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7

四十一度灰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三体人性论文开题报告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ngelia8412

已采纳

宋初太祖、太宗对原割据政权入朝士人的猜忌、提防,致使由割据地区人宋的士人心怀恐惧,入宋后不再像原先一 样在诗文中表述情志,颂美时政、应酬交谊、表达闲适安逸心态,成为他们的文学创作乐于表达的主题。南方士人的创作水准远超原后周士人集团,但由于政治上太祖、太宗二朝北方士人政治上的优势,北方士人集团所主导的浅易文风占据主流地位。这一风尚,直接促使了“宋初三体”的产生。

167 评论

堇安年zqy

一个文明的价值观似乎决定了这个文明本身的命运:是走向永盛,还是在繁华后走向覆灭。

三体 读后感 1

最近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三体》,之前看过很多的科幻类的小说其实也没怎么太感兴趣,但是这本书不一样,我刚一读就感觉《三体》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激动。

这部小说一步一步的把一个完整的时空呈现在读者面前,当我看到书中的“黑暗森林”理论时,不禁想到,霍金曾经警告人类不要盲目的寻找外星文明,外星文明对人类文明将是一个灾难!也许当时我不理解,在看完《三体》后,我身怀恐惧的深刻的理解到了这个。我被作者严谨的罗缉思维所震撼,星空也许并不是人类想象的那么美好,人类文明还只是一个孩子,如果宇宙中真的有大量的不同文明,我想,过早的暴露人类文明的存在对人类文明将是灭顶之灾!

我认为一部好的小说将影响人的一身,在这学期的课外阅读中,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十分大,作者环环相扣,并且会提及许多十分专业的知识,而流畅的叙事和浅显易懂的描述使得就算是大一的学生也能理解深奥的量子物理知识,天文学,等等十分专业的知识,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就在看到关于量子态的剧情后,专门上网查了一些量子物理的基本定理。

每当我偶尔抬头仰望星空时,遥想到宇宙的漫漫无际和时间的漫长,相对于人类生命的短暂和渺小,内心中多少有些莫名的恐慌。它有时让我感觉,人类仅仅是宇宙的一个偶然现象,人类的存在相对于整个宇宙,并不比一个细菌更渺小。人类的生活空间仍只局限于地球的某些角落,对整个地球尚且不能完全了解。相对于茫茫宇宙,类似地球的星球数以亿计,几乎所有的都是荒凉冷漠的世界,或许这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地球迟早也将如此。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常常遇到于此类似的情形或者作出于此类似的选择。但是就作为一个个体的我们,我还是希望不同的民族、种族、宗教、国家等能够引以为界,找到一条超出武力威胁的和平之路从而相互理解相互认可,共同构建更加美好的将来。

三体读后感2

三体III中的人物,最主要的有三个:救世者云天明,灭世者程心,悲剧男维德。三体人智子和面壁者执剑人罗辑也很重要,但对于剧情的推动其实助力不大,AA和关一帆相对来说更次要一点。

救世者云天明虽然出场不多,但却让人印象深刻。

最初的白血病患者,靠着自己的洞见帮助同学发财,然后得到回报,并且送给程心一颗星星。这样的开场是极其惊艳的。而后,当人类失去希望的时候,云天明又以自己的智慧送来希望。并在最后,送给程心一个宇宙。 如果没有云天明,就不会有程心后来的一切,人类的历史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而云天明为程心所作的一切的出发点,就是他爱程心。 而同样是爱,在灭世者程心这里,却遭遇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程心的思路历程其实很有意思。

在PIA的时候,程心只是出于要完成任务,选择了云天明(的脑子)来进行解体计划,这个时候的程心心中并没有那些爱——没有对云天明的小爱,也没有对人类的那种大爱。如果她当时就有的话,维德的计划当时就被她否决了,虽然她没有能力去阻止维德。

可见,就是因为她发现了云天明对她的爱,以及发现了维德的不择手段导致云天明只剩一个脑子的生存方式,激发了她对云天明的小艾和对人类的大爱——后者就是一切灾难的根源。

在被激发出那种大爱以后,程心在面对剩下几名执剑人候选人的时候,决定要和他们走不一样的路,要用慈母一般的爱来爱这个世界。但,在残酷的宇宙和现实面前,这种童话一般的大爱却只能导致毁灭,而且两次都导致了毁灭。

正的希望,但最后还是因为程心而破灭了——这里,我甚至猜测维德其实早就知道了结果,但还是坚持研究曲率引擎,因为这样才能有希望,在程心的破坏下继续留有希望。

维德的一句话可以说是整部书绝大部分内容的概括: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野性,失去一切。

而智子的话就是对这句话的补充:

宇宙不是童话。

三体人智子,后半段只是一个信息提供者,前半段则告诉人们:人要有尊严得活着,以及,宇宙不是童话。

罗辑,在后半段也是一个信息提供者,前半段的形象则和程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AA,其实主要就是个辅助。而且作为学生的AA,在一开始的形象都是一个大孩子(一直到行星防御理事会云天明的信息的时候也依然很孩子气),但到了假警报的时候却突然变了个样子,果敢狠心,而且居然还会狙击……这个变化有点突兀。

