,投机与炒作之风盛行;委托人不能独立明确,委托方高度自由流动,使得企业会计完全受制、听命于 管理当局;而真正代表委托方行使权利的股东大会则行同虚设,给会计行业诚信建设增加了难度。

企业及会计人员独立性差,且 法律 保护不够。会计人员身为领导的下属则成了领导直接操纵并反映其意图的工具;加之单位领导、会计人员法律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 职业道德素质弱化、内部控制不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会计人员往往既负责信息提供又充当内部审计,两个班子一套人马, 现代 企业制度在现实当中并没有得到切实的实现,没有真正发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功能,弱化了企业的内部监督和内部约束效力。有时也存在监事会成员身份与行政关系不能保持独立,其职位、待遇等基本由管理层决定,从而无法担当起监督董事会及管理层的职责。

政府监管部门政策行为多变,为会计失信创造了条件。政府管制越多,其政策就越变化无常,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就越不稳定,建立长期的社会信用机制就越困难。

社会监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有效作用。在会计信息对外披露过程中,审计的作用至关重要,原因在于委托人对于会计信息的判断及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鉴证意见。

2 防治会计造假的措施分析

明晰产权 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奕的前提或规则。讲求信用就是人们为获得长远利益而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使之符合特定环境下的社会道德规范。由此可见,清晰的产权是保证人们考虑长远利益的前提,在此前提现实存在的条件下,信用便得以建立和维护;否则没有清晰的产权作基础,也就不会有人为获得长远利益而恪守信用,信用就无从谈起。

明确委托人的独立地位 在会计行业中,会计成为维系投资者与经营者、企业与市场之间关系的基础。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方若处于信息劣势,则可通过现代会计制度用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效保护委托人利益;但若委托方未能独立明确其地位,会计造假就会成灾,由于委托方不明确又会导致会计信用缺失的受害主体不确定,从而会进一步加剧会计信用缺失。为此,明确委托人的独立地位十分重要。

严格内控

加强 会计 基础 工作。合理配备会计岗位人员,实现会计岗位之间的内部牵制,加强内部控制的实施;规范会计核算资料所需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对会计账簿、报表的合法有效性进行规范,以保证各单位依法设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明确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内部 审计制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加大对各类会计基础资料的监审力度,保证账证、账账、账表相符,保证其真实性、合法性。

实行 管理参与制,以有效监督经理层的日常经营活动,防止会计舞弊行为。管理参与制是使处于服从地位的雇员或其代表有机会参与决定公司 发展 目标的决策、监督经理的日常经营活动,是对经理管理权力的再分配,即对雇主、雇员之间的不平等权利关系进行的调整,从而使掌权者权力受到更好的约束,使服从者的权利和自主得到提升和补偿,以实现权力的监督、约束和平衡,防止舞弊行为发生。

建立股东对经理的强力约束机制。股东大会要定期审议公司财务 报告,严格评估经理经营业绩,并决定对经理的聘免撤换。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切实建立 现代 企业 制度。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并建立起决策权、监督权、挂靠权等分离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出资人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有利于强化财务约束力,真正发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者不同的职能作用,从而形成互相监督、互相约束的体系。

分散大股东股权。通过持股结构的调整,分散大股东股权,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

完善业绩评价机制。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使代理人所得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

推行诚信 保险制度。即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在保险公司投保诚信险,当上市公司因诚信问题损害投资人利益时,保险公司必须负责赔偿。这样既保证了投资人利益免受损失,又可使保险公司为了自身利益免受损失而加大对公司的监督力度。

改进并逐步完善利益分配及激励机制 利益分配与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不尽合理是诱发会计造假的 经济 根源,只有改进和完善利益分配及激励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会计信息造假。

建立起利益分配均衡机制,理顺国家、地方、企业及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兼顾各方利益。

改进现行绩效考核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对领导干部及管理人员的考评除看数字外,更要与定性考核结合进行。

规范政府行为,让政府成为讲信用的表率 西方国家的失信者是由 社会和市场 自然 淘汰的,所以不可以给政府过多的权力,要严格限制并明确界定其权力范围。比如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审批;清理政府部门几乎不受限制的制定利己不利人的 法律 和政策的权力;禁止政府直接参与市场交易活动;保持政策稳定性等。只有政府率先守信,政府政策才能真正有效,管制也才能恰到好处,产权才能得以保护,整个社会才会形成讲信用的风尚。

