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53

孔雀凉凉
首页 > 学术期刊 > 糖厂的毕业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午夜的咖啡香

已采纳

史前时期,人类就已知道从鲜果、蜂蜜、植物中摄取甜味食物。后发展为从谷物中制取饴糖,继而发展为从甘蔗甜菜中制糖等。制糖历史大致经历了早期制糖、手工业制糖和机械化制糖3个阶段。 早期制糖阶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国家之一。早期制得的糖主要有饴糖、蔗糖,而饴糖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制饴 将谷物用来酿酒造糖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中国西周的《诗经·大雅》中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的诗句,意思是周的土地十分肥美,连堇菜和苦苣也象饴糖一样甜。说明远在西周时就已有饴糖。饴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来的糖。饴糖属淀粉糖,故也可以说,淀粉糖的历史最为悠久。 饴糖是一种以米(淀粉)和以麦芽经过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状,俗称麦芽糖。自西周创制以来,民间流传普遍,广泛食用。西周至汉代的史书中都有饴糖食用、制作的记载。其中,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第89篇“饧�”)记述最为详尽。书中对饴糖制作的方法、步骤、要点等都作了叙述,为后人长期沿用。时至今日,这类淀粉糖的甜味剂仍有生产,也有较好的市场,在制糖业中仍有一定地位。但通常所说的制糖是指以甘蔗、甜菜为原料制糖。 甘蔗制糖 甘蔗制糖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公元前 300年的印度的《吠陀经》和中国的《楚辞》。这两个国家是世界上最早的植蔗国,也是两大甘蔗制糖发源地。在世界早期制糖史上,中国和印度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最早记载甘蔗种植的是东周时代。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已有对甘蔗初步加工的记载。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有这样的诗句:“胹鳖炮羔,有柘浆些”。这里的“柘”即是蔗,“柘浆”是从甘蔗中取得的汁。说明战国时代,楚国已能对甘蔗进行原始加工。 西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吴书·孙亮传》中,有"亮使黄门以银椀并盖,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献甘蔗饧……"的记述。交州在现今的广东、广西一带,与上述的楚国同是中国的南方,是甘蔗制糖最早的地区。甘蔗饧是一种液体糖,呈粘稠状,是将甘蔗汁浓缩加工至较高浓度(粘稠),便于储存食用。这里的加工技术已经提高了一大步。 东汉张衡著的《七辨》中,有“沙饴石蜜”之句。这里“沙饴”二字,是指制得的糖有微小的晶体,可看作是砂糖的雏形。 6世纪时陶弘景著的《名医别录》中写到:“蔗出江东为胜,卢陵也有好者,广州一种数年生,皆大如竹,长丈余,取汁为沙糖,甚益人。”这里描述的种蔗区域更加广阔了,种蔗的技术也已提高,且已经制出砂糖。这种砂糖是将蔗汁浓缩至自然起晶,成为带蜜的糖。比先前的甘蔗饧的加工技术又提高一步。 手工业制糖阶段 自战国时代开始从甘蔗中取得蔗浆以后,种植甘蔗日益兴盛,甘蔗制糖技术逐步提高,经近千年的发展,至唐宋年间,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作坊式制糖业。 公元647年,唐太宗派人去印度学习熬糖法。欧阳修、宋祁撰的《新唐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贞观二十一年,始遣使自通天子,献波罗树,树类白杨。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诸蔗,柞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说明在中、印频繁的文化、科技交流中,其中也有制糖技术的经验交流。 从唐宋开始形成的手工业制糖以来,制糖技术逐步得到发展,一些新的技术、新的工艺相继出现,土法制取的白糖、冰糖等新品种也相继出现,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制糖的理论著作。 公元674年,中国发明用滴漏法制取土白糖。该法用一套漏斗形的陶器,配以瓦缸和其他小设施,将蔗汁熬至相当浓度后倒入瓦溜(漏斗形陶器)中,从上淋入黄泥浆,借助黄泥浆的吸附脱色制取土白糖。白糖的出现,标志着制糖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土法制糖在中国沿用了千余年。 唐大历年间(766~779),四川遂宁一带出现用甘蔗制取冰糖。冰糖的制作,为制糖业增添了独特的产品。 唐宋制糖手工业昌盛,所产之糖的品种和质量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糖产品不仅销售国内各地,还远销波斯、罗马等地,促进了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广泛兴起的制糖手工业,扩展至全国的很多区域,如现今的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地。