关一帆,纯粹是提供情报来的。

除了三位主要认为,刘慈欣笔下的人类社会也很有意思。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威慑纪元以前,人类还是有男有女的,虽然走过了恐慌和自傲,但依然保持着野性;而到了威慑纪元,也许是因为三体人乖乖地授予科技,人类生活极度美好,简直就是乌托邦,导致这个时期的人类社会普遍没有了野性,而且此时没有男女分别;直到最后的掩体纪元,男人才重新出现。

这个过程让我想到了这么一个生物现象:许多微生物(包括一些动物,比如某些青蛙)都是单性的,通过孢子等手段繁衍后代;而当它们所生存的环境恶劣到一定程度时候,才会出现雄性,此时整个种群才会充满活性,同时充满斗争和杀戮。

这像极了上述小说中的人类社会,或者说,小说中的人类社会像极了这些微生物。

安逸之下,男性会消失,更重要的是,种群的活力与斗争心会消失。 想到当下的四个现代化:男性女性化,女性宠物话,宠物贵族化,贵族没 文化 。这是在让人感到担忧。

同时,文中人类社会在大移民、假警报、二维化这三件大事情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根性,其实很发人深思——事实上,这比小说的终极命题更加让人深思。毕竟,后者是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刘慈欣的想法不见得就更有道理(我自己去年五月份写 毕业 论文的空闲时写的科幻小说里更加变态),而且这种虚无缥缈的宇宙终极思考除了能让人在卖弄风骚的时候显得更骚一点以外,没有什么实际的思考价值,但前者却是实实在在的。 所以,对于整本小说里人类社会的描写,其实最让我感兴趣。

当然,还有一些小细节也很有意思。比如文中两次提到,未来的文字是中英混合文字。这点是很有难度的,因为这两个文字系统完全不同,要混搭很有难度。而更关键的地方在于:没理由是让中文和英文混搭,或者说没理由只有中文和英文。联合国正式官方语言是英法俄西汉阿拉伯,而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广的三个语言是中文(中国人多),英文和印度的印第语。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只用中文和英文构造未来的统一文字是不合理的,你让法语情何以堪啊……

再来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三体人对地球文化的崇拜。这在我看来,如果不是三体人有意麻痹地球人,那就是不合理的。

事实上,深入一点,三体世界是充满了随机的灾难、对大自然狂暴力量的完全逆来顺受、对美好自然环境的迫切渴望这三大元素的,而我们知道,文化的形成从最根源的源头出发,就是自然崇拜。在文明进程中,自然崇拜会被抛弃,但是以自然崇拜为起源的文明与文化中必然会留下自然的烙印。所以三体世界的审美标准应该会比地球更极端,因为他们的生存环境更极端。而且,就好比人类的文化中所推崇的普世价值,三体也会有他们的普世价值,这普世价值很明显会和地球不同。地球的自然资源相对来说是充沛的(整体上说直到近代才开始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捉襟见肘),离开一个社会体系以后,依然会有足够的土地、生物资源来进行一定程度的自给自足(当然,这点并不和文明进程中的多种文明为了资源而冲突导致相互厮杀矛盾),所以才会提倡自由、民主、公正(事实上这也是对前面所述的厮杀的一种 反思 ,以及源自这种反思的一种渴望)。在三体世界,资源如此缺乏,环境如此恶劣,无法想象自由、民主、公正这种普世价值会在他们的土地上得到追捧与信仰。

虽然,你可以说他们这么缺少资源,所以才更渴望我们的普世价值,但这个结论的得出是站在地球人的角度得到的。从三体人出发来考虑的话,他们根本不会认为我们的普世价值是对的而他们的价值观是错的——相反,他们反而会认为为什么要民主为什么要自由?这不是对资源利用以及能力开发的一种极大浪费吗?他们不会认为他们的价值观错,而会认为我们的价值观有问题。

两种不同文明的普世价值的对与错,不是我们可以说了算的。 因而,说三体人会推崇我们的文化,是没道理的。

就算两个世界的智者最后要达成一种文化上的契合,这也是一个极度缓慢的过程。我们人类自己“男女平等”都已经花了很长时间,到现在都没做到,你如何指望三体人用2019年就推崇地球文化?

可以看看印度的种姓制度,它的消失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2019年就搞定的。也可以参考在中国大陆上的发展与传播,这也是一个世纪跨度的课题。

因而,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认为三体人会推崇地球文化,而且还这么快就推崇,都是不合理的。

更何况,极端一点,如果在这2019年里面来一次需要全星球脱水的恒星灾害,这种文化潮流立刻就会被打回原形。毕竟,三体本土文化才是三体人发展的土壤,换一盆土,结果基本就是一句中国老话:树挪死,人挪活——而在文化对文明发展的问题上,显然不存在“人”这种可能性。