另外,依靠政府获得垄断权力的行业协会和认证中介机构,对信用的建立有害而无益。他们依靠垄断寻租,根本不会考虑自己的信用,因此,必须对与会计密切相关的 中国 会计协会、注协进行市场化改革。在市场中成长起来的行业协会才会真正懂得关心信用问题。

实行市场退出机制 我国应尽快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对那些不守行业操守的企业或个人,一旦出现失信行为后就应将其驱逐出相关行业。如对会计造假上市公司要立刻退市;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要进行取缔;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不允许继续从事相关 职业。

实施诚信工程,建立诚信档案 加紧建立和实施注册会计师、企业单位和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管理及考评制度,对违反诚信的单位、事务所和个人要记录在案,以便于公民随时查询,从而增强单位和个人的执业危机感及诚信意识。

290 评论

华蓥山5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对外销售货物、提供劳务及其他原因而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它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动性强弱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经营业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大力开展促销活动,以扩大产品的销售数量和市场份额,导致应收账款数量增加。 于是,如何管好、用好和盘活应收账款,以加强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经营风险,已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应收账款的成因 1、商业竞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了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增加市场份额,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出于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企业除利用产品质量、价格、品牌、售后服务、广告等手段外,赊销作为扩大产品销售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被企业所采用,于是就产生了应收账款。 2、销售实现和收到款项的时间存在差距。企业发出商品后,向购货单位开出销售发票,并在当期确认了销售收入,货款却往往没有同步收回,导致物流与资金流脱节。这种商品销售和收到货款时间的不一致性,这就产生了应收账款。这主要是因为货款结算需要占用时间的缘故。通常,结算手段越落后,结算所需的时间越长。同时,购销单位之间距离远近、销售结算方式的选择及内部结算单据传递的及时性等都有可能产生应收账款。 3、应收账款内部管理不力。企业缺乏商业信用意识,如没有认真履行合同约定的条款而违约或因质量异议未能及时处理,导致对方拒付货款;因客户恶意欺诈或销售人员携款潜逃,导致款项无法收回。企业信用管理不力,盲目地对信用不好的企业赊销,加上追讨欠款工作不力,导致货款难以收回等原因形成应收账款。 二、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弊端 1、资金周转困难,企业效益下降。通常情况下,企业销售收入的实现,往往意味着纳税义务的产生,企业可能会被迫用流动资金垫缴当期税款。如果企业出现账面利润,那么年度实现的利润要还向投资者分红,企业可能要垫付股东分红款,导致企业资金流出增加。这样,一方面应收账款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要垫付税款和分红款,加重了企业资金调度的压力。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不得不通过银行贷款来补充流动资金,导致财务费用增加,融资风险加大,加重企业负担。同时,企业持有应收账款必将付出相应的代价,包括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等,都将导致企业效益下降。 2、降低企业信用,影响企业形象。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过大,占用大量资金,如果到期不能收回,导致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将使企业丧失信用,进而失去金融机构的支持。企业因此无法从供应商得到折扣,从而增加交易成本。同时,企业保持过高的应收账款余额极易产生坏账。给企业带来损失,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另外,应收账款长期占用过多资金还会影响企业形象。 3、虚增经营成果,增加经营风险。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企业应当在销售发生当期确认收入,但企业收入的增加并不意味着现金流量也能如期流入。通常情况下,应收账款的形成与企业赊销政策密切相关,其规模往往与销售收入正相关,即销售收入增长将引起应收账款规模的增长。企业信用政策过于宽松,导致应收账款规模迅速扩大,一旦货款不能回笼,企业将陷入“账面利润多多,账户资金空空”的虚假繁荣的窘境,企业会计利润将大打折扣。如果控制不力,企业的利润将被大量的呆账和死账消耗殆尽。这样,尽管根据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要按应收账款余额的~定百分比来提取坏账准备,但是一旦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将给企业造成实际上的损失。因此,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过多,虚增销售收入,夸大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4、延长企业营业周期,延缓资金周转速度。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营业周期等于存货周转天数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之和。如果企业信用政策过于宽松,将导致应收账款长期占用大量资金,引起企业流动资金沉淀,现金短缺,影响资金循环,延长营业周期,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三、应收账款的管理措施 企业产生应收账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销售,增强竞争力,其管理目标就是追求利润。就其本质而言,应收账款可以看作是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投资。企业必须根据“没有现金流量的利润不是利润”的原则进行应收账款管理,始终把资金回笼放在首位。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对应收账款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加速应收账款回笼,减少坏账,确保企业经营利润的最终实现。 (一)事前控制 1、客户信用管理。 (1)建立客户档案,开展信用评价。企业应当深入细致地做好客户的资信调查,收集客户的企业性质、法定代表人、注册资金、财务状况、经营规模、信誉等资料,建立客户档案,为信用评价提供相对完整和科学的依据。企业应根据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条件和连续性等标准,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进行客户信用评定。根据客户信用评定结果,选择优质的客户开展销售业务,建立健全营销网络。 (2)制定信用额度,控制应收账款规模。企业应根据客户近期的销售计划完成情况和货款支付情况,给予客户相应的信用额度即企业对某一客户愿意承担最大赊销限额,并确定赊销金额的大小和期限的长短。财务部门及时办理货款结算、记账及对账等手续,如实反映客户的信用额度使用情况,防止出现差错。