宋、元期间,大量的闽、粤移民至台湾,同时也带去了种蔗制糖技术。由于台湾气候适宜于种植甘蔗,制糖业很快得到发展,并成为中国主要制糖基地之一。 8世纪中叶,中国制糖技术传到日本。13世纪左右,传入爪哇,成为该岛糖业的起源。15~16世纪,中国的侨民也在菲律宾、夏威夷等地传播制糖法。 当中国的甘蔗制糖技术向外传播的时候,世界上的另一个甘蔗制糖发源地印度,也不断向各国传播甘蔗制糖技术。7世纪,阿拉伯人把印度的甘蔗种植技术传入西班牙、意大利。自此,地中海沿岸开始有甘蔗种植,随后甘蔗的种植技术又传入北美洲的一些国家。15世纪末,哥伦布将甘蔗制糖技术传至西印度群岛,很快又传至古巴、波多黎各。15世纪20~30年代,甘蔗制糖技术先后传到墨西哥、巴西、秘鲁等,不久,甘蔗制糖业在南北美洲都发展起来。 在长期的制糖实践中,很多制糖方法逐步被总结出来。 北宋王灼于 1130年间撰写出中国第一部制糖专著——《糖霜谱》。全书共分7篇,内容丰富,分别记述了中国制糖发展的历史、甘蔗的种植方法、制糖的设备(包括压榨及煮炼设备)、工艺过程、糖霜性味、用途、糖业经济等。1637年初刊的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卷六(《甘嗜》)中,记述了种蔗、制糖的各种方法,比《糖霜谱》一书更系统、更详尽。这些方法,在中国民间一直沿用到20世纪。书中记述的采用牛拉石辘(或木辘)多次压榨取汁的方法(压榨法),与现代的甘蔗多重压榨原理相似。在蔗汁澄清方面,书中首次总结了石灰法澄清工艺,其原理在现代的制糖业中仍有沿用。“甘嗜”中总结的具有系统性的压榨取汁、石灰法澄清、浓缩煮糖等手工业制糖工艺,成为现代机械化制糖的工艺基础。 机械化制糖阶段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甜菜制糖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制糖业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制糖业的机械化。 甜菜制糖业的兴起 长期以来,用来制糖的主要原料是甘蔗,而甘蔗只能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寒冷地区则不能种蔗制糖。18世纪末期,一种新的制糖原料——甜菜终于被发现,给制糖业的发展带来重大突破。 1747年,德国化学家A.马格拉夫发现甜菜块根中含有蔗糖,但未受到重视。1786年,马格拉夫的学生.阿哈尔德在柏林近郊试种甜菜成功,实现了从甜菜中提取蔗糖并开始进行甜菜的选择和育种工作。1799年阿哈尔德发表论文,宣告可以用甜菜制糖。1802年,阿哈尔德在东欧西里西亚附近的库内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甜菜糖厂。同年,俄国也建成一座甜菜糖厂。1811年,法国又建成一座甜菜糖厂。此后,欧洲各国相继建厂,甜菜制糖业很快兴起。1810年,俄国的甜菜糖厂已达10座。1824年,乌克兰开始建立甜菜糖厂,此后15~20年间,已发展到67座,乌克兰遂成为俄国的主要产糖区。 甜菜制糖业在欧洲的迅速崛起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原因。19世纪初,拿破仑对不列颠岛实行封锁,英国则从海上对欧洲大陆实行经济封锁,欧洲海上运输因之受阻,一些急需物资和食品如甘蔗糖等无法从海上运往欧洲大陆,这种情形客观上促使了欧洲甜菜制糖业的迅速发展。不久,甜菜制糖技术便越过大西洋,传播到美洲,继而传播到亚洲,遍及世界各地。 机械化制糖业的发展 甜菜糖的发源和生产主要是在欧洲,而19世纪又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先进的工业和发达的科学技术,给制糖业实行机械化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现代机械化制糖的工艺和设备大多始于欧洲的甜菜制糖业。19世纪初至19世纪60年代的这段时间,是机械化制糖工业的主要形成时期,许多制糖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甜菜制糖业在这段时间里,完成了渗出提汁、糖汁加灰二次碳酸饱充清净、多效蒸发、真空煮糖结晶和离心分蜜成糖等基本技术。 19世纪初期,良好的吸附剂骨炭已应用于甜菜糖汁的脱色,并取得了较好效果。1821年,东巴勒将甜菜块根切成薄片,以热水浸渍提取糖分,改变了早期用压榨甜菜取汁的做法,成为渗出法的先导。到1830年,东巴勒发明渗出法。但由于未找到理想的澄清方法,取得的糖汁不易澄清。1840年,库尔曼发明二氧化碳饱充法,在澄清糖汁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1843年多效蒸发罐的发明使糖汁得以蒸浓。同时,采用高效能的离心分蜜工艺使糖膏中糖晶粒和糖蜜完全分离,得到的不再是带蜜的糖,而是干净的砂糖。1849年,卢梭发明了碳酸法制糖工艺。1849年,应用二氧化硫漂白糖汁取代成本较高的骨炭,糖汁的清净技术进一步提高。1859年,佩里耶和波塞茨将碳酸法改良为双碳酸法,澄清效果显著提高,但糖汁的沉淀颗粒仍不易除去。1864年,德耐克发明过滤机使糖汁沉淀颗粒得以分离。同年,奥地利人J.罗伯特制成间歇式渗出罐组,它与双碳酸法清净工艺相配合后被普遍采用。20世纪发展了连续渗出器,逐渐取代了罗伯特渗出罐。至此,较完善的碳酸法制糖工艺基本形成,成为现代制糖技术的先导。 由于甜菜制糖大部分工艺也适用于甘蔗制糖,因而很快被甘蔗制糖业所采用,但甘蔗制糖和甜菜制糖在澄清工艺上有较大的不同。