三体读后感3

用了几天的时间终于把三体2和3读完了,画面一个比一个震撼,确实能被评论这么高的一部科幻小说,也确实有太多的惊艳让读者身临其境。因为三体1是很久之前读的电子版的,感觉 故事 情节不错,三体世界,三体文明挺神秘的,只是偶尔中两个文明不经意的产生了联系,但是在读完后面两部的时候,更多的东西展现在眼前,甚至都没有想象到的东西,黑暗森林,脉冲推进,引力波,二维和四维世界,曲率驱动,黒域,超膜,新宇宙等等,这些新词汇也展现在眼前,让我们为之一惊,确实是一部经典之作啊。

叶文洁、杨冬、罗辑、程心、云天明这主要的主人公都是都是那么的独特,都是代表着不同的人类,从向太阳发出超功率电磁波,再到诅咒一颗星星,再到震慑年代,震慑后年代,以及以后的打击年代。每一段历史都是那么的精彩,面壁破壁,罗辑虽然一直是玩世不恭,却继承了叶文洁告诉他的一个真理,黑暗森林一条生死哲理,这也促成了他成为唯一一个普通的面壁人资格。又因为他那种敢于放手一搏的性格决定了他作为执剑人平安无事的几十年,确实应该是三体里的英雄人物,当然也包括云天明,及时自己的大脑被送到遥远漆黑的太空,甚至永远都飘荡在寂黑的冷漠的太空里他也没有抱怨什么,是因为爱,还是因为责任,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即使这样也敢与冒着生命危险向地球文明传达技术,甚至送给她一个宇宙。确实,时间是最狠的东西,在关一帆和程心在降落时错过了会面的时间后,去寻找能够永恒的东西,却很难找到一些踪迹。历史在宇宙时间的长河中一点点消失磨灭。最后作者也留下一个悬念,就像关一帆脑子里想的那样,宇宙到底会不会因为就缺少那一个粒子而永远不会坍缩,而永远的膨胀下去,成为死寂的世界。确实,我们拭目以待下一部的出现。

但是我也提出一些我的问题和思考,首先说时间是最狠的东西,那么在宇宙这么广阔的空间里,这么多文明里,就没有关于时间倒流的现象?就没有时间穿越的科技?在相对论的理论下难道就没有发现怎么控制时间?能控制光速当然也有可能控制时间,当然那样的世界会更乱,宇宙会更难理解。希望下一部能进来这些知识。然后就是三部中出现的新宇宙,新宇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东西?难道在无边无际的广阔空间中还有更多的宇宙,都是超膜上的一些泡泡?那么他们的小宇宙又是大泡泡上的小泡泡,还是就是超模上的一个分子凸起形成的超级微小宇宙。那么按照时间可以控制的话,又会有很多平行宇宙的存在吧,那样的话就更有意思了。

很期待刘慈溪老师的新作,第一次看三体,确实更多的惊艳,能写出这么好的小说来真是我们这些科幻迷得福音,过段时间还会继续看第二遍,第三遍,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体读后感4

读完《三体》,我的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静,我仿佛还沉浸在书中的世界而无法自拔。

作者刘慈欣以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天马行空的想像,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刚开始,我只不过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不料这一看,我的眼球立时就被这本书吸引,沉浸在了《三体》的世界中无法自拔。整本书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我们生存的美丽地球,讲到了浩渺无垠的宇宙。

在三体一中,给我留下了最深印象,至今仍令我记忆犹新的,非是那部气势恢宏的游戏大作“三体”莫属,在游戏中,三体人由于生存的环境所限,经历了数千次的轮回,一次又一次的被太阳所摧毁,在数代人中进行了无数次的思考,试图三体问题,可最终却都以失败而告终。最终三体人决定向宇宙派出技术最先进的飞船寻找适宜三体人生存的星球。这游戏表面虽看似平淡,但它背后却隐含了巨大的信息,在它的背后,就是数以万计的eto(地球三体组织)成员和妄图攻占地球的三体文明。

他们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eto的“统帅”叶文洁。她的父亲当着她面被人致死,接下来的十几年,她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无可救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与距离地球四光年的三体人产生了联系,在有三体的和平主义者劝说的情况下,她仍然义无反顾地向三体世界发送了地球的坐标,由此引发了地球接下来四个世纪的种.种故事。然而她即使痛恨人类的种.种恶习,但她却并没有将人类彻底消灭的愿望,而是仍对人类抱有一丝希望,从她的心理活动,我们可以得知,她召唤三体人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他们的力量让人类抛弃从前的恶习,重新开始,这一点难能可贵。

在三体二中,我最钦佩的人物就是罗辑,当他初被选为面壁者时。一开始,他拒绝接受这个事实,滥用手中的权力纵情享乐,但到了后来,他还是勇敢的担起了保护人类的重任,即使在这个过程中他被人贬低过,怀疑过,嘲讽过,失败过,可这种.种都没有改变他,仍是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他把一生献给了全人类。

三体三则有些让人伤感,在三体星系的坐标被发出后,三体星系立时受到了光粒的打击,随后整个太阳系也没有躲过宇宙的黑暗森林打击,全部被歌者弹射的一块二向箔给二维化,变作了一副美丽又毫无生机的图画,正如当初梵高的那幅名画《星空》。只有少数的地球人逃了出来,在宇宙中建立了新的文明。最终宇宙中所有的生命在最后的时刻,一起等待着宇宙末日的来临。