同时,企业应建立信用额度动态管理和预警机制管理和控制信用额度,从而有效地控制企业赊销规模。 (3)建立健全赊销审批制度。企业授予客户的信用额度,必须经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起用并录入客户档案。在销售过程中,销售部门应严格据此限额控制交易量,不得突破,避免销售人员凭主观判断,盲目决策给企业带来损失。若客户信用额度发生变动,还必须办理报批和备案手续。同时,企业对信用限额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分析,确保信用限额制定的安全。胜和合理性。 2、完善销售业务内部分工,明确岗位职责,责任落实到位。应收账款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企业应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的规定,建立岗位责任制,健全销售预算、发货、仓库管理、奖惩及清欠等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业务操作流程。企业销售业务的合同洽谈、配货及发货、开票、出门及收款等业务应当由不同部门的人员完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以便各部门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和相互稽核,避免出现舞弊行为。销售部门主要负责处理订单、签订合同、执行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催收货款等工作;财会部门主要负责销售款项结算记录、对账和督促管理货款回收;发货部门主要负责审核销售发货单据、办理配货及发货等工作;清欠办公室应及时召开清欠会议督促销售部门的清欠工作,负责应收账款的法律诉讼及追讨,制定清欠及考核制度。以上各岗位应恪尽职守,认真负责,责任到人,奖惩合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缩短应收账款的收账周期,减少呆账。 3、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防范财务风险。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企业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应当制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政策,明确计提坏账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等事项。企业可以自行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该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4、开展赊销业务培训。通过对销售人员进行赊销业务培训,树立风险意识,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分析应收账款的成因、对策及责任,介绍收款的方式和技能,以及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的方法,增强销售人员的防范意识。 (二)事中控制 1、加强合同管理,规范经营行为。企业销售业务实行合同管理制度,授权有关人同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对于金额重大的销售合同应当通过法律顾问等专业人员审核把关。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随意签订销售合同。企业应认真开展合同评审工作,对客户提出的标的、数量、质量、交货期、交货地点、付款方式及违约责任进行认真审查,并决定是否接受订单。一旦接受,企业要按合同要求组织生产与交货,确保全面履行合同。销售合同一经签订,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变更双方应充分协商,达成一致后签订补充合同或新合同,以维护购销双方的合法权益。 2、加强销售业务处理过程的管理。对收款、开具提货单、发货、结算等环节的管理,是应收账款控制的关键所在。 (1)收款。客户送交的货款,财务部门应及时开具收据,并进行账务处理。对于收到的汇票、支票等及时办理收账手续;对于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及时办理查询,确保真实有效。 (2)开具提货单。对照合同根据客户要求开具提货单,并送交客户签收。 (3)发货。运输部门根据提货单组织发货,确保货物的规格、型号、数量正确无误。 (4)结算。发货后,根据提货单等及时向客户开具发票,办理货款结算。 3、选择先进的结算方式。企业应尽可能选择对自身有利的结算方式,加速资金回笼,减少资金在途时间。企业可在合同中约定购买方必须带款提货,否则不发货,确保货款及时回笼。另外,企业也可以利用网上银行、实时汇兑等先进的结算手段,加速资金回笼。 (三)事后控制 1、实行销售业务内部审计工作。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销售业务专项审计,检查销售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防范因管理不善而出现挪用、贪污及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降低经营风险。 2、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应收账款催收制度。财务部门应当开展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工作,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分析,企业可以确定多少欠款在信用期内,多少欠款超过了信用期,超过时间的长短和款项所占比例,以及有多少欠款会因拖欠时间太长而可能成为坏账。据此,企业区别账龄长短,制定出经济可行的收账政策,采取灵活多样的催讨方式(如书信联系、电话联系、上门催讨和诉诸法律手段等方式)催讨货款,以设法收回欠款。 3、实行货款回笼业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没有考核的管理是无效的管理,没有量化指标的考核是无效的考核”。企业应当按“谁销售,谁收款”原则将货款回笼分解到每个销售人员身上,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收款计划,明确收款金额和期限。每月,根据货款回笼计划完成情况对销售人员进行业绩考核,在奖金中兑现。对于因人为原因造成款项无法收回的,追究销售人员的责任,并责令其赔偿,严重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4、实行定期对账制度,确保债权金额正确有效。企业财务部门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末通过函证等方式与客户核对应收账款账面余额,避免发生差错,并保存好有关材料,确保债权法定追索权的延续。由于应收账款收回的法定期限是逾期2年内,过了有效期企业就丧失追回欠款的权力,企业必须力争在有效期内收回款项或取得延长有效期的相关证明,如对账单、付款计划等。 5、定期召开应收账款专题会议,对货款回笼和信用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应收账款能否及时足额收回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经营业绩。企业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应收账款管理,关注应收账款是否及时收回,定期组织人员召开应收账款专题会议,对信用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应收账款形成原因,评价其合理性和潜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落实专人,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总之,企业要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控制应收账款规模。同时,企业应始终坚持把货款回笼放在首位,实行应收账款的全过程控制,加大收款力度,加速货款回笼,确保实现的收入及时足额流人企业,从而规避经营风险。