在取汁方面,甘蔗糖厂仍基本上采用压榨取汁方式。18世纪末甘蔗制糖已采用了三辊压榨机。 19世纪初期,真空结晶(煮糖)罐制造成功。中期,已开始用蒸汽机带动压榨机,并开始采用离心分蜜机。此后,随着制糖工艺渐趋成熟和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设备不断出现,制糖业遂进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阶段。 中国机械化制糖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中国机械化制糖的酝酿、探索时期。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机械化制糖热潮,但未形成机械化制糖工业体系,制糖业基本上还处于手工业阶段。1949年后,不断发展成为完整的现代制糖工业体系。 1878年,英商怡和洋行在香港设中华精糖公司,机器购自英国,以土糖为原料生产精炼糖,每日能处理4000担土糖。1880年,怡和洋行又在广东汕头角石开设分厂。此外,英国商人在香港的太古洋行也创办太古炼糖公司。继英国之后,美国、日本等商人也来中国建立机械制糖厂,制糖工艺、技术、设备均从外国引入。由于社会动荡、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这些糖厂未能长久生存下去。 1905年,中国东北开始种植糖用甜菜。1908年建成一座日加工甜菜350吨的甜菜制糖厂(阿城糖厂)。 1915年又建成一座日加工甜菜 350吨的甜菜制糖厂(呼兰糖厂)。 1916年,日本人在中国东北成立“南满洲制糖株式会社”,并在沈阳郊区建立一座日加工500吨甜菜的奉天糖厂,1917年投产。1922年又在铁岭建成铁岭糖厂,这两座糖厂都于1926年停产。 1920年,北京溥益公司在山东济南兴建溥益糖厂,于1921年投产,1929年停产。 20世纪30年代以前,不论是甜菜制糖厂,或是甘蔗制糖厂,或是精炼糖厂;不论是外资兴办,或是民族资本创办的糖厂,都没有成功,中国的机械化制糖业未能形成,仍然处于手工业制糖阶段。牛拉石辘压取甘蔗的古老制糖法依然盛行,土糖寮、土糖房、小作坊式的制糖遍布城乡民间。糖的产量及质量都不及先进国家。尚需大量进口食糖。1929年,食糖进口量达最高峰(亿千克),价值银一万万两,居全国进口货物的第二位。 30年代开始,中国限制洋糖任意进口,保护国内糖业的发展。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严重经济危机,许多公司、商人急于推销滞销的货物和积压设备。中国成为他们资本输出的一大市场。例如,美国的檀香山铁工厂,捷克斯可达工厂,即在此时来到广东,推销他们积压的制糖设备。广东省的军阀企图通过创办糖业,充实自己经济实力,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政治地位,极力支持、兴办机械化制糖业。广东制糖历史悠久,制糖原料(甘蔗)丰富,客观上也利于制糖业的发展。1933年8月至1936年1月,在檀香山铁工厂、捷克斯可达厂两家厂商的承包下,在广东建成了市头、顺德、东莞、新造、惠阳、揭阳等 6座机械化制糖厂。其设计的总生产能力为每天压榨甘蔗7000吨,每天产白糖700吨。机器设备全部由外国进口,工艺技术、设备规模都是空前的。广东遂成为全国机械化制糖业的重要基地。 广东兴办机械化制糖业的热潮,也波及可以用甘蔗制糖的其他省份,继之纷纷建立机械化糖厂。但由于时局动乱,工业基础薄弱,这些新式的机械化制糖厂,未能得到发展和繁荣,不少糖厂被迫关闭、停业。 20世纪以来,台湾省机械化制糖业发展较快。最早的机器制糖厂建立于1901年,至1945年,全省已有42家机械化制糖厂。1934~1943年间,台湾糖业发展迅速,糖产量剧增,并有大量出口。1938~1939年制糖期,机制糖产量达到137万吨。 1949年后,中国大陆的制糖业不断得到发展。甘蔗制糖业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四川等地。甜菜制糖业集中在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新疆等地。甘蔗糖与甜菜糖的产量之比约4:1。发展到 80年代,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制糖大国之一。 我国糖料和食糖生产发展情况[编辑本段] 1、糖料亩产、面积和食糖产量波动中上升 经过建国以来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中国糖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全国糖料播种面积由1949年万亩扩大到2003年万亩。其中,甘蔗从万亩增加到万亩,甜菜从万亩增加到372万亩(见图2)。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甜菜种植面积近几年呈萎缩趋势,这是由于近年甜菜比较效益逐年下降,在新疆与棉花和西红柿争地,在东北和粮食,也就是大豆和玉米争地。2004年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许多糖农改种其他作物,甜菜糖厂很难征到定单,闲置了很多压榨能力。 甘蔗亩产从1949年的吨提高到2003年的吨,甜菜亩产从吨提高到吨。总体上看糖料亩产近20年来都呈比较平稳的上升趋势(见图3)。甘蔗亩产最高地区是广西,每亩达到吨;甜菜亩产最高的地区是新疆,由于高糖甜菜品种推广速度较快,亩产已经高达吨。随着高糖品种推广速度的增加,甘蔗和甜菜亩产还有望进一步提高。 与糖料面积同步起伏的是糖料和食糖的产量。