三体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全新的宇宙,整个故事大气恢弘。它让我们对宇宙的看法和认知更上了一个台阶,让人读完大呼过瘾。

三体读后感5

《三体》看完之后,好久没有回过神来,作者这种结局安排,让我觉得心里空空的,作为人类中的一员,我觉得我很害怕书中所写的那些让人不安定的各种因素,那种让人心悸的暗黑,那种一觉醒来发现已经没有所谓的时间,直接进入时间真空状态,或者是当你睡着之后,再也醒不过来了……

作者真的是很成功,把科幻小说写得像真事一样,让我深陷故事之中,我甚至有时候在深夜里不自觉的看着窗外的夜空想入非非。人类文明在浩瀚的宇宙里面太弱小了,当读到“歌者”这一部分内容时,人类虽然与它同位“低熵体”,但是人类跟它们根本没有任何的可比性,在其他文明面前,我们就只有被清理的份,没有任何可以抵抗的能力,当我们以为它已经属于是厉害角色了吧,可是,还有更厉害的。

母世界←→边缘时间;种子←→歌者;低熵体←→坐标;探知可逆定律;超模——长膜——中膜(原始膜)——短膜;二向箔、二向化;力场触角等等,这些词语对我来说离自我发展区太远了,现在我更想知道的是,宇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从最后的超模广播信息中,我们了解到宇宙里面存在的语言种类竟然达到一百五十七万之多,虽然说宇宙很浩瀚,但是三体文明在这里都不算什么,更何况人类文明了。

藏好自己,做好清理——难道说这就是宇宙世界的“自然规律”,在宇宙中,你在快都有比你快的,你再慢也有比你慢的,就在这种看似无序的状态下,隐藏着严酷的规律,因为如果你看到了它,那么它迟早也会看到你,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先下手为强,因为什么事情都等别人做是危险的,搞不好自己也会被清理掉。

天空——大海,人类一直想探究的领域,但是里面的秘密又岂是随便能够研究明白的呢,如果我当时在那种环境下,我可能属于是“逃忙主义者”又或者是“消极主义者”,而且要选择的话,我也肯定会选择“暗黑计划”,藏好自己,活着才是最主要的。另外,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种族,甚至是每一种物种能够改变的,我们如此渺小,就如一粒眼睛无法看清的尘埃,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做孩子就该做的就行。

书中的精髓没有读懂,还有想再看一遍的想法,以自己的理解水平很多内容都无法理解,更想有机会让老师讲解一下书中的内容。

相关 文章 :