317 评论

壹秒钟变rabbiT

对小议制造型企业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原因进行研究论文

一、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原因

固定资产作为制造型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资源需加强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企业比较重视能直接产生利润的生产和销售环节,忽略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而在战略上的不重视直接导致固定资产控制环节的薄弱.随着固定资产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资产管理人员的频繁变更、文件记录的缺失最终会造成企业账目不清资产不明,或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和风险。一般来说企业账实不符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有物无账固定资产已经投入使用,但在财务账簿上未做登记。 造成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种情况:固定资产采购后未及时办理相关的入库验收手续,就投入使用;固定资产已报废但仍继续使用;在建工程项目已竣工决算并投入使用,但未办理相关的验收手续。

(二)有账无物财务账簿上还存在此固定资产,但实物资产已不存在。 造成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实物资产缺乏管理,遗失或毁损后没有及时向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实物资产对外借出,未告之资产管理部门,也未到财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实物资产对外送修,但未办理相关的手续,以至于固定资产盘点时,找不到相应的实物资产。

(三)账物不符财务账簿上和实物资产都存在,但财务记录和实物资产的名称、型号或金额无法对应,又缺乏相应的文件资料无法查证导致实物资产和固定资产账面记录不符。 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单据出现问题比如单据不全或传递不及时,导致资产管理部门账卡与财务部门台账不一致;也可能是因固定资产实物名称和账务账簿记录不统一,固定资产标签脱落等原因无法核实;亦或者是由于资产使用部门或个人变动频繁且未办理或未及时办理相关的资产转移手续,导致账簿记录与实物资产信息不符。

二、针对企业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一)为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账实相符,我们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通过制度来规范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按照原则办事的行为,提高资产管理的可操作性,使资产管理人员在工作时有据可依,从根本上改变固定资产工作不严谨、失误频发的现状,为企业的良好运行提供有效保障。实施固定资产统一采购,建立供应商挑选制度,询价制度,合同签订及集体审批联签制度。固定资产(特殊设备除外)由需求部门提出请购单并对需采购的设备提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并提交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调研后做出是否需要采购的决定。对于需采购的固定资产提交申购单给采购部门,采购部门按照规定程序统一进行采购并报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建立固定资产验收制度。