全国食糖产量由1949/1950榨季的万吨提高到2002/2003榨季的万吨(其中,甘蔗糖产量由24万吨提高到万吨,甜菜糖产量由2万吨提高到万吨)。如图4所示,我国甘蔗糖产量一路上升,03/04榨季达历史最高水平944万吨;而甜菜糖产量近年却呈下滑趋势,目前只有59万吨,占总产量的份额只有,相当于历史最高水平1991年的36%。 2、蔗糖生产向优势地区集中 90年代以来,我国甘蔗生产区域布局发生了剧烈变化。由于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结构调整,甘蔗生产局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甘蔗原产地如广东、海南、福建的种植面积在过去十年间大幅度下降。广东和福建的蔗糖产量分别比10年前下降46%和77%。全国甘蔗业生产进一步向优势地区集中。目前最大的蔗糖基地广西种植面积已在1000万亩以上,占全国总面积的45%以上;广西、云南、广东、海南和新疆五大产区产糖量为960万吨,占全国产糖总量的96%,其中广西和云南产量占全国的58%和19%。 3、制糖企业发展迅猛我国制糖企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国机制糖厂由1949年的3家增加到2000年的539家。2000年我国糖业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结构调整,国家拿出120多亿资金关闭破产150家制糖企业。经过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全国糖厂由539家减少到359家,保留制糖能力780万吨,其中甘蔗和甜菜糖厂分别为340家和19家、制糖能力分别为695万吨和85万吨,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新疆、内蒙和黑龙江等省区。2002/2003榨季,全国共有制糖生产企业(集团)213家,开工糖厂315家,其中:甜菜糖生产企业(集团)39家,糖厂40家;甘蔗糖生产企业(集团)165家,糖厂266家;炼糖企业9家。目前,产糖量超过10万吨的糖业集团已有20个,合计产糖670万吨,占全国产糖量的67%。 目前制糖业共有工业职工20多万人,与糖业生产相关的农业人口近4000万人;已经建成了包括糖业教学、科研、设计、设备制造、土建安装的体系,可以自主进行糖业研发、建设。糖厂综合利用也获得了巨大发展,以食糖副产品蔗渣、废(菜)丝、废蜜为原料的产品有:纸、纸浆板,纤维板,食用、药用、饲料酵母,甜菜颗粒粕,柠檬酸,味精,糖蜜酒精等。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以食糖为原料或辅料的食品共有3000多个品种。糖的化学分类[编辑本段] 糖类物质是多羟基醛或酮,据此可分为醛糖(aldose)和酮糖(ketose)。 糖还可根据碳原子数分为丙糖(triose),丁糖(terose),戊糖(pentose)、己糖(hexose)。最简单的糖类就是丙糖(甘油醛和二羟丙酮)由于绝大多数的糖类化合物都可以用通式Cn (H2O)n表示,所以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糖类是碳与水的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现在已经这种称呼并不恰当,只是沿用已久,仍有许多人称之为碳水化合物。糖还可根据结构单元数目多少分为:(1)单糖(monosaccharide):不能被水解称更小分子的糖。(2)寡糖(disaccharide):2-6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以双糖最为普遍,意义也较大。(3)多糖(polysaccharide):均一性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半纤维素、几丁质(壳多糖)不均一性多糖:糖胺多糖类(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等)(4)结合糖(复合糖,糖缀合物,glycoconjugate):糖脂、糖蛋白(蛋白聚糖)、糖-核苷酸等(5)糖的衍生物:糖醇、糖酸、糖胺、糖苷糖类的生物学功能[编辑本段] (1) 提供能量。植物的淀粉和动物的糖原都是能量的储存形式。 (2) 物质代谢的碳骨架,为蛋白质、核酸、脂类的合成提供碳骨架。 (3) 细胞的骨架。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是原核生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4) 细胞间识别和生物分子间的识别。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寡糖链参与细胞间的识别。一些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含有糖分子或寡糖链,构成细胞的天线,参与细胞通信。红细胞表面ABO血型决定簇就含有岩藻糖。糖怎么被人体吸收[编辑本段] 糖包括蔗糖(红糖、白糖、砂糖、黄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淀粉、糊精和糖原棉花糖等。在这些糖中,除了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能被人体直接吸收久,其余的糖都要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怀利用。