1. 《三体》读后感范文5篇

2. 《三体》读书心得体会

3. 科幻小说《三体》读后感800字以上5篇

4. 《三体》读后感范文

5. 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读后感

6. 三体2黑暗森林读后感

257 评论

阿波罗三下

继续很无耻地将一些老文搬到老。 哦嚯嚯嚯嚯~~~ 不过这里的一些瑕疵分细得还不够深入,部分观点后期有修正。不过懒得改了。。。。。。 简叔,宽恕我吧…… 【瑕疵,可绕行——看到一半感到晕了的话,请果断绕行】 最后来说说之前提到的那许多小说中的技术硬伤。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科幻小说,又不是学术论文,这么较真干嘛。 但,请看下面这个故事: 著名的科幻、科普小说家(同时也是物理专业人士)卡尔·萨根在写一部太空史诗的科幻小说的时候,为了让自己的“星门”的设定和性质更加真实,请教了自己的理论物理朋友,广义相对论大师索恩(当然,当时还不是大师……)。索恩在开车前往亲戚家的时候看了这部小说,然后提议用广义相对论中的“虫洞”概念来构造“星门”,卡尔·萨根采纳了。但,更重要的是,就是因为索恩看了萨根的这部小说,开始认真地对虫洞的各种行为和性质进行思考,最后和霍金一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虫洞的猜想、理论和定理,并且后来结合自己关于时间机器的思考,与霍金一同提出了许多很有意思同时也很认真的猜测与限制。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科幻与科学互动的例子。 这里并不是说要让刘慈欣等国内科幻写手找个物理或者别的学科的专业人士搞科研,而是要说:科幻大师们对科幻小说中的技术细节是很看重的,而且副作用是这点会促使专业人士思考,达到双赢——当然,这是副作用。 而且,充分的合理的技术细节可以将幻想中的场景渲染得更真实,从而让读者有更强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就好比如果出现这么一个场景,恐怕你会感到很别扭把:一块一公斤重的小石头,其强大的引力在一米的距离上就可以把一块钢板扭曲成废柴。 或者出来这么一句:地球人终于创造出了最新的光速飞船,秒内就可以加速到光速,里面的人丝毫感觉不到加速,一天里就能去比邻星打个来回。恐怕你也会感到很别扭。 因为不真实。 科幻小说自然不是说完全按照现有理论,用公式推一遍剧情。它允许虚构的东西,但是要合理——所谓合理,就是在文中所给的大前提下与已知理论尤其是现象不违背。 比如说,我们现在都认定了能量是守恒的,那科幻小说里如果不加说明地说某人造出了永动机,那就是有问题的——但,加一点限制,比如《面对愚昧》中那样,与另外一个宇宙有能量密度差,从而造成能量的输入,那就没问题了。 还比如说,如果不加任何限制与说明,一个人写到某人的飞行速度已经超过了光速,那就有问题了。但如果说他是被一个时空泡包裹着,就很合理。 再比如,不加任何附带说明地,我写一个人用十公斤的铁生成了一个半径一公里的黑洞,这个就很不合理。但是如果我说这块铁上有一股特殊的力场,那就没问题了——都说特殊的力场了,怎么个特殊法?就是能让一公斤铁产生一公里黑洞这么特殊。 所以,科幻的细节是要求合理的,要自洽和严谨,不然就是纯幻想,或者说是带有科学元素的纯幻想。 下面就来说一下三体里的硬伤。 先看三体I。 首先是智子。智子说可以量子通讯,于是相隔四光年也可以实时通话和控制,但这是不对的。量子通讯的本质,是量子信道产生真随机编码,信息需要通过这个量子信道中的编码将传统信道中的数据解码才可以——各种编码方式就是各种量子通讯协议。量子信道中的信息传递速度是无穷大,但是如果没有传统信道中的信息,那量子信道中的信息什么都不是,因为真实信息本身是由这两个信道同时负责的。所谓量子信息的安全性,就是量子信道的信息绝地安全,不可复制,你一旦复制了信息就被破坏了。这和传统信道中的信息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说智子的量子通讯可以让相隔四光年的人实时通讯,是极度不合理的。而且,相对论已经说了:任何有意义的信息传递速度都不可大于光速。所以,在没有任何附加的情况下说这是量子通讯,是对两者的无用。 修正方法:说这是“超量子通讯”,以某种特殊的方法(名字随便起,比如什么“量子无失真退相干法”)使得量子塌缩本身就可以完整地传递信息。至于相对论的限制,就说三体人发现相对论限制对微观的量子效应无关——这点其实和现有物理有一点点冲突,但是虽然主流物理选择保留微观定域性,但这点并没有说死。贝尔不等式发现以后也有一些非主流物理学家选择了抛弃微观定域性。所以,说相对论对微观量子效应不适用是可以的。 然后还是智子:智子是低维展开的质子,所以质量等性质不变,所以低维展开以后不可能“停”在那里让你刻电路,因为量子效应决定了质子必然是出于位置-动量不确定的状态的。你要它在位置上固定,那么速度就是无穷大的随机性,从而下一个时刻不知道会在哪里;如果你要它的速度固定为零,那么这质子就不可能固定在一个地方而是弥漫全空间。毕竟,不确定关系是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关系,就算质子现在已经通过低维展开成宏观尺度的物质,其质量还是没有变,所以不确定性不会受到丝毫影响。在量子不确定性中,判断是否是宏观的标准不是东西是否够大,而是东西是否够重。 修正方法:用某种未知的特殊力场固定质子,或者说维度展开以后量子不确定关系被修改了——总之不能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说就是说满足现有理论,那就错了。 依然是智子,干扰地球上的物理实验的时候必然是要和物质发生作用的吧?