固定资产需办理验收登记手续后,才可以领用和付款。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验收单由企业资产管理部门办理,资产使用部门及其他主管部门需在验收单上签署验收意见,属于特种设备的还需附外部专业机构出具的验收报告。财务部门及时审核验收单对符合规定的固定资产办理验收手续并登记入账。制定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细则。固定资产作为一项长期资产,在其使用周期内可能涉及资产的领用、出租、出借和转让等。企业应对资产的各个环节加强控制,订立相关的管理细则。比如:对已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需制作资产卡片,粘贴固定资产标签以备查验;对需转让的固定资产需由专业机构做出资产评估报告。建立固定资产处置制度。首先明确可进行固定资产处置需满足的条件和需提供的资料;其次需对办理固定处置的流程做出说明,最后明确各部门的审批权限和责任。具体来说对需报废固定资产,由资产使用部门填制报废单,并提供制度规定的证明资料,再交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及其他主管部门审核并提出处置意见。资产管理部门根据批准的报废单及处置意见对实物资产做清理,财务部门负责监督和进行账务处理,列明报废资产去向和残值收入。

(二)明确划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

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固定资产进行统筹管理,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对资产进行合理调配,提高资产利用率,降低企业成本。资产管理部门还需根据资产的使用和维护情况定期向管理层报送固定资产维修计划和固定资产更新计划。各资产使用部门或使用人对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负责,如有丢失或毁损,查明属个人责任的'需按企业规定接受处罚并赔偿损失。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做好固定资产的预算跟踪,报送管理层固定资产管理报表。严格审查固定资产采购、转移、报废是否符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是否提供了相关支持性凭证;对在日常核算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积极主动的与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沟通,及时处理资产的增减变动以防止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账实不符。财务部门需定期组织资产清查,查明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原因并按经批准的处理意见进行账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使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企业大多比较重视资产的采购,而忽视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加强日常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是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实现资产的优化使用和配置的基础。首先企业应把固定资产管理思想灌输到每一个员工身上,树立员工保护固定资产、合理使用固定资产的意识,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定期组织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深入讲解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其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应变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管理失误,进行资产的动态统筹管理。再次,定期维护更新固定资产相关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或使用环境的影响,作为固定资产身份证的固定资产标签可能会毁损和脱落,资产管理人员发现后应及时更换或补贴,或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PVC或金属材质的标签。另外为了更形象更直观的了解固定资产还可以在建立固定资产卡片配上相关资产实物形态的图片。最后企业应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

对在资产管理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肯定和奖励,给其他员工设立榜样,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违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员工或部门,按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多依赖纸质单据或通过手工方式在财务软件中录入固定资产的相关数据,工作强度比较大还容易出错。现在企业可以借助条形码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库,把实物资产的名称、种类、购置时间、购进价值、净值、存放地点、使用人等信息以条码的形式输出并贴到相应的资产上。在资产发生变动或毁损时,直接扫描就可以跟踪资产变化的全过程。通过资产管理软件和财务软件之间对接的端口,还可以把信息直接导入财务软件生成凭证,时时更新资产信息完成了资产的动态管理。

在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时,也摒弃了传统繁复的人工盘点方式,通过专门的实物资产盘点机扫描固定资产上的条形码进行数据收集,然后将盘点机中的数据信息导入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就可以自动生成盘点结果,出具盘点报告。由此可见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了信息流和实物流的统一,确保了账卡物三者的对应,有效防止了企业资产流失。但我们仍需注意的是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是建立在企业良好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之上的,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123 评论

相关问答

  • 200博士批蔡论文违反学术

    转自沈阳在线  2021-12-23 13:10 2016年12月,一篇题为《从韩春雨联想到东北大学徐剑博士的学位论文抄袭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果的不端》的网

    佳音音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计算机研究论文笔记

    去看(计算机科学与应用)这样的论文~~~

    小禾小影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计算机毕业论文答辩记录

    毕业论文答辩记录表填写范本: 1、论文标题。向答辩小组报告论文的题目,标志着答辩的正式开始。 2、简要介绍课题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痴货哟i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毕业论文结题答辩记录

    论文答辩总结部分万能范文 论文答辩总结部分万能范文,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的形式,更是有正规审查论文的方式,每个人都写过论文,论文是毕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分享

    冷扇画屏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企业文化研究结课论文

    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动脉,是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体产业,铁路 企业 文化 是铁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铁路企业文化论文的

    joanna0727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