糖对人体的功能[编辑本段] 糖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热能。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产生4千卡能量,人体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此外,糖还是构成组织和保护肝脏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午2点吃糖减少车祸 许多研究人员研究证实,只要适量摄入,掌握好吃糖最佳时机,对人体是有益的。如洗浴时,要大量出汗和消耗体力,需要补充水和热量,吃糖可防止虚脱;运动时,要消耗热能,糖比其他食物能更快提供热能;疲劳饥饿时,食糖可迅速被吸收提高血糖;当头晕恶心时,吃些糖可升血糖稳定情绪,有利恢复正常;饭后进食点糖食品,可使人在学习和工作时,精神振奋,精力充沛。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对千余名中小学生实验表明,饭后吃一些巧克力,下午1-2节课打瞌睡者才2%,而对照者(不吃巧克力)却高达11%。此外,对数百名驾驶员试验发现,当他们按要求每天下午2点吃点巧克力、甜点心或甜饮料时,车祸要少得多。 糖对人体的危害[编辑本段] 蔗糖是含有最高热值的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会引起肥胖、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龋齿等疾病。 吃糖过多影响小孩长高 吃糖过多可影响体内脂肪的消耗,造成脂肪堆积;吃糖过多,还可以影响钙质代谢。有些学者认为吃糖量如果达到总食量的16-18%,就可使体内钙质代谢紊乱,妨碍体内的钙化作用。据日本一项调查表明,小儿骨折率有所增加,他们认为糖过多是造成骨折的重要原因。 吃糖过多,会使人产生饱腹感,食欲不佳,影响食物的摄入量,进而导致多种营养素的缺乏。儿童长期高糖饮食,直接影响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导致佝偻病等。儿童多吃糖如果又不注意口腔卫生,则为口腔的细菌提供了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容易引起龋齿和口腔溃疡。 为了避免龋齿、近视、软骨症、消化道等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家长不要让孩子吃太多的甜食。 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之一 糖是人体三大主要营养素之一,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糖供给人体的热能约占人体所需总热能的60~70%,除纤维素以外,一切糖类物质都是热能的来源。 糖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有机化合物。糖类主要以各种不同的淀粉、糖、纤维素的形式存在于粮、谷、薯类、豆类以及米面制品和蔬菜水果中。在植物中约占其干物质的80%,在动物性食品中糖很少,约占其干物质的2%。 甜食吃得太多易患各种疾病 有些专家认为,糖比烟和含酒精的饮料对人体的危害还要大。世界卫生组织曾对23个国家人口死亡原因作了调查后得出结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长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人的寿命缩短20年。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于1995年提出“全球戒糖”的新口号。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食糖摄人过多会导致心脏病、高血压、血管硬化症及脑溢血、糖尿病等。 长期高糖饮食,会使人体内环境失调,进而给人体健康造成种种危害。由于糖属酸性物质,吃糖过量会改变人体血液的酸碱度,呈酸性体质,减弱人体白血球对外界病毒的抵御能力,使人易患各种疾病。 长期嗜好甜食的人,容易引发多种眼病。有关专家还提出老年性白内障与甜食过多也有关。他们调查了50例白内障患者,发现其中有34%的患者有酷爱甜食的习惯,他们认为,这与葡萄糖代谢障碍有关。 吃糖引发肥胖病没有依据 我国许多食品营养及医学界专家认为,单纯性肥胖是由于总热量的摄入与消耗之间失去平衡所致,不能把肥胖归结于糖。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特别工作小组对食糖研究的结果,认为食糖引发肥胖是没有根据的。理由是:每汤匙食糖含热量16卡,而每汤匙黄油或其他脂类食物含热量是100卡,所以食糖不是使人发胖的原因。 瑞典几位医学家的研究更进一步证实,食用糖不会导致人体内形成脂肪层,这一研究成果被称为“小型革命”。根据医学家的观察,胖人的食物中脂肪总是比糖多,所以减肥的人首先应减少食用脂肪性食物。欧洲的主要饮食营养学家、瑞典的阿斯特鲁认为,如果不滥食过多脂肪食物,那就可以安心地提高糖的用量,而不必担心肥胖。 食用适量,不会影响健康 近年来,由于报道糖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文章越来越多,一些片面宣传的舆论使人们对进食糖顾虑重重,感到“吃糖可怕”。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特别工作小组对食糖研究的结论是:食糖除导致龋齿外,对引起其他疾病是没有根据的。作为合理搭配饮食的一部分,吃糖如同吃其他东西一样,只要食用适量,是不会有碍健康的。