那它自己就消失至少也是改变了(这点比较专业一点)。这是因为现代物理中,特别是控制高能物理的场论中,所谓发生相互作用,就是一个东西A和另外一个东西B通过交换某些成分(规范媒介粒子)来发生性质的变化。特别是弱相互作用,粒子的组成都会被修改。而如果智子是要破坏高能物理,就不能避免弱相互作用。而且,智子本身是个质子,会通过弱作用变成中子——至少在相互作用的海夸克过程中是纯在的。所以,保证智子本身不变是个问题。 修正方案:说智子里有某种特殊的力场保护着智子。反正,遇到搞不定的东西,就说有某种力场——但是,这招用多了也会让人乏味的。 关于智子的最后一个问题:智子本身是质子,但是质子是有内部结构的,这个在智子构造中没体现出来。这个有点信息误传递的意思。 三体I中的硬伤差不多就是这样——当然,还有一个是天文的,那就是比邻星的的三星系统,事实上是视三星,它是一个双星系统和一个单恒星系统构成的复合系统,只不过这段时间(天文学意义上的“这段时间”)里看起来三颗恒星貌似在一起罢了,所以叫做“视三星系统”,也因此不可能存在三体中的三星运动场景。当然,这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就说在一个平行宇宙里,那里太阳系旁边的比邻星是一个三星系统好了。而且,太阳附近15光年里的三星系统有三四个,大不了改一个名字就好了。所以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三体II中的问题其实不多,关键就是黑暗森林打击,是有一点逻辑问题的: 黑暗森林原则是建立在猜疑链和技术爆炸上的,其根本思想就是不要暴露自己,暴露了就会被打击。但是,打击这件事情上是有问题的,因为如果是如书中所描述的光粒打击的话,那通过被打击星体的坐标被广播的时间,星体的位置,以及该星体被打击的时间,我们可以估算出打记者距离被打击者的大致距离——两个时间差的一半乘以光速。当然,由于打击者会由于种种原因而耽误,所以这个距离是上限。随后,光粒打击的话,会通过留下的痕迹(比如恒星爆炸时候的极化方向等)来给出打击者相对被打记者的角度。有了角度和距离,打击者的位置就可以锁定在两个宇域内,从而暴露自己。 因而,如果是采用光粒攻击(或者别的任何需要从自己所在位置发动之间攻击的方式)都会使自己暴露,那么按照黑暗森林原则,我就不应该打击。 从而,陷入悖论。 因此,一个合理的设定,应该就是打击者派出舰队去打击目标。该舰队具有光速巡航能力(如果是翘曲引擎,那就可以超光速巡航)。 所以,这一点在三体III中就直接冲击了黑暗森林打击原则中的“廉价”性。 而且,如果只有发展出了(超)光速巡航能力了才会出来打击,那事实上就陷入了这么一个情况:具有(超)光速巡航能力的文明与不具备这种能力的文明构成两个等级,前者对后者具有绝对奴役的力量,从而前者可以进行跨星系殖民,并且前者的各不同阵营之间将爆发战争——这就表示,用黑暗森林原则来解释费米悖论是不可能的。 所以,打击出现这件事情本身就与黑暗森林原则违背。但是,如果打击不出现,那就不可能形成黑暗森林状态——只有在局部(天文学意义上的局部)文明群恰好处于差不多的科技水平,而且彼此发现彼此的时候,才会建立黑暗森林状态。这也就是三体和地球的状态。 而,如果坚持使用光粒打击,那就说明打记者根本不怕黑暗森林状态,从而费米悖论一样无法解释——三体II中费米悖论得以解释识的唯一理由,就是宇宙整体处于黑暗森林状态。 当然,如果不要求对费米悖论进行解释的话,那其实就无所谓了,黑暗森林状态可以作为初级星际文明所要面临的状态,而高级星际文明(拥有光速巡航能力或者超光速巡航能力的文明)则对初级星际文明可以随意奴役——这很类似国外著名网页游戏OG中的情况。高级星际文明之间还可以处于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战争状态。 但如果是这样,那三体II的意义与内涵将大幅度降低。因为三体II最大的价值就是让人类意识到宇宙整体是一片黑暗森林,那种极度孤寂又充满危机与紧张,时刻都担心自己暴露在森林中别的猎人的狙击镜中的感觉。因此,如果放开了黑暗森林状态,那三体II就和一般的星际题材科幻小说没多大区别了。 三体III中,问题是非常多的。 首先是杨东和绿眼镜之间的讨论。杨东的问题本身是:是否存在上帝。而绿眼镜为了说明生命的存在不是上帝所安排的而进行了模拟。但是这个模拟本身有问题——生命能否被简单地勾划掉?事实上,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生命的出现是给定环境的必然结果,还是偶然结果?而无论选择是哪个,都不能派出上帝的存在——如果生命的存在是某个环境的必然结果,那这个环境的出现就能体现上帝的安排;而如果生命的出现是某个环境中的随机现象,那这种随机性就能体现上帝的存在。所以,绿眼镜用何种方式来说明上帝不存在是站不住脚的。 当然,如果无论环境怎么变,生命都必然存在,那就和上帝无关了——但这显然不是事实。 然后,人类在末日战役以后的威慑纪元中,将蓝色空间号和青铜时代号定个反人类罪是不应该的。考虑到三体人可能的打击(比如通过某种方法破解了威慑平衡),给人类留下一点火种是应该的。所以人类在这里作出的选择有点无厘头。当然,这不是技术细节问题。 下一个技术问题,是关于四维碎块。 如果出现文中所描述的四维碎块,那么任何进入其中的三维生物都见死亡。 以人体来说,人体血管对血液是有血压的,在四维空间里,血管不再可以完全包裹住血液——血液可以从第四个方向上逃走。因而,在血管压力作用下,进入四维空间的人体内所有的血液应该瞬间喷射出去而死。同理,此时进入四维碎块的人的内脏也应该都被挤压出,因为胸腔和腹腔内都有压力,从而就像在桌子上方一张平平的面粉片,然后你从四周去挤这片面粉,结果就是面粉都被挤得堆在了一起。 另一方面,在四维空间里看三维的物体不是刘慈欣在这里所描写的无限细节,理由很简单,并不是所有从三维物体发出的光线都能被你的视网膜接受到的——相当一部分压根没经过你眼睛的玻璃体聚焦就照到了你的视网膜上,从而无法形成图像,更多部分的光线虽然经过了你玻璃体的聚焦,但是却无法聚焦到你的视网膜上,因为现在还有第四个方向。所以实际情况,是大量的光线聚焦到了你的身体以外。事实上,此时看东西,眼睛的朝向是很关键的,因为多了一个角度可以选择。所以,你看到的信息还是和原来一样多,只不过能看到许多原本被阻隔掉看不到的东西,但绝对不是所有东西都能同时看到。 这方面俄罗斯人和法国人出过四维物体画法的教材——在纸上画的。就是先投影到三维,然后在三维里选择好视角角度,再投影到二维。德国人也做过一个相关的软件。 同样,这一段里还有一些别的问题。比如,在三维中说中微子通讯定向性不好,这个是没根据的。基本就是解一个中微子的高斯光束方程的问题。而在四维空间中,无论是引力波还是中微子流还是电磁波,都可以达到相同的定向性。以电磁波来说,其定向性问题就是解一个四维的高速光束方程罢了。 随后是“魔戒”所说的低维威胁不到高维,高维不需要低维的资源,这也是不对的。 先说低维威胁高维。这个其实很容易:对于高维生命来说,低维生命容易隐藏(比如三维中看二维,它一“侧身”你就看不到了,因为厚度为零),而且由于低维物体厚度为零,对高维来说,其边界产生的压强就是无穷大——还记得打印的A4纸么?材质好的A4纸的边缘可以隔开人的喉咙。所以,低维威胁高维是轻而易举的。 而高维也需要低维的资源。最简单的,就是低维下能量的聚集性更好,可以参考点电荷、无穷长线电荷、无穷大面电荷产生的电场。 事实上,不同维度的生物之间并不存在“高级”和“低级”的区别,这有两层意思:一,智慧的进化和你是几维生物是无关的,和自身的能力以及进化速度有关;二,并不一定高维就更复杂,低维就更简单,这点数学家已经多次证明了,有的问题维度越低越容易,而有的问题维度越高越容易,比如彭加莱问题,三维没答案,四维看情况,五维及以上则早就解决了。 另一方面,在四维碎块(或者说“翘曲点”)的“边缘”,文中的描述也有问题。比如在万有引力号的船舱里就出现过一些描述,但是这个描述是有问题的。 首先,进入四维碎块的物体不应该看不到,至少不可能一进入就看不到。这个道理很简单,部分进入四维碎块的肢体肯定与外面的肢体处于“同一个第四维高度”上,这样它发出的光线可以按照“原路”离开四维碎块进入人的眼睛。 另一方面,对于部分在碎块里部分在碎块外的那些分子原子等离子,由于外面的部分还是按照三维的物理定律,而里面的部分是四维的物理定律,而且四维中能量散逸速度更快,从而将存在一个能量差,因而引起各种能量激射——尤其对于强相互作用,如果一个强子一半在里一半在外,那色禁闭将打破,从而引起极大的强相互作用。同样的,对于生物来说,内部的生物电流将完全开放在第四维方向上,从而散逸掉,于是生物体在四维碎块(翘曲点)内的部分将神经失调,而且感到很冷。 当然,这部分你可以用各种手段来弥补,比如说三维到四维是渐变的(那和肢体突然就看不到矛盾),或者说有特殊力场保护——又是特殊力场。 之后是程心醒来阻止维德的曲率引擎计划的部分,这里关于微黑洞的计算是明显错误的。 文中说,环日对撞机产生了很容易蒸发掉的微黑洞,然后让这个微黑洞吸收了木卫十三(×10^15千克),从而形成了一个21纳米大的黑洞,其寿命为半个世界。但是,这里三个数据彼此都相互矛盾。 假定黑洞半径21纳米,那么这个黑洞的质量为×10^19千克,远超木卫十三,因而这个黑洞在吸收木卫十三以前就是这么重了。而这么重的黑洞的寿命为×10^66秒,也就是×10^56个世纪,因此完全没必要担心蒸发过快的问题。 而如果假定黑洞的主要质量来自木卫十三(这样才需要担心原始微黑洞的蒸发问题),那这个黑洞的半径为×10^(-3)纳米,而寿命为×10^46个世纪,也不是文中的半个世纪。 所以,这一段的数据是完全错误的。 另一方面,这里写到高Way落入黑洞,然后很科普地告诉我们,从他看来他已经通过黑洞视界接触到了奇点已经死亡了,但是从外界看来他仍停在视界面上,而且还能看到他,还有人担心如果现在做实验刺激黑洞的话会让他真正跌入黑洞而死。 这段描述也是完全错误的。 首先,落入黑洞的物体会反过来影响黑洞的视界面,使得它隆起,然后隆起的部分接触到落入物体,最后他进就如黑洞了,所以从外界看来他也已经进入黑洞了。其次,物体停留在视界外的话,附带的效应是引力无限红移,所以发出的光不但颜色变了,而且能量极微弱,所以事实上是看不到的。第三,后来的刺激必然位于高Way更外的地方,所以不用担心会刺激到黑洞而杀死高Way。 而黑域的描述也是错的。修改光速的本质,其实是修改时空的几何结构。最明显的就是史瓦西解(刘慈欣也提到了)中视界位置为r=2GM/c^2处,c如果发生变化,视界位置也就发生了变化。所以黑域不是只吸引光,而是一个真正的黑洞。因而,后来在已经进入黑域状态的DX3906恒星系中,程心、关一帆、AA和云天明私人根本就只能朝一个方向移动,不可能活得如此潇洒。 另一方面,修改光速c以后,量子理论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物质结构的变化,最严重的情况,就是现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会发生改变,因而生物根本不可能在c变化后的时空里生存下去——当然,c小小地变化是没问题的。 二向箔的问题前面说过了,这里再说一个三维物体二维化的问题。 刘慈欣说:1,二向箔其实是维度蜷缩以后的空间;2,三维物体二维化以后没有任何细节被遗漏;3,二维化以后的三维物体不重叠。 从1和2可以推出,三维物体的细节是以蜷缩维的尺度为极限的,只能比这个尺度小,不能比这个尺度大,因为大了二维膜“放不下”,就成三维的了,和二维化这个大前提矛盾。同时,从2单独出发可知,物体的尺寸不能被任意修改,否则就会有细节遗漏。而由3可知,不同粒子所占的位置不同,或者更准确一点,三维的费米子在二维还是满足费米统计。 