241 评论

janetwen1390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269 评论

堕落的胖子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有很多,学术堂精选了二十个供大家参考:1、基于RFID技术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2、基于RFID高校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3、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隐式授权问题研究4、生产制造行业中RFID技术的应用5、中小型银行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6、基于Web教务管理系统安全方案研究7、基于RFID的可追溯果园生产过程管理系统8、基于SOA的联邦式信息检索平台的研究与实现9、基于信息管理的垃圾短信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0、基于QR二维码的井群信息管理系统研究11、基于视景重现的舰船IETM系统开发12、RFID技术在物资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13、基于RFID的大型赛事人员及车辆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用研究14、基于RFID的输变电设备EPC编码的应用研究15、基于目录服务的物联网元数据及公共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16、基于目录服务的物联网节点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7、基于PKI技术的高校电子档案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8、面向隐私保护的第三方个人信息服务平台研究19、基于神经网络的车牌识别与信息管理系统20、平庄西露天矿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研究

147 评论

yukisnowfox

人与自然的和谐光阴荏苒,斗转星移。人类已经进入了科技发达、高度文明的二十一世纪。面对辉煌的文明,我们因伟大而感到无比自豪;面对浩渺的宇宙,我们因渺小而感到无限忧伤。 人类在自身的进化、生存与发展中,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像妇孺皆知的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它们是人类发展史上辉煌的里程碑。除此以外,现代科技和考古学证明,还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人类文明散失在浩渺的历史烟尘之中。文明的失落,文化的消亡,这是人类的大悲伤。还有什么样的悲伤比它更加令人惊恐万状呢?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总是希望人类的文明能够代代传承、亘古前进,可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回望人类历史的天空,撩开神秘的面纱,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历史的废墟、文明的荒冢。穿越时光隧道,我们终于看见古巴比伦的没落,玛雅文明的消亡,吴哥窟的毁灭,楼兰古国的湮埋……无数的事实让我们痛心疾首,不忍回顾。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文明的消亡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这已经成为人类集体的盲点和道德的丧失。现代文明日新月异,文明与自然发生碰撞,有时却是不可调和。它们共同消亡的进程也空前地加快了步伐,如沙尘暴的肆虐、沙漠化的加剧、森林的锐减,空气、水源、土壤的污染、大量生物的灭绝,人类人口的迅猛增长,这些都为人类敲响了警钟——现代文明也有消亡的危险! 所以,胡锦涛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命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三个和谐的统一。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社会的和谐,三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的第一要务。人类的聪明才智可以创造辉煌的文明,但不大可能再造一个地球。如果我们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人类最终毁灭的是自己。最后的一滴水是我们的眼泪,最后的一首音乐是留给人类的葬礼进行曲。只要我们用心倾听,就能听见土地的呻吟,江湖的哭泣,森林的哀叹,鸟兽的悲鸣。天不再蓝,水不再绿。黄河断流,长江洪涝。沙尘弥漫,绿色变黄。疾病流行,瘟疫成灾……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2003年的SARS事件就应该足以让我们人类警醒。那么,我们这块多灾多难的中华大地是不是就那么和谐呢?你知道吗——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中,中国竟然占了八个;你知道吗——1997年,母亲河黄河断流长达226天;你知道吗——我国土地沙化加剧,平均一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耕地面积;你知道吗——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死而复生,多少生命无奈小虫何;你知道吗——人类文明之所以消亡在文明的故乡,主要是由于人类践蹋或毁坏了文明生存与发展的环境。触目惊心的数字和铁证如山的事实告诉我们,如果再不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将危在旦夕!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在我们享受着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还有许多不和谐的因素,严重地制约和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人口骤然增加,掠夺资源的倾向在所难免。贫富悬殊,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上的不平等越来越严重。人心不安宁,社会不稳定。人类的欲望与日俱增,向自然索取变本加厉,生态愈发脆弱,不堪负重。所以,我们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就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和谐的第一要务。我们再也不能高喊:“让高山低头,河水让路”了,我们再也不能干那些违背自然规律的傻事了。 人类在呼唤着绿色文明。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我们必须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在可以植树的地方亲手栽下一棵树;在可能被污染的地方少吐一口痰;在人类不该涉足的地方勇敢地退缩也是光彩。一个人只有一个胃,一张嘴,何苦吃遍天下,永无餍足。一个人站着只要半个平方米,倒下了也不过两米长,何必要住得那么宽敞,消耗那么多的资源和能量。人啊!手不要伸得太长,脚不要迈得太远,口不要张得太大。只要我们与自然亲密接触、和谐共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问题。面对世纪的宣言,千年的呼唤,让我们戮力同心,形成巨大的民族合力,构建一个和谐的文明社会。