好,以这个前提出发,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当然,蜷缩为的尺度,因为文中多次提到以弦论为基础,所以就取弦论中的尺度,Planck长度),一个边长为一米的正方体,按照上述条件二维化以后,其面积将为惊人的692平方光年。 所以,这里索性不说保留所有细节和不重叠。 当然,所有的作为都可以交给那个特殊的“力场”来完成。 在DX3906星域,发现那些石板的过程也有问题。文中说降落的位置不变,而石板就在他们脚下,这是不可能的。一百八十万年的时间,地质会发生巨大的变动,所以那些字的位置不应该还在他们的脚下。这种运动不单是板块运动(以地球为例,每年1~6厘米左右,一百万年可以移动十到六十公里),还包括各不同岩石层的运动(地震)和土层的移动(比如南极洲的冰面滑移,当然,土层的话这个效应非常小)。既然这里最后石块已经到了地下二十二到二十八米这样的深度,这表明这一百万年里地质活动还是比较活跃的,所以岩石层的运动带来的影响就不能忽略。 除了上面所说的,还有许多细节问题。比如太空城中的风层,文中看来太空城里似乎天气不错,但事实上会出现类似科里奥利力的效应,从而使得不同“高度”的空气之间存在风层。还有,木星等类木行星附近的太空城,从文中“靠近木星的一侧”这句话可以看出,太空城的转轴是指向木星的,因而太空城转轴与木星自转轴垂直。这样的话,由于潮汐锁定效应,太空城其实会多消耗不少能量,因为太空城会自然地产生一个与木星自转同方向的转矩。当然,这个方向的好处是方便调整高度,但是为此付出的可能比较大。所以,一个好的方法是太空城自转轴与木星自转轴同向平行,然后在中段的一些支撑位置建造不旋转的固定环,环上有推进器,用这个推进器调节高度。或者就是不构造这样的支撑环,就在旋转的外表面安装可以改变方向的推进器,然后计算好旋转的角度来控制方向和推进器的开关。后面一个方案比较适合无中轴(也就是无骨架型的太空城)。而且,事实上,考虑到太空城最终在打击到来的时候需要作出各种不可预知方向上的规避动作,这种建筑在环(或者球等各种不同形状)上的多方向推进器本身也是必须的,不然规避动作只靠两极附近的推进器是很难完成的。而对于太平洋一号这种当作卫星在运动的,就更加应该和木星的自转方向一致了,不然潮汐锁定效应会对整体造成极大的影响(包括导致无谓的机械金属疲劳)。而且,就算太平洋一号不自转,在木星强大潮汐力下还是会自转的,这就是潮汐锁定的威力。木星对其卫星的潮汐锁定效应就是造成其卫星表面冰层裂缝、地下火山活动和高温的一个重要影响源,所以不能小看。 当然,这依然是小问题,因为说不定未来科技的推进器完全不用考虑能耗、机械疲劳和方向问题。 比较好的技术设定,就比如说通过将空间降到零维,然后“再降低”来实现全部十个维度都广延的“新世界”。这个设定就很好,而且很符合超弦和M理论中的T对偶——当然,刘慈欣这里有一个小问题,说弦论的空间维度数量是10,这个错了。超弦的空间维度数量是9,M理论才是10。 最后,虽然总结了三体系列这么多的技术错误,但并不能掩盖三体系列的精彩——当然,关于黑暗森林原则与打击之间的冲突,最好要设法弥补一下。 无论如何,三体系列都是精彩的。 而且,三体III还额外告诉我们一件事情,这也是送给悲剧男维德的:不怕神一般的对手(三体和别的异星人),就怕猪一般的队友(程心)。 最后,以维德的一句话来结尾: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上篇:剧情篇1: 剧情片2:

106 评论

相关问答

  • 译者主体性开题报告论文

    日本文学指的是以日本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横跨的时间大约有两千年。日本文学的论文题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论文的质量高低。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日本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

    一个胖子0528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质性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可行性分析怎么写1.论文可行性怎样写一、首先就是提出论题焦点二、说明历史材料证明该论题有哪些关点被证明三、提出你本人同意或是新的证点,并举证四、还可能存在的

    劳伦斯仿古砖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三人篮球论文开题报告

    文章从青少年篮球运动队训练的需要入手,对篮球的基本功和基本功教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基本功教学的教法,其内容具有丰富、实用、趣味性强的特点,满足当今青少年篮

    ace922apple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三毛论文的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任务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 专业 课题组 学生姓名 孙梅 班级 中教 04 学号

    长亭不再送别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论文开题报告三稿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

    格子女77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