让文明之光永恒地照耀孤独的人类!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自然之窗)一种叫白头叶猴的灵长类动物世代生活在我国西南边陲的石山地区,它们美丽、珍贵而奇异。近年来,科学家与当地的干部群众共同努力,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颂歌。 比大熊猫还要珍贵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潘文石教授这样介绍白头叶猴:“它们是山间的美丽精灵,可是中国的‘国宝’啊!当今世界仅中国独有,中国仅广西有,广西也仅有约700只。” 白头叶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动物学家研究表明:目前,白头叶猴在国外没有活体和标本,被公认为世界最稀有的猴类之一。白头叶猴的生存空间比大熊猫还小,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更近,具有更多与人类相同的遗传基因,同时由于它们具有更加复杂的社会形态,白头叶猴的研究价值并不亚于大熊猫。 1953年被发现的白头叶猴性情温和,乖巧可爱,主要分布在由明江、左江和十万大山围成的狭小三角地带内。20世纪60年代,它们分布区的总面积还有500多平方公里,到了2000年,除了在崇左和扶绥两县的小片石山中以外,其它的地区已很难看到它们了。 “在白头叶猴仅有的这块生存空间,生态环境脆弱,较为贫穷落后,历来‘靠山吃山’的当地农民曾毫不在乎地捕杀猴子、打鸟、捉蛇、上山打柴,以此作为生活的重要来源。”潘文石说。白头叶猴和人类共有一个生态家园,在石山和农田的过渡地带生长着白头叶猴赖以生存的植物,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人类的一些行为却破坏了这种宁静与平衡。 和谐共处不是梦 人类与白头叶猴可以和谐共处吗?答案是:可以。 在崇左弄官的北京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潘文石教授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情:1996年的时候,一个当地农民给我送来一只受伤的白头叶猴,我很感动,但是我对他说我不能给他金钱的回报。如果我给他钱,那就会造成一种误解,让人们认为白头叶猴可以换钱,我们所期待的是一种环保意识的真正改变,我们所盼望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潘文石说:“我们过去‘保护动物’的做法,常常是把人从保护区迁走,这样做对有上万人口居住的崇左弄官来讲,很难行得通。我常常想,人和野生动物不应该是敌对体,完全可以融洽相处。” 近年来,崇左县政府帮助农民兴建了沼气池、饮水池;糖厂给农民发放甘蔗良种、化肥及良种补贴,并对农民进行种植技术培训。目前,种植甘蔗给农民们带来的收入已足够他们的日常开支;在当地,大多数农户已经用沼气代替了薪柴。 如今,白头叶猴可以肆无忌惮地跑到山脚觅食,不会再有人伤害它们。潘文石说:“我们对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白头叶猴进行了一项统计,猴子的数量由1998年3月的147只增加到了现在的250只。” 世界的“宝贝”未来会更好 在最近刚刚结束的第六届国际灵长类保护大会上,白头叶猴首次被列入世界上25种最濒危、最需要保护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同时被列入其中的还有金丝猴,白头叶猴的保护已经引起国际学术界关注。 为了更好地保护白头叶猴,在崇左县白头叶猴比较集中的弄官地区,潘文石和他的研究生们已经在那里进行了近6年的研究,潘文石日前公布了他的初步研究成果。 最近,潘文石主持的生态保护主题公园——崇左县生态公园正式开放,已经迎来第一批中外游客。广西林业局的官员介绍,每天进入生态公园的人数会受到严格控制,观看地点也在远离白头叶猴居住的地方。生态公园的开放必将对白头叶猴的保护提供更好的条件。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侧记在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内,时常会看到一幅幅令人欣喜的景象:藏野驴、喜玛拉雅塔尔羊与当地家畜漫步路旁;成群的野鸽绕着登山运动员寻欢觅食;多年不见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在雪峰畔一显矫健的身姿;连栖息于藏北草原的藏羚羊也“举家”迁来! 日喀则地区珠峰管理局局长闫银良告诉记者,这是由于保护区遵循“人类并不是地球惟一的主人”这一原则,实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战略,使整个珠峰生态系统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结果。 举世瞩目的珠峰自然保护区不同于国内外其它保护区,它是一个人类、野生动物共存共处的特殊区域,覆盖日喀则地区定日、吉隆、聂拉木、定结4县,总面积约33810平方公里。在这里,生长着喜玛拉雅长叶松、长叶云杉、红豆杉等2348种高等植物,栖息着小熊猫、熊猴、长尾叶猴等哺乳动物53种和206种鸟类,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范围内的品种就有雪豹、藏野驴、喜玛拉雅塔尔羊等十几种。可以说,保护区是一个动植物的王国。与此同时,这里40个乡镇还生活着8万余人。 消除损害环境的“重磅炸弹” 影响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因素很多,而最大的伤害来自两方面。一方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使部分森林、草地、野生动物受到了损害;另一方面,从1921年人类首次在珠峰活动以来的80余年中,越来越多的人从地球的各个方向涌到了它的跟前。据统计,每年进入珠峰保护区的人数平均达8600人次,最多时达到18000人次。塑料袋、帐篷、瓶子、易拉罐、废旧电池等一批人类活动的“副产品”,虽然体积都不大,但其对野生动植物和环境无疑是一颗颗潜在的重磅“炸弹!” 从1989年成立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至今,在各级党政部门高度重视和国际各类组织的援助下,珠峰管理局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意义、制定、完善各类法律法规、严禁乱捕滥猎外,针对保护区内人类、野生动植物共存的特点,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在布局上把野生动植物与人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实施了从上到下全民参与式的环境保护策略。在全社会共同参与下,完成了珠峰自然保护区十年总体发展规划,先后实施小额信贷、技术培训、医疗卫生、苗圃、农田水利建设等涵盖农、牧、副全方位的“造血”工程。据了解,仅小额信贷就为1700名(次)贫困户提供信贷200万元,每1000元的信贷为农牧民群众带来了600元的纯利润。这些举措进一步提高了保护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减轻了生态系统的压力。 珠峰越来越干净 从1994年开始,珠峰管理局每年大规模进行垃圾清理。在入山时对可能产生垃圾的物品一一进行登记,出山时再核对,同时在海拔5200至8000米之间,确定几名专人负责并设立大小垃圾桶5个。据初步统计,7年里,每年平均清理垃圾30辆大卡车,按每车3吨计算,共清理450吨垃圾。定日县珠峰管理分局局长边巴介绍:“虽然进入珠峰的人数越来越多,但因垃圾处理及时、得当,珠峰越来越干净了!” 有效的措施使保护区生态系统有了极为明显的改观。乱捕乱猎、乱砍滥伐基本上全部被控制,野生动物、森林数量明显增加,甚至过去没有的一些物种也出现在保护区内:定日县长所乡与定结县交界之处,过去被砍伐精光的高山柏、爬地柏,现在大面积恢复过来;藏野驴、雪豹数量成倍增加;过去只在藏北那曲地区栖息的藏羚羊,成群迁徙而来。眼下,保护区里,人类、野生动植物、家畜和睦共处构成了一幅最动人的画面。 够了吧?

87 评论

风子武nandy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网络电话应用程序设计 中小型企业物资管理系统 网上超市销售与管理 中小型企业的仓储管理系统 中小型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酒店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 铁路售票管理系统 计算机考试系统的开发应用 步进电机控制器设计 网上商店安全电子交易 网上通用教学自测系统 大/中型网络规划与设计 基于校园网的电子商务网站交易系统 网吧管理系统 小型企业主生产计划子系统 大型贵重设备资源共享数据管理系统设计 存储体系中块/页调度的综合性演示软件 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计算机公司销售管理系统 多媒体CAI课件制作 PDA手机编程 CRM的简易制作 存储体系的多媒体软件 网上协作学习系统 网上考务系统的实现 FTP服务器设计与实现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甘蔗成长分析系统 基于DCOM的分布式多媒体系统 基于局域网的通信监管理系统 基于J2EE平台MVC架构的设计实现 基于COM试验机测试控制系统 基于J2EE的电子商务系统 多媒体远程教育 数据库加密研究 数据库非修改性攻击技术 安全性整体检验算法与研究 长岭集团冰箱配套管理 计算机系教师信息管理系统 计算机软件综合实验CAI深度研制 系级党务管理系统(计算机系) 学生管理评估网络系统 公司商品订货系统 设备质检信息管理系统 线性流水过程演示系统 物资管理系统客户端 模拟电路疑难点的CAI课件 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 网络用户特征分析设计(个人版) 网络安全-黑客攻击手段分析 家庭防盗报警器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企业考勤管理系统 医院门诊-住院收费系统 个人助理的应用与研究 酒店信息管理系统 电子商务中信息传递安全问题研究 视频业电信网络中的应用 基于FPGA的TCP/IP协议内核 网上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知识供应链模型及其咨询网站开发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器端代理服务器 广西城市建设学校人事管理系统 并行程序设计-HANOI塔问题的求解 基于网络的法端达公司商务管理 网络用户特征分析设计(企业版) USB通信方式研究 车辆装备维护技术保障系统 网上购房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 uc/os-II 的分析与研究 基于ORCAD的CAI实现 多媒体动态网站设计 动态网站制作 基于WEB的电子科技书店 在线考试系统 财务管理软件 W INDOWS 2000 看门狗设计 预测模型分析及实用软件开发 用户兴趣学习系统 商务通 - 网上超市 网上实时与非实时答疑系统 基于网络的实验上机考核系统设计 库存控制模型研究及信息系统开发 医院管理系统--财务、人事管理 餐饮管理系统 冠岩景区外联预报结算系统 网络故障报警系统研究 儿童体质监测系统 中学教务管理系统 糖厂车辆调度管理系统 银行信贷管理系统 漓江信息产业集团计划任务管理系统开发 网上教育环境支撑系统 桂林集联旅游汽车公司结算系统 IP可视电话--音视频传输 电子商务模拟软件设计--网上超市 网络通信中的加/解密技术 PCI驱动程序的开放 基于EXCEL自动报表生成系统 医疗保险金自动审核 足彩据的收集与分析 LINUX环境下的防火墙设计 基于某公司的原料库存预测子系统 网络商场 超市管理系统 网上商品房销售系统 操作者特征提取及身份识别研究 PDM的多文档管理 精度设计的计算机模拟 汽车网上交易系统 多人协作博弈模型及其软件开发 有线电视收费管理系统 基于DIREXCT的游戏设计 电子公告板系统开发 电子器件仓储管理系统 线性方程组的并行算法 XML到关系数据库转换工具的实现 基于PETRI网的综合算法研究 基于XX公司的生产量的决策子系统 关系运算的并行算法 国土资源信息办公一体化系统 工模具厂信息管理系统开发 网上就业需求管理系统 基于ERP的企业管理系统---计划管理系统设计 测试系统用户界面与安装程序实现 电子商务网站管理与安全系统 基于UPPAAL实时系统验证技术应用 基于CORBL环境主机的查询系统与编程技术 网上批发采购管理系统 电子政务--电子日历系统 基于网络的连锁超市的物流管理系统 基于校园网的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 公文阅读安全保证系统 ERP采购管理系统 基于SMV的协议验证技术应用 查询系统随机加解密技术研究

227 评论

相关问答

  • 工厂毕业论文

    去网上搜,去抄呗

    宁静雨城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电厂工作的毕业论文

    你最好别抄,我有一次抄了,教授马上就发现了,我差点毕不了业

    喵星人很想瘦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药糖尿病的毕业论文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者几乎成为了中国患者的主流。而糖尿病的危害也在日趋严重,它可能会导致以酮

    杨大公主H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毕业论文糖

    中国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大学生论文库http://www.syiae.com/lunwen­论文资料网:http://www.5

    李斯的雨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制糖厂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论文我给不出来,不过能给些建议比如从“糖”的现状开始说起,糖在人们眼中的地位和种种,之后再论述糖的一些发展或特性。当然,要把你论文的中心观点表明,那就是接下来的

    Lucy…黄小猪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